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说数学

一年级说数学

一年级说数学
一年级说数学

一年级说数学

1.几个物体就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一只小猪对应一个苹果,不多也不少,我们就说小猪和苹果的数量同样多,用“=”(等号)表示。

3. “1”颗珠子,再添上“1”颗,是2颗。2排在1的后面。

“2”颗珠子,再添上“1”颗,是3颗。3排在2的后面。

“3”颗珠子,再添上“1”颗,是4颗。4排在3的后面。

“4”颗珠子,再添上“1”颗,是5颗。5排在4的后面。

4. 数表示两种含义,可以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5.

6.加法的意义: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已知左手有3个红气球,右手有1个蓝气球,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用加法计算。

减法的意义:从4个气球中飞走(去掉)1个气球,还剩3个气球已知从4个气球中飞走(去掉)1个气球,求还剩几个气球?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一年级数学组把我们组对小学数学第一册的教材解读和大家一起交流。 我们组从教材内容、课标要求、课例解析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读。 一、教材内容 (一)教材内容 1、本册内容包括:准备课等九个单元的知识。其中三单元、五单元、六单元和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三、五、六、八单元属于数与代数方面的内容;二、四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内容;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本册安排了数学乐园和认识时钟;本册教材中没有安排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 (二)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 (1)主要体现在把第一章设立为专门的“准备课”。 “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数一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为数学学习找准起点,做好准备。比多少与原来比删去了“比高矮”“比长短” 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的内容,也体现出很有针对性的准备。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描述数学信息,那么首先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就显得必要,原来是实验教材把这一章节的内容放到了一年级的下册,显得有些滞后,这次把这部分内容提到准备课中学习旨在为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2.降低了难度 (1)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本册只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业降低了难度。 (三)、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体现出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实验教材从2001 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011 年7 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实验教材实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并将于2012 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个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 以内数的理解和加减法,理解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理解,理解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个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 以内的加减法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理解,位置,以及初步理解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个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课标说教材

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课标说教材 沙湾小学一年级一班王磊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要想把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领悟透彻,对我而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把自己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理解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 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 [原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与十年前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现在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 2、课程目标有所改变。 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总目标在表述上更加明确、全面、清晰、更有利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评价。 3、一年级上册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 ·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比较棒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一、看图写数 二、看数画出缺少的珠子 三、按要求排顺序 1.把6、5、7、9、10、8从大到小排列。 2.把0、4、6、8、5、10、7从小到大排列。 四、在○里填上“>”、“<”或“=”。 3○5 7○9 10○8 6○5 2○8 4○3 6○6 10○1 0○1 6○4 8 4 10 9 6

五、请你接着画△ △△△△△ △ △△ △△ 六、填一填 1.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2.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3. 有()只有()只有()只比比 9 10 7

一年级数学(上)测试卷 1、想一想,连一连: 2、找规律,接着画,画满10个。 △○△○ □△○□△○ 3、(1)最短的画“√”,最长的画“○”。 (2)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4、 ○○○○○○ 5、填一填: (1)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2)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比○多( ),( )○( ) ○比△少( ),( )○( )

6、在4、6、2、0、1、5、8中,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左边起第3个数是(),右边起第2个数是()。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7 、请你填上合适的数。 5 >( ) ( )<8 ()>7 2<()9<() 1>()()<()()=()8、用上、下、左、右填空。 9、看图填空: (1)第1盆开4朵,第4盆开( )朵花, (2)开3朵花的是第( )盆,它左面一盆开了( )朵,它右面一盆开了( )朵。 10、数一数,涂一涂: 一共有()只苹果。从左起涂第3个,从右起涂3个。 11、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1 2 3 1、小熊猫在小猴的( )面。 2、小鱼在布娃娃的( )面。 3 小马在熊猫的( )面。 4、小兔在熊猫的( )面。 5、小猴的( )面是小狗。 6、小猫的( )面是小鱼。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认识位置复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认识位置复习题 一、填一填。 ①一共有()只小动物,从右边数,排第(); 左面有()只小动物,右面有()只小动物。 ②把从左往右数第3只小动物圈起来。 (2)、把每一行中和左图有关的一种物品圈出来。二、选一选,分一分。你一定能行! 1、在正确答案的下面画“√”。 2、分一分,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3、圈一圈,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4、比一比。(2)、在身材最高的小兔子下画“√”, (1)、重的画“√”。在身材最矮的小兔子下面画“” 页码/ 总页数

页码 / 总页数 4、比一比下面4 个物品,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三、数一数,填一填。 四、想一想,填一填。(如果想不起来可借助画图解决)

一、比长短(10分) 1.长□√,短□ ○。2.最长□√,最短□ ○。 二、比高矮(15分) 1.最高□√,最矮□○。2.重的画“□ √”轻的画“□○”。三、比远近(10分) 1.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在□里画“√”。 2.在最长的后面的“□”里画“√”。 四、实践能力题 (7分) 把同样多的方糖放进下面的杯中,哪一杯水最甜,在( )里打√。 ( ) ( ) 页码/ 总页数

( ) 五、多□ √,少□○(6分) 六、1.比一比,大□ √,小□ ○(10分) 2.比一比,厚的画□ √,薄的画□○。 □□□七、比一比(12分) 1.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2. 最快的画√,最慢的画△。 ①②③④ □□□□ 八、和哪个重?重□√,轻□○。 十、两个杯里的水一样多,放进大小不同的石块后, 哪个杯子里的水会变得更高?在更高□√。 ① ② ③ ④ □□ □□ □ □ 页码/ 总页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5、4、3、2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口算:2.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所做的口算第一个加数都是几?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题目同学们已经会算了,那么5、4、3、2加几的题目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指导探索.1.教学例1.师: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8个梨,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吗?问: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板书:)问: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总结算法.(1)(2)想:所以: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师:(1)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凑十法)(2)是怎么想的?(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板书:师:请你试着算一算这道题.学生试做以后进行交流.问: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谁和他的算法不同?指名回答.师:同学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计算5加几的题目,那么4加几、3加几的题目怎么做呢?2.教学例2.板书:师:请你试着做一做.全班交流.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板书:(1)(2)想:所以:3.比较算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做上述进位加法的题目,哪种方法比较简单?全班交流.(多数同学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较小数凑成10没有较大数凑成10容易,因此要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4.出示卡片,学生口算.问:你是怎么算的?(这时,同学们基本上都会选择第二种算法.)三、巩固练习.1.学生叙述图意,然后独立列式解答.订正:你是怎么算的?2.学生分组完成.同桌一组,一人做大数加小数的题目,另一人做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做完以后,互相说悄悄话.(自己是怎么算的)3.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以后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想法.(每一组的两道题加数相同,只是位置交换了,只要用凑10法把大数加小数的题目算出来,和它相对应的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就可以直接写出得数了.)4.先说得数,再写算式.小组合作完成,每人每图说一道,写一道.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对又快.(4人一组)5.原有又买来一共有7个6个()个5个8个()个9根8根()根先指导学生看图:第一栏,一班有皮球7个,二班有皮球6个,一共有几个,算好以后填在()里.第二栏、第三栏,由学生叙述.6.填未知加数.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结果.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比较简便?五、游戏:找朋友.学生每人手拿一张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在音乐声中找朋友(得数相同为朋友).板书设计5、4、3、2加几(1)(2)想:所以:(1)(2)想:所以:教案示例二课题:5,4,3,2加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2.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教具、学具口算卡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板演:板演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8+6= 7+6=6+8= 6+7=9+6= 8+7=6+9= 7+8=2.口算:6+5= 7+4= 7+6=7+5= 8+4= 8+6=8+5= 9+4= 9+6=9+5= 9+3= 9+8=8+3= 9+2= 9+7=二、学习新课.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要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5,4,3,2加几(板书课题)这次的计算,不看图、不摆实物你们能不能很快想出得数?(能)好!看老师出题,比一比谁算得最快.1.教学例1:5+6=□ 5+8=□【演示课件5、4、3、2加几】(1)老师板书:5+6=□师问:请你们说一说这道题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指名说:(学生可能会说出两种方法)①用凑十法.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想:6加5等于11,5加6也等于11.(2)师说:你们想出的两种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再看:5+8怎样想?板书:5+8=□学生仍会说出两种方法.①用凑十法.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想:8加5等于13,5加8也等于13.(3)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师说: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计算了5加几的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计算更快、更简便.学生回答:第二种方法更快、

一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组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生活中的数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二)各课知识点: 1、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2)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量。 3、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4、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 5、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习题设计: 一、找规律填数。 (1)2、()、4、()、()、()、8、9、() (2)10、()、()、7、6 二、数一数。(12分) ☆○△☆□□ 三、画你喜欢的水果,数量和左边的同样多。

四、把同类的圈起来。 (1)(2) 五、圈一圈,算一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比较 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二)各课知识点: 1、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白马滩中心小学潘丽 我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依据课程标准本学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学年的教材内容,按照流程呈现的层次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块来与大家交流。 一、说课标 (一)研读课标,了解变化。 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 [原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与十年前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现在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 2、课程目标有所改变。 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总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幼升小一年级数学5以内加减法练习(附分解与组合)!

一年级数学5以内加减法口算题5-0= 2-2= 1-1= 3-3= 3-0= 5-2= 2+0= 4-3= 5-0= 1-1= 1-0= 5+0= 4+1= 0+2= 1+3= 5+0= 1+0= 2-0= 2-2= 3+0= 3+1= 4+0= 2+0= 1+3= 0+2= 4+1= 2-1= 5+0= 1-1= 2-2= 0+1= 5+0= 4-0= 2-1= 5-1= 2-0= 3+2= 2-0= 0+1= 3+0= 0+4= 2-2= 4-0= 4+1= 1+3= 4+0= 4-2= 1+4= 0+5= 3+1= 1+2= 2-1= 1-0= 3+1= 3-2= 3+0= 4+1= 4-0= 1-0= 3-0= 3-0= 3+2= 5-5= 4-4= 5+0= 4-0= 5-3= 0+0= 3-1= 5-1= 0+0= 5-5= 2-1= 4+0= 1-1= 4+1= 3+1= 1-0= 4+0= 2-0= 5-0= 3-2= 1+0= 4+0= 1+0=

2-0= 0+0= 5+0= 1+0= 1-0= 5-2= 4+1= 4+1= 3-2= 2-0= 1+2= 4-3= 4-4= 1-0= 1-0= 3-0= 3-2= 5-5= 5+0= 2-2= 4-1= 4-1= 4-0= 2+2= 0+0= 4-0= 5-5= 2+2= 1-1= 3-1= 2-2= 5-2= 1+1= 4+0= 5-5= 4-3= 5-2= 5+0= 2+1= 2-0= 3+1= 1-1= 4-1-= 2-1= 1-0= 1-0= 3-1= 2+3= 2+1= 2+0= 2-1= 4+0= 1-0= 4+0= 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介绍说明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 ·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算法

5以内加减法练习题(固定练习) 1) 2+1= 2) 1+2= 3) 2+2= 4) 1+4= 5) 0+4= 6) 0+2= 7) 1+3= 8) 1+2= 9) 0+3= 10) 0+4= 11) 1+1= 12) 4+0= 13) 1+1= 14) 2+0= 15) 1+0= 16) 2+3= 17) 1+4= 18) 1+2= 19) 1+1= 20) 3+1= 21) 1+0= 22) 2+2= 23) 2+0= 24) 4+0= 25) 2+2= 26) 1+4= 27) 3+2= 28) 2+2= 29) 3+2= 30) 0+4= 31) 4+1= 32) 1+0= 33) 1+4= 34) 1+3= 35) 1+0= 36) 1+1= 37) 4+1= 38) 0+0= 39) 3+2= 40) 3+2= 41) 0+4= 42) 2+2= 43) 2+1= 44) 4+1= 45) 4+1= 46) 0+4= 47) 0+3= 48) 0+2= 49) 2+0= 50) 4+1= 51) 4+1= 52) 2+0= 53) 2+1= 54) 4+1= 55) 2+1= 56) 2+2= 57) 1+0= 58) 3+2= 59) 0+0= 60) 4+0= 61) 0+2= 62) 1+4= 63) 4+0= 64) 0+3= 65) 0+1=

66) 1+0= 67) 2+0= 68) 2+2= 69) 1+4= 70) 1+3= 71) 0+2= 72) 0+0= 73) 3+1= 74) 3+1= 75) 1+4= 76) 3+1= 77) 1+4= 78) 2+2= 79) 4+0= 80) 2+2= 81) 2+2= 82) 0+1= 83) 1+0= 84) 2+2= 85) 3+1= 86) 3+2= 87) 3+2= 88) 4+1= 89) 2+1= 90) 1+4= 91) 0+2= 92) 0+1= 93) 2+2= 94) 3+1= 95) 4+1= 96) 1+0= 97) 4+1= 98) 1+0= 99) 4+0= 100) 4+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我说你做

我说你做 【教学内容】 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 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是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设计师——有趣的拼搭。 二、探究新识 1. 开展“摸一摸”活动。 (1)(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口袋)同学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地从袋子里请出来。 (2)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说出名称,再摸出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摸和说名称,加深对已学过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 2. 开展“分一分”活动。 (1)每组学生准备各种形体的实物若干个。要把这些物体分成几类,可以怎样分?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动手分一分。 (2)学生交流各组的分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分法。 分法一: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类。 分法二: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看成一类,把圆柱和球看成一类。 (3)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 开展“我说你做”活动。 (1)老师先请一个同学和老师做一下示范,两人一组背对背坐着,不能互相

一年级数学:比较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感受物体的个数有多有少。 2、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意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要求生说出具体数字) 生汇报:小鸟12只,鸭14只, 2、选择其中两个数 师:12、14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能直接比的小朋友自己想一想:你是怎样比的? 不能直接比的小朋友请你想一个办法,可以借助学具来比一比。

3、生独立活动,然后小组内交流。 4、指名汇报: 生1:我是通过摆小棒比出来的。一捆一样多都是10根,4比2大,所以1412 生2:我是通过拨计数器比出来的。十位都是1,个位4比2大,所以1412。 生3:我是直接看出来的。 生4:我是根据数的顺序来比的,14在12的后面,所以1412。 生5:我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比大小的,14是1个十和4个一组成,12由1个十2个一组成,所以1412。 5、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二、总结方法。 1、出示图 生比较哪个盒子里的鸡蛋多? 2826

生说说怎样比的。 2、100以内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 生:45、39、74、88 师:45和39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比较他们的大小。 3、小组交流 4、指名汇报(不同的方法) 5、师: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的知道哪个数大? 生讲,师拨计数器。 6小结:比较两位小数的大小,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7、比较40与45的大小。 生汇报 师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用数的组成正确的口算5以内减法,并会在减法的算式后面填写得数。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地读减法算式。 教具准备:小棒、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复习旧知 请学生左手拿1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做出合并动作后说出共有3根小棒,最后列出算式。(1+2=3) 2、引出课题 教师:如果从3根小棒里拿走2根小棒,还剩下几根小棒?拿走是什么意思?(就是从3个里去掉2个)你会用算式表示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板书:减法)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一个新朋友,谁知道它叫什么?(它叫减号“-”)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桌面上一共有3只纸鹤,小朋友拿走1只,还剩下几只纸鹤?) 教师:拿走是什么意思?(就是去掉)去掉也可以说成是减去。就是从3里减去 1.(板书:3-1) 2、学习列算式 教师:3减1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学生齐读算式。 3、说一说3、1、2分别表示什么? 4、3-1=2还可以怎样理解?(原来有3个小朋友,走了1个小朋友,还剩下几个小朋友?) 5、小结: 像这一道题中拿走就是要怎样?(去掉)从3里去掉,也就是从3 里减去1,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三、进一步加深理解 出示P25页汽球挂图 1、观察画面,提数学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该怎样列式?(4-2=2) 4、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说一说4、2、2分别表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25的做一做。 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3) 再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列出算式。 2、摆4块磁铁,拿走3块,还剩下几块? 学生列算式计算后教师讲评。 五、找朋友游戏 叫4个学生拿着1、2、3、4的数字卡站在讲台前,10个拿着算式卡的学生来找朋友。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比较2教案北京版

分类、比较 前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利用学生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引出物体之间的比较关系;再让学生观察场景图,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判断,并组织学生反思比较的方法。 学习需求分析: 通过小组活动交流,让学生感知轻重是相对的,再次体会比较的方法。最后通过划线等一些方法让学生体会同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了解轻重、多少、同样多等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建立比较的数学意识。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与多少,以及如何判断物体同样多;体会比较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 思想与情感: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比较的方法,了解比较的结果,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比较。找两个同学来比个子,说说他们俩比起来怎样 呢?[一开始用与老师比身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经 验,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引起学生兴趣,更加直观。)你们真棒,已经会比较高矮了,在生活中,除了比较身高,还有许多事物 需要我们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去比较轻重与多少。 [通过创设情境,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学生的比较方法,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板书:比较] [ 板书:轻重、多少] 那再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现在你们能比一比他们俩谁轻谁重吗?你是 怎么知道的? 二、自主探究比较轻重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观察场景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判断。] 看,在游乐园里,小花猫与小鹿也想比比谁轻谁重(课件),大家观察一下,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出它们俩谁轻谁重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昨天老师去菜市场买菜,买了土豆和青椒,现在老师分别拿来一个,大家 来比一比它们俩谁轻谁重呢?现在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并渗透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三、创设情景,体会同样多。大家都知道在前不久刚举行的奥运会上,我 国羽毛球和乒乓球都取得了非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7.9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2012新版教科书,总共有八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新教材跟老教材相比,内容看似简单了,但实际上新教材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比较难,这对我们的教学的要求就更加高了。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立体图形。 7.初步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明白位置的相对性原则。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9.数学乐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下面我们从各个单元来具体解读教材,了解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内容:P2-8页,数一数、比多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三、教材说明

一年级数学你说我摆教案范文模板

一年级数学你说我摆教案范文模板 一年级数学你说我摆教案内容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阅历导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师依次举起)“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生回答)。请小朋友从桌子上找出一个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正方体、球、圆柱呢? 生:(按教师口令依次拿起)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回去观察家里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大家做了吗?(生:做了。) 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同桌说)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 生:(踊跃发言)我家冰箱是长方体。 生:我家电视机是正方体。 …… 师:大家在家里发现了这么多,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我们教室里都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1:黑板是长方体。 生2:暖气管是圆柱。 生3:电棒是圆柱。 ……(给予适当评价)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好。 二、你说我摆。 师:现在我们来玩搭积木游戏好不好。听口令:把正方体先摆上,长方体放

在它的上面,圆柱放在正方体的右面、球放在正方体的前面。(同桌检查是不是摆的一样)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互当小老师“你说我摆”。说的小朋友看你说的是否能难住同桌小朋友。摆的小朋友看谁摆的又对又快,(积木可以逐渐增多)交换角色进行。 生:…… 师:哪组小朋友给大家摆摆。 生:……(及时给予评价) 三、游戏巩固。 师:机器人听说一年级小朋友很聪明,它想和你们做朋友,同时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向它挑战。(出示实物机器人模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身上都是什么形状物体组成的吗?)找到的小朋友请说说。 生:有长方形、正方体。 生:有球。 生:还有圆柱。 师:(模仿机器人口吻)每种物体具体有哪几个,你能写在本子上吗?(生动手写) 师: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想刚才机器人身上几种物体的形状。 生:(闭眼想) 师:记住这几种物体形状了吗? 生:记住了。 师:现在你就是机器人,考考你的同桌小朋友,让他闭上眼睛,摸摸你们的学具,你说名称让他去摸或者让他把摸到的物体告诉你名称。 生:(同桌合作,场面很热烈。) 师:(模仿机器人口吻)我比孙悟空本领还大,会变。你们能把桌上的积木变出各种好看的图形吗?还得向同桌说一说用了什么形状的物体,为什么要变成这种模型?(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及时肯定)(抽生1――2名说一说。) 四、思索提高。 师:机器人说了,现在我还想考考你们(出示投影图片)图中各有几个正方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 对应与比较教案 沪教版

对应与比较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第一学期第2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一一对应”、数一数等多种方法比较物体谁多谁少。 [能力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 能根据生活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对应与比较的方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应方法。 教学准备: 学具(铅笔与铅笔套、小瓶子与瓶塞)、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编故事,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玩碰碰车动画图片书上第20页题1。)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给大家讲个故事? (学生思考3分钟) 生:(编故事)例:秋天到了,小朋友到公园去游玩。公园里玩的节目可多啦,最有趣的是玩碰碰车了。瞧!小朋友都朝那儿走去。 师:你们都玩过碰碰车吗?那么,如果要让这些小朋友每人坐一辆碰碰车,这些车够吗? 生1:我数了数,小朋友有6人,碰碰车只有5辆,所以每人坐一辆碰碰车,碰碰车就不够了。 师归纳: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 生2:图上已经有4个小朋友坐进了碰碰车,还剩下2个小朋友和1辆碰碰车,所以碰碰车也不够。

生3:我想一个小朋友坐一辆碰碰车,另外一个小朋友再坐一辆,一个一个这样坐,结果碰碰车没有多余了,小朋友还多1个。所以碰碰车不够。 师:(放大题1左下角一一对应图片)谁再来说一说? 生:可以连连线,一个小朋友对着一辆碰碰车,一个小朋友再对着一辆碰碰车,结果碰碰车没有多余了,小朋友还多1个,所以碰碰车比小朋友少。也可以说小朋友比碰碰车多。 归纳小结:大家的方法真妙,有的用数一数的方法、有的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还有的小朋友看图中还剩下的部分来比较,都知道了碰碰车和小朋友比较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应与比较》。 (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1. 出示两组散乱的学具:铅笔与铅笔套、小瓶子与瓶塞。 师:你能有哪些方法比较出铅笔与铅笔套谁多?多几个?或者是小瓶子与瓶塞谁多?多几个?请任意选择一组,看哪组方法多。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活动) 师:你们比较了什么?怎么比较的? 2. 师:小朋友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手指头对着另一个手的同样一个手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同做) 生:左手的手指头和右手的手指头同样多。 3. 看图比一比、说一说。(书上第20页题2上半部分)(出示蛋糕和碟子图) 师:这幅图你看懂了什么?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1:用一块蛋糕对着一个碟子的方法,比较出碟子比蛋糕多2个。 生2:用数一数的方法,蛋糕6块,碟子8个,所以蛋糕比碟子少2个。 生3:小巧正在把蛋糕装在碟子里,已经装了2盘,还剩下4块蛋糕,碟子还多6个,所以碟子比蛋糕多2个。 师:(出示杯子和吸管图) 这幅图你又是怎么比较的,和同桌说一说。 4. 独立练习。(书上第20页题2下半部分) 出示:背心和裤子图、孩子和篮球图。 三、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比较》教案 第一课时过生日 【教学内容】 过生日(比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妈妈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 2、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1、小明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接着观察主题图,你发现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2)分别往3个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a.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b.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c.教师小结 3、动手操作,比较多少。 (1)4人小组,每组两个不同的瓶子; (2)提问:请你猜一猜那个瓶子里装的饮料多。

(3)动手试一试。 (4)各组演示比较的方法,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 学生观察后,说出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演示汇报。 三、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出示教材p19第4题 (1)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3、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想一想,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 通过妈妈的生日聚会,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中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思维习惯。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 课堂教学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过生日”的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共同学习,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整个课堂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