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积岩的概念

沉积岩的概念

沉积岩的概念
沉积岩的概念

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概念

定义: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二、沉积岩的特征

1.矿物成分特点

(1)没有铁镁矿物或很少;

(2)含大量石英、长石,且石英、长石(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种类多样。

(3)自生矿物—新生矿物,是沉积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矿物,是沉积岩主要矿物成分之一

2.化学成分的特点

(1)沉积岩与岩浆岩的化学成分数据十分接近,这是由于沉积岩基本上是由岩浆岩的风化产物组成;

(2)富含O2、CO2和H2O;

(3)在沉积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其占地壳总量的0.1%。

3.结构特点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和特点取决于其形成方式。

由机械搬运和机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具有如下的结构:

(1)碎屑结构—机械破碎;陆源碎屑

(2)火山碎屑结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碎屑

(3)泥状结构—化学风化作用;陆源粘土组成

(4)粒屑结构—机械作用;内源岩

(5)晶粒结构(又叫结晶粒状结构)—化学和生化作用;内源岩

(6)生物结构—生物作用;内源岩

4.构造特征

构造:组成物质的分布样式、空间形态。

沉积岩的构造: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

据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

(1)原生构造: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如:层理构造、包卷构造等

(2)次生构造:固结成岩之后的构造。如:缝合线等

总结: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的构造特征包括以下三点:

a.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基本构造特征)

b.层面构造、层内构造

5.分布特点:

沉积岩是分布面积很广的地表生成物,它构成所谓成层岩石圈——地壳表层的沉积岩圈。

(1)沉积岩占大陆表面75%,我国约占77.3%;

(2)沉积岩具有众多的岩石类型:泥质岩、砂岩、碳酸盐岩、硅质岩

三、沉积岩石学的任务

1.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包括:沉积岩和沉积相

2.沉积学—包括对古代和现代沉积作用、环境、相,及有关原理、实验等的研究。沉积学泛指研究所有地质历史及现代沉积物沉积过程的科学。

四、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来源有:

1.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

2.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

3.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

4.宇宙源物质—陨石

五、沉积物的其它来源

1. 生物成因的沉积物:生物遗体,一部分为无机成分为主的生物残骸,另一部分为有机生物残体,即动植物的软体(有机质)。

2. 深部来源的沉积物:由火山爆发作用带到地表或水下的火山碎屑物,沿深断裂流出地表或注入地下的热卤水、温泉、热气液等。

3. 宇宙来源的沉积物:从宇宙空间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及其尘埃。

六、母岩的风化作用

(1)含义:地壳表面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可按作用性质和因素的不同分为:

1、物理风化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2)母岩风化的阶段性

破碎阶段(碎屑阶段)

饱和硅铝阶段

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

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

七、主要造岩矿物及其在风化带中的稳定性

(1)石英:主要的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2)长石:稳定性次于石英,风化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基性斜长石(最先析出的成分是钾,其次是硅,最后才是铝)。

(3)云母:白云母抗风化能力较强。

(4)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低。这些矿物在风化产物中保留较少,故在沉积岩中较少见。

(5)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6)各种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风化稳定性甚小,极易溶于水并顺水转移。

(7)各种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硬石膏)、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等,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呈溶液状态流失走。

( 8 ) 重矿物: 风化稳定性的差别很大,如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为沉积岩中常见的稳定重矿物。

八、母岩风化的产物

1. 碎屑残留物质: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

2. 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是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和铝土矿等。

3. 溶解物质:主要是指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I 、S 、Ca 、Mg 、K 、Na 、Si 、Fe 、Al 、P 等。

4. 风化壳: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九丶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按沉积物被搬运和沉积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1、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滚动-跳跃、推移、悬移

2、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真溶液、胶体或络合物

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

作为碎屑物质搬运和沉积的流体,自然界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

(二)流体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

1.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非牛顿流体——不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2.内摩擦力(粘滞力):即抗拒流体内部的相对运动的力。

内摩擦定律:dy du μ

τ= τ—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即 粘滞切应力

dy du

—流速梯度(剪切变形率)

μ—动力粘滞系数。

(三)层流、紊流和雷诺数

1.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2.紊流——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3.雷诺数(Re) = 惯性力 / 粘滞力

Re = V2d2ρ/Vd μ = Vd ρ/μ

V —水的流速,d —颗粒直径,ρ—水的密度,μ—动力粘滞系数

Re = 1时,流动呈层流型

Re = 1~40时,在颗粒背后会出现背流尾迹

Re > 40时,出现“卡门涡街”,紊流(涡流)

自然界中绝大数水体是紊流运动

(四)急流、缓流和佛罗德数

在明渠水流中按流动强度不同可分为急流、缓流和临界流三种状态。

这三种流态的判别标准是福罗德数(Fr):

gh

V Fr V 平均流速,h 为水深。福罗德数为一无量纲纲数。

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

Fr=1,临界流

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流缓

(五)两种流体及其搬运和沉积作用方式

1.牵引流(Traction current)—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2.沉积物重力流(Gravity flow)—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牵引搬运(牵引作用)—能使碎屑物质作底负载移动的各种作用

(牵引力)(负荷力)与流量

有关。推力大不一定负荷力大,反之亦然。

牵引流搬运方式: 溶解载荷、悬移载荷、推移载荷或床沙(牵引)载荷。

重力流搬运的驱动力主要起因于重力

十丶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按沉积物被搬运和沉积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1、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滚动-跳跃、推移、悬移

2、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真溶液、胶体或络合物

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牵引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主要与水的流动状态关系密切,是层流还紊流,是急流还缓流; 还与碎屑颗粒的本身特点(大小、相对密度和形状等)有关。

1. 搬运方式

推移搬运(滚动搬运,包括跳跃搬运)

悬浮搬运(悬移搬运)

2. 机械沉积作用

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要是当流水的动力不足以克服碎屑的重力时,碎屑物质就会沉积下来。

碎屑颗粒在静水中下沉速度与颗粒半径平方成正比

碎屑颗粒在静水中下沉速度与其相对密度成正比

3. 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

简单了。

②碎屑颗粒度逐渐变小

③碎屑颗粒的圆度逐渐变好

④碎屑颗粒的球度也有所增高

4. 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及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分异作用

沉积分异作用—母岩在风化产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本身特性,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按照一定顺序分别堆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开的地表沉积带内。

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它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作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沉积分异作用包括:

粒度分异

相对密度的分异

形状上的分异,片状碎屑颗粒较粒状碎屑颗粒搬运远,

成分分异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当介质运动的速度和运移的能力在一定的方向上作有规律的变化时,它们也相应按照颗粒大小、密度和形状发生分异,依次沉积。与沉积分异作用相对立的是“掺和作用”或“混合作用”、“混杂作用”。

(二)、碎屑物质在海、湖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陆地表面流水搬运的碎屑物质,大部分都注入海洋,其次是湖泊。海、湖是流水搬运碎屑物质的最终场所。

1. 碎屑物质在海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引起海洋中碎屑物质搬运和沉积的营力主要是波浪和潮汐,其次是海流。

①波浪主要由风引起,波浪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风的大小。

②潮汐作用对滨岸地区的碎屑物质影响很大,在潮汐作用带,水体作大规模地涨潮和落潮运动,因此也使水底的碎屑物质作相应的往返运动。

③近岸地带的海流或深海的浊流、等深流、内潮汐流、冷流、暖流、赤道洋流和上返洋流等对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均有一定的作用。

2. 碎屑物质在湖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湖浪和湖流是潮泊中搬运和沉积碎屑物质的主要营力。

(三)、碎屑物质在空气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风是碎屑物质在空气中搬运和沉积的主要营力

在干旱地区,这种搬运和沉积作用是主要的

空气只能搬运碎屑物质,而不能搬运溶解物质

(四)、碎屑物质在冰川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在寒冷的两极地区和高寒山区,冰川的搬运及沉积作用是主要的。

冰川的搬运与堆积

冰碛物—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

冰川具有巨大的搬运能力

冰碛物的基本特征:结构疏松,大小混杂,分选极差;冰碛物中砾石磨圆极差;一般缺乏层理构造。(五)化学和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母岩风化产物中的溶解物质,主要为Cl、S、Ca、Na、K、Mg、P、Si、Al、Fe 等。

一、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胶体沉积物的特征:

常呈钟乳状、肾状、豆状、胶冻状等

常具贝壳状断口

多为含水矿物,且含水量很不固定

其化学成分也不够固定

常具离子交换性及吸附性

常失水干裂老化或重结晶

(六)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1)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根本控制因素是它们的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越易搬运,越难沉积。

溶解度越小,越易沉积,越难搬运。

(2)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有两种方式

①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在其生活过程中不断地从周围介质中吸取一定的物质成分,从而把一些元素富集起来 。

②另一种方式是由于生物作用而引起的周围介质条件的改变,从而影响某些物质的搬运和沉积。

(七)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受化学原理支配的分异作用

母岩风化产物中的溶解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于各元素和化合物彼此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主要是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它们从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顺序沉淀出来,从而逐渐产生了分异。

十一丶沉积期后变化

一丶 沉积期后作用

泛指沉积物形成之以后,到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亦称为广义的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包括狭义的成岩作用和后生作用两个阶段。

成岩作用:沉积物转变沉积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后生作用:沉积物形成以后到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以前的变化。

沉积期后各阶段的特点

埋藏成岩作用:碎屑沉积物随埋深增加,主要由于机械压实作用和化学胶结作用,致使岩石逐渐变致密、孔隙度减小、物性变差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直到变质作用。

二、沉积期后作用阶段的划分

1. 同生作用:指沉积物刚刚形成以后而尚与上覆水体相接触时的变化。

特点:a.开阔水渠中:喜氧细菌存在,产生CO2↑,介质pH ↓,氧化作用强; b.局限盆地中:厌氧细菌存在,产生H2S ↑,使底层水污染、毒化,介质pH ↑,还原作用强

2. 成岩作用:指上覆沉积物不断增加使早期沉积物逐渐被掩埋,直至基本上与上覆水体脱离,使沉积物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产生新的平衡,致使疏松的沉积物固结成岩的全部变化过程。

特点:本层物质的迁移产生重新分配和组合,没有或很少有外来物质参加;厌氧细菌大量存在,pH ≥9,还原环境。

3. 后生作用:继成岩作用阶段之后,在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之前或遭受风化作用之前所产生的一切作用和变化。

特点:

a.在沉积物固结成岩后,外来的物质加入;

b.温度高( 300-350℃) ,压力大(1035.28?-Pa),作用时间长;

c.还原环境,细菌作用不明显;

d.水的类型:沉积物囚水及外来上升水;

e.构造环境(即发生后生作用的构造环境)—大地构造作用对后生作用的强度有很大影响

4. 表生作用:指沉积物抬升到近地表,在潜水面以下常温常压或低温低压条件下,由于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包括上升水)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

特点:大气水、渗透水、上升水作用下所发生的建设性变化

三、沉积后作用主要类型

1. 压实作用

2. 压溶作用

3. 胶结作用和固结作用

4. 重结晶作用和矿物的多相转变作用

5. 交代作用

6. 溶解作用

十二丶沉积岩的分类

本教材分类

火山碎屑岩

陆源沉积岩

内源沉积岩

十三、沉积构造

一、沉积构造的概念

沉积构造——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以后由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并受沉积条件所控制的沉积构造,如波痕、层理等。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期后由各种成岩作用所形成的沉积构造,如缝合线、成岩结核等。二.沉积构造的研究意义

判断沉积环境

判断介质的性质、流体性质、水流方向、暴露环境、判断水动力强弱

确定地层的顶底

三.沉积构造的分类

(1)按构造形态分类

①层理构造

层理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首先,按照层内组分和结构性质把层理划分为四种类型:(1)非均质层理、(2)均质层理、(3)递变层理、(4)韵律层理。

其次,在非均质层理中,再按照几何形态进一步分为水平、平行、波状、交错、压扁、透镜状层理。

②层面构造

a.有的保存在岩层顶面上,如波痕、剥离线理、干裂和雨痕等;

b.有的在岩层底面上,特别是下伏层为泥岩的砂岩底面上成铸模保存下来,如槽模、沟模和锥模等

③结核

(2)按成因分类

①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②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

③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

特点:纹层呈直线互状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

水平层理---主要产于泥质岩、粉砂岩以及泥晶灰岩中,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沉积而成。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如深湖、泻湖、深海等环境。

(3)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中,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而成的。一般出现在急流或高能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

(四)沉积岩的颜色

按成因可分为三类:

1.继承色(继承母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碎屑颗粒的颜色

2.自生色决定于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及其早期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

继承色和自生色都是原生色——判断沉积环境

灰色和黑色还原~强还原环境

红、棕、黄色氧化~强氧化环境

绿色

多数是由于含低铁的矿物如海绿石

少数是由于含铜的化合物如孔雀石(以上均反映半氧化-半还原环境)

有时是由于含有绿色的碎屑矿物,如角闪石

3.次生色

在后生作用阶段或风化过程中,原生组分发生次生变化,由新生成的次生矿物所造成的颜色。——不能作为相标志

碎屑岩构造重点

碎屑岩构造的概念。

碎屑岩构造的各种类型、概念、特征、成因

流动成因构造★★★★★

层理★★★★★

波痕、槽模、沟模、渠模、冲刷充填

同生变形构造★★★

暴露成因构造(P78)、化学成因构造(P79)、生物成因构造(P80)

同生变性构造(P76)

十四陆源碎屑岩

<一>概念:陆源碎屑岩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形成的岩石,简称碎屑岩。碎屑岩包含四种基本组成部分

<二>基本组成

碎屑颗粒

碎屑岩骨架,主要由母岩物理风化作用过程中机械破碎而成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组成

杂基

细小的碎屑,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

胶结物

化学沉淀物质,成岩期的产物

孔隙

<1>岩石碎屑(简称岩屑)

1.定义

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因此,岩屑是提供沉积物来源区的岩石类型的直接标志。

2. 岩屑类型

岩浆岩、变质岩、硅岩、粘土岩和碳酸岩等

盆内碎屑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中经常含少量的盆内碎屑(内源碎屑)

<2>杂基

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以悬浮载荷方式与颗粒同时沉积

粒径<0.03mm

成因:机械成因

粒级:以泥为主,包括少量细粉砂

颗粒支撑——牵引流

杂基支撑——重力流或密度流

原杂基:从水介质中沉积下来的细粒碎屑物质

正杂基:原杂基重结晶后

淀杂基:成岩过程中从孔隙水中析出的粘土物质

假杂基:成岩期,较软的碎屑颗粒受压而变形,被挤进孔隙而成为它具有塑性假流动特点,分布也不均匀。

外杂基:沉积物堆积后,成岩后期充填于粒间孔隙中的外来杂基物质

<3>胶结物

碎屑岩在沉积、成岩阶段,以化学沉淀方式从胶体或真溶液中沉淀出来,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各种自生矿物

颗粒、杂基、胶结物作为碎屑岩的三大成分

砂和砾主要是推移载荷

粉砂和粘土主要为悬浮载荷

<四>碎屑岩的结构

1、粒度

粒度大小一般以颗粒直径计量

2.圆度

定义: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称为圆度。

3.球度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4.形状

粒状...柱状...板状...针状...其它

5.分选颗粒大小均匀的程度称为分选性或分选程度

6 结构成熟度是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五>填隙物结构

杂基与胶结物难于区分→统称为填隙物或基质

1.杂基结构

原杂基:泥状结构

正杂基:显微鳞片结构

2.胶结物结构

(1)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蛋白石、铁质等

(2)隐晶质结构——玉髓、隐晶质碳酸盐、磷酸盐等

(3) 显晶质结构

粒状

带状

栉壳状

凝块状或斑点状

(4)次生加大结构

(5)嵌晶结构

支撑类型:杂基支撑,颗粒支撑

胶结类型:基底胶结-杂基支撑孔隙胶结-接触胶结-镶嵌胶结--颗粒支撑

<六>孔隙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部分

十五碳酸盐岩

P158-189

白云岩的形成机理

白云石原生沉淀条件

①高盐度②高Mg/Ca比③高pH值④高温⑤泻湖、咸化海、局限海

亮晶方解石

十六、火山碎屑岩

概念:系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同期火山碎屑物质,经空气或水介质的搬运,堆积,固结而成的岩石。(P143-157)

岩相古地理

一、沉积相的概念

沉积相的概念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环境与相的关系(一种沉积环境生成一种沉积相)

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关系:岩相和沉积相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同义关系。为突出:沉积相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内容,把“岩相”和“古地理”联系起来。

二、沉积相分析基本原理

相序递变法则

相序:是指从一种相逐渐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一系列相的关系或相的有序组合。

相序递变:沉积相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发展变化是有序的,这种发展变化的有序性叫相序递变沉降--补偿原理

快速沉降,快速补偿。

快速沉降,缓慢补偿。

快速沉降,缓慢补偿。

缓慢沉降,缓慢补偿。

地层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三、沉积相的分类

大陆相组:残积相坡积相沙漠相冰川相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冲积扇相

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湾口相

海相组:潮坪相泻湖相障壁岛相

滨岸相

生物礁相浅海陆棚相

次深海相深海相

《一》大陆环境及其相模式

第一节冲积扇

1、定义

冲积扇是由洪水将沉积物从山区带出,在山口的山麓地带因坡降减小堆积而成扇状分布的锥状堆积体。

2、冲积扇形成的有利条件:

(1)构造条件:常和正断层、地堑、裂谷等有关;

(2)气候条件:植被不发育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最有利;

(3)母岩性质:直接影响冲积扇沉积物的岩相类型。

(4)地形坡度突变:使山区河流至山口,流速骤减、水流散开,形成大量碎屑沿山麓沉积。

3、冲积扇具有的一般特征:

(1)岩石常具有红色色调;

(2)常含有干旱气候条件下有关的膏盐、方解石结核或薄层状;

(3)整个层序中,砾岩所占比例大;

(4)层理不发育,常为块状构造;古水流呈放射状。

(5)可单个出现,更多沿山麓组成裙带状。

4.亚相划分及沉积特征

●扇根:也称为扇头或扇首,分布于冲积扇顶部地带。沉积类型主要为河床充填沉积及泥石流沉积。砾石含量高。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构成冲积扇主体。以辫状分支河道和漫流沉积为主,与扇根相比,砂/砾较大,岩性以砂岩、砾状砂岩为主。可见不明显的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扇缘:也称扇端,出现于冲积扇的趾部。

《二》河流

河流的类型(按地形和坡降分)

山区河流:地形高差大,朔源侵蚀强烈、河岸陡、河谷深、河道直、分支少、流速大、沉积物粗。

平原河流:坡降小、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弯曲、支流多、沉积物相对较细。

(按河道发育阶段)

幼年河:发育在河流的上游,山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多分支汇合成主流。

壮年河:发育在中游,形成泛滥平原。

老年河:发育在下游、以网节河为主。

(河型分类)

顺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曲流河沉积相划分)

河床亚相:河床滞留砂岩,,边滩沉积砂岩

堤岸亚相:天然堤,决口扇亚相

河漫亚相:又称泛滥盆地。位于天然堤外侧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

牛轭湖沉积:河流截弯取直造成的,主要由粉砂岩和粘土沉积物组成。

《三》湖泊

湖泊:是陆地上稳定的天然蓄水盆地

综合分类(P78)

湖泊沉积相带划分

滨湖,浅湖,深湖,湖湾,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

四、碳酸盐岩及沉积环境

《一》碳酸盐岩的结构

1.粒屑结构

2.骨架结构

3.泥晶或微晶结构

4.晶粒及残余结构

《二》碳酸盐岩的分类与命名

1.石灰岩(福克、邓哈姆、曾允孚)

2.白云岩

结构—成因分类原则

a.亮晶/灰泥之比

b.颗粒/灰泥之比

c.颗粒类型

d.原地固着生物

e.重结晶

灰岩的命名原则:

颗粒结构:颜色+填隙物+结构+名称,应结合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成岩后生变化及颜色等进行综合命名。

eg.绿色含海绿石白云化生物碎屑微晶灰岩泥(微)晶结构:颜色+结构+名称,

eg.灰色泥晶灰岩

白云岩分类(P121)(自学)

成因分类:原生白云岩、次生白云岩。《三》碳酸盐沉积模式

X带:远离海岸,位于广海基准面以下的地带,低能带,

沉积物:来自Y带的细粒物质及有机质,和浮游和自游生物,暗色

动力:海底底流

层理:水平层理

Y带:稍近海岸,高能带

动力:波浪及潮汐作用,水浅、阳光充足、氧气充分

生物:底栖生物及藻类,造礁生物,生物礁发育

层理:交错层理

沉积物:生物礁、各种颗粒灰岩

Z带:靠近海岸,低能带

海水较浅,海底的坡度很小、宽度大、水循环受到限制,波浪作用不发育。干热气候条件下,白云岩、硬石膏和盐类沉积物,化石少见

五、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一》、三角洲的定义、形成机制

1、定义:是在河流与海盆(或湖泊)的汇合处形成的大型锥状堆积体。

《二》、三角洲分类

1)首先,依据河流汇入的水体不同分为海洋三角洲和湖泊三角洲。

(2)建设性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区的“堆积速度>>波浪的改造速度”的条件下形成。

特点:增长快、沉积厚、面积大、向海突出、砂泥比低。大型河流入海多形成此类三角洲。

破坏性三角洲:当海洋作用增强而超过河流作用时,波浪、潮汐、海流的能量≥河流输入泥砂的能量,河口区形成的泥砂堆积经海洋水动力的改造、加工和破坏,就形成了破坏性三角洲。

特点:形成时间短、面积小,多为中、小型河流入海而成。

2)三角洲综合分类(薛良清,1991):根据河流、波浪、潮沙三种能量作用的关系、三角洲沉积区与物源区的关系、三角洲平原河流类型及三角洲沉积物的粗细划分为: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正常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按形态分为:鸟足状和朵状三角洲两种。)、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三》、三角洲亚相及其特征

1、三角洲亚相与微相划分

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泛滥平原,沼泽,废弃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障壁砂坝/泻湖,潮汐砂坝/潮坪,潮汐水道

前三角洲亚相:前三角洲泥,浊积砂,滑塌重力流沉积,浊积水道

岩石学名词解释

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有挥发物质的熔融体。砂状结构是砂岩的结构,主要由粒度在2-0.063mm的粒状碎屑颗粒和填隙物组成.灰岩和白云岩两者均属于碳酸盐岩。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接触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一大类变质岩石的总称。岩浆作用: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及地质应力作用下,沿着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不断改变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总体称为岩浆作用。玢岩:岩石为浅成相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矿物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其成分一般为中-基性岩石系列。花岗结构:岩石中,中粗粒-细粒状的暗色矿物呈自形-半自形、斜长石半自形、碱性长石和石英为他形状构成的半自形粒状结构,由于在花岗岩中常见,因此又称为花岗结构。角岩:为泥质岩经中级热接触变质的产物,特点是原岩中的组份已经重新组合,以致原岩的结构,构造基本消失,但是没有化学成分的交代发生。组成的主要矿物是云母、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岩石一般为黑至暗灰色的致密块状,常具斑状变晶结构,变基质为角岩结构;变斑晶为红柱石、堇青石、石榴石等,如红柱石角岩、堇青石角岩等变质作用: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内碎屑:沉积不久的处于固结半固结状态的岩层,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形成的颗粒(海盆中已固结的碳酸钙沉积被海水冲击破碎者)分化作用: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自身的烟花,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有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变现出来的演示的成层结构。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子啊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陆源碎屑岩: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破碎)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类。蛇绿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石组合,自底向上,由橄榄岩(蛇纹岩)、层状堆积岩、席状岩墙群和枕状熔岩以上的一套海相沉积的汗放射虫的硅质岩组成,

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一、目的要求 学习沉积岩的肉眼坚定方法,了解沉积岩的总体特征,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通过坚定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二、实验用品 1. 标本:砾岩、角砾岩、砂岩、页岩、粉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凝灰岩以及波痕、泥裂、各种层理、结核等。 2. 工具:放大镜,小刀,稀盐酸。 三、实验要点 1.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常温、常压下,由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物质,经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一般以沉积物的来源作为基本类型的划分准则,而以沉积作用方式、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成岩作用作为进一步划分的依据。 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 泥岩、页岩等。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石膏等。 2.沉积岩的矿物、结构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长石、石英、白云母、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其中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的比例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稳定矿物含量称为矿物的成熟度,矿物成熟度高,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长,反映经过长时期的搬运、缓慢的堆积环境和长期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反之,矿物成熟度低,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短,反映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环境和长期处在干旱寒冷的环境。 沉积岩的粒度,碎屑粒径的分级:砾(>2mm),砂(2~0.05mm),粉砂(0.05~0.005mm), 泥(粘土)(<0.005mm)。沉积岩中的粒度大小也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粒径粗大,说明搬运力大,反之亦然;同时,粒径还可以反映搬运力的类型,洪积物的粒径粗大,而风积物的粒径较小。 沉积物的分选性:沉积物中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分选性可划分为:良好、中等、差等三级。分选性好,反映搬运的距离长,反之搬运距离短,是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产物。 沉积物的磨圆性:分为: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等四级。磨圆度好,反映搬运的距离长,反之搬运距离短。同时,还可以反映搬运力的类别。磨圆度高的营力有:河流、海浪和风,磨圆低的搬运营力有:泥石流、冰川和崩塌等。

地史名词解释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沉积作用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沼泽环境、宾海环境、浅海环境等,它们具有特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过程,对沉积物产生特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环境的沉积相。 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是一种地层的接触关系,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表明下伏地层形成后曾发生构造变动及剥蚀作用,不但出现沉积间断,而且使下伏地层产状也发生变化,产生倾斜或褶皱。因此当侵蚀面再度接受沉积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无论在产状上或构造特征上都有明显差异。 被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板块理论划分的构造单元之一,又称稳定大陆边缘或大西洋型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是地壳从洋壳向陆壳过渡的过渡壳。被动大陆边缘与活动大陆边缘相比较仅见大陆斜坡,未见火山岛弧和海沟的存在,也未出现洋壳俯冲和消减现象。这里的作用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系呈透镜状体,朝大陆和大洋方向尖灭,在陆坡、陆隆部位最厚,宽以一、二十公里至数百公里。 埃迪卡拉动物群:震旦纪晚期出现的,由多门类,低等,无骨骼的印痕化石组成的动物群称之为裸露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包括:海绵类(毛森海绵)、海腮纲(伦吉虫)、环节动物(狄氏虫)、蠕虫类(皱节虫)、水母类(环轮水母)及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生物。 小壳动物群(小壳化石):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1—2mm),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类型。 笔名相(黑色笔石页岩相):笔石多营漂浮生活,分布广。出现在还原条件的较深海、滞流海。化石丰富,保存完整,黑色笔石页岩相。 壳相(底栖相):在滨海、浅海带,底栖(介壳)生物十分发育,与浅水沉积物一起形成壳相。以碳酸盐为主时称为介壳灰岩相(珊瑚礁灰岩相)在滨岸带可形成介壳滩。珊瑚、苔藓虫、层孔虫等可形成生物礁或生物滩。 混合相在浅海区,浮游生物死后下沉 澄江动物群: 寒武纪早期(筇竹寺期,530Ma), 继小壳动物群(梅树村期, 542Ma)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群。主要门类有海绵、腔肠、水母、节肢、鳃叶、叶足、腕足、古虫、脊索动物门和步带类(包括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门)、星虫、毛颚动物及藻类。至2005年已描述160属, 187多种。最早发现于云南澄江(张文堂, 侯先光, 1985), 寄主地层为下寒武统筇竹寺阶,其沉积环境为正常-风暴浪基面之间. 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科学发现之一。 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地球岩石圈、水圈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间的耦合关系; 地层层序律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化石层序律:不同岩层中所含的化石各不相同,可以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并证明属同一时代; 相对比定律:也成相律或瓦尔特定律,指只有在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相:是形成于特定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组合; 陆隆:在浊流作用驱动下,将浅水陆棚边缘的大量沉积物沿海低峡谷顺大陆斜坡以很高的速度运向深水区至大洋边缘因坡度变缓而迅速形成扇状浊积岩堆积—海底扇这种海底地形成为陆隆; 复理石:地史上常把巨厚的由深海浊积岩和其它沉积岩类型组成的综合体称为复理石; 深海软泥:海洋中把生物残骸含量大于30%的洋底沉积物称为深海软泥; 海退:当沉积盆地内海平面相对下降时,海水分布范围不断缩小;划分:这种根据地层的各种属性(岩性、化石、不整合面)把地层剖面划分为大小不同的单位; 层面构造:指出现在沉积岩石层面上的构造,有的与沉积物同时形成;如波痕; 泻湖:具砂垻的滨海地区,在砂垻与海岸之间则为泻湖; 暴露标志:有些层面的构造如动物的爬痕、足迹、泥裂、雨痕等,都形成于沉积作用停止之后,并且多能指示沉积物曾暴露于地表;

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

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风化作用是一个主要渠道,它包括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机械风化是以崩解的方式把已经形成的岩石破碎成大小不同的碎屑;化学风化是由于水、氧气、二氧化碳引起的化学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碎屑;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风化作用也能分解岩石。此外,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质也是沉积物质的来源之一;植物和动物有机质在沉积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不论那种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质都要经历搬运过程,然后在合适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石化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 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为它生成的条件与沉积岩差别很大,因此,它的特点也与沉积岩明显不同。在野外观察,沉积岩常具有成层构造,层状构造是沉积岩所独有的特征。而在岩浆岩发育的地区则常常见到节理,而基本上看不到层理;在矿物组合上,在岩浆岩中出现的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矿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容易保存. 3、变质岩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这种岩石被称为变质岩。变质岩是大陆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 在变质岩的概念中,有两点必须强调,这是变质岩区别于沉 ①火成岩也称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 ,小于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 2 ,大于65%)和碱性岩(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 ②沉积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被称作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③变质岩。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糜棱岩、碎裂岩、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

略谈沉积岩的种类及应用

略谈沉积岩的种类及应用 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研究沉积岩,对发展地质科学的理论寻找丰富的沉积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年代久远,沉积岩的种类繁多,本文将简要的对沉积岩的成因、种类及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沉积岩沉积岩应用 一、沉积岩的定义 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二、沉积岩的分类及应用 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一是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按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

粉砂岩和泥质岩。二是内积岩,主要指在盆地内沉积的。内积岩中有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叫可燃有机岩(如煤、油页岩)。下面,我们将对几种常见的沉积岩的性质及应用进行阐述。 1.页岩 页岩,是泥质岩的一种。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沉积的泥土变成的岩石。说它是泥土变成的并不为过,因为一方面它们是由一些非常细小的颗粒组成,超过一半以上都是直径小于0.0039毫米的,一方面又含有大量粘土。所以人们也称它为粘土岩。事实上,它们在没有变成岩石时或疏松时,就是粘土。页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沉积岩,约占大陆沉积物的69%。它们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地壳演化的信息。形成页岩的物质大多是岩石风化中产生的细碎屑,这些碎屑被水流带到盆地等低洼处沉积起来。 页岩具有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吸水性等,被广泛应用在多种工业中。有些页岩中还存在一些金属矿床如镍、铅等,还有的页岩中含有有用气体和焦油,被称为油页岩。泥质岩中还有一种叫高岭石,也叫高岭土。高岭石就是制作陶瓷的原料,江西景德镇、湖南衡阳、河北唐山、山东淄博等地都是优质高岭石的产地,所以这些地方也就盛产陶瓷制品。 2.砂岩 在沉积岩中,除了泥质岩以外,最多的就要算是砂岩了。砂岩占沉积岩总体积的四分之一。砂岩中半数以上是由砂粒构成的,这些砂粒的大小在2~0.0625毫米之间。因此,肉眼可见它们比泥质岩要粗糙得多。

沉积岩重要名词解释总结

沉积岩部分概念题 1.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岩石。2.母岩: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以及较老的沉积岩。3.物源区:母岩的物质来源区。4.沉积圈:也就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它们相互重叠的范围。5.表生带:也是沉积圈,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重叠的范围。该带具有富含H2O,O2,CO2以及低温低压生物活动强烈的特点。6.风化作用:在温度、压力及水、氧、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下,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转化的一种作用。 7.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只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成分上的变化,这种风化作用称为物理风化作用。 8.化学风化作用:岩石中有矿物的分解和化学成分的改变的风化作用。9.生物风化作用:由生物作用引起的而使岩石发生变化的风化作用。10.元素的风化分异:元素从母岩中迁移出有一定的顺序,这种现象称为元素的风化分异。 11.碎屑物质:由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12.不溶残积物: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及氧化物。 13.溶解物质:化学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呈熔解状态被搬运的物质。14.牵引流:靠自身能量携带载荷向前运动的一种牛顿流体。 15.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16.牛顿流体:指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17.非牛顿流体:指不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18.载荷:流体中被搬运的沉积物。19.载荷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横断面的沉积物的总量。 20.溶解载荷:呈溶解状态被搬运的沉积物。 21.悬移载荷:呈悬移状态被搬运的沉积物。 22.推移载荷:也称床沙载荷,指直接覆于床底上的有两个被搬运颗粒直径那么厚的做层状运动的底部颗粒。23.满载:流体中的载荷量已经达到其流体所能搬动的最大限度。 24.超载:流体中的载荷量已经超过其流体所能搬动的最大限度。 25.床沙形体:也称为底形,底面形态。指随着流体流动强度的变化,在床沙表面会相应出现不同的几何形体。 26.佛罗德数:用来表示流体流动强度的,是表示惯性力和重力之比的一个数值,用公式表示为: gh V Fr 27.急流:佛罗德数大于1的水流。28.缓流:佛罗德数小于1的水流。29.临界流:佛罗德数等于1的水流。30.层流:是一种缓慢的流动,流体的质点做有条不紊的平行的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杂.在管流里,Re<2000。 31.紊流:是一种充满旋涡的急湍的流动,流体的质点做极不规则运动,其流速大小和流速方向随时间改变,彼此互相掺杂。在管流里,Re>2000。32.雷诺数:表示惯性力与粘滞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 33.开始搬运流速:使已处于静止状态的沉积物,继续发生搬运时,所需流速。

常见沉积岩的特征碎屑岩类

常见沉积岩的特征碎屑岩类 砾岩: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具砾状结构,层理发育差。砾石一般为圆或次圆状者称砾岩,砾石呈棱角和次棱角状者称角砾岩。主要由一种砾石成分(含量75%)组成的砾岩,称单成分砾岩,这样的砾岩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如石英砾岩。砾石成分复杂者称复成分砾岩,一般分选不良,圆度变化也大。砾岩的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和泥质等。 砂岩:粒径介于2-0.05mm之间的砂粒占50%以上,具砂状结构,各类层理均可发育,胶结物多硅质、钙质、铁质及泥质等。按砂粒大小可分为粗粒砂岩(粒径2-0.5mm)、中粒砂岩(粒径0.5-0.25mm)、和细粒砂岩(粒径0.25-0.05mm)。按成分又可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中石英含量占75%以上,甚至95%以上,一般磨圆度高,分选好,颜色浅。长石砂岩中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浅红色到浅灰色,圆度较差,分选中等或差。岩屑砂岩中石英含量<75%,岩屑含量>25%,甚至>60%,颜色深,圆度和分选都很差。 粉砂岩:粒径介于005-0.005mm的碎屑粒占50%以上,具粉砂状结构,多呈薄层状,水平或微波状层理,颗粒细小,肉眼难以辨认,放大镜下可识别石英颗粒或少量白云母。岩石断面粗糙,无滑感,可与粘土岩相区别。黄土则是未固结的粉砂,呈土黄色,松散状,层理不清,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粉砂组成,含粘土矿物及碳酸钙结核。 泥质岩类: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均为泥质结构,并常具水平层理,主要由各种粘土矿物组成。通常按固结程度分为以下三种: 粘土:未固结或弱固结的泥质岩,具吸水性和可塑性,在水中易泡软。单矿物粘土有高岭石粘土、蒙脱石粘土、水云母粘土等,但自然界多数为复矿物粘土。 泥岩:固结较紧的泥质岩,呈块状,吸水性和可塑性极弱,在水中不易泡软。成分较复杂,多水云母,含粉砂。 页岩:固结很好的泥质岩,成页片层,无吸水性和可塑性,水中不能泡软,可按其所含次要成分进一步命名,如炭质页岩、钙质页岩等。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这类岩石结构多样,有碎屑结构和生物结构,但以化学结构为主。由于岩石多数为非晶质或隐晶质,肉眼不能分辩矿物颗粒,因此,要注意区分岩石种类众多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其中主要的岩石种类有以下几种: 碳酸盐岩: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组成,分布广泛,在沉积岩中仅次于页岩和砂岩,结构以碎屑结构和化学结构为主,最主要的岩石有石灰岩和白云岩。 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常呈灰或灰白色,由于含有机质多少不等,颜色可由浅灰到黑色,一般较致密,断口呈贝壳状,硬度不大,加稀盐酸起泡剧烈。常因结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名称,如豹皮灰岩、鲕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等。灰岩中常含有粘土矿物、硅质等杂质,含量较多时称为泥灰岩、硅质灰岩等。

沉积岩与沉积相

《沉积岩与沉积相》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沉积岩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3、杂基 4.胶结物 5.层理 6.压实作用 7、叠层石 8、相律 9、浪基面 10、成岩作用 11、沉积相 12、河流的“二元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级分类命名原则。 2、白云石有哪些成因机理? 3、简述典型浊积岩的垂向序列(鲍玛序列)特征。 4.简述教材中推荐的砂岩分类方法。 5.何谓冲积扇?简述冲积扇的沉积类型及其亚相划分。 6、简单描述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 7、简要评述福克的石灰岩分类方案。 8、简单描述3种不同类型的层理构造。 9、简述准同生白云石的形成机理。 三、论述题 1、试述教材中推荐的砂岩分类方法。 2.试述陆源碎屑岩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沉积学意义。 3、试从发育位置、形成条件和沉积特征等方面比较述海底扇、扇三角洲、三角洲和冲积扇的异同。 4、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在成因、结构组分和构造等方面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沉积岩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按粒度大小、密度、形状以及矿物成分等物理性质进行分异并依一定顺序分别集中的沉积现象。 3.杂基 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其粒级一般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4.胶结物 是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5.层理 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6.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7.叠层石 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在垂向上有规律交替的一类构造。暗层:富藻纹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层,富碳酸盐碎屑。8.相律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9.浪基面 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10. 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11. 沉积相 沉积环境和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综合)。

地史名词解释

1、鲍马序列:是一种浊流沉积的典型层序,由自下向上变细的五个层段组成,最底部由具递变层理的杂砂岩组成(a段),底面具有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往上为b段,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c段为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的粉砂岩,d段为具有水平纹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最顶部E段,为块状泥岩。 2、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连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合。 3、沉积组合:又称沉积建造,它反映的是沉积作用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沉积组合是在一定的地史发展阶段(构造演化),其沉积过程能够反映主要构造环境的,在成因上相互关联的沉积相的共生综合体。 4、沉积环境:是指沉积作用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沼泽环境、宾海环境、浅海环境等,它们具有特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过程,对沉积物产生特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环境的沉积相。 5、沉积旋回:沉积作用常常具有旋回性的特征,在含煤沉积中尤为显著。当地层中的沉积物自下而上出现由粗变细,又由细变粗的反映一次海进,接着又发生海退的完整过程时,把它称为一个沉积旋回。划分沉积旋回以海进为起点,沉积旋回是沉积作用周期性或韵律性的反映,有不同级别之分,大的旋回可以包括数个小旋回。 6、南丹型:是华南泥盆系中、上统台内裂陷槽深水、滞流,贫氧沉积的代表,空间上呈北北东或北西向的带状分布,明显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由黑色泥岩,泥灰岩、硅质岩组成,含菊石、竹节石及无眼三叶虫等化石。 7、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叠复律,于1669年由N.Steno提出,在未受强强裂构造变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叠复其上,即上覆地层比下伏地层新。 复理石:又称复理石沉积,复理石建造,是指形成于大陆边缘(陆间区),大陆钭坡坡麓(深海、半深海),由浊积岩或等深积岩,深海,半深海泥岩,有规律的或韵律性的交互组成的巨厚地层。 8、象州型:是华南泥盆系一种近岸,富氧环境下的浅海台地沉积类型。分布广泛,以广西中部象州,二塘、横县六景,郁江沿岸中泥盆统和湖南中部上泥盆统为代表。岩性以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及砂泥质岩为主,化石丰富,多为底栖固着类型,如层孔虫,珊瑚、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等,伴生有鹦鹉螺,腹足类,介形虫,竹节石等 9、磨拉石:又称磨拉石建造,板块碰撞(陆—陆碰撞或陆洋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巨厚的砂,砾岩占优势的陆相沉积。岩石成熟度差(分选,磨圆岩差,矿物成分复杂),相变急剧,是一种快速堆积。 10、板状交错层理:是一种沉积岩的沉积构造,由直脊型波痕迁移形成的沉积岩内部层理构造,上,下层面在可观察的露头上基本上是等厚的,内部纹层与其相交切。 11、垂向加积作用:在水流运动能量较低或静水条件下,主要是悬移物质从水体中垂直向下沉降,沉积学上把这这种沉积作用称为垂向加积。 12、笔石页岩相:以黑色页岩及硅质页岩为主,含丰富的笔石等浮游生物化石,而不含或少见底栖生物化石。代表水深、滞流的非补偿海环境。 13、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利用这些化石既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年代对比。 14、层理构造:沉积岩内部由于成分、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不同显示出纹层状的构造,根据形态和成因主要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均匀(块状)层理、递变层理。 15、角度不整合:是一种地层的接触关系,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表明下伏地层形成后曾发生构造变动及剥蚀作用,不但出现沉积间断,而且使下伏地层产状也发生变化,产生倾斜或褶皱。因此当侵蚀面再度接受沉积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无论在产状上或构造特征上都有明显差异。

沉积岩

第九讲陆源碎屑岩各论—砂岩(Discription of the Clastic Rocks, Respectively—Sandstone) 学时: 1学时 基本内容: 1、基本概念 砂岩、巨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 2、基本原理 砂岩的一般特征,砂岩的分类,各类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特点及其形成环境,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岩的成因,通过砂岩资料研究物源区构造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 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思路: 首先介绍砂岩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然后重点讲解砂岩的分类,及重要砂岩分类方法评述;重点详细地介绍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最后简要介绍粉砂岩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岩的成因。 主要参考书: 1、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七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六章,地质出版社,1986. 复习思考题: 1、克里宁(1948)、福克(1954, 1968)和裴蒂庄(1975)的砂岩分类方案的优缺点。 2、评述本教材采用的砂岩的四组分三端元分类体系的原则、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案。 3、总结对比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在成分、结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条件(母岩、气候、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特点。 4、砂岩中长石含量的大地构造意义。 5、试述石英含量极高(95%)的石英砂岩的形成条件。 6、试述杂砂岩的沉积条件。浊流沉积中主要是砂屑岩还是杂砂岩。 7、试对粉砂岩的一般特征进行成因解释。

名词解释

1、季风(monsoon):是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 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称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2006) 2、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下渗及径流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2006) 3、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的总称,指大范围内的 大气层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是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可分为行星风系、季风和局部环流。 按水平尺度划分,有某个区域的大气环流、半球或全球的大气环流;在垂直方向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整个大气圈的大气环流;按时间尺度划分,有日、月、季、半年、一年至多年的平均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大气环流既是地-气系统进行热量、水分、角动量等物理量交换以及能量交换的重要机制,也是这些物理量的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非均匀分布是大气环流的原动力。大气环流构成了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势,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天气形势的主导因子,也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2006) 4、洋流: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水平运动,就是洋流。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运 动形式。风力是海洋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06) 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2006) 6、冰川与雪线:冰川是寒冷地区多年积雪积聚、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自然冰体,在 重力作用下有一定的运动。冰川以冰为主体,还包含一定数量的空气、液体物质和岩屑。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7、冰川物质平衡:冰川上各种相态水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冰川的物质平衡。 8、冰冻圈在地球表面,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上及高纬度地区,有冰盖和冰 川覆盖,其下为冻土层,把这些冰盖、冰川及冻土层等称为冰冻圈。[1] 冰冻圈是指水分以冻结状态(雪和冰)存在的地球表层的一部分,它由雪盖、冰盖、冰川、多年冻土及浮冰(海冰、湖冰和河冰)组成 9、南方涛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现象。主要指发生在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珍藏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珍藏版) 沉积岩知识与精美图片欣赏 一、沉积岩类基本知识 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 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

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碎屑岩 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 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 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

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根据粒级大小,砂岩可以分为: 粗粒砂岩(2—0.5mm) 中粒砂岩(0.5—0.25mm) 细粒砂岩(<O.25mm) 根据矿物成分,砂岩可分为: (1)石英砂岩砂岩中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称石英砂岩。砂粒纯净,SiO2含量可达95%以上,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这种砂岩是原岩经过长期破坏冲刷分选而成。 (2)长石砂岩砂岩主由石英和长石颗粒组成,而长石颗粒含量一般在25%以上。通常为粗粒或中粒,常呈淡红、米黄等色,碎屑多为棱角或次棱角状,胶结物多为碳酸盐或铁质。此种砂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经风化残积而成,或在构造上升地区强烈风化、迅速堆积而成。

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 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做地温梯度。 3.重力异常:实际上各地测量的重力值不等于理论值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叫做正异常,反之负异常。 4.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5.地质作用: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岩石圈:地球圈层构造的表层由固体的岩石组成,又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 及部分上地幔)。 7.软流圈:地震波波速突然降低的地带。 8.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9.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并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 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0.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 co2 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 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物理分化化学分化生物化学分化)。 11.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 壳称为风化壳。 12.条痕: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条痕板)上划擦后留下的矿物粉末和颜色称 条痕。 13.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 14.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 状岩石。 15.鲍文反应序列: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 分为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序列,被称为鲍文反应序列。 16.地层: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7.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变形产物,具 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18.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 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9.碎屑岩:陆源碎屑岩简称碎屑岩是陆源碎屑沉积物经压实胶结形成的岩石分 布甚广,约占沉积岩总量的25%按碎屑粒度可以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20.沉积相: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21.河流二元结构:在河流相的解剖面下部为河床亚相,常为河流相沉积的主体, 一般厚度较大主要由河床滞留砾岩砂岩组成因位于河流相剖面的下部故又称底层沉积。剖面上部为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称为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主要由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

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 1.一是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按 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 2.二是内积岩,主要指在盆地内沉积的。内积岩中有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