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2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2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2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练习】

读“亚洲地形图”,回答:

(1)A山脉;

B山脉;C山脉;

(2)河流:D;

E;

(3)高原:G高原;

H高原;

(4)平原:①平原;

②平原;

(5)半岛:③半岛。

第四课时

【课题】第二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

主备人:罗文学成员:杨丽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3、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

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练习】

读“亚洲气候图”,回答: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④气候;⑤气候;

⑥气候;⑦气候;

⑧气候。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气候;降水最多的是气候。

(3)亚洲最北面主要为气候。

(4)图中⑧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小),降水(多、少)

(5)图中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高、低),属于(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6)读图8,各月的气温平均大约在()左右

A.-10℃

B.0℃

C.10℃

D.20℃

(7)图8中各月的降水分配是否均匀:。结合降水量、气温变化特点,它最可能是上图7①~⑨中的哪一个气候类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01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3、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的一般方法。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亚洲自然环境典型图片的视频,引入亚洲自然环境一词。然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图片和歌词展示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部分,亚洲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需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过程

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他们的大致海拔。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图得到的信息,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将文中所提及的地形单元,逐个在图6.6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让学生描述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如:珠穆朗玛峰用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旁边标注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用一大片绿色表示等。通过这些描述,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方法。 2、结合“活动”第一题第(1)、(2)问,引导学生就阅读“亚洲地形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阅读“北美洲地形图”,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3、判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o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已经分析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作者:崔广伟 来源:《地理教育》2019年第01期 一、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篇,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也为学习后续的地区与国家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编排仅以亚洲一例作为区域学习内容,重点是通过亚洲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自主学习和分析其它大洲的地理环境。教材编写呈现突出方法主线,体现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的思路。本节“自然环境”内容分两部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复杂的气候”。重点在于如何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环境特点,并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年地理学习,已掌握相关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具备基本读图能力和简单分析、归纳地理信息能力,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又是第一次接触区域地理。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读图、析图,总结、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其它区域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达到以案析理、以理及案之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进一步掌握从地理图像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地形与河流等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分析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过程中,学会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要素,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的方法,以及分析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的一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树立自然地理要素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重难点与方法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是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对象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节的教学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尝试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学习区域地理,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而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对新学的知识需要反复练习进行巩固,特别是对新学的地形剖面图的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地形剖面图的阅读的设计分为三部分:⑴我先将阅读地形剖面图的方法投影在屏幕上,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所展示的方法阅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⑵再以《北美洲沿40°N的地形剖面图》做为学生学习地形剖面图的反馈,以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和纠正,⑶在课后还安排了拓展练习——阅读《沿87°E的地形剖面图》。 结合我科的课题《中学地理课堂互动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图像教学的评价》,在上学期已经进行的读图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加强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训练。本节的知识点基本上都需要落实到地图上,大量的读图、用图训练必不可少,而初一的学生的心理年龄还比较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初一学生好奇心重,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特别快,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我在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初一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让学生了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海拔高度之前,安排了听音乐、看图片和实物的方式让学生竞猜将要讲的国家,从而引出主要地形区。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讲解

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学生: 学生:地形复 杂多样,地势 起伏大,中间 高,四周低 1.地势特点: 中部高四周 低,地势起伏 很大 2.主要地形: 中部:地势高 峻,青藏高原 和帕米尔高原 四周:较低的 地形单元,西 西伯利亚平 原,中西伯利 亚高原,东西 伯利亚山地, 东北平原,华 北平原,恒河 平原,德干高 原,印度河平 原,伊朗高原 3.北纬30°纬 线由西向东, 地势变化特 点:“低——高 ——低” 二.主要河流: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系别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14级地理科学 学生姓名李彦霖 学号2014030641013 见习时间2016年11月24日 指导教师郭翠恩 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本次说课主要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4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1、谈话法: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4、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

最新-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精品文档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 2.要求学生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知道中国位于东亚区。 3.要求学生掌握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青藏高原和主要河流。 4.要求学生掌握亚洲复杂的气候,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特点。 5.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气候图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6.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形分布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和水旱灾害的形成。 教具准备:世界地形图、亚洲气候分布图、亚洲地形填充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这两部分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亚洲的位置 出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指图讲述) 生: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临北冰洋、东面、东南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是欧洲和非洲。(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世界最大、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有长江、黄河、世界人口最多) 师(指挂图):哪个洲最大? 生:亚洲。 一、世界上最大的洲(板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亚、欧、非三大洲分界线吗?请一名同学在挂图上依次指出来。 生(指图回答):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尔其海峡和苏伊世运河。 师:刚才同学回答说亚洲最大,现在请同学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师:请同学从亚洲跨越的纬度方面去查阅地图,同时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生:亚洲北到北极圈以北,南到赤道以南,跨越纬度80度左右,东西距离10000多千米。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中学七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主讲教师:授课日期:年月日

课件出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二)、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教师(1)提供“知识拓展”──内流河、外流河 (2)阅读课本第7页“图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①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②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亚洲主要大河,按注入的大洋把河流分类,看看亚洲河流是否都注入了海洋。(注意区分内外流河) ③读图说出亚洲河流在数量、长度方面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2)亚洲河流数量多,并且源远流长,原因是什么 教师引导从亚洲的地形来考虑 教师总结 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 三、亚洲的气候 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1)旅行路线: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旅行。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要求:活动中各小组长总负责,并记录好所经地区的特征。) (2)根据剖面图判断:亚洲海拔最高部分在亚洲的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部位),总结亚洲地势特点。 (1)流入太平洋的 有:。 流入印度洋的 有:。 流入北冰洋的 有:。 最终不流入海洋的 有:。 师徒总结出 河亚洲地势特点是,因此,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呈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师徒完成下列任务:

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教师出示幻灯片 教材第10页图,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说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1)在教材第10页图上,找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 (2)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1)联系生活: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思考一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小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涝灾。 四、巩固练习 (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 (2)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3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白板、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展示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交流预习 激发兴趣听歌曲《青藏高 原》,说出这节课的 主要学习内容 从歌曲《青藏高原》引出对地形 的学习 看图观察激学生的强烈的 好奇心。 二.创设条件 互助探究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同时复习或联系一 些人文环境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结合导学 提纲自学相关 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三.分层提高 体验发现1 初步认识亚洲是 世界第一大洲,并 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 亚洲的纬度位置和 海陆位置及范围。 3 了解亚洲各地理分 区的自然环境和人 类活动。 教师引导交流。师友互答解疑, 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理解、读 图和语言表达能 力。

四.总结归纳巩固反馈1.读“北美洲在世 界的位置”图,简 述北美洲的半球位 置。 2. 读右图,说出北 美洲的经纬度位 置。 3. 读右图,找出北 美洲周围的大洋、 大洲,说出它们分 别位于北美洲的方 位, 归纳北美洲的 海陆位置特点。 出示填空题和选择 题 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练习题 点拨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互相考察 对基础知识的 掌握情况,然 后全班交流。 巩固提高 五.展示评价 反思提高师友谈本节的收获 师友互评 展示本节的知识体 系 教师引导补充 强调重难点,对师友的表现进行 评价。 师友共同总结, 全班交流,师傅 对学友提出学 习建议。 学会总结才会有 收获。

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中图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的框架。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 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 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教学准备 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

降水量柱状图,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眼明手快”活动课件,音乐《亚洲雄风》 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 三、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提问】你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 学生回答 【叙述】亚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板书】第5章认识大洲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开篇从教材内容看是以亚洲为案例的大洲自然环境的描述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区域自然地理的框 架由“世界上最大的洲”、“地形起伏大河流众多”、“气候复杂多样”三部分构成教材通过地图、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并补充相应的图片 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这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要将上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地理区域学习中而且 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后面的相关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初中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 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

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 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以及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中图版八下)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的框架。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w教材 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弓I 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教学目标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 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 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教学准备 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眼明手快”活动课件,音乐《亚洲雄风》 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 三、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亚洲的范围和地理分区 掌握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亚洲的位置 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和那几大洋,哪位同学能说出这几个大洲和几大洋?我们的祖国——中国,位于哪个大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讲授新课:

亚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亚洲人自豪,因为它有很多的世界之最,请同学们想一下,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呢? 亚洲是世界的第一大洲,有哪些依据呢? 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km 跨纬度最广:地跨寒、温、热三带 东西距离最长:1万多km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 一、自然概况 1、位置与范围: 位置可以有三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海陆位置位置,也称相对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第三种是半球位置,它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转承】同学们也注意到,亚洲的范围很大,包括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内部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按地理方位,通常将亚洲分为六个小分区——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亚、东南亚 2、分区——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亚、东南亚 【转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即亚洲的自然环境。 二、自然环境 请同学们看亚洲的地形,请同学们看一下有什么?——河流和山脉高原、平原,他们属于什么呢?地形(好,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分层设色地形图,就是说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颜色越接近土黄色,表示的地势越高,好,大家看一下,在这幅图中,地势具有什么特点呢?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

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 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最新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系别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 _____ 14级地理科学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 李彦霖_____________ 学号2014030641013 见习时间2016年11月24日

指导教师________ 郭翠恩_____________

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本次说课主要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4 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 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篇,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也为学习后续的地区与国家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通过亚洲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自主学习和分析其它大洲的地理环境。教材编写呈现突出方法主线,体现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的思路。本节“自然环境”内容分两部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复杂的气候”。重点在于如何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环境特点,并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地理学习,已掌握相关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具备基本读图能力和简单分析、归纳地理信息能力,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又是第一次接触区域地理。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总结、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其它区域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达到以案析理、以理及案之目的。

教学目标 1运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2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气候特征;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4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地理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了多种自然要素,我们将从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自然要素来认识亚洲的自然环境,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地形、河流这两要素。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案及课后习题

亚洲的地形与河流 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 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 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 气候类型 2. 成因

3. 各地气候差异大 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2. 成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 3.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对比 三、季风气候显著

1. 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2. 季风形成原因及规律: 3. 影响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例题1 (福州中考)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和亚洲大陆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回答(1)~(2)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 A. 西部高,中部低 B. 东部高,西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2)亚洲北部河流主要注入()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剖面图的正确判读。(1)根据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根据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因而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2)根据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及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可知,亚洲北部的河流主要由南向北流,又因亚洲北部濒临北冰洋,故亚洲北部河流主要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答案:(1)C(2)B 例题2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A.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C. 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D. 亚洲面积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 思路分析:季风气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亚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故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C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亚洲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本 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共2课时)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哪个大洲? 学生回答: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我国位于亚洲。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屏幕显示: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面积多大?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七大洲的面积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6.2 亚洲自然环境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学生回答)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亚洲地形地势有何特点?(配合展示课件相应内容)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亚洲复杂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课件:投影图6.2亚洲的范围。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亚洲兼跨的纬度。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不太准确或表述不明的情况,教师帮其指正,并与学生共同得出:10°S~70°N附近) 课件:原始五带划分图,并让学生指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 同学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类的气候、温带类的气候、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板书:跨寒、温、热三带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各个温度带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 活动:读图6.10回答: 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雅库茨克气温变化大,最低温在-40℃,最高温不超过10℃,而孟买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各月均在20℃以上。雅库茨克在寒带,孟买在热带,形成二者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课件:再次投影图6.2,让同学指出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的大洋及东、北、南三

面的气候类型。(学生回答) 教师:亚洲三面临洋,一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各地海陆位置不同。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洋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因此,更加剧了气候的多样性。 板书:海陆位置不同加剧其复杂性 活动:读图6.10,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的省会,其全年降水变化大且集中在夏季;乌兰巴托是蒙古国首都,其全年降水变化不大且各月降水都少,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不同。二者基本位于同纬度,但哈尔滨离海洋较近,能受到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而乌兰巴托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得到的海洋水汽少,所以全年降水很少。 课件:投影6.9亚洲的气候类型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图并回答: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回答) 课件:投影更正 活动: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可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气候知识和图6.10中乌兰巴托和雅库茨克的图为例来总结。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活动:看看30°N附近地区的气候,回答: 1.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 2.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学生回答:有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高山高寒气候。 教师:可见,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板书:受地形影响,出现了高原山地气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