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师说》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学生、教师)

(完整word版)《师说》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学生、教师)

(完整word版)《师说》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学生、教师)
(完整word版)《师说》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学生、教师)

《师说》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

班级姓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小学而大遗.

5.士大夫之族.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8.作《师说》以贻.之

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今义: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

5.今之众人。古义:今义:

6.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吾师.道也

(2)吾从而师.之

(3)而耻.学于师

(4)孔子师.郯子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小.学而大.遗

(7)吾未见其明.也

(8)惑.而不从师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吾从而师之。④吾师道也。

⑤齐师伐我。

2.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惑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惑而不从师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行

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④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⑤行弗乱其所为

5.复

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不敢出一言以复

6.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⑥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⑧废先王之道。

7.解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从

①惑而不从师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

①吾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④惑而不从师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群聚而笑之

⑦择师而教之

⑧如是而已

2.之

①青,取之于蓝。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⑦作师说以贻之。

⑧彼童子之师。

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⑩.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善假于物也。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而耻学于师。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⑥其皆出于此乎?

⑦不拘于时,学于余。

4.乎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其皆出于此乎?

⑤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⑥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

5.其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其皆出于此乎。

⑤其可怪也欤。

6.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 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其可怪也欤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

七、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吾从而师之。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学于余。

7.耻学于师。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不拘于时。

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

2、吾师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译文: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文:

《师说》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教师版)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更加)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自己)

4.小学而大遗.(丢弃)

5.士大夫之族.(类)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8.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4.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6.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③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④吾师道也。(学习)

⑤齐师伐我。(军队)

2.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惑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②惑而不从师(有疑惑)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4.行

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实行)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队伍,行列)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品行,行为)

⑤行弗乱其所为(用行动)

5.复

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又)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再,又)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繁复)

⑤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回复)

6.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

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德)

⑥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

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⑧废先王之道。(治国策略)

7.解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解释)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理解)

8.从

①惑而不从师(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六、解释一词多义(虚词)

1.而

①吾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连词,表顺承,不译)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并且,同时)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不译)

④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却)

⑤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但是)

⑥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不译)

⑦择师而教之(连词,表顺承,不译)

⑧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而已,罢了)

2.之

①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⑧彼童子之师。(的)

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⑩.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3.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②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④而耻学于师。(向)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⑥其皆出于此乎?(从)

⑦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4.乎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⑤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⑥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5.其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④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⑤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6.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如果)

7. 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④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七、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略句)

4.吾从(之)而师之。(省略句)

5.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

6.学于余。(状语后置句)

7.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

10.不拘于时。(被动句)

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2、吾师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

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些人是明智的。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译文: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所长,如此罢了。

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文: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转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

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页 1 第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注音: 受业()解惑()愚笨()乐师()阿谀()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李潘()经传()或不焉()嘉()贻()句读()读书()嗟乎()长幼()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马说知识点汇总

马说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马说 1.《马说》 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本文选自《韩愈文选》。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2.文章主题: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3.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 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4.译文 世上有伯乐这样的人,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这样的人不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奴役人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之间,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量不足,才能和良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尚且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饲养马的人用鞭子抽打马,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听它嘶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他们不认识千里马啊! 5.词语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屈辱于奴隶之手。祇,只是。辱,受辱。之,的。奴隶人,仆役。

(完整版)师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者,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所以,用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受,同“授”。③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④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诗文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 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字词注释】⑤生乎吾前:后面略去“者”(……的人)。乎,相当于“于”。下文“先乎吾”的“乎”同。⑥闻:知道,懂得的意思。⑦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之,就是“以之为师”。⑧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动词。⑨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庸,岂、哪。知,识别。年,这里指年龄。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⑩是故:因此,所以。(11)无:无论,不分。(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诗文翻译】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

Internet技术知识点总结

Internet技术 1.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实质是网络的网络。 2.互联网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称。 3.Internet:由路由器及通信线路基于一个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网 络互联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虚拟网络,是共享资源的集合。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4.WWW服务 a)(WorldWideWeb)万维网服务 b)网页文件连接的组合 c)超级连接文本: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组成。 d)HTTP协议:WWW客户机到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用的协议。 e)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网页的语言。 5.电子邮件服务:利用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距离,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 信网络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 6.数据检索:分类目录和关键字 7.电子公告板(BBS):基于电子邮件的服务 8.远程登录 9.商业应用 ISP 网络服务供应商,是Internet网络用户接入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10.分类 a)为用户提供拨号入网业务的小型ISP(应为IAP)。区域性强,服务能力有限,没有 自己的主干网络和信息源,提供的服务信息有限 b)真正意义上的ISP:全方位服务,有全国或较大区域的联网能力,可提供专线、拨 号上网 11.ISP服务 a)提供专线接入:提供如DDN、X.25、FR、CATV等专线接入 b)提供拨号接入:向用户提供通过公用电话网联机访问Internet的能力,包括UNIX 仿真终端方式和SLIP/PPP连网方式 c)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d)提供信息服务:提供的信息(用户名(账号)、用户口令(密码)、IP地址、域名服 务器(DNS)地址) e)提供联网设备,网络系统集成,软件安装和使用培训服务 12.主页:打开浏览器后第一个出现的页面 13.超文本:含有超链接的文本 14.超链接:通过网址链接到别的网页 15.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又称为网址) 16.HTML的超链接用URL来定位信息资源所在的位置 17.格式协议://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名/文件名 a)协议:又称信息服务类型,是客户端浏览器访问各种服务器资源的方法 b)端口号:默认端口号可以省略 c)文件名或路径名缺省时,会返回浏览器一个index.html或default.html文件 18.Internet的特点 a)对用户隐藏网间连接的底层节点,用户不必了解硬件连接细节 b)不指定网络互联的拓扑结构

《马说》复习知识点归纳

《马说》知识汇总 二、按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全文的主旨句或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0)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运用设问句表达)(本文的主旨举):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2)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三、解释词语: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 通“ 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二)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师说》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师说》知识点整理 一、作者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文公”。韩愈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职。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 卷,《师说》等。 读音

句读(d òu)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从师(cóng) 读书(dú)不能(b ù )传道(chuán )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贻(yí) 冉(rǎn) 潘(pān) 长幼(zhǎng) 须臾(yú) 怡(yí) 二、实词及虚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君子不齿圣人无常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专门学问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今义:连词,表结果、目的等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常指许多人 (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小学学校教育 3.一词多义 (1)师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f 孔子师郯子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马说》复习知识点

《马说》知识汇总 一、文学常识: 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本文选自《韩愈文选》。 二、按课文原句填空: 1、揭示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领起全文作 用)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形象)是: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全文的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 7、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 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三、注音: 祇(zhǐ)骈(pián)死槽(cáo)枥(lì) 尽粟(sù)一石(dàn) 四、解释词语: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 通“ 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 通“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二)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师说》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学生、教师)

《师说》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 班级姓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小学而大遗. 5.士大夫之族.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8.作《师说》以贻.之 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今义: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 5.今之众人。古义:今义: 6.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吾师.道也 (2)吾从而师.之 (3)而耻.学于师 (4)孔子师.郯子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小.学而大.遗 (7)吾未见其明.也 (8)惑.而不从师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吾从而师之。④吾师道也。 ⑤齐师伐我。

2.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惑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惑而不从师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行 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④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⑤行弗乱其所为 5.复 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不敢出一言以复 6.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⑥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⑧废先王之道。 7.解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从 ①惑而不从师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 ①吾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④惑而不从师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群聚而笑之 ⑦择师而教之 ⑧如是而已 2.之 ①青,取之于蓝。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技术发明。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总结梳理

23.马说 (一)课文字词详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①而伯乐不常有。②故③虽有名马, ①而:表转折,但是。②故:所以。③虽:即使。 ①祗②辱③于④奴隶人之手,⑤骈死于⑥槽枥之间,不⑦以千里称也。 ①祗:只,仅。②辱:(受)屈辱。③于:在。④奴隶人:奴仆。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⑥槽枥:马槽。⑦以……称:以……著称。以,凭。 马之千里①者,②一食③或④尽粟一⑤石。⑥食马者不知⑦其能千里⑧而食也。 ①……者:……的马。②一食:吃一次。③或:有时。④尽:吃尽。⑤石:容量单位。⑥食(sì):同“饲”,喂。⑦其:指千里马。⑧而:表承接。 ①是马也,②虽有千里之③能,④食不饱,力不足,⑤才美不⑥外见,⑦且⑧欲与⑨常马⑩等?不可得, ①是:这。②虽:虽然。③能:才能。④食:吃。⑤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⑥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露、表现。⑦且:犹,尚且。⑧欲:想要。⑨常马:普通的马。⑩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做不到。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安:哪里,怎么。 ①策之不②以其道,食之不能③尽其④材,⑤鸣之而不能⑥通其意, ①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②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③尽:竭尽。④材:同“才”,才能、才干。⑤鸣:马叫。之: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与“策之”中的“之”都指代千里马。⑥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 执①策②而③临之,曰:“天下无马!”④呜呼!⑤其真无马⑥邪?⑦其真不知马也! ①策:名词,马鞭。②而:连词。③临:面对。④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⑤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⑥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⑦其:代词。

《师说》知识点整理教师版教学教材

《师说》知识点整理 教师版

精品文档 《师说》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 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指代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4. 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 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于其身也(介词,对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二.实词 1.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 2.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马说知识点总结

《马说》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语音: 骈死(pián)槽枥(cáo)(lì)粟(sù)外见(xiàn )祗(zhǐ)石(dàn)一食(sh í)食(sì)马者而食(sì)也 三、重点词语解释 1、马之千里者之:助词,无义 2、世有伯乐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3、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4、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 5、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6、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尽:吃没 8、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10、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11、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14、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15、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 四、特殊字 (一)、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喂。)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一词多义 1、之:助词,的,虽有千里之能;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食:吃,食不饱;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顿:一食或尽粟一石。 3、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4、以:用,不以千里称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5、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6、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表反问语气,难道,其真无马耶;表推测语气,恐怕,其真不知马也!(三)、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或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师说》知识点整理教师版

《师说》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 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 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指代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4. 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 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于其身也(介词,对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二.实词 1.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 2.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 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 5、技术 的专利性 注:能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出体现技术的什么性质。 二、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基于一定的设想,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认为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是什么为什么”,二技术是“怎么办”。 2、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的丰富内涵:技术设计是设计的核心。 三、人机关系及其目标 人机关系:物品与使用的人产生一种相互的关系。 人机关系的目标:1、高效 2、健康 3、舒适 4、安全。 四、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试验活动。 技术试验的方法:1、优先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 3、虚拟实验法 4、强化实验法 5、移植实验法 五、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 六、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性原则 3、经济型原则: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七、方案构思的方法 方案构思: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法:1、草图法 2、模仿法 3、奇特构思法 八、常用的创造技法 1、头脑风暴法 2、列举法 3、设问法 九、常见的技术图样 1、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形体的尺寸标注 3、机械加工图 4、剖视图

《马说》的知识点总结

《马说》的知识点总结 马说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马说》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骈死(pián)槽枥(cáo)(lì)粟(sù )外见(xiàn )祗( zhǐ)石(dàn)一食(shí) 食(sì)马者而食(sì)也 1、马之千里者之:助词,无义 2、世有伯乐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3、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4、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 5、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6、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尽:吃完 8、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10、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11、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2、食之不

能尽其材尽:竭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 14、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15、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 (一)、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1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或喂马的人不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信息共享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意义: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意义: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了更可靠的保证;第页共页载体举例:报纸、课本、光盘等信息举例:报纸上刊登的足球消息播出的新闻等价值性举例: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学习材料、生产技术商业信息、定位系统时效性举例:天气预报、股市信息交通信息共享性举例:网络信息、课本图书等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 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意义: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在不断,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