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知识全面整理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知识全面整理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知识全面整理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知识全面整理

五年级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知识框架:

小数除以整数

一、基础操练

知识点一: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小数除以整数

*计算法则: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商

的小数点要和被 2、一个数除以小数 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

除。(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一

位一位落数,不够商1就用0占位。)

空间

与图

3、商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结合生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限小数

4、循环小数: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6、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写上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练习】

58.89÷13 96÷15 0.465÷15 16.32÷51

二、感悟与实践

例题1:学校买了13盒白粉笔和10盒彩色粉笔,共付64.5元。每盒白粉笔2.5元,每盒彩色粉笔多少元?

变式练习: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圆珠笔价钱的4倍。王小东买了一支钢笔和3支圆珠笔,一共花了17.5元。钢笔和圆珠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例题2:服装厂做校服。原来每套服装用布2.2米,现在每套用布节省0.2米。原来做800套这种服装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变式练习:工程队要铺设一条长4.8千米的地下管道,计划用1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设3.2千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变式练习:西平乡修一条长2.1千米的河堤,前15天平均每天修0.086千米。余下的要9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三、巩固练习

练习1

一、口算。

23.6÷10=10÷4=0.36÷3=

8.4÷2=40÷50= 6.6÷33 =

二、填空。

1、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里面“√”

3.6÷2 ()15.87÷20()

7.98÷8() 4.95÷11()

2、()×15=7.5()×8=9040.5÷()=15

3、60时=()日84分=()时

三、计算下面各题。

6÷24= 52.95÷75=

84.01÷31= 89.1÷11=

110.45÷47= 40.3÷13=

62.5÷25= 75.45÷15=

四、解决问题

1、一瓶饮料2.25千克,正好倒满15杯,平均每杯有多少克饮料?

2、3千克香蕉16.2元,5千克西红柿4.8元

(1)一千克香蕉多少钱?

(2)一千克西红柿多少钱?

3、我国跳水名将郭晶晶在今年世界跳水锦标赛上的一个跳水动作6个裁判

分别打分是:9.37分、9.45分、9.66分、9.15分、9.28分和9.34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请你算一算她的平均得分是多少?

练习2

一、根据25×5=125,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5=() 125÷5=() 12.5÷25=()

1.25÷5=() 0.125÷5=() 1250÷5=()

二、确定下列各式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位?然后列式计算。

4.95÷11= 3.01÷7=

280.8÷24= 0.646÷19=

三、解决问题

1、两个筑路队,甲队8天修路6.48千米,乙队9天修路10.35千米,先说说哪个队的工作效率高些?再计算一下你说的对不对。

2、一个六层塔,每一层点灯的盏数都是它的上一层的3倍,已知最顶层点了2盏灯,求这座塔共点了多少盏灯?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基础操练

知识点一: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易错点: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 3.72÷2.4=()÷24

0.672÷0.28=()÷28

2、王华从一楼到四楼用去3.6分钟,如果用同样的速度从一楼到五楼,需____分钟。

3、计算:

4.83÷0.7 0.756÷1.8

0.196÷0.56 71.4÷0.17

知识点二: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练习】

① 15÷3=1.5÷(), 3.2÷0.4=32÷()

② 2.8÷7=(), 28÷7=()

③ 63÷9=(),63÷0.9=()

知识点三: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被除数除以一个小于1的除数时,商会比被除数大;被除数除以一个大于1的除数时,商会比被除数小。

【练习】

不计算,直接在○里填上>或<:

2.07÷0.9○2.07

3.75÷1.5○3.75

3.96÷1.1○3.96 1.14÷0.95○1.14

二、感悟与实践

例题1:一种直升机每小时飞行281千米,比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路程4.2倍多8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变式练习:新风煤矿一号井去年产煤35.1万吨,比二号井去年产煤量的2.5倍少9.9万吨。二号井去年产煤多少万吨?

例题2:一个筑路队7.5小时修路136.5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修路多少米?

变式练习:4台磨粉机5小时磨面粉13吨。照这样计算,4台磨粉机8.25

小时能磨面粉多少吨?

三、巩固练习

练习1

一、填空。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的小数点也向()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的末尾用()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36÷1.2=()÷12=()87÷0.03=()÷3=()375÷0.25=()÷25=() 2.4÷0.06=240()=()

二、口算下面各题

0.24÷0.4= 7.5÷2.5= 4.8÷0.12=

2÷0.4= 1.5÷3= 0.55÷0.11=

三、计算下面各题

0.396÷1.2=0.756÷0.36=27.5÷0.025=

四、应用题。

1、小红买了单价是4.5元的钢笔,付20元钱,找回了6.5元,她买了几枝钢笔?

2、星光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王奶奶家上半年节约水费21.6元,张奶奶家第一季度共节约水费16.2元,谁家平均每月节约的水费多?

练习2

一、填空题

1、14.4÷0.28=()÷28

0.111÷0.39=()÷39

240.9÷1.27=()÷127

121÷2.2=12.1÷()

2、在()里填上“>”、“<”或“=”.

12.5÷1.2()12.5

43÷0.89()43

0.375÷1.5()375

24.3÷0.72()24.3×0.72

二、列竖式计算.

2.295÷0.225= 50.4÷0.28=

40÷12.5= 0.7÷0.035=

三、选择题

1、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

①10 ②100 ③1000

2、在运动会上,小强和小民同时参加 800米赛跑,小强的成绩是3分25秒,小民的成绩是3.25分,()跑得快.

①小民②小强③一样快

3、7.8÷0.01与 7.8×100进行比较,结果是().

①7.8÷0.01大②7.8×100大③一样大

三、扩展题

小明在数学考试时,不细心把一个数除以 4.75计算成乘 4.75,结果是406.125,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是多少?

商的近似数

一、基础操练

知识点一:准确数与近似数

准确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所遇到的数中,有时可以得到完全准确的数,他们精确,没有误差。如:五(1)班有学生46人,这里的46是准确数。

近似数:由于实际中常常不需要用精确的数描述一个量,或不可能得到精确的数。如:中国约有13亿人,这里的13就是近似数。

【练习】

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小明是身高是170cm。()

2、北京人口数量为1972万。()

3、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2000多公里。()

知识点二: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算起,到这一位数字上,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0.6166≈0.62,有两个有效数字:6、2。

知识点三:求出商的近似数

求出商的近似数,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在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练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7.602 4.003 5.897 3.996

易错点:其中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二、感悟与实践

例1:(取商的近似数“进一法”)现在苹果32吨,如果东风牌汽车每次只能运5吨,32吨苹果要几次才能运完?(提示:在运送货物时,最后一次所剩的货物无论是多少,都必须运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进一法”)

变式练习1:每个油箱最多可以装油4.5千克,要装60千克的油,需要这样的油桶多少个?

变式练习2:有一种米袋,最多能装大米2.6千克,要装40千克大米,需要这种米袋多少个?

例2:(取商的近似数“去尾法”)现有布料60匹,若做一套衣服需布料16尺,60尺布料可做几套衣服?(提示:如果余下的布料不够做成一套衣服的,就不能严格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去尾法”)

变式练习1: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

变式练习2:一件衬衫要钉6粒纽扣,现有100粒纽扣,能钉多少件衬衫?变式练习3:一堆煤重18.5吨,平均每次运2.5吨,一共需要运多少次?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

一、填一填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40÷14

26.37÷31

45.5÷38

二、判断题

1)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之一。()

2)一个数保留一位小数是5.9,原数肯定比它大。( )

3)4.998精确到0.01是5.00,也就是5。( )

三、求出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列式计算。)

(1)保留一位小数:

48÷2.3 1.55÷3.8 7.09÷0.52

(2)保留两位小数:

3.81÷7 246.4÷13 5.63÷6.1

四、解决问题

1、

35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

2、把一根60.3米长的钢管,截成同样长的12段,平均每段长多少米?(得

数保留整数)

3、有一批货,计划每小时运22.5吨,7小时可以远完。实际只用5.5小时就完成任务,实际每小时能运多少吨?(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五年级一班有42名学生,在一次救灾活动中共捐款384元,全班每人捐款多少元?

练习2

一、列竖式并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324.57÷7≈ 7.525÷0.38≈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9÷11≈ 32÷6≈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得数保留整数)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5.095精确到0.01是5.10。()

2、求商的近似值都是要严格按照“四舍五入法”的要求做。()

3、求商的近似值的时候,一般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数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4.10,这个数的准确值应在()和()之间。

2、一批货物共重35吨,用一辆汽车运,每次最多运4.8吨,至少几次才能运完?

3、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儿子年龄的6倍,今年父子俩年龄和是55岁,今年儿子多少岁?

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基础操练

知识点一: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练习】

1、

.

.

3

8.2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保留三位小数是_____。

2、把2.3

.

1、2..3.1、2.3.1.

2、2..31.2这四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五单元 圆 一、.圆的特征 1、圆是平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圆心o :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 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圆心确定 圆的位置。 半径r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 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半径 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d: 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 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 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或 r=d÷2=21d=2 d 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等圆通过平移可以 完全重合。 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角,线段。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周长用字母C表示。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周长=周长÷直径≈3.14 即:圆周率π= 直径 所以,圆的周长(c)=直径(d)×圆周率(π) — 周长公式:c=πd, c=2πr 注: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是近似值。 3、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如果r1∶r2∶r3=d1∶d2∶d3=c1∶c2∶c3 1×2πr+2r=πr+d 4、半圆周长=圆周长一半+直径= 2 三、圆的面积s 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 “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位置 (1)用数对表示,先表示出几列,再表示出几行。如(3,5)表示3列5行。 (2)平移时数对中后面的数字不变。上下移动时数对中前面的数字不变。 三、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4)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商的近似数。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像5.3333…和7.14545…都是循环小数。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5.3333…的循环节是3。 简便记法5.3333…可以记做--- 7.14545…可以记做---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0.9375是一个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0.2142854142857…就是一个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6)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用(去尾法,进一法) 例如:装水或装油等用进一法,做衣服,包装礼盒用去尾法。 (7)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⑵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如:把400千克粮食装进麻袋,如果每条麻袋只能装75千克,至少需要几条麻袋?因为400÷75=5.33……就是说,400千克粮食装5条麻袋还余25千克,这25千克还需要用一条麻袋来装,所以一共需要6条麻袋。即:400÷75=5.33……≈6(条)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 2、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3、最后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4、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若出现0,要去掉小数末尾的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二、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注意: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50×4=1000;125×8=1000; 125×80=10000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者是:a×c+b×c=(a+b)×c 注意: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一定要掌握它和它的逆运算。 4、个数相乘,如果有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将其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八、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1.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2.计算连乘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乘积是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3.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可通过变形再进行应用。 错点警示:小数乘整数的积的末尾有0时,一定要 先点积中的小数点,再去掉积中小数部分 末尾的0。 规避策略:牢记计算方法和解题过程,先按整数乘 法计算,再数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 置,最后去掉 小数部分末 尾的0。 第二单元《位置》 一、对行和列的认识。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二、对数列的认识和表示方法。 1、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3、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4、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5、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6、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8、表示位置有绝招,一组数据把它标。竖线为列横为行,列先行后不可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逗号分隔标明了。 三、物体移动引起数对的变化。 1、在方格纸或田字格上,物体左、右移动(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上、下移动(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1)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2)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3)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4)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因数末尾对齐。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在根据需要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常用) ;⑵进一法;⑶去尾法。后两种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求近似数中。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运算定律和性质: 方法1、看(观察算式)2、想(思考能否简便计算)3、做(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a+b)×c=a×c+b×c或(a-b)×c=a×c-b×c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a-b-c=a-(b+c) a-b-c=a-c-b 除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数两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 置。a÷b÷c=a÷(b×c) a÷b÷c=a÷c÷b 去括号:加减(乘除)混合时,括号前是加号(乘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法)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a (b÷c)=ab÷c a÷(b÷c)=a÷b×c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一般由两个数组成。作用: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四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为了能帮助四年级的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第单元数学的学习情况,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四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知识点,祝大家学业进步!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知识点: 1、用竖式求除数是两位数(整十数)除法。注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要写在个位上。 2、用乘法进行验算。 补充知识点: 除数是整十数,商也是整十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注意在商的末尾必须补0,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路程、时间和速度知识点: 1、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利用上面三个关系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将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如:4千米/时12千米/分340米/秒30万千米/秒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知识点: 1、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2、了解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为验算做好准备。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知识点: 1、笔算除法的方法: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就要多看前一位。 (2)、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 (4)、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在试商的时候,如果在估商的时候,把除数变大了,商就可能变小;如果把除数变小了,商就可能变大。(或者当所得的余数大于等于除数时,商小了需要调大;当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的时候,则商要调小。) 补充知识点: 1、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2、确定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前两位够商1,商则是两位数;如果前两位不够商1,商则是一位数。 商不变的规律知识点: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计算150÷25 800÷25 ÷125因为25乘4能得到100,125乘8能得到1000,所以将被除数和除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先按整数乘法来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2.小数乘小数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积的末尾与因数的末尾对齐) 乘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把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四舍五入”(大于等于5向前一位进1,小于5舍去)。(2)进一法(3)去尾法 计算钱数时,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4.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1)小数连乘,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 - b×c 除法: 除法性质:a÷b÷c=a÷(b×c) a÷b÷c= a÷c÷b 第二单元《位置》 1.竖排为列,横排为行。 2.列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行数,一般从前往后数。 数列数和行数时,数的起始点和方向不要弄错。 3.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列在前,行在后,两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列数,行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后补0继续除。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随着扩大或缩小。(同大同小)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或扩大,商反而扩大或缩小。(大小相反) 除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2.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3.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 “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4)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商的近似数。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4.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5.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①小数末尾的0 要去掉。如:3.60 “0”应划去得3.6 ②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③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6.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7..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8.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9.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一个因数乘以n,另一个因数乘以n,积乘以n2。 10简便运算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变式:(a-b)×c=a×c-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简算加法结合律简算乘法交换律简算乘法结合律简算 0.75+9.8+0.25 48.8+0.4+0.6 2.5×5.6×0.4 99×12.5×0.8 =0.75+0.25+9.8 =48.8+(0.4+0.6)=2.5×0.4×5.6 =99×(12.5×0.8) =1+9.8 =48.8+1 =1×5.6 =99×10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 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减法连减,减去他们的和,注意添加括号)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除法连除,除以它们的积,注意添加括号) 第二单元位置 数对(a,b) a表示第几列 b表示第几行列横数行竖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所有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 2、两个不为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小,它们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它们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等于1,它们的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3、做乘法的估算,通常是把不是整个、整十、整百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个、整十、整百的数后再估算。关键是化繁为简。 4、求积的近似值,通常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应该保留几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5、解决问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算出结果。如本单元典型数量关系: (1)读天然气表,电表或水表,算本月的费用通常是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实际用 量单价×实际用量= 本月费用 (2)出租车计费,通常有 起步价+规定路程外按一定单价计价的出租车费=一共要付的费用 演变一:(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起步价规定路程外的单价+起步价包括的路程=总路程上网费、停车费与出租车费道理相通。 (3)工程问题中,通常有: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演变一: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队伍数=工作总量 演变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队伍数=工作效率 每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演变。 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1、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都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描述图形的平移路线时要说清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平移前,先确定一个点,看这个点会平移到哪儿,保证平移的格数正确;二是注意看原来的图中的每条线段各占几格,保证图形和原来一样。 2、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通常叫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通常叫逆时针方向旋转。 3、图形旋转时总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 描述图形的旋转路线时要说清楚图形绕哪个点沿哪个方向旋转了多少度。画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旋转前,先确定一条线段,用这条关键的线段的旋转来判断这个图形的旋转。 4、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不止1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5、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要注意:一是对称轴两边图形所对应的方格数要相同: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的乘法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与整数的乘法意义不相同,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含有两级运算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含有括号的运算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 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例:在 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的乘法意义相同,都是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教学文稿

第五单元《三角形》 一、三角形の认识及特性 1、三角形の定义:由3条线段围成の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の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の特点: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3、三角形の底和高:从三角形の一个顶点到它の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の线段叫做三角形の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の底。 例如:从三角形の一个顶点到它の对边作一条垂线,如图所示: 顶点 顶点 边 A B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の三个顶点,上面の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三角形の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两点间の距离: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の长度叫做两点间の距离。 7、三角形三条边の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の和大于第三边。 8、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城三角形,只要把较短の两条线段相加の和与最长の线段比较,大于最长の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 二、三角形の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①、三个角都是锐角の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の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钝角の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用集合图形表示为:

2、直角三角形の特性: 3、三角形按边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 用集合图形表示为: 直 角 边 直角边

4、认识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の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底;两腰の夹角叫做顶角,两腰与底边の两个夹角叫 底 温馨提示: 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相等,这个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の两个底角分别是45°. 5、认识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の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①、等边三角形の特点:3条边都相等,3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 ②、与等腰三角形の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の等腰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の两条腰与底边相等时,这个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1、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二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小学处于学习数学的黄金阶段,为了丰富大家的数学知识,本文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只需注意在估算时,要先根据四舍五入法分别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使其变成整十整百数后,再估算。 2、再书写估算结果时,不要忘了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写几个0。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速算绝招: (A)6020=『』,把6020看作60乘2,得120,20是2的10倍,再将得数扩大10倍得1200,心算过程是602=120,2的后面有一个0,积120后面加一个0,得1200。 (B)估算时,把一个两位数看成是整十数进行估算,如3940,把39看成40,4040=1600,3940~1600。5130=『』,估算过程是5030=1500,5130~1500。 (C)3511+『』,把35乘10得350,再用351=35,350+35=385,心算过程是:3511=350+35=385,又如4311=430+43=473。 (D)2319=『』,把19看作20来乘,多乘龙1个23,再减去23,心算过程是:2320-23=460-23=437,如4521=『』,把21

看作20来乘,少乘1个45,再加上45,4520+45=900+45=945。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E)3415=『』,把3410后再加345,因为345=3410 / 2=340 / 2=170,所以3415的心算过程是:340+340 / 2=340+170=510。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预习精编 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 ⑵进一法; 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观察物体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 教 版 小 学 数 学 五 年 级 上 册 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知识点: 【1】如果还用6℃来表示,那么就无法区分是零上6℃还是零下6℃,因此我们就引入一种新数——负数. 【2】像+4、19、+8844.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都大于0。 像-4、-11、-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正数一定大于负数。 【3】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因此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它们必须是同一属性的量; (2)它们的意义相反。上升和下降; 【5】日常生活中的一组相反的量中,如果一个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个可用负数表示; 如:盈亏,收支,方向,增减等 盈利用正数表示,则亏本用负数表示; 收入用正数表示,则支出用负数表示; 增加用正数表示,则减少用负数表示…… ☆典型例题: 例题1 甲地海拔高度是35米乙地海拔高度是15米,丙地海拔高度是-20米,请问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 提示:35米,15米,-20米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甲地最高,丙地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55米。 说明:35米表示高出海平面35米,15米表示高出海平面35米,-20米表示低于海平面20米,所以甲地最高,丙地最低,且甲地比丙地高55米。 例题2 我们已经知道,正负数具有相反意义,负数表示。例如:零上5℃和零下6℃可记为+5℃和-6℃;高出海平面10米和低于海平面8米可记为+10米和-8米;收入200元和支出300元可记为+200元和-300元;前进30米和后退40米可记为+30米和-40米,请问上升7米和向东运动9米可记为+7米和-9米吗?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参考答案:不可以记为+7米和-9米。 说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它们必须是同一属性的量;(2)它们的意义相反。上升和下降;向东运动和向西运动才是相反意义的量,因为上升和向东运动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所以不可以记为+7米和-9米。 ☆易错题型: 【1】如果小东向北走50米记作+50米,那么-6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2】甲,乙两个冷库,甲冷库的温度是—9℃,乙冷库的温度是—12℃。()冷库温度高一些。 【3】一瓶橙汁饮料的“净含量是500±5克”。那么这瓶饮料的净含量在()克—( )克之间。 【4】海拔—200米和海拔+100米相差()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四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和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一律将数写在字母前面。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是a+b=b+a;加法结合律是(a+b)+c=a+(b+c); 乘法交换律是ab=ba;乘法结合律是(ab)c=a(bc); 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 3.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指定的数量,再把字母的取值代入式子中求值,只要在答旬中写出得数即可。 方程的意义1.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解方程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是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2.解形如±a=b 和 a=b 的方程。 依据等式性质来解此类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写清步骤,等号对齐。3.验算。 把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看等号左边的值是否等于等号右边的值。

稍复杂的方程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语。 2.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区别。 (1)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算术解法中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2)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求未知数的过程由解方程来完成。算术解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问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3.验算。 除了把未知数的值代人方程检验之外,还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题进行检验,这样验算更有效,也更简便。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具体内容重点知识 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 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组合图形的面 积 把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成求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具体内容重点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