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史研究综述

明清史研究综述

明清史研究综述
明清史研究综述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2008-11-11冯尔康《明清史》2008年第3期点击: 698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冯尔康

《明清史》2008年第3期

摘要:当前的清史研究改变了其在断代史研究中的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清史研究资料之丰富为其他断代史所不可企及,需要充分地、高水准地利用。清史研究仍须努力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以便走得好一些。正在进行的《清史》编纂工程,其参与者需有“诚惶诚恐”的写作态度,力求避免浮躁世风的不良影响;满汉民族矛盾贯穿有清一代,纂修《清史》似宜给予特别关注,而不能刻意回避。

关键词:断代史/清史/意识形态/满汉关系

我对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及当前纂修《清史》值得注意的问题,近年来已撰写过《清史研究与政治》[1]和《简述清史的研究及史料》[2]两文,如今再次进行简单地回顾,主要谈五点感想,不知当否,敬请清史研究同仁指教。

一、在断代史研究中清史研究改变了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清朝灭亡至今不到百年,在此以前,有清朝官修的专题式本朝史,这当然是属于传统的史学编纂类史书,而不是近代意义的史学著述;到了清朝末年,出现了体制外的民间对清史的局部研讨,而真正近代意义的清史研究,是在清朝灭亡之后。这种研究的起步,比起其他断代史,来得晚一些,特别是原始资料的整理方面,不同于清代以前的历代历史——史料整理早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所以清史的研究,无疑处于后进状态。我在20世纪50年代读大学本科时,喜爱隋唐史,获知隋唐史研究有陈寅恪、岑仲勉和唐长孺等大家,且陈氏、岑氏著述流传广,容易找到。及至五六十年代之际上研究生班,攻读中国古代史之明清史方向,发现明史方面有傅衣凌、吴晗、黄云眉、

郑鹤声等名家,而清史领域,孟森、萧一山、郑天挺等名家的著作,都难于找到,孟森的《清史讲义》、郑天挺的《清史探微》均在80年代以后才有重印本。清史的专业研究人员非常少,所撰论文,相对其他朝代的论文就显得幼稚,因为当时史学主要是研讨政治史,清史方面的论题较小,不少是史料堆积,因此整体水平不算高。80年代以后,清史研究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表现在机构设置、人才培养、论著激增诸方面:1.许多高等学校和社会科学院设置专门的清史研究机构;高校、社科院培养了许多清史硕士、博士,并且近几年显著增多。2.有专门的学术刊物——《清史研究》、《清史论丛》,一度还有研究信息期刊——《清史研究通讯》,发表研究论文和信息性文章。3.清史学术研讨会定期举行,自1982年开始至今年(2007年)已经举办了12届,还没有计算跨朝代的(如明清史)、专题的(如清代学术史、太平天国运动史、义和团运动史等)研讨会,这些学术会议大大地推动了清史研究的开展。4.前述各种因素,使得清史研究论著大量问世。我阅读过若干时彦的清史专著和论文,也留心过有关研究信息,但所知有限,因此仅就印象和感受将清史研究成果略述一二。比如清朝通史,从简史到多卷本的至少有六种,其中王戎笙主持编著的《清代全史》、朱诚如主编的《清朝通史》均系巨著,郑天挺的《清史简述》则是言简意赅之作;此外中国通史(如范文澜、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明清史的专著中也含有清朝通史;又如乾隆帝的传记至少有五种;专题史,如太平天国史、义和团运动史的著述甚多,如果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这方面的研讨较多,而如今洋务运动史、民族史(特别是满族史、蒙古史)、清代中外关系史(主要是“西学东渐”、“中学西渐”史)、明清之际遗民史已大力开展,尤其是社会史成为热门话题,可以说研究领域已经涵盖清史的各个方面,而且都有可以称道的成就;作为清史研究辅助学科的清史史料学的研究,专著不下六部,其中有拙作《清史史料学》、《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以上不过是清史研究成绩挂一漏万之说,即便如此,已经是令人兴奋的了。我想现在的清史研究状况、水平及研究队伍素质,已经赶上来了,与其他断代史研究水平可谓不分伯仲。又由于现在清史研究人员众多,经费充足,具有了后来居上的可能。如果同行潜心研讨的话,兢兢业业,排除时代的浮躁之风的影响,将会把可能变成为现实。

二、清史研究资料之丰富为其他断代史所不可企及。需要充分地、高水准地利用

我有个时期研习东汉史,听这方面的专家讲,研究秦汉史,用三五年的时间,就可以将史料读毕;我自然也知道,秦汉史还会有新的考古资料问世,史料也是很难穷尽的,不过用毕生之力总是可以大体读遍的。断代史遗存的史料之多,是自宋代开始,

明代继之。但是相对于清史史料之多,宋代、明代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试以档案文书来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1,000多万件、册档案文书,内含明代档案3,000多件,不够清代的零头数目。而台北故宫、中研院史语所、辽宁档案馆收藏的清代档案还没有计算在内。地方档案馆的清代文书也多,四川巴县、河北获鹿的档案之丰富,可视为典型。个人文集,今存元人的约500种,明人的2,000多种,而清人的则数以万计,仅柯愈春编著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就著录了40,000余种。家族谱,今存元人的有4种,明人的多一点,也极其有限,而清人的又是以万计数。方志,宋、元、明所存甚少,而清代的有数千种。笔记体之作,历代虽有所存留,而清人的动辄以千计数,为其他朝代所不能望其项背。至于清朝官修史书,实录、政书、典志、方略数量甚巨。总之,清史史料之众多,说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绝不为过。对于如许史料,清史学者穷个人之力,至多触冰山之一角,根本无法穷尽。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料条件,令其他断代史的研究者羡慕不已。

作为清史研究者,如何珍惜这些宝藏呢?我以为应充分地、高水准地利用。充分使用,就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而言,虽然档案文书得到大规模的整理、出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清史研究者已经有所利用,然而毕竟使用的还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如“宫中档”的档案只是在近期才被用做说明帝王生活,又如“内阁全宗·刑科题本”中的“婚姻奸情”类的档案,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再以清代历朝实录来讲,它作为清史的基本史料,印刷了几种版本,各大图书馆均有收藏,寻觅比较容易。想当年我阅读其中的一部分,借阅颇不方便,哪似今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就有三部,有的同事长期借回家中阅览,何其便利!但是我想又有几位清史研究者认真通读了《清实录》呢?可能不多。所以充分利用清史史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不认真怎么能行呢?高水平地利用史料,更非易事。我们常说“论从史出”,是对大量的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研究的结果,在这之前,到何处找材料,如何分析、鉴别材料,是很有讲究的。这就是研究者的史识问题。当研究者有了“生态环境史”的问题意识,才知道在正史之外,向农书、地学书、方志、笔记去索取素材;当有了“身体史”、“医疗社会史”的问题意识,才会问津医书、方志、家谱、文集、笔记等类书籍。社会史研究也是如此,故而我在《中国社会史概论》里提出“新概念、新方向、新领域是开启社会史史料宝藏的钥匙”的见解。[3]在我们清史研究中,当研究者发现“一史馆”的“内阁全宗·刑科题本·土地债务类”资料价值时,甚为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于上世纪50~70年代搜集、整理资料,用于研究清代租佃关系史和阶级斗争史,到了80年代,学者变换角度认识这类档案文书,去说明宗族史、家庭史、东伙关系史、司法运作史等属于社会史的内容,近年更用以研讨婚姻史和移民史。也就

是说,因为认识的提高和视角的变换,才可能对史料进行高水准、高层次的运用,并将史料的固有价值较为充分地挖掘出来。当然,这种利用水平,还需要研究者在实践中继续提高,庶几不辜负前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清史史料的遗产。

三、清史研究仍须努力减少意识形态的干扰。以便走得好一些

前面提到拙文《清史研究与政治》,讲到学术研究与政治两者关系,指出上个世纪意识形态对清史研究的巨大影响。其中有正面的,而更多的是负面的,现在我再补充该文的未尽之处和些许材料。

辛亥革命前后及民国前期,革命者以反满、反清为目标,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晚清时期,人们研究清史(如章太炎等),将中国被西方列强侵凌,完全归罪于满人的统治,强烈指斥它对汉人的迫害和倒行逆施之政,主张杀满人,将他们赶回东北。辛亥革命之后,出现一些清史的应急之作,也是以丑化满人统治为能事,诸如大兴文字狱,不讲仁政而施行暴政,不讲人伦。像“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篡位”、“乾隆身世”(是汉人之子)这四大问题,有的是疑案,是需要学术讨论的。赞扬反清运动,像陶成章、冯自由都把天地会视作郑成功创造的,或假托他的名字创立的。1909年大学士张之洞病故,时人对他的评价迥异,革命者谓“张之洞之死,于清廷失一无足轻重之家奴,于汉族失一冥顽不灵之朽物,至不足齿数。吾人无余晷,为此老贼作传,惟观老贼之生平,略可见清廷所养成之人物。其状态何似……”虽直接批判的是张之洞,而矛头所指则是清廷。[4]及至1929年出版的《清史稿》,则被认为是满清遗老宣扬清朝统治,反对辛亥革命之作,而被国民政府定为禁书,其后赖有识之士(如孟森等人)提出建议,政府始行解禁。其实,《清史稿》问题虽多,也还是一部不可废弃之书。

当强调学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之时,学术成为解释现行政策的工具,特别是评法批儒之时,史学成为影射史学,沦落为哈巴狗的笑柄地位,清史研究亦是如此,什么康熙是法家,雍正是儒家,有两条路线斗争;阶级斗争是历史的主线,太平天国史成为显学等。

社会流行“凡是现在国内的56个民族,都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民族”之说。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员,历史追得越古越好,似乎多民族国家是天生的,而不是发展中形成的。因此讲到蒙古人一支的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就说他是叛乱,是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并不顾及他并非清朝臣民的事实。对满人作为统治民族的清朝,早期人们为表达政治上的不满情绪,称之为“满清”、“满清政府”,而后为了民族团结,又不让称“满清”了。这类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令学者在研究清史时不能不受其影响,

时而是“东”,时而又是“西”,没有个准谱。

时下流行“宽容地理解”思潮,我是非常赞同的。然而如何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却颇不一致。我想对历史上的制度、人物、事件,绝不能一味地批判,要回到那个时代,认识当时人为什么选择那种制度,做出那样的事情,有那样的行为,所谓理解是对它作出说明,而不是一味指责它的不合理的地方。理解,应当宽容,但是理解不是不分是非,是非还是需要指明的。这样的研究,后人才能从中获得教益。现在说理解,对古人不像强调阶级观点时那样,动辄给历史人物戴上“地主阶级头子”、“地主阶级文人”之类的帽子,可是现在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似乎作品中的清朝皇帝,个个成为“明君”了,想方设法挖掘他们的好材料,为他们说好话,这恐怕也与“宽容地理解”无关。

我们有一些陈旧观念,似乎已经成为思维定式,改起来并不容易,不进行有意识地清除,不下大力去清理,它还会起作用,而且是大作用,不认真对待,还让它桎梏我们的思想,将会继续极大地影响清史研究的长足发展。

四、正在进行的清史编纂工程,其参与者须抱持“诚惶诚恐”的写作态度

我们70岁这一代人,少年时代是在抗战、内战中渡过的,成年了则生活在不断的政治运动中,一直到粉碎“四人帮”方告结束,可以说是生于忧患,就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是成长在政治动荡之中的。虽说是生于忧患,可是又是在“形势大好,一片大好,越来越好”、“强国崛起”主流意识灌输下生活的,又加上浮躁的社会风气,反而对忧患意识颇为陌生,做一点事,小有成绩,就以为了不得了,沾沾自喜,飘飘然忘乎所以;对于前人的成就相当蔑视,自以为是,以为超过前人多多,甚或抄袭前人成果,以自我创造自居。清史研究也逃不出这种整体社会状况。更有甚者,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的项目,因研究经费比较充裕,遂有参与者倡言高稿酬,言下不胜自喜、自豪。然而因为钱来得容易,很可能不认真去写作,反而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对清史编纂工程,在设计、起步之时,即有诸多不同意见,有不赞成此举者,有对编纂原则提出质疑者,有对有关方面表现的“财大气粗”作风不满者,有等着看笑话的。《清史》编写者对待疑义、异议者的学术观点是应当认真考虑和吸取的,应该对高质量完成写作任务有惶恐感,应当始终抱持诚惶诚恐的态度。须知编纂清史难度极大,将来的成果不能低于“二十四史”的水平,不能不超过《清史稿》,更不要说新时代写作史书所应有的时代要求了。现在,局内人、局外人都有赶不上《清史稿》的担忧。但愿这是杞人忧天!古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清史编纂造了那么大的“盛世修史”的声势,怎么收场?唯有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写出像样的《清史》,才

可能以谢天下之人,不负厚望。

五、满汉民族问题贯彻有清一代。宜高度关注

清朝是以满人为主体的王朝,满族是统治民族;满洲皇帝为治理以汉人、汉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刻意联络蒙古族,为此又信仰、利用喇嘛教,形成满、蒙、藏的联合;因此,满汉民族问题(包含蒙古及喇嘛教的相关内容)始终是清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像一条线贯穿于有清一代,有时还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今日编纂《清史》需要给予高度关注,甚至可以视为清代历史发展变化的主线之一,不能以“应从现在‘民族团结’出发叙说历史”而掩盖历史上的民族斗争。其实多民族国家是在斗争中融合形成的,我想从四个方面对清代民族问题作出说明:

其一,满汉斗争时显时隐,贯穿全部清史。清朝对汉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满汉民族矛盾、斗争、调整、缓解贯彻于有清一代的历史,满洲的成功在于用武力征服、压服了汉人,同时采用许多政治怀柔手段;汉人也是利用民族意识进行反抗斗争,最终取得成功与以反满为旗帜关系甚大。

满汉矛盾斗争的史实,清史研究者耳熟能详,这里仅须提及一二:清太宗剃发令,吴三桂降清剃发,顺治朝衣冠、剃发令,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满汉复职制、旗缺与汉缺之分,明遗民与迫害遗民,迁海与海禁、出海逾期不归者严厉处罚(“化外之民”),招揽遗民与康熙博学鸿词科,康熙南巡与安抚汉人,哭庙案与士民一体当差(绅衿,尤其是生员特权减少与满族当政、不加爱护有关),“明史案”等康、雍、乾文字狱,乾隆朝制作“贰臣传”,编辑《四库全书》中的篡改历史文献,太平天国的“奉天讨胡檄”,曾国藩胜利后的畏惧与困境,“反清灭洋”与“扶清灭洋”,同光间汉人督抚增多的同时是满洲人、蒙古人引荐官员的激增①,孙中山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纲领的提出与作用,宗社党的出现,等等。

其二,蒙古人地位的重要性。满蒙关系,清朝尤其看重,关键是将整个蒙古族牢固地纳入其统治秩序之中,仅从“亲征”一事可知:蒙古人布尔尼之乱本是小事件,可是因近在咫尺(察哈尔),朝廷商议康熙亲征;康熙帝为打击噶尔丹势力三次亲征;为策枉阿拉布坦用兵之事,康熙帝表示,若在年青之时,早就亲征解决问题了;而吴、耿、尚“三藩”之乱,占有半个天下,康熙帝却无亲征之举,只是发兵争战而已。再则,清朝皇室采取与蒙古王公联姻的政策,巩固与蒙古的联盟,令蒙古起到政治助手的作用,这一点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战争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清代历史分期的问题,我觉得需要看重蒙古的作用,清朝前期、中期的分期标志,是乾隆朝解决北疆准噶尔问题,而不是许多学者所说的康熙朝的平定三藩和统一台

湾,其实台湾问题重要性远远不及蒙古人的问题。

蒙古问题影响及于中俄关系及条约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当索额图第一次授命去签约时,康熙帝指示,尼布楚等地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俄罗斯”,而在索额图出发途中,噶尔丹兵进漠北喀尔喀,迫使索额图使团撤回,第二次索额图再去,所订的条约就将尼布楚让给俄国,这不会是索额图擅自做主,而是清朝政府的让步。《恰克图条约》的签订,正是康熙末年、雍正期间与策枉阿拉布坦对峙之际,清朝有“逃人”问题,只得对俄国作某种让步。清朝特别允许东正教使团驻北京,以致后来西方人引以为例,作为借口,提出派遣使团常驻北京的要求。

其三,喇嘛教既是清朝皇家的信仰,又是联络蒙藏的工具。清朝皇帝信奉喇嘛教,由乾隆地宫可知:乾隆帝身盖陀罗尼经被,拱券雕刻佛教图像,而非儒家语类和圣贤画像。可见乾隆帝是真实信仰,而非伪饰。雍正帝以章嘉呼图克图为师,皇子时期如此,继位之后文书保持原貌,表明观念未变。皇家成员有“替僧”,不信教何必有此举动。

蒙古人早于满洲人信仰喇嘛教,清朝皇帝深知准噶尔人利用喇嘛教,与之针锋相对,也是要用喇嘛教稳定蒙古与西藏,故而康熙帝在西北用兵时特别在意对喇嘛教领袖的控制,大将军王允禵在前线执行这项政策,宣布“扫除准噶尔人,收服藏地,以兴黄教”。事情是两面的,皇帝信仰喇嘛教,也要蒙古人信仰,并不让它控制,确实是信仰与政治并存。

其四,满洲的统治最终奠定、巩固中国的疆域,其功大焉。我曾作文《由清代满族文化特性想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5],认为满族在发展时期其文化具有开放、吸收性,统一中国的初期,其文化具有扩张性,统一后则是努力保持民族文化的坚韧性。正是由于满族文化的进取性,密切了满、蒙、藏关系,拓展边疆,巩固边疆,奠定、稳定了我国辽阔的疆域。

*本文前四个部分是据我在2007年8月24日于北京举行的“第12届国际清史研讨会”大会上的演讲稿整理而成的,第五部分是据我在2007年9月21—23日于承德召开的“国家清史修纂通纪学术研讨会”小组会上发言稿加工形成的。

注释:

①参阅拙文《清朝前期与末季区域人才的变化》,载《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拙文以旗籍的满洲、蒙古、汉军与各直省为单元,计20个,对雍正朝、光绪18年、宣统元年引见的官员进行统计,列出各省籍、旗籍人数及在20个单元中的序列,结果是:在雍正朝,满人官员被引见的居第12位,蒙古官员居末位,汉军官员居第4位;光绪18年,满洲引见官员跃居第1位,蒙古跃居第6位,汉军仍保持第4位;

宣统元年的引见,满洲仍居第1位,蒙古进至第5位,汉军依然第4位。光宣之时,满洲、蒙古引见官员的骤然增多——从中间到居首,从末尾到前列,变化之剧烈,前所未有,反映清朝皇帝在不得不起用汉人的同时,更重视对旗人的任用,借以维持其满洲政权。

参考文献:

[1]冯尔康.清史研究与政治[J],史学月刊,2005(3).

[2]冯尔康.简述清史的研究及史料[J].台大历史学报,2003(31).

[3]冯尔康.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桑兵.盖棺论定“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映[J].学术月刊,2007(8).

[5]冯尔康.由清代满族文化特性想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J].东北史地,2006(4).

作者简介:冯尔康,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天津300071)

原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32~36

最新文献综述写作讲课教案

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文献综述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以2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撰写文献综述之前至少阅读五本专著,并载入参考文献。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

[总结范本]护士个人综述总结范文3篇

护士个人综述总结范文3篇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为本次工作做一个总结,护士个人的综述总结范文 护士个人综述总结范文篇一: 时光荏苒,xx年已经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这一年里,我做为一名责任护士,在护士长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切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顾一年来的总体工作,有心酸、有委屈、也有成就: 一、深入学习、提升素质,扎实练好基本功 加强自身职业观道德观的培育。在工作中我时时刻刻告诉自己要坚持高度负责、热情服务的方针,切实做到病人在与不在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本着为病人高度负责的心态,加强四自修养,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发挥做为一名责任护士的主动精神,在自己内心深处用职业道德标准反省、告诫和激励自己,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注重护士职业形象,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发不过肩、不浓妆艳抹、不穿高跟鞋、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业务知识方面,平时坚持学习、注重学习业务基础知识和本科室相关专业知识,如《护士三基三严》、《护理基础知识》等,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质及应急能力。一年来,在护士长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下,本人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为明年护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1 页共8 页

二、耐心细致、热情服务,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以热心、细心、耐心为工作准则,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xx年的本职工作。 认真做好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教育他们工作中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以及科室相关的专业知识。我做到放手不放眼,亲自示范操作,直到同学弄懂弄通为止,获得同学们的好评。 工作态度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工作中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对自己所负责的患者真正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患者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回顾xx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作风有些急燥等。在新的一年,我将会以崭新的姿态,再接再励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科室领导和护士长所交付的其它工作,认真学习,严格要求,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而不懈努力。 护士个人综述总结范文篇二: 作为一名医院护士长,我学践科学发展观,用发展观指导工作,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努力在管理与服务上下功夫、加强安全护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年来工作得到病人的肯定与好评,现将20**年护士长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

多学科研究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m e t h 高等教育是一个由多种学科和专业构成的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的多学科和跨学科性质。高等教育的这种性质特点,为开展多学科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由此,自本世纪初潘懋元先生倡导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以来,多学科研究的观点得到了高等教育理论界的广泛认同,并越来越多地被学者们付之实践。时至今日,多学科研究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趋势。然而,多学科研究毕竟是一种“年轻”的研究范式,尚存在概念混杂、简单借鉴、机 械套用等问题。 一、多学科研究的内涵 多学科研究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高等教育问题;二是指从其他学科出发,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原理来分析高等教育现象。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学只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没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如果有的话,“高等教育学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究竟什么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多学科方法,在相关的两本代表性著作(指伯顿·克拉克主编的《高等教育新论——— 多学科的研究》与潘懋元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均找不到相应的定义,只有描述性解释。在相关的研究文章中,有的学者指出了高等教育研究中多学科方法的特征:“多学科思辨分析方法特征是从经济学、法学、系统理论等学科出发探讨高等教育问题。”“多学科方法特征是从其他学科出发进行相关定量与实证研究。”概而言之,就是从其他学科出发来研究高等教育。还有学者直接下了一个定义:“什么是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呢?所谓多学科研究,就是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解释或解读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问题。”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的多学科方法是由伯顿·克拉克开创、由潘懋元引进中国的,笔者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谈多学科方法。其本真内涵虽然已在上面的解读中逐渐呈现出来,但还不鲜明。故有必要以上面的解读为据,进一步归纳其内涵与意义。这里不妨以问题解答方式来进一步澄清:高等教育学的多学科研究是什么?答:是从各个学科观点的分别研究之后的集体讨论研究,是进行学科对话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是个人风格与学术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是学科专家们相互联系的研究,是充分发挥专家个人才智又消除个人局限性的研究。 谁能进行多学科研究?答:一个有各个学科背景的研究群体,其中每一个人都在某一学科领域有专长,在一个具有整合能力的学术领头人的组织下进行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多学科研究视角仍然无力打破分散、多元的学科性研究视角之间的‘坑道视界’”吗?答:“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多个学科方法论与认识论的混合导致了两个问题,首先是随着这个领域的成熟,它会继续评价、欢迎并整合各个学科提供的观点吗?有的是可疑的。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多学科方法就是要消除分散的学科

中国思想道德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思想道德建设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道德之邦”“文明之邦”闻名于世。“礼仪道德”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标志,是历代最基本的道德教化内容。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道德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启蒙时期,而且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奠基性教育。对学生从小进行良好的道德和礼仪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则提出:“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而,重视道德教育,尤其是小学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一)东西方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道德融合东西方伦理观,是东西方文明的共同财富,历来都受到东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普遍重视。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分为公民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

通过全面渗透来实现;东方国家的道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特别突出,强调知行合一、国家干预和在道德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西方道德教育的特点是:公民道德教育与道德道德教育相结合,道德在符合公民意识的个人行为中习俗化、惯性化,成为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和普遍性的道德要求;道德教育不是枯燥的说教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体谅他人、为人着想的道德价值及社会责任心;道德教育注重多样化全面渗透性,不允许强行灌输某种价值观。东方道德教育的特点是:儒家文化影响深厚,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十分强调社会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国家忠诚教育,重视东方道德传统、观念教育;道德教育知行合一,学校德育中重视行为实践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注重道德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从追求单纯个人道德完善转变为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生产发展所需的基本品德素质;系统教育管理体制显示强烈的国家干预特性,大统一的道德教育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了国家权威和意志,保证道德教育严格接受各级政府的直接监督和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二)国外道德教育方式的研究国外对青少年学生的文明道德教育普遍非常的重视,起步较早,并且已经有了一些的成果。就当前来说,世界各国对少年儿童的文明道德教育虽然方式各异,但都相当重视。例如,与我国颇有渊源的新加坡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从小学就开设“公民与道德教育”课来进行的,日本则实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设之文献综述电子教案

文献综述 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学院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6年1月12日

电网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歌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具有很多的特点。电力系统运行要求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科学合理的电力规划设计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电网规划设计中有涉及到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线路导线的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电力系统运行接线方式的选择、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等方面。 关键词:电力系统;接线方式;电网规划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为人所共知:它不仅全面地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1996年起,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和年发电均居世界第二位,超过了俄罗斯和日本,仅次于美国,进入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耗大国行列。发电厂规模和单机容量的大幅度提高,标志着我国的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歌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具有很多的特点: 1.电能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时性 由于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能力形态的转换,要求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因此电能难于储存。从这个特点出发,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就要求发电厂在任何时刻发出的功率,必须等于该时刻用电设备所需的功率、输送和分配环节中的功率损耗之和。 2.电能与国名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由于电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且易于远距离传送和自动控制,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供电的突然中断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电力系统的过度过程非常短暂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2008

考试科目: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 考试时间:2008年1月20日上午2:00-5:00 招生专业:社会学研究方向:社会学各方向 ------------------------------------------------------------------------------------------------------------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历时数据典型调查归纳逻辑访谈调查 二、选择题:1×10=10分 1、社会研究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体现了: A 理论 B研究 C D 2、使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扭曲或隐藏的变量是: A抑制变量 BCD 3、调查研究中的五个环节是: A确定研究目的--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总结报告BCD 4、社会地位的若干类型 5、定比与定距量相比,定比的优势是: A可以研究比例关系 BCD 6、史蒂文森调查研究属于 A定类B定比C定序D 7、误差大小体现了: A样本代表性的大小BCD 8、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9、社会计量法主要用于研究: A.小群体的人际关系结构研究BCD 10、测验与问卷调查 三、判断题:2×10=20分 1、样本代表值与集中量 2、简单分组与统计表 3、间接观察只包括累积物观察和磨损物观察. 4、访问法评估 5、区间谬误 6、问卷设计 7、实地审核指的是边收集资料边整理资料. 8、结构式观察 9、调查报告 10、社会行为 四、简答题:10×2=20分 1、什么是跟踪调查,它在实际中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2、如果要研究教育与经济收入,试从个体层面说明数据的搜集方法. 五、论述题:20分 社会研究中"解释"的类型主要有那些. 六、选择题:3×10=30分 1、无偏估计:基本定义 2、下列那些不具有消除误差比例的性质: A判定系数,B相关系数, CD

论文的研究综述怎么写

研究综述怎么 1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医学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 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关于我国生活德育理论的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生活德育理论的研究综述 王琎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教育原理) 摘要:建立在对传统学校德育理论和模式的批判基础上的生活德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遗传学为思想基础,脱型于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中,提倡以人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并使得这种道德最终回归生活之中。建立新的生活德育范式,树立生活德育观,并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实践生活德育理论是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道德生活生活德育 1.前言 近年来,学校德育形式化越来越严重,口号非常高昂,但是德育实效性低下,道德教育严重脱离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德育界兴起了一股反对道德知识教育的思潮——生活德育理论。道德教育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德育生活化的理念己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共识,生活德育理论是解决目前道德教育困境的一个新的亮点,也是道德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总结和反思我国生活德育理论发展的成果和不足,对于指导和改革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2.背景 2.1对传统学校德育的批判 学校德育回归生活理论和模式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传统学校德育理论和模式的批判基础上的。其中传统学校德育的最大弊端就是脱离生活,这一观点已经获得了理论界的普遍认同。而对于传统学校德育脱离生活的表现或原因及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研究则各有各的论述 高德胜用“知性德育”概念来表示这种传统德育观念和模式。他认为,知性德育是知识德育、思维德育、知化的德育。而知性化则就是他对这种德育表现的总结,正是这种“知性化”割裂了德育与教育、内容与形式、认知与情感、知德

与行德、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导致传统德育陷入困境。所以,他主张生活德育,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范式要由知性化为特征的德育范式转换为生活德育模式。[1][2]唐汉卫认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脱离生活主要表现为道德教育的科学化、理想化,另外还表现为成人化和泛政治化等,所有这些形式的表现,都使德育从本质上脱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的生活实践、脱离了活生生的人所持有的“生活世界”,而进入了另一个物化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世界。[3] 项贤明认为,学校德育在“知识中心主义”的支配下与生活发生了脱节,我们似乎只能不断地讲授,而教授只能让学生掌握关于道德的理性知识,并且主要是理智理性的知识。因此,只有建立在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相统一的基础上,亦即向道德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回溯,我们的道德教育才能找回它的价值和效能。[4] 杜时忠认为,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的矛盾是当前学校德育的十大矛盾之一。德育政治化指文革期间把德育窄化成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的极端做法。时至今日,政治化德育的影响并未根本消除。因此,如何彻底扭转德育政治化,实现德育生活化,这是德育取得实效的关键。[5] 冯建军认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误区就是只关注普遍的道德原则、规范,忽视或无视学生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忽视现实生活带给学生的生动真切的体验,从而并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生活。这样的德育教给学生的仅仅是“关于道德的知识”,根本不能有效地培养人的德性品质。真正的德育是生活德育,而不是德育课程的德育。[6][7] 2.2生活德育的必要性 高德胜教授分析了“有道德的生活”与人的德性生成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生活的品性与生活中人的品性基本上是正相关系,或者说‘有道德的生活’对 [1]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89. [2]高德胜.学校德育范式的转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7). [3]唐汉卫.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表现与批判[J]《当代教育科学》.2004,4(10). [4]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4,1(1)6-7. [5] 杜时忠.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十大矛盾[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10). [6]冯建军.道德教育该如何加强[J].教育科学研究.2004,11(12). [7]

课题文献综述

《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课题研究 文献综述 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研究单位:鹿寨县四排镇第二小学 文献综述作者:梁桂连 摘要:之前,我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养成课前备好课的习惯,课堂教学不讲究策略,不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随意性大,故教学质量上不去。针对我校现状,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参加《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研究,各课题组成员努力反思、自查、自省,积极参与研究、学习,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写教学反思;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认真研究,相互学习,收效良好。 关键词: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成果 一、前言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2017年春开始我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立项并开始研究,在全体组员的共同研究下,我们组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理论学习上还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正文 (一)历史发展 2017年春,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在鹿寨县级课题立项,我们马上对我校的部分老师及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课前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不懂得课堂教学策略,很多老师们平时无暇去研读课标,即使有的老师去看一下课标,也是囫囵吞枣,对课标中的理念理解也不到位。有的老师得到教学内容,首先想到的是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不愿意自己设计,有的教师没有信心或能力去设计。教师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去完成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的目标,很多都不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所以上完一节课,结束的仅仅是时间,不知道所谓的目标,更谈不上是否达成目标。针对老师们的现状,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真的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于是我们开始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理解课题,我们向从鹿寨县实验小学来我们学校支教的邹文英老师和韦东丽老师请教。从她们那我们开始了解到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教学重点可以摘自教学目标中,而教学难点则根据教材、根据学情而定,不一定出自教学目标。有了她们的帮助,顿时我们脑海里的概念清晰多了,我

工作年终总结工作概述

工作年终总结工作概述 到年底了,好好做;一次总结,是对过去的不足的弥补,对未来的计划,时间匆匆转走,现在的工作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是让人值得留恋的一段经历。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年终总结工作概述,方便大家学习。 年终总结工作概述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作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我特别注重自己的廉洁自律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病坚持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护理支部建设,发展更多的年轻党员梯队,其中以年轻的骨干为主,使护理支部呈现一派积极向上的朝气和活力。 20__年很快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院领导、护士长及科主任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护理工作。在获得病员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较好的完成了20__年度的工作任务。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

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研究综述怎么写

研究综述怎么写 (2011-05-22 16:48:10) 转载 标签: 杂谈 1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医学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

小学德育文献综述

移民区小学德育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移民 “移民”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迁移到外地或外国落户的人”①,显而易见,移民有国内移民与跨国移民之分.然而因对国内移民的研究甚少,所以造成了人们对“移民”即指“跨国移民”的错觉。其实《辞海》对于国内移民早有界定:“在一国内部、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在我国现有的人口管理体制下,人口迁移有特定的含义,即伴随着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迁移,没有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流动。”① 2、德育 ⑴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⑵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国内外对移民区小学德育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对道德观念的研究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巴恩斯(E.Barenes)发表的题为《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的研究报告,用问卷法研究了关于惩罚观念发展的问题;美国的夏伦勃格(M.Schallengberger)发表了题为《儿童的公正观念》的文章,中小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相关研究报到了关于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研究。本世纪20年代后期,英国心理学家麦考莱(Maoaulay)和瓦金斯(Watins)进行了一项关于环境与儿童道德价值观关系的研究;几年后,哈桑(Hartshorne)、梅(May)以及马勒(Maller)对儿童品德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儿童的诚实与欺骗的道德品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皮亚杰有关儿童道德观念的研究。 2、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研究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曾做过不少的研究,并出版过专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他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

课题文献综述

《多媒体教学辅助中语文课的板书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 究》课题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断翻新课堂学习,幻灯片、多媒体不断广泛运用于课堂,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冷落,淡出课堂。作为最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同样也越来越被淡化、忽略。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更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了。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简明扼要、生动直观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微型教案,通过板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掌握知识的体系,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领会知识,强化记忆,启迪思维,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早在1912年当时的教育部就在《师范学校规程》中明确规定师范生必须掌握“黑板写法”第一次将教学板书写进了教学规程。黎锦熙先生在《新国文教法》中对语文板书作了介绍。解放后语文教学板书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在理论构建和具体操作上都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现在众多教育家认为“所有的直观教学中要数黑板最普通、最重要、最灵活但也许就因为黑板过于被人们所熟悉以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也即是教师的板书时有时随意性较大或者即使设计了板书也没有充分发挥板书的应用价值。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板书的原则是简单扼要,眉目清楚,切忌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

工作总结概述怎么写_工作总结范文5篇

工作总结概述怎么写_工作总结范文5篇 a;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工作总结概述怎么写,方便大家学习。 工作总结概述怎么写1 一年来,党支部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全所党员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中心、搞好配合、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扎实有效的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广大职工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党建工作 1、开展了争创“五好”支部活动: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推广“4+2”工作法,继续落实院关于争创“五好”支部活动的意见,坚持各项制度,认真填写党支部工作手册,真实反映党员活动的情景。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讲、树、促教育活动”中党员提出的意见和提议,党支部从自身分析原因,十分认真的查找不足和差距,争取经过实实在在地努力搞好支部工作。 2、坚持了中心组学习制度:支部成员能带头参加院、所组织的职工政治学习,同时还参加院组织的中心组学习。所中心组学习6次,资料包括:科学发展观、创新文化建设、党务知识培训和到兰考焦裕

禄纪念园、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展馆理解革命教育和廉政教育等。 3、坚持了支委会制度:凡涉及党建、人事、财务及全所发展的重大问题等都要召开支委会进行团体研究,共召开支委会6次,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2次。 4、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继续坚持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和民主测评制度,增强党员树立自我约束意识,在去年底全所职工对在职党员测评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先后组织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本职工作”、“焦裕禄在我身边”、“讲党性修养、做合格党员”等三项活动。经过活动的开展,全所党员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主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加深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理解,继续巩固讲、树、促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大力宣扬表彰“五好”党员,激发全体党员为实现党的宗旨而努力工作的进取性。今年我所常高正同志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5、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入党进取分子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支部有安排,小组有分工。对确定为入党进取分子的同志,所支部指定支委成员作为培养联络人与其经常联系,及时帮忙。把好发展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共有一位预备党员转正,一名科研骨干入党,一名同志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6、加强党务工作的管理:按照省直工委和院党委对建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对党支部的任务及职责、党支部工作有关制度、发展党员、党员管理、党费交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方面让党员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