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4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4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4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4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

2.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测量的基本内容;

3.了解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

4.理解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

5.掌握社会适应能力测量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与心理健康测量的基本内容;

2. 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

3. 社会适应能力测量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心理疾病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困扰人们的重要因素。监测与防治心理疾病,保持适度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关乎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也就成为测量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测量多属于间接测量,因此,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制作、选择与使用成为心理健康测量的关键。

第一节心理健康测量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

1.健康与健康标准

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健康只是一种生理学的模式,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健康应包括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主、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善,健康的概念会不断增加新的涵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的健康标准是: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2.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既有其基本的标准或必需的成分,同时也在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心理健康的必需成分而言,智能的正常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它们的完美结合即构成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型。

二、测量与心理健康测量

1.测量

2.心理健康测量

随着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运动的兴起,科学的心理健康测量手段和工具日益成为必要,直接推动着心理健康测量学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心理测量学则为心理健康测量学的建立奠定了现成的理论基石。

三、心理健康的可测性

一是弄清楚测量的本质,看它对测量对象的要求是什么;二是查明心理健康特质的属性,看它能否满足所需要的条件。

四、心理健康测量的实质

心理健康测量是为了弄清自己或他人心理的健康状况而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措施。

五、心理健康测量的各类与方法

1.心理测量的种类

(1)发展性心理健康测量:发展性心理健康测量是为使被测考更好地发展、完善自己而设计的心理健康测量,其对象一般是尚未发现有什么心理异常的人。

(2)教育性心理健康测量:教育性心理健康测量是为帮助教师、家长等深入了解学生或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其施测对象可以是学生或孩子本人,也可以是其他一些了解特定学生或孩子的成人。

(3)治疗性心理健康测量:治疗性心理健康测量是为了对被怀疑有心理异常行为者作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诊断而实施的心理

健康测量。

2.心理测量的方法

(1)自然观察评估法:

(2)作业量表法:

(3)心理投射法:

(4)自陈量表法:

(5)心理实验法:

(6)自省法:

第二节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

在编制心理健康测验工具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但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测验工具的编制流程和技术指标。

一、编制心理健康测验的操作流程

1.编制测验的目的

一是要解决测谁,即确定测验对象的问题;

二是弄清做什么用,即确定测验用途的问题。

2.确定测验的性质

3.确定测验的内容

4.建立测验的指标体系

5.编写和筛选题目

6.对测验的标准化处理

7.对测验的技术分析和鉴定

8.编写测验指导书

二、心理健康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

在心理健康测量学中,衡量测验好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可靠性、有效性、项目区分度等。

三、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常模

与普通的物体测量不同,心理健康测量的结果需要通过解释才能获得确切的意义。

常模:心理健康测量学上用作比较的对象或参照标准。

四、滥用心理健康测量的危害

心理健康测量的活用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途上滥用,二是不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第三节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

一、心理健康尺度的选择

1.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标准

2.从症状角度来确立标准

3.从内心体验的角度来确立标准

4.从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来确立标准

二、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的测量

1.婴幼儿心理健康测量

判断一个婴儿或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儿相应年龄阶段所具有的那种心理发展水平,其内容包括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能力发展以及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2.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6个方面: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以及行为习惯。

3.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量

中学生的健康标准确定为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和现实感、个性发展的良好性4个方面。

4.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稳定性标准、人际关系和谐标准、对现实感知的充分性标准、焦虑标准、心理适应性标准等5个方面。

5.成年人心理健康测量

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情绪的稳定性,恋爱、婚姻、家庭角色的合适性,职业期望与事业成就感的合理性,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等

几个方面。

第四节社会适应能力测量

一、社会适应能力概述

1.适应、社会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

适应是指个体通过不断地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和谐的状态,并有效地完成某些任务。

社会适应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2.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社会适应性与个人应激水平有关。个人应激客观事物的反应包含着重新调整心理、行为,适应新环境的因素,这是一种个体适应性保护机制。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心理应激反应都是不可避免的,短暂、适度的心理紧张能激活个体的行为,使其精力旺盛,思维清晰,行为准确,维持工作和学习效率,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二、社会适应能力测量

社会适应能力测量的目的旨在了解被测试者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成熟度、与学习能力有关的行为等。测量方面有临床谈话法、实验法、社会测量法和问卷调查法。

三、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

由于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渐近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心理过程,要想准确地评价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困难的。

四、社会适应不良及自我调节

1.心理适应不良

心理适应不良是指由于心理发展不协调而加剧了个性障碍并影响身体健康的状况。

自我调节建议:弄清原因;心境训练;用欢笑驱除忧愁;用松驰疗法来降低紧张焦虑;对有精神病症状者,应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2.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是指由于过去失败的经验,整个身心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的心理现象,总是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失败的恐惧成了前进的最大障碍。

自我调节建议:挫折是砥砺我们成长的磨刀石,它磨炼我们的意志;思考自己长于中国人之处,增强自信;与人竞争不能盲目,应有选择和侧重,以已之长,对他人之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增进理解,开阔心胸,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减少心理的危机感。

作业:

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测量一般有哪些方法?

2.什么是社会适应能力?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社会适应能力的指标?

3.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心理

健康。

中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

中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幼儿运用形容 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 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标 通过幼儿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幼儿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二)环境准备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三)物质准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 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幼儿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 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 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 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 (三)整体欣赏,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四、各领域渗透艺术:让幼儿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了解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 重点难点: 1.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2.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 欲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编制的测验或选择的测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可比性原则:是要求编制者按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测量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范化的测验。 适用性原则:测验的编制必须符合受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普通人和运动员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独立性原则: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指标)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a、确定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目的,即测验编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整个编制的核心,必须首先确立。 b、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拟测属性是测验编制者编制和使用测验而期望的一种测量结果,它是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的。 c、预备测验:测验指标定下来之后,应从需要测量的对象中抽取较小的样本进行试验,这种试验称为预备试验。 d、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指对测量进行“三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检验。 e、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是测验的说明书,它是测试者和受试者要共同遵守的一种测验准则。测验目的,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

卖火柴小女孩优秀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小女孩儿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与她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则名扬世界的感人的童话作品,让我们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 (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2、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高兴—生气—难过—不平—气愤)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二)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要求:听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学思考,发表见解。 3、围绕中心事件(擦燃火柴)质疑。 估计:擦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擦燃火柴? (三)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1、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怜。)“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 3、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4、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三、课堂小结 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如此悲惨,文章结尾为什么还说她幸福呢? 五、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划火柴——出幻象——冻死(悲惨可怜)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体格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体格评价的基本容; 3.掌握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1. 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 2. 体格评价的基本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一、体格测量 (一)量度测量 1.体重 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人体形态学把体重作为反映人体长、围、宽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

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二)长度测量 1.身高 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2.坐高 坐高是指人体呈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坐高反映了躯干的长度。严格来讲,躯干长是指胸骨上端至耻骨联合点的垂直距离,但为了测量方便,通常以坐高代替。躯干长度可间接反映脏器官的发育状况。用坐高与身高的比、坐高与体重的比,还可评价人体体型及营养状况。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3.颈长 颈长指颏下点至胸上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项长(后颈长)

项长指枕外隆凸点到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上肢长 上肢长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6.上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到桡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7.前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到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8.手长 桡骨茎突点与尺骨茎突点在掌侧面连线中点到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9.中指间距 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的直线距离。 测量方法: 10.手足间距 人直立时手臂尽量上举,中指尖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器材: 测量方法: 11.下肢长 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在体育测量中习惯称为下肢长B。 还可采用以下方法表示下肢长: 身高减去坐高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新课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写6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一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是通过课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学准备 收集安徒生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安徒生童话》中的 《丑第 1 页

小鸭》等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PPT2 安徒生,丹麦19 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其中最著名 的童话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他的作品被翻译为 150 多种语言,深受世界儿童的喜爱。PPT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词句理解PPT4 圣诞树:基督教徒12 月25 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过圣诞节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作圣诞树。 闪烁:发出光亮。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三:精读课文,感悟主题。 1、在“擦火柴”这部分,可以先整体默读,启发学生说一说,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 了什么?(小女孩供擦然三次火柴。第一次看到暖烘烘的火炉,第二次看到香喷喷的烤鹅和圣诞树,第三 次看到奶奶。)PPT5 2、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因为小女孩太冷,期盼大火炉出现,小女孩太饿, 期盼能吃饱的食物,小女孩太孤单,她希望得到奶奶的疼爱。)PPT6 3、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一年夜。PPT7 这是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年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PPT8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 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实在太冷了的 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 第 2 页 次擦燃火柴,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 奶,所以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 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 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 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 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

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 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 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二)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我借助于制作的课件,合理运用创造思维与个性教学的十大策略中定时打破、创造过程、容忍暧昧、辨认、科技综合五大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出教学训练重点。 2、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针对本文的学习,学生通过自读是可以初步感知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十分可怜的,她希望过着幻象中幸福的生活。学生存在的困惑点是:由于学生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学生所享有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导致学生很难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感知作者写作意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什么。通过扩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引出“幸福”: (配乐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为什么?为什么?这是一个与大家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篇童话以后,她并没有像刘倩倩、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我们发现,原来批注的时候,不仅可以写下信息,还可以写下你的思考与追问。 师:同学们,我相信,此刻你们心中也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要问? 生1:为什么在偌大的世界里却容不下一个小小的生命? 生2:为什么大人们的心比寒风还要冷? 生3:为什么你还没有成为明日之星,就已经随风飘落? 生4:谁的爸爸不爱孩子?为什么小女孩的爸爸还要打她? 生5:那个小男孩还要欺负她?------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读书没有停止,而是进一步思考与追问,好比课文最后这句话:齐读:(投影: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读完这句话,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的那么多的不幸(手指板书内容),可这里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为什么她能看到那么多美丽的东西,为什么她能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是啊,这一个个为什么不是凭空而想。原来,竟然是我们在文中慢慢读细细品出来的。我们在上一节课,从现实的角度去理解了小女孩的这么多的不幸与苦难。我们再一次回到文字里去细细地品味,看看小女孩究竟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1)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了解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 重点难点: 1.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2. 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 欲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编制的测验或选择的测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可比性原则:是要求编制者按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测量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范化的测验。 适用性原则:测验的编制必须符合受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普通人和运动员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独立性原则: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指标)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a、确定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目的,即测验编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整个编制的核心,必须首先确立。 b、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拟测属性是测验编制者编制和使用测验而期望的一种测量结果,它是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的。 c、预备测验:测验指标定下来之后,应从需要测量的对象中抽取较小的样本进行试验,这种试验称为预备试验。 d、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指对测量进行“三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检验。 e、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是测验的说明书,它是测试者和受试者要共同遵守的一种测验准则。测验目的,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测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测验的方法和要求,记录、评分的方法和要求,测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案例措施。 f、实施正式测验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质公开课教案 (2)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的导读要求我们:本组课文讲的都是外国的人和事,课文中有些人物的悲惨遭遇一定会引起你的同情和关注,使你受到种种启发。学习本组课文,仍然要先读进去,再想开去。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检验学生的独立的阅读思考能力。本课的学习需要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读文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并辅以“情境教学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兜、诞两个生字。 2.初步学会用归纳六要素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以读促悟,感受同情穷苦人民孩子的悲惨遭遇和仇恨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都是怎么度过的?【学生交流】(真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年夜一个幸福无比的大年夜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年夜)

在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大年夜有家难回,在寒风刺骨的大街上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已经有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了,好吧,请打开教材,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读课文, 2、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认读生字。 正音重点,暖和几乎挣钱 ②指导兜、诞字的书写。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的小女孩在()()最后()。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结果怎样 在指导学生运用六要素概括主要内容时,通过总结什么样的小女孩来梳理文章第一部分内容。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过渡: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阅读要求) 默读课文并思考: 1、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 2、每次擦燃火柴后出现了什么幻像?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小女孩的生活是这样的痛苦,小女孩的幻想是这样的美好,小女孩的结局又是这样的悲惨!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辛酸与悲愤,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寄予的深切同情。希望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领悟故事深刻的思想,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以获得情感的体验。在品读中要有所感悟并形成见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全面发展。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深刻的思想,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的难点。 2.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从而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本文的朗读录音,安徒生的资料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 同学们,你们喜欢世界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吗?你们有谁知道安徒生是哪国人吗?他都写过什么作品?你们又听过他的哪些故事呢?谁来说一说?(学生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笔下的这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2.播放安徒生的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贫困不堪,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因此,他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苦人。在创作生涯中,每逢圣诞节,他总有一本新的童话集出版,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童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所喜爱。著名的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在这些童话里,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7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评价的基本内容; 3.掌握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1. 体型测量测评; 2. 身体整体姿势与身体局部姿势测评。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体型测量 一、体型测量概述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在特征。对人体体型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体型分类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根据其发育的程度可分为7个等级,用1 —7数字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内胚叶成分,第二位数字表示中胚叶成分,第三位数字表示外胚叶成分。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

层型(细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 1.内胚层型一一肥胖型中午身高,身体呈圆柱形,营养良好,头大面 红,颈短肩宽,胸 宽腹大,四肢短粗,臀厚腿短,肌肉无力,脂肪成分占优势。 2.外胚层型一一细长型身材细长,头小面白,胸部扁平,四肢细长,肌 肉纤细,皮下脂 肪沉积不多,皮肤和神经组织占相对优势。 3?中胚层型一一匀称型(运动员型) 身高超过平均身高以上,全身发育匀称,颈长而粗,肩部丰满,胸廓发育良好,四肢粗壮,骨骼粗大,肌肉发达,运动成绩良好,骨骼与肌肉占相对优势。 (二)测量体型的意义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可以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体型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研究表明,许多专项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运动员的体型分布与一般人不同,如短跑运动员多为内一一中胚层型或外一一中胚层型,800M以上运动员多为外一一中胚层型,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多为中胚层型或趋向于内一一中胚层型,横渡海峡的人多为内一一中胚层型,所以体型的测定可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体型测量方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新版】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6个生字,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写句子。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体会到社会主乂社会的温暖幸福。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课前准备: 安徒生及其作品简介。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吗?(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

文学作家安徒生〉介绍安徒生。 2.字词 a重点字: (1)查字典:“魂”查“鬼”部。 (2)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暧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b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是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3.课文结构 a主要内容 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b中心思想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案

教课板 语文教学设计 李娟材: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使学生了解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这篇著名童话的主要内容,欣赏童话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情境,品味童话的语言,理解童话所揭露的社会的黑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 悲惨遭遇。 3. 帮助学生学会“僵、梗”2 个会认字和“裙、哆、嗦、烤、蜷、灌、僵、焰、 铜、烘、梗、腮”12 个会写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播放课文朗读课件,读课题三遍: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学生质疑: (一)课文写了谁卖火柴?她为什么要卖火柴? (二)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卖火柴? (三)她是怎么卖火柴的?结果怎样? (四)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教师小结: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六)简介作者:安徒生代表作品 二、根据内容→明思路 (一)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为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教师适时指导。 (二)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分为“小女儿孩卖火柴——擦燃火柴取暖——捏着火柴梗冻死”三个部分: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大年夜,小女孩儿还在街上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不敢回家。 第二段(第5—11自然段):小女孩儿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美好的幻象。 第三段(第12—13自然段):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了。 (三)小结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的故事。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 学生通过审题,探知课文内容,学会抓住题眼中的重点词语和主要词语——“火柴”这条线索,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创 作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写人记 事作文的命题方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训练 学生抓住线索,划分段落,概 括段意,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 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 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 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有关系,因而灵敏素质是内容复杂的一项综合身体素质。在许多技巧性强、技术复杂、动作多变和无固定动作组合的对抗运动项目中,灵敏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和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等三种。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往返跑(4*10m)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7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4*10m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就越高。中国成年人4*10m往返跑评价标准见表5-12。 2.“十字”变向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十字”变向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就越强。 3.反复侧跨步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 适用对象:适应于儿童到成年人。 评价:反复侧跨步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好。 4.10秒钟卧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可以用1分钟立卧撑测量力量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预设(共2课时)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第一段(卖火柴1——4自然段):讲述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然在大街上情景。 第二段(擦火柴5——11自然段):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景。 第三段(人死去12、13自然段):讲述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1)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2)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

部编版三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案 1.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最后二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3、感受小女孩在残酷的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西方,把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大年夜”,也就是我们中国的“除夕之夜”。那么,同学们,你们每年的除夕之夜是怎么度过的呢?(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是,你们知道此时此刻却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那么,在这个大年夜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去看看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3、请大家看多媒体,听老师朗读。(配乐:火柴天堂,师朗读第一部分。) 4、好的,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十页,找到老师刚才朗读的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1-4自然段) 5、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引起你注意的句子,并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6、找出一句最能概括对小女孩评价的话。 (可怜的小女孩!) 1、明确擦燃火柴的层次。 小女孩一共擦着了五次火柴,分为五个层次。 2、讲读第一层(第五自然段),默读思考:(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2)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你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述说吗?(指名同学朗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6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6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下面是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 (四)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最后二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3、感受小女孩在残酷的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读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西方,把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大年夜”,也就是我们中国的“除夕之夜”。那么,同学们,你们每年的除夕之夜是怎么度过的呢? (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是,你们知道此时此刻却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那么,在这个大年夜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去看看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 3、请大家看多媒体,听老师朗读。(配乐: 火柴天堂,师朗读第一部分。) 4、好的,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十页,找到老师刚才朗读的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1- 4自然段) 5、请同学们默读1- 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引起你注意的句子,并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6、找出一句最能概括对小女孩评价的话。 可怜的小女孩! 二、学习第二部分走进火柴的幻想里 1、明确擦燃火柴的层次。 小女孩一共擦着了五次火柴,分为五个层次。 2、讲读第一层(第五自然段) 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你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述说吗? (指名同学朗读) (3)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分享小女孩这- -刻的温暖吧。(女同学读) 是啊,她渴望火炉正是她的现实需求,多么合理的想象啊!我们把这种想象中的景象叫做幻象(板书)。 师:幻象中,小女孩是多么幸福啊! (板书: 美好)但现实是什么样的呢? (男同学读) 出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 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书:现实残酷)师:幻想太美好了,读一(女同学)现实太残酷了,读一(男同学》 (4)小结:小女孩美好的幻象就像这熄灭的火柴- 样破灭了,这样虚实结合,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3、讲读第二-三层(第六-七自然段),自学第二-三次点燃火柴。 (1)学法指导:第一次擦燃火柴作者是怎样写的?(现实、幻象、结果三个部分。) (2)分小组讨论学习第二- 三次划燃火柴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描与现实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幻象的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