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

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

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
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

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1981.06.16

【实施日期】1981.06.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六日卫生部发布)

为了加强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合理引进和购买仪器设备,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器材工作),是医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

第二条器材工作,应本着勤俭办事业的方针,为科研服务的原则,贯彻国家有关科研政策、物资政策和财政政策,讲究经济效果和科研效果,择优供应,重点装备,兼顾一般,做好综合平衡,实行奖惩制度。

第三条器材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特别是与科研教学、医疗、材务部门,要经常联系,共同商量,紧密协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部属研究单位和医学院校均应单独成立器材处(科),器材工作要与生活后勤分开;其下属所、医院要成立相应的器材管理机构。

第五条器材部门的工作,应由主管科研、教学、医疗业务的副院、校、所长领导。

第六条要选派热心为科研服务,熟悉器材业务,办事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器材处(科)的领导工作。

第七条器材处(科)的业务范围: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关键词] 医学科研要素健康网讯: 熊国强(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长沙410078)贺石林(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长沙410078)科研的基本要素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如用某种传统西药或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红蛋白的上升趋势,该研究中所用的两种药物称为处理因素,缺铁性贫血病人称为受试对象,血红蛋白称为实验效应。如何正确选择三大要素是科研中专业设计的关键问题。处理因素(受试因素) 通常指由外界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或内外环境的。但是生物本身的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民族、遗传特性、心理因素等)也可作为处理因素来进行观察。因此,研究者应正确、恰当地确定处理因素。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抓住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因素。研究中的主要因素是按以往研究基础上(本人或他人)提出的某些假设和要求来决定的。一次实验涉及的处理因素不宜太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施中难以控制误差。然而,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需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与实施的可能来确定带有关键性的因素。②找出非处理因素。除了确定的处理因素以外,凡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都称为非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混杂效应也影响了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对比和分析,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例如上述两种不同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试验,非处理因素可能有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如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营养等构成不一,则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的比较。因此设计时便设法控制这些非处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减小实验误差。③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处理因素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与施加方法等,都要通过查阅文献和预备试验找出各自的最适条件,然后订出有关规定和制度,并使之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的评价。如处理因素是药物,必须正确选择批号,给药途径和时间也应标准化和相对固定化。受试对象(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医学科研的受试对象是动物和人,也可以是器官、细胞或分子。但中药种植中培育品系的研究则将药用植物列为受试对象。在医学科研中,作为受试对象的前提是所选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对处理因素敏感;②反应必须稳定。因此,在观察新药的临床疗效试验中,应当选择中等程度中青年患者,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疗效率高低的差别。受试对象的疾病应诊断明确(依照国内或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且表现具有典型性。研究者必须深知病人的心理状况、情绪起落、病情程度、病程长短、生活习惯、个人嗜好、家庭经济收入、食品种类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疗效,这些影响因素必须很好地加以控制,使组间均衡化。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对实验动物的选择要求也不同。动物的选择应有针对性地注意种类、品系、年龄(月龄)、性别、体重、窝别和营养状况等。为保证实验效应的精确性,某些动物的生活环境还有严格要求。 [!--empirenews.page--] 试验效应试验效应内容包括试验指标的选择和观察方法两个部分。指标的选择有以下要求:①指标的关联性,选用的指标必须与所研究的题目具有本质性联系,且能确切反映被试因素的效应。所选指标是否具有关联性,充分反映了研究者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②指标的客观性,指标数据来源决定它的主、客观性质。主观性指标来自观察者或受试对象,易受心理状态与暗示作用的影响,在科研中一般尽量少用。客观性指标是指通过精密设备或仪器测定的数据,能真实显示试验效应的大小或性质;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③指标的灵敏度,通常是由该指标所能正确反映的最小数量级或水平来确定。如溶液中物质含量的测定,除测出下限值以外,还可测出最低改变浓度来反映灵敏度。一般要求其灵敏度能正确反映处理因素对受试对象所引起的反应就够了,并非灵敏度越高越好。④测定值的精确性,精确性具有指标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双重含义。准确度是测定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精密度是重复测定值的集中程度。从设计角度来分析,第一强调准确,第二要求精密。既准确又精密最好,准确但精密度不理想尚可,而精密度高但准确度低则不行。应当强调指标的精确性除与检测指标的方法、仪器、试剂及试验条件有关外,还取决于研究者的技术水平及操作情况。⑤指标的

浅谈临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浅谈临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任何技术的成功突破都离不开科学研究,对于医学同样如此。医学本科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兼具医学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医学本科生的培养偏重实践技能,却忽视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医学本科教育旨在通过医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获得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同时培养其医学科研的初步能力。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每一阶段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合理定位。从广义上来说,医学生科研应当包括动手实验和理论培养,而且这种培养应由低年级开始,让学生从系统学习医学知识之初就将科研的思想贯穿深入到日常学习之中,直至整个学业的完成。暑假期间,我校组织学生立项实验,目的在于培养临床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基本技能,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思想兼备。 科研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科研的本质,拉近学生与科研攻关的距离,消除对科研的神秘感。在教学上不再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局限在书本理论和实验室,要让学生走出书本和实验室,拓宽学习领域,学会自己查找文献,选定论题并与导师展开讨论。具体来说,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以某一问题的发现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或提出新的见解,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展现。 一、我国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条件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历史特点,由于我国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人才培养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来说,如果将国外的医学教育全盘引入我国医学教育中来,会产生严重的水土不服。再加上我国医学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全部推翻再进行重建是不现实的。所以,想要构建完善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当前医学院校教师的理论化教学方式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其教学的流程与量化考核有了体系化的基础。基于以上医学教育的相关情况,将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纳入教学的整体规划,将其放在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不断推动优秀医学人才的进步,从而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进行科研的前提。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齐头并进的同时,也就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创新阶段,直接拉升了学生对于医生这

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

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 本研究就当今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不足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科研能力培养的专业知识及要求,具体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模式,为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探索新的途径。 标签: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是现今临床医学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经过基础和专业课学习、临床专科实习、学位科研论文三个阶段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既是合格的临床医生,又能开展临床科学研究、指导临床医疗工作。如何根据临床研究生专业专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并能保证其能够承担起将来既能“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科学的双重使命”[1],又能开展起临床医疗及临床研究工作,是一种挑战。下面就骨伤科临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工作,从临床研究生导师的角度,提几点具体的要求及做法。 1?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现状 从临床导师的角度分析,临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现状是严重不足,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现行的教育体制贯穿于整个学生生涯。尽管当今高校教育已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同时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和知识的创新上来,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高分思想对目前的教育体制的影响仍根深蒂固。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表现在课程设置上知识传授课程较多,能力开发和兴趣培养的课程偏少或几乎没有。另外由于现在大学生择业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此部分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只看重分数高低,不注重自身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或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对学习、科研活动不感兴趣,却对社会兼职十分热衷,由此而影响了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 2?目前临床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明显的不足,学校对学生科研活动缺乏必要的重视和有力的支持,导致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足[2],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提出临床科研问题的能力缺乏 笔者通过临床上对医学研究生的观察和培养过程中,认为提出临床问题的能力最为重要,有学者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骨科研究生将来要去解决骨伤专科中尤其是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常见或疑难问题,意义重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將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同时又将之转化为科研问题,进行科学设计,辅以必要的实验研究,最终在结果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用药或者疾病鉴别诊断。 临床医学研究生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不足表现在:(1)对论文的选题缺乏主动性,对指导老师依赖太多,且选择理论研究方向的较多,对自己的选题缺乏足够的掌控,科学实践方面的选题比较少,很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2)思维上的归纳及演绎能力不够,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涉及推导论证、分析综合的能力,设计调查问卷及论文提纲常常力不从心[3]。

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问题探讨

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问题探讨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医学临床实践的目标就是要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现对患者进行的规范诊断、治疗、操作、服务,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临床实践是本科医学生五年中学习关键的一年,是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到临床实践中的一年,也是临床医学教学核心的一年。因此,如何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多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在医院开展临床实践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当前医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临床技能操作薄弱、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运用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现象。 一、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突出问题 1、法制约束不断增强 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客观上造成医学实习机生动手机会减少。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医生执业走向法制化,但对实习医生没有明确定位,使实习医生不能合法从事医疗活动,医院为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得一些检查、穿刺、手术操作项目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实践,大大减少医学生的训练动手机会。

2、缺乏考核约束机制和教学激励措施 目前没有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来控制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包括临床技能水平,从而导致临床技能考与不考、考好与考差一个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好的带教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临床带教时费力、责任大,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同时,教师带教水平参差不齐,忽视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不善于利用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对学生疏于管理,特别是对纪律和医疗工作缺乏监督、指导,忽视临床带教过程是师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忽视学生对临床带教的促进作用。 3、实习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而医学生尤其如此。所以医学生重理论,轻临床的现象尤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把实习作为考研的一个充实点,整天把头埋在书本里,无暇顾及临床学习和临床实践,还有的医学生整天奔波于找工作、就业,认为有了工作再掌握技能也不迟,还有的学生对学医不感兴趣,只想有个毕业文凭,在临床实习中,没有主动意识,老师在旁指导也不愿意动手或多动手,明显淡化了临床实践。 二、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对策 1、加强临床实习技能培训 2008年起卫生部、教育部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习生在对病人进行相关诊疗操作须征得对方同意,以

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知识

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知识 来源:点击数: 38 更新时间:2012-5-22 文章录入:liuxing 熊国强贺石林 关键词研究设计;医学;作写 医学科研是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人类身心健康对尚未研究或尚未深入研究的事物进行探讨,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的内部联系与客观规律,比较正确地回答和解决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技术。 1 医学科研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 医学科研设计的类型取决于医学专业的各自特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条件。 1.1 医学研究的分类及其设计类型现代医学研究的分类可以沿自然科学的分类,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正常人、病人、动物(实验动物)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①调查研究:研究者为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分布、患病率、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的水平和消长),研究环境因素的致病或保护作用,必须结合专业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调查设计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先导和依据,也是调查结果准确可靠的保证。调查设计的特点即研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如职业、地域、民族等;不能用随机化分组来平衡混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故重点是调查表、分析表与抽样方法设计。②临床试验:临床医学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病因学、诊断学、疗效和预后诸领域的研究。限于篇幅现仅就其中疗效观察予以阐述。疗效研究内容即有药物、手术、理化因素的效应,也有营养、护理等辅助措施与预防措施的作用,也可以是对完整的一组治疗方案或一种特定形式的治疗措施的研究。疗效研究的指标,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是:生存或死亡,痊愈或未愈,有效或无效,症状或体征的存在或消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副作用等等。如何评价临床疗效的优劣,应注意试验设计的类型,被试因素(药物、手术、理化因素等)的科学性,受试对象的代表性及其诊断的正确性,疗效指标的统一性和可靠性。 ③实验研究:将若干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个或多个处理组,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这种研究称为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特点是: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研究对象接受处理因素的种类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决定的。因此,实验研究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误差,使多种实验因素包括在较少次数的实验之中。广义的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 1.2 医学科研设计的内容(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 科研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科研(实验、观察)结果符合以下四个性质:①有用性(适用性、目的性,也包括可行性);②独创性(先进性);③在减少或排除系统误差前提下的可重复性;④经济性(样本的代表性)。科研设计可分为两个方面:①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技术来进行设计,主要功能是为了解决实验观察结果的有用性和独创性。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科研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订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专业设计的正确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决定因素。②统计学设计,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设计。减少抽样误差和排除系统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间的可比性,确保实验观察内容的合理安排,以便使实验结果进行高效率的

医学科研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考试卷(A卷)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医学科研设计: 2、金标准: 3、临床试验: 4、操作定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提出研究假设的四种方法。 2、简述建立科研结论的条件。 3、简述医学科研设计的四大原则。 4、简述误差控制的6种基本方法。 三、实践题(40分) 结合你所从事的专业和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一份简要的医学科研设计方案。 《医学科研设计》考试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科研设计是运用科学的、专业的和艺术的思维方法对医学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决策、规划的过程。 2、金标准:即同行公认的专业标准,如疾病诊断的病原学、病理学、影像学、解剖学标准。 3、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4、操作定义: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可使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提出研究假设的四种方法。 提出假设有以下4种基本方法: (1)差异法。一种疾病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发病明显不同,那么,在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因素在另一种情况下没有出现,则这种因素的存在或缺少应可能是该疾病的病因(如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癌发病的差异)。 (2)一致法。如果一种因素的存在与否都与一系列不同场合中某病的出现与否有联系,那么这种因素的存在与否就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如甲肝的发生与接触病人、拥挤、卫生条件差有关,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肝炎病毒的传播)。 (3)伴随变异法或剂量反应效应。如饮食中含碘减少,则地方性甲状腺病增加;放射线暴露增加,则白血病发病率增加;不洁性行为越多,爱滋病的感染机会越大。这些都是伴随变异的具体例子。 (4)相似法。一种疾病或某种结果的分布和频率可能与另一种疾病十分相似,就说明其发病原因相似,如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 2、简述建立科研结论的条件。 在医学研究中,经过统计学检验成立的假设还不能成为科学理论,而只能形成一种有待进一步验证的假说。假说要转化为理论需要具备如下3个基本条件: (1)假说与客观事实相符。即科学假说运用于实践时,有越来越多的事实与这个假说的内容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最新资料推荐------------------------------------------------------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1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医科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高素质创新人才,既是医科高校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医科高校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科研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所以,对提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实际上就是指获得新知识和扩充新知识并能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心智能力,是创造新颖的、独创性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等内容,具备敏锐性、批判性、开拓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是突破思维障碍、发现创新点、提出创新思路、设计创新方案、转化创新成果的基本能力。 一当前我国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 1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差,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 2 目前医学高等教育薄弱环节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医 1 / 7

学生最可贵的品格和素养。 当代大学生,有许多人重理论而轻实践,因循守旧而不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目前仍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占据主流,在教学中仍然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有一部分是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庸才。 虽然我国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很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缺乏独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生,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使医学高等教育失去了活力。 2 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科研实践参与对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参与科研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极为重要的途径。 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加科技普及性学术讲座的比例仅占28.6%,参加过科技节系列赛事的学生占 21.8%,而有 63.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科技讲座和竞赛活动。 从教育部直属高校医学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的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一是医学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不够广泛,如 2010 年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3 的医学生有 61361 人,仅占医学生在校生总数的 21.73%;二是医学生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2010 年参加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其他科技服务的共

临床医学研究生怎么写出高质量SCI论文

临床医学研究生怎么写出高质量SCI论文SCI论文的发表已经成为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时间、精力和基础研究上均不占优势,撰写SCI论文更是力不从心。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临床科研方法,用心观察,认真总结,发挥临床工作中容易获得一手数据的优势,亦能够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下面,达晋编译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怎么写出高质量SCI论文的几个相关方面进行探讨。 一、早期涉足临床科研活动,加强临床实践的规范性。就临床研究而言,不论是病例报告、病例分析、诊断试验,还是临床实验方案设计,详尽完善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都是撰写SCI论文的基础。因此,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应建立有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制度,逐渐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采集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记录,随访资料保存和各种标本库的管理体系。同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各种资料的采集和如实记载,定期开展规范化培训、科研讨论和汇报。 二、指导研究生设计课题,掌握SCI论文选题技巧。要想发表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课题的选择直接影响研究的价值。一方面,可以让研究生努力接触国际发展前沿的信息,追根溯源查阅相关文献,深度思考问题后提出课题的初步设想。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研究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设计的课题宏大而宽泛,大而不细,多而不精,这也是初涉科研工作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建议,研究生

应当多看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标书,获得课题设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可以让研究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验技术。如果实验技术不扎实,好的课题也可能做不出预期的结果,或者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这样的结论很难让人信服,更不用说发表高水平的SCI论文。实验技术种类繁多,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技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安排研究生经常讨论实验技术问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其不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还可以通过参与同学的实验来掌握实验技术。同时,导师还应当为研究生举办实验技术讲座,邀请某项技术的专家、甚至厂家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讲解。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良性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导师才能实施创新性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研究生,也才能产出高质量的SCI论文,因为SCI论文的核心就是创新。也就是说,导师只有具备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和充足的研究经费,才能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才能为研究生积极创造海外学习的机会,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才能为研究生提供直接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体验更为活跃的科研氛围,形成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才能使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尽快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开发创新能力,产出创新性成果。 四、正确认识SCI在我国医学科研成果中的评价作用。虽然强制性地要求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才能获得学位会给研究生带来压力,但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

科研论文 一.最佳选择题 1、科研工作的第一步,也是科研工作的关键是:---(A) A.课题选题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E.开题报告 2、科研选题的意义在于:---(E) A.科研选题关系到整个科研工作的成败 B.科研选题关系到科研人员的个人成才 C.科研选题关系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D.科研选题关系到科研管理活动的效能 E.以上都正确 3、科研选题范围要有利于:---(E) A.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重大疾病的防治 B.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某些研究形成“拳头”课题 C.有利于利用现有的人力、设备、集中投资,解决有可能突破的问题 D.有利于贯彻“以应用研究为主,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开发研究 E.以上都正确 4、不属于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的是:---(D) A.群体预防研究 B.检测诊断方法及检测试剂研究 C.预防疫苗的研究 D.个体预防研究 E.治疗AIDS的药物研究 5、科研设计的作用为:----(E) A.可以减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B.可以取得较为可靠的资料 C.可对实验数据的误差大小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 D.提高实验效率 E.以上都是 6、在整个调查设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C) A.整理资料的计划 B.分析资料的计划 C.搜集资料的计划 D.研究计划 E.选择调查方法 7、医学科研设计中对照的意义:----(E)

A.排除或控制自然变化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B.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C.可找出综合因素中的主要有效因素 D.通过对照可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E.以上都是 8、搜集资料时要遵循的3个原则为(B) A.对照、随机、重复 B.准确、完整、及时 C.细心、耐心、及时 D.随机、准确、及时 E.检查、核对、仔细 9、以下检验方法除下列哪一种外,其余均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D) A.Friedman,sM检验 B.H检验 C.配对设计符合秩和检验 D.t检验 E.查r s界值表法 10、总体分布类型不清小样本资料的均数比较可采用: (A) A. t 检验 B. 秩和检验 C. χ2检验 D. u 检验 E. 查r界值表法 11、在假设检验中,当t0.05 B.P<0.05 C.P>0.01 D.P<0.01 E. 0.01

医学科研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

医学科研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关键词] 科研设计分类特点健康网讯: 熊国强(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长沙410078)贺石林(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长沙410078)医学科研设计的类型取决于医学专业的各自特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条件。医学研究的分类及其设计类型现代医学研究的分类可以沿自然科学的分类,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正常人、病人、动物(实验动物)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①调查研究:研究者为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分布、患病率、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的水平和消长),研究环境因素的致病或保护作用,必须结合专业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调查设计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先导和依据,也是调查结果准确可靠的保证。调查设计的特点即研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如职业、地域、民族等;不能用随机化分组来平衡混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故重点是调查表、分析表与抽样方法设计。 ②临床试验:临床医学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病因学、诊断学、疗效和预后诸领域的研究。限于篇幅现仅就其中疗效观察予以阐述。疗效研究内容即有药物、手术、理化因素的效应,也有营养、护理等辅助措施与预防措施的作用,也可以是对完整的一组治疗方案或一种特定形式的治疗措施的研究。疗效研究的指标,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是:生存或死亡,痊愈或未愈,有效或无效,症状或体征的存在或消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副作用等等。如何评价临床疗效的优劣,应注意试验设计的类型,被试因素(药物、手术、理化因素等)的科学性,受试对象的代表性及其诊断的正确性,疗效指标的统一性和可靠性。③实验研究:将若干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个或多个处理组,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这种研究称为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特点是: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研究对象接受处理因素的种类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决定的。因此,实验研究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误差,使多种实验因素包括在较少次数的实验之中。广义的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医学科研设计的内容(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 科研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科研(实验、观察)结果符合以下四个性质:①有用性(适用性、目的性,也包括可行性);②独创性(先进性);③在减少或排除系统误差前提下的可重复性;④经济性(样本的代表性)。科研设计可分为两个方面:①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技术来进行设计,主要功能是为了解决实验观察结果的有用性和独创性。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科研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订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专业设计的正确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决定因素。②统计学设计,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设计。减少抽样误差和排除系统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间的可比性,确保实验观察内容的合理安排,以便使实验结果进行高效率的统计分析,以最少的实验观察次数(例数)得出相对最优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因此,统计学设计是科研结果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保证。总之,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都是科研设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实验设计涉及医学科研领域广泛,内容也较复杂,方法也较繁多,本文重点介绍科研设计的要素与实验设计的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0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医学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科学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医学生应有的不懈追求。 作为从事临床工作的老师,我深感做好临床科研工作,不仅能够充实和发展前人创造的知识宝库,而且对于全面提高临床业务水平也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医学生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工作的关键,也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开拓进取的要素。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认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前医学高等学校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把医学生培养成充满探索精神和改革精神、而且有强大创造能力的人才。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构建以带教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在教给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着力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勤探索、能创造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发挥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潜力。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为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实验课不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附属和验证,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平台。老师应该尽可能组织学有余力,又有兴趣的本科生参与教师或研究生的课题,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并结合课程学习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撰写科研论文。要经常召开学术会和讨论会,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交流,还要组织学生建立课外科研小组,加强科研能力训练。课外科研小组的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在科研小组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临床科研,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和培养创新意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科研能力和经验不足,而又缺乏科研基金支持的医学生而言,迈好科研工作的第一步是极为重要的。我认为医学生首先要抛弃“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大事做不得,小事不肯做”的浮躁和消极思想,从临床实际出发,从身边司空见惯的小事入手,发掘有价值的科研课题。例如,地高辛是临床上使用了上百年的纠正心力衰竭的药物。它鲜明的特点是疗效明确,但是毒副作用复杂多样,并且因人而异。临床观察地高辛与不同种类药物联合应用对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是极有临床意义的课题。从临床实践出发,开展科研工作,目的明确,花钱少,可操作性强,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并且能够为以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临床科研打下基础。 此外,在开始科研之前,要就某一临床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检索,以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进展。在收集资料,大量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势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并且提高了外语水平。同时,撰写综述,也培养了学生客观地评价不同学者的研究观点,并且全面的加以归纳,整理,综合的能力。科研贵在创新。尽管医学生在临床科研的道路上刚刚起步,但也不能一味地重复前人的工作。“墨守成规,满足现状”是科学的大敌。也许有人认为对于普通人而言,“创新”是高不可攀的。其实不然,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就时时处处闪烁着创新意识的火花。但是诚如爱因斯坦所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才有可能在科研工作中作出一点成绩。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临床上诊治病人,都需要团队的协作,一个病人从进院到痊愈出院,没有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是很难想像的。因此,处理好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十分

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摘要:更新教育理念,开展理论研究;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导师的引领作用;组织读书报告及学术活动;积极开展课外科研;实施科研激励制度,从以上五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能力学术活动 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质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基础理论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具备科学研究素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使每一名医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能力。以下从医学院校的角度探讨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育理念,开展理论研究 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素质的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所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它给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科学思维实践、创造的环境和机会。为适应未来社会科技发展

的需要,医学院导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以医学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医学人才综台素质质量观,把加强对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这一问题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为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每年应投入一定的经费资助和鼓励导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医学生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通过制定医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南,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也保证了研究的制度化和经费保障,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导师的引领作用 为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必须开设基础科研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医学文献、医学信息学、图书馆和中外文工具书的利用等,让学生具备查阅文献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性地开设医学统计学、科技写作、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并让学生掌握科研活动必备的一些如科研选题、申报科研立项,科研调查统计分析、科学信息收集与检索、论文撰写及有关科研方法等基本技能。其学习和从事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将以往单一的传授模式转换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开展自己的研究。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即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组中进行科研工作,本科生、导师、以及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更加客观的评价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经2017年6月26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简称医学部学位会)五届十次会议讨论后修订,对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规定如下。 一、医学(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要求有1篇论著在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国内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表论著1篇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 、S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著或病例报告1篇,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三、医学(理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在SCI、S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著1篇(JCR Q2及以上)或2篇(JCR Q3及以上)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史》、《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国内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表论著2篇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凡以共同第一作者排名非第一位发表学术论文,其期刊的IF或JCR分区要求相应提高。不允许2人(含)以上以同一篇论著申请学位。 四、发表学术论文及单位署名 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并且是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科研成果。 1.医学部本部及附属医院:第一作者、责任作者单位必须是北京大学+ 院(部)名称。

2.教学医院:第一作者、责任作者单位署名应遵循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医院名称规范表述(见附件)。 3.医学部与外校联合培养:责任作者(联合)应为医学部导师,第一作者及责任作者单位署名要求有北京大学字样。 五、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应填写《研究生发表论著登记表》;导师对提交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全文复印件或学术论文正式接受函认真审核并签署意见。各院(部)研究生工作主管部门应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进行认真审核。 六、凡未能达到以上要求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以申请毕业。硕士生毕业2年内,博士生毕业3年内,若达到以上要求者,可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学位申请。 七、具有研究生毕业水平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其学术论文发表及相关要求按照上述规定(第六条除外)执行。未达到要求者,不接受答辩申请。 以上要求为医学部的基本标准,各学科或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在此基础上制定细则,并提交医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本规定自2017级研究生、2017年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及临硕转博的研究生(含2017年进入研究生阶段的长学制学生)以及2017年接受的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开始执行。其他相关规定如与本规定相悖,以本规定为准。 本规定解释权归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 附件: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医院名称规范表述 注: 1. SCI、SSCI、EI及JCR分区以最新检索结果为准。 2. 国内统计源期刊,以最新版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为准。

浅谈医学生创新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浅谈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陆振南李春迎倪丹唐高高王黎明 (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江苏徐州 221004) 【摘要】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国家社会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医学生的创新仍存在一些缺点和弊端,本文就分析医学院校在创新方面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式作一些探讨。探讨如何加强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创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发挥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因此在社会的大力号召和推动下,社会的创造性人才越来越多,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在教育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理工科类院校,不仅学校对科研创新的重视度高而且国家对此类院校的科研重视度及经济支持度也比较高。相比而言,医学院校的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 1 当前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一)、过于保持传统教育模式,新型教育模式难以支撑下去 医学类院校授课的教授或讲师经验丰富却又墨守成规,讲师及学生由于多年的听课经验以及上课经验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即“灌输式教育”。因此我们当前的教学方式就是讲解,或者说是“引导”学生去机械地记忆教材和教师讲解的内容,通过大量机械的训练来掌握解题和应试的技巧。由此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弱,一味地了解记忆老师灌输的知识成了他们所做的主要事情。如若有新型的教育模式出现在医学院校里,由于学生长时间的习惯传统教育模式,这种新型模式也很难持久下去。 (二)、很难形成有利于发展科研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中男女比例失调,女生明显多于男生的人数。对于报考医学类院校的女生中,大部分都是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创新的敏感度不是特别强,而少数男生对于创新的热情很难以调动周围同学对创新的兴趣,因此,在医学类院校中,想要形成创新的氛围还是比较难的。而在理工类院校就好很多,大部分男生对于创新的热情高涨,接而带动了周围的人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当此种氛围形成,有共同兴趣的人在一起相互交流,不论是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上都会有一定的进步。 (三)、考评机制过于片面,真正优秀的人无法脱颖而出 在医学类院校中,考试成绩在衡量优秀的过程中依旧有着无法撼动的位置。不少有较强应试技巧的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那些对创新感兴趣的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在科研创新[1]上,在书本知识的掌握上稍有欠缺,却在最后的综合测评中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没能通过科研创新突显出自己的优秀,学校的激励机制还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励的措施和手段不足以调动学生对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四)、医学实验短期内得不到明显效果,没有足够的毅力 在医学院[2]做实验,要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并且要对这些实验动物进行反复的培养、观察、实验。所以相对于理工科学生,医学生做实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看见显著的成效。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会选择中途放弃,没有足够的毅力支撑下去。 (五)、本科院校对科研创新投入不足 科研实验基地面积狭小、实验器材老旧、实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实验成果奖励不能满

临床医学与科研的矛盾及对策

临床医学与科研的矛盾及对策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矛盾 1.1国家相关制度中临床与科研的矛盾一般情况下,一个本科毕业生 需要经过至少3年甚至更多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具备“高年住院医师”的水平,而要达到“主治医师”水平时间就更长了。但临床研究生特 别是博士研究生,在结束一个学期相当于半年时间的课堂理论学习后,转入临床工作至毕业,总共也只有2年半时间,很难拿出更多的时间 搞课题研究、撰写毕业论文,等。临床研究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应届 毕业生,原本就缺少临床经验,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考研而放弃 了本科学习时的临床实习机会,几乎没有一点临床基础。要在如此紧 迫的时间里完成培养任务,达到培养目标,具备相对应的临床和科研 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硕士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绝大多数 只能进入第一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实决定了很多研究生根本 不愿意完成临床科室轮转。 1.2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临床与科研的矛盾科研工作是高校及其附属医 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体现创新力的具体表现。具体到研究生培养上,科研水平及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重要考核指标。因此,有的学校要求 临床型研究生要有优秀的科研能力,在招录研究生时,首先也是重在 考虑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科研能力以及是否对医院科研水平的提升有 帮助,而对研究生的临床业务能力要求相对不高。在一些评估中,科 研论文是可量化的硬指标,从而造成了临床医院对科研论文的要求过高,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导师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帮助做科研,发表文章,忽视了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作者所在医院现有各 级各类在研科研课题380余项,科研总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绝大多 数就是由研究生所完成。临床专业研究生既要更多接触临床,作为科 研队伍里面的主力军,又要搞好科研,因此协调好科研与临床之间的 关系尤为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