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答案

第十三章-答案

第十三章-答案
第十三章-答案

第十三章答案

一、填充题

1.5′端3′端

2.核心酶σ α β β′ β

3.α鹅膏蕈碱(α-amanitin)

4.Thr-Ser-Pro-Tyr-Ser-Pro 磷酸化位点

5.嘌呤核苷酸

6.Pribonow box TA TAT

7.基因内启动子

8.将RNA聚合酶引向启动子调节RNA聚合酶的活性

9.tRNA 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RNase H Oligo dT 10.增强子HSE GC box CAT box

11.带帽加尾内部甲基化剪接编辑

12.RNA 蛋白质RNA Pro-tRNA的5′端

13.鸟苷酸或鸟苷

14.AAUAA GU-AG

15.依赖于终止子依赖于rho因子

16.不同mRNA后加工的中间产物

17.R环技术

18.Gag pol env

19.CD4+-T淋巴细胞

20.TBP

21.RNA 复制或反转录缺乏自我校对机制

22.小分子的细胞核RNA 参与Pre-mRNA的剪接

23.小分子的细胞核仁RNA 参与真核细胞Pre-rRNA的后加工(甲基化)

24.编辑

25.长的末端重复序列增强子启动子

26.提供某些mRNA编辑所需要的模板

27.核酸酶S1 mapping

二、是非题

1、错。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能够直接识别启动子,并与启动子结合,但真核细胞的三种RNA聚合酶并不能识别启动子,它们与启动子的结合需要特殊的转录因子的帮助。

2、错。原核基因的转录一般是形成5~6个磷酸二脂键以后δ因子才与核心酶解离。

3、对。

4、错。不同的基因使用不同的链作为其编码链和模板链。

5、对。RNA聚合酶缺乏3′→5′的外切酶的活性,因为不能够去除转录过程中错误掺入的核苷

酸。

6、错。28S rRNA、18S rRNA和5.8 rRNA作为一个多顺反子,由RNA聚合酶I催化转录,5S rRNA是一种小分子RNA,由RNA聚合酶III催化转录。

7、错。真核细胞mRNA加尾反应中的Poly A聚合酶并不需要模板。

8、错。利福霉素抑制原核细胞转录的起始阶段,利链霉素则抑制延伸阶段。

9、错。许多RNA病毒通过RNA复制进行增值。

10、错。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但并不是肿瘤病毒。

11、对。原核细胞RNA全酶分子中的δ因子只参与转录的起始,当起始完成以后即与核心酶

解离。并可以重新利用参与新一轮的转录起始,因此它的浓度不需要与核心酶一样。

12、对。反转录病毒基因组RNA的5′端具有帽子结构,3′端具有Poly A尾巴,基因组中都含有gag、pol和env三个基因,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多顺反子mRNA。

13、错。在一种黏细菌细胞内,发现有一种特殊的分支核酸分子的存在,这种核酸就是通过反转录过程形成的。

14、错。某些ribozyme也可以以非RNA分子作为底物。

15.错。Ribozyme与蛋白类酶一样,也需要有正确的三维结构,才会有活性。

16.错。某些SnRNA的5′端也有帽子结构。

17.错。某些tRNA基因编码链上就含有CCA序列,他不需要通过后加工的方式产生。18.对。线粒体内的蛋白质有许多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包括他的RNA聚合酶。

19.对。四膜虫Pre-rRNA的剪接实质上是一系列的转脂反应,不需要消耗ATP。

20.错。某些内含子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作为外显子编码氨基酸。

21.错。真核细胞mRNA的后加工方式有一种内部甲基化形式,它既可以发生在内含子上,也可以发生在外显子上,被甲基化的碱基是A(m6A)

22.对。某些tRNA基因的突变可使得这种tRNA具有四个核苷酸的密码子。

23.错。线粒体基因组含有的基因数目有限,催化转录的RNA聚合酶只有一条单链组成,是一种单体酶。

24.对。放线菌素D的作用机理是嵌入DNA链相连的G-C碱基处,阻止RNA聚合酶向前移动,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显然这一点对原核生物的DNA和真核生物的DNA都有效。25.对。

26.错。某些DNA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花椰菜镶嵌病毒(CaMV)尽管都是DNA 病毒,但它们的生活史中有DNA→RNA→DNA的过程,其中RNA→DNA就是反转录。三、选择题

1.C 7SL RNA由RNA聚合酶III所负责转录,而RNA聚合酶III对中等浓度的α-amanitin 是敏感的。福利霉素和AZT分别是原核R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的抑制剂。

2.C 高盐可中和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根的负电荷,有利于互补链的结合。

3.D 带帽是一个共转录的后加工方式,它首先发生,其次是加尾,然后是剪接,最后才是运输出细胞核。

4.E TBP是三种RNA聚合酶都需要的转录因子,因此它的失活可影响到三类基因的转录,当然最容易产生致死型突变。

5.D 几种SnRNP在剪接反应中功能是不同的:U1 SnRNP识别5′剪接点,U2 SnRNP识别分支点,U4/U6 SnRNP负责剪接体的组装,而U5 SnRNP识别3′剪接点。

6.D 已有证明表明SnRNA的正确折叠对于Pre-mRNA的剪接非常重要,SnRNP中的蛋白质似乎对SnRNA的正确折叠有所贡献。

7.D 几种转录因子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只有TF II具有CTD蛋白质激酶活性,催化RNA 聚合酶IICTD上的Ser/Thr进行磷酸化修饰,从而调节RNA聚合酶II的活性。

8.D 真核细胞28S rRNA、18S rRNA和5.8S rRNA作为一个多顺反子由RNA聚合酶I催化转录,5S rRNA作为一种小分子RNA由RNA聚合酶III负责催化。

9.D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上的不同亚甲基的功能是有区别的:β′亚基是一种碱性蛋白能够与DNA结合,β亚基含有聚合酶的活性中心,α负责全酶的组装和链的起始,σ因子负责识别起动子,ω因子并不是聚合酶的组分。

10.A mRNA的碱基组成应该与它的基因的编码链是一致的,只不过是由U代替了T。11.E AZT对人细胞的DNA聚合酶的Km值远大于对HIV逆转录酶的Km值,意味着AZT 对HIV逆转录酶的亲和力远大于它对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的亲和力。在宿主细胞内它优

先与逆转录酶结合,而阻止HIV RNA的cDNA的正常合成。但如果AZT的浓度过高,同样也会抑制宿主细胞DNA的复制。

12.C 增强子是调节基因转录的碱基序列,与mRNA的翻译无关。

13.E 原癌基因的过分表达或突变都可以导致细胞的癌变,当反转录病毒整合到原癌基因的上游,它的LTP序列含有增强子,可刺激原癌基因的表达。

14.D AGGTCAnnnTGACCT是一段回文序列,当将它反方向插到启动子上游的时候,理应对两侧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

15.D 细菌转录的终止机制有两种:一种依赖于终止子序列;另一种依赖于一种被称为rho 因子的蛋白质。

四、问答题

1.用放射性标记的NTP(如α-32P-NTP)脉冲标记细胞,然后杀死细胞,提取其RNA,再使用弱碱水解。细胞在脉冲标记时间内每一条RNA链上被掺入的核苷酸数目即为水解物中被标记的核苷酸pmoles除以核苷酸的总pmoles。

2.首先确定好反应的条件,以保证只有你所需要的克隆基因的才能够转录。然后将模板、RNA 聚合酶和三种NTP混合,注意控制模板的量不要太多,以使转录的基因数大约等于模板数。

最后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第四种NTP,然后开始计时,一段时间后终止反应,进行凝胶电泳,确定被合成的RNA的长度。

3.将cordycepin(冬虫夏草素,3′-脱氧腺苷)加到细胞内,在细胞内它将通过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生成相应的3′-脱氧腺苷三磷酸。如果它能够造成末端终止,则转录的方向是5′→3′,因为当RNA转录的方向是3′→5′时,3′-脱氧腺苷酸无法掺入到RNA链的生长端(无3′-羟基,不能与前一个核苷酸形成3′,5′-磷酸二脂键),即5′端,因此不可能造成末端终止。4.当RNA聚合酶在催化转录的过程中暂停现象,则转录的速度将低于无暂停的RNA聚合酶催化转录的速度,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转录物的长多将比一般转录物的长度短。使用放射性补救的NTP标记转录产物,然后进行凝胶电泳和放射性自显影,有暂停现象的转录物的条带位置将会超前。

5.RNA聚合酶对NTP的Km值在起始阶段高于延伸阶段意味着RNA聚合酶在延伸阶段对NTP的亲和力高于起始阶段RNA聚合酶对NTP亲和力,在NTP的浓度不高的情况下,不多的NTP优先与催化延伸反应的RNA聚合酶结合。当细胞内的NTP浓度较低的时候,这显然可以保证已进入延伸阶段的转录反应能够最终完成,这时新的基因转录的起始受到限制。

6.人工合成与你想刺激转录的目的基因的模板链的前二个核苷酸互补的二聚核苷酸,将此二聚核苷酸加到体外转录系统之中,这时二聚核苷酸将与你的目的基因编码链的前二个核苷酸互补结合,RNA聚合酶在启动转录以后,将不需要合成这两个核苷酸,而直接掺入第三个核苷酸,当反应混合物中的NTP浓度不高的情况下,目的基因却能有效地进行转录。7.使用足印法(footprinting)进行确定:如果阻遏蛋白是通过阻止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来抑制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基因转录的,则高浓度的遏制蛋白的存在将会竞争性抑制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如果阻遏蛋白允许基因转录的起始但通过与操纵子结合抑制转录的延伸,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基因在体外转录进行确定:观察在无阻遏蛋白的情况下,被转录的区域是否包括操纵子序列。

8.顺式作用元件是负责调解基因转录的特殊的碱基序列,如HRE(激素反应元件)、HSE(热休克反应元件)和增强子等。反应作用因子的即是能够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因子,如脂溶性激素的受体。通过mobility shift分析可以得到与一种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的反式作用因子:当顺式作用元件结合上反式作用因子以后,其电泳性质将会发生变化,其条带位置将会改变。在有对照的条件下,进行电泳,找出泳动滞后的条带,分离结

合的蛋白质。也可以使用亲和层析法将顺式作用元件共价偶联到特殊载体上,让细胞核抽取物通过此层析柱,能够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被吸附,这种蛋白质即是要的反式作用因子。同样可以使用上面的方法得到顺式作用元件。

9.根据增强子、沉默子和启动子的不同性质进行确定。增强子和沉默子与启动子的主要差别是启动子与他所控制转录的基因之间在方向和距离上有严格的要求,而增强子和启动子与距离、方向无关。这样可以通过改变未知功能的顺式作用元件与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的距离和方向,观察报告基因的表达所发生的变化来确定新发现的顺式作用元件究竟属于哪一类。

10.首先通过电泳得到第二类内含子或第三类内含子剪接的中间物,然后割下怀疑为套索结构的条带,回收并纯化凝胶带中的RNA,将得到的RNA与3′→5′核酸外切酶一起保温。假如该RNA成套索结构,则3′→5′核酸外切酶不可能将它彻底地水解,当水解到一定阶段,肯定会留下一段能够抵抗外切酶作用的序列。

11.制备U1、U2、U4/U6或U5 SnRNP的单克隆抗体,将各单克隆抗体加到特定的剪接系统之中。如果上述几种SnRNP的确参与剪接,则相应的单抗必定会影响剪接反应。也可以合成与各SnRNP复合体中的SnRNA互补的DNA片段,然后将它们混合,加入的DNA将会与相应的SnRNA配对,随后加入RNase H,RNase H将会水解SnRNA,如果某种SnRNP 参与剪接,则当它的RNA被RNase H水解以后,剪接反应将会受影响。

12.核酶即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已发现的天然核酶包括:第一类内含子,第二类内含子,具有锤头结构的核酶(如某些类病毒的基因组RNA和病毒相关的卫星RNA),原核细胞的23S rRNA,δ肝炎病毒RNA,RNase P以及苯丙氨酸tRNA等。与蛋白类酶一样,核酶功能的正常发挥也需要正确的三维结构的存在,但是核酶通常使用RNA作为底物,催化的反应一般是水解反应,而且,有的核酶在无蛋白质存在的情况下,催化效率不高,这些都是和蛋白类酶不同的地方。关于核酶的催化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核酶的发现意义重大,他不仅改变人们对酶都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而且对探索生命的起源很有启发。很可能在细胞出现之前,曾有过所谓的“RNA世界”,这个阶段的RNA不仅充当遗传物质,而且具有催化功能。

13.大肠杆菌rRNA后加工并非绝对发生在转录以后,一些后加工反应在转录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其中包括某些剪接反应,因此在野生型大肠杆菌体内,等转录结束后得到的并不是原始的初级转录物。只有大肠杆菌某些参与后加工的酶有缺陷以后,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初级转录物。

14.大肠杆菌体内降解物活化的操纵子的转录与CAP(降解物激活蛋白)和cAMP形成的复合物与相关基因上游的特殊序列之间的结合有关。CAP不同于阻遏蛋白,它是一种二聚体的激活蛋白,当它结合了cAMP以后,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能够与DNA上一段长为30bp 的特殊的呈回文排列的碱基序列结合。当它结合以上以后,会诱导这段DNA环绕其上,并弯曲约90°的角。这种弯曲在刺激RNA聚合酶活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拓扑异构酶II,即旋转酶可能参与调节此处DNA的弯曲。因此抑制它的DNA旋转酶(gyrase)的活性就会抑制受降解物活化的操纵子的转录。

15.只是通过选择性剪接产生的。在长的转录物中,一含有终止密码子的内含子没有被除去,仍然保留在成熟的mRNA之中。当它作为模板被翻译的时候,会提前遇到终止密码子,因而翻译的终产物的肽段要短;而在短的转录物中,含有终止密码子的内含子已被去除。当它作为模板被翻译的时候,不会提前结束,因而翻译出来的产物反而比长转录物翻译出来的产物长。

16.在给定的时间内,尽管细菌合成的RNA中约有40%~50%是mRNA,但转录出来的mRNA 很容易水解,甚至在其3′端还没有合成好,5′端就开始水解。因而它的半寿期极短,在细胞

中不容易积累,只占细胞总RNA的很小的一部分。然而,虽然tRNA和rRNA转录的效率低,但是稳定性高于mRNA,所以它们在细胞中容易堆积,占细胞总RNA的比例反而大。

与原核细胞的mRNA相比,真核细胞mRNA的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 A尾巴的保护,因而其稳定性要比原核细胞mRNA高的多。因此它占细胞中总DNA的比例应高于原核细胞。

17.(1)1、2、3和4分别表示DNA的模板链、RNA聚合酶、mRNA和核糖体。

(2)DNA的模板链或无意义链的5′端和3′端分别对应于图上的右端和左端。

(3)(4)(5)(6)见下图:

(7)真核生物不可能具有这样的结构图,这是因为真核生物的转录与翻译不存在偶联关系。18.组蛋白的合成与DNA的复制是高度同步的,都集中在细胞周期的S期。在合成以后两者要组装成核小体的结构,这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合成大量的组蛋白。组蛋白的基因的结构所具有的一些不同寻常的性质,比如基因的拷贝数属于中等拷贝。基因无内含子以及它的成熟的mRNA无poly A尾巴等似乎都与使得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拷贝的成熟mRNA 有关。组蛋白mRNA的5′端仍然保持戴帽反应,这也可以得到解释,因为戴帽反应是一种共转录反应,它并不需要专门的时间来完成。

19.测定不同长度poly A尾巴的mRNA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如果能够发现细胞内缺乏一定长度以下的mRNA的存在,那么就说明题中的假设是正确的。

20.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的一致序列(consensus sequence)是:-35区为TTGACA,-10区位TA TAAT。一个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越接近上述一致序列,则转录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就低。Tac启动子融合了乳糖启动子的-35区序列和色氨酸启动子的-10区序列,它与一致序列非常接近。而乳糖启动子的-10区和色氨酸启动子的-36区序列与一致序列中相应的序列差别比较大。因此当将Tac启动子引入一表达质粒之中以后,它引导基因转录的效率比乳糖启动子或色氨酸启动子都要高。

21.无论是催化RNA病毒复制的RNA复制酶,还是催化反转录RNA病毒的逆转录酶都没有3′→5′核酸外切酶的活性,因此当RNA进行复制或者RNA进行反转录的时候,错误掺入的核苷酸无法通过校对的机制除去。因而RNA病毒极容易突变。当发生的突变是有害的突变的时候,其生存就会受到影响。显然如果RNA病毒基因组越大,则复制或逆转录发生错误的机会就越大,因而更容易发生突变;反之,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就低。所以RNA病毒基因组大都比较小,是有利于它的生存的。

22.反转位子是一种特殊的转为子,其拷贝的复制经历了从DNA→RNA→DNA的过程。其中RNA→DNA就是反转录反应,因而这种转位子被称为反转位子或逆转位子。

确定一个转位子是不是反转位子可以在其序列的内部导入内含子,如果是反转位子,则经过转录后,其内含子会通过剪接的方式被去除,这样新出现的拷贝就不应该具有内含子序列;反之原来的内含子序列会得到保留。此外还可以将此转位子序列受控于可诱导的调控序列。当细胞缺乏诱导物的情况下,该转位子序列不会被有效的转录,当然也就不会进行反转录,因此在这种条件下,转位的概率很低;相反,当细胞被提供诱导物的情况下,该转位子序列就能够被有效的转录,此时,转为的效率应有所提高。

23.HI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它的宿主细胞为CD4+-T淋巴细胞。它的生活史包括以下几个阶

段:(1)感染宿主细胞。主要通过血液途径感染,也可通过母婴垂直感染。HIV热感宿主细胞是一种受体介导的过程。其中配体是其外膜上的gp120,受体是宿主细胞膜上的CD4+蛋白,此外还需要辅助受体。(2)反转录过程。在反转录酶的催化下,以其基因组RNA作为模板,合成两端带有LTR序列的双链DNA。(3)在整合酶的催化下,通过反转录合成的双链DNA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4)HIV基因的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其中病毒的外壳蛋白的成熟这一步尤其重要,它是在一种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酶的崔哈下完成的。(5)新的病毒颗粒的包装,并以出芽的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出去。

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即是将AZT、ddI和一种特异性的蛋白酶抑制剂混合在一起进行治疗的方法。AZT和ddI作为反转录酶的抑制剂,可抑制反转录阶段的反应。所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可阻止HIV外壳蛋白的成熟,从而阻止了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和成熟。两类药物混合使用当然要比各自单独使用效果要好的多。

24.HI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负责反转录病毒RNA复制的反转录酶没有校对的功能,这使得该病毒的基因突变比DNA病毒要高许多,作为疫苗靶子的抗原基因更容易突变,这就增加了额外的难度。

25.两个酶的功能上十分相似,都含有与单链DNA模板结合和核苷酸结合的位点,因此结构上有相似性不足为怪。由于RNA聚合酶无自我校对功能,因此此酶缺乏应缺乏3′→5′外切酶活性中心。

26.(1)因为只有RNA链中的5′端的核苷酸才会保留γ位的磷酸基团。测定酸不溶物(大分子)中32P的掺入量,就代表链的起始,与RNA链的延伸无关。因此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2)图中100cpm,1000cpm的掺入量分别表示已经起始的RNA链为10-12mol,10-11mol,0.4μg和4μg的核心酶分别为10-12mol,10-11mol。0.1μg σ因子为10-12mol,因此,在反应(1)

中,核心酶与RNA的比例为1/1,σ因子与RNA的比例为1/1;在反应(2)中,核心酶与与RNA的比例为1/1,σ因子与RNA的比例为1/10,平均每分子σ因子能启动10个RNA 分子的起始合成反应。

(3)实验结果表明:σ因子可从已启动了的全酶中解离下来,然后与另一个核心酶结合,再启动一次起始合成。起始反应的速度很快,直到起始的分子数与加入的σ因子的分子数相当时(10-12mol)反应速度开始下降。因此,在反应的后部分,σ因子从一个核心酶转移到另一个核心酶的交换速度成为限速因素。一旦被启动的核心酶不可能再被启动。实验结果页表明:由于核心酶从DNA模板上脱落下来而引起的RNA合成的终止,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十三章课后答案文档

第十三章开放经济的均衡 1.什么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和“净误差与遗漏”,它们相互之间在数量上怎样构成一个平衡表的关系? 答:(1)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包括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状况,是贸易和投资以及其他国际经济交往的总和。其中既包括用外汇收付的经济交易,也包括以实物、技术形式进行的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反映的是某一段时期的经济交易流量情况,与国家资产负债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统计报表,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它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状况的重要文件,也是一个国家在制定外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时的重要依据。通常,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划分为四类: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①经常项目。它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货物贸易主要指通过海关进出口的所有货物,服务贸易则包括各种形式的商业服务和一部分政府服务,这两个子项目的出口都可以从国外收取外汇。收益项目包括劳动报酬和投资收益(利息、股息、利润、红利等)两项。经常转移又称为单方转移,指的是不以获取收入或者支出为目的的单方面交易行为,包括侨汇、无偿援助和捐赠、国际组织收支等。 ②资本和金融项目。资本项目记录的是资本性质的转移和专利、版权、商标等资产的一次性买断、卖断。金融项目记录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 ③储备资产。指的是由中央银行持有,或由财政部门持有的可随时直接使用的金融资产。 ④净误差与遗漏。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每一笔经济交易要同时记入有关项目的借方和贷方,数额相等。但是在实践中,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是通过对各个子项目的统计进行的。由于统计数据来源不一、时间不同等原因,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额。为此,就需要有一个平衡项目——净误差与遗漏。当贷方大于借方时,就将差额列入该项目的借方;当借方大于贷方时,就将差额列入该项目的贷方。换言之,正是由于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存在,使得国际收支平衡表总可以实现平衡。 2.在复式簿记下,以下的国际交易应如何计入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一位中国居民从美国居民那里进口了价值50 000美元的商品,并约定3个月后付款; (2)3个月后,中国居民用他在纽约的银行存款付款; (3)美国居民用这笔资金购买了中国的B股股票; (4)美国居民购买的中国B股股票获得了600美元的红利。如果这些交易发生在同一年,它们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额影响是什么? 答:(1)借:商品进口50 000美元 贷:短期资本流入 50 000美元 (2)借:短期资本流入50 000美元 贷:本国在外国银行存款 50 000美元 (3)借:外国在本国银行存款50 000美元 贷:证券投资 50 000美元 (4)借:外国在本国银行存款 600美元 贷:证券投资收入 600美元 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影响: 项目借方(-)贷方(+)差额 商品50 000 -50 000 间接投资50 000 600 +50 600 其它投资50 000 600 50 000 -600 合计100 600 100 600 0 3.什么是国际收支的失衡?失衡是否一定是坏事?国际收支中有许多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是顺差还是逆差的问题,是否顺差就是好,逆差就是不好? 答:(1)在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时,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是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各个项目区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交易: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前者是指企业、单位和个人由于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交易,如商品和服务的输出与输入、赠予、侨民汇款和长期资本的流出和流入。后者是指在自主性交易产生不平衡时所进行的用以平衡收支的弥补性交易,如向国

振动、波动部分答案(新)

大学物理学——振动和波 振 动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内容提要 1、简谐振动的三个判据 (1);(2);(3) 2、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 A 、T 、γ;T 1= γ,πγπω22== T 3、简谐振动的描述:(1)公式法 ;(2)图像法;(3)旋转矢量法 4、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2 cos()sin(v 00π ?ω?ωω+ +=+-== t v t A dt dx m ; a= )()(π?ω?ωω±+=+=0m 02 2 2 t a t cos -dt x d A 5、振动的相位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6、简谐振动实例 弹簧振子:, 单摆小角度振动:, 复摆: 0mgh dt d 2 2 =+ θθJ ,T=2mgh J π 7、简谐振动的能量:2 22 m 21k 2 1A A E ω== 系统的动能为:)(?ωω+==t sin m 21mv 212 2 2 2 A E K ; 系统的势能为:)?ω+==t (cos k 2 1kx 2 122 2 A E P 8、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1)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合振动方程为:)(?ω+=t cos x A 其中,其中;。 *(2) 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拍:当频率较大而频率之差很小的两个同方向简谐运动合成时,其合振动的振幅表现为时而加强时而减弱的现象,拍频:12-γγγ= *(3)两个相互垂直简谐振动的合成 合振动方程: )(122 122 122 22 1 2-sin )(cos xy 2y x ????=-- + A A A A ,为椭圆方程。 练习一 一、 填空题 1.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为T 1。若将此弹簧截去一半的长度,下端挂一质量为m/2的物体,则系统的周期T 2等于 。 2.一简谐振动用余弦函数表示,其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此简谐振动 的三个特征量为:A = ; =ω ;=? 。 3.如图,一长为l 的均匀细棒悬于通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固定轴上,做成一复摆。已 知细棒绕过其一端的轴的转动惯量J =3/2 ml ,此摆作微小振动的周期 为 。 4.试在下图中画出谐振子的动能、振动势能和机械能随时间而变化的三条曲线(设t =0时物体经过平衡位置)。 5.图中所示为两个简谐振动曲线。若以余弦函数表示这两个振动的合成结果,则合振动的方程为 。

第十三章波动参考答案

第十三 波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参考答案: 1.(C);2.(C);3.(A);4.(D);5.(C);6.(C);7.(B);8.(C);9.(D);10.(A);11.(B);12.(C);13.(B);14.(B);15.(D);16.(B);17.(A);18.(C); 二、填空题参考答案: 1、0.02 m ,2.5 m ,100 Hz ,250 m/s 2、0.8m ,0.2m ,125 Hz 3、y 轴负向,y 轴正向,y 轴正向 4、m ])330(165cos[1.0ππ+-=x t y 或 m ])330 (165cos[1.0ππ--=x t y 5、 2 3π 6、m )2 2 cos( 2.0π π - =t y P 7、(1)222π π?+ =k , ,2,1,0±±=k (2)2322π π?+=k , ,2,1,0±±=k 8、)](22cos[212L L v A y +- +=λ π ?π 1L k x -=λ, ,2,1±±=k 9、 10、θcos IS 11、2/π 12、)22cos(2212 221λ π r L A A A A A -++= 13、])/(2cos[1πλπ++=x vt A y (SI ) 或 ])/(2cos[1πλπ-+=x vt A y (SI ) )2 2cos()2 2cos( 2π ππ λ π + + =vt x A y (SI )或 )2 2cos()2 2cos( 2π ππ λ π - - =vt x A y (SI ) 14、(1)m )200 cos(01.0t y π= (2)m )200 cos(02.0t y π= ) (m y O ) (m x λu 2λ

第十三章 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加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 C、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自力更生 (答案C)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核心和主要原则是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C、互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答案D)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 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印度、越南 C、中国、朝鲜、越南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答案A) 4、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答案B) 5、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 A、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 B、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加强国际干预 (答案C) 6、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的立足点是 A、联合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进行对抗 B、以共同经历、共同任务做完发展对外关系的基础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反抗对抗 D、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答案D) 7、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答案C) 8、最早确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的党的代表大会是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二大(答案D) 9、首先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系列主张是()。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答案C) 10、中共十六大提出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其核心是()。 A、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B、平等、协商、团结、合作 C、平等、合作、繁荣、发展 D、互利、互信、合作双赢(答案A) 11、2005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新目标是()。 A、公平正义的世界 B、公正合理的世界 C、和谐世界 D、和平发展的世界(答案C) 二、多选题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 A、和平是东西问题 B、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C、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D、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答案BCD) 2、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D、国际金融贸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答案ABCD) 3、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之所以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因为 A、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命运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利益所在 D、在战后的长期国际斗争中,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历来相互支持 E、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共同的发展道路 (答案ABCD) 4、我国外交工作的方针是 A、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 (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3.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 【参考答案】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和超速的通缩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凯恩

物理学下册波动作业答案

波动作业答案 1.{ 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 A.(SI) B.(SI) C.(SI) D.(SI) 答案:A 2.如图所示,S1和S2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发出波长为的简谐波,P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两列波在P点发生相消干涉.若S1的振动方程为,则S2的振动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D 3.两相干波源S1和S2相距,(为波长),S1的相位比S2的相位超前,在S1,S2的连线上,S1外侧各点(例如P点)两波引起的两谐振动的相位差是() } B. C. D. 答案:C 4.在弦线上有一简谐波,其表达式为 (SI) 为了在此弦线上形成驻波,并且在x= 0处为一波腹,此弦线上还应有一简 谐波,其表达式为() } A.(SI) B.(SI) C.(SI) D.(SI) 答案:D 5.沿着相反方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其表达式为 和. 在叠加后形成的驻波中,各处简谐振动的振幅是() } C. D. 答案:D 6.{ 一平面余弦波在t= 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O点的振动初相为() } B. C. D.(或) 答案:D 7.{ 如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坐标原点O的振动规律为),则B点的振动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D 8.{ 如图,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沿x轴正方向传播,O为坐标原点.已知P点的振动方程为,则() } 点的振动方程为 B.波的表达式为 C.波的表达式为 点的振动方程为 答案:C 9.一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是 m,传播速度是340 m/s,当它进入另一介质时,波长变成了 m,它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_. 答案:503 m/s 10.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SI),其角频率=_____________,波速u=_______________,波长= 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5 rad/s|338 m/s | m 11.图为t=T/ 4 时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则其波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I) 12.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若如图P1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则P2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P1点处质点振动状态相同的那些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k=±1,±2,…) 13.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负方向传播,波长为,若P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则该波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处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振动状态与O处质点t1时刻的振动状态相同. 答案:|,k= 0,±1,±2,…[只写也可以] 14.如图所示,波源S1和S2发出的波在P点相遇,P点距波源S1和S2的距离分别为和,为两列波在介质中的波长,若P点的合振幅总是极大值,则两波在P点的振动频率___________,波源S1的相位比S2的相位领先_______. 答案:相同.|. 15.在固定端x= 0处反射的反射波表达式是.设反射波无能量损失,那么入射波的表达式是y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驻波的表达式是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如果入射波的表达式是,在x= 0处发生反射后形成驻波,反射点为波腹.设反射后波的强度不变,则反射波的表达式y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x=处质点合振动的振幅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17.如图,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波速u=20 m/s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A点的振动方程为(SI). (1) 以A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 (2) 以距A点5 m处的B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 答案: 解:(1)坐标为x点的振动相位为 2分 波的表达式为(SI) 2分 (2)以B点为坐标原点,则坐标为x点的振动相位为 (SI) 2分 波的表达式为(SI) 2分 18.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在x轴上的位置为S1和S2,其间距离为d=30 m,S1位于坐标原点O.设波只沿x轴正负方向传播,单独传播时强度保持不变.x1=9 m和x2=12 m处的两点是相邻的两个因干涉而静止的点.求两波的波长和两波源间最小相位差. 答案:{ 解:设S1和S2的振动相位分别为和.在x1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 即① 2分 在x2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

《物理光学》郁道银版第十三章习题解答(全)汇编

2 mm 301 1 mm 30工程光学 第十三章习题解答 1. 波长nm 500=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边长为3cm 的方孔,在光轴(它通过孔中心并垂直方孔平面)附近离 孔z 处观察衍射,试求出夫琅和费衍射区的大致范围。 解: 夫琅和费衍射应满足条件 π <<+1 max 21212)(Z y x k )(900)(500 21092)(2)(7 2max 2121max 21211m cm a y x y x k Z =??==+=+>λλπ 2. 波长为500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宽度为0.025mm 的单逢上,以焦距为50cm 的会聚透镜将衍射光聚焦于 焦面上进行观察,求(1)衍射图样中央亮纹的半宽度;(2)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到中央亮纹的距离;(3)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相对于中央亮纹的强度。 解: 2 0sin ? ? ? ??=ααI I θλπαsin 22a f y ka kal ?=?== (1))(02.010 025.0500 6 rad a =?= = ?λ θ )(10rad d = (2)亮纹方程为αα=tg 。 满足此方程的第一次极大α43.11= 第二次极大α.22= x a kla θλπαsin 2??== a x πλα θ= sin 一级次极大)(0286.010025.043.1500sin 6 rad x x =???=≈ππ θθ ()mm x 3.141= 二级次极大)(04918.010025.0459.2500sin 6 rad x x =???=≈ππ θθ ()mm x 59.241= (3)0472.043.143.1sin sin 2 201=??? ??=??? ??=ππααI I 01648.0459.2459.2sin sin 2 202=?? ? ??=??? ??=ππααI I 10.若望远镜能分辨角距离为rad 7 103-?的两颗星,它的物镜的最小直径是多少?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望远镜的分辨率,望远镜应有多大的放大率? 解:D λ θ22.10= )(24.21031055022.179m D =???= -- ? -=?????= ' '= Γ9693 10180606060067 π? 11. 若要使照相机感光胶片能分辨m μ2线距,(1)感光胶片的分辨率至少是没毫米多少线;(2)照相机

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及第十六章试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第十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输液引起的空气栓塞致死原因是(A) A.栓子阻塞肺动脉入口 B.栓子阻塞肺静脉入口 C.栓子阻塞主动脉入口 D.栓子阻塞上腔静脉入口 E.栓子阻塞下腔静脉入口 2.在输血前准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抽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 B.采血时禁止同时采集两位病人的血标本 C.从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 D.应检查血的质量 E.若血的温度太低,可在热水中稍加热 3.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时(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大量输血后反应 E.疾病感染 4.在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E) A.检查血库质量,血浆呈红色,不能使用 B.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在室温内放置15min后再输入 C.先给病人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 D.两人核对供、受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试验结果 E.在血中加入异丙嗪25mg,以防过敏反应 5.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血性泡沫痰的原因是(B)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速度过快 C.输入药液浓度过高 D.输入空气栓子 E.输入变质液体 6.输血是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处理方法错误的是(E)A.停止输血 B.双侧腰部热敷 C.碱化尿液 D.视需要用升压药 E.闭尿者增加入水量 7.当发生溶血反应,护士首先应(A) A.停止输血 B.通知医生 C.0.1%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D.给患者平卧位 E.热水袋敷双侧腰部 8.静脉输液的速度,成人一般为(滴/分)(A)A.40~60 B.60~80 C.20~40 D.80~100 E.100~110 9.肺水肿病人给予高流量吸氧的作用是(B) A.使毛细血管扩张 B.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防止肺部感染 E.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10.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措施不包括(D) A.立即使病人端坐,两端下垂 B.高流量氧气吸入C.使用镇静剂、强心药、利尿剂 D.大量输液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三章元答案

第十三章 波动 一、选择题 1、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3cos(1.0SI x t y πππ+-=,0=t 时的波形曲线如左下图所示,则:[ C C ] (A )O 点的振幅为-0.1m ; (B )波长为3m ; (C )a 、b 两点间的相位差为2/π; (D )波速为9m/s 。 2、一简谐波沿Ox 轴传播。若Ox 轴上1P 和2P 两点相距8/λ(其中λ为该波的波长),则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点振动速度的[ C C ] (A )方向总是相同 (B )方向总是相反 (C )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 )大小总是不相等。 3、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t A y ,则其波函数为:[ A A ] (A )}]/)([cos{0φω+--=u l x t A y (B )})]/([cos{0φω+-=u x t A y (C ))/(cos u x t A y -=ω (D )}]/)([cos{0φω+-+=u l x t A y 4、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圆频率为ω,波速为u ,设4/T 时刻波形如左下图所示,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D D ] (A ))](cos[u x t A y - =ω (B) ]2)(cos[πω+-=u x t A y (C ))](cos[u x t A y +=ω (D )])(cos[πω++=u x t A y 5、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O 为坐标原点。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 t A y ωcos =,则:[ C C ] (A )O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u l t A y -=ω (B )波的表达式为)]/()/([cos u x u l t A y --=ω (C )波的表达式为)]/()/([cos u x u l t A y -+=ω (D )C 点的振动方程为)/3(cos u l t A y -=ω 6、如右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0=t 时刻的波形图,该波的波速u =200m/s ,则P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为: [ C C ]

波动习题答案

波动习题1 一、选择题 1、 一平面简谐波沿Ox 正方向传播,波动表达式为]2 )42( 2cos[10.0π +-π=x t y ,则该波在t = 0.5 s 时刻的波形图是 [ B ] x (m )O 2 0.10 y (m )(A) x (m )O 2 0.10 y (m ) (B) x (m )O 2 -0.10 y (m ) (C)x (m )O 2 y (m ) (D) -0.10 2、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bx at A y -=(a 、b 为正值常量),则 A 、波的频率为a . B 、波的传播速度为 b/a . C 、波长为 π / b . D 、波的周期为2π / a . [ D ] 3、 如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坐标原点O 的振动规律为)cos(0φω+=t A y ) ,则B 点的振动方程为 A 、])/(cos[0φω+-=u x t A y . B 、)]/([cos u x t A y +=ω. C 、})]/([cos{0φω+-=u x t A y . D 、})]/([cos{0φω++=u x t A y . [ D ] 二、填空题 4、 A ,B 是简谐波波线上距离小于波长的两点.已知,B 点振动的相位比A 点落后 π3 1 ,波长为λ = 3 m ,则A ,B 两点相距L = ____1/2____________m . 5、 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为4.00×10- 2 s ,波的传播速度为300 m/s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则位于x 1 = 10.0 m 和x 2 = 16.0 m 的两质点振动相位差为 π. 6、 请按频率递增的顺序,写出比可见光频率高的电磁波谱的名称___紫外线_______ ; _______X 射线___; ___γ射线______ . 三、计算题 7、 图为t = T / 4 时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求其波的表达式。 解:3304==μλT πππω1654 3302T 2=?== x y u B O |x| x (m) O 1 u =330 m/s y (m) 2 3

第13章答案

13.2 如果将DAC0832接成直通工作方式,画图说明其数字接口引脚如何连接。 答: 数字接口引脚连接如图13-2所示: 图13-2 数字接口引脚连接图 13.3 对应13.2.4节的图13-9a电路,编写输出一个12位数字量的程序段。假定这12位数据在BX的低12位中。 图13-9a 2级锁存接口电路 答: 假设第1级低8位锁存的端口地址为PORT1,第1级高4位锁存的端口地址为PORT2,第2级12位锁存的端口地址为PORT3,则程序段如下: MOV AL,BL ;取低8位数字量输出 OUT DX,AL MOV DX,PORT2 MOV AL,BH ;取高位数字量输出 OUT DX,AL

MOV DX,PORT3 ;将12位数据同时送给DAC进行转换 OUT DX,AL 13.6 某控制接口电路如图13-16所示。需要控制时,8255A的PC7输出一个正脉冲信号,START启动A/D转换;ADC转换结束在提供一个低脉冲结束信号EOC的同时送出数字量。CPU采集该数据,进行处理,产生控制信号。现已存在一个处理子程序ADPRCS,其入口参数是在AL寄存器存入待处理的数字量,出口参数为AL寄存器给出处理后的数字量。假定8255A端口A、B、C及控制端口的地址依次为FFF8H~FFFBH,要求8255A的端口A为方式1输入、端口B为方式0输出。编写采用查询方式读取数据,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段。 图13-16 习题13.6图 答: 采用查询方式读取数据,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段如下: ;8255A初始化 MOV DX,0FFFBH ;10110000B,8255A的A组为方式1输入,端口B为方式0输出,C口高位输出MOV AL,0B0H OUT DX,AL ;PC7口产生正脉冲,启动A/D转换 ;00001110B,PC7复位 MOV AL,0EH OUT DX,AL ;00001111B,PC7置位 MOV AL,0FH OUT DX,AL CALL DELAY ;保证正脉冲具有一定的宽度 ;00001110B,PC7复位 MOV AL,0EH OUT DX,AL

第十三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 2.当消费函数为c =a +by(a>0,0

第13章 波动光学

第13章 波动光学 一、选择题 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1S 、2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A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 ] 2. 如图1所示,1S 、2S 是两个相干光源,他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 1r 和 2r .路径P S 1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1t 、折射率为1n 的一种介质;路径P S 2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2t 、折射率为2n 的另一介质;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光路的光程差等于 [ ] (A) )()(111222t n r t n r +-+ (B) ])1([])1([12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 (D) 1122t n t n - 3.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 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 (A) 仍为明条纹 (B) 变为暗条纹 (C) 既非明条纹也非暗条纹 (D) 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 [ ] 5. 用波长可以连续改变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一劈形膜, 如果波长逐渐变小,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为 (A) 明纹间距逐渐减小, 并背离劈棱移动 (B) 明纹间距逐渐变小, 并向劈棱移动 (C) 明纹间距逐渐变大, 并向劈棱移动 (D) 明纹间距逐渐变大, 并背向劈棱移动 [ ] 6. 关于光的干涉,下面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 (A) 在杨氏双缝干涉图样中, 相邻的明条纹与暗条纹间对应的光程差为 2 λ 1S S P 图1

物理学下册波动作业答案

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 A.(SI) B.(SI) C.(SI) D.(SI) 答案:A 2.如图所示,S1和S2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发出波长为的简谐波,P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两列波在P点发生相消干涉.若S1的振动方程为,则S2的振动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D 3.两相干波源S1和S2相距,(为波长),S1的相位比S2的相位超前,在S1,S2的连线上,S1外侧各点(例如P点)两波引起的两谐振动的相位差是() } B. C. D. 答案:C 4.在弦线上有一简谐波,其表达式为 (SI) 为了在此弦线上形成驻波,并且在x= 0处为一波腹,此弦线上还应有一简 谐波,其表达式为() } A.(SI) B.(SI) C.(SI) D.(SI) 答案:D 5.沿着相反方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其表达式为 和. 在叠加后形成的驻波中,各处简谐振动的振幅是() } C. D. 答案:D 6.{ 一平面余弦波在t= 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O点的振动初相为() } B. C. D.(或) 答案:D 7.{ 如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坐标原点O的振动规律为),则B点的振动方程为() } A. B.

答案:D 8.{ 如图,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沿x轴正方向传播,O为坐标原点.已知P点的振动方程为,则() } 点的振动方程为 B.波的表达式为 C.波的表达式为 点的振动方程为 答案:C 9.一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是 m,传播速度是340 m/s,当它进入另一介质时,波长变成了 m,它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_. 答案:503 m/s 10.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SI),其角频率=_____________,波速u=_______________,波长= 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5 rad/s|338 m/s | m 11.图为t=T/ 4 时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则其波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I) 12.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若如图P1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则P2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P1点处质点振动状态相同的那些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k=±1,±2,…) 13.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负方向传播,波长为,若P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则该波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处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振动状态与O处质点t1时刻的振动状态相同. 答案:|,k= 0,±1,±2,…[只写也可以] 14.如图所示,波源S1和S2发出的波在P点相遇,P点距波源S1和S2的距离分别为和,为两列波在介质中的波长,若P点的合振幅总是极大值,则两波在P点的振动频率___________,波源S1的相位比S2的相位领先_______. 答案:相同.|. 15.在固定端x= 0处反射的反射波表达式是.设反射波无能量损失,那么入射波的表达式是y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驻波的表达式是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如果入射波的表达式是,在x= 0处发生反射后形成驻波,反射点为波腹.设反射后波的强度不变,则反射波的表达式y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x=处质点合振动的振幅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17.如图,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波速u=20 m/s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A点的振动方程为(SI). (1) 以A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 (2) 以距A点5 m处的B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 答案: 解:(1)坐标为x点的振动相位为 2分 波的表达式为(SI) 2分 (2)以B点为坐标原点,则坐标为x点的振动相位为 (SI) 2分 波的表达式为(SI) 2分 18.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在x轴上的位置为S1和S2,其间距离为d=30 m,S1位于坐标原点O.设波只沿x轴正负方向传播,单独传播时强度保持不变.x1=9 m和x2=12 m处的两点是相邻的两个因干涉而静止的点.求两波的波长和两波源间最小相位差. 答案:{ 解:设S1和S2的振动相位分别为和.在x1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 即① 2分 在x2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 即② 3分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碳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碳、硅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 2.了解硅酸和硅酸盐的结构与特性 3. 了解锗、锡、铅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各节目标: 第一节碳单质及其化合物 1.了解单质碳的结构、同素异形体和性质 2.掌握CO、CO2的结构、性质、制取和用途;碳酸的酸性;碳酸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第二节硅单质及其化合物 1.掌握单质硅的结构、性质和制取 2.掌握SiO2的结构和性质 3.了解硅酸的酸性;硅酸盐的结构和性质;A型分子筛的结构和实际应用 4.掌握硅烷的制备、热稳定性、还原性和水解性 5.了解卤化硅的制备和性质 第三节锗、锡、铅 1.了解锗、锡、铅单质的性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2.掌握Sn(Ⅱ)的还原性、水解性和Pb(Ⅳ)的氧化性、Pb(Ⅱ)盐的溶解性,从而掌握高价化合物氧化—还原的变化规律。 习题 一选择题 1.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金属健 B.共价健 C.范德华力 D.离子键 2.碳原子之间能形成多重键是因为(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碳原子的价电子数为4 B.碳原子的成键能力强 C.碳原子的半径小 D.碳原子有2p电子 3.下列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热稳定顺序中正确的是( )

A.NaHCO 3Ca(HCO 3)2 B.Na 2CO 3>PbCO 3 C.(NH 4)2CO 3>K 2CO 3 D.Na 2SO 3>Na 2SO 4 12.下列化合物中,不水解的是(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SiCl 4 https://www.doczj.com/doc/d714225931.html,l 4 C.BCl 3 D.PCl 5 13.1mol 下列物质生成正酸时需要水的mol 数最多的是( ) A.B 2O 3 B.P 4O 10 C.(SO 3)3 D. N 2O 5 14.下列物质中还原性最强的是( ) A.GeH 4 B.AsH 3 C.H 2Se D.HBr 16.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的是(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4GaCl B.SnCl 4 C.PbCl 4 D.GeCl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