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心理学终极版

康复心理学终极版

康复心理学终极版
康复心理学终极版

康复心理学终极版

加油!!!

2

心理学 一、绪论

1.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2.康复心理学(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康复领域中有关心理问题的学科,是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3.康复心理学研究内容:

1)揭示心理行为慢性病及伤残关系; 2)对慢性患者和伤残者开展综合性的临床咨询;

3)各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 4)对康复患者的心里评定应用各种心理测量手段、测验和评定伤。

4..康复心理学的任务:①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②动员心理的代偿功能;③纠正错 误认知功能,建立正确的求医行为;④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方式;⑤提供心理咨询和 心理治疗的帮助;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5.康复心理学的作用:

①康复心理学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康复心

理学贯穿患者功能康复的整个过程,并 且在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康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运动疗法、 作业疗法等方面,康复心理学也有积极的作

用;

②心理康复与医学康复:患者的功能障碍同心理障碍通过神经内分泌相互影响;

③心理康复与教育康复:通过心理康复,提

加油!!!

3

过教育康复的效果;

④心理康复与职业康复: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进行职业咨询;

⑤心理康复与社会康复:首先,心理康复是社会康复的重要措施,其次,心理康复是实现患者重返社会的关键环节;三是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⑥康复心理学在高层次的功能康复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简介

1.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科学心理治疗具备的要素:

①于一位鼎力相助的人保持一种亲密的、有情感交流的信赖关系,以双方相互信任关系为基础,信任是产生治疗效果的治疗关系核心;

②使治疗师与来访者双方都深信不疑的基本理论;

③与基本理论相联系的具体方法。心理治疗过程包括:如何建立治疗关系、如何克服治

疗阻力);

三.心理治疗过程:

1.心理治疗关系:是指医患之间在心理治疗

加油!!!

4

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使治疗顺利进行并终使求助者获得最大利益的特殊人际关系。 2.建立、维持治疗关系:①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是治疗关系的建立、维持、发展、终 结的过程,所以建立、维持治疗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②建立的途径 包括:接受、理解、尊重与温暖、投情、积极关注、真诚可信。

①a.接受:无论性别、年龄、容貌、衣着、职业、地位以及个性如何,治疗者都需 要无条件的积极接纳;b.注意分析自己的负性情绪

②理解:a.准确把握患者描述的感受及态度;b.客观标志:治疗师应用自己的话简

明扼要的描述出来患者的话,并得到患者的认可;c.具体化(concreteness),即在交 谈的过程中,治疗者要在笼统模糊的表述中,找出事物的特殊性,明确事物的具体 细节,使重要的、具体的事实及情感得以澄清。

③尊重与温暖(respect and warmth):a.尊重是治疗师能够容忍和接受求助者与自 己的不同,把他当成和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来对待;②温暖是治疗对求助者的一种 主观态度的体现,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关心同情求助者的真是境况。 ④投情:①又称为共情(empathy),神入,或感情移入等;②依照罗杰斯的观点: 一个人所具有能够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

像那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

加油!!!

5

3.克服阻力: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是治疗者不断克服阻力,深化求助者对自己的认

识,从而向着治疗的目标一步步迈进的过程。 ①良好治疗关系的营造,是克服阻力的前提; ②对阻力的恰当分析和解释,是克服阻力的基本手段。

四、心理治疗的具体实施

1.心理治疗发生的作用机制: ①温暖和信赖的人际关系; ②保证和支持 ③理解和领悟

④对适应性反应的强化;⑤宣泄

五、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是建立在佛洛依德所创立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基础上的治疗方法,该理论认为,很多疾病都与人的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有关,如果把压抑在潜意识

中的矛盾冲突,早年的心理创伤和焦虑体验用内省的方法挖掘出来,使之成为意识的东西加以认识和疏导,就达到了治疗目的。 2.佛洛依德的四大经典理论:

①潜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②人体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③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精神病性、不成熟的、神经症性、成熟的

④性心理发育阶段理论: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成熟期 潜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

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检查功能,

加油!!!

6

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3.人格结构理论:

①本我(与无意识):最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 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派生与本我,最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 ③超我: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按照道德原则行事。

④本我要满足专横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超我的规范。 4.健康人格:

①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间维持着相当的平衡状态。ego 能有效合理调控id 和 superego (亦即:个体的需求能以合理的方式获得满足)。

②id 的冲动能得到合理的表达,而不至于有羞愧和罪恶感。

③superego 能超越父母的认同和控制,而无对立或乱伦的遗迹。

④自我的理想是实际的、与ego 一致的,事实上,ego 和superego 之间的界线几乎是没有感觉的。

5.心理防御机制:

1)主体消减神经性焦虑的主要手段;通过伪

装或歪曲事实,减轻个体的焦虑和罪 恶感,经常多种同时使用。

2)防御机制大致可分四大类:

加油!!! 7

①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②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③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 ④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

6..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①性本能冲动对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科学文化都极端重要。所 有人类高尚的精神文化活动都看成是性冲动的替代和升华;

②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利比多,主要指性本能的能量; 7.性心理发展五个阶段

8.古典精神分析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①佛洛伊德在人格及其变态这个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获得丰硕的成果,建立了 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

②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对人格心理学

起到促进作用

前期——吸吮吞咽 后期——吞

现实原则,自我形成

口腔

期:

加油!!!

8

③佛洛伊德体系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着重要贡献: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等 2)局限:

①在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上,佛洛伊德过分强调无意识而忽视意识

②过分强调性本能,将其当成是人的行为和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形成了还原论。 ③概念、理论与假设往往是不精确的和缺乏操作性的,难以得到实验验证 ④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和变态心理现象的材料,忽视正常人人格心理资料的收 集和研究

9.对古典精神分析的评价: ①古典精神分析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人格)体系

②泛性论是其致命伤 ③它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

六、新精神分析

1.新精神分析:从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流派。 重视自我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发展的作用,因此, 这个学派有时又被成为自我心理学或社会文化学派。

2.新精神分析的特点:

①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 ②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 ③重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法的结合;

④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

加油!!!

9

⑤人性善观。 3.荣格的人体结构: ①意识——其核心是自我

②个体潜意识——主要内容:情结 ③集体潜意识——主要内容:原型(原始意象)

④人格面具:A.阿妮玛(Anima )和阿妮姆斯(Animus );B.阴影;C.自性(self) 4.阿勒德主要贡献:

①寻求优越(人生一开始就是为克服自卑感而抗争,这种抗争就是追求优越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

②父母在人格发展上的作用(溺爱剥夺儿童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父母忽视儿童,儿童长大后多半变成冷酷的、怀疑他人的;

③出生顺序(不同的出生顺序导致家庭中的地位亦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

七、精神分析应用举例

1.常用精神分析技术:①自由联想技术;②释梦技术(案例1、2);③催眠技术;④意象

对话技术;

2.自由联想的具体步骤: (选择题)

①舒适的环境下,咨询师置身其后; ②打消顾虑,自由联想; ③保证说出想到的一切,保证保密;

④分析和解释,发现与病情有关的心理问题; ⑤领悟——重建现实性的健康心理 3.自由联想的注意事项: (选择题)

加油!!!

10

①区别于催眠疗法; ②心境专注、稳定、平静; ③意念过于强大,超出定力,会出现情绪躁狂倾向。 4.释梦技术 1)梦是什么?

①梦是偷听意识的自我与潜意识的自我谈话的途径,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自我并达 到内在的和谐;

②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像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 是非自愿的。是一种神经行为也有解释是人的意识突显。研究梦的科学称作梦学 (oneirology)。 2)梦的作用:

3)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 ①某女人梦见与同性发生性关系,并且殴打

对方。

②某女梦见被黑衣人追;

4)一个梦可能暗示你渴望拓展你的眼界,或者去探索新的道路和计划;

①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睡前因为无法解决苯的分子结构而心智憔悴;

②而梦中却清晰地看到原子一个个站在他的眼前,像蛇一般绕圈子,有一只蛇咬 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他醒过来后马上悟出

苯的环状结构来。

5)梦还有提醒我们的作用。

①我坐在一辆停在高山脚下的汽车里,该处

加油!!!

11

有一条通到山顶的狭窄而特别陡峭的 路;我犹豫是否该开上去,因为路看来很危险,但是一个站在汽车旁边的人叫我开 过去并不必畏惧;我决定遵从他的劝告,于是我开上去,路越来越危险,但没有办 法使汽车停止,因为已不能回头。当我接近顶峰时引擎突然停止,刹车失灵,于是 汽车向后滑回去,并坠向万丈悬崖,我很恐怖地惊醒过来。

②做这个梦的人是一位作家。当时,他正面临一个选择,他可以得到一个赚很多 钱的职位;

③但是他同时必须写他所不相信的东西,梦中鼓励他开上山路的那个人是他的一

位画家朋友,他选择一个赚钱很多的行业做肖像画家,现在虽很富有却丧失了创造 力。

八、认知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1.认知疗法: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 变或重建不良认知为目标的一类心理疗法。其中不良认知:歪曲的、不合理的、消 极的信念或想法,往往导致情绪障碍和自我挫败行为(self-defeating behavior )

2.认知治疗的基本过程:①寻找不良认知;②改变不良认知;③新的认知模式;④ 情绪和行为的好转;⑤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3.认识错误思维和非理性信念

1)绝对化思维:又称黑白分明,极端化或对

加油!!!

12

立分割性思维:用两分法看待事物而 不是将事物看作一个连续体。非此即彼。例如:不成功便意味着失败。

还有追求十全十美,期望过高的特点。 2)灾难化思维:消极地预测未来而不考虑其它可能的结局。例如:我一定会彻底 失败的。

3)打折扣思维:毫无理由地否认自己的积极经历、能力和成就。例如:虽然那项 计划我完成得不错,但那并不意味着我很有能力,我只是运气好而已。

4)情绪推理:因为感觉很强烈就认为(相信)某件事合乎现实,无视或轻视反面的 证据。例如: (尽管工作中很出色) 觉得自己是很不成功的。

5)乱贴标签:给自己或别人贴上固定的标签,不顾实际情况下结论。例如:我是

个失败者,他也不是好东西。

6)扩大化/最小化:在评价自身,他人或—件事时不合理地夸大消极面和/或缩小

积极面。例如:得了个中等说明我多么不足;得了高分并不说明我聪明。

7)度人之心:坚信自己懂得别人的心思,而不考虑其他可能性。例如:他肯定是 认为我不行,看不起我。

8)以偏概全:超出现实或事实范围得出过分的消极结论。例如:我得罪了某领导, 一切全完了。

9)管状视力:只看事物的消极方面。例如:

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没有任何前途。

加油!!!

13

3.认知治疗的适应症? 答: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恐怖症、行为障碍、人格障碍、性变态、性心理障碍、偏头痛、慢性结肠炎等身心疾病。最早用于治疗抑郁症。

九、行为治疗理论

1.行为主义: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行为疗法:又称条件反射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2.行为治疗的特点:①行为疗法是以心理学

中有关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实验所建立的 证据为基础的。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以进行 客观的科学检验、演示和量化。②行为主义强调解决此时此地的行为;③行为主义 讲求目的性,直接针对适应不良行为;④理

论基础是行为主义。

3.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普洛夫的经典理论,认为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是暂时的神经联系。建立的基本条件是,

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要形成条件反射除需要多次强化,还需神经系统的正常生活。 ①Ivan Pavlov 提出“所有的动物和人类的

加油!!!

14

行为实质上都是反射的”。

②著名的实验:铃声这个无关刺激可以由于食物的强化作用而逐渐成为食物的信号, 继而单独的铃声引起唾液的分泌。 ③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一种无条件反射,否则无法凭空建立。

④巴甫洛夫还发现条件反射的建立并非一劳永逸,如果不经常应用相应的无条件反 射去强化它,时间长了这种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减弱或消失。 经典的条件反射学说成为行为治疗建立的最基本理论之一。

4.①应答行为:应答行为是被动的,是被一定的刺激诱发的,比如巴甫洛夫在狗身上观察到的行为。

②操作性行为:操作行为却带有主动的性质,虽然它也要受环境的影响,但不是直

接引发于某一明显的刺激。如:吃饭、睡觉等。

5.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斯纳金创立,认为环境中反复出现的刺激,包括人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同奖赏或惩罚的体验,分别强化或弱化某一种行为。因此,治疗的任务是设计新的学习情景,使合理的行为得到强化塑性,使不合理的行为得到弱化、消退。 ①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

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 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

加油!!!

15

生。

②斯金纳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鸽子的行为。他曾试图用鸽子建立条件反射,使鸽子 能根据颜色用嘴啄动不同的按钮,用这种方法去控制导弹的飞行。 ③斯金纳提出了一套行为矫正程序——“塑造作用”。

先观察实验对象的全部操作性行为,分析哪些是有益的行为,哪些是不良的行为。 有目的地奖赏那些需要保留、巩固的有益行为,忽视或惩罚那些需要弃除的不良行 为。

④利用这种方法,教会了狗熊骑车、海啄顶球、猴子解算术题……当人们观赏这

些精彩纷呈的动物表演时,有谁还会怀疑”强化”的作用呢?

6.经典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比较:操作和经典条件反射在本质上都依赖于强化。但由 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区别如下: ①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剌激不明确(比如是什么原因促使鸽子去碰动按 钮?),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剌激是明确的(比如食物引起了狗的唾液的分 泌)。

②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中,动物是自由活动

的,它们是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 到目的。而在经典条件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剌激的。

③操作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

剌激引起的,相反无条件反应引发了

加油!!!

16

强化剌激(啄对了按钮就有食物强化)。而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则是由食物引起了 狗唾液的分泌。

十、行为治疗的案例分析

1.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又名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等。由美国心理学家沃尔普所倡导,是行为治疗中的一项基本技术,最初用于治疗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现被广泛运用于恐怖症和强迫症的治疗。

2.冲击疗法的定义:把能引起患者极大恐惧的刺激暴露给患者,猛打猛冲,置他于 极恐怖之情景,欲图物极必反之效果,从而消除其恐怖情绪。

3.冲击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对比: 1)从方法上来看:

②系统脱敏疗法多是用闭目想象的方式来呈现刺激因素;

③冲击疗法需要用真实的刺激物,因为非如

此而不能产生置患者于惊恐之极的效 果。

2)从治疗程序上来看:冲击疗法程序简洁,没有繁琐的刺激定量和焦虑等级设计, 而且不需要全身松弛这一训练过程。 3)从原理上来看:

①系统脱敏疗法是每次设法引起一点微弱的焦虑,然后用全身松弛的办法去拮抗 它,即所谓交互抑制,因而总把危害最小的

刺激物先呈现。

加油!!!

17

②而冲击疗法则是消退性抑制,所以冲击疗法总是把危害最大的刺程放在第一位。 4.系统脱敏疗法的实施步骤和范围。 实施步骤:①评定主观焦虑程度;②松弛训练;③设计焦虑等级表;④系统脱敏。 范围:恐怖症、口吃、强迫症、心理生理障碍、某些性问题。 5.系统脱敏案例分析。

系统脱敏疗法基本思想:让一个原来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病人面前重复暴露,同时病人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第一个被规范了的行为疗法。)

6.冲击疗法实施步骤:①体检;②签订协议;③现场以及其他准备;④实施冲击。

7.冲击疗法适应症:恐惧症。

十一、森田疗法简介

1.森田疗法: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由

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 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

治疗方法。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治疗神 经症、植物神经失调等身心疾病。几十年来,

经森田的后继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已成为一种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并被国际公认的、一种有效实用的心理疗法。 2.精神交互作用:①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 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

敏锐的感觉又会更加吸引注意力,进一

加油!!!

18

步固着于这种感觉,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对 这种精神活动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 ②例如神经性头痛,由于过劳紧张会因头部有异常感觉而使本人的注意倾注于此, 注意与感觉的相互作用越发引起敏感。即便是过劳或紧张情况早已消失之后,由于 预期恐怖引起的注意固着状态,会遗留下痛苦的感觉,形成习惯性头痛。 3.生的欲望: 1)森田认为生的欲望的含义至少有如下几类:

①希望健康地生存;

②布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 ③求知欲强,肯努力;

④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 ⑤希望向上发展。

2)这是人类本性的表现,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但是神经质的人想将自己生的 欲望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这种苛求完美的理想主义是神经质人格的又一特征。 4.死的恐怖中包含了对生的欲望追求的同时,还包括怕失败,怕疾病,怕种种有价值

的东西失去,怕死亡等,焦虑与死的恐怖具有相同的意义,可以说是神经质者所特有的病理学概念。

5.神经质人格的特点(致病机制)论述题 ①神经质人格的一大特征表现是:在完成自己生的欲望的同时,绝对不能容忍丝 毫的心身异常的出现,出现一种强迫性求全

加油!!!

19

欲,甚至对自己内在的性格,容易出现 焦虑、神经过敏等倾向,也非常不满,想成为个完美的人,由于克服这种焦虑的愿 望很强烈并由此形成的思想矛盾。 ②由于神经质的人生的欲望非常强烈,所以死的恐怖也非常强烈,二者成正比例, 死的恐怖中包含了对生的欲望追求的同时,还包括怕失败,怕疾病,怕种种有价值 的东西失去,怕死亡等,焦虑与死的恐怖具有相同的意义,可以说是神经质者所特 有的病理学的概念。 6.森田疗法的特点:

①不问过去,注重现在:森田疗法认为,患者发病的原因是有神经质倾向的人在

现实生活中遇到某种偶然的诱因而形成的。治疗采用“现实原则”,不去追究过去 的生活经历,而是引导患者把注意力放在当

前,鼓励患者从现在开始,让现实生活 充满活力。

②不问症状,重视行动:森田疗法认为,患者的症状不过是情绪变化的一种表现 形式,是主观性的感受。治疗注重引导患者积极地去行动,“行动转变性格”、“照 健康人那样行动,就能成为健康人”。

③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森田疗法不使用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殊设施,主 张在实际生活中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同时改变患者不良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在生活 中治疗,在生活中改变。

④陶冶性格,扬长避短。森田疗法认为,性

加油!!!

20

格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随着主观 意志而改变的。无论什么性格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神经质性格特征亦如此。神经 质性格有许多长处,如反省强、做事认真、踏实、勤奋、责任感强;但也有许多不 足,如过于细心谨慎、自卑、夸大自己的弱点,追求完美等。应该通过积极的社会 生活磨炼,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抑制性格中的缺点。

7.治疗程序和治疗目标(住院步骤和目标) 第一阶段(Ⅰ期):静卧期(4-7天)静卧、睡眠

①解除身心疲劳;②解脱烦闷 第二阶段(Ⅱ期):轻作业期(1-2周)如①发挥工作的自觉性;②打破情绪本位

缝纫、叠纸、排缝多色碎布、内置塑料模型、整理房间、拔草等手工作业,要写日记、形成规律的生活

节奏

周)全身心投入的劳动作业,如田间劳动、打扫庭院等,须终日连续操作

①排除干事情的价值观;②对无所不能为的状态的体验 第四阶段(Ⅳ期)日常生活训练期(1-4

周)恢复通信面谈①顺从适应生活环境;②体验纯真的心

8.新森田疗法适应症:不仅限于治疗神经症,而适应症在不断地扩大。例如,药物依赖、

设计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汇总

设计心理学题库 1. 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 “艺术是关于(心灵)的,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 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4. (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的时代。 5. 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容的,但是必须有严谨 的科学态度。 6. 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 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 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 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所以独特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 10. 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力的发挥,它是分析。 11. (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 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起进行的。 13. 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 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是将(经验)的大体轮 廓呈现出来。 15. 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 抽象概念--- (理论) 16. 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 意象形态--- (形象) 17. 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 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 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 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 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身体姿势变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 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26. 阿恩海姆不仅仅是纯粹使用实验科学方法,或行为的研究,而是大量采用(意识)体验的研究。 27. 心理活动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一个内部过程,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直接观察和测量。 28. “人生是一场梦”这个课题,无法用科学心理学方法论证其真伪,只有通过(艺术)的表现方法来实现。 29. 阿恩海姆说:“不管承不承认,实际上他们(艺术家)至终都在运用心理学,不是家传的,便是其他人留传下来的”。 30. (哲学)是心理学的前身,古希腊人很早就有系统的对心理学的一些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31. 心理学的真正起源源于正式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问题。 32. (现代)心理学强调理论应该有研究证据的支持,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哲学或普通感觉的

最新兰大护理心理学课程作业C

兰大护理心理学课程 作业C

护理心理学课程作业_C 1. 行为治疗的目的是 A纠正不适应的认知模式 B发挥个人的潜能 C重现童年期的心理冲突 D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2. 护患交谈中倾听的作用是 A获取信息 B归纳总结 C让病人表达自己 D以上均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D以上均是 3. 关于左、右大脑半球高级功能,正确的说法是 A左大脑半球是优势半球 B右大脑半球无语言功能

C两半球机能的侧向化与年龄和利手无关 D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4. 病人求医行为的动机是 A治疗疾病 B保健 C非医疗目的 D 以上均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 以上均是 5. 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 理解性 B 对比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 恒常性 6. 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发生后导致积极的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减弱的现象属于( ) A惩罚 B消退 C消除 D负强化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B消退 7. 关于睡眠需要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幼儿每天睡眠12—22小时 B青年人睡眠一般睡6—8小时 C中老年人睡眠比青年人少 D成人属于短睡眠者,睡3—5小时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D成人属于短睡眠者,睡3—5小时 8. 强调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引起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是: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 1 巴纳姆效应: 实验: 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 ?迷失自我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 ?案例: ?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 ?案例: ?表现: 5 晕轮效应 ?案例: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 ?案例: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2章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物质自我 ?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 ?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社会自我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 ?精神自我 ?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 ?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 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 1 通过自己: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兰大护理心理学课程作业-C

护理心理学课程作业_C 1. 行为治疗的目的是 A纠正不适应的认知模式 B发挥个人的潜能 C重现童年期的心理冲突 D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D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2. 护患交谈中倾听的作用是 A获取信息 B归纳总结 C让病人表达自己 D以上均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以上均是 3. 关于左、右大脑半球高级功能,正确的说法是 A左大脑半球是优势半球

B右大脑半球无语言功能 C两半球机能的侧向化与年龄和利手无关 D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D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4. 病人求医行为的动机是 A治疗疾病 B保健 C非医疗目的 D 以上均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 以上均是 5. 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 理解性 B 对比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 恒常性 6. 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发生后导致积极的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减弱的现象属于( ) A惩罚 B消退 C消除 D负强化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消退 7. 关于睡眠需要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幼儿每天睡眠12—22小时 B青年人睡眠一般睡6—8小时 C中老年人睡眠比青年人少 D成人属于短睡眠者,睡3—5小时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成人属于短睡眠者,睡3—5小时 8. 强调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引起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是: A 心理生理学理论 B 学习理论 C 心理动力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A 心理生理学理论 9. 精神分析治疗中,病人把治疗者当成喜欢的、热爱的、思念的对象,这是 A自作多情 B自由联想 C正移情 D精神病态 本题分值: 4.0

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注意 3 、思维 4 、情绪情感 5 、气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 B 社会实践 C 遗传因素 D 个性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 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 明度 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理智感 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 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 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个性 3 、记忆 4 、情绪情感 5 、性格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 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 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明度 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 B 激情 C 紧张 D 心境 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 B 有意回忆 C 再认 D 追忆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为护理专业学生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通过对普通心理、发展心理等章节的学习,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有更全面和清楚的了解,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自我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2.《护理心理学》课程的内容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3.《护理心理学》课程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以及思想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人的心理现象、发展规律以及人的社会表现。 2.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理解护理人员角色及其职业适应。 4.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以及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 5.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对各种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正确运用心理应对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2.熟练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心理护理。 3.学会运用心理咨询、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异常进行防治及宣传。 4.学会运用心理评估技术,提高心理诊断、心理护理水平。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普通心理的学习,形成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 2.通过对发展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心理发展观。 3.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通过对健康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健康观。 5.通过对护理人员心理和患者心理的学习,培养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6.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1)根据护理工作岗位需要来进行课程设计 我们通过实习学生反馈、实习单位走访等方式对护理专业的工作过程进行调查,了解在护理实践中需要的心理学知识,整理归纳后进行课程的建设。使我们的课程设计更符合临床实际需要,也更有可行性。比如癌症患者的护理,我们应该针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运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2)实现教学内容与知识的融通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针对每种疾病都有专门的心理护理内容。我们将心理护理方法总结并综合在一起,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实现知识的融通,更好地满足岗位需要。 (3)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促进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为主,在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人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之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 我们按以下思路对该课程进行了设计: (1)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 (专科起点升本科)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份,共60小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小题)。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双盲控制:在有些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就是双盲控制,它有利于排除实验者的期望或偏好作用。 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2分),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2分)。 4.创造性: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分),其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1分)。

5.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6.感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道德感:道德感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8.恐惧: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是在准备不足、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可怕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9.流体智力: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2分),它主要表现在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2分)。 10.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及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是儿童发展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展适当的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1.技能:由一系列动作所组成。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练习获得的。 12.自陈量表法:自陈量表法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2分)。自陈量表法是对拟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测验试题,让被试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鉴这项特征(2分)。 1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14.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15.智商:智商又称IQ,即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16.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 17.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有好坏之分,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18.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气质无好坏之分,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1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效果与材料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一种现象(2分),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回忆(2分)。 20.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无论是简单还是

(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20031 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 学分:1.0 总学时:24学时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验学时: 6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基础护理学 适应专业:护理学 教材: 1.护理心理学,周郁秋主编,第二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将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所形成了一门新的应用学科。该课程是现代护士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知识结构、创造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护理心理学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提高护理质量;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实验教学,学会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1)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 (2)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熟悉心理挫折与心理应激,心身障碍与心理治疗; (3)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熟悉儿童病人、老年病人、手术病人、问题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4)了解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与技术,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基本技能 (1)掌握气质类型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操作方法;(2)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作者:————————————————————————————————日期: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

模拟试题 第一章绪论 1、以下哪一项能正确描述心理学的性质。( D) A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B心理学是一门社会性科学 C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D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科学 2、实验室要控制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是(A )。 A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B自变量、实验变量、控制变量 C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 D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冯特 B华生 C考夫卡 D弗洛伊德 4、精神分析理论是( B)提出的. A.斯金纳 B.弗洛伊德 C.马赛尼 D.罗杰斯 5、罗杰斯是(C )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认知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 人本主义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6、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B ) A.机能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感知觉 1、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 )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D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3、“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C )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 D组织性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嗅觉的(A)特性。 A适应 B敏锐 C钝化 D分辨 5.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做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6.人在知觉事物时,即使当部分刺激物在客观上存在缺陷或者不完整时,人也能依据知识经验全面地知觉它,在主观上弥补刺激物客观上的缺陷,这叫做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7.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人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A)。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8.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D)。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身材偏胖的人穿深色衣服会看起来苗条些,这说的是(A)现象。

护理学心理学笔试答案

《护理心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 D] A.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学基础 B.研究心理行为的化学基础 C.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化学基础 D.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E.研究心理行为的人类学基础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 B ]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3.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 [ D ] 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 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 E.以上都不对 4.在GAS模式中,机体出现各种复杂的神经生理变化,动员全身的资源抗拒应激源,此期为 [ B ] A.警觉反应期 B.抵抗期 C.衰竭期 D.稳定期 E.激发期 5.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 C ] A.标准程序 B.常模 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6.某儿童按照临床记忆量表换算出的记忆商(MQ)是 125,表示该儿童记忆 [ A ] A.优秀 B.很优秀 C.中上 D.中等 E.中下 7.下列不属于护士实施心理护理职责的选项是 [ C ] A.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 B.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 C.独立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 D.心理健康教育 E.心理护理和干预效果 8.音乐疗法主要适用于 [ A ] A.心身疾病 B.精神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各种外伤 E.以上均不是 9.急危重症病人初入院的1-2天,最典型的心理特点是 [ A ] A.焦虑、恐惧 B.否认 C.孤独、愤怒 D.依赖 E.自我形象紊乱 10.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决定其特异的心理冲突,从而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该理论为 [ B ] A.心理生物学理论 B.心理动力理论 C.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E.认知理论 11.某医院要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般采取 [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E.以上均不是 12.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 [ A ] 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 1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 D ]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4.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 D ]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 C.寻求信息 D.恐惧 E.逃避 15.在标准化心理测验中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 A ] A.效度 B.精确度 C.信度 D.灵敏度 E.标准度 16.抑郁严重度指数为 0.68,其抑郁程度属于 [ C ] A.正常 B.轻度抑郁 C.中度抑郁 D.重度抑郁 E.极重度抑郁 17.某神志清醒、正接受紧急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目睹医护人员镇定自若的神情和井然有序的救治,依然圆睁双目、焦躁不安。此时该病人的 最主要情绪反应可能是 [ D ] A.过度焦虑 B.严重抑郁 C.高度紧张 D.极度恐慌 E.创伤应激综合征 18.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包括 [ E] A.强化 B.消退 C.示范 D.塑造 E.以上均是

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人怎会变成“狼”? [现象实例] 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的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弱,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 [心理点评] 人们不禁会问,这位8岁的女孩,她原来是人呀,怎不具人的禀性变成“狼”了呢?这一实例有力地说明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由于这位女孩自幼落到狼群中,由狼群喂养长大,有长达8年的时间在狼群中生活。虽然她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人的一切外貌特征、生理机构和感觉器官,确确实实是由人生育出来的,但她没有一般人的心理机能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是因为她自幼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虽然生下来就具备说话的神经机构,但没有同人们接触,没有同人们进行交往,所以不懂得人类的语言;虽然她有人的脑,以及各种感官神经机构,但没有在社会中生活,没有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熏染,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与训练,所以无法形成人的心理现象和精神世界。相反,由于她长期过着野兽的生活,在兽群的生活环境中,原有的那些人的神经机构发生了萎缩,身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时间越长,其狼的习性就越多,这就是使人慢慢变成"狼"的原因。类似的猪、羊、熊孩也如此。可见,仅有人健全的脑,若离开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人的心理也不可能正常发展。狼孩卡玛拉被带回人群中生活后,经精心护理和培养,逐渐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现象实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如何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则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 三、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 ,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6.冲突会妨碍团体的绩效,破坏团体的整体性,所以冲突都是有害的。(错)

《护理心理学》课程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护理心理学》课程考核要求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 1. 认真并独立完成,凡抄袭,雷同及使用网上材料粘贴者按不及 格处理。 2. 该作业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 力的考查。 3. 共六道题,每题的分值见题后方,满分100分。 二.作业内容 1.西方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试对其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述。(20分) 答: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流派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

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观点: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 五年级数学老师吴老师上个周末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应用题并解题。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目。她第一个叫小东上讲台说,小东大胆地上讲台介绍自己编的数学题,并向全班同学演示他解题的过程。当小东在台上讲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序。吴老师已经警告过他了,这次小王又不听话。吴老师不允许他打扰小东的讲话,让他到楼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小东介绍完数学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吴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上台介绍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 接下来,吴老师让一个擅长数学的学生童童讲自己编的题目,以及解题的过程。童童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当走到讲台边时,全身都在发抖。童童站了好几秒钟才开始说话。但是他太紧张了,根本讲不下去。童童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吴老师知道童童经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张口。但是吴老师想,童童的数学学得不错,他应该能够讲清楚他的题目。但吴老师错了,童童最终还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学也变得不敢上前说了。 吴老师决定帮助童童恢复自尊。她让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问题。她说很多学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她开始教书时也感到害怕。后来她问了童童设计的数学题是什么,童童用非常小的声音回答了。吴老师说:“非常好,童童!那你是怎么解这个题的?”童童受到了老师的鼓励,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胆子也变大了,接着把自己解题的过程完整地向同学们演示出来了。 童童讲的过程中,吴老师发现站在走道里的小王一直贴着后面的窗户认真听课,就在童童讲完后让他回到了教室。 问题:请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等理论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案例2 考试过后,试卷发下,学生们开始议论各自的成绩。 “你考得怎样,小郭?”小康问道。 “很糟糕,“小郭感到有些难为情,“我不是做这个的料。我从来都不擅长写她所要求写的这种东西。我根本学不好。” “我这次也没有考好,”小康回应说:“不过我早料到这次会考不好,因为我这段时间学习太不用功了,我就知道我这次会有麻烦了。不过我可不像这样的事情下次再发生。” “简直难以置信!”小蓉抱怨说:“真见鬼了,我居然只得B。她到底有没有认真读我写的东西啊!” “我才得C,”小冲补充说,“不过我倒不觉得有多糟糕,我从来就没好好学过这门课,让我及格,我已经谢天谢地了。” 问题:请根据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四名学生对考试成败的归因特点。如果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如何改变案例中消极归因学生的归因倾向? 案例3 小雨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二年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三年后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童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爱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