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解实验类计算题

怎样解实验类计算题

怎样解实验类计算题
怎样解实验类计算题

怎样解实验类计算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应用题

1.某同学为测定12g 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利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提示:3H 2+Fe 2O 3高温

2Fe+3H 2O

杂质不参加反应,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请回答有关问题:

得到如下数据:

(1)请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l%)_______ (2)该实验还可测定组成水的各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请用表中实验数据列式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化简);若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则求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会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汉墓出土青铜器表面一些有绿色物质,该物质俗称“铜绿”,其化学组成为()232Cu OH CO 。小明同学研究该物质时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取2.22g“铜绿”固体,向其中加入足量的7.3%的稀盐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反应方程式为:()232222Cu OH CO +4HCl

2CuCl +CO +3H O ↑,试求参加反应

的稀盐酸的质量____。

(实验二)(1)另取2.22g“铜绿”固体加热使其分解,绘制出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t℃时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则此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系图。如图所示到

1

为_____g。

(2)根据上图,计算并推理出升温到2t℃后,BC段残留固体的合理化学式_____(要求有计算过程)。

3.某实验小组为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用干燥纯净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所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填写字母)。

(1)将上图连接成整套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B→____→____→____E

(2)A装置中实验前混合物质量为2.5g,实验后的剩余固体质量为2.1g,则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某同学用E装置增加的质量来计算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结果会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4.阳光牌小包装“脱氧剂”成分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的Fe粉会转变成Fe2O3而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使用过的阳光牌“脱氧剂”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Fe粉占变质前Fe粉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下探究过程。

步骤(1)取食品包装袋中的阳光牌“脱氧剂”一袋,将里面的固体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滤渣。

步骤(2)取步骤(1)中的滤渣8.0g,加入足量的稀H2SO4与滤渣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1.2g。

步骤(3)取步骤(2)中的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的固体经洗涤后转移到坩埚中,充分加热、冷却、称量,得到8.0gFe2O3(注:滤液中的Fe元素已全部转化为Fe2O3)。求(1)8.0g滤渣中Fe和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____。

(2)该“脱氧剂”在未变质时,Fe粉和活性炭的质量之比____。

(3)该“脱氧剂”的变质程度____。

5.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与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只写结果)。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只写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若在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的溶液,请你在图上画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____

二、计算题

6.将一定质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物依次通入盛有足量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实验测得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增重5.4克,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增重8.8克。试计算:

(1)混合气体中甲烷的质量(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______,混合气体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7.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提示

①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质量忽略不计)

8.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___。(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9.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

(2)计算溶液A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10.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验设计:

甲组:取纯净碳酸钙粉末5g于烧杯中,加入20g该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剩余固体3g。

乙组:取纯净碳酸钙粉末5g于锥形瓶中,将20g该盐酸溶液加入分液漏斗,利用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20℃、标准大气压)计算盐酸浓度。装置示意图如下:

数据处理:

(1)请利用甲组数据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2)乙组计算结果略小于甲组。经过多次实验仍得到相同结果(忽略量筒引起的误差),可能的原因是__

11.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 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 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 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简单表示为下图)。

请回答: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______;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

12.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参考答案

1.66.7% [(286.9g ﹣284.2g )﹣(86.3g ﹣83.9g )]:(86.3g ﹣83.9g ) 不变 【详解】

(1)C 装置为浓硫酸,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故C 装置增加的重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根据水的质量求出氧化铁的质量,然后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生成水的质量为286.9g ﹣284.2g=2.7g 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22323H +Fe O 2Fe +3H O

16054x

2.7g

高温

160x =54 2.7g

x=8g 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8g

100%66.7%12g

?≈; (2)根据B 装置中减少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即86.3g ﹣83.9g ,又根据C 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水的质量减去氧元素的质量就是氢元素的质量,即(286.9g ﹣284.2g )﹣(86.3g ﹣83.9g ),故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86.9g ﹣284.2g )﹣(86.3g ﹣83.9g )]:(86.3g ﹣83.9g );因为物质的组成是一定的,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一定的,故即使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不变的。

2.20g 0.62g Cu 2O 【详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23222222214Cu OH CO 4HCl

2CuCl +CO +3H O

2.22g 7.3%6x

↑+

222 2.22

=1467.3%x

x=20g

[实验二]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此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总

质量为:2.22g-1.60g=0.62g ;

(2)解:根据图中数据知:1t ℃时1.60g 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64

=1.60g 100%=1.28g 80

?

?, 2t ℃时,1.44g 固体中氧元素质量=1.44-1.28=0.16g 所以BC 段固体中铜、氧元素质量比1.28g :0.16g 8:1==,

设BC 段固体的化学式为x y Cu O ,则64x:16y=8:1,x:y=2:1(或Cu O 、元素原子个数比

=2:1)

所以BC 段时固体化学式为Cu 2O 。 3.D C A 80% 增大 【详解】

(1)要用干燥纯净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要求制取的气体先除杂(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再干燥(浓硫酸吸水),然后通过氧化铜装置发生还原反应,用氯化钙吸收产物水,故连接装置的顺序为:B D C A E →→→→;

(2)实验前混合物质量为2.5g ,实验后的剩余固体质量为2.1g ,减少了0.4g 就是氧化铜中

氧元素的质量,故氧化铜的质量为:0.4g

=2g

16

100%

80

?,故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2g

×100%=80%2.5g

; (3)氯化钙吸收的水分来自反应产生的水和空气中的水,因此结果会偏大。 4.6.8g 14:3 50% 【详解】

(1)由题意可知,Fe 粉、活性炭及生锈生成的氧化铁不溶于水,铁和氧化铁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所以取步骤(1)中的滤渣8.0g ,加入足量的稀H 2SO 4与滤渣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1.2g ,1.2g 固体是活性炭的质量,8.0g 滤渣中Fe 和Fe 2O 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为8.0g-1.2g=6.8g ;

(2) 8.0gFe 2O 3中Fe 元素的质量为:112

8.0g 100%=5.6g 160

?

?,则该“脱氧剂”在未变质时,Fe 粉和活性炭的质量之比为5.6g:1.2g=14:3;

(3)由于铁变质而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8g-1.2g)-5.6g=1.2g (, Fe 2O 3中Fe 、O 元素的质量比为:2×56:3×16=112:48,设变质铁的质量为x :

112x

=48 1.2g

x=2.8g , 脱氧剂的变质程度 2.8g

=

100%=50%5.6g

?。 5.7.3% 11.1% 8.2%

【详解】

(1)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4.4g ,设混合溶液中含有氯化氢的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z 。

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1067311744x

y

z

4.4g

7311744106===y z 4.4g x

x=10.6g y=7.3g z=11.7g

混合溶液中HCl 的质量分数为:

7.3g

100%=7.3%100g

?; (2)设混合溶液中2CaCl 的质量为m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n ,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p 。

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11110610+0117m p 10g n

↓ 111117100106

===m n 10g p

m=11.1g n=11.7g p=10.6g ;

混合溶液中2CaCl 的质量分数为:

11.1g

100%=11.1%100g

?; (3)据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知道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为氯化钠溶液, 滤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11.7g=23.4g , 盐酸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6g 10.6%=100g ÷, 氯化钙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6g 10.6%=100g ÷ 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0g+100g+100g-4.4g-10g=285.6g

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3.4g

285.6g

100%=8.2%?; (4)根据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可以知道,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碳酸钙不可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所以加入的碳酸钠要先和盐酸反应,根据(3)的解答可以知道,盐酸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 ,即当滴入100g 碳酸钠溶液后才会产生沉淀,其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 ,此时一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100g=200g ,可以据此描点连线得出加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如图4所示。

6.2.4g 12 :7 12 :3 :4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测得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增重5.4克,就是甲烷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 (1)设混合气体中甲烷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

42221644CH + 2O CO + 2H O 36x

y

5.4g

点燃

16x =36 5.4g

x=2.4g ; 44y =36 5.4g

y=6.6g ; 答:混合气体中甲烷的质量是2.4克。

(2)由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8.8g ,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一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6.6g=2.2g 设:生成2.2g 二氧化碳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为Z

222CO + O 25688g

O z

C 2.2点燃 56z =88 2.2g

z=1.4g ; (2)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之比=2.4g :1.4g=12 :7;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4

2.4g 100%0.6g 16

??=,碳元素的质量=2.4g-1.6=1.8g ;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12

1.4g 100%0.6g 28

?

?=,氧元素的质量=1.4g-0.6g=0.8g ;所以混合气体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1.8g+0.6g ):0.6g :0.8g= 12 :3 :4 。 7.6.9g 。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7.0g+100.0g+50g-164.8 g=2.2g ;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

2322Na CO +2HCl =2NaCl +H O +C 1064O 4x

2.2g

106442.2g

x = x =5.3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7.0g-5.3g=11.7g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2346

11.7100% 5.3g 100% 6.9g 58.5106

g ?

?+??=。 答: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6.9g 。 8.22g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33g+250g-280.8g=2.2g ,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10044x

2.2g

100x

=44 2.2g x=5g

样品中氧化钙的质量=33g-5g=28g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40

5g 100%=2g 100

?

? 样品中钙元素质量:40

2g+28g 100%=22g 56

?

?。 9.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 2; 103.1 g 【详解】

(1)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与碳酸钠反应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 2

(2)设:②中加入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

2322Na CO + 2HCl =2NaCl + H O + C 10644x

2O .2g

106x =44 2.2g

x = 5.3 g m(溶液A) =100 g + 5.3 g – 2.2 g = 103.1 g

答:溶液A的质量为103.1 g。

10.7.3% 二氧化碳可能溶解在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合理即可)【详解】

(1)消耗碳酸钙质量为5g-3g=2g;

设: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x。

3222 2HCl+CaCO CaCl+H O +CO

73100

x2g ↑

1002g

=

73x

x=1.46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46g

100%7.3% 20g

?=。

答: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2)乙组数据偏小,测量的水的体积小于生成气体的体积,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可能溶解在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

11.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或判断是否完全反应等)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或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等) 1.6%(详见解析) AC 恰好中和Na+、H+稀盐酸的密度CO2+ 2NaOH = NaCO3+ H2O 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详解】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滴加酚酞试液,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或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等)

③解:7.3g×1%=0.073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2

4036.5

x0.073g

NaOH + HCl=NaCl+ H O

40x

=

36.50.073g

x=0.08g;

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0.08g

100% 1.6%

5g

?=;

(2)①A 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故A正确;

B 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会污染试液,故B错误;

C 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便于观察,故C 正确;

D 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由于待测液被稀释,测量结果不准确,故D错误。故选AC;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图中a点时溶液的pH=7,故a点表示的含义是恰好完全反应,b点时溶液显酸性,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Na+、H+;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还需要的数据是稀盐酸的密度,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求出溶质的质量;

(3)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OH = NaCO3+ H2O,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或碳酸钡)。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变质后溶液中含有生成的碳酸钠,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可确定实验方案为: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即可。12.D

【详解】

碳元素的质量120克×20%=24克,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4克÷12/44×100%=88克;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就能得到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所以88克二氧化碳就会得到200克质量的碳酸钙。故选D。

五年级解方程计算题

1)(0.5+X)+X=9.8÷2 2)2(X+X+0.5)=9.8 3)25000+X=6X 4)3200=450+5X+X 5)X-0.8X=6 6)12X-8X=4.8 7)7.5×2X=15 8) 1.2X=81.6 9)X+5.6=9.4 10)X-0.7X=3.6 11)91÷X=1.3 12)X+8.3=10.7 13)15X=3 14)3X-8=16

15)7(X-2)=2X+3 16)3X+9=27 17)18(X-2)=270 18)12X=300-4X 19)7X+5.3=7.4 20)3X÷5=4.8 21)30÷X+25=8522)1.4×8-2X=6 23)6X-12.8×3=0.06 24)3(X+0.5)=21 25)0.5X+8=43 26)6X-3X=18 27)1.5X+18=3X 28)5×3-X÷2=8

29)0.273÷X=0.35 30)1.8X=0.972 31)X÷0.756=90 32)9X-40=5 33)X÷5+9=21 34)48-27+5X=31 35)10.5+X+21=56 36)X+2X+18=78 37)(200-X)÷5=30 38)(X-140)÷70=4 39)0.1(X+6)=3.3×0.4 40)4(X-5.6)=1.6 41)7(6.5+X)=87.5 42)(27.5-3.5)÷X=4

43)X+19.8=25.8 44)5.6X=33.6 45)9.8-X=3.8 46)75.6÷X=12.6 47)5X+12.5=32.3 48)5(X+8)=102 49)X+3X+10=70 50)3(X+3)=50-X+3 51)5X+15=60 52)3.5-5X=2 53)0.3×7+4X=12.5 54)X÷1.5-1.25=0.75 55)4X-1.3×6=2.6 56)20-9X=1.2×6.25

小学方程计算题

小学方程计算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6×5+2X=4420 28+6X=88 32-22X=10 24-3X=3 10X×(5+1)=60 99X=100-X 5x+2x+x=5.6 4.8x-2x-x=4. 53X+5X=48 X+3=18 X-6=12 56-2X=20 4y+2=6 x+32=76 3x+6=18 14X-8X=12 5x+2x+x=5.6 4.8x-2x-x=4. 16+8x=40 2x-8=8 4x-3×9=29 8x-3x=105 x-6×5=42 x+5=7 2x+3=10 12x-9x=9 6x+18=48 56x-50x=30 5x=15 78-5x=28 32y-29=3 5x+5=15 89x-9=80 100-20x=20 55x-25x=60 76y-75=1 23y-23=23 4x-20=0 80y+20=100 53x-90=16 2x+9x=11 12y-12=24 80+5x=100 7x-8=6 65x+35=100 19y+y=40 25-5x=15 79y+y=80

42x+28x=140 3x-1=8 90y-90=90 80y-90=70 78y+2y=160 88-x=80 9-4x=1 20x=40 65y-30=100 51y-y=100 85y+1=-86 45x-50=40 5x+2x+x=5.6 4.8x-2x-x=4. 53X+5X=48 14X-8X=12 5x+2x+x=5.6 4.8x-2x-x=4. 53X+5X=48 14X-8X=12

2017年试验检测练习题100道.

2017公路水运工程助理试验检验师、试验检测师试题及答案1.. 千分表的测量精度为0.01mm。( ) 正确答案:错 2. 隧道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 )。 A.100mm B.200mm C.300mm D.500mm 正确答案:C 3. 交通行业标准JT/T4—2004规定: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实测抗剪弹性模量应满足( )。 A.G±G×5%MPa B.G±G×10%MPa C.G±G×15%MPa D.G±G×20%MPa 正确答案:C 4. 超声检测仪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A.避免电磁干扰 B.干燥处保存 C.严禁敲打 D.合适环境温度 E.密封保存 正确答案:ABCD

5.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6. 工地试验室应编制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通过检定/校准和功能检验等方式对仪器设备进行( )管理。 A.标准化 B.规范化 C.量值溯源 D.误差 正确答案:C 7. 对数运算,结果所取对数位数应比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多一位。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对数运算,结果所取对数位数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等。 8. 凡作为管理体系组成部分发给实验室人员的所有文件,在发布之前应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使用。应( ) A.建立识别管理体系中文件当前的修订状态 B.分发的控制清单 C.等效的文件控制程序 D.防止使用无效和(或)作废的文件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4.3.2文件的批准和发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180题(有答案)教学文案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180题(有答案)

五年级解方程180题有答案 (1)(0.5+x)+x=9.8÷2 (2)2(X+X+0.5)=9.8 (3)25000+x=6x (4)3200=440+5X+X (5)X-0.8X=6 (6)12x-8x=4.8 (7) 7.5+2X=15 (8)1.2x=81.6 (7)x+5.6=9.4 (10)x-0.7x=3.6 (11)91÷x=1.3 (12) X+8.3=10.7 (13) 15x=3 (14) 3x-8=16 (15) 3x+9=27 (16) 18(x-2)=270 (17) 12x=300-4x (18) 7x+5.3=7.4 (19) 3x÷5=4.8 (25) 0.5x+8=43 (26) 6x-3x=18 (27) 7(6.5+x)=87.5

(28) 0.273÷x=0.35 (29) 1.8x=0.972 (30) x÷0.756=90 (31) 0.1(x+6)=3.3×0.4 (32) (27.5-3.5)÷x=4 (33) 9x-40=5 (34) x÷5+9=21 (35) 48-27+5x=31 (36) 10.5+x+21=56 (37) x+2x+18=78 (38) (200-x)÷5=30 (39) (x-140)÷70=4 (40) 20-9x=2 (41) x+19.8=25.8 (42) 5.6x=33.6 (43) 9.8-x=3.8 (44) 75.6÷x=12.6 (45) 5x+12.5=32.3 (46) 5(x+8)=102 (47) x+3x+10=70 (48) 3(x+3)=50-x+3 (49) 5x+15=60 (50) 3.5-5x=2 (51) 0.3×7+4x=12.5

小学解方程专项练习题非常好

4+x=7x+6=94+x=7+5 4+x-2=7x-6=917-x=9 x-6=9+39+3=17-x16+2x=24+x 4x=1615=3x4x+2=18 24-x=15+2x2+5x=18+3x6x-2=3x+10 3(x+6)=2+5x2(2x-1)=3x+1030-4(x-5)=2x-16 2(x+4)-3=2+5x100-3(2x-1)=3-4x30+4(x-5)=2x-26 20x-50=5028+6x=8832-22x=10 24-3x=310x×(5+1)=6099x=100-x 36÷x=18x÷6=1256-2x=20 36÷x-2=16x÷6+3=956-3x=20-x 4y+2=6x+32=763x+6=18 16+8x=402x-8=84x-3×9=29 8x-3x=105x-6×5=42+2x2x+5=7×3 2(x+3)+3=1312x-9x=96x+18=48 56x-50x=305x=15(x-5)78-5x=28 32y-29y=35(x+5)=1589–9x=80 100-20x=20+30x55x-25x=6076y÷76=1 23y÷23=234x-20=080y+20=100-20y 53x-90=162x+9x=1112(y-1)=24 80÷5x=1007x÷8=1465x+35=100 19y+y=4025-5x=1579y+y=80 42x+28x=1403x-1=8-2x90y-90=90-90y 80y-90=70÷3078y+2y=16088-4x=80-2x 9÷(4x)=120x=40–10x65y-30=100 51y-y=10085y+1=y+8645x-50=40-45x

试验检测计算分析题

六、实例计算题 1、某沥青混合料的视密度为cm3,理论密度为cm3,油石比为%,沥青的相对密度为。求该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及沥青混合料的饱和度。(7分) 解: a .空隙率 %24.548.235.21=?? ? ?? - =VV b .沥青体积百分率VA %19.111 1)0.5100(35 .20.5100=??+??= VA c .矿料间隙率VMA %43.16%19.11%24.5=+=+=VA VV VMA d .饱和度VFA %11.6843 .1619 .11=== VMA VA VFA 。 2、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水灰比为,在试拌调整时,增加了10%的水泥浆用量。试求 (1)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不能用假定密度法); (2)若已知以实验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每m3需用水泥320kg ,求1m3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的用量; (3)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 混凝土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1kg )。(8分) 解:(1)计算基准配合比 ∵水泥浆用量增加10% ∴基准配合比应为: ::=1:: 58.0=C W (2)水泥=320kg (已知) 水=320×=186kg 砂=320×=621kg 石=320×=1254kg (3)水泥=320kg 砂=621(1+5%)=652kg 石=1254(1+1%)= 1267kg 水=186-(621×5%+1254×1%)=142kg 400L 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142×=57kg 水泥=128kg 砂=652×=261kg 石=1267×=507kg 七、分析评定题 1、若试验室配合比单位用水量为200kg ,水灰比为,粗骨料为碎石,水泥实测强度为,试验室强度恰好达到试配强度值(),若每方混凝土多加10kg 水,混凝土强度降低率为多少 (注:A= B=)。(8分) 解:①由已知条件:每方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200/=333,若每方混凝土多加10kg 水,则单位用水量为210kg 。 ②由 ? ?? ??-=B W C Af f ce cu 0,计算多加水后混凝土的强度值 MPa f cu 74.2152.02103335.4248.00,=?? ? ??-?= ③强度下降率%9.222 .2874 .212.28=-= 2、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通过降低压实温度和减少压实遍数来提高平整度的作法是否可取,为什么(7分) 解:不可取。因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路面未达到应有的压实度、应有的结构和强度,通车后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①由于压实不足,通车后行车荷载作用会使路面压实度迅速增加,但因受车辆渠化运行限制及行车的非匀速性,压实度的增加是不均匀的,会产生车辙、推挤等病害。若下层平整度本身也差,整个平整度会很快变差。 ②由于压实不足,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增大,除沥青易老化外,还增大了路面的透水性,假如下层为沥青碎石和开级配沥青混凝土,会因雨水渗透,殃及基层。 ③由于压实不足,混合料未达到预期的嵌挤结构和强度,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将过早出现松散、剥落、坑槽等病害,尤其通车后气温较低时,更易产生病害。 六、实例计算题(共15分) 1、若计算配合比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水=195kg ,水泥=390kg 、砂=588kg 、石子=1176kg/m3,经试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50题及答案ok

五年级解方程50题有答案 (1)(0.5+x)+x=9.8÷2 (2)2(X+X+0.5)=9.8 (3)25000+x=6x (4)3200=440+5X+X (5)X-0.8X=6 (6)12x-8x=4.8 (7) 7.5+2X=15 (8)1.2x=81.6 (7)x+5.6=9.4 (10)x-0.7x=3.6 (11)91÷x=1.3 (12)X+8.3=10.7 (13) 15x=3 (14) 3x-8=16

(16) 18(x-2)=270 (17) 12x=300-4x (18) 7x+5.3=7.4 (19) 3x÷5=4.8 (25) 0.5x+8=43 (26) 6x-3x=18 (27)7(6.5+x)=87.5(29) 1.8x=0.972 (30) x÷0.756=90 (31) 0.1(x+6)=3.3×0.4 (32) (27.5-3.5)÷x=4 (33) 9x-40=5 (34) x÷5+9=21 (35)48-27+5x=31

(37)x+2x+18=78 (38) (200-x)÷5=30 (39)(x-140)÷70=4 (40)20-9x=2 (41) x+19.8=25.8 (42) 5.6x=33.6 (43)9.8-x=3.8 (45)5x+12.5=32.3 (46)5(x+8)=102 (47)x+3x+10=70 (48)3(x+3)=50-x+3 (49)5x+15=60 (50) 3.5-5x=2

. 五年级解方程50题答案 (1)(0.5+x)+x=9.8÷2 0.5+2x=4.9 0.5+2x-0.5=4.9-0.5 2x=4.4 2x÷2=4.4÷2 X=2.2(2)2(X+X+0.5)=9.8 2x+2x+1=9.8 4x+1-1=9.8-1 4x=8.8 4x÷4=8.8÷4 X=2.2(3)25000+x=6x 25000+x-x=6x-x 5x=25000 5x÷5=25000÷5 X=5000 (4)3200=440+5X+X 6x+440=3200 6x+450-450=3200-440 6x=2760 6x÷6=2760÷6 X=460 (5)X-0.8X=6 0.2x=6 0.2x÷0.2=6÷0.2 X=30 (6)12x-8x=4.8 4x=4.8 4x÷4=4.8÷4 X=1.2 (7) 7.5+2X=15 2x+7.5-7.5=15-7.5 2x=7.5 2x÷2=7.5÷2 X=3.75 (8) 1.2x=81.6 1.2x÷1.2=81.6÷1.2 X=68 (9) x+5.6=9.4 X+5.6-5.6=9.4-5.6 X=3.8 (10)x-0.7x=3.6 0.3x=3.6 0.3x÷0.3=3.6÷0.3 X=12 (11)91÷x=1.3 91÷x×x=1.3×x 1.3x=91 1.3x÷1.3=91÷1.3 X=70 (12) X+8.3=10.7 X+8.3-8.3=10.7-8.3 X=2.4 (13) 15x=3 15x÷15=3÷15 X=0.2 (14) 3x-8=16 3x-8+8=16+8 3x=24 3x÷3=24÷3 X=8 (15) 3x+9=27 3x+9-9=27-9 3x=18 3x÷3=18÷3 3x=6 (16) 18(x-2)=270 18x-36=270 18x-36+36=270+36 18x=306 18x÷18=306÷18 X=17 (17) 12x=300-4x 12x+4x=300-4x+4x 16x=300 16x÷16=300÷16 X=18.75 (18) 7x+5.3=7.4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计算题练习题

一、解方程专题 7+=19 X+120=176 58+X= 90 X+150=290 +X= 2X+55=129 7 X=63 X× 9= =444 X × =90X × 5=100 =124 X-6=19 = = =10 0

X-77=275 X-77=144 X ÷7=9 X÷=10 X÷78= X÷=100 X÷3= X÷=8 9-X= = 87-X=22 66-X= 77-X= 99-X= ÷X= ÷X=

9÷X= 7÷X= 56÷X=5 39÷X=3 3×(X-4)=46 (8+X)÷5=15(X+5) ÷3=1615÷(X+= 12X+8X=40 12X-8X=40 12X+X=26 X+ =6 =32 +X=26 3X+5X=48 14X-8X=12 6×5+2X=44 20X-50=50 28+6X=88

32-22X=10 24-3X=3 10X×(5+1)=60 99X=100-X X+3=18 X-6=12 56-2X=20 4X+2=6 X+32=76 3X+6=18 16+8X=40 2X -8=8 4X-3×9=29 8X-3X=105 X-6×5=42 X+5=7

2X+3=10 =6 12X+8X= 7(X-2)=49 4×8+2X=36 (X-2)÷3=7 X÷5+9=21 (200-X)÷5 =30 48-27+5X=31 3X-8=16 3X+9=27 +7X= 3X÷5= 5×3-X=8 40-8X=5 X ÷5=215 X+25=100

X+15=30 2X+8=20 20-2X=6 2X+9= 31 35-5X=10 5(X-6)=20 10(9-X)=20 6(X-3)=12 3(X-9)=33 54-X=24 7X=49 126÷X=42 12÷X= -X= = +6×5=37

环境监测试卷,实验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卷(A)卷 一、填空题(共20分) 1、根据采样时间和频率,水样的采集类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2、垃圾渗沥水的特点是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3、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可分为和,目的是保证数据的_______和______。 4、对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内气体压力的测定,可用______和______相联接测定。 5、BOD5值是指将水样进行适当稀释后,在______℃下培养______天,利用样品培养前后的______之差。 6、大气污染监测中无主导风向的点源污染多用______布点法。 7、环境污染物测试技术包括物理化学技术和______技术,其中物理化学技术包括______和______分析方法。 8、测定铬的容器含有油污时,应注意不可用洗涤。 二、判断题:(10分) 1、在分析测试中,空白试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2、室内精密度是分析结果的平行性与重复性度量的总和,室间精密度反映的是分析结果的再现性。 3、S型皮托管适用于在尘粒浓度较大的烟尘采样中使用。 4、采集溶解氧的水样时,要注意避开湍流,水样要平稳地充满溶解氧瓶,不能残留小气泡。 5、水样中所有油类都可用汽油作为标准油进行测定。 6、风罩用于减少风致噪声的影响和保护传声器,故户外测量时传声器应加戴防风罩。 7、柴油机车的CO的浓度与汽油机车基本相同。 8、用温度计测量烟气温度时,将温度计球部放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待读数稳定不变时,快速抽出读数。 9、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可氧化水样中全部有机物。 10、纳氏试剂应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 三、简答题:(30分) 1、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是指哪种粒子状污染物?简述其采样及总悬浮微粒浓度的测定方法。(6分) 2、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在加热回流过程中如溶液颜色变绿,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5分)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180题(有答案)(2)

五年级解方程180题有答案(1) (0.5+x)+x=9.8 - 2 (12) X+8.3=10.7 (2) 2(X+X+0.5)=9.8 (13) 15x = 3 (3) 25000+x=6x (14) 3x -8= 16 (4) 3200=440+5X+X (15) 3x+9=27 (5) X-0.8X=6 (16) 18(x-2)=270 (6)12x-8x=4.8 (17) 12x=300-4x (7) 7.5+2X=15 (18) 7x+5.3=7.4 (8)1.2x=81.6 (19) 3x - 5=4.8 (7) x+5.6=9.4 (25) 0.5x+8=43 (10)x-0.7x=3.6 (26) 6x-3x=18 (11)91 - x = 1.3 (27) 7(6.5+x)=87.5

(28) 0.273 - x=0.35 (40) 20-9x=2 (29) 1.8x=0.972 (41) x+19.8=25.8 (30) x - 0.756=90 (42) 5.6x=33.6 (31) 0.1(x+6)=3.3 X 0.4 (43) 9.8-x=3.8 (32) (27.5-3.5) - x=4 (44) 75.6 - x=12.6 (33) 9x-40=5 (45) 5x+12.5=32.3 (34) x - 5+9=21 (46) 5(x+8)=102 (35) 48-27+5x=31 (47) x+3x+10=70 (36) 10.5+x+21=56 (48) 3(x+3)=50-x+3 (37) x+2x+18=78 (49) 5x+15=60 (38) (200-x) - 5=30 (50) 3.5-5x=2 (39) (x-140) - 70=4 (51) 0.3 X 7+4x=12.5

解方程计算练习题80道

y+3.5=10 6÷y=10 y-3=4.5 8+x=9.4 12-x=8.5 13-x÷40=1.5 10.7+n=21 32.8-3b=17.8 4y-24=16 100x÷6=2.5 7×8+10x=128 m×33=99 x-0.9=24.7 2x+5.67=13.67 10b=1.4 x÷4.5=8.8 5y-0.3=34.7 10a÷5.5=10.5 2b=100 5x+15=65 x+18=50 10x=4.2 2.5=y-7.5 m÷0.7=1.2 100x-0.4=22 3a÷5=4.8 2x÷10=5.2 4x-20=0 5x+8x=260 x÷0.3=4.6+5.6 5x+15=65 10x=4.2 100x=48 10x-4=22 5x+8x=260 x÷3=4.6+5.6 10n=48 m÷0.7=1.2 10x+18=50 18=y-7.5 75-5x=55 x÷40=4.8 y+5y=96 x+8.3=10.7 x+5.6=9 5-x=1.53 91÷x=100 10x+5.3=7.3 10-3x=4 3x-5+2x+4=14 45-6x+9x=15 7x+18-6x+12=60 39-5x=9 2x+3+16x-7=32 33-8x+7-7x=10 9x-7-6x+5=10 3x+5=6x-10 5x-8=16-3x 20-4x=x+5 16-2x=46-8x 7x+9=9x-17 10x-6=54-5x 25-3x=4x-3 50+3x=70-7x 32-7x=62-10x 57-12x=27-7x

2×(4x+3)=x+1 5-3×(2x-3)=2 2x-3(4x-9)=x-6 2(3x-5)=13+5(5-2x) 48-(x+8)=3(x-4) 17-5x=7 6x+7-4x=19 44-10x+5x=4 3x+6=8x-14 5-2x=3x-25 7-8x=9-10x 2(x+7)=3-3(x-5) 34-x=6x-2(2x+4) 8x-3x=45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期末实验计算题压轴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10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实验计算题压轴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3) 一、实验题计算题压轴题等 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小明站在地面上把一件重为400N的材料在30s内匀速提升到 12m的楼上,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在此过程中小明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则拉力功率为多大? (3)提升500N重物时,机械效率是多少? 2.如图甲所示,有两个质量分布均匀、不吸水的实心长方体A和B,已知:m A=600g, S A=100cm2,h A=10cm,S B=50cm2,h B=4cm,B的密度大于水,B的质量为m x克(m x取值不 确定),A、B表面的中央用一根长为L=5cm的细线连接。如图乙所示,现将它们放入一个 置于水平地面上的足够高的薄壁柱型容器中央处,容器底面积S容=300cm2,细线的质量、体积等次要因素都忽略不计,且全程未被拉断,ρ水=1.0×103kg/m3,g=10N/kg。 (1)求长方体A的重力; (2)小红同学沿容器壁缓慢加水,当加水质量为m1=700g时,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 (3)在小红同学加水的过程中,细线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当细线的拉力刚好不再变化时,求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2与m x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所示,柱形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 100cm2,水深为0.5m,木块的体积为4dm3,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g=10N/kg) 试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2)若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3)绳子断了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绳子未断前相比变化了多少? 4.如图甲所示,将底面积为0.02m2、重为14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往容器内装入重

六年级数学解方程计算题100道

六年级数学解方程计算 题100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六年级解方程100题 10×X=258 33÷X =2011 X ×60%=18×4 1 12%X + 5 3 X =216 X —58% =84 50%X - 35%X = 15 1.9×0.8-3.6X =0.8 7X -5.5X =4.65 6x -x =9.6 x -1.2=5.25 1.2(x -3.5)=1.8 (x -3.6)÷4=1.6 15.5x +2.5x =36 x -0.58x =8.4 100 - 20x = 20 4.1x -2.3x +0.5=7.7 34 x÷1 6 =18 X+ 79 X=43 3.6x ÷2=2.16 17-0.2x=5 3 4 x -0.25x =12

χ-52χ=103 χ×(1+61)=280 15 8 χ-52=103 4x ÷35 =415 34 x -15 x=1112 34 x -14 =1112 +1 5 x 95x =103 x ÷121=3 1 (1+25%)x =5 x -51x =7 (x -21)÷3=41 4 1 x+2×31=6 12-x=4 x ÷5=15 4x -3×9.1=28.7 (x -3)÷4=7.5 1.9×0.8-3.6X =0.8 7X -5.5X =4.65 x-52x=14 53+41x=20 17 7-3 2=2x

31 x +5=21 x 53 x +52= 5 33÷x =20 11 x -85x=31×45 x ×31×53=4 x ×(34+23)=724 4x —3 ×9 = 29 23 5 x -1 7 = 1 (4 5 +3.2)x =2 3 1.75x -0.5x =6.25 34 x -58 =56 1-58 x=2 3 95÷X=1110 6×121-21χ=21 χ∶81 =56 6X ÷34 =24 χ+ 35 χ= 1617 54X -18×3 2 =4 X -27 X=114 X ÷18 =15×23 40%X-14 =712

(word完整版)七年级解方程计算题专项练习

解方程: (1)215x x -+= (2)1 4342 x x -=+ (3)23 41255x x -=+ (4)2 3.5 4.51x x -=- (5)76226x x --=-; (6)4352x x --=--; (7)453x x =+; (8)3735y y +=-- (1)2(x-1)+4=0 (2)4-(3-x )=-2

(3)(x+1)-2(x-1)=1-3x (4)2(x-2)-6(x-1)=3(1-x)(5)4(x-1)-10(1-2x)=-3(2x+1) ( 6) 2(x+3)-5(1-x)=3(x-1) (7) 3(x+1)-2(x+2)=2x+3 (8)2(x-1)-(x-3)= 2(1.5x-2.5) (9)3(x-7)-2[9-4(2-x)]=22 (10)3x-2[3(x-1)-2(x+2)]=3(18-x)

(11) x x 3221221413223=-?? ? ???+??? ??+ (12) x x 23231423 =??????-??? ??- (1) 2x =3x-1 15 12 (2)=-+x x 12136x x x -+-=- 12 136 x x x -+-=- (5) 124362x x x -+--= (6)112 [(1)](1)223 x x x --=-

(7) 35.012.02=+--x x (8)x x -=+3 8 (9)43(1)323322x x ?? ---=???? (10)2x -13 =x+22 +1 (11)3142125x x -+=- (12) 31257243y y +-=- 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顺风需2小时,逆风需3小时,已知风速为20千米/时,求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计算练习题

五年级解方程计算题183道 (1)(0.5+x)+x=9.8÷2(2)2(X+X+0.5)=9.8(3)25000+x=6x (4)3200=440+5X+X (5)X-0.8X=6 (6)12x-8x=4.8 (7)7.5+2X=15 (8)1.2x=81.6 (7)x+5.6=9.4 (10)x-0.7x=3.6 (11)91÷x=1.3(12)X+8.3=10.7 (13)15x=3 (14)3x-8=16 (15)3x+9=27 (16)18(x-2)=270 (17)12x=300-4x (18)7x+5.3=7.4 (19)3x÷5=4.8 (25)0.5x+8=43 (26)6x-3x=18 (27)7(6.5+x)=87.5

(28)0.273÷x=0.35 (29) 1.8x=0.972 (30)x÷0.756=90 (31)0.1(x+6)=3.3×0.4 (32)(27.5-3.5)÷x=4 (33)9x-40=5 (34)x÷5+9=21 (35)48-27+5x=31 (36)10.5+x+21=56(37)x+2x+18=78 (38)(200-x)÷5=30 (39)(x-140)÷70=4(40)20-9x=2 (41)x+19.8=25.8 (42) 5.6x=33.6(43)9.8-x=3.8(44)75.6÷x=12.6(45)5x+12.5=32.3(46)5(x+8)=102(47)x+3x+10=70(48)3(x+3)=50-x+3(49)5x+15=60(50) 3.5-5x=2(51)0.3×7+4x=12.5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180题及答案

五年级解方程180题有答案 (1)(0.5+x)+x=9.8÷2 (2)2(X+X+0.5)=9.8 (3)25000+x=6x (4)3200=440+5X+X (5)X-0.8X=6 (6)12x-8x=4.8 (7) 7.5+2X=15 (8)1.2x=81.6 (7)x+5.6=9.4 (10)x-0.7x=3.6 (11)91÷x=1.3 (12)X+8.3=10.7 (13) 15x=3 (14) 3x-8=16 (15) 3x+9=27 (16) 18(x-2)=270 (17) 12x=300-4x (18) 7x+5.3=7.4 (19) 3x÷5=4.8 (25) 0.5x+8=43 (26) 6x-3x=18 (27) 7(6.5+x)=87.5

(28)0.273÷x=0.35 (29) 1.8x=0.972 (30) x÷0.756=90 (31) 0.1(x+6)=3.3×0.4 (32) (27.5-3.5)÷x=4 (33) 9x-40=5 (34) x÷5+9=21 (35) 48-27+5x=31 (36) 10.5+x+21=56 (37)x+2x+18=78 (38) (200-x)÷5=30 (39)(x-140)÷70=4 (40)20-9x=2 (41) x+19.8=25.8 (42) 5.6x=33.6 (43)9.8-x=3.8 (44)75.6÷x=12.6 (45)5x+12.5=32.3 (46)5(x+8)=102 (47)x+3x+10=70 (48)3(x+3)=50-x+3 (49)5x+15=60 (50) 3.5-5x=2 (51)0.3×7+4x=12.5

六年级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48-3 x =16 5 x ×(5+1)=60 99 x =100 36÷ x=18 X -27 X=43 2X + 25 = 35 70%X + 20%X = 3.6 X ×53=20×41 x÷6=12 56-2 x =20 4y+2=6 x+32=76 X +83X =121 5X -3×215=75 32X ÷41=12 25% + 10X = 5 4 16+8x=40 2x-8=8 4x-3×9=29 3x+6=18 6X +5 =13.4 834143=+X 3X=83 X - 15%X = 68

54-X=24 7X=49 126÷X=42 8x-3x=105 X ÷72=167 X +87X=43 4X -6×32 =2 125 ÷X=310 2(x+3)=10 12x-9x=9 56x-50x=30 5x=15(x-5) 53 X = 722598 X = 61×5116 X ÷356=4526×25 13 4x -3 ×9 = 29 23y÷ 23=23 4x-20=0 80y+20=100-20y 78-5x=28 103X -21×32=4 21x + 61 x = 4 6X +5 =13.4 25 X-13 X=310

53x-90=16 2x+9x=11 12(y-1)=24 80÷ 5x=100 5X=1915218X=154 X ÷54=2815 4χ-6=38 32X ÷4 1 =12 19y+y=40 25-5x=15 79y+y=80 7x÷ 8=6 X ÷356=4526÷2513 X-0.25=414X =30% 53X=7225 98X=61×51 16 42x+28x=140 65x+35=100 9÷ (4x )=1 20x=40 – 10x

环境监测实验问答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 1、pH (1)为什么在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 答:测量水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方法是,用试棒点取水样在pH试纸上,而不应直接将pH 试纸插入待测水样中。这是因为pH试纸的显色机理本质上是一种化学反应,当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水样中时,大量的水样溶液将pH试纸本身所含的显色剂稀释了,冲淡了,从而影响显色的色度造成度数误差。 (2)测定溶液pH值时为什么要先用标准pH缓冲溶液进行定位?玻璃电极使用前为什么要处理? 答:用pH缓冲溶液标定是为了消除不对称电位的影响。因为干玻璃电极不显示pH效应,只有经过水化的玻璃电极才显示pH效应,玻璃电极经浸泡24小时以上,就可形成稳定的水化层,使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在一定温度下与试液的pH值成线性关系,因此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蒸馏水或0.1N盐酸中浸泡24小时以上. (3)为何测pH时要按从稀到浓的次序测定? 答:因为后面一个始终浓度大于前面一个,所以要是用pH电极测试稀溶液后再放到浓的里,影响不大。但要是从浓到稀,电极从浓溶液带出的残液进入稀溶液,电极上的残液将影响稀溶液的测试结果。 2、溶解氧: (1)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空气中氧的干扰? 答:溶解氧采样时,应是水溢流,且碘量瓶上不能附有气泡,采样瓶需要水封。 在固定溶解氧、吸取溶液等的过程中,应将移液管插入水面下。 (2)在配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时,所用的蒸馏水为何要先煮沸并冷却后才能使用? 答:赶出水中溶解氧。 空白试验时有时空白值过大,正常的空白值为1-2滴,若超过此数表明蒸馏水制备过久,可能其中溶解了较多的氧,KI会与氧发生反应产生I2,同时蒸馏水中的氧本身也会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发生反应,这两方面都会增加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量使空白值过大:4I- + 4H+ + 4 O2 = 2 I2 + 2H2O 2S2O32- + O2 = 2SO42- +2S↓ 因此每次标定时均应使用新鲜制备的蒸馏水或将蒸馏水重新煮沸10min,冷却后使用,这样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3)溶液被滴定至淡黄色,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才可以加入淀粉指示剂? 答:溶液为淡黄色时说明I2消耗殆尽,接近终点。 淀粉指示剂的加入要在近终点时加入是因为若加入过早,因碘释放慢,终点会迟后,使滴定结果产生误差。 (4)为什么通过滴定I2可计算出DO的含量? 根据原理解释。 3、浊度 (1)浊度的测定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 答:水中应无碎屑和易沉颗粒,如所用器皿不清洁,或水中有溶解的气泡和有色物质时干扰测定。 (2)有时会加入少许生物抑制剂,起何作用?

解一元一次方程50道练习题(带答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 解一元一次方程50道练习题(含答案) 1、【基础题】解方程: (1)712=+x ; (2)825=-x ; (3)7233+=+x x ; (4)735-=+x x ; (5)914211-=-x x ; (6)2749+=-x x ; (7)32 141 +=-x x ; (8)162 3 +=x x . 1.1、【基础题】解方程: (1)162=+x ; (2)9310=-x ; (3)8725+=-x x ; (4)2 5323 1+=-x x ; (5)x x -=-324; (6)4227-=+-x x ; (7)15 2 +=--x x ; (8) 23 312+=--x x . 2、【基础题】解方程: (1)475.0=)++(x x ; (2)2-41)=-(x ; (3)511)=-(x ; (4)212)=---(x ; (5))12(5111+=+x x ; (6) 32034)=-(-x x . 2.1、【基础题】解方程:

(1)5058=)-+(x ; (2)293)=-(x ; (3)3-243)=+(x ; (4)2-122)=-(x ; (5)443212 +)=-(x x ; (6)3 23236)=+(-x ; (7)x x 2570152002+)=-(; (8)12123)=+(x . 3、【综合Ⅰ】解方程: (1) 452x x =+; (2)3423+=-x x ; (3)) -()=+(3271 131x x ; (4))-()=+(13 114 1x x ; (5) 14 2 312-+=-x x ; (6)) +(-)=-(25 1 2121x x . (7))+()=+(20411471 x x ; (8))-(-)=+(73 1211551x x . 3.1、【综合Ⅰ】解方程: (1) 432141=-x ; (2)83457=-x ; (3)81 5612+= -x x ; (4)6 2 9721-= -x x ; (5)1232151 )=-(-x x ; (6)1615312=--+x x ; (7)x x 241427 1 -)=+(; (8)25 9 30030010 2200103 )=-()-+(x x . 4、【综合Ⅰ】解方程: (1)307221159138)=-()--()--(x x x ; (2)5 1413121 -=+x x ;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计算题练习题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一、解方程专题 7+=19 X+120=176 58+X=90 X+150= 290 79.4+X=95.5 2X+55=129 7 X=63 X× 9=4.5 4.4X=444 X × 4.5=90 X × 5=100 6.2X=124

X-6=19 X-3.3=8.9 X-25.8=95.4 X-54.3=1 00 X-77=275 X-77=144 X ÷7=9 X÷4.4=10 X÷78=10.5 X÷2.5=100 X÷3=33.3 X÷2.2= 8 9-X=4.5 73.2-X=52.5 87-X=22 66-X=3 2.3

77-X=21.9 99-X=61.9 3.3÷X=0.3 8.8÷X=4.4 9÷X=0.03 7÷X=0.001 56÷X=5 39÷X=3 3×(X-4)=46 (8+X)÷5=15 (X+5) ÷3=16 15÷(X+0.5)=1.5 12X+8X=40 12X-8X=40 12X+X=26 X+ 0.5X=6 X-0.2X=32 1.3X+X=26 3X+5X=48 14X-8X =12

6×5+2X=44 20X-50=50 28+6X=88 32-22X =10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24-3X=3 10X×(5+1)=60 99X=100-X X+3=18 X-6=12 56-2X=20 4X+2=6 X+32= 76

3X+6=18 16+8X=40 2X-8=8 4X-3×9= 29 8X-3X=105 X-6×5=42 X+5=7 2X+3=10 X-0.8X=6 12X+8X=4.8 7(X-2)=49 4×8+2X =36 (X-2)÷3=7 X÷5+9=21 (200-X)÷5=30 48-27+5 X=31

小学解方程专题练习题

小学解方程练习题 姓名得分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4)检验,写出答案。 二、基础训练 A组 1、说出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某班同学每天做数学题a道,7a表示。 (2)四年级同学订《中国少年报》120份,比五年级多订x份,120-x表 示。每份《中国少年报》a 元,120a表示,(120- x)a 表示。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a厘米,4a表示,a2表示 (4)张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排球x元,付给售货员245元,245 -3x表示2、列方程解答下列应用题。 (1)一种收音机每台售价今年比去年降低25%,今年每台售价36元,去年每台售价多少元? (2)一套运动服的价格是144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7/9,裤子的价格是多少元?

(3)两地相距12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14千米,经过4小时后与乙车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B组 1、找出下面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7人。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个数的4倍。 (3)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多15棵。 (4)买3支钢笔比买5支圆珠笔多花1.5元。 (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正方形,一根围成圆。 (6)梨树正好是苹果树的3/4。 (7)生产一批零件,已经生产了一部分,还剩4500个。 2、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修一条长3400米的水渠,以平均每天x米的进度修了15天,还剩1600米没修。 =1600 15x= =3400 (2)小张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小李每小时加工30个零件。两人同时工作4小时,一共加工了232个零件。 =232 4x= =30×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