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后康复治疗思路进展

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后康复治疗思路进展

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后康复治疗思路进展
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后康复治疗思路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0, 9(4), 298-302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12677/tcm.2020.94045

Progress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after Operation

Baoshun Pei, Zhengyu Li*, Bin Xiao, Anqi Ma

Schoo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uina,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Received: Apr. 28th, 2020; accepted: May 25th, 2020; published: Jun. 8th, 2020

Abstract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reatment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has always been a medical prob-

lem. After nerve repair operation, patients often need to bear great pain in body and spirit, and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the affected side of the upper limb are limited in all aspects and the

muscle strength is weakened. It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many normal arm activities, and most pa-

tients still have many inconveniences in daily life.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find an ideal method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by comparing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

Brachial Plexus Injury, Rehabilitation, Tu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后康复治疗思路进展

裴宝顺,李征宇*,肖彬,马安琪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0年4月28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25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8日

摘要

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后恢复治疗一直是医学方面的难题,通过神经修复术后患者在身体和精神上往往还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且上肢的功能活动在各方面都有限制和肌力减弱的现象,难以维持许多正常手臂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患者还是有着诸多不便。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中西医在近几年臂丛神经损伤术后*通讯作者。

裴宝顺等

康复治疗效果,以期找到理想的术后康复手段,希望能够为患者寻找到较好的术后康复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推拿,中医疗法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licenses/by/4.0/

1. 概述

臂丛神经自颈部穿行至腋窝,是由颈5 (cervical 5, C5)到胸1 (thoracic 1, T1)脊神经组成,主要支配交感神经及整个上肢的感觉、运动。因此臂丛神经损伤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的神经性疼痛、自主神经和上肢感觉功能障碍、上肢肌肉的麻痹甚至运动能力的缺失[1]。可见臂丛神经损伤不仅与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有关[2],还与受累上肢的慢性疼痛有关[3] [4] [5] [6] [7]。损伤常见原因有交通伤(包括机动车、摩托车)、运动伤、机器牵拉伤、产伤和放射伤等,好发于男性青壮年[8];但其中一些可能是由于医源性原因造成的[9] [10] [11]。

在臂丛神经损伤的病因中,有闭合性损害和开放性损害,均是因为外伤所导致的。闭合性损害最多的为车祸,其余的见于一些产伤、运动性伤害、颈项部的牵拉伤,偶见于手术麻醉过程中将上肢固定时间过长引起;开放性损害临床病例并不多见,原因多由某些手术中臂丛神经被损害以及枪支器械造成的伤害[12]。临床中一般将不同的臂丛神经损伤部位分为上臂丛神经损伤、下臂丛神经损伤和全臂丛神经损伤[8]。

2. 术后康复治疗

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患者在经过神经修复术后,患肢的恢复依旧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为上肢肌肉麻木、萎缩,肩、肘关节功能障碍和手指屈伸功能障碍[13]等,这些依旧对患者的身心和生活自理能力有着不小的影响,因此术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可临床上康复治疗的效果不一,作者希望针对这点从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中,为患者找到合适的术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案。

2.1. 中医治疗

辛铭金[14]运用中医的思想,对患者从不同阶段针刺分别采取“治手三阳法”、“治手三阴法”以及“手足十二针”配合夹脊穴位,方药以蠲痹汤、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再佐以推拿治疗,患者最终感觉功能和上肢运动基本上恢复正常。葛琴[15]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以及电针治疗,在治疗组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结合中药、针刺配合,与对照组仅进行功能训练相比,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综合运用中医疗法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恢复和上肢功能有所帮助。

秦鹏等[16]对各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在观察组中对患侧颈椎夹脊穴神经根处进行深刺,治疗后与对照组的常规针刺治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肢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配合在神经根处深刺颈部夹脊穴有利于BPI患者的康复。岳旭迎等[17]通过比较肌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肌电图检测和上肢功能的测评,将BPI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理疗组和推拿

裴宝顺等

理疗组,经过治疗后结果显示推拿理疗组的患者在检测与评分表评估后效果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综合性康复治疗

王明娜[18]等和周莹,周丽[19]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常规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针刺、推拿等中医疗法,治疗后从臂丛神经功能和VAS评分等进行比较,治疗组臂丛神经功能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运用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患者上肢疼痛,有效帮助患肢的功能建立与恢复。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2.3.1. 规范化康复治疗

贾博,梁英[20]将BPI患者分为两组,对试验组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包括低中频电疗、运动康复训练以及中医推拿;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以及低频脉冲电疗方案,术后进行心理辅导,运动功能训练在家自行开展。结果发现试验组神经电位与对照组的神经电位恢复率相比,恢复率显著提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后从两组患者的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和VAS评分中比较,试验组的功能恢复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吴锐[21]将90例臂丛神经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试验组予以低频脉冲电疗、中频电疗、运动疗法和中医推拿,推拿以按揉为主;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治疗。从上肢功能状况和治疗效果来看,患者经过为期四个月的康复治疗后,试验组的综合治疗效果均比对照组疗效优异,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孔新卫[22]将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用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规范化康复治疗,治疗后结果显示虽然两组的VAS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0%)与对照组(8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进行规范化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更有效。

2.3.2.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

庄燕等[23]对7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电针治疗,发现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在臂丛功能评分和VAS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孟舒静等[24]随机将20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弥可保加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通过运动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在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在功能损伤积分和临床疗效的比较中,治疗组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的治疗从以上的康复治疗类型可得知除了物理因子的仪器治疗大部分多采用的功能康复锻炼和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方法。

功能康复锻炼中分为被动训练和主动运动[24],被动训练中由医师帮助患者做各种功能训练动作,训练内容一般包括肩部的功能活动,肘关节和前臂的屈伸及旋转动作,腕关节和手部的方位运动,对于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损伤侧重相关部位被动训练,主要针对受区神经目标动作[21];被动训练时以患者能耐受为标准,不可操之过急。

主动运动由患者经过医师的指导或帮助下完成损伤神经区域动作,并最大限度完成。对于[20]膈神经移位患者,通常采用深吸气疗法,是通过呼吸来让患者用健侧手臂帮助患侧前臂到达区肘位的疗法;副神经移位患者,一般采用耸肩疗法。主要针对肩部进行上抬和外展训练;健侧颈神经移位患者,指导患者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做相同的功能锻炼;而对身体其他关节进行活动,可避免发生僵硬、萎缩,也有利于臂丛神经功能的恢复。

裴宝顺等

临床上针刺的用法包括手针[15]、温针灸[18]和电针[23];治疗采取的穴位有C5-L1夹脊穴、肩髃、曲池、肩髎、手三里、后溪、外关、合谷等,大部分的穴位都在损伤的患肢及其周围部位。推拿治疗多以神经损伤的上肢部位的经络穴位为主[15] [17]。其中推拿手法多以按揉法为主,在关节僵硬处采用被动手法,对于上肢不同的肌肉部位还可辅以震动法、揉捏、牵引法、摩擦法等,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术后臂丛神经损伤来进行恢复。

4. 总结

综上所述,大部分的康复治疗中都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除运用现代化的治疗手段促进患肢功能锻炼以外,运用中医针灸推拿来加强患肢的恢复、减轻病人的疼痛,且在临床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镇痛、康复效果。说明针灸推拿在术后康复中有其独特的疗效,中医认为推拿对于人体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等功能,对于人体气血的调整有着良好的作用。并且在传统康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中医疗法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状态。

因此,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相较于常规康复来说更加有优势,对患者的上肢功能、疼痛和心理等多方面都有着显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大有提高,比较适合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后康复,因此,合理运用中西医的治疗手段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基金项目

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课题2019LK080。

参考文献

[1]朱哲. ChABC联合PTPσ拮抗剂促进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

大学, 2016.

[2]Sinha, S., Pemmaiah, D. and Midha, R. (2015) Management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in Adults: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Neurology India, 63, 918-925.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4103/0028-3886.170114

[3]Tantigate, D., Wongtrakul, S., Vathana, T., Limthongthang, R. and Songcharoen, P. (2015) Neuropathic Pain in

Brachial Plexus Injury. Hand Surgery, 20, 39-45.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1142/S0218810415500057

[4]Ciaramitaro, P., Padua, L., Devigili, G., et al. (2017) Prevalence of Neuropathic Pai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chial Plexus Injury: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Hospital-Based Study. Pain Medicine(Malden, Mass.), 18, 2428-2432.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1093/pm/pnw360

[5]Santana, M.V.B., Bina, M.T., Paz, M.G., et al. (2016) High Prevalence of Neuropathic Pain in the Hand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chial Plexus Injury: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rquivos de Neuro-Psiquiatria, 74, 895-901.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1590/0004-282x20160149

[6]Subedi, A., Chaudakshetrin, P., Chotisukarat, H. and Mandee, S. (2016) Effect of Co-Morbid Conditions on Persistent

Neuropathic Pain after Brachial Plexus Injury in Adult Pati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Seoul, Korea), 12, 489-494.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3988/jcn.2016.12.4.489

[7]Teixeira, M.J., da Paz MG da, S., Bina, M.T., et al. (2015) Neuropathic Pain after Brachial Plexus Avulsion—Central

and Peripheral Mechanisms. BMC Neurology, 15, Article No. 73.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1186/s12883-015-0329-x

[8]莫凡. 臂丛神经多节段损伤的临床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 2015.

[9]Dengler, N.F., Antoniadis, G., Grolik, B., Wirtz, C.R., K?nig, R. and Pedro, M.T. (2017) Mechanisms, Treatment, and

Patient Outcome of Iatrogenic Injury to the Brachial Plexus—A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Study. World Neurosur-gery, 107, 868-876.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1016/j.wneu.2017.08.119

[10]Guedes-Correa, J.F., Pereira, M.R.C., Torr?o-Junior, F.J.L., Martins, J.V. and Barbosa, D.A.N. (2018) A Neglected

Cause of Iatrogenic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Neurosurgery, 82, 307-311.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1093/neuros/nyx162

[11]Rasulic, L., Savic, A., Vitosevic, F., et al. (2017) Iatrogenic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Surgical Treatment and Out-

come: 10 Years’ Experience. World Neurosurgery, 103, 841-851.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1016/j.wneu.2017.04.099 [12]刘政辉. 高频超声及肌电诱发电位联合应用诊断臂丛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探讨[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

裴宝顺等

中医药大学, 2015.

[13]梁久龙. 浅谈上肢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8, 29(6): 321-323+327.

[14]辛铭金. 臂丛神经损伤中医治法初探[C]//山东针灸学会. 山东针灸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4.

[15]葛琴. 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电针、康复训练治疗臂丛神经损伤[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 14(3): 36-37+55.

[16]秦鹏, 高其芳. 颈椎夹脊穴深刺为主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4, 33(2): 117-118.

[17]岳旭迎, 李征宇, 肖彬, 周俊明, 王文璐. 推拿对全臂丛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6, 38(2): 63-66.

[18]王明娜, 郑宏明, 赵刚. 中西医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2):

275-278.

[19]周莹, 周丽. 综合康复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临床疗效[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7): 19-21.

[20]贾博, 梁英.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探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35): 165+167.

[21]吴锐.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 双足与保健, 2017, 26(8): 32-33.

[22]孔新卫.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7): 81+83.

[23]庄燕, 孙克兴, 周俊明, 张沈煜, 徐晓君.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J]. 中国康复, 2016,

31(2): 149-150.

[24]孟舒静, 丁乾, 尚承炜, 耿凤燕. 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105例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4,

9(7): 928-930+933.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步骤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步骤 1,是否存在臂丛神经损伤: ①上肢5大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中出现任何2支神经的联合损伤(排除同一平面 的切割伤); ②手部3大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任何一根合并肩或肘关节功能障碍; ③手部3大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任何一根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功能障碍。 2,节前还是节后损伤: (一)病史:节后损伤一般损伤较轻合并昏迷及骨折者少见灼性痛少见;节前损伤一般损伤较重合并昏迷及骨折者多见伤后有灼性痛. (二)体征:节后损伤斜方肌萎缩不明显耸肩功能正常Horner征阴性节前损伤斜方肌萎缩严重耸肩功能受限Horner征阳性. (三)肌电变化:节后损伤SNAPSEP都消失;节前损伤SNAP存在SEP消失. 组胺试验:节前损伤阳性反应节后损伤阴性反应 3,损伤的部位:健康骨上或健康骨下 临床上以胸大肌健康骨部代表C5-6,背阔肌代表C7,胸大肌胸肋部代表C8 T1。上述肌肉萎缩代表损伤在健康骨上,即根干部损伤。上述肌肉功能存在代表损伤在健康骨下,即束支部损伤。根据损伤神经的不同组合再分锁骨上的根或干的损伤; 相邻两大神经的联合损伤为干损伤,不相邻的两大神经的联合损伤为束损伤 4,根,干,束,支的定位诊断: 1) 胸廓出口综合症(臂丛神经血管受压症) 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在颈肩部胸廓出口处受压,出现手及上肢酸痛麻木乏力、肌肉萎缩及锁骨下血管受压征象等表现,称为胸廓出口综合症。病因主要有斜角肌肥厚痉挛、颈肋、纤维束带等,多发20-40岁女性,表现为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症状。上肢高举试验、Adson(斜角肌压迫试验)挺胸试验、肩外展试验阳性。X线示颈肋、颈7横突过长。 2) Tinel’s sign 由远端向近端沿神经干叩击,一旦叩到某部位,该神经支配的皮肤有麻痛或放射性疼痛,提示该神经已再生到这里。须注意:如系了解神经再生的情况,必须由远端逐渐向近端叩击,如由近端向远端叩击,可能Tinel征要向远段延伸4~6 cm,可能更远。这是由于以后的麻痛觉被再生远端的皮肤振荡所激发,是不准确的。在周围神经卡压的病人,Tinel征的检查十分重要,不过主要是寻找 Tinel征最明显处,应反复沿怀疑被卡压的神经干远端向近端叩击,再从近端向远端叩击,Tinel征最明显处,即神经卡压的部位。 3) Horner’s sign: 颈部交感神经链损伤,颈下交感神经节受损的表现,临床上症状有四方面:眼裂变小、眼球凹陷、同侧面部出汗减少、瞳孔变小。前三种情况时间长后可以代偿,瞳孔变小会遗留下来。提示近椎孔臂丛神经损伤。诊断节前损伤的可靠率85%以上。

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康复的中医思考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9, 8(4), 287-292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713102062.html,/10.12677/tcm.2019.84048 TCM Thinking on Rehabilitation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after Repair Lishu Zhao1, Bin Xiao1, Zhengyu Li1, Shenyu Zhang2, Junming Zhou2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Hand Surgery Rehabilitation Room, Huashan Hospital,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l. 2nd, 2019; accepted: Jul. 23rd, 2019; published: Jul. 30th, 2019 Abstract After brachial plexus injury, the limb function was limited, the disability rate was high, and the prognosis was poor.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patients, we should choo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ssage, fumigation, rehabilit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help the patients recover their upper limb func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the attribution of meridian and viscera, and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nd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Brachial Plexus Injury,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康复的中医思考 赵立书1,肖彬1,李征宇1,张沈煜2,周俊明2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康复室,上海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30日 摘要 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侧肢体功能受限,残疾率较高,预后较差。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中医针灸、推拿、熏蒸、康复等进行治疗,帮助患者积极恢复上肢功能。本文就臂丛神经损伤的病因病机、经络脏腑归属、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十二章_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第二十二章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可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章阐述了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类、预后、常见康复问题、康复分期和适应证、康复治疗原理、特殊评定方法及康复治疗方案。 一.概述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PNI)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损伤原因 1.挤压伤其损伤程度与挤压力的大小、速度和神经受压围等因素有关。轻者可导致神经失用;重者可压断神经。根据挤压因素不同,分为外源性与源性两种。前者是体外挤压因素致伤,如腋杖过高,压伤腋神经;头枕在手臂上睡觉,压伤桡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石膏固定过紧,压伤腓总神经等。后者是被体组织压伤,如肱骨骨折的骨痂压迫临近的桡神经等。 2.牵拉伤轻者可拉断神经干的神经束和血管,使神经干出血,最后瘢痕化。重者可完全撕断神经干或从神经根部撕脱,治疗比较困难。多见于臂丛神经,常由交通和工伤事故引起。肩关节脱位、锁骨骨折,以及分娩,均可伤及臂丛神经。另外肱骨外上髁骨折引起的肘外翻,可使尺神经常年受反复牵拉,引起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3.切割伤神经可单独或与周围组织如肌腱、血管等同时被切断。常见于腕部和骨折部位,损伤围比较局限,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4.注射伤如臀部注射,伤及坐骨神经,腓总神经;上肢注射,伤及桡神经等。 5.手术误伤多见于神经鞘瘤剥离术及骨折固定术等。 (二)损伤分类 1.神经失用(neurapraxia)由于挫伤或压迫使神经的传导功能暂时丧失称为神经失用。此时神经纤维无明显的解剖和形态改变,连续性保持完整,远端神经纤维无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表现为肌肉瘫痪,但无萎缩;痛

臂丛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臂丛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4-07-11T16:15:03.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周联松 [导读] 对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功能进行评定,项目包括臂丛功能评分和神经电位恢复情况。 周联松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外二科 654100) 【摘要】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术后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组实施不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臂丛功能分值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神经电位恢复率分别为70%、50%;两组神经功能分值和神经电位恢复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经过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臂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临床致残率,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12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0±1.2)岁;其中全臂丛损伤15例,上干损伤20例,束支部损伤2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年龄分别、性别比例、病情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显微外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给予患者心理辅导治疗,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进行康复治疗,并遵循医嘱实施机体相关运动康复训练。 (2)低频电疗法:采用神经肌电促通仪对患者实施治疗。将正极放置C5-T1处,负极放置患者上肢五大神经处,随后调节仪器频率大小至患者耐受程度,即可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min,每日2次,并观察和记录患者病症变化情况。 (3)中频电疗法:采用中频电疗仪对患者实施治疗。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和患者上肢五大神经调节治疗的频率和周期,并连接好电极板,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治疗频率大小,每日治疗2次,每次治疗20min为宜,观察和记录患者病症变化情况。 (4)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是患者臂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训练方式。但由于患者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各异,采用的神经位移术也不用,其康复训练的方式也因人而异。因此,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训练过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患者臂丛的安全。比如针对副神经位移至肩胛上神经的患者,应当采用耸肩运动进行康复训练。在患者保持站立姿势下,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双肩同时做耸肩运动,然后逐渐做肩部外展训练,促进臂丛神经功能的恢复。 (5)中医推拿治疗:以中医推拿为主,对患者实施中医方法治疗。主要是对患者关节处或僵硬上臂进行揉捏、按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每周3次,每次治疗30min为宜。 对本组研究以30天为一个治疗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行臂丛神经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指标 完成4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功能进行评定,项目包括臂丛功能评分和神经电位恢复情况,臂丛功能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运用t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臂丛功能分值比较 如表1所示,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分值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臂丛神经功能分值比较(分) 组别损伤类型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n=30)全臂丛损伤(n=7) 7.20±1.98 8.67±1.25 上干损伤(n=10) 3.54±1.53 6.78±1.11 束支部损伤(n=13) 8.86±1.21 11.42±2.05 对照组(n=30)全臂丛损伤(n=8) 6.98±1.85 7.18±1.02 上干损伤(n=10) 3.75±1.85 4.26±1.58 束支部损伤(n=12) 8.57±1.58 9.87±2.25 2.2两组神经电位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1例患者有再生神经电位,恢复率为70%;对照组有15例患者有再生神经电位,恢复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临床研究认为臂丛神经损伤发病与外伤、炎性感染或变态反应有关,其临床症状主要以肩胛带肌为主的疼痛、无力和肌萎缩等,由于生理解剖的特点,临床治疗难度仍然比较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为臂丛神经损伤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但需要配合规范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采用一系列康复康复治疗包括:低频脉冲电疗法对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刺激的作用,十分

神经康复试题.doc

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2。Kernig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B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4。跨阈步态:周围神经病变时常出现足部下垂不能背屈,行走时或是拖拽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抬得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面,主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5。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病因不清,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渗出、手意外小伤害等有关。常于卒中后1--3个月发生,多突然起病,节段性疼痛、水肿、血运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动后症状和体征加重。 6、半暗带:脑卒中时在坏死的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些不同程度受损的脑细胞,但细胞完整性尚保存,这些细胞与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变性水肿形成为半暗带,具有双向性,治疗及时,正确可逆转为正常细胞,否则,坏死软化。 7。小字征:因手指、腕、臂强直,产生写字强直,落笔不直,字行不整,字越写越少。 8。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9。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10。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常见类型。11。脑膜炎:凡感染或炎症性反应仅累及软脑膜者(包括软脑膜和蛛网膜)称为软脑膜炎或脑膜炎。 12。脑炎: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性反应者称为脑炎。 13。脑膜脑炎:脑炎时脑膜的损害可相继或同时受累。14。脑病:对非生物原性致病因素(理化因素、中毒、缺氧、变态反应等因素)损害脑实质而产生的弥漫性脑损害,则称为脑病。 15。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16。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17。痉挛:痉挛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腱反射的亢进。 19。脑卒中: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21。日常生活活动:是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地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 22。神经干叩击试验:即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局部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神经支配区放射为阳性,可帮助判断神经断端位置和生长情况。 23。肌张力:指肌肉静止或放松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检查时可根据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肢体时的阻力来判断。 24。阵挛:是在深反射亢进时,用一持续力量使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 1。昏迷 答: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包括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意识丧失,患者没有睁眼反应。语言丧失。自发运动减少,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防御动作等,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无明显改变。深昏迷:自发运动完全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眼球固定,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等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变化。2。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如何?如何防治? 答:临床特点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 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 缩。防治:1、病因防治:避免上肢受外伤(即使是小 损伤)、疼痛、过度牵张、长时间垂悬,已有水肿者 应避免输液。2 、患侧上肢的被动运动:可防止肩痛、 维持各关节的活动度,但应非常轻柔,以不产生疼痛 为度。3、交感神经阻滞: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对早 期SHS非常有效,可使其减轻或消失,对第2期效果 差。4、类固醇制剂:口服/肩关节或腱鞘注射类固醇 制剂对肩痛较好,减轻局部炎症。5、高位胸交感神 经切断术,6、物理因子治疗。 3。偏瘫治疗中误用综合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如何纠正? 答: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综 合征。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 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 的习惯化等。常在没有进行康复治疗或康复治疗不当 的情况下发生。要重视康复各个阶段的治疗,特别是 要训练弱肌,抑制强肌,强调运动模式的恢复,避免 片面追求肌力治疗。 4。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康复训 练? 答:影响因素康复训练:1、功能训练恢复1、 改善口面部肌群运动功能训练,2、增加舌运动训练, 3、增加吞咽反射训练, 4、声带内收训练, 5、增加 喉上抬能力,6、咽收缩训练,7、吸吮及喉抬高训练, 8、空吞咽训练。2、功能代偿技术改变体位,通过 食物的自身重力进食,改变咽腔体积,促进吞咽,减 少吸入。3 5。简述偏瘫的康复治疗。 6。如何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 脑外伤分型? 答: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 伤分为4型,轻型:GCS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 20分钟之内。中型:GCS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 20分钟--6小时。重型:GCS6--8分,伤后昏迷或再 次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特重型:GCS3--5分。 7。脑性瘫痪 答: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 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 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 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8。Bobath法 答:是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 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建的 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治疗小儿脑瘫的 主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 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 偏瘫等疾患,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 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9。关键点、 答:治疗师通过对患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抑制,使 患儿痉挛减轻,同时又可促通正常姿势和运动, Baboth把这个特定部位称为关键点。 10。脑性瘫痪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几型? 答: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 动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肌张力 低下型、混合型。 11。简述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 答: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1.四肢和躯干的非对 称;2、某种固定的运动模式;3、抗重力运动困难; 4、分离运动困难; 5、发育不均衡; 6、肌张力不平 衡;7、原始反射残存;8、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9、 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 12。简述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较同龄儿明显落后,异常姿 势,肌张力增高,紧张甚至痉挛,僵硬,强直,下肢 检查时可见折刀征,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Babinski征等阳性,出现髌、踝阵挛及异常反射等。 13。简述共济失调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步态 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基底宽, 不敢迈大步,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 为常见,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都难以完 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本 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 14。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运动发育评定。2、 姿势的评价;3、反射发育评定;4、肌张力的评价; 5、作业疗法评价; 6、语言功能的评定; 7、功能独 立性评定;8、感知认知评定 15。对脑瘫患儿各种姿势进行评价时,对其仰卧位的 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答:1、观察其自发运动的质和量;2、注意对称性及 优势姿势模式,是否出现一侧下肢伸展增强和对侧屈 曲姿势加重(非对称性);3、头部的位置,观察患儿 头部是否正中位,是否常偏向一侧,头部与肩胛带, 骨盆运动的分离情况;4、向坐位拉起,有无头的后 垂,两肩有无向伸展方向的抵抗,两下肢是否出现屈 曲,有无代偿性脊柱后弯;5、骨盆和四肢,骨盆是 否有前倾,后倾,能否完成骨盆随意抬起,四肢是否 有分离动作, 16、简述对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答:1、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等儿童运动发 育的规律;2、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 常运动模式的诱导;3、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 能力;4、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5、诱发和强 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个运动向多 个运动的协调运动;6、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因人 而异,不能以偏概全。 17、简述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答:临床特点:1、肢体静止性震颤,2、运动障碍, 3、肌肉强直,4步态异常,5、平衡功能障碍,6、高 级脑功能障碍,7、吞咽功能障碍,8、自主神经功能 障碍,9、活动和参与受限,10、继发性功能障碍。(临 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 障碍为主要特点) 18、简述良性位置性阵法性眩晕的治疗原则及体位训 练方法。 答:治疗原则:指导患者反复处于引发症状的位置, 通过简单的前庭锻炼驱散壶腹嵴终顶上的耳石碎片 或通过复位法使半规管内自由游动的微粒进入椭圆 囊以消除症状,抗眩晕药无效,对于锻炼无效的症状 严重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达到缓解(单孔神经切 断术,激光行迷路闭塞术或后半规管堵塞术)。体位 训练方法:目的是使沉积物从嵴顶松动脱落。患者闭 目正坐床上,向一侧侧卧至一侧枕部接触床面,保持 此头位直到诱发的眩晕消失后再坐起,30秒后再向另 一侧侧卧,每3小时两侧交替进行1次,直到眩晕症 状消失为止,症状多在1--2天内减轻,通常于7--14 天内消失。 19、Barthel指数评定的内容有哪些? 答:进食、修饰、洗澡、穿衣、如厕、排尿、排便、 步行、轮椅、行走、上下楼梯。 20、徒手肌力评定分级。 答: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产生 关节运动,2级关节不抗重力可作全范围运动,3 级关节抗重力可作全范围运动,4级关节抗部分 阻力可作全范围运动,5级关节抗充分阻力可作全 范围运动。 21、脑卒中患者软瘫期如何指导向健侧翻身训练 答:向健侧翻身时,取Bobath握手,伸展肘关节,肩 关节90°屈曲位,头转向健侧,由双上肢,肩部带动 躯干翻向健侧,随后旋转骨盆,带动下肢翻向健侧, 治疗师对患侧下肢可给予最小限度的辅助。 22、针对脑瘫的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主要是防止脑瘫的产生,研究和采取正确的 措施,预防能够导致脑瘫的各种原因,如预防妊娠期 感染及其他不良因素,正确接生,正确处理高胆红素 血症等,2、是对已经造成损害的脑瘫患儿,采取各 级进行综合康复,使脑瘫患儿得以身心全面发育,3、 是对已经发生残疾的脑瘫,应通过各种措施,预防残 障的发生,尽可能保存现有的功能,通过各种康复治 疗方法和途径,积极预防畸形,挛缩的发生,以减少 残障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23。试述神经康复的目标 答:神经康复的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 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减轻神经系统病损 后导致的功能残疾或残障程度,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 会,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4、试述Bobath神经发育疗法的理论基础 答:Bobath认为,运动功能的整合中枢包括脊髓,脑 干,中脑,皮质4个水平,下位中枢受上位中枢控制, 脑损伤引起的症状,除运动发育迟缓外,必然出现上 位中枢控制解除的释放症状,即种种原始反射亢进的 异常姿势和运动,尤其是中脑和皮质损伤引起的立直 反射和平衡反射障碍,在C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Bobath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体,抑制异 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强 调促进正常运动必须首先抑制异常姿势,同时也强调 一定要按小儿神经发育的顺序及规律促进运动发育, 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由近端向远端的顺序, 在治疗中,只有改善了头,颈,躯干的运动之后,才 有可能改善四肢的功能,只有控制了肩胛带的稳定性 后,才有可能发展上肢的精细动作。

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训练与疗效分析

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训练与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14T16:02:31.1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吕玉成 [导读] 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系统康复对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防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海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黑龙江海林市 157100 【摘要】目的:探究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康复训练与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4例,对其在医院治疗后的康复训练与疗效的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6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手段与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分析比对,探究术后康复训练治疗的实际治疗效果,并进行了相应的疗效分析。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系统康复对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防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训练;疗效分析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Methods:choose 64 cases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in the hospital after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condition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received 64 cases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atients,respectively,using traditional treatments and nursing treatmen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record and analysis,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to explore the actu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and the corresponding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Conclusion:brachial plexus injury system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neural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brachial plexus injury;Rehabilitation training;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于砸伤、绞伤、产伤、牵拉等因素所造成,少数病人由切割伤等直接因素所致,根据损伤轻重可以导致肢体瘫痪甚至上肢功能丧失。目前临床上存在重视手术修复,忽略术后康复的弊病,使患者的肢体功能难以恢复到最佳状态,且常常发生关节挛缩等并发症,这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课题,康复训练的最佳疗效,也成为了医学人员研究的对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通过手术,可以使患者臂丛神经功能得一定程度地恢复,然而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很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患者采取规范化的康复治疗,从而观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相关知识背景 臂丛神经损伤是目前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它的致残率较高,多发在青壮年,目前臂丛神经损伤仍然是医学界很难攻克的难题之一。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常见类型,对臂从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的认识,最早是1768年Smeillie首次描述的1例臂丛产瘫麻痹。此后Ducheme(1861)、Erb(1874)描述了上干型产瘫,Klumpke(1885)描述了下干型产瘫。1874年Flaubert首次报道成人外伤性臂丛损伤,1886年Thorburn首次进行了臂丛损伤手术修复。但直至1966年SICOT巴黎会议,臂丛损伤修复的疗效一直令人失望。随着臂丛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尤其是神经移位术的开展,臂丛损伤的疗效逐步提高,这一领域我国顾玉东、瑞士Narakas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1.2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共6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均,其中男性患者36名,女性患者28名,2名新生新生儿患者,15名工地干部,机器意外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牵拉性损伤,其中3名是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耗时耗力较大,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多达34例,多为20到30岁的年轻患者,3例工厂坍塌致玻璃割伤,造成的臂丛伸进损坏,出现肌肉无知觉等状况,另外的10例,分别是不同程度的臂丛损伤,本研究对选出的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并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3康复训练方法与步骤 选取的64名患者,进行对比康复训练。在治疗期间,其中30名患者按规范配合相应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另外30名患者则进行传统的治疗,康复训练进行3个月后观察结果。第一组患者丛神经损伤术后3天开始给伤口以下肌肉进行按摩,并适当的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以改善静脉、淋巴回流、减少肿胀;术后1周开始肌肉舒缩运动,并指导患者对未固定关节进行主动或被动伸曲运动,有助于改善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僵直;术后4周当肌肉出现收缩时,练习上肢屈伸、提肩等运动,第二组则选择自然恢复。评估项目为臂丛功能分值及神经电位恢复情况,臂丛功能分值与状态成正比,即评估所得分值越高表示功能状态恢复越好。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月后对患者从恢复和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等方向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全臂丛损伤、上干损伤及束支部损伤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3.讨论 关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仍是临床中难度较大的治疗疾病,国内外近些年来出现较多关于本病治疗的研究,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而这均对改善臂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效果提供了必要前提,但患者过度依赖手术而忽视术后的康复治疗,无法达到手术预期效果。本研究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全面干预及多形式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并取得了较佳的治疗效果 引起臂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及病理机制是牵拉性损伤。成人臂丛损伤大多数(约80%)继发于摩托车或汽车车祸。如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击路边障碍物或大树,驾驶员受伤倒地,头肩部撞击障碍物或地面,使头肩部呈分离趋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过度性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的分类与图谱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常见类型。在臂丛损害的病因中,外伤最常见,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害。 1、组成 “555”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5条神经根组成。分根、干、股、束、支5部分。有腋、肌皮、桡、正中、尺5大分支。臂丛包括5 根3干,C5 —C6 神经根在前斜角肌外缘相和,组成上干;C7 组成中干;C8 —T1 形成下干。(位于第1肋骨表面,每干长约1cm)。每干又分成前后两股, (位于锁骨表面,每股长约1cm);每股组成3 个束,束的长度约3cm,各束在相当于喙突水平分为神经支,形成终末神经。臂丛神经全长约15 cm ,约150 000 根轴突。臂丛位于活动范围较大的肩关节附近,邻近动脉,易造成臂丛神经损害。 2、分支 见下表 发出部位神经名称支配肌肉 根部胸长神经 C567 前锯肌(还受3-7肋间神经支配) 肩胛背神经 C345 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 膈神经 C2345 膈肌 斜角肌肌支颈长肌肌支 C5678 斜角肌、颈长肌 干部肩胛上神经 C56 冈上肌、冈下肌 锁骨下神经 C56 锁骨下肌 束部外侧束胸前外侧神经C567 胸大肌锁骨部 肌皮神经C567 肱肌、肱二头肌、前臂外侧皮肤感觉 正中神经外侧头感觉 内侧束正中神经内侧头运动 胸前内侧神经C8T1 胸大肌胸肋部、胸小肌 尺神经大部分手肌 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肤感觉 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肤感觉 后侧束腋神经C56 小圆肌、三角肌、肩外侧皮肤感觉 桡神经 C5678T1 肱三头肌、肘肌、旋后肌、肱桡肌、部分手外在肌

肩胛下神经 C56 肩胛下肌、大圆肌 胸背神经C7 背阔肌 3、臂丛神经根的功能特点 ⑴ C5神经根:其纤维数为8 738~33 027 根,主要组成腋神经,支配三角肌,主管肩外展;主要组成肩胛上神经, 支配冈上、冈下肌,主管肩上举;独立组成肩胛背神经,支配肩胛提肌。 ⑵ C6神经根:神经纤维为14 227~39 036 根,主要组成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主管屈肘。单根C6 神经根损伤,临床除肱二头肌肌力减弱外,上肢活动无明显影响。一旦C5、6同时离断或上干损伤,则腋神经与肌皮神经主要机能丧失,临床表现为三角肌麻痹。肩不能外展;肱二头肌及肱桡肌麻痹时不能屈肘。 ⑶ C7神经根:神经根数为18 095~40 576 根,主要组成桡神经,支配上肢伸肌群,主管肘、腕、指的伸直。C7支配广泛无独特性。单纯C7 神经根断裂不出现上肢功能障碍,因桡神经支配肌均可由其他神经根代偿。 C5、6、7神经根同时断裂,临床表现与C5、6联合损伤基本相似。因C7 可为C8 神经根所代偿。反之,当C7、8 T1神经根联合损伤时,临床表现与C8 T1损伤基本相似。此时因C7 可为C6 神经根所代偿。因此,在臂丛神经损伤病例重一旦出现C7麻痹症状,常提示4个神经根以上同时损伤。尺侧腕屈肌支由C7 支配。 ⑷ C8神经根:C8 神经根纤维数为14 636~41 246 根。主要组成正中神经,支配掌长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等指屈肌群,主管手指屈曲;独立组成肩胛下神经,支配肩胛下肌。C8 单独损伤,临床指深屈肌活动减弱,其他功能无明显影响。当C5、6、7、8同时损伤,除上干损伤(肩不能上举与外展,肘不能屈曲) 外,出现中干损伤表现,即腕下垂,伸拇伸指不能。 ⑸ T1神经根:T1 神经根纤维数为12 102~35 600 根,主要组成尺神经,支配手内在肌,骨间肌和蚓状肌,主管拇指对掌、对指,手指内收、外展,掌指关节屈曲及指间关节伸直;独立组成臂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单独T1 神经断裂,主要影响手内在肌功能,但由于C8 神经根的代偿,临床功能障碍不明显。C8T1 联合损伤或下干损伤时主要表现为手内部肌及屈指功能障碍。C7、8T1 三根联合损伤时,临床表现与T1C8 二根联合损伤相似,因C7 损伤可被邻近C6 所代偿。前臂内侧皮神经主要由T1 纤维组成,一旦其支配区感觉障碍(除切割伤外) ,首先应考虑在第一肋骨处受压,这是诊断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重要依据。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 1、外伤

臂丛神经损伤的护理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患者在受伤初期,对治疗寄予过高的期望,认为神经对接就等于功能的完全恢复;随着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加重,而逐渐丧失信心。因此,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法、神经的恢复时间及预后,掌握主动功能锻炼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宜高营养且B族维生素丰富的饮食。 3.体位患肢处于功能位。 4.遵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2甲钻胺等,促进神经再生。 5.潜在并发症的预防由于神经损伤后感觉障碍,应注意保护患肢,协助料理日常生活,防止皮肤烫伤、肢体冻伤和挤压 伤。①用热水袋时水温≤50℃;②在寒冷季节里,暴露部位 要注意保暖;③睡觉时应用软枕抬高患肢并防止被压,在拥 挤的环境中应将患肢紧贴胸部,以防止受压;④被动活动患 肢,损伤处进行理疗,加强主动和被动功能练习,预防肌肉 萎缩、关节挛缩。 (二)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神经损伤修复有其特殊性,损伤后其远端均发生变性;而神经生长特点是由近端按每日1mm的速度向远端生长。因此,治疗周期较长,临床症状短期内难有显著的改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防急躁、绝望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2.饮食多食鱼类、瘦肉、牛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且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几具是富含维生素B1(如玉米、小米、薏苡仁、燕麦、荞麦、豆类等)食物,有助于营养神经,促其恢复, 3.体位及肢体位置患肢高于心脏,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肢体肿胀。肢体在神经吻合最初的4周内保持神经处于张力最小的位置,即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对肌力严重破坏者给以支具,以防关节挛缩畸形,尤其是防止肩关节脱位。 4.病情观察从护理①保持伤口引流通畅,以防积血造成神经粘连;②神经移植的患者,取神经的部位会发生麻木、感觉障碍,应慎防冻伤、压伤等并发症发生。 5.康复锻炼 (1)单纯神经松解者,术后48小时,即可做患肢肌肉的静止收缩练习及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 (2)术后2周,试做向瘫痪肌肉传递冲动练习:患肢充分进行增强肌力练习;新近修复的肌腱、肌肉,在静息约2周后应随着缝合处抗张强度的恢复而逐渐开始由轻到重地主动收缩;肌力为1—2级时进行主动运动或感应电刺激;肌力达3级以上时必须进行抗阻练习。 (3)术后4周,缝接的神经初步愈合,可暂时取下外固定做小范同的关节屈伸运动,动作要轩柔,幅度缓慢增加,避免牵拉缝合的神经。同时进行理疗.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组织粘连。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进展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进展 -|顾玉东发表于 2007-9-6 11:40: 00 几个世纪以来,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产瘫)被认为是上肢的一种先天性畸形。Smellie于1768年首先报告了一例分娩引起的双侧臂丛麻痹,Duchenne(1861)证实了产瘫的分娩性起源,Erb(1875)描述了产瘫所致最常见的臂丛上干损伤的典型表现。Seeligmueller(1877)和Klumpke(1885)则分别描述了全臂丛型及下干型产瘫。Kennedy(1903)曾建议对产瘫进行早期神经探查及外科修复并取得一定疗效,但Sever(1925)报告了1100例产瘫的治疗结果,认为经过适当的保守治疗,产瘫患儿大多数可以自行恢复,再通过某些功能重建手术则可使疗效进一步改善。这种以保守治疗为主的观点在产瘫治疗领域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80年代开始,Narakas(1981)、Gilbert(1984)等相继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产瘫,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目前手术已成为治疗产瘫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病因与损伤机制 根据上海华山医院资料,胎儿超重(大于4000克)、胎位异常及助产技术不当是分娩性臂丛损伤的三大因素。超重及胎位异常易使分娩时颈肩区受到暴力牵拉而产生分离作用,常为肩部卡在耻骨联合后方而头侧屈,或臀位产中头卡在骨盆内,此时用力牵拉一侧身体致臂丛损伤。 二、临床分型与诊断 传统的Erb-Duchenne(上干型)和Klumpke(下干型)已由Tassin(1984)根据产瘫病理解剖特点的四型分类法取代:第一型?C56损伤:表现为典型的Erb’s麻痹:肩外展、屈肘不能。通常第一个月内开始恢复,4-6个月可完全恢复。病理上多为Sunderland神经损伤I-II型(传导中断或轴索断裂)。第二型?C 567损伤:表现为肩外展、屈肘、伸腕不能。大多数病例从6周以后开始恢复,但至6-8个月时可遗留肩关节的内旋内收畸形,6岁时常有肱骨短缩2-3cm。病理上C56多为Sunderland II-III型(III型:神经纤维断裂)、C7多为I-II 型。第三型?C5678T1损伤:表现为全上肢瘫痪,但Horner’s征阴性。此型常留有肩关节内旋内收挛缩畸形及肘关节30o的屈曲畸形。病理上C56多为Sund erland IV-V(神经束或神经干断裂),C7多为III型,但C8T1累及较轻(多为I-II型),因此大多数患者手功能在1岁以后仍可恢复正常,但25%遗有垂腕畸形。第四型? C5678T1损伤伴Horner’s征阳性:此型C56常为断裂,C78常为撕脱, 而T1可为不全损伤,也可存在撕脱与断裂的各种组合。产瘫需与以下损伤鉴别: (一) 大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其病因包括产前(先天性)、产时(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等)、及产后(外伤及疾病)因素。因助产技术不当导致的脑瘫与产瘫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脑瘫患儿出生时常有颅内缺氧及出血史,神经系统后遗症除可表现为单瘫外,还可表现为四肢瘫、偏瘫、截瘫等,其麻痹肌群呈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 而产瘫常表现为单侧上肢受累,其瘫痪肌群呈下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低),但尚有少数患者两者合并存在使诊断困难。

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 讲稿

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 一、概述 (一)应用解剖 上肢肌肉中,除斜方肌由副神经支配,提肩胛肌主要接受来自颈丛的颈,、颈。神经外,其他均由臂丛神经支配。臂丛神经由c3一c8和T1脊神经的前根组成,可分为根、干、股、束和支、终末形成腋、桡、肌皮、正中和尺神经。C3和c6神经根在前斜角肌外综合并组成上千;c7神经根单独组成中干;c8和T1神经根台并组成下干。每个神经干又分成前后2股。上干和中干前股合并成外侧束,位于腋动脉外侧。下干前股单独组成内侧束,位于腋动脉内侧。上、中、下干的后股合并后组成后侧柬,位于腋动脉的后上方。约在肩胛骨喙突水平面,外侧、内侧和后侧神经束发出神经支,支配上肢肌群。外侧束发出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外侧头;内侧束分出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后侧束分出腋神经和桡神经。 (二)臂丛神经根、干、束的分支 臂丛神经在根、干、柬均有神经分支发出,熟悉这些分支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臂丛神经根的分支 (1)由c3和c6神经根出椎间孔发出的支配斜角肌和颈长肌肌支。 (2)c3神经根的部分纤维加入主要由c4神经根构成的膈神经。 (3)c3、c6和c7神经根部分纤维组成支配前锯肌的胸长神经 (4)c5神经根发出肩胛背神经,支配肩胛提肌和大小菱形肌。 2臂丛神经干发出的分支 (1)由上干发出的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 (2)由c5和c6神经纤维支配锁骨下肌的肌支。 3.臂丛神经束的分支臂丛神经束除了形成腋、桡、肌皮、正中和尺神经外还发出4条重要神经: (1)胸前外侧神经:从外侧束发出,主要支配胸大肌锁骨部。 (2)胸前内侧神经:从内侧束发出,主要支配胸大肌胸部和胸小肌。 (3)肩胛下神经:由c3和c6神经纤维组成,发自后侧束,支配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4)胸背神经:有c6、c7和c8神经纤维组成,发自后侧束,支配背阔肌。 4.臂丛的交感神经纤维 当c8和T1神经根撕脱损伤时,累及交感神经的颈上神经节前段,从而产生瞳孔缩小、服睑下垂和眼球下陷,称之为霍纳综合征。 (三)病因与诊断要点 1病因:臂丛损伤多为:牵拉伤、撞击伤、切割或枪弹伤、挤压伤和产伤。 2诊断要点: (1)腋、肌皮、正中、桡和尺神经中任何2条同时损伤,且不在同一平面的切割伤者,应考虑为臂丛损伤。 (2)若胸大肌或背闹肌出现麻痹者,则臂丛损伤平面在锁骨上;若两块肌肉正常者,损伤平面在锁骨下。 (3)若伤后出现耸肩动作消失,斜方肌萎缩者,为c6、c7神经根性撕脱伤(节前损伤)。出现霍纳征阳性征者为c8、T1根性撕脱伤。 (4)临床检查为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肌电图测不到神经传导速度者为完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