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

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

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
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

全球能源互联网题库(含答案)

全球能源互联网知识测试 一、单选 1.全球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超过()亿万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亿千 瓦,太阳能资源超过()亿千瓦。A A.100 1万100万 B. 100 100万1万 C. 100万100 1万 D. 1万100 100万 2.()是实施“两个替代”的关键。D A.智能电网 B. 特高压电网 C. 可再生能源 D. 全球能源互联网 3.截止2013年,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8915亿吨、2382亿 吨和186万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共计1.2万亿吨,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可开采()年,()年和()年。D A.53 55 113 B. 55 53 113 C. 113 55 53 D. 113 53 55 4.目前,全球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目前仍以()为主,清洁能源和电力比重增长较快; 由于能源分布不均衡,能源供需分离程度不断加深,全球能源贸易不断扩大。A A.化石能源 B. 可再生能源 C. 清洁能源 D. 分布式能源 5.()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世界天然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 中东、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B A.煤炭 B. 天然气 C. 石油 D. 风能 6.()又称为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储量丰富、能量密度大、燃烧利用污染排放少等优点, 通常分布海洋大陆架外的陆坡、深海、深湖及永久冻土带上。中国已先后在南海、东海及青藏高原冻土带发现。页岩质地坚硬,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目前全球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实现了大规模开发。A A.可燃冰 B. 石油 C. 天然气 D. 页岩气 7.目前,风电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清洁能源发电品种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电、核电

2019年 《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 》试题答案

我国互联网产业正在规模迅速壮大,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20强,我国企业占(C)家。 (A) 15 (B) 2 (C) 8 (D) 4 2013年增设的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不包括(C)。 (A) 成都 (B) 郑州 (C) 贵阳贵安 (D) 重庆 我国要构建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完善统一的绿色安全数据中心标准体系、互联互通的分布式网络存储支撑体系、资源共享的(D)体系。 (A) 网络安全保障 (B) 网络空间智能化 (C) 网络空间一体化 (D) 灾备应急响应 保障国家网络安全需要从广义层面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创新网络安全保障,要发挥(C)网络安全基础性作用。 (A) 国家 (B) 政府 (C) 大型互联网企业 (D) 主管部门 惠普、戴尔、IBM、思科四大美国公司服务器产量占据全球服务器市场份额(C)以上。 (A) 20% (B) 90% (C) 70% (D) 99% 属于5G技术方案验证内容的有(B)。 (A) 大规模天线测试 (B) 5G新空口的无线技术测试 (C) 开展预商用设备的单站测试 (D) 新型多址测试 连续广义覆盖场景主要挑战在于,能够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B)的用户体验。 (A) 50Mbps以上 (B) 100Mbps以上 (C) 5OOMbps以上 (D) 1Gbps以上 1. 本讲认为,(B)要在人才流动上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 (A) 加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 (B) 完善网络安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C) 加强网络安全教材建设 (D) 加快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 我国5G试验将分(A)步走。

全球互联网发展情况

全球互联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商用以来迅速拓展,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截止2007年 1月,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233个国家和地区,网民达到10.93亿,用户 普及率为16.6%,宽带接入已成为主要的上网方式。同时,互联网迅速渗透到经 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推动了全球信息化进程。全球互联网内容和服务市场发展活跃,众多的ISP参与到国际互联网服务的产业链中。由此带来了互联网服务 的产业发展活跃,推动形成了一批ISP,如Google、Yahoo、eBAY等,成为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2006年10月Google公司的市值已达1450亿美元,成 为全球第三大IT公司。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虽然起步比国际互联网发展晚,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同样快速发展。据CNNIC公布的最新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到2006年12月,中国互联网网民数达到1.37亿,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221倍。宽带上网人数达到9070万,位居全球第二位,手机上网网民数1700万。中国网站数为843000个,全国网页数为44.7亿个。 1.互联网ISP提供的主要业务以及业务收入情况 随着宽带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互联网的业务应用同国际主流的业务应用发展基本一致,中国ISP在业务提供能力方面也同世界先进国家 的ISP站在同一起点。目前国际主流的互联网业务在中国都有应用。表1中列出目 前中国 ISP/ICP提供的主要互联网应用。 但是,中国本土的ISP主营的互联网应用还是具有中国特色。比如在中国网络游戏业务和即时通信业务发展明显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ISP 2005年总体行业收入大概在300亿人民币左右。总体行业收入增长 快速态势明显,2004年到2005年的增长率约为40%。表2是中国典型的ISP的收 入情况,ISP的业务收入增长率相差较大,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 互联网原有的免费提供业务的方式,曾经作为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但是,如果一切都以免费方式提供,互联网的业务提供能力将难以 快速提升,互联网在各种专业的服务,比如金融业、出版业等的应用和发展将受限,因此全球的ISP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积极地探索业务提供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ISP公司发展情况千差万别,从中国的ISP公司运营商业模式看,有以下三种 基本的商业模式: ●第一种是大而全的商业模式,ISP提供广泛的互联网业务。比如,在上世纪 九十年代,雅虎是这种方式的代表。 ●第二种是专注于主营业务的模式。比如,腾讯专注于即时通信业务;刚在Nasdaq上市的“如家”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酒店业的ISP。 ●第三种是综合经营型的商业模式。比如,新浪这类大门户,在主营新闻信息 服务的同时,经营网络游戏、提供网络广告服务等多种互联网业务,并从这些非主营业务中获利。 目前,中国ISP大多采用综合经营信息服务的模式,在关注核心业务的同时,兼顾提供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通过这种经营模式,ISP得以扩展自身的业务运营 领域,扩展盈利来源,丰富运营模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通信不被中断。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陆军网络APRANET——先进网络基础结构,这个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有很大的差别。传统通信网的发展经过了磁石、步进、纵横最后发展到程控,直到现在的ISDN、BSDN、ATM等等移步转移模式这样一个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再下一步可能就是NTN这种互联网络结构。 首先,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互联网的结构是无中心的结构,这也是为了当初一个最基本的目的,没有任何一个打击能够把它的中心控制部门摧毁,它的每一个结点、每一个连接点在遭受打击之后都能够与其他结点迅速恢复并进行通信。 第二,互联网的寻址方式是全球寻址,也就说它的地址资源是在全球进行统一的配制的。现在大家所使用的互联网是IPV4的网络,这个网络现有的地址总数大概在40多亿个。互联网是由美国开发演进而产生出来的,所以网上地址资源、地址资源的分配实际上也是由所美国所控制的。现在美国所拥有的IP地址总数有20多亿,近30亿个,占全球的74%左右。中国现在拥有非常少的地址资源,也就5000万左右,只占1%多一点。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在1984年进行过一次调查,要求美国所有参与互联网的研究机构和当时与互联网互联的机构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美国把互联网推向全世界,它对美国的安全、发展会有什么影响,会有哪些不利方面,大家的建议是什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筹备前后我们也曾与美国互联网的机构和美国一些研究互联网TCP/IP协议的专家进行沟通,他们也谈到这件事,很多人提出了建议,其中就包括互联网建立之后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象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这些事情在当时都有预见。在综合平衡各种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决定还是把互联网商业化,推向全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思维和贡献,美国对互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对网络为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美国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把它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意志力植入到了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最基础的寻址方式,因为互联网的地址资源关系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空间。现在,地址资源由ICANN这个组织进行全球分配,ICANN是全球域名和数字资源分配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美国专门成立的,它的前身是IANA,是专门成立起来用于全球互联网资源分配的。美国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互联网控制起来。那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呢,这是美国和别的国家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它提出互联网是无国界、无管理、无法律、无政府的,是民间产生的一个网络。ICANN是一个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特点是尽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但政府只被当作是一个政府咨询委员会,不起决定作用,由ICANN理事会的19名成员决定全球网络地址资源分配政策。通过这一点,它就可以把全球地址资源的政策掌握在自己手里。ICANN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由美国商务部授权它进行互联网地址的分配,ICANN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制定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经过美国商务部的同意。通过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其它政府通过联合国或其它政府间组织去呼吁在互联网上各国应该平等的这类倡议,同时又把全球的地址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这一点我们和世界各国都很清楚。所以从98年、99年开始在接入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之后,全球普遍要求对当时的IANA进行改革。原来ICANN的所有理事全部由美国人担任,现在则由五大洲的网民投票推举理事,中国科学院的钱华林研究员在去年6月23日经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变革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变革的研究 摘要 互联网作为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它开辟了人类生活的新的篇章,现代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今互联网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它更是一种变革社会的力量。至2015年7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共新增网民1894万人;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使用手机上网人数达5.9亿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网民所产生出的政治影响力将随着网民的规模化逐渐强大,并伴随着政府对网络信息基础化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对网络民意高度重视而愈加明显。针对上述状况,政府把握网络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动政府治理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对网络化背景下有关政府治理问题进行分析,目的就在于为找出解决互联网时代下背景下我国政府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治理的对策,使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政府对网络危机的回应速度和回应质量,树立诚信政府形象。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方式;变革

Research Internet era of governance reform Abstract Interne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modern era, profoundly changed the mode of production, lifestyles and ways of thinking of society, it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human life, modern people's liv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has penetrated into social life aspects. Today the Internet has not only as a tool exists, it is a force for social change. Until the end of July 2015,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 released a statistic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Internet Development of the 36th, the report shows the first half of a total of 1894 million new Internet users; As of June 2015, the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of 48.8 %, the total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reached 668 million people, the number of mobile Internet use 5.9 million people. Chinese Internet users age arising out of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scale as users began to grow, along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attention and more obvious. In response to these conditions, the government network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governance reform is urgently needed in the way the Internet era background, this paper concerning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the purpose is to find a solution for the Internet age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network management network platform of our government under the context that the government's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improve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and quality of response to the network crisis, establish the integrity of the government's image. Keywords: the Internet age;the government;governance;change

互联网治理的现状、问题和公共政策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广泛渗透,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其影响日甚一日,由此引发的互联网治理问题也正在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互联网治理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无论对政府部门还是研究界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国际治理状况】 互联网的国际化特征,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单独对互联网进行有效治理,而必须建立国际合作和协调机制,正是这种相互依赖使得互联网的国际治理成为全球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议题。2003年12月,联合国在日内瓦发起召开了信息社会世界首脑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会议通过的《行动计划》认为,互联网是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世界各国对互联网管理、政策制定体制和机制却未形成共识。为此,会议授权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设立互联网治理工作组,就会议提出的与互联网治理有关的问题开展研究。2005年7月,工作组发表了工作报告。报告给出了一个有关互联网治理的“工作定义”,即“互联网治理是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根据各自的作用制定和实施旨在规范互联网发展和使用的共同原则、准则、规则、决策程序和方案”。报告的重点关注互联网国际治理所面对的公共政策问题,概括为四个方面: ——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互联网重要资源管理有关的问题,包括域名系统和互联网协议地址(IP地址)管理,根服务器系统管理、技术标准、互传和互联、电信基础设施和语言多样性等问题。 ——与互联网使用有关的问题,包括垃圾邮件、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 ——与互联网有关但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互联网并由现有组织负责处理的问题,如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等。 ——与互联网发展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1]。 在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互联网重要资源的管理问题以及互联费用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互联网地址和域名的分配,特别是全球互联网域名解析的顶级服务器的修改和维护一直由互联网名称与地址管理公司(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负责,该机构作为一个非营利性机构由美国政府授权,在美国注册,其他国家无问责权。由于ICANN 仅仅受美国政府的控制,这使其他国家认为,其互联网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甚至会对其国家主权构成威胁。因此,互联网重要资源的国际共管成为国际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短时期内难以达成共识。互联资费问题主要与现行的不平等的互联结算机制有关。在现行结算体制下,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承担国际线路的全部费用(尽管中国与美国之间在流入和流出量上已基本平衡),这实际上等于发展中国家在为发达国家的互联网 进行补贴,这种补贴显然与国际社会提倡的平等观念背道而驰。这个问题也十分棘手,正像互联网治理工作组报告所指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适当而有效的全球互联网治理机制。” 2005年11月,信息社会世界首脑峰会第二阶段会议在突尼斯召开。会议通过的《信息社会突尼斯日程》提出,“互联网的治理包括技术和公共政策两方面的问题,应有所有利益相关方、相关政府间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其中,各国政府在其中应扮演最为关键的角色,“涉及互联网公共政策问题的决策权属国家主

真实世界互联网简介

真实世界互联网真实世界互联网简介简介 罗岚1,2,戴琼海1,方嵘 1 1(宽带网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北京 100084) 2(网络与密码智能应用技术实验室,成都,610000) lanneverlose@https://www.doczj.com/doc/d713070628.html, 摘要:在未来互联网的平台上,从理论抽象结构、数学模型和未来进程的关键因素对真实世界互联网进行简介。未来真实互联网的应用层面从端到端进化成为可信到可信,无线传感、RFID 对密码领域的算法和协议设计是一个挑战。这个简介是从未来互联网的欧洲开放网络获取的部分资料的综合和共享。 关键词:真实世界互联网,智能和SMART ,E2E & T2T 一、引言 互联网正在进化,无论是应用还是技术。从创造一个全球开放结构计算机网络的观点诞生之日起,互联网成为我们社会经济的主干。这种进化的一个分枝是通过多年高级技术的合成,作为用户、操作者、制造者、服务者和内容提供者,对不同融合的参与者正在进行潜在利益的改变。无线网络的连接没有限制用户设备,可以把衣服和建筑作为一个NED 的合作方接入网络。更进一步,新的传感技术和无限传感网络提供环境智能和传感、原因和准确定位的容量。这导致我们真实环境里的所有嵌入事物的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智能事物”和“SMART 事物”的社会——真实世界互联网(Real World Internet, RWI ),这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步骤。RWI 另一个明确的概念是:构造安全的可信设备。真实世界互联网 RWI 成功的关键因素有: (1)异构网络嵌入式设备的网络之间以及他们与互联相互融合的效果 (2)通过一个标准的平台使用一个安全和可信的方式平行的接入由 RWI 产生的信息 (3)高复杂度的信息结构产生新的和创新的服务 (4)描述真实世界的信息标准化 (5)对网络嵌入设备NED 在结构和安全水平方面的安全和私密保护的完整性 (6)与视听无线网络的基于设备和传感器俘获的方式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例如强调安全应用) (7)空闲目标的可用服务发现,能够合成目标说明,通过更动态的信息,例如地点,时间,传感信息(例如IETF ,ESDS ) (8)安全,可靠适时的网络结构 (9)身份管理:对人,机器目标将具备多重识别,必须说明怎样安排身份 (10)对失败或干扰的应答能力的弹性感知 二、RWI 应用应用层层的结构结构抽象抽象抽象问问题和真实真实世界世界世界互联网简介互联网简介 开发未来互联网的理论模型模型包括:(1)互联网的图和数学理论。A 、图和数学的基础理论。B 、图和网络编码的未来互联网。C 、开发互联网图网络模型。(2)对未来互联网安全的密码算法开发:A 、设计安全网络使用的轻型公钥密码算法。B 、有效匿名认证系统。C 、保持私密密码算法。(3)互联网技术:A 、网络模型。B 、互联网拥塞分析。C 、无线网络模型。 D 、内容网络模型。(4)了解未来互联网的信息/数据:A 、网络化世界(社会/生物/数据/传输

【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中国解读

【关键字】发展 世界互联网大会蓝皮书发布,首次做出整体评估 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中国解读 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写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4日正式发布。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以来,首次面向全球发布互联网领域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蓝皮书涵盖国内外信息根底设施、网络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数字经济、电子政务、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互联网发展重点领域。其中,《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全面展现全球互联网发展现状和趋势,总结了世界主要大国和新兴经济体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对我国互联网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创新中外互联网发展的指标体系 “蓝皮书最重要的创新,在于填补了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标的空白。”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杨树桢介绍,蓝皮书首次设立两大指标体系——世界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报告对38个世界主要大国和新兴经济体的互联网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比较和排名,这在全球尚属首次。其中,美国、中国、韩国、日本和英国分列互联网平均发展水平前5名。 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强国建设“六个加快”要求为主要依据,从根底设施建设、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六个方面,对全国各省区市互联网发展成效和水平进行了科学分析、量化评估。 两大指标体系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做到了“三个首次”。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助理徐运红介绍说,“指标体系首次从中国视角对世界互联网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国际治网理念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具体化、标准化、指数化,并据此主动提出可量化、可比较、可参考的评价依据。” 徐运红同时认为,与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推出的单项评估指数不同,蓝皮书从电子政务发展指数、网络安全指数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整体评估,填补了国际上对互联网发展情况缺乏整体评估的空白。“首次对互联网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做到更全面客观。” 根据互联网界的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这意味着网络使用者越多,价值就越大,因此互联网发展不仅要注重总量指标,而且要注重人均指标。徐运红认为,蓝皮书通过在指标体系中首次提出要兼顾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更符合互联网发展特点,也更准确反映全球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全面呈现世界互联网的发展态势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指出,全球移动互联网爆发式扩张正在接近尾声,世界互联网连接规模增长步入动力转换期,互联网发展进入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转变跨越新阶段,人工智能等新兴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网络空间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领域,智慧社会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社会形态,互联网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李欲晓表示,随着信息化加速推进,互联网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国际社会有责任在全球范围促进信息技术的普惠式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加快网络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增强其自身网络发展条件,为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条件。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徐运红认为,“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和地区

2019年《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试题答案

我国互联网产业正在规模迅速壮大,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 20 强,我国企业占( C)家。 (A) 15 (B) 2 (C) 8 (D) 4 2013 年增设的7 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不包括( C)。 (A) 成都 (B) 郑州 (C) 贵阳贵安 (D) 重庆 我国要构建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完善统一的绿色安全数据中心标准体系、互联互通的分布式网络存储支撑体系、资源共享的( D)体系。 (A) 网络安全保障 (B) 网络空间智能化 (C) 网络空间一体化 (D) 灾备应急响应保障国家网络安全需要从广义层面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创新网络安全保障,要发挥( C)网 络安全基础性作用。 (A) 国家 (B) 政府 (C) 大型互联网企业 (D) 主管部门 惠普、戴尔、IBM 、思科四大美国公司服务器产量占据全球服务器市场份额( C)以上。 (A) 20% (B) 90% (C) 70% (D) 99% 属于5G 技术方案验证内容的有( B)。 (A) 大规模天线测试 (B) 5G 新空口的无线技术测试 (C) 开展预商用设备的单站测试 (D) 新型多址测试连续广义覆盖场景主要挑战在于,能够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 B)的用户体验。 (A) 50Mbps 以上 (B) 100Mbps 以上 (C) 5OOMbps 以上 (D) 1Gbps 以上 1. 本讲认为,( B)要在人才流动上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 (A) 加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

(B) 完善网络安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C) 加强网络安全教材建设 (D) 加快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我国5G 试验将分( A)步走。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大会蓝皮书由《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两本报告组成,反映了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进程、现状和态势,涵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电子政务、网络媒体建设、网络安全、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重点领域,全面展现过去一年世界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理念、新实践、新态势、新进展。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 共有9部分,包括总论和8个分章,立足全球视野,聚焦全球互联网发展实践新技术、新应用、新发展、新问题,蓝皮书秉持“四项原则”“五点主张”,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虚假信息、网络犯罪、网络安全、数字鸿沟等全球性问题,强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报告指出,2020年,世界各国大力推进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带动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媒体多元化发展,网络文化交流碰撞加速,网络安全防护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领域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互联网治理不断强化。 世界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总论 主要介绍过去一年世界互联网发展总体态势,对全球48个主要国家的互联网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对10个国家进行重点评估分析,展望世界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世界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在往年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完善,适当调整指标项目,夯实数据来源,提升了评估全面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报告从基础设施、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网络治理等维度,选取48个评估对象,涵盖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的主要经济体和互联网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过去一年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态势。

全球互联网视频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互联网视频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视频业务背景和内涵 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三网融合”都是一个大的趋势。目前无论是有线电视、卫星电视,还是IPTV,数据流量都是在专网或虚拟专用网(VPN)里传输,好比一座“有围墙的花园”。相比之下,公共互联网视频则是完全运行在IP互联网上的真正的“开放的花园”。 公众互联网视频业务是指基于公众互联网开展的视频内容播放服务。与数字电视、IPTV和手机电视等“封闭”的视频业务相比,互联网视频业务因其内容来源多样、形式灵活丰富、资费优势突出等特性而受到用户欢迎,市场规模不断扩张,逐渐成为传统电视之外视频内容消费最主要的渠道,代表了视频内容服务的发展趋势,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就是近几年互联网电视和智能电视的崛起。业界认为,2008年是网络电视的概念启蒙期,2009年是网络电视的功能成型期,2010年则开启了智能电视的概念。当前比较热的概念OTT(Over The Top)电视指的是通过互联网,直接将音视频传给用户联网的设备,也就是说将绕开今天的传统的有线和卫星电视提供商。它允许用户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以任意设备接入服务。 如表1所示,网络视频业务按产业链划分,主要包括视频内容与

应用、内容分发渠道两类;内容与应用的业务模式主要有UGC(用户产生内容)和专业内容提供两种。按网络视频的接收终端类型来划分,主要包括PC终端、电视机终端和手机终端。 表1 网络视频的分类与典型业务模式

二、互联网视频业务的发展现状 1、网络视频流量占比和用户规模的增长都呈现颠覆性压倒优势。 据Informa预计,网络视频流量在互联网流量中的占比将由2010年的37.6%增长到2015年的57.7%。 图1 2010-2015年网络视频流量在总流量中的占比 来源:通信信息研究所从访问网络视频的不同终端类型来看,以公共网络视频流量而言,PC终端占了97.33%,互联网电视占了1.84%,而手机视频则占了0.83%。 从网络视频用户数1来看,据Informa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球网络视频(Oline Video)用户数(面向PC)为11.74亿,同比增长18.21%;互联网电视用户数为0.25亿,同比增长97.57%, 1网络视频用户:指最近半年内至少观看过一次网络视频的网民。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视角

探索 Exploration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视角 在互联网时代,促进互联网公平治理,保障网络人权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源自社会福利领域 的“底线公平”理论是一种可借鉴的互联网治理理念 文/宋煜 2018年廿冃7日至9日,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中外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等约1500名嘉宾齐聚乌镇,围绕"创造互信 共洽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纵论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大计,展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成就,共商数字经济合作思路途径,为推进全 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进程注入新动力、作出新贡献。图/本刊记者刘沁娟摄 作为正在引领全球化进程的中国, 迫切地需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全球 互联网发展也需要中国的参与。当前, 全球互联网治理已经进入变革的关键 时期,日益迈向“多边参与、多方参与” 的治理格局。保障人人享有基本的互联 网权利,更好地发挥各类非国家行为体 的作用,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 注焦点。在互联网时代,促进互联网公 平治理,保障网络人权已经成为国际共 识。源自社会福利领域的“底线公平” 理论是一种可借鉴的互联网治理理念。 “底线公平”其基本假设是在社会 建设中的各类主体应在底线公平基础 上最大限度地形成共同性,找到均衡 点,提高协调的效果,进而实现社会正 义的目标。所谓底线公平,即是所有公 民在社会保障中应当具有的一致性的、 基本的权利。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理论分析 互联网治理模式是随着技术发展 而不断演化的。在互联网的雏形“阿帕 网(ARPANET )”建立之初,美国按照 高度中心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实现非 中心化的远程信息通信。20世纪80年代 后期,科研教育部门和商业机构纷纷建 立广域网,网络商业化发展自此开始。 在教育科研机构大量研发和使用 互联网之后,政府如彳可监管成为一个问 题。随着商业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产生的商业价值被极大地挖掘出来,各 种问题逐渐浮岀水面,更多的公众希望 政府能够对互联网实施监管,但这又似 乎与互联网追求自由创新的文化价值 初衷背道而驰。最终,由企业联盟推举 92 husmts I 2019.2

我国互联网现状与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通信不被中断。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陆军网络APRANET——先进网络基础结构,这个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有很大的差别。传统通信网的发展经过了磁石、步进、纵横最后发展到程控,直到现在的ISDN、BSDN、ATM等等移步转移模式这样一个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再下一步可能就是NTN这种互联网络结构。 首先,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互联网的结构是无中心的结构,这也是为了当初一个最基本的目的,没有任何一个打击能够把它的中心控制部门摧毁,它的每一个结点、每一个连接点在遭受打击之后都能够与其他结点迅速恢复并进行通信。 第二,互联网的寻址方式是全球寻址,也就说它的地址资源是在全球进行统一的配制的。现在大家所使用的互联网是IPV4的网络,这个网络现有的地址总数大概在40多亿个。互联网是由美国开发演进而产生出来的,所以网上地址资源、地址资源的分配实际上也是由所美国所控制的。现在美国所拥有的IP地址总数有20多亿,近30亿个,占全球的74%左右。中国现在拥有非常少的地址资源,也就5000万左右,只占1%多一点。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

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在1984年进行过一次调查,要求美国所有参与互联网的研究机构和当时与互联网互联的机构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美国把互联网推向全世界,它对美国的安全、发展会有什么影响,会有哪些不利方面,大家的建议是什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筹备前后我们也曾与美国互联网的机构和美国一些研究互联网TCP/IP协议的专家进行沟通,他们也谈到这件事,很多人提出了建议,其中就包括互联网建立之后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象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这些事情在当时都有预见。在综合平衡各种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决定还是把互联网商业化,推向全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思维和贡献,美国对互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对网络为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美国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把它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意志力植入到了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最基础的寻址方式,因为互联网的地址资源关系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空间。现在,地址资源由ICANN这个组织进行全球分配,ICANN是全球域名和数字资源分配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美国专门成立的,它的前身是IANA,是专门成立起来用于全球互联网资源分配的。美国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互联网控制起来。那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呢,这是美国和别的国家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它提出互联网是无国界、无管理、无法律、无政府的,是民间产生的一个网络。ICANN是一个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特点是尽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但政府只被当作是一个政府咨询委员会,不起决定作用,由ICANN理事会的19名成员决定全球网络地址资源分配政策。通过这一点,它就可以把全球地址资源的政策掌握在自己手里。ICANN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由美国商务部授权它进行互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乱象、机遇与中国主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713070628.html,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乱象、机遇与中国主张作者:刘影吴玲 来源:《知与行》2019年第01期 [摘要]网络空间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五疆域,已经成为与世界各国命运休戚相关的共同体。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受制于工具逻辑和虚实共生特征,超越了国界,与全球经济政治生态紧密联系,成为一个复杂的议题。网络空间国家主权的争议、意识形态的较量、网络安全的威胁、信息鸿沟的困境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业已表明,美国主导的网络空间旧秩序已经不合时宜,如何构建公平合理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迫在眉睫。中国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具有全新的战略机遇:西方国家总体实力式微、中国网络空间主权意识的觉醒、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核心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在网络空间治理上也面临着网民规模庞大和网民结构复杂并存、网络立法不尽完善、网络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网络信息发展之路缺乏顶层设计、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缺乏国际社会的认同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路径,倡导网络主权理念、增强网络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网络法律体系的国际化、协调国际关系来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网络空间治理秩序建构贡献中国智慧与主张。 [关键词]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网络乱象;中国主张 [中图分类号]D8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1-0062-06 “网络空间”概念最初由作家威廉·吉布森提出,他认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交织,产生的虚拟世界就是网络空间。而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空间是由人类所创造的时空概念被重构的特殊空间,在此空间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摆脱了层级体制的诸多限制,首次拥有了实现平等和自由交流的可能[1]9。网络空间作为相对独立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的物理空间存在天壤之别,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全球即时性、不对称性、不确定性、作用距离远、传播速度快等特性[2]50。网络空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如何掌控呢?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委员会认为,网络空间不是所谓的“全球公域”,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的新疆域”,这块“新疆域”依然涉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等问题。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网络主权与规则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网络空间规则尚不完善,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对网络空间治理实施单边控制,网络霸权主义蔓延,致使网络空间资源的扩张和权力分配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地位被边缘化,数字鸿沟加剧[3]35,网络安全问题使世界各国面临着“安全困境”,这些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构成威胁[4]60。中国非常重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文化塑造和网络冲突的 规范性解决[5]27,不断在国际上贡献中国的主张与方案,希望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 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力主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6]66。 一、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乱象

互联网发展现状

12月15日下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行中国互联网发展成就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发展报告》称,我国正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我国网民数量达6.68亿人,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站总数达413.7万余个,域名总数超过2230万个,.CN域名数量1225万个,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数达4.07亿个,覆盖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93.5%的行政村。固定宽带用户数超过两亿户,宽带用户规模位居全球首位。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4G用户突破2.5亿户。 同时,互联网经济在我国GDP中占比持续攀升,2014年达7%。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规模跃居全球第一,2015年前10个月网络零售总额达2.95万亿元;拥有328家互联网相关上市企业,其中61家在美国上市,市值规模合计7.85万亿元,相当于中国股市总市值的25.6%。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上市公司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华为、蚂蚁金服、小米等非上市公司也进入全球前20强。 互联网技术产业实现创新跨越发展

《报告》认为,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之路,并为世界互联网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创造了“中国经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渐强,互联网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传奇。 自1995年互联网首次接入中国,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从窄带接入到低速宽带再到高速光纤接入的快速演进,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宽带用户数、移动宽带覆盖率均位居全球第一,互联网成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 《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和宽带用户双双达到世界第一,互联网和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报告》预计,到2015年年末,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50.4%,网民规模将达到6.9亿人,固定宽带用户数将超过2.1亿户。 截至今年6月,我国拥有的IPv4地址数量超过3.4亿个,IPv6地址数量达到19338块/32地址,均位居世界第二位。截 至2015年9月,我国互联网备案的网站总数达到413.7万个。 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产业实现创新跨越发展。数据通信、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

姜奇平: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 2012年04月06日09:36 来源:《互联网周刊》作者:姜奇平【文章摘要】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隆重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企业联合会史无前例地把互联网作为会议的主旋律,无异于吹响了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联合起来的总动员令,发出了21世纪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做活的最强音。 3月24日,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隆重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互联网时代的管理 变革”。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企业联合会史无前例地把互联网作为会议的 主旋律,无异于吹响了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联合起来的总动员令,发出了21世纪中国企业做 大做强做活的最强音。 王忠禹在会上指出:这次大会,以“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为中心议题,具有很强的 时代性和现实意义,这是我国企业界、管理界正在认真思考的具有趋势性的重大课题。王会 长解题时,将“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所要解决的问题,高度概括为三大问题:第一,当 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第二,世界一流企 业在互联网条件下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适应性变革值得我们借鉴?第三,我国企业历经30 年改革、提升、发展后,在今天面临怎样的历史性挑战? 解决好这三大问题,中国各行各业就可以成功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而这三大问 题,不仅是企业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且过去是,将来更加是《互联网周刊》提出的 “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联合起来”这一总的办刊方向下要致力加强的主题。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蒋黔贵所做会议主报告中提出:“管理的目的也从‘做大’、 ‘做强’转变为‘做活’”。这是《互联网周刊》七年来一直呼吁的企业转型总路线,第一 次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同。回顾历史,我刊2005年发表《企业转型的总路线》,指出“中国 正在面临企业转型。如何对这种转型进行战略定位?我们需要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明确 提出:“必须在战略目标上,把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做活,作为 根本方向”;“从‘做大’、‘做强’的思路,转向‘做活’的思路”。2008年连续发表 《做大做强还要加上做“活”》和《做大做强做活的网络之道》,加以强化。 从做大做强,转变为做活,被明确为管理的目的,说明国资委、工信部和中企联领导确 实英明,及时给中国企业指明了正确方向。同时,也证明《互联网周刊》在引领各行各业走 向互联网方向上,具有远见卓识意义上的领导力。不谦虚地开个玩笑:各行各业跟着《互联 网周刊》走,七年之内不会在互联网时代迷失大方向。 《互联网周刊》近年提出做大做强做活,曾主要以IBM作为论据,指出:“在一个工业 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时代,企业不光要追求做大做强,还要加上做活。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大 象既大又强,一旦跳起舞来,就会像IBM那样厉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