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

外植体的消毒

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外植体大部分取自田间,表面上附着大量的微生物,这是组织培养的一大障碍。因此在材料接种培养前必须要消毒处理,消毒一方面要求把材料表面上的各种微生物杀灭,同时又不能损伤或只轻微损伤组织材料而不影响其生长。因此,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1)常用的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如下表所示。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消毒效果好,易被无菌水冲洗掉或能自行分解,对材料损伤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无害,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效果

①酒精

酒精是最常用的表面消毒剂,以70%~75%酒精杀菌效果最好,95%或无水酒精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酒精的继续渗入,杀菌效果大大降低。

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杀菌效果好。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湿润作用,可排除材料上的空气,利于其他消毒剂的渗入。但酒精对植物材料的杀伤作用也很大,浸泡时间过长,植物材料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甚至被酒精杀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时间。但酒精不能彻底消毒,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其他消毒剂配合使用。

②升汞

又称氯化汞,Hg2+可以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菌体。升汞的消毒效果极佳,但易在植物材料上残留,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反复多次冲洗。升汞对环境危害大,对人畜的毒性极强,使用后应做好回收工作。

③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是一种较好的消毒剂,它可以释放出活性氯离子,从而杀死菌体。其消毒能力很强,不易残留,对环境无害。但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很强,对植物材料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④漂白粉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消毒效果很好,对环境无害。它易吸潮散失有效氯而失效,故要密封保藏。

⑤过氧化氢

也称双氧水,消毒效果好,易清除,又不会损伤外植体,常用于叶片的消毒。

⑥新洁尔灭

这是一种广普表面活性消毒剂,对绝大多数植物外植体伤害很小,杀菌效果好。

(2)消毒方法

①茎尖、茎段及叶片等的消毒

消毒前先对植物组织进行修整,去掉不需要的部分,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对于一些表面不光滑或长有绒毛的材料,可用洗涤剂清洗,必要时用毛刷充分刷洗,硬质材料可用刀刮。

消毒时在超净台上操作,先用70%酒精浸泡10~30s,以无菌水冲洗2~3次,然后按材料的老、嫩和枝条的坚实程度,分别采用2%次氯酸钠浸泡10~15min

或用%升汞浸5~10min。消毒时要不断搅动,使植物材料与消毒剂充分地接触。若材料有绒毛,最好在消毒液中加入几滴Tween-20,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②果实及种子的消毒

先用自来水冲洗10~20min,再用酒精迅速漂洗一下。果实用2%次氯酸钠浸1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种子则先用10%次氯酸钠浸泡20~30min,难以消毒的可用%升汞消毒5~10min。对于种皮太硬的种子,也可预先去掉种皮,再用4%次氯酸钠浸泡8~10min。

③花药的消毒

用于组织培养的花药多未成熟,其外面有花萼、花瓣或颖片保护,处于无菌状态。消毒时将整个花蕾或幼穗用70%酒精浸泡数秒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在漂白粉中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④根及底下部器官的消毒

由于这类材料生长于土壤中,表面带菌量大,消毒较为困难。可先用自来水冲洗,软毛刷刷洗,用刀切去损伤及污染严重部位,再用酒精漂洗后,置于%升汞中浸5~10min或2%次氯酸钠中浸10~15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在操作时要根据材料的大小、幼嫩、质地等差异做出判断后,再选择适宜的消毒剂种类、浓度和消毒时间,切不可生搬硬套。消毒的最佳效果应以最大限度地杀死材料上的微生物,而又对材料的损伤最小为好。

外植体消毒方法

外植体消毒 1 、材料:油菜、番茄、芝麻等种子或其他培养材料。 2 、仪器:超净工作台,含 MS 培养基的培养瓶,镊子,培养皿,酒精灯,接种器械(解剖刀、剪子、镊子等)。 3 、试剂: 70% 酒精, 95% 酒精, 0.1% 升汞或漂白粉、无菌水等。方法步骤 1 、用水和肥皂洗净双手,穿上灭过菌的专用实验服、帽子与鞋子,进入接种室。 2 、打开超净工作台和无菌操作室的紫外灯,照射 20 分钟。 3 、上工作台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然后用 70% 酒精喷雾降尘,并擦拭工作台面。 4 、先用酒精棉球擦拭接种工具,再将镊子和剪子蘸 95% 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放置冷却。 5 、修整接种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然后进行外植体消毒: (1)水洗,滤纸吸干。 (2) 70% 酒精中浸泡约 30-60 秒(注意:酒精穿透力很强,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材料组织细胞)。 (3)在 0.1% 升汞中浸泡 10 分钟;或在 10% 漂白粉上清夜中泡10-15 分钟; (4)无菌水冲洗 3-5 次。 6 、接种:将种子或其他培养材料放到培养基上。 (1)先解开包口纸,将试管或培养瓶拿成斜角,使瓶口在酒精灯火

焰上方灼烧数秒钟。 (2)用灼烧过的冷却的镊子取外植体材料转接到试管或培养瓶中,轻轻插入或放在培养基表面。 (3)接种完毕后,将瓶口在火焰上转动灼烧,封口。 (4)操作期间应经常用 70% 酒精擦拭工作台和双手;接种器械应反复在 95% 酒精中浸泡和火焰上灼烧灭菌。注意:双手不能离开工作台,不能说话、走动或咳嗽等。 7 、接种结束后,清理和关闭超净工作台,并用 70% 酒精擦拭工作台面。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复习题.doc

植物组织培养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 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类型. 2. 在分离原生质体的酶溶液内,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其作用是保持原生质体膜的稳定,避免破裂. 3. 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第一次提出植物_______的理论概念;1943年White提出植物细胞“_________”学说,并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从而使植物组织培养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4. 用烘箱迅速干燥洗净后的玻璃器皿时温度可以设在_________℃的温度范围内,而若用它高温干燥灭菌则需在_________℃的温度下1-3小时;烘干植物材料的温度是_________℃. 5. 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 6. 1962年,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花叶细胞设计了__________培养基,其特点是__________浓度较高,且为较稳定的__________。

7. 7.6-BA / NAA的高低决定了外植体的发育方向,比值低时促进__________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比值高促进__________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 8. 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的方式分为_______培养和_______培养. 9. 组织培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962年印度Guha等人成功地培养毛叶曼陀罗花药获得_________,这促进了花药和花粉培养的研究。 11. 在组织培养中,不耐热的物质用__________法灭菌,而培养基常用__________ 法灭菌. 12. 6-BA / NAA的高低决定了外植体的发育方向,比值__________促进根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比值__________促进芽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 13. 在组织培养中,非洲菊是靠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的,而蝴蝶兰是以 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快繁的。 14. 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__________状态,并形成__________的现象称为"脱分化"。 15. 在通过微茎尖培养脱毒时,外植体的大小应以成苗率和脱毒率综合确定,一般以__________mm、带__________个叶原基为好。 16. 原生质体的分离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法.

外植体消毒液,外植体消毒试剂

外植体消毒液,外植体消毒剂 外植体的消毒液,外植体的消毒试剂: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外植体大部分取自田间,表面上附着大量的微生物,这是组织培养的一大障碍。因此在材料接种培养前必须要消毒处理,消毒一方面要求把材料表面上的各种微生物杀灭,同时又不能损伤或只轻微损伤组织材料而不影响其生长。因此,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常用的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如下表所示。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消毒效果好,易被无菌水冲洗掉或能自行分解,对材料损伤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无害,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效果 ①酒精 酒精是最常用的表面消毒剂,以70%~75%酒精杀菌效果最好,95%或无水酒精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酒精的继续渗入,杀菌效果大大降低。 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杀菌效果好。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湿润作用,可排除材料上的空气,利于其他消毒剂的渗入。但酒精对植物材料的杀伤作用也很大,浸泡时间过长,植物材料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甚至被酒精杀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时间。但酒精不能彻底消毒,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其他消毒剂配合使用。 ②升汞 又称氯化汞,Hg2+可以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菌体。升汞的消毒效果极佳,但易在植物材料上残留,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反复多次冲洗。升汞对环境危害大,对人畜的毒性极强,使用后应做好回收工作。 ③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是一种较好的消毒剂,它可以释放出活性氯离子,从而杀死菌体。其消毒能力很强,不易残留,对环境无害。但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很强,对植物材料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④漂白粉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消毒效果很好,对环境无害。它易吸潮散失有效氯而失效,故要密封保藏。 ⑤过氧化氢 也称双氧水,消毒效果好,易清除,又不会损伤外植体,常用于叶片的消毒。 ⑥新洁尔灭 这是一种广普表面活性消毒剂,对绝大多数植物外植体伤害很小,杀菌效果好。 (2)消毒方法 ①茎尖、茎段及叶片等的消毒 消毒前先对植物组织进行修整,去掉不需要的部分,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对于一些表面不光滑或长有绒毛的材料,可用洗涤剂清洗,必要时用毛刷充分刷洗,硬质材料可用刀刮。 消毒时在超净台上操作,先用70%酒精浸泡10~30s,以无菌水冲洗2~3次,然后按材料的老、嫩和枝条的坚实程度,分别采用2%次氯酸钠浸泡10~15min或用0.1%升汞浸5~10min。消毒时要不断搅动,使植物材料与消毒剂充分地接触。若材料有绒毛,最好在消毒液中加入几滴Tween-20,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②果实及种子的消毒 先用自来水冲洗10~20min,再用酒精迅速漂洗一下。果实用2%次氯酸钠浸1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种子则先用10%次氯酸钠浸泡20~30min,难以消毒的可用0.1%升汞消毒5~10min。对于种皮太硬的种子,也可预先去掉种皮,再用4%次氯酸钠浸泡8~10min。 ③花药的消毒 用于组织培养的花药多未成熟,其外面有花萼、花瓣或颖片保护,处于无菌状态。消毒时将整个花蕾或幼穗用70%酒精浸泡数秒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在漂白粉中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④根及底下部器官的消毒 由于这类材料生长于土壤中,表面带菌量大,消毒较为困难。可先用自来水冲洗,软毛刷刷洗,用刀切去损伤及污染严重部位,再用酒精漂洗后,置于0.1%升汞中浸5~10min或2%次氯酸钠中浸10~15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考试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根据培养的外植体材料不同,可将植物组织培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培养、 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遗传转化。 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一般划分为洗涤室、培养基配置室、缓冲室、无菌接种室、培养室、观察室、驯化室等分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对无菌条件要求最严格的区域是无菌接种室。 4、培养基成分主要包水分、无机盐类、有机营养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天然物质、 pH 、凝固剂。 5、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组培基本培养基是 MS培养基。 6、培养基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物质,使用浓度在1%-5% 常用 3%。 7、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减少外植体的褐变。 8、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高低决定着外植体的发育方向,其比值高则有利于根的形成;其比值低则有利于芽的形成。 9、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称为"__脱分化__" 10、某些生长调节物质及抗生素、酶类物质遇热不稳定,对其灭菌时不能进行(高压蒸汽 )灭菌,而要进行过滤方法灭菌。 11、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压片镜检法。

12、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最主要的区别是: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了琼脂粉,而液体培养基一般不添加。 13、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有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14、外植体灭菌常用的消毒剂是酒精,使用浓度一般为 70—75%。 15、具有防止褐变作用的维生素是抗坏血酸(维生素c)。 16、常用防止褐变的试剂有有机酸、硫代硫酸钠。 17、组培中按照污染的对象分,常见的污染类型有细菌性污染、真菌性污染。 18、在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前,应先将借种器械放进超净工作台,并打开紫外线灯和风机组工作进行消毒20分钟左右。 19、配制培养基调节pH值时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 20、某溶液在使用前已配制成100倍的母液,在使用时,若需要配制1/2 L的培养基,则需要吸取母液的量是 5ml 。 21、原球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一种快繁方式。 22、组织培养植株的再生途径有两条,分别是:器官发生途径和胚胎发生途径。 23、一般进行外植体培养时,须诱导形成新的分生组织,即形成愈伤组织。 24、在使用完移液枪后,应注意调回至该移液枪最大量程。 25、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基本过程包括材料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驯化培养。

医院常用消毒方法

●针刺伤事件有处理登记 ●传染病、特殊感染病例报告登记 ●再生医疗器械消毒流程正确: 1.医疗垃圾需分类放置。 2.污染敷料(血液、体液)与使用后的一次性换药包 需用黄色袋。 3.非污染物(使用后的输液袋、注射器)需用兰色袋。 4.使用后的针头需锐器桶盛放,玻璃安瓿需用黄色袋。 ●中心静脉穿刺处无红肿和渗液 ●无菌物品及器械: 使用方法正确,消毒灭菌达标,标识清楚。 ●屏障隔离: 1.符合要求,隔离标识正确,物品单独使用。 2.隔离患者的物品消毒符合规范。 3.沾染了放射性、化疗药物的废弃物处理符合规范。 4.血液制品袋用后按医疗垃圾单独放置,保存24小时 备查。 ●体温表消毒方法: 1.每周浸泡用肥皂水清洗两次(周一、周四),用75%酒精浸泡,不填加,每周更换两次。 2.遇有传染病人用过的体温表,需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酒精浸泡。

3.病人处不可放置体温表,随用随取,及时消毒。 4.每月监测体温表检测,并登记。方法如下:将体温表中的汞柱甩至35℃以下,放入36℃以上、42℃以 下水温中浸泡3分钟,取出后体温表中汞柱误差在 0.2之间为合格。 ●血压计终末消毒方法: 1.污染的血压计袖带使用0.05%有效氯即刻消毒,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污染的血压计用 0.05%有效氯擦拭消毒。 2.无法撤掉的要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消毒。 3.传染病人固定专用血压计,定时每周消毒一次。 4.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方法如下: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用紫外线双面消毒半小时。 ●简易呼吸器消毒: 1.接口与面罩用酒精擦拭,球囊污染用肥皂水清洗。 2.人工呼吸器使用后消毒,避污保存。 3.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灭菌保存。 ●呼吸机冷凝水终末消毒: 1.配制0.1%有效氯装在密闭容器中,积水器中冷凝水达1/2满时倾倒,将冷凝水倒入容器中,半小时后 倒入卫生间污水系统。 2.呼吸机管路积水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冷凝水倒灌

最新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

植物组培外植体消毒详解 外植体的消毒 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外植体大部分取自田间,表面上附着大量的微生物,这是组织培养的一大障碍。因此在材料接种培养前必须要消毒处理,消毒一方面要求把材料表面上的各种微生物杀灭,同时又不能损伤或只轻微损伤组织材料而不影响其生长。因此,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常用的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如下表所示。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消毒效果好,易被无菌水冲洗掉或能自行分解,对材料损伤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无害,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效果 ①酒精 酒精是最常用的表面消毒剂,以70%~75%酒精杀菌效果最好,95%或无水酒精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酒精的继续渗入,杀菌效果大大降低。 酒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杀菌效果好。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湿润作用,可排除材料上的空气,利于其他消毒剂的渗入。但酒精对植物材料的杀伤作用也很大,浸泡时间过长,植物材料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甚至被酒精杀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时间。但酒精不能彻底消毒,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其他消毒剂配合使用。 ②升汞 又称氯化汞,Hg2+可以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菌体。升汞的消毒效果极佳,但易在植物材料上残留,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反复多次冲洗。升汞对环境危害大,对人畜的毒性极强,使用后应做好回收工作。 ③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是一种较好的消毒剂,它可以释放出活性氯离子,从而杀死菌体。其消毒能力很强,不易残留,对环境无害。但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很强,对植物材料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④漂白粉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消毒效果很好,对环境无害。它易吸潮散失有效氯而失效,故要密封保藏。 ⑤过氧化氢 也称双氧水,消毒效果好,易清除,又不会损伤外植体,常用于叶片的消毒。 ⑥新洁尔灭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现分述如下: 一、湿热消毒和灭菌 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 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

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 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 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 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 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 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总时间包括: 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

组培防止灭菌的方法

浅谈植物组织培养中如何预防细菌污染 的技术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预防细菌污染是植物组织培养苗工厂化生产中重要的技术环节。本文通对植物组织培养污染来源的分析和控制,浅析了如何在植物培养中预防何控制细菌的污染,以达到植物组织培养的最优化。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污染防治 前言: 植物组织培养是 20 世纪初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这项技术已在科研和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技术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近几年 ,不少组织培养工厂应用该技术大量生产花卉、蔬菜及特种经济植物幼苗、脱毒苗 ,使作物种植逐步摆脱周期长、完全受自然控制的分散状态 ,逐步走向集中控制、规模化、自动化、不受自然影响的工厂化生产【1】尽管组织培养方面理论研究已相当精深 ,但在预防细菌污染中还存在种种的问题,因此介绍和讨论了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其对策。 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组织培养各方面的技术日渐完善。但在组织培养中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了解,很多学者在初代培养这一阶段,很难得到无菌苗,或者虽然在初代培养得到了无菌苗,但在继代培养时往往出现大量污染甚至全部污染。在市场竞争中,如何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问题,组织培养中污染率的增加势必然引起组培苗成本的提高,经济损失大。因此,组织培养中降低污染率是工厂化生产中不可忽视的技术环节。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污染:一类是通常所说的污染,即外植体消毒不彻底,无菌操作和培养过程中,如:培养基、接种工具、接种室消毒不严格或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污染;另一类是内源菌污染,内源菌包括真菌和细菌,内源污染一般是指内源细菌所致的污染。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预防细菌的污染。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 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作用30~60min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 (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四、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 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八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对比

八种消毒方法的对比 之前,有网友一起讨论,空气消毒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其实没有 所谓的最好,只是看看哪种最适合您。为此,我整理了8 种空气消毒方法,主要从消毒原理已经消毒效率进行评价,供各位朋友参考选择:常见应用方法: 1、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可以氧化并穿透细菌细胞壁而杀死细菌。但不能除尘,室 内必须没有人,并容易损坏一些易氧化的物品,对表面微生物作用较小。臭氧对人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尽管应用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报导不 主张使用臭氧消毒方法。消毒效率在91~92%之间。 2、紫外照射法:如果应用在空调系统中效果非常差,因为空气流速高,细菌受照的剂量非常小,不能除尘。WHO 和欧盟GMP 都已经宣布其 为通常不被接受的方法,更不能作为最终灭菌。消毒效率在 82~84%。 3、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种化学试剂,已经宣布致癌,消毒效率大 概在77~78%。 4、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这是一种物理阻隔的方法,常规风口上的 阻力是粗效的三分之一,但效率很高,对于大于0.5 微米的效率可达

80%,重量轻,安装方便。消毒效率在92~98%(一次通过的除菌效率) 5、高效过滤器:也是物理阻隔,没有副作用,卫生部消毒规范指出洁净室空气灭菌只用空气净化过滤方式。这种消毒效率可达99.9% 甚至更高(一次的效率) 由于细菌不会单独存在,都需要附着在粒子上,因此,高效其实是最好的消毒,控制好人员的规范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消毒只是一种辅助。 除此之外,再汇总几个消毒方法,供参考吧: 6、等离子法:这种方法是在气体在加热或者强电磁场作用下产生高度电离的电子云,其中的活性自由基和射线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效率很低70%以下。 7、电子灭菌灯:一种物理方法,没什么破坏,消毒效率平均85%。 8、负离子法:在电场、紫外、射线和水的撞击下使空气电离而产生,可吸附尘埃粒子变成重离子而沉降,缺点是有二次扬尘,在空调系统中不会使用。消毒效率73%左右

最新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一般培养室控制的温度是25±2℃,培养基常选用的pH值是5.6~6.0。 2、在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常用湿热法灭菌,不耐热物质用过滤法灭菌。 3、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是_植物组织全能性、植物组织再生性_和根芽激素 _。 4、1962年,Murashige 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设计了MS培养基,其特点是无机盐或离子浓度较高,且 为较稳定的平衡溶液。 5、愈伤组织形成大致要经历启动期、分裂期和分化期。 6、6-BA / NAA 的高低决定着外植体的发育方向,其比值高时分化芽_,比值低时分化__根_。 7、培养脱毒苗的两种常用方法是_温汤浸渍处理__和_热空气处理__。 8、单倍体植株培养的方法有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 9、植株再生途径包括无菌短枝型、丛生芽增殖型、胚状体发生型、原球茎发生型、 器官发生型 5种类型。 10、培养架一般设 4~5 层,高度为 2 米,层间距为 0.3 米,架宽 0.5~0.6 米。 11、根据培养基的态相不同,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12、配制培养基时,一般先配制母液,其目的在于节省___时间______,保证配制的_ 准确 ___性和配制 时的方便移取,同时便于培养基的低温保存。 13、培养基中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肌醇、天然提取物、维生素、 铵基酸。常用的生长素类有 2-4 D 、 IAA 、 NAA 、 IBA ,其中 2-4D 活性 最强,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有 6-BA 、 ZT 、 KT 、 2-ip ,其中 6-BA 活性最强。 14、一般配制激素母液时,生长素用少0.1mol/L NaoH 或 KOH 溶解,细胞分裂素用少量1mol/L HCL 加热溶解,然后用蒸馏水定容。 15、_茎___是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外植体。 16、组培时发生按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真菌污染和细菌污染。 17、子叶期以前的胚胎培养称为幼胚培养。 18、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湿热灭菌,接种器械通常采用干热灭菌,而无菌水采用高 压蒸汽灭菌。 19、进行花药和花粉培养时应选择花粉处于单核靠边期的材料。 20、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三大难题是褐化,污染和玻璃化现象。 21、愈伤组织根据其质地可分为坚硬型和疏松型两种类型。

医院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医院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拖把: 应有明显标识,严格分区使用。 1)一般办公室、病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2)病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分泌物、血液、排泄物时,先用1000mg/L有效氯适量到在污染地面30min后,用拖把拖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传染病区,使用后先消毒,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悬挂晾干备用。 针灸针: 高压蒸汽消毒;一定要消毒彻底,以免交叉感染! 体温表消毒方法: 1.每周浸泡用肥皂水清洗两次(周一、周四),用75%酒精浸泡,不填加,每周更换两次。 2.遇有传染病人用过的体温表,需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酒精浸泡。 3.病人处不可放置体温表,随用随取,及时消毒。 4.每月监测体温表检测,并登记。方法如下:将体温表中的汞柱甩至35℃以下,放入36℃以上、42℃以下水温中浸泡3分钟,取出后体温表中汞柱误差在0.2之间为合格。 血压计终末消毒方法: 1.污染的血压计袖带使用0.05%有效氯即刻消毒,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污染的血压计用0.05%有效氯擦拭消

毒。 2.无法撤掉的要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消毒。 3.传染病人固定专用血压计,定时每周消毒一次。 4.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方法如下: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用紫外线双面消毒半小时。 简易呼吸器消毒: 1. 接口与面罩用酒精擦拭,球囊污染用肥皂水清洗。 2. 人工呼吸器使用后消毒,避污保存。 3. 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灭菌保存。 呼吸机冷凝水终末消毒: 1.配制0.1%有效氯装在密闭容器中,积水器中冷凝水达1/2满时倾倒,将冷凝水倒入容器中,半小时后倒入卫生间污水系统。 2.呼吸机管路积水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冷凝水倒灌 公用水杯、痰杯、拖鞋: 用后使用0.05%有效氯消毒。 便器消毒: 1. 浸泡便器消毒液每日更换,配置成0.1%有效氯完全浸泡再消 毒液中,一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2. 公用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后及时晾干备用。 3. 自备便器每周集中消毒一次。 止血带消毒: 止血带消毒液每日更换,配置成0.05%有效氯,每次使用后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雾化器消毒: 1. 使用后用0.05%有效氯擦拭,管道每次使用后用 0.05%效 氯消毒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2. 一次性雾化管道每次使用后清洁,需60℃以上热水冲洗,面 罩避污保存。

外植体材料的预处理、消毒及接种

外植体材料的预处理、消毒及接种 (一)对采来的植物材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将所需部分切割至适当大小,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几小时,主要视植物材料清洁程度而定。这在污染严重时特别有用。 (二)用洗衣粉水(1~2角匙洗衣粉/100ml水)等浸洗上述植物材料约5min,再用自来水冲净洗衣粉水。这是进一步减少污染的处理。 同时配制消毒液:50%次氯酸钠溶液。 (三)将接种用具、无菌水等从80℃烘箱中或直接从高压灭菌器中取出,置于超净工作台上。打开超净工作台中的紫外灯,在进行紫外线灭菌处理至少30min后关掉紫外灯。(四)操作人员洗手擦干,换上洁净工作服,戴上帽子以免头发散落以及带来污染。坐到超净台前,并将装有经湿热灭菌培养基的培养瓶、配好的消毒液、洗净沥干的植物材料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0%酒精棉球擦手与器具外壁,即可对经上述预处理的植物材料进行表面灭菌处理,自此以后各步均须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 (五)具体首先将经上述预处理、沥干水的植物材料放入广口瓶或烧杯,向其中倒入新鲜配制、浓度一定并且加有一定量(通常为灭菌剂消毒液的0.5%,或每100mL消毒液滴加10~15滴)Tween-80(土温-80)等表面活性剂的消毒液适量(液面高度超出植物材料至少0.5cm),开始计算灭菌时间。也可在使用上述灭菌剂之前,先将植物材料浸于70%乙醇灭菌10~30秒。 (六)在持续灭菌时间内定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以促进植物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灭菌彻底。在灭菌时间结束前1min时,即可开始用玻璃棒等轻轻压住植物材料将消毒液慢慢倒入废物缸,注意勿使植物材料滑出。接着立即倒入适量无菌水,轻搅植物材料以清洗去除灭菌剂残留。一般表面灭菌时间的计算是从倒入消毒液开始,到倒入无菌水为止。无菌水的清洗时间每次约3min;清洗5次。 (七)倒出、沥去最后一次清洗用水,开始进行植物材料的切割及接种。 逐一取出经上述灭菌处理的植物材料,置于下面垫有经灭菌处理的培养皿(或小白瓷碟)的无菌纱布或滤纸上,左手拿小镊子,右手拿解剖刀,切除各切段或切块上被灭菌剂毒坏的部分。如有必要,也可再行切分。在完成切割后,将解剖刀和小镊子在95%乙醇中浸蘸一下,在酒精灯焰上灼烧灭菌之后放回原处,以便待冷却后下一切割再用。 (八)接着,左手拿培养瓶,将培养容器口外壁在靠近酒精灯外焰处转燎数秒,以将其可能带有的微生物等固定于原处;在酒精灯焰附近处,用右手拇指与食指配合将瓶塞打开,并将其夹于左手无名指与最小指之间;再将培养瓶口在酒精灯焰上轻转灼烧灭菌;以右手拇指与食指配合,用大镊子夹紧一外植体准确送入培养容器,并将其轻轻地半插入固体培养基;将大镊子在95%乙醇中浸蘸一下,在酒精灯焰上灼烧灭菌之后放回原处,以便待冷却后下一操作再用;将培养瓶口及瓶塞分别在酒精灯焰上小心地轻转灼燎数秒;盖好瓶塞,旋紧,将其置于超净工作台的适当位置。 (九)在完成了该第一只培养容器的外植体接种操作后,用70%乙醇对超净工作台的台面进行擦拭灭菌,接着再进行第二只培养容器的外植体接种及超净台台面的灭菌,直至全部完成。

组培实验室消毒剂选择推荐

植物组织培养是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植物不同提供特定的培养条件。组培可以使植物能按几何级数繁殖生产,平均成本低,能快速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和脱病毒种苗。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十分苛刻的无菌环境进行,组培实验室的环境和空气消毒十分重要,要做到杀孢子的级别(杀灭芽孢和孢子),否则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极易使植物染菌,培养失败。 一.组培实验室常用消毒方式 组培实验室常用消毒方式有酒精、升汞、次氯酸钠、漂白粉(次氯酸钙)、新洁尔灭、硝酸银等,虽然这些传统消毒剂各有特色,但也存在诸多缺点,往往造成灭菌不彻底或其它问题,主要有如下情况。 ●杀菌率低,不能杀灭芽孢、霉菌孢子等高抗性微生物; ●易产生耐药性,需多种消毒剂交替使用; ●毒性和刺激性,传统消毒剂对操作人员健康有极大危害; ●有残留,传统消毒剂对植物危害较大 二.高效、生态的奥克泰士消毒剂 Oxytech/奥克泰士作为过氧化氢银离子的倡领者,是多组分杀菌剂,协同微动作用,使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结合稳定剂形成复合溶液,作为催化剂添加的痕量银离子可以持久抑菌的效用。过氧化氢与银结合形成强大的消毒杀菌与抑菌剂。 研究显示,Oxytech/奥克泰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抑菌剂和消毒杀菌剂,具有长久的效用,不会产生任何令人不愉快的外观、气味或味道。 更重要的是,奥克泰士-过氧化氢银溶液没有产生任何消毒副产物或其它有毒物质,其作用后完全分解为氧气和水。

三.奥克泰士用于组培实验室消毒的优势 ?高效杀菌剂,杀局率大于99.999%,属于广谱消毒剂,能够杀灭细菌、真菌、 霉菌、病毒等目前所知的所有类型微生物,且能够杀灭芽孢、霉菌等传统方式难以杀灭的微生物。 ?无色无味、无毒无残留,安全可靠,荣获国际专利的生态安全环保型消毒剂。 杀孢子剂对材料的兼容性很好 ?杀菌性能稳定,不易受环境HP、温度及光照的影响,彻底杀灭微生物不会 产生耐药性。 ?杀菌作用迅速,3-5分钟可以杀灭芽孢,大大节约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生 产效率。 ?一般在制药无菌车间、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检疫、细胞实验室等等地方使用。 ?基本无腐蚀,金属、塑胶、丝织物等材料都可以使用。 四.奥克泰士应用范围 奥克泰士可用于各类洁净区、实验室物表消毒和空间消毒;各类设备、操作台表面消毒。可以应用于不锈钢、玻璃、塑料等各种材质。 ●实验室墙壁、地板、天花板; ●空气; ●仪器、器皿、设备表面、操作台面等物表; ●循环水处理,杀菌灭藻,保持水体洁净无菌; 五.奥克泰士检测认证 奥克泰士/过氧化氢银离子自从1978年研发至今,已通过国内外超过300多个检测结构、大学、行业协会的检测验证,确定其高效且安全的效用。 ?DIN EN ISO 9001认证(德国&欧盟标准); ?DIN EN ISO14001认证(德国&欧盟标准); ?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 ?EMAS/欧盟生态审核认证; ? A.I.S.E/欧盟家居护理协会认证;

组培实验室常见消毒方法优劣比较

组培实验室常见消毒方法优劣比较 组培实验室是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实验室建设中必备的实验室。组培实验室的消毒是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组培实验的成功与否和组培幼苗的质量高低。组培实验室的消毒一般又可分为环境消毒、培养基消毒和外植体的消毒。培养基的消毒主要是在高压灭菌锅中进行,在此不再赘述。环境消毒和外植体的消毒则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使用不当时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为此,笔者特对这些典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为组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1 组培实验室的环境消毒 保持组培实验室的空气清洁度是减少组培污染的重要条件,用于实验室消毒的常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法、甲醛熏蒸法、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溶液)法等,比较新的方法有中草药消毒法。 紫外线照射法 紫外线是波长在10-400 nm之间辐射光的总称,能引起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导致病菌或病毒死亡。此外,紫外线辐射所产生的臭氧和各种自由基可损伤蛋白质和酶分子,导致功能改变。紫外线消毒具有广谱性,可杀灭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紫外消毒具有较高的杀菌效率,且由于未使用化学药剂,消毒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副产物。该技术运行维护简单,费用较低。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消毒灯的数量为每平方不少于1. 5 W,照射时间不少于30 min。但需要指出的是,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乃至致癌作用。紫外线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症状。过量辐射会诱发皮肤癌。紫外辐射对眼睛的损伤特别明显,严重时可能诱发白内障。因此,当组培实验室在用紫外消毒期间,工作人员不要呆在正消毒的空间内,切忌用眼睛注视紫外灯。特别的,如超净工作台内的紫外灯打开消毒时,应避免将手长时间暴漏于紫外灯下。 一般在接种室用紫外线消毒后,不要立即进入接种室,此时室内充满高浓度的臭氧,会对人体,尤其是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应在关闭紫外线灯15-20 min后再进入室内。

常用几种灭菌方法

常用灭菌方法简介 一、辐射灭菌法 本法系指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 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60Co-γ射线 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 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后的产品其SAL应《10-6。γ射线辐射灭菌所控制的参数 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 适应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事先应验证所使用的剂 量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 25KGy。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 剂量灭菌。灭 菌前,应对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 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 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如采用 与灭菌物品一起被 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 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 60Co-γ射线辐射灭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ilus)。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 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 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 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 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干热 过度杀灭后物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 测定。250℃*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 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液配置方法: 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 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 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室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连台手术之间。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包布干净无破损。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每日术前进行湿式清洁,每周设置固定卫生日,对手术室环境、物品进行全面清洁。各室拖布有标记,悬挂晾干;垃圾分类处置符合要求。 十、手术间地面和用物如无明确污染可用清水清洁,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则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接触频繁的仪器、设备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各种管道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疾病诊断及感染状况。隔离手术间应有隔离标志;工作人员固定,控制出入;凡病人体的物质如血液、体液、呕吐排泄物、已切除的病变脏器与组织、

组培常用的消毒方法

组培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方法: 是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将之杀灭或清除的方法。物理因素按其在消毒中的作用可分为五类: (1)具有良好灭菌作用的,如热力、微波、红外线、电离国徽等,它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很强,可达来灭菌要求; (2)具有一定消毒作用的,如紫外线、超声波等,可杀灭绝大部分微生物; (3)具有自然净化作用的如寒冷、冰冻、干燥等,它们杀灭微生物的能力有限; (4)具有除菌作用的,如机械清除、通风与过滤除菌等,可将微生物从传染媒介物上去掉; (5)具有辅助作用的,如真空、磁力、压力等,虽对微生物无伤害作用,但能为杀灭、抑制或清除微生物创造有利条件。 二、热力灭菌法: 包括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法。热力灭菌效果可靠又简便易行,为首选的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及电解质浓缩。湿热灭菌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核酸降解及损伤细菌的细胞膜。 湿热灭菌的优越性有穿透力强,菌体吸收水分易变性凝固及蒸汽有潜在热能。 干热灭菌法主要有焚烧法、烧灼法和干烤法3种。 (1)焚烧法:是一种较彻底的灭菌方法,在焚烧炉内焚烧尸体及废弃物,可杀灭细菌芽胞。 (2)烧灼法:为直接用火焰灭菌,例如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利用火焰对接种环,试管口等灭菌。 (3)干烤法:为利用烤箱加热至160~170℃,2小时,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陶瓷或金属器皿的灭菌。 湿热灭菌法包括巴氏消毒法、煮沸法、加压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气灭菌法等。 (1)巴氏消毒法:加热62℃30分钟或71.1℃15~30秒(s),不使蛋白质变性,但可杀灭常见致病菌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2)煮沸法:在1个大气压下,将水煮沸(100℃)5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如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沸点至105℃并可防锈,常用于餐具及一些医疗器皿的消毒。 (3)加压蒸汽灭菌法: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加压至1.05kg/cm2即温度达121.3℃,

外植体消毒方法比较

外植体消毒方法比较 组培实验室是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实验室建设中必备的实验室。组 培实验室的消毒是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组培实 验的成功与否和组培幼苗的质量高低。组培实验室的消毒一般又可分为 环境消毒、培养基消毒和外植体的消毒。培养基的消毒主要是在高压灭 菌锅中进行,在此不再赘述。环境消毒和外植体的消毒则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使用不当时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为此,笔者特对 这些典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为组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1 组培实验室的环境消毒 保持组培实验室的空气清洁度是减少组培污染的重要条件,用于实 验室消毒的常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法、甲醛熏蒸法、新洁尔灭(苯 扎溴铵溶液)法等,比较新的方法有中草药消毒法。 1.1 紫外线照射法 紫外线是波长在10-400 nm之间辐射光的总称,能引起细菌、病毒 等微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DNA复制、RNA转录和 蛋白质的翻译,导致病菌或病毒死亡。此外,紫外线辐射所产生的臭氧 和各种自由基可损伤蛋白质和酶分子,导致功能改变。紫外线消毒具有 广谱性,可杀灭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紫外消毒具 有较高的杀菌效率,且由于未使用化学药剂,消毒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 体和环境有害的副产物。该技术运行维护简单,费用较低。采用室内悬 吊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消毒灯的数量为每平方不少于1. 5 W,照射时间不少于30 min。但需要指出的是,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 一定的危害乃至致癌作用。紫外线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症状。过量辐射会诱发皮肤癌。紫外辐射对眼睛的损 伤特别明显,严重时可能诱发白内障。因此,当组培实验室在用紫外消 毒期间,工作人员不要呆在正消毒的空间内,切忌用眼睛注视紫外灯。特别的,如超净工作台内的紫外灯打开消毒时,应避免将手长时间暴漏 于紫外灯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