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发布,并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

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

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

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分别用三维形式、矩阵形式和编码表示。

三维形式用了(EFG)3个轴,分别定义为经济轴、可研轴、地质轴,并给以编码。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其中1代表经济的,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其中,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其中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

三新标准各类资源储量的含义

(一)储量

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矿产资源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

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储量在我国以往的总则、规范及统计报表中是统称。即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价值大小,只要报告中提交的都是。而现在的储量,是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新概念,为可以实际采出的矿量,在我国新分类中,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其条件是:在勘查程度上,必须达到控制或探明的程度;在可行性评价阶段上,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在经济意义上,评价结果是经济的。

(二)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据评价后的经济意义,可分为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基础储量。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基础储量,是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基础储量,也分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2)。由于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基本上无效益,因此,不计算其中的储量。

基础储量在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中是一个新名称。与储量的区别一是没有扣除影响因素;二是估算范围不同。而储量是从基础储量的经济这部分中,扣除各种影响因素后获得。

(三)资源量

可分为3部分: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预测的资源量。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即自普查至勘探期间,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至探明的,可行性评价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的资源量,统归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可分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量,即经过详查或勘探,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其年均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或生产资料大幅降价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也分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预测的矿产资源量,即经过预查工作,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类比、估算的资源量(334)?,属潜在矿产资源。

资源量在我国矿产勘查工作中也是一个新名称,是指经过勘查后,除去基础储量后的那部分资源数量。由3种途径产生:① 不论勘查程度高低,但可行性评价只作了概略研究,区分不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分不出基础储量来,则统称为资源量,其经济意义属内蕴经济的;② 经过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评价结果是不经济的,划归为资源量,其经济意义是次边际经济的;③ 只作了预查工作,据区域地质背景和预查收集的有限资料,用综合手段预测的资源数量,也是资源量,属预测的矿产资源。

四旧标准储量分类(级)

(一)旧标准储量分类

在计划经济时期,总则中将固体矿产储量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能利用(表内)储量。此类储量按矿床内、外部技术经济条件又分为两个亚类:a亚类是符合当前的采、选、冶、加工技术条件,符合当前的工业指标要求,符合当前的矿山建设的内、外部经济条件,国家现行法规允许开发利用的储量;b亚类是符合当前的采、选、冶、加工技术条件,符合当前的工业指标要求,符合矿山建设的内、外部经济条件,但交通、供水、能源等矿山建设的外部经济条件差,改善经济条件后即能利用,国家现行法规允许开发利用的储量。

第二类:尚难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矿体厚度薄、埋藏深,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条件特别复杂,或对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或位于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交通干线之下和有争议的国境线附近,受国家法规限制,当前难以利用的储量。

(二)旧标准固体矿产储量分级

1993年我国制定《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92)规定,在勘探阶段或矿山开发过程中,用工程取样揭露了工业矿体的厚度和位置,测定了矿石质量,并且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矿体,根据地质条件计算储量,按地质勘探研究程度依次分为A、B、C、D、E五级(各级储量条件从略)。

五新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

新标准是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种全新的标准,严格地讲,新、旧标准的资源储量类(级)别是不能一一对比的。但新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所以,新、旧分类标准的内容仍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大致、相当的对比。新标准资源储量只有分类,没有分级,但可以把“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看作“分级”。这样,新分类就把矿产资源分为“三类四级16个类型”。

在类别上: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a亚类;

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b亚类;

次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外矿;

内蕴经济的——相当于其它储量。

在级别上:探明的——相当于B级;

控制的——相当于C级;

推断的——相当于D级和部分E级。

综上所述,A+B、C、D级分别套成探明的、控制的及推断的。这仅仅是“相当于”,而不是“等于”。至于原规范各级储量与新规范中各个类型的一一对比,则要给原各级储量赋予经济意义后才能对比。

上述为单一及主要矿产储量,而共、伴生矿产储量,除尚难利用(表外)的储量其经济轴为2S外,其它(经济轴)与主矿产对应的资源储量分类编码一致。

为了把旧标准的储量转换成新标准的资源储量,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制定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方案,对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套改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方案的有关规定,对于现在开采矿区的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归纳如下:

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国际主要分类标准的对比研究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杨兵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实现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1999年在国土资源部组织下,对我国传统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体系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新的分类标准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在实践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另外这一段时间也是矿业领域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期,中外交流增加,对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也更加了解。因此,有必要对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颁布实施以来的实践进行认真的总结,并与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进行对比研究,以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体系。

一、国际上的主要分类标准及其通行规则

国际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并行两套资源和储量分类方案。一套是由政府机构制定并只在机构内部执行的分类方案,是为政府摸清国家资源家底、进行资源形势分析、制订矿产勘查开发政策服务的;一套是由矿业行会制定并为整个行业所执行的方案,这套方案既是企业实际勘查工作以及储量计算等所依据的标准,也是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矿权评估、矿权转让、上市招股、合资合作等所依据的标准。

(一)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关于政府的分类,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分类。

有关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首先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已查明的资源和未查明的资源(334)两类。在已查明的资源下再分为确定的(331)、推定的(332)和

推测的(333)三类,其中将确定的(331)和推定的(332)又合称为探明的。然后再根据经济性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经济的三类,如经济的推测资源量。在未查明资源之下分为假定的和假设的两类。这些国家政府一般不将矿产资源分为储量和资源量,通通作为资源量。美国将经济的和边际经济的矿产叫做储量基础,而将次经济的矿产叫做资源。统观各种分类,美国的储量基础应属于资源量而不是属于储量。因为不论哪种分类,储量均不是原地的而是可采出的。在这一点上是高度统一的。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政府间组织),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为确定的(331)和推定的(332)、推测的(333)和踏勘的(334)资源量四类,前三者相当于已查明资源,第四类相当于未查明资源。再根据经济性分为经济的、潜在经济的(包括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将经济的确定的和推定的资源量划为证实的矿产储量或概略的矿产储量,而将潜在经济的确定的和推定的资源量划为可行性矿产资源或预可行性矿产资源。

关于行会的分类,也有国家的和国际组织的分类。

有关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的行会分类,首先将矿产分为储量和资源量。资源量是内蕴经济的原地的资源,根据工程控制程度分为确定的、推定的和推测的三类。储量均是经济的可采出的资源量,根据工程控制程度分为证实的和概略的储量。国际组织如CMMI的《国际储量定义》代表了行会组织的方案,其储量与资源量的分类同上,对潜在经济的没有纳入分类。两者的区别是,后者将勘查阶段与资源类别一一挂钩,另外增加了踏勘/勘查信息,相当于334。

(二)国际通行规则

国际上有多种分类方案,究竟哪些是通行规则?搞清这个问题是完善我国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关键。在此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国际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案,但相通点是基本的,区别主要是针对的重点和含盖的范围不一样。

首先是将整个矿产资源分为已查明的和未查明的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之下再进一步细分。但行会的方案只针对已查明资源,不含盖未查明资源。

其次,在已查明资源之下分为储量和资源量。储量均是经济的可采出的资源,再根据工程控制程度分为二级,证实的储量和概略的储量。已查明的资源一般为内蕴经济的和/或潜在经济的(含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再根据工程控制程度分为三级确定的(331)、推定的(332)和推测的(333)资源量,有的又将确定的(331)和推定的(332)又合称为探明的资源量。

第三,在经济性方面,先针对经济性是否明确,将经济性已知的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经济的,对经济性不明的叫内蕴经济的。行会的方案只考虑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

第四,勘查阶段为四分,预查或踏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有的方案没有列入预查,并不等于它不认可预查,只是认为预查意义不大,后三个阶段均是一致的。

第五,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四级,确定的、推定的、推测的和踏勘的。行会的方案只考虑前三级,第四级对企业意义不大。

第六,分类方法基本为二维,即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可采性。联合国虽然是用的三维,将可研轴作为三维之一,下面将要讲到,它并无实质意义,因为经济/可采性已经反映了可研工作的结果。

以上六点就是国际的通行规则。

综上所述,政府分类方案中,各国及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基本一致的;行会分类方案中各国行会及行业国际组织也是高度一致的。由于针对的重点和含盖的范围不一样,政府分类方案与行会分类方案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别:

1、如上所述,两类分类方案的使用者及适用的范围和目的不一样。因此侧重点不一样,政府方案侧重于对资源的现状及其潜力的了解,比如包括了对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的成果即未查明资源的调查与分类,有的对资源量与储量也没有进行划分(澳大利亚)。而行会方案侧重于对储量的界定与分类,对资源量仅根据地质可靠程度简单的划分为三类,对未查明资源不予考虑。

2、对经济性的划分原则不一样。政府方案将经济性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三类。联合国方案将经济性分为经济的、潜在经济的(包括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内蕴经济的三类。行会分类方案中,资源量均是内蕴经济的,即没有对经济性进行研究和划分,而储量均是经济的。

3、政府方案包括已查明资源和未查明资源两类,并在这两大类之下再进行细分。而行会方案中不包含未查明资源。

4、参与分类的要素,政府方案只有两个,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性,以便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务。行会方案有三个,除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性外,还有可采性即技术、环境、社会、政府、法律等因素对开发的影响,因此行会方案中的储量均是经济的可采出的资源,分类方案是为开发服务的。

二、关于联合国的分类方案

由于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案是以联合国的分类框架为基础的,因此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联合国分类方案的精神及实质是分析认识我国新分类标准的前提。

1、联合国分类方案的性质。在《联合国根据储量/资源分类框架指南草案》中明确指出:“应该强调的是,联合国分类框架并非意欲提供一种手段,用它来规范估计矿产资源和储量的方法,或者控制国家和内部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标准的国际框架,按此框架向感兴趣各方报告有关矿产储量和资源的重要信息”。这清楚表明,联合国的分类方案并不是提供一种可供各国政府或企业选择的储量/资源分类方案,而是为各种储量/资源分类方案提供一个用于对比的框架,其作用类似于世界语。是世界上有上百种语言,要实现各语言之间的交流,人们要学习这上百种的语言,很不方便。如能创立一种世界语,全世界的人只需学习这一种语言就能实现互相交流。这种设想和愿望是好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有人大力提倡,但好景不长,即使是全球化的今天再也没有人提倡世界语了。因为世界语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联合国的分类框架类似于世界语,它并不是要在实际中用应,只是要提供互相沟通的手段或媒介。而储量/资源分类并不复杂,不需要通过一种什么框架去沟通。

2、联合国的分类框架属于政府分类体系,不适合作为实际地质勘查工作的标准。

3、联合国方案采用的是三维分类法,将可行性研究作为分类要素之一,但并无实质意义,因为在经济性中已隐含了可行性研究,只有做了可行性研究才能划分经济性;另外可行性编码只反映是否做了可研工作及其程度而不反映可研工作的结论。好比地质勘查工作,通过普查、祥查、勘探工作,做出了地质可靠程度的结论,如果再将地质勘查阶段作为分类要素显然是多余的。虽然可研与预可研在精度上有所不同,但一般不会影响对经济/可采性的判断。另外将可研轴作为一维只是人为地造成复杂与混乱而已。比如,将次经济的推定或确定的资源量

叫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矿产资源。显而易见,前者的含义很明确也为大家所通用,后者则含糊不清,所以在联合国方案中特别注明“可行性矿产资源和预可行性矿产资源为暂定名”,由此可见一斑。

4、联合国的方案将地质可靠程度与勘查阶段完全挂钩,比如经过详细勘探的矿区所获资源量均为331。众所周知,勘查阶段是针对整个矿区或矿床的,而工程控制程度是针对矿段或矿体的。经过详细勘探的矿区一般均有331、332、333三个级别的资源量,不可能全是331的资源量。因此这样规定是脱离勘查工作实际的。

5、联合国的方案将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勘查阶段完全挂钩,比如只有达到详细勘探阶段的331的资源量才可作可行性研究,而332的就只能作预可行性研究,所以在其分类中没有112的储量,这也显然是脱离实际的。

综上所述,联合国方案基本上是理论性的,既没有实践的基础,也不具备实践的条件与可行性。

三、我国传统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改革的背景与初衷

我国传统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其主要弊端为:

1、在分类概念上无法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比。我国传统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中,“储量”的概念几乎是矿产资源的同义词,没有包含明确的勘查程度、经济意义及可采性的信息,与国际通行的矿产资源的储量和资源量的概念相差甚远,不能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研究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研究 摘要:通过对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矿体圈定方法、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估 算参数的确定、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原则,阐述了如何准确地对固体矿产资源进 行相应估算。 关键词:固体矿产;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矿山建设 地质勘查的准确与否,直接体现在最后所探获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上, 而这个探获到的储量就是衡量此矿山是否具有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的可靠依据, 所以在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估算中,整个过程必须要严格把关,这样才能得出 对资源开发最可靠的信息。 1 矿体圈定分析 在资源储量估算工作过程中,矿体圈占据重要地位。矿体圈定的有效合理主 要受到地质规律、研究程度的影响、经验以及水平的直接影响。就现阶段而言, 所实行的矿种规范规定,相应的要求如下: 1.1金属矿床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 矿体边界圈定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依据边界品位和夹石剔除厚度的相关数据 对矿体边界和矿体中夹石的厚度进行确定;然后再依据最低工业品位和最低可开 采的厚度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矿体边界进行圈定。如果矿体中某些品位品 质较高,边界圈定工作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分别将上、下部分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 品位的样品数值采用代入的方式进行计算。代入样品的厚度和夹层厚度相同,也 就是我们所说的“穿鞋戴帽”。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多个样品,并且相应的厚度 也超出相应的范围,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单独圈出。在多个邋矿体圈定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混圈法。主要指的是:如果有一种矿满足相应的工作需求,可 以将其圈入。如果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满足相应的需求,并且相应的规模较大, 则为共生矿;如果不能达到相应的需求却可以回收,进行二次利用,则为伴生矿。 1.2矿体连接分析 1.2.1临近矿体的连接 对于此种现象通常都采用直线连接,如果相应的数据满足相应的需求,还可 以使用曲线连接的方式。在曲线连接时,矿体中任意位置的厚度应该小于实际矿 体中的最大厚度。如果临近矿工程之间存在断层或者岩脉时,应该依据相应的地 理特征进行连接。 1.2.2矿体有限外推分析 如果工作中,一个能够明确看见矿,一个发现矿,此种矿体圈连为有限外推。如果体长度和厚度之间属于正相关,并且具有详细的资料证明,工作人员可以根 据矿工程控制的程度确定矿体的真实厚度,然后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外推;如果 没有准确的规律,要依据工程之间距离的1/2实行尖推,也可以采用1/4平推; 如果矿体工程品位在边界品位的1/2以上,要依据工程之间距离的2/3进行尖推,也可以采用1/3平推。 1.2.3矿体的无限外推分析 矿产工程如果没有完善的工程控制方式或者见矿工程较远(距离大于相应地 质可靠程度对应网度)时,工作人员可以对矿体进行无限外推。无限外推过程中,矿体自身的长度如果没有规律,通常都可以根据地质的可靠程度进行1/2尖推或 采用1/4平推。 1.2.4块段的划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其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1.储量 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和预可采储量(121和122)三种类型。 1)可采储量(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以类比利用同类型矿山的试验成果);其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 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基础储量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探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可采储量(11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仅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来表述的。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1.储量 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和预可采储量(121和122)三种类型。 1)可采储量 (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以类比利用同类型矿山的试验成果);其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 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基础储量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探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可采储量(11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仅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来表述的。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表2-1)。 表2-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地质可靠程度 分类 类型 经济意义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 经济的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 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基础储量。 1)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2)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也有3个类型,即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3)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即内蕴经济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 内蕴经济资源量。即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2005-11-25 | 作者: | 来源:中国驻俄罗斯经商参处 | 【大中小】【打印】【关闭】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 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3 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 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 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主要夹石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控制),并结合地质规律、矿床特征合理推测的或依据可靠的物探异常所圈定的范围内,估算为3341资源量。 333资源量的合理外推部分为3341资源量。 6 勘查工作质量 6.1 地质填图质量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进行测定。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GPS测量进行校正。 6.2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对圈定的异常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了检查,结合

矿产资源分类

我国目前共有172 种矿产资源,这么多种矿产资源是怎样进行分类的?本文简要总结一下。 《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 号)附件《矿产资源分类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中共有168种矿产资源。200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第8 号公告,将辉长岩、辉石岩、正长岩列为新发现矿种。2011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第30 号公告,将页岩气列为新发现矿种。至此,我国的矿产资源种数达172 个。 《细则》将矿产资源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 4 大类。 1、能源矿产 《细则》中能源矿产有煤、煤成气、石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铀、钍、地热11 种,加上前些年发现的页岩气,共有12种。铀、钍也叫放射性矿产。由于金属锂常用于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材料来使用,有的矿产资源规划将其视为一种能源矿产。 2、金属矿产 《细则》中金属矿产共有59 种,用分号把其分为7 类,没有写出小类的名称。按照常例,实际上是6 小类,具体如下表: 其中,铂、钯、钌、锇、铱、铑6 种金属元素合称“铂族元素”,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合称“三稀”金属。当然,分类标准有多种。广义上的有色金属是指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包括上表中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三稀”金属。有的分类把钒、钛看作有色金属,有的把钪作为稀土金属。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9 种金属中,并没有稀土元素钷 (Pm原子序数61)。 3、非金属矿产

《细则》中非金属矿产共有92 种,加上2000 年新增的辉长岩、辉石岩、正长岩,共有95 种。非金属矿产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用途来分,二是按成分来分。按用途分如下表: 注:这里的矿种有的是亚矿种,就是172 个矿种下的再细分 考虑到非金属矿产的用途越来越多,按用途分类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某些白云岩可用于冶金、化肥、建筑等多个领域。有一种按成分分类的方法,如下表: 4、水气矿产 《细则》中水气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硫化氢气、氦气、氡气,共6 种。 “水气矿产”这一名词在实际中用的非常少。这6 种矿产中,地下水比较特殊,开采并不需要采矿权。作为可开发利用矿产的二氧化碳气非常少,目前好像只有江苏省泰兴市有采矿权。硫化氢气、氦气、氡气矿产十分少见。 5、矿产资源行政管理有关分类 【矿产资源一二类】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附件《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提出。 第一类:可按申请在先方式出让探矿权类矿产,是高风险矿种。包括大部分金属矿产以及金刚石、重晶石、萤石、二氧化碳气等。 第二类:可按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类矿产,是低风险矿种。包括大部分非金属矿产以及煤炭、铁、矿泉水等。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定义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定义 关注率:5012【大中小】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力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二类。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 ( 或 ) 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 ( 层 ) 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3、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4、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 ( 层 ) 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 的和预测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 :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 ( 矿点 ) 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 8.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8.1.2.3 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8.1.2.4 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 8.2.1 储量 8.2.1.1 可采储量(11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力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2.1.1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二类。 2.1.2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2.2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2.2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2.2.3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3.08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

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4.采空区、压覆区的核实 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压覆资源储量估算必须有批准文件为依据,对未经批准的事实压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算资源量。 5.样品化验与质量检查

矿产资源分类

我国目前共有172种矿产资源,这么多种矿产资源是怎样进行分类的?本文简要总结一下。 《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附件《矿产资源分类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中共有168种矿产资源。200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第8号公告,将辉长岩、辉石岩、正长岩列为新发现矿种。2011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第30号公告,将页岩气列为新发现矿种。至此,我国的矿产资源种数达172个。 《细则》将矿产资源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4大类。 1、能源矿产 《细则》中能源矿产有煤、煤成气、石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铀、钍、地热11种,加上前些年发现的页岩气,共有12种。铀、钍也叫放射性矿产。由于金属锂常用于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材料来使用,有的矿产资源规划将其视为一种能源矿产。 2、金属矿产 《细则》中金属矿产共有59种,用分号把其分为7类,没有写出小类的名称。按照常例,实际上是6小类,具体如下表: 其中,铂、钯、钌、锇、铱、铑6种金属元素合称“铂族元素”,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合称“三稀”金属。当然,分类标准有多种。广义上的有色金属是指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包括上表中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三稀”金属。有的分类把钒、钛看作有色金属,有的把钪作为稀土金属。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9种金属中,并没有稀土元素钷(Pm,原子序数61)。 3、非金属矿产 《细则》中非金属矿产共有92种,加上2000年新增的辉长岩、辉石岩、正长岩,共有95种。非金属矿产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用途来分,二是按成分来分。按用途分如下表: 注:这里的矿种有的是亚矿种,就是172个矿种下的再细分 考虑到非金属矿产的用途越来越多,按用途分类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某些白云岩可用于冶金、化肥、建筑等多个领域。有一种按成分分类的方法,如下表: 4、水气矿产 《细则》中水气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硫化氢气、氦气、氡气,共6种。“水气矿产”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来源:作者:日期:2009-07-29 点击:10 次附件:无 国土资发[2000]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厅(局)、资源(储)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六条第六款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现予印发执行。 国土资源部 二000年四月二十四日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序│││规模┃ ┃│矿种名称│单位├────┬──────┬───┨ ┃号│││大型│中型│ 小型┃ ┠─┼────────┴───────┴────┴──────┴───┨ ┃1│煤┃ ┃├────────┬───────┬────┬──────┬───┨ ┃│(煤田)│原煤(亿吨)│≥50│10 ̄50│<10┃ ┃├────────┼───────┼────┼──────┼───┨ ┃│(矿区)│原煤(亿吨)│≥5│2 ̄5│<2┃ ┃├────────┼───────┼────┼──────┼───┨ ┃│(井田)│原煤(亿吨)│≥1│0.5 ̄1│<0.5┃ ┠─┼────────┼───────┼────┼──────┼───┨ ┃2│油页岩│矿石(亿吨)│≥20│2 ̄20│<2┃ ┠─┼────────┼───────┼────┼──────┼───┨ ┃3│石油│原油(万吨)│≥1000│1000 ̄10000 │<1000 ┃ ┠─┼────────┼───────┼────┼──────┼───┨ ┃4│天然气│气量(亿立方米)│≥300│50 ̄300│<50┃ ┠─┼────────┴───────┴────┴──────┴───┨ ┃5│铀┃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 一、矿体厚度计算 1、单工程矿体厚度 a 、真厚度m : m =L(sinα·sinβ·cosγ±cosα·cos β) 或 m =L(cosθsinβcos γ±sinθcosβ) 式中: m ——矿体真厚度; L ——在工程中测量的矿体假厚度; β——矿体倾角; α——切穿矿体时工程的天顶角(工程与铅垂线的夹角); θ——工程切穿矿体时的倾角或坡度(工程与水平线的夹角)。 γ——工程方位角与矿体倾斜方向的夹角。 注:上列两式中,凡工程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此处用“+”号,反之用“-”号。 b 、水平厚度m s : m s =m/sinβ c 、铅垂厚度m v : m v = m/cosβ 2、平均厚度 a 、算术平均法 如果揭露矿体的勘探工程分布均匀、或者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但其厚度变化无一定规律时,块段或矿体的平均厚度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n m n m m m n ∑= ++= 21cp M 式中:M cp ——平均厚度; m 1、m 2……m n ——各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 n ——控制工程数目。 b 、加权平均法 当厚度变化稳定并有规律的情况下,如果勘探工程不均匀时,平均厚度应用各工程控制的长度对厚度进行加权平均:

n m l l l l m l m l m n n n ∑= ++++= 212211cp M 式中L 1、L 2……L n ——各工程控制长度(相邻工程间距离各一半之和)。 二、平均品位的确定 1、单项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a 、算术平均法 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取样的情况下,若样品长度相等,或不相等,但参予计算的样品较多,且样品分割长度与品位间无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尽可能的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品位: n n ∑= +++= C C C C C n 21cp 式中:C cp ——平均品位; C 1、C 2……C n ——各样品的品位; n ——样品数目。 b 、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采样的情况下,若样品分割长度不等,且样品数量不多或分割长度与品位之间呈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以取样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 ++++++= L CL L L L L C L C L C C 212211cp n n n 式中:C 1、C 2、……C n ——各个样品的品位; L 1、L 2、……L n ——各个样品的分割长度。 c 、取样点矿体厚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沿脉工程中,当样品的平均品位与矿体厚度有一定的依存关系,但取样间距相等时,应用取样点矿体厚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 ++++++= m m m m m m m m n n n C C C C C 212211cp 式中:C 1、C 2、……C n ——各取样点的平均品位; m 1、m 2、……m n ——各取样点的矿体厚度。 d 、取样点的控制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沿脉工程中,当矿体厚度变化很小,如果取样间距不等且品位变化较大时, 应用取样点的控制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参照公式9-12): 式中:C 1、C 2、……C n ——各取样点的平均品位; L 1、L 2、……L n ——各取样点的矿体控制长度(相邻工程取样点间距各一半之和)。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类类型编码含义 储量可采储量111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采储量121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采储量122 控制的经与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基础储量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控制的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资源量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控制的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探明的经概率(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控制的经概率(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推断的经概率(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预测的资源量334? 潜在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表 储量种类地质工程程度套改编码归类编码 储量级别勘查阶段 正在开采、基建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以及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而停采 的矿产储量A+B 勘探111 111 111b 111b C 勘探(112) 111 (112b) 111b 详查(112) 122 (112b) 122b D 勘探、详查、 普查 (113) 122 (113b) 122b 计划近期利用、推荐近期利用、可供边探边采矿区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及1993年10月1日以后提交的勘探报告中属能利用(表内) a亚类矿产储量A+B 勘探 详查 121 121 121b 121b C 122 122 122b 122b D (123)122 普查(123b)122b (123) 333 因经济效益差、矿产品无销路、污染环境等而停建、停采,将来技术、经济及污染等条A+B 勘探 详查 2M11 2M11 C (2M12) 2M22

广西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

附件3 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 关于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表的说明 一、查明矿产资源 1、储量 (1)“证实储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111)、(121)。 “证实储量”是指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与可采储量(111)、预

可采储量(121)对应。 (2)“可信储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121)(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122)。 “可信储量”是指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控制资源量估算的储量;或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转换因素主要包括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与预可采储量(121)(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预可采储量(122)对应。 2、资源量 (1)“探明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1)、(111b)、(121b)。 新分类的“探明资源量”是指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与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对应。(111b)、(121b)虽经过可研、预可研,但因其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不能套改为新分类的“证实储量”或“可信储量”。 (2)“控制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2)、(122b)。 新分类的“控制资源量”是指经系统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与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对应。(122b)虽经过预可研,但因其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不能套改为新分类的“可信储量”。 (3)“推断资源量”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3)。 新分类的“推断资源量”是指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与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对应。 二、潜在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对应GB/T17766-1999规范中的(334)?。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未查明的矿产资源,是根据区域地质研究成

矿产资源分类标准

矿产分类标准 一、能源矿产 1、煤 2、煤层气 3、油页岩 4、石油 5、天然气(含页岩气) 6、泥炭 7、石煤 8、天然气水合物 9、天然沥青(含地蜡) 10、铀 11、钍 12、地热 二、金属矿产 (一)黑色金属矿产 1、铁 2、锰 3、铬 4、钒 5、钛 (二)有色金属矿产 1、铜 2、铅 3、锌 4、铝 5、镁 6、镍 7、钴 8、钨 9、锡 10、铋 11、钼 12、锑 13、汞 (三)贵金属矿产 1、铂类金属(铂、钯、铑、铱、钌、锇) 2、金 3、银 (四)稀有金属矿产 1、铌钽 2、铍 3、锂

4、锆 5、锶 6、铪 7、铷 8、铯 (五)稀土金属矿产 1、稀土金属(钇、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钛、铒、铥、镱、镥) 2、钪 (六)分散元素矿产 1、锗 2、镓 3、铟 4、铊 5、铼 6、镉 7、硒 8、碲 三、非金属矿产 (一)工业矿物 1、金刚石 2、石墨 3、磷 4、硫(自然硫、硫铁矿) 5、钾盐 6、盐(岩盐、湖盐、无然卤水) 7、碘 8、溴 9、砷(雄黄、雌黄、毒砂) 10、硼 11、芒硝(无水芒硝、钙芒硝、白钠镁矾) 12、天然碱 13、水晶 14、水镁石、纤维状水镁石 15、刚玉 16、金红石 17、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 18、硅灰石 19、钠硝石、钾硝石 20、滑石、镁式粘土 21、白云母、金云母 22、碎云母 23、石棉 24、蓝石棉 25、锂辉石、锂云母

26、绿泥石 27、皂土 28、长石 29、橄榄石 30、石榴子石 31、锆石 32、叶蜡石 33、透闪石、透辉石 34、蛭石 35、沸石 36、明矾石 37、石膏、硬石膏 38、重晶石、毒重石 39、天青石(含菱锶矿) 40、冰洲石 41、方解石(重质碳酸钙原料) 42、菱镁矿 43、萤石 44、电气石 (二)工业岩石 1、石灰岩、大理岩、泥灰岩 2、白垩 3、白云岩、白云石大理岩 4、砂、卵石、碎石(集料用) 5、铸造用砂、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6、玻璃、陶瓷、冶金用石英砂、石英砂岩、石英岩 7、天然油石 8、脉石英 9、粉石英 10、硅藻土、硅质页岩 11、高岭土 12、凹凸棒石粘土、纤维状凹凸棒石 13、海泡石粘土、纤维状海泡石 14、伊利石粘土 15、累托石粘土 16、膨润土(含漂白土) 17、水泥配料用粘土岩类 18、砖瓦用粘土岩类 19、陶粒用粘土岩类 20、制陶用粘土岩类 21、铸型用粘土岩类 22、铁矾土 23、耐火粘土 24、榴辉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