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学大教育高频考点测试卷陕西卷初中语文

2020年学大教育高频考点测试卷陕西卷初中语文

2020年学大教育高频考点测试卷陕西卷初中语文
2020年学大教育高频考点测试卷陕西卷初中语文

2020年学大教育高频考点测试卷陕西卷

初中语文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蹉.跎(cuō)逮.捕(dǎi)为.虎作伥(wèi)草菅.人命(jiān)

B.龌.龊(wō)哺.育(bǔ)同仇敌忾.(kài)大腹便便.(pián) C.伎.俩(jì)斡.旋(wò)供.不应求(gōng)牵强.附会(qiáng) D.荏.苒(rěn)造诣.(yì)因噎.废食(yē)既往不咎.(jiū)

2

A

B

C

D

3

逍遥4

【B组】

⑴求之不得,。(《诗经·关雎》)

⑵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⑶,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⑷,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⑸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诸葛亮《出师表》)

⑹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何其芳《秋天》)

5.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3分)

①我们不宁静,是我们不完整的缘故。②我们不完整,是因为我们孤困了自己所造成的。③如果打开了与大地的一点灵犀,我们就走出孤困、我们就完整了、我们也宁静了,至少,在创作的时刻。

⑴请为第①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⑵第②句有语病,请修改。(1分)

⑶第③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修改。(1分)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我怎么能在这种平庸的生物面前如此坦率地揭露自己的同类呢?它们可是认为我和它们的“耶胡”完全一致,早就要对人类作出最坏的评价了呀。……让我向读者说得更坦率一点吧,我这么大胆地揭露那些事,我承认还有更为强有力的一个动机,在这儿度完余生。

⑴文中“平庸的生物”是指具有怎样美德的生物?(1分)。

⑵作者安排主人公“想在这儿度过余生”的情节,是为了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1分)

二、综合性学习(共3小题,计7分)

7.请你参加本次“走近留守儿童”主题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

⑴【选材料】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①让世界充满爱②明天更美好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只填序号)理由:

⑵【找信息】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2分)

①②抑郁频度经常有时很少没有百分比 5.9%52.9%35.5% 6.7%解决方式对父母说对同学说对老师说不说百分比23.6%35.5% 5.9%35%

⑶【做设计】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三、阅读(共15小题,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小题。(12分)

西安地铁

①地下铁道,简称地铁,亦简称为地下铁,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西安地铁首条开通线路为二号线,构成轨道交通南北方向骨干线,全长26.4公里,于2006年9月29日破土动工,2011年9月16日正式运营。西安地铁二号线标志着古都进入地铁时代!

②绝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是用来运载市內通勤的乘客。通常,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许多都市用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方法。由于都市内交通运输拥塞,大众普遍要求“不需要太长等侯时间就能搭乘”,为此列车的运行间隔被设定10分钟以下。

③在地底下挖隧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需要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最直接的方法是明挖回填。这种方法一般是在街道上挖掘大坑,再在下面建造隧道结构,隧道有足够的承托力后才把路面重新铺上。另一种方法是钻挖法,先在地面某处挖一个竖井,再在井底挖掘隧道。最常见的方法为使用钻挖机,一面挖掘一面把预先准备好的组件安装在隧道壁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街道或其他地下设施的影响非常小;隧道的设计也有较多的创作空间,例如车站会比站与站之间的隧道高一些,有助列车离站时加速以及进站时减速。

④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古都,如何确保地铁工程建设不破坏文物古遗是此次地铁建设的关键之一。此次轨道1、2、3号线主要涉及的文物古迹为明城墙和钟楼,护城河的深度为12-15米,城墙基础只有3-5米,而地铁线路埋深在20米以下,并且穿越位置避开了城墙的变形敏感区;通过钟楼时则进一步采用了绕避方式。同时,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及严密科学的施工保护与监测措施,确保施工中对文物主体不产生影响;通过减震降噪道床等设计保证运营期间文物的安全。另一方面,专家认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成可以减少地面道路修建规模,减轻老城区交通压力,改善人居环境,为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文物保护留出了足够空间,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风貌和古城格局的保护,符合文物保护原则。

⑤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价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通过这些

..措施,就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缓解大都市的交通拥堵难题。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的大众交通运输工具。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一般的汽车使用汽油或石油作为能源,而地铁使用电能,没有尾

气的排放,不会污染环境。

8.西安地铁是如何做到保护文物古遗的?(3分)

9.第⑤段句中的“这些”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荷、紫苏,两指一撮,流出绿汁,贴在患处,片刻间清清凉凉……

那小院也全非如画境明丽。到了夜里,常能见到拖着一扎长尾巴的肥鼠,映着月光从山墙上窜过;白日或有灰褐色的大粉蛾,贴在小院的门锁上,呼扇不去。我并非有“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慈悲,只生性胆小,一次被花架下耀着幽绿色双眼的老花猫,吓了个趔趄。

大约这时,或是再晚些,小院里花草多半凋零,皑皑白雪下隐出青黄二色来。那墨青的是肥汁厚叶的“猪耳朵”,鹅黄色的是“迎春花”,养在一个瓦盆中,枝子被祖母剪了齐,点点鹅黄,如繁星落地,不炫耀、不喧闹。而祖父却十分厌嫌这花,每到花期,祖父都对祖母大喊——要将这晦气的东西扔掉。祖父过世后,果然这鹅黄枯死,再未逢春。后听祖母说,安国老家的坟头上常有迎春花开。

儿时小院的趣味,也要从“年”说起。那时有辆凤凰牌自行车停在院内,祖母便推车带我去采办年货,

说是年货,多是买些年夜饭的食材。那时的市场,全是露天,且又是背阴的街道,天上灰蒙蒙的雪花中飘着鸡、鸭、鱼的骚腥气,间有八角、桂皮的幽香,不绝如缕。

街道两旁的小商贩推着车、单着担,来来往往,也踩不化那逼仄道路上的污冰——凝着鸡屎、鸭粪,让人闪避不及。

做水货生意的摊,常支在下水道口。若有客人相中了哪条鲜货,卖鱼人便熟练的在水箱中一划,左手钳住鱼鳃,右手顺鱼尾一顿,摔在那混着污血的地上,鱼便昏死过去。继而,刀背刮尽鱼鳞、刀尖剖了五脏,清水一冲,脏东西全入了下水道。

每到年前必要买几只肥壮的活土鸡,先用红绳将其双脚拴住,养在小院里,任它喷粪,待其腹内排空。三十晚告祭了祖先,才在院中点火烧柴、滚水拔毛、开膛破肚后得一片薄黄。初三早,将其取来淋上醋,

4

14.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4分)

①那墨青的是肥汁厚叶的“猪耳朵”,鹅黄色的是“迎春花”,养在一个瓦盆中,枝子被祖母剪了齐,点点鹅黄,如繁星落地,不炫耀、不喧闹。

②若有客人相中了哪条鲜货,卖鱼人便熟练的在水箱中一划,左手钳住鱼鳃,右手顺鱼尾一顿,摔在那混着污血的地上,鱼便昏死过去。继而,刀背刮尽鱼鳞、刀尖剖了五脏,清水一冲,脏东西全入了下水

道。

15.联系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句“祖父过世后,果然这鹅黄枯死,再未逢春。”的深刻含义。(4分)

16.请试分析贯穿首尾的线索。(2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16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小题。(12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①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②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③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④;然正复精意覃思⑤,亦不能加⑥也。(《三国志王粲传》)【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倒屣(xǐ):把鞋子穿倒了。③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④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⑤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⑥加:超过。

17.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4分)

(1)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2)一.坐尽惊()

(3)其强记默识.如此()(4)献帝西.迁()

18.下列与“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笑而不答

C.黑质而白章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2)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20.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对蔡邕的看法。(2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4分)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作者为宋末志士。这是他在宋朝灭亡以后,孤身隐居苏州时写的一首绝句。21.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