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融资约束研究综述与发展启示

最新融资约束研究综述与发展启示

最新融资约束研究综述与发展启示
最新融资约束研究综述与发展启示

融资约束研究综述与发展启示

本文按时间顺序梳理了融资约束领域的相关研究,发现相关研究重点经历了3个阶段:融资约束度量模型的构建阶段,融资约束影响因素的研究阶段,融资约束分析框架复杂化分散化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中国学者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理论研究上可以加强对融资约束研究框架的整合,实证研究上可以与中国商业实践更加紧密结合。

【关键词】融资约束影响因素影响效应

融资约束是公司财务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Fazzari et al(1988)首次研究该问题,并给出定义:融资约束是指在不完美资本市场的情况下,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导致企业投资过于依赖内部资金,进而造成投资低于最优投资水平的现象。自Fazzari et al.(1988)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开辟性的研究之后,相关领域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第一批学者们首先建立了不同的融资约束研究模型;后人在前人模型的基础上开始研究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再之后,更多的学者进入到融资约束研究领域,不断将新元素纳入到融资约束模型中;在扩展融资约束领域研究边界的同时,也造成融资约束研究线索的分散化。

一、融资约束经典模型

由于融资约束本身很难准确数量化,所以早期学者们的研究重心在如何构建合适的融资约束模型来度量企业的融资约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早期的投资-现金流模型、KZ模型、现金-现金流模型和较新的WW指数、SA指数。下面分别详细综述。

(一)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是由FHP(Fazzari,Hubbard Petersen,1988)提出来的,他们的核心观点是融资约束程度可以由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间接度量――敏感性越大融资约束程度越严重。具体而言,他们以股利支付率为先验分组指标,将美国1984年上市的421家制造业公司,按照此前10年不同的股利支付率分为3组:第一组是连续10年股利支付率都小于0.1的公司,为融资约束程度最重的一组;第二组是10年股利支付率为0.1-0.2之间的公司,为融资约束程度中等一组;剩下的公司为第3组。之后,他们分别检验了这3组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发现这3组现金流敏感系数都显著为正,且敏感系数与股利支付率――融资约束程度――成正比,这也就证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可以作为融资约束程度的度量工具。与FHP类似,Fazzari和Petersen(1993)、Gilchrist 和Himmelburg(1995)参考FHP(1988)的思路,利用不用的样本得到与FHP(1988)相似的结果。

FHP(1988)使用了股利支付率这个企业内生变量作为先验分组标准,后来学者开始试图利用公司的外生特征变量作为先验分组标准来研究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Hosh等(1991)选取日本制造业公司,将样本分为集团成员公司和单一公司。研究发现,集团成员公司投资支出与现金流敏感程度相较单一公司。他们的解释是集团成员公司可以通过与主银行保持合作以及分享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减轻融资约束程度。Schiantarell等(2000)发现意大利的单一制造业公司所受的融资约束程度也比大商业集团成员公司的更严重。所有这些结果都支持FHP的结论。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FHP提出的用投资-现金流敏感度量融资约束程度的方法提出质疑,其中最有代表的学者是Kaplan Zingales(下文简称KZ)。他们

的理由是,经过函数推导认为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并不一定与融资约束程度成单调正比,因此不能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度量公司融资程度。同时,KZ认为FHP (1988)利用股利支付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先验分组指标也是不准确的,他们举出固定股利政策的企业作为反例――这些公司即使在面临临时的融资约束情况下,也不会改变其股利支付率。

在质疑FHP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方法的同时,KZ首次提出应该利用企业综合的――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来度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

(二)KZ指数模型

KZ收集公司年报及其附注、告股东书、管理层关于经营和流动性的讨论中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将这些信息汇总成总观察值以确定公司融资约束程度,并将公司每一年度观察值划分为五组:非融资约束组、可能非融资约束组、或许融资约束组、可能融资约束组和融资约束组。之后,KZ用新的分组标准对FHP(1988)的样本公司进行了分组,并检验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的关系,发现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反而低,得出了与FHP(1988)相反的结论。

Lmaont等(2001)参照KZ的研究思路,利用次序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利用营业现金流量(CashFlow/ K)、资产负债率(Debt/K)、托宾Q、股利支付率(Dividends/K)及现金持有量(Cash/K),构造了KZ指数:KZ=- 1.002 CashFlow/K + 0.283Q + 3.139Debt/K-39.368Dividends/K-1.315Cash/K。并以KZ指数度量融资约束,研究融资约束与股票回报的关系;利用1968~1997的美国样本数据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公司的平均股票回报率低。

(三)Cleary多元判别模型

KZ模型受到部分学者的认同,但同时也有学者指出了KZ模型存在的缺点,并试图改进。Cleary(1999)基本认同KZ的结论,但同时认为KZ的分类标准较为主观且样本数量较小,因此,他采用了更为客观的多元判别分析法,计算融资约束指数,并将之作为融资约束的度量。

具体而言,他首先根据公司股利支付率是否比上年增加、减少或不变将1987~1994年1050家美国公司预分为三组;然后,以流动比率(Current)、固定利息保障倍数(FCCov)、财务松弛(Slack/K)、净利润率(NI%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Sgrowth)和资产负债率(Debt)六个财务变量,运用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得到判别值为融资约束程度的分类标准,判别值高的公司表明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低。其中判别值ZFC由如下公式获得:

利用上述等式,可以算出每家公司每年的ZFC值。之后按ZFC排序来确定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具体地,不受融资约束的公司是每年ZFC排前1/3的,可能受融资约束的公司是中间1/3的,受融资约束的公司是ZFC排最后1/3。最后,对不同融资约束分组下企业投资与内部现金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融资约束较轻的公司的投资支出反而更依赖于内部现金流,与FHP(1988)结论相反,支持了KZ(1997)的观点。

当FHP与KZ、Cleary争论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是否能度量融资约束程度时,Almeida、Campello Weisbaeh从公司现金持有量的角度,提出了另一种全新度量融资约束程度的敏感性方法:现金-现金流敏感性。

(四)现金―现金流模型

Almeida、Campello和Weisbaeh(2004)(下称ACW)将度量融资约束程度的视角由公司投资政策转向公司现金持有政策。Christopher F.认为ACW的现金-现

金流模型是一个突破性的度量融资约束程度的路径方法(a path-breaking design for evaluating a firm s financial constraints)。

ACW认为融资约束企业在面临投资机会时,会将更多的内部现金流以现金持有的方式留在企业内部,以预防未来出现现金短缺对投资造成威胁。因此他们认为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现金持有-现金流敏感性越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可以区别公司为融资约束还是非融资约束。他们利用美国1971~2000的制造业样本并验证了他们的结论。

Bates等(2009)研究发现1980~2006年美国企业现金占比总资产从10.5%增长到23%,他们认为可以从融资约束角度解释这些超额现金储备。Ozkan等(2009)利用英国公司为样本也发现了受融资约束的公司,其现金持有量越多。

2005年之后,有学者开始尝试利用多元变量法构造衡量融资约束的指数,以更直接的方式度量融资约束程度。

(五)Whited Wu指数模型

Whited Wu指数简称WW指数,是由Whited和Wu(2006)在研究融资约束与股票收益的关系时提出的,他们通过对欧拉投资等式进行广义矩估计(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进而构造了新的度量融资约束的指标――WW指数。该指数选取现金流比率CF、负债比率LEV、总资产LNSIZE、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SG、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SGind和股利支付虚拟变量DIVdummy这6个指标的线性组合作为外部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其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WWindex=0.091CF0.062DIVdummy + 0.021LEV-0.044LNSIZE+0.102SGind-0.035SG

GMM方法的优势是无需同方差假设,也不用线性无关和正态分布的假设,方法

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引言 我国房地产市场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差距大,在融资渠道方面差距尤为明显。现在,我国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满足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需求,对资本市场的利用相对落后,据统计,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到70%以上,贷款余额也占到了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7.8%。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可以获得非常有限的市场金融支持,上市对于大多数开发商而言,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资金来源的单一和过度集中,是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的软肋。一旦银行信贷紧缩,大批白有资金不足的开发商将面临资金链崩断的危险。 2.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房地产投资信托(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属美国发展的时间最长,也最为成熟。因此,美国对REITs研究的文献也最多,涉及到有关REITs发展的各个方面,从整体的介绍、发展历史、政策变化对其影响到从定量的角度对RErrs的分红收益率(分红/股价)、净收益、经验所得资金乘数等盈利能力同宏观经济的相关性、股市的相关性等进行定量分析。 美国的REITs要求REITs将应税收入的90%以上分配给投资人,否则REITs就不能享受应有的税收优惠。考察1995-1996年间在REITs分红公告发布前和发布后的买卖报价价差,发现如果分红越高,买卖报价价差就会越小,反之,买卖报价差就会越大。因为如果投资者相信公司的管理者对该股票的相关信息知道得比他们多,他们就会倾向加大该股票的买卖报价差。可见,REds的高分红能消除信息不对称水平。 对于如何衡量REITs的价值,Richard Imperiale在其《房地产投资信托:投资组合管理的新策略》(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New strategies for Portfolio Management)一书中作了详尽的论述,该书是他对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了解和投资理念以及大量对业界顶尖专家的采访谈话的整理。 Steve Bergsman(2006)提出: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房地产板块的股票价格波动对整个股票市场的影响要高于其他行业板块的股票,但人们却认为房地产投资信

国内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激发其工作热情,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行,最终是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 国外对绩效考核的测评工作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人们就利用360°反馈的评价模式来对组织绩效进行测评,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用于领导能力的测评,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测评方法日趋完善,成为企业人力测评和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外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进人,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测评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但大多数企业在对高管人员的测评过程中,主要采用一般测试、个性能力测评和情景模拟测评等方法(主要偏向于定性分析)。这种情况说明我国企业对高管人员的测评方法还不够成熟,也可以说是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高对高管人员的综合测评效果,追求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评价组织的高效性,本文在吸取国内外先进人力资

源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剖析国内外现有绩效考核成熟经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多维度的综合测评提供参考依据。 一、国外对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 (一)绩效考核的引进 在国外,罗伯特于19世纪采用绩效考核;美国军队引进该形式是在1813年,而该国政府是在29年之后才引入的。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绩效考核已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组织。最早提出绩效管理的是美国学者奥布里,在这之后,各国学者开始对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1965年,斯坦利.E.西肖尔最先对企业的绩效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曾在《密执安商务评论》这本月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该文章指出将所有对企业绩效进行考评的标准以及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看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虽然这种观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但是斯坦利.E.西肖尔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只关注企业本身的内部因素。 (二)全过程绩效管理 20世纪快进入9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几个代表性观点。首先罗杰斯等人的主要观点是绩效应该从整体进行管理,他们于1990年指出在政府里面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是计划、改进和考察。

融资方面论文-文献综述

(一)国际上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和融资现状的研究综述 李集成(2012)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实施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其操作方式是通过政府定期拨款设立的基金作为融资担保,引导其他资金来设立“小企业投资公司”,“小企业投资公司”在对小企业和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刚开始的操作方式是由小企业管理局为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短期优惠贷款,后改进为为小企业投资公司公开发行长期债券,政府为其发行的长期债券进行担保的方式。经过40多年的运作,该计划充分体现了小企业投资公司的价值,培养出了苹果、联邦快递等创新型企业。 以色列:以色列对企业的支持与美国相同点都是政府主导推动。但是以色列的操作方式与美国不同,以色列是先由政府拨款一亿美元成立YOZMA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通过参股方式参与民间资金设立商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再由商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对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些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给予资金支持,但其重点是创业企业的早期,投资的领域也限于在IT、医药、生物科学、通信等高技术领域并且具有专利技术的创业企业。 韩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韩国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支大学生优秀创业企业在金融和政策上等同于商业企业,并且在贷款方面更优惠于商业企业。韩国政府中小企业厅设立专门奖励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创业基金,基金规模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2.5亿韩元到2009年增加到6亿韩元。在中小企业厅的带领下,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团体也纷纷跟进支持大学生创业。韩国一系列做法,使得韩国创业在1998年至2001年间,每年以一杯的速度迅猛发展。 英国:英国用减税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英国的做法与前面几个国家不同,其主要操作方式是针对私人股权投资的减税政策,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进行。比如2000年实施的《公司创业投资法规》中规定,在税收方面,资金投入未上市的小型高风险企业3年以上,则可享受投资额20%的税收地面,税收地面额再投资可以推迟纳税,在种种税收政策的鼓励下,英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在2000年的适合超过60亿英镑。每年大概提供38%的资金投向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 [1] (二)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和融资现状的研究综述 吴运霞(2006)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

互联网金融发展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资料P2P金融

本份文档包含:关于该选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标题: Online brokers lead the way for French internet finance 作者: Caffard, Christophe 期刊名称: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卷: 20;期: 3;页: 20-24 Online brokers lead the way for French internet finance 1 Regulated brokers Regulated brokers are legal entities which have an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and are subject to the prudential regulations of the Comite de Reglementation Bancaire et Financiere (CRBF) and the Conseil des Marches Financiers (CMF). * Choice of legal form: regulated brokers are not required to be incorporated in a specific legal form; however, under article 13 of the MAF Law, the CECEI checks whether the legal form of the brokerage company is appropriate for providing investment services. In practice, any type of commercial company is admitted: societes de capitaux (limited companies) or societes de personnes (partnerships). The formalities of share transfer, tax and the scope of liability of a company's management will be relevant factors to the choice of legal form. * Application for an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from the CECEI: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application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and a business plan including prospective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the following three years. The CMF will check whether the business pla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requested by the broker. The CECEI will ensure that the applicant's own initial fund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business plan. The scope of the investment services licence is variable and covers one or more ofthe following investment services: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orders to another investment services provider on behalf of investors, for execution. This is the core investment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财务融资是财务管理研究的热门且重要话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有关融资约束问题的文献进行理解梳理,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融资约束研究进行分析和回顾,进一步查寻,汇总了融资约束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衡量方式。特别是在有关融资约束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西方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理论发展的,其各方面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衡量方式也是有偏离中国国内情况的大环境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金融约束相关问题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经典的财务理论(Modigliani 和Miller,1958) 认为,在一个理想的金融市场中,企业的外部资本融资和内部资本融资之间并无太大差异而是可以相互完全替代的,因而企业的投资行为并不会受到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只与企业的投资需求有关。但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理想金融市场。在现实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融资决策对其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市场价值、经营效率、治理结构以及稳定性都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企业融资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便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债务融资。尽管有很多的融资渠道,但在现实的取得资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即为融资约束。 一、融资约束基础理论 (一)、信贷配给理论 Baltensperger(1978)将均衡信贷配给定义为:即使当某些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中的所有价格条款和非价格条款时,其贷款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的情形。Friedman(2002)将信贷配给定义为:一些经济主体得到了贷款,而明显相同的

我国政策性金融研究综述

2006/7 我国政策性金融研究综述 王学人 摘 要:政策性金融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正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热点。本文介绍我国自政策性银行建立以来的国内研究进展,重点阐述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度缺陷及主要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内专家学者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决策者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政策性金融;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6)7-005-04 作 者: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四川,成都,610041 政策性金融作为市场机制“缺陷”或不足的产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成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为标志,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策性金融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正初步显现。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改革和发展不断推进,政策性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也日益凸显。未来我国政策性金融应何去何从,当前正成为社会多方关注的新热点之一。为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观点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关心政策性金融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 政策性金融的概念与原理 目前国内对于政策性金融虽有国家金融、政府金融、制度金融、开发金融、特殊金融、财政投融资等多种提法,但其内涵基本相近。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关于政策性金融的几种主流概念。较早使用“政策性金融”这一术语的学者白钦先将其定义为“是在一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它是一切规范意义上的政策性贷款,一切带有特定政策性意向的存款、投资、担保、贴现、信用保险、存款保险、利息补贴等一系列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的总称”①。瞿强(2000)将其定义为后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它主要通过建立政府银行或对银行体系的直接干预,以比市场或商业金融更优惠的条件,为特定的最终需求者提供中长期信用。谢汪送(1998)认为政策性金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及社会政治需要而规定的具有特定政策意义的金融行为。还有一些学者把政策性金融看作是特殊的金融活动。杨涛认为政策性金融“是指在政府支持下成立、在法律规定的特定范围内展开业务、不单纯以追求盈利为目的、旨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②。 政策性金融的原理主要回答政策性金融产生的客观依据和必要性等问题。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主要有资源配置折衷论、金融资源配置论、开发金融论、金融控制论和国家利益论等重要观点。 第一,资源配置折衷论。政策性金融是在金融领域内把“政府”与“市场”两者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进行“折衷”的具体应用。“当然,这种折衷主义的结论并不否认政府或市场在某一阶段的经济思想居于主导地位”③。政府和市场是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两大宏观调控手段,单纯地运用其中一种手段来配置资源必然导致“市场失灵”或者“政府失灵”,多年以来的实践和理论都是围绕如何实现两者有机结合问题而展开的。事实上,政策性金融是既需要体现政府意图,又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的特殊的金融中介。 第二,金融资源配置论。金融资源被视为稀缺的国家战略资源,政府遵循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两个基本原则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中的某些领域,商业性金融依据经济有效性原则而不愿融资,这些领域对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又具有重要意义,这时,就只能通过政策性金融依据社会合理性来进行金融资源配置(崔艳梅等,2004)。“由宏观经济主体发动和引导、由微观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并主要由其按市场经济有偿原则展开,进而最终实现准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与及时提供,成为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这种集宏观经济主体和微观经济主体于一身的经济主体,在金融资源配置领域中只有政策性金融或者说政策性金融机构才能担当和胜任”④。 第三,开发金融论。陈元(2004)认为,我国正处于转轨进程中,政府应当将高能量的国家及政府信用用于建设市场,以建设和利用市场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发性金融机构就是要以政府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将长期融资优势与政府组织协调和增信相结合、机构债券与金融资产管理相结合,以建设市场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利用“政府入口、机构孵化、市场出口”的融资机制,推动治理结构、企业法人、信用结构以及项目现金流的建设,从而将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信用转化成企业信用,发育出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健全市场规则,实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四,金融控制论。美国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在《经济市场化的次序》中最早提出“金融控制”,指转型国家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工具,以实现非通货膨胀型的

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前言 资本结构对任何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而融资行为是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融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是一切投资发展活动的开始。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有所不同,这里将国学者对融资行为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作了综述,以便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大致情况。 一、融资理论与优序融资理论 融资理论是企业制定融资政策的理论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解释企业融资决策行为的动机及其所秉承的理论基础时,主要存在着两论,一是权衡融资理论;二是优序融资理论。 权衡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在构造长期资本来源的组合时,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将按照事先测算的最佳资本结构来选择资金来源及配置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 优序融资理论,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提出企业融资存在一种“啄食顺序原则”。认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利益不同,部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原因,企业的融资顺序上就形成了一个优序策略。即首先为部融资,也就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其次是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券;再次是发行优先股融资;最后是发行普通股融资。 在国,有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偏好于股权融资。这与优序融资理论的主正好相反。 二、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模式概况 根据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以外源融资为主。在外文融资中,主要偏向于股权融资。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首先是股权融资,然后是债券融资,最后才是源融资。英明(2005),利辉,立新,桂(2010)研究发现,我国上市企业外源融资比例达80% 左右,而源融资比例不到20% 。对于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源融资比例平均为- 3.385% ,这意味着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完全

绩效管理之研究综述【1】

(1)对绩效管理的研究 以绩效管理为内容的学术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立足于不同视角不断拓展研究范围,使得以绩效为核心的学术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体系内的研究内容日益丰富。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绩效管理研究历经如下典型阶段:阶段一:结果论。研究者们将绩效视为工作结果,即产出。组织以工作成果作为考核员工的主要依据,从而得出不同员工的绩效水平。其中,工作量、岗位责任、产量目标等指标较为常见。Bernadin经由研究确认了绩效与客户满意度、组织发展目标间的内在关联,指出工作绩效为岗位职责对应的工作结果;Kane 认为,绩效这一概念本身具备独立性,对其的理解可等同于员工个人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果。 阶段二:行为论。基于上一阶段内研究者们针对绩效所展开的理论研究,人们越来越深入理解绩效的内涵、特点、意义。部分学者对结果论中对成果的过分关注提出了质疑,在这部分学者看来,员工取得工作成果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即需要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换言之,考虑到各类型因素的影响,不应简单的将工作成果视为衡量员工绩效的唯一指标。历经时间验证,人们逐渐认同了这一看法。Murphy指出,员工在工作上所发生的一系列行为均会在其个人绩效上有所体现,不同行为各自关系着员工的岗位职能、企业战略目标等。 阶段三:综合论。随着研究者们取得越来越多元化的研究结论,学术界开始意识到,结果论、行为论各自存在弊端,二者仍未达到完善。原因在于,绩效既可以被视为结果也可以被视为行为过程,基于此,需要以综合视角来看待这一指标,综合论随之产生。Olian指出,绩效同时包括行为过程及行为结果,二者彼此依存、相互影响。 (2)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 罗伯特·卡普兰在1990年与大卫·诺顿通力协作,以平衡计分卡为对象进行了理论探究,二人采取案例分析的策略,筛选出包括苹果、惠普等在内的12家企业进行数据整合与研究,对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应用原理与具体措施进行了总结。 诺顿在1993年与卡普兰对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应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方

融资租赁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融资租赁若干问题探讨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 200710113204 学生姓名刘俊君 指导教师岳森 日期 2011年4月29日

文献综述 1 选题背景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是一项区别于传统租赁、分期付款销售和抵押贷款的新的交易形式,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新的边缘行业,具有投资、融资、促销、资产管理等功能。 自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以来,融资租赁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成长为一项重要的产业。目前,在某些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渠道。以美国和日本为例,2004年,美国制造厂商80%以上的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据世界租赁年报统计,美国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即全社会固定资产以租赁方式投入和购置的比率),自1984年以来一直高踞30%以上,最高达到38%。目前美国有80%以上的企业采用设备融资租赁,美国的融资租赁业成交额约占世界融资租赁业的45%。根据日本融资租赁事业协会统计,2003年,日本融资租赁业交易额为73778亿同元,约合600多亿美元。融资租赁设备投资额65917亿日元,约合520亿美元,占民间设备投资额比例为8.7%。我国的融资租赁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一种吸引外资的方式从国外引进的,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然而,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并始终没有融入国民经济的主流地位。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社会各界对融资租赁的内涵认识不清、政府对融资租赁相关法律、会计、税收政策和监管体制的建设滞后、以及全行业范围的租金拖欠,使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几乎陷入了行业萎缩的境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业正处于恢复发展的时期。截至2007年年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相继取得金融租赁牌照,旗下金融租赁公司相继成立,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 2 国内外关于市场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大部分国外学者从融资租赁的成本分析、税收和折旧准则对融资租赁决策的影响等角度对融资租赁进行研究。Barclay和Smith(1995)的研究揭示,边际税率更高的企业更易采取融资租赁方式。Finucane(1988)的研究指出,税收因素并不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写作意义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传统金融业。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等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速互联网业务创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创新与变革使我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资金快速配置与融通的新金融模式。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除了传统的网上银行功能外,主要形式有金融理财产品的网上销售、网络保险产品销售、网络证券买卖、第三方电子支付和网络小额信贷等。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推出新产品余额宝以来,余额宝的业务量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而且显现出强劲高速的发展势头,其他互联网金融也呈现突飞猛进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没有,也很难改变金融行业高风险的属性,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从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始暴露出来,案件频发,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2013年10月到11月末,就有39家P2P借贷平台陷入困境和倒闭。(二)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乔玉梅(2014)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沿袭多年的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和竞争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运行、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朱治豪(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市场。但是互联网金融业有相应的信用风险、市场选择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都加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可能性。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安全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政府加大立法力度,共同防范互联网金融

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综述

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综述 【摘要】基础设施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巨大,因此针对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研究就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融资方式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等方面做了较全面的综述,为今后研究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融资;投资主体;融资方式;投资效率 1 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前,很多西方经济学家主张应由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凯恩斯在《劳合·乔治能做到吗?》(1929年)和《通向繁荣之路》(1933年)以及罗森斯坦(1966)都强调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需要通过政府干预。 随着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市场的作用也逐步开始被人们重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特性研究的成熟以及一些世界银行专家把市场、竞争、商业化原则、私人部门参与等因素引入基础设施及其投资的研究,改变了基础设施投资只能由政府提供的传统认识,拓宽了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如世界银行(1994)认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应向以市场为基础的体制转变。 在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政府为主体。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国内学者对基础设施研究的不断深入,也逐步开始将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转向市场。 例如王辰(1998)指出应在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从赢利与非赢利的角度界定基础产业的投资主体。他认为竞争性、赢利性的基础产业由民间投资;非赢利性基础产业应主要依靠财政融资和政策性金融;丁芸在《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来源研究》(2007)一书中,根据公共物品、基础设施可销售性评估、项目区分等理论,提出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等政策建议,并对利用城市经营、资本市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筹措城建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2 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研究 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包括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伴随基础设施投资额的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资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银行贷款的资金也远不能满足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随之而来的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及各类新型金融工具使民间资本介入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逐步受到广泛关注。 伴随特许经营方式的项目融资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其后就有学者不断对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摘要 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几年被商业银行和各类企业日益关注的创新业务之一,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竞争市场和盈利途径,也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阅读、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基本概念,运作模式,业务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做出简要归纳总结,并据此对该业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文章认为,在进一步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趋势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和电商企业的有效合作,将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nd enterprises of all kind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finance, which is one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s in recent years. Not only does SCF br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new profit channe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costs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we conduct a brief summar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concept, the mode of operation the business models, etc. And a forecast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F is mad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risks are under control,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will be a main stream.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nline retailers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market.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literature review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王丽 09912114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文献综述一、前言由于本文要研究的专题是探究某家具体企业的基层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有关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定义、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些方面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基本上仅限于定性分析。本文旨在明确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概念,借鉴其中比较适合研究企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并对接下来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二、文献回顾当今学术界对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的理论研究百家争鸣,提出了各类类似或者不同的见解,从最先对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定义的阐述,到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以及影响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因素,再到后来关于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探索,进而不断推动着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及其关系研究的发展。根据我要研究的具体领域,下面将从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工作绩效文献综述、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三方面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综述。 (一)员工满意度文献综述 1、关于员工满意度定义阐述的理论成果员工满意度即工作满意度一直是组织行为学中的热点问题,由于研究人员各自的研究背景不同,对员工满意度1935)度是员工心理和生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因此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员工满意度概念。,他认为工作满意最早提出员工满意度概念的是国外学者Hoppock(理上,对工作环境与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受,也就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1。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宾斯(1997)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 2“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 。国内有关员工满意度的定义则主要以台湾学者徐光中和大陆学者张平、崔永胜为代表。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将工作满意的定义归纳为以下三大类,基本上概括了学术界对工作满意度的观点 :(1)综合性的定义即对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文献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方面 融资是资金融通的简称,是资金从剩余(超前储蓄)部门流向不足(超前投资)部门——购买力转移——的现象。企业融资,即企业从各种渠道融入资金,实质上是资金优化配置的过程,包括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 1、企业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企业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使用资金的代价,即指企业为获得各种渠道的资金所必须支付的价格,也是企业为资金供给者支付的资金报酬率。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它等同于企业在具备承受一定风险的能力时,寻求投入成本最小化的融资结构。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 2、企业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企业的融资结构,又称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状况,即资产负债表右边各组成部分的构成。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戴兰德于1952年提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按照下列三种方法建立的,即净收入法、净营运收入法和传统法,这是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现代企业融资理论是由Franco Modigliani和

Merton Miller于1958年所创立,即著名的MM理论。后来的学者对MM理论的假设条件不断发展完善,引进了诸如激励理论、信息传递理论、控制权理论。张维迎认为,“一个企业的融资结构至少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该企业所在经济的制度环境,二是该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特征,三是该企业自身的特点”。 3、金融制度方面的理论——金融深化论、金融抑制论。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指出:“金融领域中,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不是唯一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金融深化论认为:金融机制会促进被抑制的经济摆脱徘徊不前的局面,加速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金融本身被抑制或扭曲的话,那么它就会阻碍和破坏经济的发展。金融抑制,即一国的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发挥作用,经济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碍经济的发展。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 4、银企信贷博弈分析。主要运用博弈论,通过对银行与企业在信贷过程中的博弈分析,来说明降低银企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徐洪水认为,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不是一次性的,实际是一种动态博弈的过程,通过分析发现,在有良好的政治信贷支持系统(担保抵押体系)或高效的司法制度下,能有效降低银企交易成本,获得银企双赢,反之,昂贵的交易费用和低效的司法制度将增加银企交易成本,加剧中小企业金融缺口。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方面

融资约束与企业特征关系研究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90融资约束与企业特征关系研究 颜蔚鑫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400044 摘要:融资约束问题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全部A股上市企业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以现金-现金流模型为基础,对国内上市企业的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投资机会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探讨了不同企业特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为企业有效制定满足自身发展的融资政策和优化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提供了实证证据。 关键词:融资约束;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投资机会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融资约束问题起源于企业获得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的差异。现代公司财务理论认为,由于完美的资本市场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使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成本高于内部资金,因而产生了融资约束。 不同规模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有较大差别。V o g t (1994)以美国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规模大、托宾Q 值低、股利支付率高的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相对容易,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低。李涛,徐昕(2005)经过大样本回归检验发现,较高的有形资产比例和公司制改革可以降低企业的流动资金困难程度,同时,中小企业相较于大规模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本文预计企业规模对融资约束会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获得外源融资的机会越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反之,企业规模越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一: 假设1:规模越大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也受到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李金,李仕明,严整(2007)认为,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其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显著为正,而不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则没有这样的关系。他们进一步指出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并呈反向变动关系。这说明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负相关。Cull和Xu(2003)提出,盈利能力高的企业,银行有较强意愿向其提供资金,因此企业的资金来源不仅有内源融资,还有外源融资,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敏感度较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推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盈利能力越弱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由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二: 假设2:盈利水平越高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另外,企业投资机会高低也会影响其融资约束程度。F a z z a r i 等(1988),H e n n e s s y (2004),他们指出高投资机会,即托宾Q 值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低投资机会,托宾Q值较低的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推论企业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机会有关,投资机会越高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投资机会越低的企业,其融资约束越高。由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三: 假设3,投资机会越高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 论文题目: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研究 学生姓名:彭文静 学号:201260130103 班级:英语1201班 专业:英语 指导教师:胡建国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研究

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但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功能衰退、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效率低下, 投融资已成为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适用性的问题,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入手,开拓思路,从各个城市的角度考虑,结合项目本身的特性,进行融资模式的设计和选择。文章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整个城市的经营中并结合各种融资手段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希望能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尤其是中小城市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我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也从国家开始向外商和民营企业开放,开放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三方共同参与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繁荣发展。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唯一主体。改革开放后,投融资改革开始了渐进式的民营化、多元化发展。当前,各级政府在增加财政投入、银行贷款投入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海外资本参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领域,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的融资模式。然而这种种情况下仍然有一些问题。 1.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主要存在的问题 1.1投融资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采取的是以地方为主、国家适当给予补助的办法,主要依靠政府以自身所掌握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其他的投资渠道尚未完全建立。同时,对所建成的基础设施往往也由政府经营,对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采取低价使用或无偿使用的政策。尽管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在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迅速扩张的形势下,国家预算内投资对基础设施资金的满足率将逐年下降。由于自身资金不够,具体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主要靠银行贷款来支撑资金缺口。由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而且预期收益不高,再加上价格扭曲原因,使得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加大。因此,基础设施项目对商业性资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外,我国利用外资主要来自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虽然还款期限较长、利息率较低等优惠条件,特别适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但由于总量有限,同时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其稳定性难以保证。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政府融资手段亦显得相对单一,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迄今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市政债券可为地方政府的城建融资提供一条稳定的渠道,使政府通过市场的方式,低成本、长期地筹集建设资金。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必然造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献综述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献综述 姓名:朱玉梅学号:js1002446 专业:财务管理班级:10金审财管4班指导教师:钟宜彬职称:讲师 二0一三年八月三十日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js100244610财管4班朱玉梅 【摘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以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处在一个非市场化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其融资难问题较之其他国家或地区更为复杂和具有其特殊性。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展开了研究,本文梳理了其中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研究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融资环境

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而实体经济中最受冲击的正是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千万户,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白钦先、薛誉华认为,转轨时期,具有比较优势、差异性和多样化的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并适应要素享赋特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垢病。同时高正平指出,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对2000多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发现53.8%的企业选择资金不足为企业发展最不利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为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乃至增强我国国民经济活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边红霞(2008)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直接融资渠道受阻严重;内源式融资是企业资本的重要来源;非正式金融是中小企业资金的重要渠道。 李玉海(2006)经研究也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表现为:中小企业在融资中过分地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又过于偏重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忽视其他的债务融资方式。 李志骥、封俊国(2006)等人通过对衡水市10县中小企业调查,发现县域中小企业以外源融资为主,占信贷总量的68.7%,内源融资占26.5%,是融资的重要来源。另外,多数研究表明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整体支持力度不够也是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客观事实。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Shape(1990)认为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的高科技企业自身信息透明度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