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批南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四批南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四批南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四批南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四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荆楚网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之前与图书馆的汉剧非遗项目作为突破口,利用前期收集的数字化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整合再编辑。 对湖北当地以传统工艺为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视频专访进行梳理。 可以与武汉市或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组织或部门进行联系,跟现有在湖北省内以非遗作为产品或项目开发的传承人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网络书籍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 活动实施 媒体的宣传报道:随着当今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名的激增,我们可以利用跟湖北当地比较主流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比如荆楚网或大楚网,在它们的评论或者论坛开展一个有个非遗项目的主题板块,以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起源作为一期节目,对他们进行视频专访和他们自有非遗产品介绍,已达到让更多去认识去了解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杨似玉男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吴光祖男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2 覃奶号女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3 罗景超男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 4 秦彩霞女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5 周小兰魁男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6 陈声强男60岁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

剧7 傅锦华女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8 张琴音女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9 闭克坚男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10 刘正城男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1 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 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 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传统音乐 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 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传统技艺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名单一、民间文学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

单位 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二、传统舞蹈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班点义男区田林县瑶族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 2 2盘振松男瑶族瑶族长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三、传统戏剧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壮族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1罗桂霞女2覃明德男四、曲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1何红玉女2陈秀芬女五、民俗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瑶族瑶族盘王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毛南族毛南族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问题的反思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问题的反思 摘要: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评价标准问题存在着严重偏差,这种偏差在原生态民歌比赛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原生态唱法存在的评价误区,折射出了长期以来居于主流地位的音乐评价标准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普遍性。只有对评价标准问题及时地予以纠正,打破一元制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才能真正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相伴随的,应是多元的生存方式。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非遗”保护才是多元的评价标准、多元的生存方式能够切实实现的基础。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歌;原生态唱法;评价标准 当前国内的“非遗”保护在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其中很多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便是缘于评价标准存在的理论偏差。由于这些理论偏差在原生态理论与原生态民歌保护实践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因此本文拟以原生态唱法比赛为个案,围绕原生态民歌的理论与保护实践活动,对当前“非遗”保护中的评价标准问题做出一定的反思,以期为进一步的理论建设与保护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原生态理论是一种中国式的“非遗”理论形态,在当前中国的语境中,主要的讨论范围是民族民间音乐领域,与民族音乐学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这一理论对于原生态民歌是这样定位的:原生态民歌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区域内传唱的、较少受外来音乐文化影响的、风格纯正且没有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在劳动人民的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并通过民间口耳相传的方式延续下来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原生态”一词借用了自然科学上的“生态”概念,原本指的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生存发展状态,把该概念借用到民歌上,应是指附着在各民族、各地区特定的生活环境里的各种民歌形式,与它们的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种交互影响的共生关系。各地相异的习俗、方言、自然地理环境和生存方式等因素,必然导致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具有相异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所以在评价它们时,绝对不能简单化对待,以一种标准统一不同的音乐文化产物,或用一种音乐文化的标准评价另一种……这实际上已成为评判“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评价原则,也早已是文化研究中的常识之谈。但我们在原生态民歌保护工作中却不断出现违背以上评价原则的情况,尤以原生态民歌的各种赛事表现最为明显,这暴露出了我们在“非遗”评价标准问题上存在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心意六合拳 所属地区:河南·漯河·临颖县 分享到新浪微博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后来流传国内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变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种动物(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的真意内涵,一个动作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定式是在静止状态下,规范动作,掌握要求,增强肌肉力量;动式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做运动练习,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要领要求,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最后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仍能作到周身内外紧密配合,发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1991年,日本组团到河南学习此拳,省体委聘吕瑞芳老师负责传授,日本代表团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刊登专辑,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中国武术之核心”的字样,可见此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漯河市举办了三百年来的首次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和两次影响很大的邀请赛,通过交流,打破了数百年的保闭局面,并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书,由“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制作面向全国出

非遗申报范本

附件1:申报项目代码:03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民间美术技艺 申报项目名称:面塑 申报地:大善台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年月日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及表格中“申报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 数字代码: 民间文学(口头文学02),民间美术(03),民间音乐(04), 民间舞蹈(05),戏曲(06),曲艺(07),民间杂技(08),民间手工技艺(09),生产商贸习俗(10),消费习俗(11),人生礼俗(12),岁时节令(13),民间信仰(14),民间知识(15),传统体育竞技(16),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17)。 (二)此申报书可在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68685170.html,)“社文处长专栏”下载,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版面。 (三)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四)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填表说明 (一)第二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 2、具体表现形态;

3、子项目说明; (二)第四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栏 目中,应包括:为防止滥用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为保护传承人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为保护技艺传承人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等等。 (三)在第五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通知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 (共计98项)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94 上林四六联民歌上林县 195 刘永福传说钦州市 196 冯子材传说钦州市 197 美人鱼传说北海市 198 右江壮族排歌百色市右江区 199 平果壮族丧歌平果县 200 上林瑶族山歌上林县 201 隆安壮族排歌隆安县 202 乐业壮族古歌乐业县 203 绿珠传说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204 上林壮族八音上林县 205 武鸣壮族山歌武鸣县 206 南宁壮族哭嫁歌南宁市兴宁区 207 京族民歌东兴市 208 恭城瑶族八音恭城瑶族自治县 209 那劳山歌调西林县 210 靖西壮族山歌(靖西上下甲山歌)靖西县 211 凌云瑶族长号艺术凌云县 212 田州壮族山歌田阳县

213 隆林壮族山歌(隆林哥侬呵山歌)隆林各族自治县214 田东瑶族噜吡咧田东县 215 天峨壮族八仙天峨县 216 浦北舞青龙浦北县 217 上林壮族师公舞上林县 218 仙回瑶族调马昭平县 219 八步瑶族长鼓舞贺州市八步区220 水口麒麟马贺州市 221 上林瑶族猴鼓舞上林县 222 南宁傩舞南宁市西乡塘区223 壮族麒麟舞南宁市青秀区224 马山壮族踩花灯马山县 225 上思舞鹿上思县 226 龙胜侗族疱颈龙舞龙胜各族自治县227 北海耍花楼北海市 靖西壮族舞蹈(壮族马绿舞、壮族 靖西县 228 弄腊舞、壮族田间矮人舞、舞春牛) 229 凌云瑶族龙凤舞凌云县 230 壮族铜鼓舞东兰县 231 壮族板鞋舞南丹县 232 乐业壮族龙灯舞乐业县 233 北路壮剧田林县

234 平南大安粤剧平南县 235 上林壮族师公戏上林县 236 防城采茶戏防城港市防城区237 临桂彩调临桂县 238 浦北鹩剧浦北县 239 全州渔鼓全州县 240 合浦公馆木鱼北海市 241 德保壮族末伦德保县 242 宜州渔鼓河池宜州市 243 李家拳及南蛇过垌合浦县 244 三江农民画三江侗族自治县245 罗秀米粉制作技艺桂平市 246 开山白毛茶制作技艺贺州市八步区247 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宾阳县 248 横县南山白毛茶制作技艺横县 249 横县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横县 250 扬美沙糕制作技艺南宁市江南区251 南宁铁鸟酱料制作技艺南宁市兴宁区252 长安滤粉制作技艺融安县 253 柳城云片糕制作技艺柳城县 254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融水苗族自治县255 苗族亮布制作技艺融水苗族自治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

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 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 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 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 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 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 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 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 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 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荆楚网 四. 前期准备 五. 活动实施 1. 媒体的宣传报道:随着当今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名的激增,我们可以利用 跟湖北当 地比较主流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比如荆楚网或大楚网,在它们的评 论或者论坛开展一 个有个非遗项目的主题板块,以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起 源作为一期节目,对他们进 行视频专访和他们自有非遗产品介绍,已达到让更 1. 2. 3. 4.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之前与图书馆的汉剧非遗项目作为突破口,利用前期收集的数字化 视频图 文资料进行整合再编辑。 对湖北当地以传统工艺为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视 频专访进行梳理。 可以与武汉市或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组织或部门进行联 系,跟现有在 湖北省内以非遗作为产品或项目开发的传承人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网 络书籍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目前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39项。其中 (1)民间文学1项。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 (2)传统音乐(民间音乐)14项。石柱土家啰儿调(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川江号子(重庆市)、南溪号子(重庆市黔江区)、木洞山歌(重庆市巴南区)、接龙吹打(重庆市巴南区)、金桥吹打(重庆市万盛区)、梁平癞子锣鼓(重庆市梁平县)、秀山民歌(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民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梁平抬儿调(重庆市梁平县)、龙骨坡抬工号子(重庆市巫山县)、永城吹打(重庆市綦江县)、酉阳古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河锣鼓(重庆市渝北区)。 (3)传统舞蹈(民间舞蹈)3项。铜梁龙舞(重庆市)、土家族摆手舞(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高台狮舞(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4)传统戏剧2项。川剧(?重庆市)、梁山灯戏(?重庆市梁平县)、 (5)曲艺6项。四川竹琴(重庆市三峡曲艺团)、车灯(重庆市曲艺团)、四川评书(重庆市曲艺团)四川扬琴(重庆市曲艺团)、四川清音(重庆市曲艺团)、金钱板(重庆市万州区)。 (6)传统美术(民间美术)3项。梁平木版年画(重庆市梁平县)、蜀绣(重庆市渝中区)、梁平竹帘(重庆市梁平县) (7)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7项。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重庆市荣昌县)、重庆漆器髹饰技艺(重庆市)、永川豆豉酿制技艺(重庆市)、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重庆市涪陵区)、荣昌折扇(重庆市荣昌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荣昌陶器制作技艺(重庆市荣昌县)。 (8)传统医药2项。刘氏刺熨疗法(重庆市渝中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重庆市南岸区)。 (9)民俗1项。秀山花灯(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国旗 泰国各地区的传统舞蹈、音乐、宗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ailand Content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 Central - Northeast - North - South ·Music ·Others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Khon dance or the masked dance drama is the highest form of dance drama of traditional Thai dance.. ·It is performed by troupes of non-speaking dancers, the story being told by a chorus at the side of the stage. ·Choreography and costume follows traditional model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innovate.

·The dance consists of character based on the Hindu epic Ramayana such as angels, monkeys and demons. Central Thailand Sri Nuan ·Its great popularity is due to the beautiful choreography and the sweetness of the music that accompanies it. ·The lyrics and music evoke the sweet nature of Thai girls. ·The dance is also an expression of the yearning of a young man won by such great charm. Teut-Teung (Drum Dance) ·The teut-teung drum dance, a Thai folk dance and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accompany the parades(游行) held at traditional festival.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国家级、省级、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 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3个): 海阳大秧歌(海阳市) 胶东大鼓(烟台市) 蓝关戏(莱州市) 第二批(10个): 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 烟台剪纸(烟台市) 掖县滑石雕刻(莱州市) 胶东全真道教音乐(烟台市) 长岛渔号(长岛县) 黄金溜槽碓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 莱州草辫技艺(莱州市) 螳螂拳(莱阳市) 渔灯节(开发区) 八卦鼓舞(栖霞市) 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16个): 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

烟台剪纸(烟台市)掖县滑石雕刻(莱州市)胶东全真道教音乐(烟台市)长岛渔号(长岛县)大杆号吹奏乐(蓬莱市)海阳大秧歌(海阳市)八卦鼓舞(栖霞市)胶东大鼓(烟台市)蓝关戏(莱州市)黄金溜槽碓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招远市)莱州草辫技艺(莱州市)鲁菜烹饪技艺(福山区)螳螂拳(莱阳市)渔灯节(开发区)第二批(13个): 徐福传说(龙口市)丘处机传说(栖霞市)黄县窗染花(龙口市)福山雷鼓(福山区)棒槌花边技艺(栖霞市)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长岛县)

黄县民居雕刻技艺(龙口市) 长岛显应宫妈祖祭典(长岛县) 胶东花饽饽习俗(烟台市) 吴氏太极拳(莱州市) 戚家拳(蓬莱市) 省第一批扩展名录 胶东大鼓(栖霞市) 螳螂拳(栖霞市) 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第一批(共计31个) 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招远市) 芝罘岛秦始皇东巡、阳主庙传说等民间故事(芝罘区)姊妹易嫁故事(莱州市) 姑嫂塔的传说(莱州市) 长岛渔号(长岛县) 蓬莱烧纸调(蓬莱市) 蓬莱大杆号吹奏乐(蓬莱市) 胶东道教音乐(烟台市) 海阳大秧歌(海阳市) 福山雷鼓(福山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

篇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 某城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名称:某种食品申报市(县)、区与单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某城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制 二○一一年三月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项目类别主要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二)此申报书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版面。 (三)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四)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五)封面内容填写一律用仿宋三号加黑,各栏目内容正文一律用仿宋小四号,单倍行距,标题加黑。 二、填表说明 (一)第一项“项目简介”栏目中,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字数500-600字)。 (二)第三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 2.具体表现形态、技艺完整流程等; 3.子项目说明、主要流派等。 (三)第五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栏目中,应包括已经采取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保护措施。 (四)在第六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某城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一、项目简介二、基本信息 三、项目说明 篇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条件已列入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符合下列标准:1、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2、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 3、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 4、具有鲜明特色,在街道内有较大影响。(二)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包括:1、申报报告: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向区文体局提出本街道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并对申报项目名称、保护单位、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同时附街道办事处意见。2、项目申报书:包括项目简介、基本信息、项目说明、项目论证、项目管理、保护计划、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核意见。3、辅助资料:包括录音、录像资料、代表性图片、证明材料、授权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4、街道办事处同意申报的函件。 5、已正式公布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件。(三)申报程序1、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根据申报地区或单位的意愿,组织专家对具备条件的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行筛选、论证。2、经街道办事处同意后报送区文体局。(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做好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 2、依靠专家,认真筛选、论证申报项目,确保项目质量,并重点关注下列项目:(1)“中华老字号”所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民族传统医药、饮食、民俗等有关项目;(3)有利于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第三部分创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及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饶的国家,且种类繁多、内容复杂, 这就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必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若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传承及保护利用,就必然要以全方位把握其特性特征为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来自于其局部商品化和完全商品化存在的问题和相互矛盾。如果保护和利用不当,那些有珍贵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可能就被逐渐的弱化甚至消失。回顾过去这几年,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整个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留住这些人类历史的记忆、如何才能可持续的保护和发展成为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近年来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全国各地举 办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展览、学术活动等,还将每一年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以向民众宣传和展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还远远不够,仍然有很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陌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涉及范围,最大程度地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保护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全力在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一)利用互联网全方位宣传,加快完善数据库建设 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通过网 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变成全球变化发展的趋势。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环境下,将对其的利用和传播冲破传统的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实现了全社会的资源共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序进行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在网络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新形式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我们可以 充分利用网络中多样的技术进行相关宣传推广工作,为我国非遗的世代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如我们可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宣传视频或网页,并链接到国内较为知名的网站和点击率高的新闻中,使普通民众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就能够随时点击欣赏各种美轮美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优美的舞蹈、惊险的杂技、精彩的民间故事等,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服务娱乐大众的好方式。 同时,可以在在网络上制造各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和活动,通过 多方的相互讨论进行深度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达到全方位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最终吸引更多的人来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最直接有效的渠道即是构建资 39 还有可以通过电视这种传统却又有效的宣传传播方式,一方面各地方或中 央台可以通过制作各种高质量的公益片、宣传片等向大众播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我国各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去年火遍全国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就是由中央电视台这个渠道展示出来的。人们通过观看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通过更多方面了解传统中华美食,从食物的角度展现出中国人生活伦理等方面的文化,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各单位可以邀请不同传承人走进电视台等媒体,通过访谈等方式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进一步起到宣传效果。如中央电视台著名智慧型文化栏目《谢天谢地,你来啦》在2013年9 月份的一期中就曾关注非物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项) 民间文学 2 Ⅰ—2 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布洛陀》是壮族的长篇诗体创世神话,主要记述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丰功伟绩,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一带传承。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 《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在历史学、文学、宗教学、古文字学、音韵学和音乐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布洛陀口传诗体创世神话在内容上具有原生性特点,在漫长的口头传承过程中,经过一代代的不断加工和锤炼,艺术性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具有教化的作用。 由于历史及其他各种原因,今天《布洛陀》已面临失传的危机,需要采取普查、建档、研究、出版等手段,并通过建立布洛陀文化生态保护村、唱诵队、传习馆以及在相关学校开办传习班等方式加以保护,使其能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继续得到传承。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壮族民间认为,“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才形成的,刘三姐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标志。歌圩的歌就是刘三姐的歌。刘三姐被广西民间视为“歌仙”,宜州市是刘三姐歌谣最有代表性的地区,被认同为刘三姐的故乡。 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歌谣种类丰富多样,传播广泛。刘三姐歌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它不仅具有见证民族历史和情感表述

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及传承人补助专项保护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专项资金绩效情况 (一)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青岛市于2005年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等。 (二)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2016年整体绩效目标: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和传承人进行资金扶持,鼓励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习活动;二是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机制和管理模式;三是加强非遗保护推广和宣传。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继续组织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亮点事项、模范传承人,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和传统节日,开展非遗展演、讲座及咨询服务等活动。 主要经验: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组织管理费(即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发生的支出)和保护补助费(即补助重要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存在的问题是专项资金的额度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年度非遗管理和保护工作,建议专项资金增加到150万元左右。 二、专项资金项目绩效情况 (一)2016年专项资金预算批复情况

批复文件名称和文号《关于批复2016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青财预指【2016】2号)、批复金额48万元。 1.安排概况:2016年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及市级传承人补助资金、非遗保护活动开展经费、培训研究经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审费、宣传经费等支出项目。 2.各项目绩效情况: (1)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补助资金:安排48万元。建议加大扶持数量,建议每年扶持10个非遗项目,保证每个区市均有项目入选扶持范围。该项资金的使用进一步扶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和传承人开展传承传习工作,保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2)按照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的标准,2016年对京剧、刘世普泥塑、九狮图、胶州剪纸、查拳、洼里盘鼓、茂强、闫家山地秧歌、平度泥塑、九嶷派古琴进行资金扶持,共支出48万元。该项资金的使用旨在向社会展示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意识。圆满完成2016年绩效目标任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统计,共计3154个子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并正式公布。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十大门类分别为: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中国曲艺品种十分丰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流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项目共46个,至2019年,共有193个。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所创造、世代相传、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41种流传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增至324种。其中包括在汉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舞、狮子舞、龙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2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入选。其中包括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琴艺术,另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南音、广东音乐、侗族大歌、回族的花儿等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至今,这门类已增至401个项目。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共31项,至2019年则增至231项。其中有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有壮族的刘三姐歌谣、彝族的《阿诗玛》长篇叙事诗等少数民族著名的口头文学经典;有汉族流传久远的著名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白蛇传传说等;也有耿村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等,至今仍在民间鲜活流传,散发着具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形态。

非遗项目简介

2016年湖北民间工艺作品交流推广活动 项目:武汉雕花剪纸 项目简介: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剪纸按流派主要分为南方派、江浙派和北方派,主要操作技法分为“剪”和“刻”,从色彩上分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北方剪纸重剪、南方剪纸重刻。 武汉剪纸是市级非遗项目。属于南方剪纸。武汉传统剪纸以龙凤、虎兽、鹤鹿纹样和各类花鸟居多,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点。武汉剪纸作品特点: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刀随人意、形出于刀;运转自如,不露锋芒,形态生动,神情逼真。 项目:汉绣 项目简介: 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汉绣起源于西汉,江陵二号汉墓出土的战国中期绣品,与近代汉绣针法极为相似。湖北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楚绣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绣,被学者证明是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之源。我们知道苏绣擅长仿画绣、写真秀;湘绣擅长国画刺绣,作品有水墨画般品质;粤绣擅长肖像刺绣,盘金刺绣和丝绒刺绣。如果说四大名绣是写实手法,那么汉绣就是写意手法,图案设计装饰性强、主题鲜明、寓意吉祥。

汉绣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手法夸张作品设计极具楚韵遗风,是最具湖北地方色彩的绣种。 项目:武汉木雕船模 项目简介: 武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湖之省,水路通达。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木雕船文化的发达。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的小型木船。 木雕船多选用质地细腻坚实的柏木、黄杨木和红木为原料,除使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传统技法外,还结合各种榫卯、跨染和缝合技术。尤其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艺术夸张性和修饰性强,可谓精工制模、技艺精湛,具有较强的湖北地方特色。 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项目简介: 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榫卯髹漆彩绘 木雕类、金漆盆盘类为其主要品类。 楚式漆器的特点是:多使用精加工而成的生漆,其色彩选用天然矿植物色素。可以说是非常环保的。彩色漆料必须经过色料研磨、日晒脱水、色料与透明漆料搅拌、密封存放等多道工序。制作一件器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简介 传统技艺《长江米饼制作技艺》:明清时期,粤、赣、湘一带的人逢年过节就会聚在一起制作“炒米饼”(把糯米炒熟,磨成粉加入糖煮熟),后来因掺入白糖也称为“白糖饼”。其中以杨家制作的“长江米饼”最为胜名。随后杨家人便创办了《泰和》饼店,开始批量生产销售,经过几代人继承创新,使其口感香甜、润滑,具有滋阴、润肺生津、补中益气功效,老少皆宜。至今,《泰和》饼店生产的“长江米饼”在当地享有盛誉并成为了粤、赣、湘一带人们的零食(小吃)或者礼品。 “长江米饼”(《泰和》饼店)制作要经过8道人工制作工序:一、洗米;二、炒米;三、磨粉;四、煮糖;五、和粉;六、印饼;七、蒸饼;八、包装。其中最重要环节就是炒米,先用筛选洗干净的沙子在锅里加温炒热,然后将沥干水的优质糯米倒入锅中与沙子搅拌着炒,利用沙子炒能让糯米在避免炒糊的前提下,让糯米带有独特的香味。然后把糯米和沙子装到筛子里进行过滤分离,把分离的沙子倒回锅中留用,留在筛子上的便是已经炒好的糯米。“长江米饼”是以口传心授数百年来流传粤、赣、湘一带,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民间“小吃”(零食)和送礼佳品。由于“长江米饼”制作工艺复杂,一些调料和重要的制作环节秘制,难以把握,加上生产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致使“长江米饼”生产每况愈下。原来的家庭小作坊,到了九十年代全镇只剩八、九间,到目

前为止长江镇只剩下两间作坊,濒临失传,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传统技艺《竹篾编织技艺》: 竹篾编织是仁化当地的民间手工艺,是农村民间农用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手工业制品。竹篾编织技艺通过当地农户长年累月的生产和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编织技艺,再加上融入湘、赣周边地区竹篾编织技艺,形成了仁化独特的编织技艺,目前在仁化县闻韶、长江、城口、红山、丹霞街道等地都有农户从事竹篾编织制作工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属于家族传承形式。竹篾编织以当地盛产的竹子为材料,编织所选取的竹子要过了夏至,因为夏至之后选出来的竹子不易长虫子,编织好的竹制品宜长期存放。主要制品有:竹篮、竹席、竹扇、竹篓、竹筐、斗笠、竹菜盖、竹笼、竹摇篮、簸箕,还有其他精制的工艺品等数十种。 制作过程主要有选竹、剖竹、泡竹、破篾、起篾、划篾、分篾、编织、收口成形。最外面一层带竹子表皮的叫青篾,不带表皮的叫黄篾。剖出厚薄粗细不等的篾片和篾丝。青篾最适合编织细密精致的篾制品,黄篾柔韧性差,难以剖成很细的篾丝,故多用来编制大型的竹篾制品。青蔑与黄蔑搭配,用青蔑的色差,编织不同的精美图案。 由于竹篾编织品耐用、经济实惠,器皿形状和用途多样,当地人从山上砍下竹子,编织成日用品后,在当地赶集日拿出来销售,以贴补家用。 由于竹篾编织成品销售量不多以及销售价格低,加之现代化工艺品的冲击,现在学竹篾编制的年轻人几乎没有,而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条件已列入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符合下列标准:1、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2、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3、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 4、具有鲜明特色,在街道内有较大影响。(二)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包括:1、申报报告: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向区文体局提出本街道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并对申报项目名称、保护单位、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同时附街道办事处意见。2、项目申报书:包括项目简介、基本信息、项目说明、项目论证、项目管理、保护计划、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核意见。3、辅助资料:包括录音、录像资料、代表性图片、证明材料、授权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4、街道办事处同意申报的函件。 5、已正式公布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件。(三)申报程序1、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根据申报地区或单位的意愿,组织专家对具备条件的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行筛选、论证。2、经街道办事处同意后报送区文体局。(四)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做好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2、依靠专家,认真筛选、论证申报项目,确保项目质量,并重点关注下列项目:(1)“中华老字号”所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民族传统医药、饮食、民俗等有关项目;(3)有利于增强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文化认同

的有关项目。3、明确具体承担申报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4、制定详实、具体可行的五年保护计划,有地方配套经费预算。5、申报材料要求:(1)项目申报书内容充实,表达准确,简介简明扼要,重点突出。(2)10分钟录像片(限DVD)要将项目最核心、最重要的特征与价值、最关键的内容与环节介绍清楚(所有的文字解说均须打上字幕),并达到技术要求。(3)项目申报书和项目简介一律以仿宋_GB2312四号字体A4纸打印、一式8份;电子文本(word格式)光盘2份。(4)照片统一为R-5格式,并附数码电子光盘一式二份。所有申报材料及辅助资料将全部归档,不再退还,各自自留备份。 一、申报条件 (一)具有突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二)具有展现我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 (三)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 (四)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二、申报材料 (一)申报报告:各街道办事处文体中心向区文化新闻出版局提出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并对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