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二上学期文科政治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2020年高二上学期文科政治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2020年高二上学期文科政治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2题;共46分)

1. (2分) (2017高二上·常熟期中) 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这是因为()

A .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B .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 .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 .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 (2分) (2017高二上·温州期中)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己有物之理”这两种观点主要回答了()

A . 谁是唯物主义的问题

B . 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C . 谁是唯心主义的问题

D . 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

3. (2分)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社会。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A .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 .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C .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 .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4. (2分) (2016高二下·江西期中)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

12千米,余震1335次。截至8月8日,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每年进入夏季,全国很多省市都会进入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洪涝、干旱、台风、地震及其他地质灾害常常造成巨大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这说明()

A . 地理环境是制约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

B . 地质和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C .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限制主观能动性发挥

D . 顺应和服从自然是人类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5. (2分)(2019·长春模拟) 下图趣味十足的研究表明()

①主体需要是价值实现活动的动力

②科学实验是来自需要的认识活动

③可以通过相对静止来研究绝对运动

④探索真理的过程是谬误积累的过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6. (4分) (2018高三上·大庆月考) 2018年7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明确了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等内容,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要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重大意义的哲学依据是()

A . 物质与意识的直接转化,有利于更好发挥革命文物作用

B . 意识能如实反映客观世界,革命文物中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C . 重视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并承认其依赖于物质

D .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2)保护是根本,利用传承是目的。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聚焦重点问题,只有围绕好根本,才能实现好目的。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要着重把握事物主要矛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7. (2分) 2016年开展的党员“两学一做”教育中,要求党员要增强四种意识,切实规范党员行为,从严管党治党。增强四种意识是因为()

A .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的

C . 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D .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 (2分) (2017高二上·昌吉期末) 一只虫卵逐渐长成一只笨拙的毛毛虫;毛毛虫慢慢变硬,成为不会动的蛹;成虫成熟后,从蛹中破壳而出,当展开翅膀时,它终于可以自由地飞了。从蝴蝶成长所要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这一过程中,我们认识到()

①一切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运动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③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通过自我否定彻底脱离原有的自我

④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9. (2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末)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 . 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 . 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 . 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D . 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10. (2分)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画过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

悠闲地走着。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却连连摇头发笑。丰子恺觉得纳闷,上前请教。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根绳子把头羊牵好就行了。”这个故事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②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

③来自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认识

④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1. (2分)(2017·杭州模拟) 爱因斯坦不仅不接受“量子纠缠”的思想,并且还坚持认为不可能存在比光速还要快的信号,任何比光速快的“鬼魅似的远距作用”都是不可思议的,而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量子纠缠”的确存在,而且根据实验数据推测任何未知信号的传输速率至少是光速的10000倍。由此可见()

A . 任何真理都是要被推翻的

B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目的

D . 权威是不可信的

12. (2分) (2016高一下·红桥期中)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正确的是()

A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 . 一切从实际出发

13. (2分) 20多年来,我国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到法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从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到西部“两基”攻坚,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民生改善。这说明()

A . 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B . 认识推动人们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C . 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D .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4. (2分) (2017高三上·河北开学考)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增加睡眠具有很高的货币价值。研究者通过分析健康与睡眠的相关数据,发现平均每周睡眠量增加一个小时会使工资在短期内上升1.3%、在长期内上升5%。当然,这些工资增长并不全是由睡眠直接引起的,如果你周围的工作者因睡得好而稍,提高了效率,那可能会让你也更有工作效率。这说明()

①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同等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

②联系是多样的,要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联系是普遍的,要发挥睡眠对收入增加的决定性作用

④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15. (2分) (2017高二下·襄阳期中) 漫画《认识自己》告诉人们()

A . 只有注重有序性才能形成完整认识

B . 只有用综合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完整认识

C . 只有在特定的整体中才能准确定位自己

D . 只有把握住关键部分才能正确认识整体

16. (2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丹东东港中南部的北井子镇,是一个依海而生的省级特色小镇。北井子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扶持、多元发展”的发展思路,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发展旅游业,大大推动了北井子镇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我们要抓好丹东特色小城镇建设应该()

①从实际出发,根据北井子镇的客观实际制定发展计划

②挖掘海洋资源、经济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的内在联系

③通过实践和探索,不断完善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

④发展海洋经济,具体分析本地特色发展海洋旅游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17. (2分) (2016高二上·宜昌期中) 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历时长、难度大、要求高、涉及面广,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中国和中亚各国为保护丝绸之路遗产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该项目申遗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矛盾是普遍的,要善于分析和解决矛盾

③要扎实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④要果断地抓住机遇,实现事物的飞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8. (2分) (2017高二上·扬州月考) 2017年2月10日,专家们通过监测数据发现,北极中心气温骤升至0℃以上,比同期正常水平高约27℃。北极“发烧”不仅可能导致冰雪融化危及北极熊生存,还可能给中低纬度地区带来极端寒潮天气。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③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影响

④要把握事物直接和间接的联系,提高我们行为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9. (2分) (2016高二下·安庆期中) 下列对古语名句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20. (2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期中) 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是因为()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整体和部分是统一的

④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1. (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①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2. (2分)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1月29日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发展战略重点,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抓准、抓住、抓好战略重点,是保证“十三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是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获得全胜的关键。抓准、抓住、抓好战略重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办事情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善于抓重点

④认识事物性质必须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50分)

23. (5分) (2017高二上·海南期末)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细节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人们认为细节决定成败。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辨析,细节决定成败。

24. (10分) (2017高二上·徐州开学考) “小康社会”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而提出的中等程度的现代化目标,其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目标;党的十六大提

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为什么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5. (5分) (2017高二上·海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要扎根于中国现实,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建设法治中国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必须扎根于中国现实。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知识加以说明。

26. (15分)材料一201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材料二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发表讲话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理?

(3)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

27. (15分)(2016·广安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苦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把教育、科技文化扶贫贯穿始终,把自立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

扶贫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哲理对此加以说明。

(2)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扶贫先扶精气神”以解决贫困文化的理由。

(3)

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请就扶贫脱贫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6个字以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2题;共46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50分)

23-1、

24-1、

24-2、

25-1、

26-1、

26-2、

26-3、

27-1、

27-2、

27-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