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维导图】第三节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思维导图】第三节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思维导图】第三节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扫清全部地理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图1:地球和地球仪 图2:地球的运动 图3:地图的阅读 图4:地形图的判读 二、陆地和海洋 图5:大洲和大洋 图6:海陆的变迁 三、天气与气候 图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图8: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四、居民与聚落 图9:人口与人种 图10: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五、发展与合作 六、亚洲 图1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图12: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日本 图13: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印度 图14: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俄罗斯 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图15: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 图16: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 图17: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 图18: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九、西半球的国家 图19: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巴西 十、极地地区 图20:极地地区 十一、从世界看中国 图21:中国疆域 十二、中国自然环境 图22:地形和地势 图23:中国的气候 图2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图24:中国的自然灾害 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图24: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 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图25: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 图26: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 图27: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 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图28:中国的地理差异 十六、北方地区 图29:中国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图30:中国的北方地区——“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十七、南方地区 图31:中国的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图32:中国的南方地区——“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图33:中国的南方地区——祖国的神圣领土_台湾省十八、西北地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全集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全 集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4: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5:牛顿第一、三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6: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7:摩擦力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8: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9: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0:弹力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1: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3: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4:静电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5: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6:电势能电势电势差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7: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8: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9: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0:功功率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1:势能动能及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2:电场电场强度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3: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器电容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4:气体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5:磁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6:交变电流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7: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0:磁场磁感应强度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1:电磁感应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2: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3:恒定电流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4: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5: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6:安培力洛伦兹力等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7:分子动理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8:力与机械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9: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40:热力学定律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教学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中物理 1_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思维导图+微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有可能的是( )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答案】BCD 2.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 A.速度不变,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答案】D 3. 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答案】A

4. 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 ,球又在空中飞行0.3 s 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 s ,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 沿原路返回,假设足球在空中飞行时速度大小不变.求: (1)罚球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1)300 2m/s (2)400 2m/s 【解析】: (1)罚球瞬间球的初速度v 1=0,末速度即球离开脚时的速度v 2=30 m/s ,所以球的加速度 a 1=11t v ??=112t v v ?-=1 .0030-2m/s =300 2m/s . (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初速度v 0=30 m/s ,末速度v t =-10 m/s, 所以球的加速度a 2=22t v ?? =20t v v t ?-=1 .03010-- 2m/s =-400 2m/s . 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预习案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叙写】 1.能准确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能解释地球上四季五带划分和形成的原因。 2.能正确比较和计算光照图中各点昼长大小 3.在光照图中用几何方法推导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比较和计算光照图中各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主预习,仔细阅读教科书和学案,勾画重要的字、词、句,并加以识记。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主动生成疑难问题或拓展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三球仪演示地球公转,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说明受地球公转的影响,一年中,以北半球为例,正午太阳高度在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在发生变化,所得到的太阳热量也在发生变化,也就有了四季的变化;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内,所得到的太阳热量不同,所以有了五带的划分。 2、难点:利用三球仪演示地球公转,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说明受地球公转的影响,一年中,以北半球为例,正午太阳高度在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在发生变化,所得到的太阳热量也在发生变化,也就有了四季的变化;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内,所得到的太阳热量不同,所以有了五带的划分。 【教材助读】 昼夜长短 1.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为昼弧与夜弧。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取决于它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的比例关系。把某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的弧长换算成时间就是该纬线上的昼长和夜长。 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昼长的计算:①昼长 = 昼弧长度(弧度数)÷15°②昼长 =(12-日出时间)×2 或昼长 =(日落时间-12)×2 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①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3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3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3 / 13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 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规律的研究,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前提和理论依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的资料,仅供参考。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本身来找原因,常常得不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分析。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第三,宇宙空间可能还有像地球一样的星球上,生存着高智慧的生命——外星人。当然,适合外星人生存的星球也许有像地球一样的宇宙环境。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地球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 综上所述,"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成为学习地球宇宙环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选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并没有宽泛地要求了解宇宙,而是将视点放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为宇宙太大,地理课程没有必要关注与地球环境无关的宇宙部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程标准以案例学习的思路,要求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个天体。 2.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无疑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学习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高中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3.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观念 本模块内容设计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从整个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内容看,还是从本模块的内容看,学生学习首先需要明确地理学上所说的自然环境所包括的空间范围及其组成。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它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下至岩石软流层。为此,课程标准中安排了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基本运动规律。 2.会用简单工具演示昼夜的形成,并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知道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3.会用图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并能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和各自的特点。 4.了解地球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地球上很多地理现象都和地球运动有关,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 2.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1个、昼夜形成演示仪1个,手电筒1个,地球公转运行仪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为什么我的影子这么短,比我小很多的小猫影子这么高大?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2.天安门升国旗。 3.去北京旅游的人们,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去看天安门升国旗,可是看过的人有的说是凌晨四点多观看的,有的说是早上七点多观看的,他们究竟谁对谁错? 4.毛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有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可能吗?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就能较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 5.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那么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了解地球的运动,寻找产生四季的原因。 6.近几年,候鸟度假理念受到追捧,去海南过冬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时尚风向标,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他们天冷时到海南过冬,待到春暖花开时再回来,这样组团或家庭去海南过冬的老人群体被称为“候鸟老人”。分析“候鸟老人”去海南过冬的原因,导入新课。

高中物理 1_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思维导图+微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 m决赛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 C.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 D.100 m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答案】C

2. 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答案】AC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A 4. 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0=5m,道口宽度x=26m,汽车长l=15m(如图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 【答案】230m 【解析】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L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4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

(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 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 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 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 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4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3 / 14

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含义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2)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释疑点:地球仪上的颜色表示 在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各自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称等。如用蓝色、淡蓝色来表示海洋,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等。 (3)地球仪的构成 地球仪主要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构成。 ①地轴:地球自转的固定轴。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成66.5°角。 ②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例2】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 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基础知识点三、纬线和纬度【例3】下列关于纬度的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4 / 14

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可编辑修改word版)

M夜困北核上$德夜Ate上空德夜 N 0O0 自西向东逆时ft坂时好 230^56分彬真O期 24W 昼夜更替周期 .|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为15°/h 用速度| 地球的运动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同一纬度,海拔越髙,线速度越大 赫=1670 km/h 30°纖=1447km/h 60o纖=05 赤道=837km/h 二、地球 的公转 形状:楠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点上 365天6时9分10秒一真正周 期 近日点—_遡 | 365天5时48分 46秒 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 4.黄赤父角 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増大 黄纖=回归线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极圈纬度=90- 节气日綱太阳直射畳夜长短情况 极昼极夜现 象 春分3.21全球畳夜平分无 夏至6.22棚线 北半棚短,夜最 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 北腿内极 昼. 南授■内R 秋分9.23赤道全球S夜平分无 冬至 12.2 2南回 S线 北半濺最短,夜最 长: 北授S内授 夜, 南半球昼最长,南极畳

调节地表温度 意义H 白天不过分炎热,夜晚不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黒纖白^^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是昏线 ① 晨昏线是以地心为圈心的大0,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 ② 晨线上日出,昏线t 日落 ③ 晨昏线与太阳直射光线垂直 ④ 晨昏线的运动方向: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157h ① 晨昏发1:有2个切点 ② 切点的移动范围:66°34'—90° ③ 切点即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也是晨线和昏线的分界点 同一纬线上的任何点,日出、日落、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 一区时卜 M 该时区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 中^^=时区*15° 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I |0°经线上的地方时。(即0时区的区时) 实际的日界线并不与180■餐线完全重合,而是有三处发生了弯曲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偏转规律丨 北半球右偏,南半粧偏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赤道略凸,两极稍扁 0 -----------------------------------------------------------------------------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晨昏线永远平分賴。(賴上夜W :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晨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对为6:00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昏赤点)所在的缝地旅为18:00 ⑤晨昏线与纬线的絲 晨昏线与纬醐点 ④切点所在经线的时间:0 00戲400 (子夜); 12:00 (正午) 三、地球 自转的地 理意义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峙同一纬度地区,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同一纬 !度,东边时刻比西边早一缝不同,时间不同一刪 常用时区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中国标准时间 伦敦0'-0时区,莫斯科38'E-东三区,北京116°E-东八区,东京139'E-东九区,华盛顿77°W-西五区 每个时区的时间 d 曰期的变更I 新一天范围: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一天范围:180°经线向东至0时经线, 球是一个K 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麵不停地自转 1.昼夜更習 罠昏线的判断 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切点的纬度 =90% 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地球的运动 2.地方时、区时 S 雅 A 地经度+ 15° =A 地时区……余 数° ① A 地若为东经.则时区为东时区: A 地若为西经.则时区为西时区。 ② 若余数° <7.5° .则余数直接舍 每个时区駿^15。 相邻两个时区时间差1小时 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分钟 产生原因 避免时间混乱,全球划分24时区 肋天 Mi 天 0时拓在 ISO*经线 g 线 (ASMI (08賊> B 界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word版本

只供学习与交流《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只供学习与交流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只供学习与交流

第3章运动和力思维导图

第3早运动和力 思维导图目录运动和力 V / t \ X / z I * / 节 节 节 节 节 节 节 1 2 3 4 5 6 7 3 P f f p a h tod. s p s p f f p 勇胃 第勇机械运动力的 存在重力牛顿 第一定律二力 平衡的条件摩 撩力压强 髯 1 耳 I 鶯 I / I / X V I I / y

运动和静止卷5^相对的「阳'相对于辣物I细物 物傑69空何位直不断发生改变的运动 舸寸薛止的物体是没套的速度 公式:-v = sA 常茅丝位-1mA=3.6ICm/h 计算速度、平均速度-平均趣程/总时离? 计負方江:路程关系图督列出竽式.辻意相同爼皇念 —権式:公式-代入-计算(注意单位) 速蔑与方向两方面犒述分类 Av/ (ni/s> 图式二 ISb 如图是匀速直践运动的戏S和升图

施力物体和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一走 也是受力物休 -物体 物体对物偉 的作用 如:P柏互桥压,口 進物休的形状?_匿个誨空娜 推* &提、 ①压、举、吸引 L排环等 柞用 方式 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 用在不同的物休上 .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线上 匡看渭它的星程与分度值 视纯要与刻度盘垂直- 拉力方向与弹篱申縮逗方 向在冋一直线 ?弹鳖的伸氏与S到的拉力成正比 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 大小P 方向? 作用扁@ 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連度、方 向的改变 通常用七芾箭头的线段来示 力的圏形 保持运动 状态不变的 是匀速]直 线运动 和静止 ? 微小形变的放大通 F- 50X 77 : 图 F-iON 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力是什么 率 ? — 眈 ; — 意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与知识点解析汇报

文档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W°20)13 1514E160和°()经线()纬线二、知识点解析 文档

地球卫星照片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形状无关。(2)地球的大小A 答案:下面是一组数据。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 文档

文档

想轴。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成66.5°角。②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3【例基础知识点三、纬线和纬度】下列关于纬度的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赤道开始,向北是北纬,向南是南纬(1)赤道 N”表示B.北纬用“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S”表示,南纬用“.从赤道开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谈重点: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及其范围C °D 人们规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的纬度是0”的英语单词“north”解析:北纬的符号是 2()纬线的定义“N,这来源于“北”,这来源于“南”的英语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南纬的符号是“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S 3()纬线的特点south”的第一个字母。“B ①形状: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极点除外)。答案:②长度:纬线有长有短,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两极收缩成一点。③指示方向: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度的划分4(在地球仪上纬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了不同的度数,叫 文档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1 / 12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3 / 1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知识点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3-1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3-1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3-1在做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实验时,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3-1 提供动力可以使小车启动,有阻力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3-2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3-2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3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3用橡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寓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4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3-4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仲得越长,示数也越大”的特征制成的。弹簧秤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弹簧)五部分组成。 3-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3-4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量。 3-4跳板、健身球、撑杆和海绵垫、蹦床等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3-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思维导图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就是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物理中的机械运动是指质点在参考系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有了坐标系的衡量,距离、路程和位移就常常用多少米来描述。比如,远距离就是610m ,近距离就是6 -10m 。时间与时刻就用多少秒内与多少秒时来描述。比如,一瞬间就是2-10s ,一顿饭的功夫就是30min 。物体运动得快就是速率大,物体运动得慢就是速率小。物体斜向上运动就是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045角向上运动。要想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就用瞬时速度,粗略描述就用平均速度。在物体的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中都有加速度存在。加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加(或减)的快,加速度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加(或减)的慢,没有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直线运动就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当物体运动的初速度=0v 0,加速度=a 0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物体运动的初速度0v 0≠,加速度=a 0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初速度0v 0≠,加速度=a 0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不等于零的定值且与初速度0v 共线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0v 同向时)和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0v 反向时)。自由落体运动是常见匀加速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常见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包括公式法和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包括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和几个重要推论。图像包括v-t图和x-t图。 三、相互作用 研究力学有妙法,一“重”二“弹”三“摩擦”。效果来自三要素,形变运动加变化。力多经常有交叉,平行四边搞定它。若论重要解题术,当属正交分解法。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或者通过播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从中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的一般特点 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绘图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 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现象的图片。 1.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 2.地球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四季变化现象? (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把生活中的 地理现象和课本的地理知识 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示] 这些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通过简略的告知答案,进一 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问] 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出知识点 [提示] 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绕转中心、方 向、周期、速度)让学生进入状态,大致了解教师授课的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掌握 [教师提问] [过渡] 简单温故一下初中地理课本学习过地球运动 的基本知识,回答:(概念、绕转中心、方向) 温故而知新,为更好地学习 新知识。 (1)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 (3)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

高一(上)物理 思维导图

高一(上)物理——思维导图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速度 加速度 描述速度 变化的快慢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位移 路程 时间 集合 将物体抽象为质点 描述 v-t 图像 线状态 点状态 打点计时器实验 位置 时刻 位置 时刻 确定运动性质 判断运动方向 判断加速度大小 根据点迹判断运动情况 两点间平均速度V=ΔS/Δt 当ΔS 很小时,瞬时速度约等于平均速度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t =v 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 o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 t 2-v 02 ● Δs=aT 2 _ ● v=v t/2=(v 0+v t )/2 _________ ● v t/2=√(v o 2+v t 2)/2 仅适用于初速度为 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 s-t 图像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v-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 s 1:s 2:s 3:…=12:22:32:… ●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之比 v 1:v 2:v 3:…=1:2:3:… ●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1:s 2:s 3:…=1:3:5:… ●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_ _ _ t1:t2:t3:…=1:(√2-1):(√3-√2) :… 适用于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v0=0 a=g v0≠0 a=g(方向与v0方向相反) 变 形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 力 含义 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性质 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 相互性:受力、施力物体同时存在 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分类 性质: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 效果:动力、阻力、弹力…… 三大力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不等于引力) 大小:G=mg (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如是规则图形则在几何中心处,如是不规则 的则用悬挂法找重心) 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它接触 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分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大小:属于被动力 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与施力体形变方向相反 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作用在受力体上 胡克定律 内容:弹簧弹力大小F与弹簧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 量)x成正比 表达式:F=kx 摩擦力 滑动摩擦 大小:F=μN 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 大小:0<F≤F max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力的合成与分解 基本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理范围:|F1-F2|≤F合≤F1+F2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 万(4)5.1 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知识点解析 (1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 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个两极稍扁、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 知;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