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树和喜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6、《树和喜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6、《树和喜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6、《树和喜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6、《树和喜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6 树和喜鹊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学重点应该以诵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据此,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进行说的训练。

课前准备

1.(1)课文朗读动漫。(2)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学唱歌曲《找朋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结合图片介绍喜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引导质疑,畅谈感受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环节就是通过学会提问,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从前喜鹊孤单叽叽喳喳

后来邻居快乐安安静静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4.出示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说说从这个“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再读课文,后来树和喜鹊又有了什么变化?(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7.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8.出示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

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

(出示:远亲不如近邻。)

(2)他们和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3)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9.出示句子: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小结:“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指名朗读句子。

10.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品,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在无声中告诉学生“抓住关键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单、居、乐”三个字,学生观察。

2.学生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搜集和“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相关的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孤单没有朋友

快乐有了朋友

教学反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完整版)《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树和喜鹊》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文笔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课文内容简单,结构清晰,学生学习比较容易。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慢慢适应集体学习的生活,在班集体这个社会群体中,他们要学会沟通交流,学会交朋友。这片课文让学生在感受树和喜鹊又孤单到快乐的变化中,体会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会认“只、窝”等12个生字,会写“单、居”等6个生字, 认识偏旁“孑”,会用多音字“只、种、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 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逐步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哦写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正确、美观地写好生字。 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读出由孤单到快乐的情

绪变化。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自制的树、鸟窝以及喜鹊图片。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只、窝”等12个生字,会写“单、居”等6个生字, 认识偏旁“孑”,会用多音字“只、种、乐”。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玩个《谁是谁家》的接龙游戏, 师:“蓝天是谁的家? 生:白云的家。 师:大海是谁的家? 生:小船的家。 师:大地是谁的家? 生:小草的家。 师:大树是谁的家?” 生:小鸟的家。

大班主题汇总动物大世界

大班第一学期主题活动梳理汇总(动物大世界) 主题内容活动 类别 语言 科学艺术社会 (社会 常识) 健康 (生活 常识)自然常识数活动音乐活动美工活动 主题名称:动物大世界不同的 家园 p243-p 258 集 体 教 学 活 动 香香要回家(故事) 举世无双 的建筑师(故事) 树和喜鹊(散文诗) 海洋音乐会(故事) ①观察记录蚂蚁 ②观察鸟窝构造 ③观察鱼 ④区分两栖动物 ⑤参观动物园 小鸟分窝(组成) 捡蛋(看图列式) 五只鸭子(看图列式) 青蛙跳水(看图列式) 送动物回家(交集) ①小鸟小鸟(歌曲) ②五只鸭子(歌曲) ③青蛙笑(歌曲) ④动物园里真热闹 (节奏乐) ①小鸟筑巢(绘画) ②树和喜鹊(添画) ③海洋生物(绘画) ④野斑马(手工制作) ⑤长大以后像什么(想象画千奇百 怪 p259-p 272 大恐龙进城(故事) 螃蟹的奇遇(故事) 小狗抬花轿(童谣) 两只苯狗熊(故事) 参观自然博物馆 恐龙的秘密 观察蚯蚓 好朋友 妈妈和宝宝 谁是冠军(比较、 测量) 狗熊分饼(等分) 小熊弟弟过生日(推算) 小熊哥哥请客(推算) 小老鼠画猫(歌曲) 小狗抬花轿(歌表 演) ①我想象的恐龙(想象画) 学来的 本领 p273-p 279 ①比较鸟与飞机 ②潜水艇的秘密 红军装与迷彩服 模仿动物 我和动 物是朋 友 p280-2 90 田鼠太太的项链(故 事) ①狗的趣事 ②认识猫头鹰 ③大树的医生 ④会吐丝的蚕 ⑤自然保护区 田鼠太太的项链 (认识零) 月夜中猫头鹰(绘画) 漂亮的鸟儿(绘画) 彩色的蚕宝宝(绘画) 主题名称:动物大世界不同的 家园 个 别 化 学 习 ①树和喜鹊 (散文诗) ①小实验“蚂蚁造 家” ②海洋生物馆 ③区分两栖动物 捡蛋(看图列式) ②青蛙跳水(看图列式) ③制作野生动物图书(分类) ④送动物回家(交集) ①动物园里真热闹 (节奏乐及角色扮 演) ①建造鸟窝(建构) ②动物园(泥工制作) 蚂蚁 工房 ②饲养 金鱼 千奇百 怪 ①妈妈和宝宝①谁是冠军(比较、 测量) ①制作恐龙(废旧材料制 作) ②恐龙的画(绘画制作) ③寄居蟹(废旧材料制作) 饲养 螃蟹 饲养 寄居蟹学来的 本领 ①塑料瓶的沉与浮①黄鼠狼放臭气 (音乐游戏) 我和动 物是朋 友 制作猫头鹰(手工制作) 漂亮的鸟儿(折纸)①饲养 蚕宝宝

6 树和喜鹊 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生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从字的音、形、义各方面教材设计,认读、识记、书写相结合。达到较好的效果。 2.教学课文时抓住关键词“从前、后来、孤单、快乐”等理解课文。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理解课文时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带感情朗读做的不够到位,效果不太理想。 (二)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一、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对重点自然段落的阅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识字、写字,用“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

大班语言:树和喜鹊

大班语言:树和喜鹊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内容,感受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2、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画面上鸟和树的前后重叠。 活动准备: flash《树和喜鹊》、操作包、教师自制的树、喜鹊和鸟窝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散文《树和喜鹊》) 1、导入语: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它们为什么会觉得孤单呢?(播放flash) 小结:树只有一棵,喜鹊只有一只,它们没有朋友,所以很孤单。 过渡语:怎样让它们不孤单呢? 小结:是啊,一棵树、一只喜鹊确实很孤单,当这里有了更多的树和喜鹊,他们就不孤单了。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那我们一起欣赏散文诗里面的树和喜鹊是怎么样的?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欣赏flash到结束) 1)散文诗里面的树和喜鹊有了朋友以后它们有什么变化? 小结: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它们再也不会觉得孤单了。它们可以在一起做许多事情。 三、情感迁移(联系自己,巩固对孤单的理解) 1、你有孤单的时候吗?这个时侯你会怎么做? 小结:当我们一个人时可以主动去寻找朋友,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的陪伴。 2、当你看到别人孤单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小结: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当我们看到有同伴一个人时要主动与他说话,这样我们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四:活动延伸 过渡语:有了朋友以后才会快乐,老师这里也有一棵孤单的树和一只孤单的喜鹊,它们也觉得非常孤单,请你们用画笔帮它们想想办法,让它们不再孤单,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1、任选纸上的一个位子,表现散文第一段的画面。 2、?在第一颗树的周围,不断的增加树、鸟窝和鸟,表现第二段散文的画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树和喜鹊重难点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重难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要求书写的6个生字,学习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2、会正确认读本课要求认读的1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认读本课生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法:根据学生识字和读课文的学情,运用字不离词、随文学习的策略,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突出重点。 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总结识字、写字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一个有关鸟的谜语,看谁猜的快。(课件出示:头黑肚白尾巴长,站在树上叫喳喳,因为常来报吉祥,人人见了都爱它喜鹊)

1、板书课题,学生用小手指在空中跟着老师一起写。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老师先泛读课文一遍,学生注意老师的发音,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一、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试读课文,圈出本课的12个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子,看谁读的好。 3、在这12个字中找出三个多音字,我们一起来组词。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找出文中的反义词,一起来读一读。 二、熟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提出问题:文中的树和喜鹊为什么感觉孤单,说说孤单是什么意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 3、大家一起用孤单这个词语造句,看谁说的好。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需要会写的六个生字:单、招、呼、居、快、乐。 2、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3、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4、评价学生的写字情况,展示优秀作品。 四、总结学习,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篇一: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一、读课,初步了解课内容 以歌曲导入,随着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创设与课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教师读课,让学生体会章的内涵,在听读的基础上自读课,这样就排除了再读与识字上的过关难的障碍。借机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课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最让你难忘? 同时,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的方法,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来提高朗读水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为理解课内容,流利的读奠定了基础。 二、采取学生喜欢的多种方式理解课 由于这篇课,学生可能会对有些词汇不太了解,要通过做动、联系上下猜测、教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所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对于他们在理解上起着至关重要的用。 1同桌互相倾听对方朗读课,然后相互帮助和指导。说说同学读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得比较好,再互相说说自己朗读时的体会。利用读,创设情景。 2同学间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补

充,然后推举一名同学在全班讲故事。在朗读或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和观察,了解学生对课的哪些地方理解较好,还有哪些地方在理解上有困难,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 三、课外扩展,引向生活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学生带着对课的理解,课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讨论这个故事,然后同学间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与父母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好儿女。 篇二: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导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意识,自信的信心,并在合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6 树和喜鹊同步练习(I)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6 树和喜鹊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练功房 (共5题;共26分) 1. (4分)查字典填空。 “颂”字是_____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颂”宁在宁典里的解释为: ①颂扬;②周代的一种祭祀曲;③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④祝颂。“传颂”中应选释义________。 2. (4分)给划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dé de děi 得到________ 觉得________ 得亏________ 获得________ 3. (4分)根据意思选出对应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越发不料敬爱会师 ①更加。________ ②尊敬和爱戴。________ ③没想到。________ ④几支队伍会合。________ 4. (7分)照样子,写句子。 (1)例:在牛儿吃草山坡上 牛儿在山坡上吃草。

河面上几只小鸭子有 ________。 (2)例:小黄莺一醒来,就飞到枝头上唱歌。 我们一到学校,就________。 ________一________就________。 (3)例:苹果熟了。葡萄熟。 苹果熟了,葡萄也熟了。 苹果和葡萄都熟了。 杏花开了。桃花开了。________。________。 5. (7分)根据文章内容选择答案。(有的是多项选择) (1)荷兰是牧场之国,是因为在低地和草原上生活着许多靠食草为生的牲畜,本文列举了() A . 牛 B . 羊 C . 马 D . 猪 E . 鸡 F . 鸭 G . 鹅 (2)荷兰是水之国,是因为那里有许() A . 江 B . 湖 C . 潭

树和喜鹊优秀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师谈话:同学们,瞧,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老师听说这种鸟又叫吉祥鸟,它飞到哪里就会为哪里带来喜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出示喜鹊的图片)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喜鹊有关,请大家齐读课题《树和喜鹊》。同学们读的非常好,看到这4个字,你想知道点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个学习任务: (1)标出文章的自然段;(2)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6位同学读课文,每个同学读一段。 找同学来评价他们读的怎么样呢? 3、出示关于“一”的读音的词语,齐读词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天一亮一起飞天一黑)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这个字的读音变化。 4、将词语放到句子中,齐读课文。 5、出示本课生字,加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并组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6、出示多音字,指名读多音字并组词。拍手齐读多音字并组词。 三、读好第1、2自然段,了解“孤单”的意思 1、师:树和喜鹊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下面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读课文的前2个自然段,思考:在这2个自然段中出现了哪三种事物呢? 2、老师范读课文前2段,学生思考:文章出现了哪三种事物?(树,鸟窝,喜鹊) 3、在这里除了这三种事物还有别的任何事物吗?(没有)所以文章用了哪个词?(只有)对,是只有,大家想想,在这空旷的土地上,放眼望去,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一阵风吹来,他们无依无靠,而且没人陪他们玩,你感觉到了什么呢?(很孤单)对,非常的孤单。此时此刻,你就是这棵大树,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此刻,你是这只孤苦伶仃的小喜鹊,你又有什么样的心愿呢?(希望有朋友)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种特别特别孤单地感受呢?想一想,什么时候有这样孤单地感觉?(指明回答) 4、请你带着这种孤单地感受再来读一读这2个自然段。 5、在‘孤单’这个词语中,还藏着本节课需要我们认识的2个偏旁。我们先来看‘孤’子字旁,

幼儿园大班散文教案

幼儿园大班散文教案 幼儿散文教学的重点,可以是引导孩子们进行欣赏,也可以指导他们根 据教材来模仿。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一 《捉迷藏》 一、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诗内容,初步感知散文诗的意境美及优美的语言。 2.安静地倾听,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 3.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挂图:捉迷藏2.幼儿用书。 3.诗歌录音磁带。 4、太阳头饰、颜色手环若干。黄色躲在菊花里;布置场景:黄色菊花、白色云朵、蓝色天空、红色玫瑰、绿色森林。 三、指导要点1. 活动重点:感知散文诗的意境美及优美的语言。 2.活动难点:理解太阳和颜色捉迷藏的构思倾向。 3. 指导要点: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讨论、启发提问、挂图等多种手段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意及构思倾向。 四、活动过程1.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请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当老师数到8的时候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教师出示太阳教师:太阳可喜欢玩捉迷藏游戏了,听听它和谁在玩游戏?

2.欣赏散文诗(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太阳和颜色是如何玩捉迷藏游戏的? (2)配乐朗诵,幼儿欣赏。 提问:是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呢? 当黑夜用手帕蒙住太阳眼睛是什么时候?(晚上)当黑夜解开太阳眼睛时时是什么时候?(白天)颜色宝宝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用散文诗里的句子来回答)为什么黄色躲在菊花里,白色躲在云朵里......绿色要躲到树叶、小草里去呢?(引导幼儿说出色彩的相对应). (3)结合挂图,欣赏散文诗。 提问:颜色宝宝是怎么躲起来的?(静悄悄)为什么说绿色太多了,挤不下? 3.朗读散文诗(1)教师示范朗读。 (2)幼儿整体朗诵散文诗。(注意语气及表情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4.谈论讨论:(1)颜色们还会躲在哪里? (2)为什么说太阳和颜色玩捉迷藏游戏?(引导幼儿从白天与黑夜的景象进行联想讲述)5.玩捉迷藏游戏老师扮演太阳,小朋友扮演颜色们(戴颜色手环)。 看一看自己是什么颜色宝宝,应该躲到哪里去?(角色表演,体验诗歌中颜色宝宝和太阳捉迷藏的乐趣。)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六、活动建议游戏:捉迷藏。 玩法:让幼儿带上颜色手环当颜色宝宝,教师当太阳,当太阳蒙上眼睛

2020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 树和喜鹊练习卷A卷

2020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 树和喜鹊练习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填空题 1 . 课文内容综合理解。 ①从《重阳节的传说》一文中,我们知道了重阳节是农历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 ②《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快乐王子的身上我知道了只有________,自己才会真正开心。 ④《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赞美了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 . 照(zhào)样(yàng)子(zi)写(xiě)新(xīn)词(cí),不(bù)会(huì)的(de)字(zì)用(yòng)音(yīn)节(jié)代(dài)替(tì)。 例:安静——安安静静 快乐——() 孤单——() 高兴——() 3 . 我会填字成词。 1.跳(_____) 2.打(_____) 3.猜(_____) 4.玩(_____) 挑(_____)订(_____)请(_____)顽(_____) 4 . 看拼音,写词语。 1.两个小——蒲公英的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他们一个落到里,一个落在

里,结果都死了。 2.憨厚可爱的小猪接过麦子就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小牛把麦子起来,为了 发霉,小牛时常晒麦子。 3.哪吒三闹东海,一闹是水晶宫,二闹是打死,三闹是把三太子打出原形。 5 . 加偏旁,组字在组词。 土()()不()() 只()()者()() 扁()()广()() 二、语言表达 6 . 根据下面格式仿造两句话。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仿练乐园。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8 . 阅读理解。

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树和喜鹊》第二课时教案

6 树和喜鹊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单、居”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心情,体会语言的节奏。 3.想象课文展现的三个画面,知道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 4.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快乐”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教学重点: 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了解“孤单、邻居、快乐”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展现的三个画面,知道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 教学时间: 2课时。 任务一:方法迁移读一读 活动1:朗读课文 1.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树和喜鹊》。 读读词语:这些生字朋友又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2.朗读课文1、2自然段:你们一定还在担心那棵树和那只喜鹊吧,他们没有同伴,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做游戏,非常孤单、伤心、难过。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它们孤单的心情。 3.看到树和喜鹊这么孤单,你们想不想帮帮他们呀?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看,大家都来帮助他们了。 活动2:方法迁移了解“邻居”的意思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3、4自然段,说说人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对,人们在这里种下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

鹊。好多好多表示很多,这里的“都有”也可以换成好多好多哦。我们来比一比。 从前:孤单(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后来:有邻居(好多好多棵树好多好多个鸟窝好多好多只喜鹊) 2.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对,邻居就是住在隔壁另一家的或者附近的人,你的邻居都有谁呢?在大家的帮助下树和喜鹊也有邻居了,你知道他们的邻居是谁吗?(树的邻居指的是这棵树旁边的树,喜鹊的邻居指的是其他树上的喜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老师还想听到你们朗读的声音,再读一读这两小节吧,读出他们有邻居后的欣喜。 活动3:方法迁移了解“快乐”“招呼”的意思 1.不错,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会怎么样呢?它们还会孤单吗?请你们再读读第5、6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嗯,现在他们生活的地方非常热闹,他们变得很快乐,你知道什么是快乐吗?对,“快乐”就是高兴、开心,和心情有关系,所以“快”是竖心旁。 2.那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了呢?说的真好,“叽叽喳喳、打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是呀,他们白天一起结伴出去玩耍游戏,晚上又一起回来,聊聊一天的收获和心情,真是快乐呀! 3.小朋友们你们好。老师这是在干嘛?对了,在和你们打招呼呢!打招呼可以向你招手表示,所以“招”是提手旁,还可以说话向你问候,所以“呼”是口字旁,请你们再读一下“招呼”这个词。现在快和家长们打声招呼,一起互动一下吧:天一亮,喜鹊是怎么叽叽喳喳打招呼的?天一黑,喜鹊又是怎么聊聊一天的喜悦的?试着表达出“快乐”的心情。请按下暂停键,开始你们的交流吧,相信你们表演的一定很不错。 4.现在你们知道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了吧?(是的,因为有了很多树,很多喜鹊,它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同伴,可以在一起玩耍,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所以都很快乐。)请用轻快的语调再次读读这两个小节,读出喜鹊们的热闹和有邻居后快乐的心情。 任务二:词语句子练一练 1.请你们再来看看这组词语,先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小眼睛真亮,这

树和喜鹊 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滦平县第五小学夏曼 树和喜鹊是一篇简短易懂的课文,讲述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过程。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本课课文教学按照重点词句的线索来设置。“孤单-快乐”,“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树和喜鹊为什么会又感到快乐呢?借助于充分的朗读,“一个、只有”来理解树和喜鹊孤单的原因,没有朋友的陪伴只能只身一人在树林里边。从而理解孤单的意思。之后,我设置问题:你们有没有感觉孤单的时候?这时候学生自己说出来,就说明他理解了孤单的意思。 “好多好多”的树被种植了,森林里就充满了快乐。小伙伴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在理解故事深意的基础上再来听课文朗读,学生们就更喜欢快乐的树和喜鹊。而且利用好多好多来说一句话,学生也理解了好多好多。课堂中让学生们从故事走进生活,“生活中你和朋友们快乐的故事有哪些呢?”,通过分享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明白跟朋友们在一起能够获得更多快乐。 最后,理解会说叽叽喳喳和安安静静这类AABB式的词语时,我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化身为小喜鹊,早上起床叽叽喳喳的打招呼,晚上回去安安静静的睡觉。让孩子们亲身实践的演绎出来,他们更容易理解。随后我让孩子们说了说这类的词语,孩子们也说的很好。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是,在课堂中,我的语言不够讲练,显得你叫墨迹,所以到后来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差,有些不耐烦。此时我又没有及时的调整,而是按照既定的教案讲课,所以后面的课堂秩序比较乱,以后再要在讲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6树和喜鹊同步练习D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6树和喜鹊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32分) 1. (4分)填上声母 cǎo________ǎn________uò________én________ūn________ēn________ěng 草伞座人树真冷 2. (6分)我会读,还会写。 fáng dǐng fāng biàn xiū x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7分)仿照例子,写词语。 又轻又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2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朱熹提出的读书“三到”是指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是指________ 5. (3分)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_ 玩耍—________ 游览—________ 开心—________ 6. (5分)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仔细体会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向导________地抱起那只小龟,朝________。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________丢掉,只好________地飞走了。

7. (5分)用加下划线的词写句子。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32分) 答案:1-1、 考点: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考点: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理解孤单和快乐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出大树和喜 鹊前后心情的变化 3、体会有朋友就有快乐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朗读大树和喜鹊前后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孤单的意思。 解决难点手段: 抓住“一个”和“只有”,借助音乐和图片渲染孤独悲伤的气氛,谈自己的经历进一步理解孤独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你们看,有一只美丽的鸟飞到了我们的课堂中,这是什么鸟? 生:喜鹊。 二、复习生字 1、复习词语

对,就是喜鹊,这只喜鹊还带来了词语宝宝,你们认识他们吗?我们一起开起小火车,念一念。 2、复习会认字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12只喜鹊需要你们送它回家,只要你带领同学们正确读出喜鹊上面的生字,就可以将喜鹊放回到鸟窝中。 (如果有错误,找同学更正) 过渡:喜鹊啊,喜欢成群活动,尤其是冬秋季常常数十只,一大群出现。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只喜鹊,却是孤零零的一个。这只喜鹊是什么心情,他快乐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树和喜鹊 三、初读课文,总结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2页,请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楚字的发音。 师:好,同学们,听完老师的朗读,现在请你和同桌两人相互读读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下这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来填一填。 提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前很(孤单),有了(邻居)后,变得很(快乐)的故事。 预设:如果孩子没有说邻居,说了朋友或者伙伴也给予肯定,引导孩子找出原文中的词语。 师:这篇课文啊,提到了两种心情分别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语言:树和喜鹊

大班语言:树和喜鹊 大班语言:树和喜鹊 设计思路: 《树和喜鹊》是一篇比较简单的散文诗,活动的关键是让孩子们理解散文内容,所以活动设计时从情感出发,通过初步帮助幼儿了解了“孤单”是一种消极情绪。同时,通过关注幼儿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经验,并加以恰当的引导“孤单”是一种情绪体验,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找出了许多“孤单”的体验。环节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提供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支持性帮助,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的第三环节在提升经验的基础上用绘画和表演的方式,让树和喜鹊也拥有很多朋友,帮助树和喜鹊排解孤单。同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让幼儿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借助散文诗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情景理解体验孤单,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在生活中会自己排解孤单,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重点:理解体验孤单,并能用语言表达。 难点:生活中自己排解孤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幅(可转换表情的树[孤单、快乐],两只喜鹊[孤

单、快乐])。 2、画纸若干,记号笔、剪刀、双面胶、油画棒。 3、音乐:《梦幻曲》(体现孤单)、《小步舞曲》(体现快乐)。 教学重难点: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孤单。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初步体验“孤单”。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里有什么? 2、呀!它们表情怎么样呀?它们为什么伤心难过的? 3、理解词语“孤单”。 4、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诗第一段。 二、孤单的树和喜鹊——欣赏散文、进一步理解孤单,并表达排解孤单的方法。 1、你是不是也感觉到树和喜鹊很孤单? 2、我们肯定也有孤单的时候,告诉大家你什么时候也觉得孤单的? 3、孤单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不孤单呢? 4、当我们有好多朋友在一起时就不觉得孤单了,可是树和喜鹊还是那么孤单,我们来想办法帮帮它们吧。 三、帮助树和喜鹊赶走孤单——动脑筋想办法,体验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 1、有什么办法能使大树和喜鹊不再孤单呢? 2、让我们来帮树种上许多树朋友,再添上更多的小鸟和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6 树和喜鹊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6 树和喜鹊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练功房 (共5题;共24分) 1. (3分)看汉字,写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瓶渐法 2. (4分)看拼音写汉字。 huǒ bàn bēi bāo xiāo miètīng hu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6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眼睛________的脸________的响声 ________的眉毛________的呼吸________的额头 4. (7分) (2017一上·盐田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里的动物们真有趣。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就像会飞的花朵,漂亮极了。知了趴在树上吱吱地叫着,就像在拉琴。大雁在天上飞着,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正在给树治病的啄木鸟看见了,大声说:“大雁真了不起,会在天空中写字呢!” (1)数一数,第二自然段一共有________句话。 (2)把正确的内容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蝴蝶②啄木鸟③知了④大雁

A________像会飞的花朵。 B会拉琴的小虫子是________。 C________是会给树治病的大夫。 D会在天空中写字的鸟是________。 (3)仿照句子写一写。 例:蝴蝶像会飞的花朵。 ________像________。 5. (4分)回忆课本内容,选一选。(填序号) (1)小蝌蚪的妈妈是() A . 乌龟 B . 青蛙 C . 鲤鱼 (2)水的变化顺序是() A . 水→汽→云→雨、冰雹、雪 B . 水→雨→雪→云、汽、冰雹 二、挑战台 (共1题;共24分) 6. (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和喜鹊教案

6、树与喜鹊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会写6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 节授课时间: 月日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等

第二课时 累计课时: 节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树与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

3、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体会到友情的重要。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树与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 2、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体会到友情的重要。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体会到友情的重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反思: 7、怎么都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玩、很、当、音、讲、行、许”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一人就是一种快乐,与她人相处也就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就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 节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怎、独、跳、绳、讲、羽、球、戏、排、篮、连、运”13个生字,学会“玩、很、当、音、讲、行、许”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关于主题背景的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考

关于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考 教育经验 关于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考 上海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王爱明 近些年来。许多幼儿园以主 区别三主题背景下的集的集体教学活动。 题活动为课程组织与呈现方式。体教学活动的内容点不仅来源 1与幼儿的发展需要建立联系 那么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于教材,有时还生成于幼儿的生主题活动的要求是从幼儿 动与非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它必须与教学的关键点建立的身心发展需要来考虑的,因此 活动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主要联系.必须纳人各年龄段的教学在设计集体教学活动时要尽量 有以下几个方面: 纲要,才能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考虑幼儿当前的生活需要及发 区别一主题背景下的集活动,而不是幼儿生活的再现。 展需要。比如,中班活动“认识标 体教学活动可以偏重某一领域。因此,幼儿的生成点与教学的关 记”是“我在马路边”主题背景下

但同时必须围绕主题目标,完成键点需要磨合。 的集体教学活动,该主题要求 主题的要求,即既要体现主题要为凸显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是:了解交通设施。有兴趣地识 求,也要考虑领域教育内容的有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在设别马路边的标记、数字及其含 序落实,两者有机结合,凸显主计、实施教学活动时要考虑以下义,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 几个问题。 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关系。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则。马 区别二主题活动由诸多 路上的标记种类繁多。选择什么 氍:。一、寻找复合点 相互联系的活动组成,因此,每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 , P4- 的标记进行集体教学更合适、 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的起点不再动必须体现主题目标。现实的问更能体现主题教育的价值呢?不 都是零点,而是某一区间。也因题是,许多教师常常关注了主题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关注范 此,教师在设计主题背景下的集要求就忽视了学科知识技能的围.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 体教学活动时要更多地思考幼学习。关注了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不同。例如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篇一: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以歌曲导入,随着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听读的基础上自读课文,这样就排除了再读文与识字上的过关难的障碍。借机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最让你难忘? 同时,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的方法,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来提高朗读水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为理解课文内容,流利的读文奠定了基础。 二、采取学生喜欢的多种方式理解课文 由于这篇课文,学生可能会对有些词汇不太了解,要通过做动作、联系上下文猜测、教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所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对于他们在理解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同桌互相倾听对方朗读课文,然后相互帮助和指导。说说同学读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得比较好,再互相说说自己朗读时的体会。利用范读,创设情景。 2.同学间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然后推举一名同学在全班讲故事。在朗读或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和观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哪些地方理解较好,还有哪些地方在理解上有困难,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 三、课外扩展,引向生活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课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讨论这个故事,然后同学间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与父母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好儿女。 篇二: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导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6.树和喜鹊》教案

6.树和喜鹊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会写6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有朋友吗?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 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四、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五、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推荐诗歌《没有不好玩儿的时候》。 板书设计: 6、树和喜鹊 孤单没有朋友 快乐有了朋友 教学反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大班美术活动:《大树和喜鹊》-陈凤老师

大班美术活动:《大树和喜鹊》-陈凤老师 大班美术活动:《大树和喜鹊》 设计意图 《大树和喜鹊》是一首比较简单的散文诗,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 理解散文内容,从情感出发,通过初步帮助幼儿了解了“孤单” 是一种消极情绪,同时,通过关注幼儿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经验,并加以恰当的引导“孤单”是一种情绪体验,在自己的实际生活 中找到许多“孤单”的体验。 倾听诗歌第一段,在略忧伤的氛围里,幼儿尝试初次作画,教师应引 导幼儿大胆想象,创意表达。诗歌第二段,不仅给幼儿提示,同时营 造温馨、友好的氛围。本环节作画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合作作 画等方式既非请常契合内容,也比较有趣。第三段诗歌,幼儿选择 情节作画别有趣味,通过对白天与黑夜不同的景象的选择,促进幼 儿个性化的创作与表达。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理解寓意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变化的情节。 2.尝试与同伴交换画纸作画,体会共同作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情节变化,设想办法,解决大树与喜鹊孤单的问题,理解动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难点:尝试与同伴协商与合作,共同作画。 活动准备 1.观察过大树、鸟窝和喜鹊,具有感性经验。 2.语言CD(《树和喜鹊》)。 活动过程 (一)它们很孤单。

1.听一听诗歌第一段。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2.用画面再现诗歌。 ——你能把诗歌的内容画在你的画纸上吗? 3.想一想办法。 ——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它们都不孤单呢?(引导幼儿说出增加树和鸟窝、喜鹊。) (二)怎样才能不孤单。 1.听听诗歌第二段。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2.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