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急诊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儿科急诊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儿科急诊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儿科急诊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儿科急诊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一、小儿心、肺、脑复苏

呼吸心跳骤停是指突然发生的呼吸心跳相继停止,血液循环停止,全身器官都处于无有效血液交换和板度缺氧状态。用人工的方法,迅速恢复已中断的自主循环和呼吸过程称为心肌复再(CPR),而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是脑复苏。

l、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①突然意识丧失;②瞳孔扩大:③大动脉搏动消失:④心音消失或极缓慢心率:⑤呼吸停止;⑥心电图示等电位线、室颤或心电机械分离;⑦眼底血管血流中断。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切忌逐项落实诊断指标或等待会诊。临床上凡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或心音消失,即应诊断,果断进行复苏。

2、复苏程序和方法

心肺脑复苏(CPGR)分为心肺复苏术和复苏后处理两个阶段,其步骤为:A.通畅气道:B.人工呼吸;C.人工循环;D.药物治疗;E.心电监护;F.除颤;G.记录;H.低温处理。临床证实,造成小儿心跳停止的最主要原因仍然是呼吸衰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严重的低氧血症是其直接原因,原发性的心跳骤停在儿科比较少见,且小儿心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比成人为灯,人工呼吸给氧以后较容易复跳。我们在临床抢救上遇到仅给人工呼吸、心跳自然恢复的情况不占少数,我们认为,在儿科ABC程序更为适合。

在呼吸重建方法的选择上,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仍然是最有效,把握性也最强的呼吸复苏措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首选,即能确切的保持气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正压给氧,又能经气管内给药,通过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在无条件气管内插管时,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或复苏器人工呼吸仍不失为有效的简便易的方法,适于现场急救。喉罩气道在儿科不适用,单纯鼻导管吸氧是极端错误的。呼吸兴奋剂应用可增加对缺氧敏感组织的耗氧量,加重脑损伤。

近来有报道,复苏时吸入高浓度(100%)氧反而会加剧复苏12-24小时神经系统致残率,而给予低浓吱(21%)氧,则效果更好,这可能与再灌注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氧化损伤有关。

胸外手法心脏挤压仍是大多数儿科心肺复苏最普通应运的方法,但应注意:①动作不能过猛,以防引起肋骨骨折、心包出血、气胸或肝脾损伤;②心外按压与放松至少应保持1:1,不要采用冲击式按压,放松时按压的拇指或手掌不应离开按雅典胸骨;③做心脏按压的同时应做有效人工呼吸,通常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5:1,切忌按压中反复听诊中断按压。

3、药物心脏复苏

它是复苏过程中重要环节,但必经在建立人工呼吸和循环之后,或同时进行,目的是提高心脏等重要脏器的灌注压和血流量。

3.1. 用药运径的选择许多研究表明,静脉、气管内、心内注射三种给药途径发挥作用时间基本相同,鉴于心肺复苏时上腔静脉系统和肺循环尚存血,因此,首选静脉和气管内给药。心内注射干扰胸部按压,难于准确注入心室,常导致心饥、心内膜及冠状血管损伤,近年已逐渐废弃。

3.2. CPR用药的评价

3.2.1肾上腺素是CPR首选药物,具有。α、β受体兴奋作用,小剂量主要兴奋β受体,扩血管,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中等剂量具有α、β双重作用,大剂量主要为α受体兴奋作用,收缩外周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高主动脉舒张压。目前认为CPR用药首先应增加心脑灌注压,确保冠状动脉充盈和脑灌注,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接受,但肾上腺素最佳治疗剂量仍存在较大争议,小剂量无效,盲目超大剂量可致心肌挛缩,增加毒副作用。目前推荐的剂量是:对心跳未完全停止者:首次用常规剂量0.0lmg/

kg(浓度1:10000),静脉注射或骨髓给药。首次气管内给药滴入0.1mg/kg(浓度l:1000)。无效可重复递增剂量至0.1一0.2mg/kg(l:1000),静脉注射2一3次,也可以20ug/(kg.min)速度持续静脉滴注,一旦心跳恢复即应减量至0.05--1ug/(kg.min),以兴奋β受体增强心肌正性肌力。对心跳完全停止者,首次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0.1—0.2mg/kg.肾上腺素可被碱性液灭活,且在酸中毒和低氧时作用减轻,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异丙肾上腺素是单纯β受体兴奋剂,直接升压效果差,对改善冠状动脉灌注不利,且增加心肌耗氧量,已不作为复苏常规用药。因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效应太强,可致周围血管强烈收缩、痉挛,增加心脏后负荷和心肌耗氧,亦不宜选用。

3.2 .2 阿托品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和气管内插管所致心动过缓和低灌注.对持续性心动过缓的疗效不如肾上腺素,用于心跳骤停,疗效也不肯定,静脉给药刑量0 02 rng /kg,单次最小剂量0.1mg,最大2mg,必要时5分钟后可重复用。

3.2.3 碱性药物多年来碳酸氢钠一直被推荐为CPR必用药物之一,因为循环一旦中止,酸中毒迅速产生,可严重的抑制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肌收缩力,干扰脑血管自动调节系统,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灭活肝素,促发DIC。目前观点是CPR早期碳酸氢钠应少用、慎用,在确保有效通气和灌注的前堤下,首剂5%NaHCOml/kg,其后若复苏过程没持续10分钟,每次1ml/kg或据血气分析将PH纠正至7.25.

3.2.4 葡萄糖近来许多资料证实,CPR过程中存在着一过性高血糖,其原因可能与严重的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拮抗效应有关,严重的高血糖提示预后极差,在严重缺氧状态下,高血压可转化为高乳酸血症,加重组织酸中毒,而高渗透性无疑加剧脑损伤。因此,严格控制外源性葡萄糖输入是必要的,在CPR期间,宜用生理盐水或低于5%的低糖液,但若经生化检验发现患儿确实存在低血糖,可静脉输入25%葡萄糖2—4ml/kg(0.5—1g/kg)若存在严重的高血糖可试用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高限,对中枢神经恢复有益。

3.2.5 钙剂钙为心肌兴奋-收缩偶联所必须的介质,但细胞内外钙浓度差为1000—10000倍,当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时,钙泵失灵,大量钙进入细胞内,导致钙超载,造成细胞不可逆破坏和最终死亡,因此,复苏时已不作为常规用药。

在CPR中应用钙剂的指征是低钙(离子钙低于0.8mmol/L),高钾、镁血症,剂量是:①葡萄糖酸钙100一200mg/kg,最大量2g/次;②氯化钙是25—50mg/kg,最大为1g/次,而首次给钙速度不应超过100mg/min,以辟免发生心动过缓。

3.2.6 利多卡因儿科心跳骤停以心动过缓和停跳多见,室颤发生不足10%,且常与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有关,故只有在电除颤失败或复律后预防复发时应用,用法:负荷量为1mg/(kg·次)静脉注射,然后立即给维持量20—50ug/(kg·min),有效血浓度为1.5—5.0mg/L

3.2.7 其他药物有人用血管紧张素II,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及冠脉压,改善左室和脑灌注,认为有效。还有主张在心跳恢复后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以进一步改善和稳定循环功能。

4、脑复苏

脑复苏是一个综合治疗措施,强调在心肺复苏一开始就必须兼顾到。重点是解决脑水肿和再灌注损伤问题,为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4.1 确保脑有效灌注压重点是采取积极的措施纠正低血压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只有维持平均动脉压(MAP)高出颅内压ICP50mmHg时,脑组织才能得到有效的灌注。应使CVP维持在8一10mmHg,尿量维持在0.5—1mL/(kg·h),血钠及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否则应尽快调整输液量或输液成份,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和血管活性药以提高血压。

4.2 积极控制颅内压降低脑组织容积:①高渗脱水剂20%甘露醇,每次0.5一1g/kg,每4—6小时,于15—30分钟静脉输入;呋塞米(速尿)每次1mg/kg,可酌情与渗透

性利尿剂交替使用,脑水肿减轻后最贱减少脱水利尿剂用量。②轻症低钠血症通过适当限水、补充

等张液,在24小时内缓慢纠正,当出现严重的低钠。即有明显神经系统症伏或血清

Na<120mmol/L,应用3%NaCl迅速提高血钠到120mmol/L以上,以缓解临床症状,所补钠量(mmol/L)=(130-测得血钠值)×体重×(0.6,先补半量,在4小时内补完,然后再测血钠值酌情再补。如果患儿同时伴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也应纠正,可给白蛋白0.5一lg/kg静脉输入,③大剂量激素,地塞米松l一2mg/(kg·d),分每6小时1次静脉注射,可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胞水肿,减少渗出和脑积液生成,同时具有抗自由基及稳定细胞膜作用。

低温疗法应用(体温每降低l℃,脑代谢降低6.7%,颅内压降低5.5%),通常将肛温降至35C,维持24小时,通常在确保有效通气的情况下,可采用亚人工冬眠方法:即用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mg/kg缓慢静脉注射,同时再各用1mg/kg肌肉注射,并给5%矾的水合氯醛lml/kg保留灌肠,以诱导进入深眠状态(对冰敷无反应),而后用37℃温毛巾全身擦浴,并冰敷大血管,使体温在2—3小时内降至35—37℃,以后每6小时再用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次,维持12一18小时,后逐渐撒去冬眠药与冰袋,自行复温。尤其应强调头部局部降温,可戴冰帽,维持3—5天。

其他疗法:①氧自由基清除剂,如辅酶Q105mg/次,每日1次肌注,用2周;维生素

C0.1-2mg/kg,每日1次缓慢注射,用2周;维生素E0.1-0.3mg/d,分3次口服,病情稳定后改30mg/d,服1-2周;25%硫酸镁0.1—0.3ml/kg加入10%葡萄糖ml中静脉滴注,每曰1次。②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0.5一1mg/(kg·d),分3次口服:硝苯吡啶每次0.25一0.5mg/kg,每日3次口服。③促神经细胞营养代谢药:如1—6二磷酸果糖l00一250mg/(kg.d),直接缓慢静脉滴注1—2周;脑活素5—20ml/日稀释静脉输入,1—2周;以减少迟发性神经组织损伤和神经元凋亡。

5、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和放弃继续复苏的指征

5.l 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①扪及大动脉搏动,测出血压在60mmHg以上。②闻及心音或心律失常转为窦性。③瞳孔回缩是组织灌流及氧供给量充足的最早指征。④出现自主呼吸。⑤口唇、甲床转红。

5.2 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经积极抢救15 -30分钟,患儿仍然深昏迷,瞳孔扩大固定,无自主呼吸,提示脑死亡,继续复苏成功机会甚少,应停止继续复苏。

二、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已组织灌注不足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为重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症。心衰是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儿的一种常见危重症之一。

引起小儿心衰的病因较多,诊断心衰时,应尽可能结合患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其原因。根据心衰时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基础,可将心衰病因大致分为以下五类:①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由于心肌本身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包括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病、风湿性心脏炎、川崎病、电解质紊乱等。②容量负荷过重:包括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瓣膜返流性疾病、贫血、静脉输液过多过快等。③压力负荷过重:包括主动脉瓣膜狭窄、主动脉缩窄、肺动脉高压及高血压等。④心率失常:包括心动过速或过缓。尤其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未能及时控制者。⑤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包括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等。

1、心衰的临床表现

1.1 婴幼儿心衰表现①非特异性症状:嗜睡、淡薄、乏力、拒奶、喂养困难、烦躁多汗、特重增长缓慢。②呼吸浅、快,频率可过50—100次/分,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或晓鸣音。③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凉。④脉搏快二无力,心动过速,可有奔马律。⑤颈

静脉怒张,浮肿。

1.2 年长儿心衰表现

1.2.1 左心衰竭①呼吸困难。②咳嗽。③咯血。④青紫。⑤肺部可有喘鸣音或湿罗音。⑥急性肺气肿。

1.2.2 右心衰竭①水肿:开始见于身体下垂部位,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②肝脏肿大常伴有上腹痛。③颈静脉怒张。④为肠道症状。⑤尿少。

2、诊断

①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②呼吸困难,青紫加重,安静时呼吸达60次/分以上。③肝大达肋下3cm以上,或在密切观察下短时间内较前增大,而不能以横膈下移等原因解释者。④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⑤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⑥尿少、下肢浮肿,已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1缺乏等原因所造成者。

3、治疗

3.1 一般治疗

3.1.1 吸氧对气急和紫绀的患儿应及时吸氧。应用鼻导管或口罩持续低流量给氧,氧流量为1—3L/分,吸入氧浓度为30%—50%。若为左心肺水肿则在通氧的玻璃瓶中装入乙醇,鼻管吸氧者乙醇浓度为50%—70%,口罩吸氧者乙醇浓度为30%—40%。每次吸氧为10—20分钟,间隔15—30分钟,可重复1—2次。

3.1.2 合适的体位令患儿采取半卧位,捡高头、肩部,下肢下垂,以减轻肺瘀血和呼吸困难。

3.1.3 镇静保持患儿安静。烦躁不安者可给镇静剂苯巴比妥2一3mg/(kg·次),肌注泣。或6%水合氯醛1ml/(kg·次)灌肠,必要时可皮下或肌肉注射吗啡0.05mg/kg,但应注意呼吸抑制。

3.1.4 限制输液量为减轻心脏前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衰恢复,应限制输液量。一段控制在75ml/(kg·d)以下,以10%葡萄糖液为主,同时,注意纠正酸中毒。

3.l.5 饮食给予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量多餐。年长儿饮食中应限制盐量,每日饮食中钠盐量应控制在0.5一1.0g以下。尤其对水肿和呼吸困难者更为重要。

3.2 药物治疗

3.2.1 洋地黄类药物作用:①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搏出量增加。②减慢心率。③利尿。剂量和用法见表1。

表1 洋地黄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洋地黄给药每日平均效力开始中毒作用消效力完全消洋地黄化量(mg/kg)

制剂途径维持量时间失时间失时间

地南辛口服 <2岁0.05—0 06 1/5洋地黄化 2小时 l一2天 4—7天

>2岁0.03--0.04(总量

不超过1.5mg

静脉 <2岁0.03—0.04 分2次 10分钟

>2岁0.02—0.03

西地兰静脉 <2岁0.03—0.04 10—30分钟 1天 2—4天

>2岁0.02—0.03

首次给洋地黄化量的1/2,余量分2次,每隔4—6小时1次,洋地黄化后12小时可给于维持量。维持量为l/5一l/4负荷量,分2次。对于慢性心衰,可采用地高辛每日维持量口服疗法.新生儿10ug/kg,婴幼儿10~15ug/kg.学龄儿8—10ug/kg,分2次口服,

病情较重者,口服地高辛首次量为洋地黄化量的1/2,余量分2次,6 小时1次。对于急性心衰,可1次静脉注入地高辛化量的1/2,余1/2分2次.每隔4—6小时1次。如需要维持疗效.可于末次用药12小时后口服地高辛维持量。

洋地黄中毒表现及处理:表现:①胃肠道症状;②心律失常,包括I。AVB.II。AVB,窦缓早搏等;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嗜睡、昏迷等。处理:①停用洋地黄及利尿剂;②口服氯化钾:0 .075—0.1g/kg,分次口服,严重者可每小时0.03—0.04g/kg静滴,以10%葡萄糖稀释成0.3%浓度; ③对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室速等,可静脉注射(>5分钟);

④对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0.01—0.03mg/(kg·次),静脉注射。

3.2.2秘尿素可减轩水、钠潴留,减轻心脏前负荷,为治疗心衰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地讲,当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而心衰仍末完全控制或伴显著水肿者,宜加用利尿剂,慢性心衰者应用利尿剂应防止电解质紊乱。见表2。

表2 利尿剂的临床应用

药品剂量和方法作用时间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作用强度

强效利尿剂静注:每次1mg/kg,稀释成静注后15分钟,口服后30 脱水、低钾、低氧、 ++++

2mg/ml,5—10分钟缓推,开始起作用,1—2小时为利碱中毒

必要时8—12小时重复尿高峰

速尿口服:2—3mg/(kg·d),分

2-3次

利尿酸

保钾利尿剂

氨体舒通口服:1-2mg/(kg·d)分 8-12小时开始,维持2-3天有保钾、保氯作用 + 2-3次与噻嗪类合用,可

增强疗效

氨苯蝶啶口服:2-4mg/(kg·d)分 2小时开始,维持12小时 + 2-3次

噻嗪类

双氢氯噻嗪口服:1-5mg(kg·d)分 1小时开始,4—6小时达高可致低钾、低氯及 +++ 2-3次峰,持续12小时心率紊乱

3.2.3 儿茶酚胺类药物该类药物作用于β一肾上腺素能受体,有正性肌力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主要用于紧急情况,特别是心衰伴有低血压及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症时。

用法:①多巴胺:5-10ug/(kg·min),静滴。②多巴酚丁胺:5-15ug/(kg·min),静滴。③异丙肾上腺素:0.05-0.5ug/(kg·min),静滴。④肾上腺素:0.05-1.0ug/(kg·min),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易致快速心律失常多用于心动过缓者。

3.2.4 血管扩张剂扩张小动脉和(或)小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从而增加心搏量,用法:①硝普钠:0.25-3ug/(kg·min), 静滴。②酚妥拉明:0.07—0.lmg/(kg·min),静滴。③哌唑嗪:5ug-10ug/(kg·次),每6小时一次。

3.2.5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通过抑制磷酸二脂酶和增加环磷酸腺苷

(cAMP)浓度,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还可引起血管扩

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适应症:慢性充血性心衰和顽固性心衰,如扩张型心肌病。

用法:①氨力农:首剂0.5mg/kg静注,以后5-10ug(kg·min)维持。②米力农:

首剂0.01-0 05ug/kg,以后0.1-1.0ug/(kg·min)维持。

3.2.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①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血管紧张素II↓→小动脉扩张→后负荷↓。②抑制R AAS系统→醛固酮↓→水、钠潴留↓→前负荷↓。与地高辛、利尿剂联合,临床上多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变和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所并发的心衰,效果甚好。

用法:①卡托普利(开博通):新生儿1mg/(kg·d),分2-3次口服,婴幼儿及学龄儿童:0.5mg(kg·d),分2-3次口服。②依那普利:0.1-0.5mg/(kg·d),分2-3次口服。

3.2.7 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近年来发现某些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表现为舒张功能异常而收缩功能正常,或舒张异常早于收缩异常。治疗原则是改善心室的顺应性,增加心室的充盈,从而改善心室舒张功能目的。目前多采用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ACEI。①美托洛尔:起始剂量0.2一0.5mg/(kg·d),分2次口服,渐递增,4周内达剂量2mg(kg·d);肥厚型心肌病,尤其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β-受体阻滞剂常为首选药物。②硝苯吡啶:0.25-0.5mg/(kg·d),每只3次口服。

3.2.8 其他药物

肾上腺支质激素:地塞米铪0.5一lmg/(kg·d)或氢化可的松5一l0mg/(kg·d),溶于10%葡萄糖液中静滴。尤其对左心衰肺水肿者,效果满意。

能量合剂、1.6一二磷酸果糖和护心通:可改善心肌代谢,增加心肌功能,促进心衰恢复。

3.2.9 病区治疗在控制心衰的基础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三、小儿惊厥的处理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系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阵发性不自主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是神经功能暂时紊乱的表现。

小儿惊厥常见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包括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囊虫病等。颅外感染有热性惊厥、中毒性脑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包括有癫痫、颅内占位病变、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维生素K缺乏、脑积水、血管畸形、结节性硬化、头小畸形、脑发育障碍、遗传代谢性疾病、低钙、低镁、低钠、高钠等。还有各种原因的中毒,包括食物、药物、农药等。以及严重的心律紊乱、阿斯综合症等均可引起惊厥发作。

任何原因引起的小儿惊厥均应按急症来处理,并严格掌握其处理原则。①迅速止惊②寻找病因;③对症治疗;④维持正常生命功能、减少或防止惊厥后脑损伤。并注重病人的一般处理原则。保持病人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咽喉部呕吐物、分泌物,避免吸入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给予吸氧,高热者予以降温。

1、快速止惊快速止惊

1.1 安定类适用于任何惊厥的紧急处理,可根据情况任选下列一种药物。

1.1.l 安定(地西泮)为首选药物,静注每次0.3一0.5mg/kg(最大量10mg)。速度为每分钟1mg,数秒生效,1分钟达高峰。半衰期15-20分钟、维持15-20分钟。必要时15分钟后可重复,优点为起效快。缺点半衰期短,偶可抑制呼吸。安定溶液保留灌肠,每次0 5mg/kg,深度5分钟生效,10—30分钟达高峰。如无效5分钟后可重复。优点为起效快、较安全。安定肌注不可取,其脂溶性吸收不好,血浓度不稳定。

1.1.2 氯羟安定每次0.05-0.1mg/kg,静脉注射2-3分钟可进入脑组织,对惊厥控制率达89%左右。药效持续12-24小时,远较安定时间长。但与安定平均止惊时间相差无几,近年推荐首选。

l.1.3 氯硝安定(氯硝西泮) 其抗癫痫怍用较安定强5一l0倍,为高脂浴性抗惊厥药,对惊厥性或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均有效。易透过血脑屏障,起效快,半衰期长18-38小时。可维持24-48小时。

1.1.4 咪哒唑仑静注0.05-0.2mg/kg。肌注每次0.2mg/kg。其特点起效快、苏醒快、半衰期短、呼吸抑制作用弱。为水溶性,可以肌注,对一时不能静注者是一大优点。

1.2 水合氯醛 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每次1ml/kg,10一15分钟生效。1小时达高峰,半衰期数分钟,维持4-6小时。如l0分钟无效可重复使用。本药消除快,不易蓄积,致死量10g。

l. 3 苯巴比妥(鲁米那)静脉注射。新生儿惊厥可以首选,15-30mg/kg,无效时可再用10mg/kg,但每日维持剂量为5mg/kg。新生儿破伤风应首选安定。其他年龄组每次10mg

/kg,速度每分钟<50mg。15分钟生效。无效者20-30分钟可重复1次。鲁米那最大剂量可用至20mg/kg。大剂量鲁米那存在着呼吸抑制和意识受抑制,以及血压降低等副作用,尤其和安定合用时更要警惕呼吸抑制的发生。

1.4 苯妥荚钠适用于癫痫持续状态。是当安定类已将惊厥控制,为防止惊厥复发,或后者无效时最先考虑的药物。静脉注射10mg/kg,溶于0.9%生理盐水中。速度0.5-1.0mg /(kg·min)。静注最大速率不超过50mg/min。苯妥英钠脂溶性较强,易透过血脑屏障最大疗效出现于静注后20-25分钟。给药时必须有心电监沪,以便及时发现心动过缓,异位心率等。

1.5 丙戊酸钠适用于癫痫持续状态。静脉注射15mg/kg,30分钟后,以1mg(kg·h)的剂量维持5-6小时。首剂后5分钟则可达到有效血浓度。

1.6 利多卡因适用于顽固性癫痫,静注1mg/kg,后以20—30ug/(kg·min)静脉维持。利多卡因易透过血脑屏障,有膜稳定性、抗痉挛作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抑制大脑皮层异常放电,迅速制止癫痫持续状态的抽搐发作,而不降低意识水平,但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多汗、体温不升等,随时调整维持剂量。

1.7 琉喷妥钠为快速作用的巴比妥类,当以上药物均无效时可选用。每次10-20mg/kg (最大剂量不超过300mg),配制成

2.5%的溶液,先按5mg/kg缓慢静注,边注射边观察,止惊不再推。速度0.5mg/(kg·min)。

2、寻找病因

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十分复杂,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并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并根据所伴随的症状来区分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入围感染性,还需要进一步区别是颅内还颅外。如为颅内感染应及时时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颅外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热性惊厥。根据家族史、既往史及患儿惊厥前后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难做出诊断。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惊厥协有很多。怀疑颅内占位病变或脑血管疾病应做头部CT或MRI。对于婴幼儿应常规检查血钙、血镁、血钠、血糖等。对遗传代谢性疾病要做血及尿的筛查。体格检查要注意患儿智力、运动的发育、头颅外大小、囟门的大小及有无隆起和紧张、有无脑膜刺激症、病理反射等。皮肤检查注意有无色素脱失斑及牛奶咖啡斑等。

在临床工作中,首先要将可以治疗的病因及早做出诊断,以便及时给予对症处置,阻止病情进展。

3、对症治疗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缺氧代谢性脑病、脑血管病、癫痫等,必须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有低血糖者应注射50%葡萄糖1-2ml/kg,并用l0%N葡萄糖持续滴注,速度

100ml(kg·24h),低钙者静注10%葡萄精酸1.5ml/kg,10-20分钟内注入,当血钠小于120mmol/L时,除迅速给予止惊药物外,心即刻补,给3%氯化钠液静咏输入【所需3%氯化钠(m1)=(130—测得血钠)×体重(kg)×0.6×2,先补1/2量.再根据所测血钠计算补充】。低镁者补充2.5%硫酸镁2-4ml/kg。

4、维持正常生命功能、减少或防止惊厥后脑损伤

严重惊蹶发作可以产生脑代谢异常,并出现全身性代谢改变。低氧血症、低血糖、高热、低血压等在脑损伤发生中有重要影响。因此预防并发症,维持正常呼吸、循环、血压、体温是极为重要的。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给予充足的氧气,必要时气管两管机械通气。由于惊厥性放电活动和缺氧的影响,在惊厥持续状态发生时,可发生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所以当抗惊厥药物疗效不满意时,应及时降颅压,可静注甘露醇,速尿(呋塞米)、地塞米松等。甘露醇静注每次5ml/kg,6小时1次,甘露醇10分钟发挥作用,可维持4小时左右。速尿肌注或静注,每次0.5一lmg/kg,静注后2.5分钟发挥作用,可维持4-8小时,根据病情每日2-6次。速尿与甘露醇有协同作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地塞米松每次0.5—1mg/kg,6

小时1次,用2-4次,待病情好转后可迅速减至0.l—0.5mg/kg。地塞米松降压缓慢,12-24小时发挥怍用。维持3-5天。

儿科门急诊工作计划

儿科门急诊工作计划 篇一:儿科XX年工作计划 XX年儿科工作计划 XX年困难与机遇共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之年.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刻领会卫生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牢牢把握卫生事业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以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为契机,巩固和扩大我科工作成果,加快卫生服务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 和医德医风建设,认真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科工作改革与发展。为了确 保医疗质量管理上台阶,业务水平上档次,对今年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杜绝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科室形象。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病情告知签字制度; 2、熟悉掌握核心制度,并将其利用到临床工作中去,避免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 不断完善执行规范化病历书写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病人讨论制度、值班及转诊会 诊制度、交接班制度; 3、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学习交流。。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做好“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到科室所有医护

人员人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学习 中尽量多参加新生儿的培训工作,提高诊疗水平。 2、新的一年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工作要再上一层楼,严格执行抗菌素的使用原则,杜绝滥 用抗生素,给患儿及社会造成危害。组织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 的合理应用,杜绝滥用抗菌药; 3、通过对临床路径工作开展及中医临床诊疗项目汇总,力争有新项目完成。我科虽然开 展了3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在XX年将继续推进临 床路径工作的开展,不断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4、坚持业务学习,学习儿科新知识、新动态,力争有新项目完成; 5、每年送一名医生及二名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市级、省级、国 家级学术活动,为科室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经验。 6、治未病工作得到新发展,我科虽然开展了治未病中“冬病夏治”工作,然而由于多方 原因,“冬病夏治”工作一直开展缓慢。 三、护理人员技术力量进一步提高

急诊科制度

急诊科管理制度汇编 急诊科工作制度 1、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急诊工作能力,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 2、实行24小时开放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为急诊患者提供药房、检验、医学影像等及时连贯的服务。 3、急诊病人就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急诊会诊迅速到位。对急诊病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病员应立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 4、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立即须行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5、急诊室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 6、急诊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种危重病员抢救技术操作程序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7、急诊室应设立留院观察病床,病员由急诊医师和护士负责诊治护理,提高救治水平。要认真写好病历,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诊治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 8、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科主任和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和无名氏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急诊病人不受地域与医院等级的限制,对需要转院的急诊病人须事先与转去医院联系,取得同意后,方得转院。 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设有危重症抢救流程图。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时重新灭菌。 6、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要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急诊观察室制度 1、不符合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须急诊观察的病员,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 2、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根据病情严密注意观察、治疗。凡收入观察室的病员,必须开好医嘱,按规定及时书写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及处理经过。 3、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重病随时。骨干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及时修订诊疗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原卫生部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原卫生部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5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WS/T 511-2016,定义3.4] 3.3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一、急诊抢救室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二、急诊抢救室在急诊室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三、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四、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五、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六、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七、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八、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九、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生命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转入传染病院。 十、抢救工作结束,应认真做好抢救登记和抢救记录,急诊科定期进行抢救培训和重危病人讨论,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医院门、急诊、儿科、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内容清晰)

第二章预检分诊制度 第一节门诊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 1、门诊分诊人员必须由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2、医院门诊设置导医台,导医要采取一级防护措施,初步了解就诊患者病情并测量体温,对体温≥38℃的立即提供一次性口罩并引导到发热门诊。对其他患者或体温<38℃的引导到挂号室和普通门诊。 3、发热门诊和普通门诊医生接诊时必须询问流行病学史、职业史并进行登记。 4、普通门诊医生结合患者主诉、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对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就诊。 5、发热门诊医生需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址。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检查,明确为传染病属不需住院患者转传染病分诊点治疗,需住院患者转至感染性疾病科,排除传染病的可以转到普通门诊就诊。 6、发现原因不明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病例,妥善保存病历资料,组织专家诊疗小组会诊,尽快作出临床诊断。不能够及时诊断的送隔离观察室观察。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病例,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照规范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处理医疗废物。 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图 门诊病人 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台 儿科患者 立即护送至 急诊抢救室 抢救区抢救 门诊病人 根据分诊结果结合患者需求给予取号,指引患者挂号及就诊地点。 就诊 发热病人,疑 似传染病患者 导医护送至发热门诊就诊。 发热门诊隔离,观察、治疗危重病人 护士及导 医指引至 儿科门诊 就诊。

急诊科基本规则制度

急诊科基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急诊科管理制度 第二章.急诊首诊负责制 第三章.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 第四章.急诊会诊制度 第五章.急诊抢救制度 第六章.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第七章.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八章.急诊交接班制度 第九章.急诊死亡报告制度 第十章.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第十一章.急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第十二章.急诊收住院制度 第十三章.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第十五章.医患沟通制度 第十六章.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 第十七章.急危重症优先处置制度

第一章急诊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是医院医疗前沿和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之一,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主动热情、及时迅速、准确 无误的处理每一个急诊人。 二、各科急诊接诊实行24小时负责负责制,未设置日常急诊接诊室的其他科室有医疗任务时由急诊分诊台传呼应诊,随叫随到。 三、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由分诊台护士指定就诊科室,各科医师 不得拒诊。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和医务科行使决定权。 四、派往急诊科的医师必须具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在急诊科工作至少固定二个月以上,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及实习护士不得派到急诊科单独值班。 五、不在急诊室做班的其他各科急诊医师及各科担任急诊二线班的 医师应在急诊科留有联系电话等。 六、凡遇有下列情况急救时急诊值班医师应向急诊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院总值班或医院领导报告: (一)接诊大批外伤、中毒或传染病患者; (二)重大抢救,需前往现场实施; (三)有涉及法律问题或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伤病员;

(四)经费不足但需立即抢救、住院或手术的病人。 七、凡急诊科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均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着 重讨论对患者的诊断、抢救经过及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做 好详细记录。 八、各种抢救药品、器材、设备应当定人、定位、定量保管、配备 齐全,每日检查,使之处于齐备和功能完好的状态。急诊科的急救器材、设备和药品. 等一律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须征得主管院长的签字同意。 九、病人在急诊抢救室留置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在急诊观察室一般不得超过72小时,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 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师向病人或其家属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 十、各临床科室每天必须留出1~2个床位优先收治急诊病人,急诊科医师及在急诊科值班的医师有权按规定签收急诊病人,任何科室不得拒收。当病情涉及多个学科,收治去向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以上咨询医师决定,必要时由医务科裁决。 十一、病情危重的病人在离开急诊科前,经管医生或当班护士要通知病房做好接收及抢救准备后再行转送。急诊科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派医师或护士携带氧气袋等抢救仪器将病情危重的病人护送至病房, 护送人员将病人送达病房后,必须与病房医护人员交待完病情后,方可离开。

门急诊工作制度

门诊、急诊管理制度 门诊工作制度 1.门诊主任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的医疗、行政管理、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科室的门诊工作,各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和考核,各科应确定一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担任门诊组长,协调科主任做好本科门诊管理工作。 2.门诊各科室应按时应诊,节假日期间由医务科安排相关科室在规定时间应诊。各科排班表报门诊部。 3.各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门诊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人员调换时应与门诊部共同商量。 4.门诊医护人员应派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护士担任。 5.科主任、主任医师每周至少出门诊一次,解决疑难病例,副主任医师每周不少于两次门诊。 6.对病人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认真书写病历,处方及门诊日志。科主任或门诊负责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7.各科医师严格执行诊断证明书书写管理规定。 8.门诊检验、放射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门诊手术应根据条件规定手术范围。一是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要亲自操作。对病情不适合门诊处置的病人,要收入院或转院治疗。 9.充分利用现代检查手段,近早明确诊断。对不能确诊的阴暗重病人或二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珍视。 10.各科门诊固定人员与病房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出院情况,有计划的接收病人住院治疗。 11.专科、专病门诊必须按时出诊,以保证病人顺利就医。 12.加强检诊,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各传染病诊室应做好疫情报告。 13.门诊禁止吸烟,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 14.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院,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的安排病人就诊。 15.门诊医师应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尽可能的减轻病员的负担。 16.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要认真诊治,在转回基层或原地时要提出诊治意见,需转外诊治的病人应由临床正、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签字。

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

急诊紧急突发事件处理制度 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1)抢救流程 24h开通急救绿色通道: ①急危重症:复苏室抢救病情稳定后ICU、专科病房、抢救室、观察病房等 ②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急诊手术室,手术后ICU、创伤外科病房;或观察室清创处理后留观、创伤外科病房、输液室等 ③一般急症:处理后专科病房、观察病房、输液室等 (2)发生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反应: 急诊值班医师、护士应立即向医院总值班、医务处以及急诊科科主任汇报,必要时直接向分管院长汇报,抢救工作按原医院规定以及急诊工作制度执行,急诊科科主任负责二线值班会诊抢救。急诊科的医疗抢救工作服从医务处以及医院抢救小组的指导。 (3)院外紧急外派抢救医务人员: ①急诊科服从医务处或总值班(夜间)以及院级领导紧急外派抢救指令。 ②急诊抢救人员常规组成:急诊内、外科值班医师、急诊科值班护士各一名。额外人员指派由医务处或总值班临时决定。具体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定,服从医院统一按排。 ③急诊抢救人员派出时间内值班替代由医务处调配。 ④急诊科应准备好紧急外派所需要的急救药品、抢救器械。 (4)其他部门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备足各类救灾物资。救灾物资的使用,根据灾情,由领导小组统一调拨和安排。掌握各病区、病床、常用药品、可动用医疗队人员的数量,协调好应急通信设备、紧急供电设备及应急交通工具的紧急调用。

(5)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及事后总结工作。 急救医疗管理制度 1.急救医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急救指挥调度,坚守岗位,严格交接班制度,未经科室同意,不得私自调班。 2.出诊医务人员在接到调度中心指令后,应在五分钟内出车。 3.急救医务人员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佩戴胸卡,对病人或家属要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4.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的病情需及时告知家属,并请病人家属签字。 5.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急救医疗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处理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6.接送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不动手或坐在驾驶室接送病人,如遇危急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7.加强查对制度,如药名、给药剂量、给药方法、配伍禁忌等,及时书写院前急救病历。 8.保管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当班用完,当班补充,使仪器设备处良好状态。 9.如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特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洪水等),接到急救指令,争分夺秒,参与急救。

急诊科管理制度样本

急诊科管理制度 1、急诊科属一级临床科室,隶属于院部直接领导,业务工作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与指挥。 2、急诊科的业务工作无条件的接受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科室督导.检查.评判、协调,以及差错事故的认定和各种纠纷的裁决。 3、急诊科医师按院部规定采取固定与轮换相结合的方式,轮换医师一般采取年?1年轮换制;急诊科护士采取固定制,人员的增补由分管院长和护理部决定。 4、急诊科实行全天候24小时应诊,全体医护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且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确保能够胜任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日常诊疗工作。 5、急诊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主持日常业务工作、科室管理和重大抢救的组织、指挥与协调等事宜;护士长协助科主任搞好科室管理,并具体负责日常护理工作。 6、全体医护人员必须以”精湛、热忱、团结、奉献”的招医精神为工作准则,作到身体力行。 7、全体医护人员要时刻牢记”挽救生命.减轻病痛、明确诊断、确保安全”的基本工作任务,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一切工作都要突出方便、快捷、高效、优质; 8、全体医护人员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严格遵守院、科两级制定的各项规童制度和业务规范;严禁无故脱岗、空岗与宦岗,特殊事情要严格请、

消假,因故暂离要作到向有关人员说明具体去向与大致时间。 9、遇有重大灾害性事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要迅速向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报告,实行全院一盘棋的大急诊救治体系,迅速启动相关预案。 10、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事件,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11、要恪守文明礼仪规范,作到语言文明、举止大方;工作时间衣帽整洁、挂牌上岗;注意各工作与生活环境卫生。 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急诊工作质量,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贯彻便捷、安全、高效、优质的服务理念,急诊科必须始终不渝的贯彻首诊负责制: 1、无论病员自己挂号来诊,还杲经院前急救科接送来诊,凡是经急诊分诊后其第一个接诊病员的医师即为首诊负责医师。 2、首诊医师应以对病员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按急诊接诊制度执行,一旦接到指令危重病人必须立即靠到床边、一般病人不超过15一30分钟开始处理。 3、首诊医师接诊后必须详细的询冋病史,进行全廁而规范的体检,急危重症患者必须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再检查的顺序和原则执行。 4、各项体检和必要的紧急处理完毕以后,方才安排逬行木目关的辅助检查和完成必备的病历文书,并等待结果完善诊断。 5、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疑难、危重、复杂、科室间的”临界病人”,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与流程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与流程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 1、不符合住院条件和不同意住院的患者。但根据病情尚需急诊观察的患者~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不超过72小时。 2、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应当根据病情严密观察、治疗。凡收入观察室的患者~必须开好医嘱~按格式规定及时书写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包括、检验、影像,及时处理经过~必要时及时请相关专业会诊。 3、首诊医师全面负责急诊留观病人的所有事宜~若病情有变化~应随叫随到。对病人的病情诊断疑似诊断检查注意事项等内容~应在下班时向接班急诊医师进行床头交接~且病历书写要规范。 4、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与负责~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指出重点工作。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重病随时查房。 5、急诊室值班护士随时主动巡视患者~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 6、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对观察床患者~要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必要情况书写记录。 7、严格执行急诊病历记录书写规范的有关规定~但因抢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急诊室留观流程 门(急)诊医师接诊 按病情需要留观者:医师开具留观通知书

病人到收费处办理留观手续病人持门(急)诊病历、检查报告单和留观通知书到门(急)诊护士站 护士接待并安排床位 护士按医嘱配制药品为患者治 疗 护士遵医嘱让患者服药和告知注意事项护士要注意每个留观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告知医师处理 继续密切观察、记录 门(急)诊医师接诊 按病情需要留观者:医师开具留观通知书 病人到收费处办理留观手续病人持门(急)诊病历、检查报告单和留观通知书到门(急)诊护士站 护士接待并安排床位 护士按医嘱配制药品为患者治 疗 护士遵医嘱让患者服药和告知注意事项护士要注意每个留观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告知医师处理 继续密切观察、记录

急诊科安全管理制度

急诊科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严格执行患者识别制度,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诊疗号等)管理。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三、健全与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采血、给药、检查、输液、输血及实施各种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四、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制度,将“腕带”作为辨识清创、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的手段。 五、危重症患者右手腕上戴上红色腕带,注明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普诊患者佩戴蓝色腕带,留观患者佩戴黄色腕带。 六、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家属)沟通,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七、在急诊病人转接等关键流程中,均要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急诊科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对意识不清、交流障碍、儿童、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检查前、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医务人员辨识患者身份的一种必备手段,注意观察腕带处皮肤有无发红、破损,询问病人的自主感觉。 二、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的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要双人核对。 三、急危重症、普诊收住院、留观输液的患者要佩戴腕带。住院期间必须佩戴“腕带”,出院时由护士为其剪断、取下,同医疗垃圾处理。 七、护士应用正楷字体认真、清晰、完整填写腕带内容,便于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

急诊科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留观医嘱时要记录处理时间,执行者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各班医嘱均由当班护士两名进行核对。 2.在抢救危重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需要复述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安瓿。抢救结束后医生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九对:对姓名、床号、性别、药名、剂量、浓度、用药时间、用法及药品有效期。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有无变质、混浊、沉淀、絮状物等,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外观、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摆药后必须经过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对易导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需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空安瓿;静脉用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6.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后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急诊室管理制度

急诊室管理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急诊室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

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内容清晰)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 一、急诊工作时间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有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就诊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接待急诊患者。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药房主任、护士长主要负责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进行转诊。 六、急诊医疗工作质量要求 1.医护人员要按医德标准,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 2.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急诊医疗工作的特点(如发病急骤、变化迅速、随机性强、集中来诊、病谱广泛、病情复杂、常需协同治疗、时间性强等),值班期间保持高度警惕,做到随到随诊。 3.急诊分诊准确率达到90~95%。 4.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80%以上。 5.留观察患者诊断符合率达90%。 6.心梗患者死亡率在10%以下。 7.病案、病程记录及其他登记必须及时、准确、完整。 8.尽量减少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9.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率达100%。

急诊科工作制度

急诊科工作制度 1、急诊科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急诊科的日常工作。各科参加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服从医务科和急诊科领导和指导。 2、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脱岗、审岗、迟到、早退。遇特殊情况医院传呼时,休假的医务人员也应及时到位,参加抢救工作。 3、认真填写急诊日志和门诊病历。对抢救及留观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处置要正确。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 4、严格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值班及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留观病历书写制度、急诊科病人入院护送制度和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等相关制度,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5、抢救器械、药品齐全完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做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贮存。值班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一切抢救物品不得外借。 6、保持急诊手术室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急诊手术室所有敷料、针筒及器械均应灭菌消毒。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7、加强观察病人的管理、观察病人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留观中发现可疑传染病,须做好床边隔离,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对疑难病员,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多科会诊。 8、急诊检验、影像等检查要做到迅速、及时、准确。 9、工作中做到礼貌待人、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简化流程、尽心尽责地为群众服务。 10、保持环境清洁、室内安静、秩序良好。做好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 11、加强安全管理。遇重大问题:如重大伤亡事件、集体中毒、甲类传染病、重大事故纠纷等即时向有关领导、部门报告。 急危重病人救治绿色通道制度 一、开设绿色通道的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保障急危重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最终达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医院绿色通道的范围 1、心肺骤停 2、直接危急生命的各科急危重疾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昏迷、严 重中毒、严重复合伤、大出血、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等)。 3、110、120、122所送病情较严重病员,无家属陪护者。 三、医院绿色通道的措施 符合医院绿色通道范围病员来院接诊后,应采取下述措施: 1、接诊后即开通静脉通道及监测生命体征。 2、及时传呼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医生。 3、对危重病员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陪同边抢救、边检查。并在处方、检验、 用血及辅助检查申请单上加盖绿色通道章,优先付款,优先检查和治疗。 4、及时请上级医生及多科会诊,必要时通知总值班及医院急诊抢救小组。 需住院或手术病员,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并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送达。 医院绿色通道流程图

门急诊管理制度

门、急诊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医师对其所接诊的诊断已明确的患者应及时治疗。若病情需要留观察室观察治疗的病人,首诊医师应将病例记录清楚后收入观察室,由观察室医师继续治疗。若需要住院治疗者,首诊医师在完成门诊病历记录后开具住院证,收住院治疗。病房不得拒绝收治,特别是危、急、重病人。如收治有困难时,应向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报告,协调处理。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二、遇到复杂病例或诊断未明的病员,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邀请有关科室会诊。诊断明确后及时转有关科室治疗。诊断不明确者收住主要临床表现相关科室。 三、对复合伤或涉及多学科的危急重病人,在尚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首先由首诊医师负责救治。首诊医师在实行必要抢救同时,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协同抢救。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参与抢救。诊断明确后及时转主要疾病相关科室继续治疗。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拖延抢救。 四、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诊或转科或入院治疗,首诊医师负责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安排医务人员做好护送及病人交接手续。如患者确需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向医务科汇报,落实好接受医院后方可转院。 五、患者在门、急诊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首诊医师要到场处理。若涉及他科疾病,应在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后,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诊。严禁相互推诿。 门、急诊抢救制度 一、急诊值班人员不得对危重急症以诊断不明,经济问题或其他任何理由延缓抢救。 二、急诊值班人员在联系有关科室协同抢救或联系住院入院时,应不放松对病员的抢救。 三、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经紧急处理后,相关值班医师应安排病员直接送手术室抢救,而不应该强调常规的术前手续或入院手续,一面延误抢救时机。 四、抢救的全过程情况,必须认真、准确、及时记录。 五、抢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病情向家属或陪护人员说明病情危重的原因、程度、及预后,以取得必要的理解和配合。 六、如因检查、入院等原因需要搬移病人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稳定与否,以及病员家属或陪护人对病情了解、理解程度。必要时应对此作出书面记录。危重病人

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2007 年12 月 修订目 1.急诊岗位责任(值班)制度 2.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3.急诊接诊、转(院)运与入 院护送制度 4.急诊抢救制度 5.急诊程序与注意事项 6.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7.急诊病历书写制度 8.危重病交接班制度 9.急诊会诊制度 10.急诊收住制度 11.急诊科三级查房制度 12.急诊病例讨论制度13.抢救室和观察病区医师职责 14.急诊诊区规章制度 录 15.急诊清创(手术)室规章 制度 16.创伤外科规章制度 17.急诊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 制度 18.紧急外派抢救制度 19.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汇 报制度 20.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21.急诊科院内急救预案 22.急救中心紧急特发事件处 理预案 23.传染病报告及处理预案 24.急诊轮转工作须知 一、岗位责任(值班)制度

1.急诊科工作人员(包括轮转急诊工作人员及急诊药房、检验、挂 号收费等人员)应熟悉各自岗位制度有关条文,充分理解急诊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性。急诊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并不得以不符合医院规定的理由推诿病人。 2.工作人员上岗时做到衣帽整洁、佩带胸卡。实行首问负责制,全 心全意为病患服务,做到态度和蔼,有问必答,工作热情、主动、认真负责。 3.据医院规定,急诊科实行医疗服务承诺制。急诊工作人员应严 格遵守卫生部和我院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医院工作人员守则,自觉学习遵守“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等有关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4.急诊科值班人员必须坚守本工作岗位,严守工作纪律,不得做 与急诊医疗工作无关的事情,随时准备应诊、抢救病人。 5.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在急诊科护士呼叫后必须在5 分钟内到达急 诊科应诊急诊病人。 6.值班人员不得提前下班或迟到上班,准时交接班,一般情况不 得私自调班或代班。如确实需调班,应经科主任的同意后,由排班医师改动排班表,然后上报医务科、人事科,责任到人,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7.值班人员负责本班次急诊应诊和抢救等医疗工作,值班人员严 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种常用的抢救常规、技 术和抢救设备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各种危重病抢救操作程 序。

上海市医院和儿科门急诊人次数数据解读报告2018版

上海市医院和儿科门急诊人次数数据解读报告2018版

序言 上海市医院和儿科门急诊人次数数据解读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上海市医院和儿科门急诊人次数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上海市医院和儿科门急诊人次数重要指标即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儿科门急诊人次数等,把握上海市医院和儿科门急诊人次数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上海市医院和儿科门急诊人次数数据解读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 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上海市医院和儿科门急诊人次数解读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 权威部门,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上海市医院和儿科门急诊人次数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机构和个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医院和儿科门急诊人次数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上海市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占全国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同全国医院门急诊人总次数(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上海市儿科门急诊人次数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儿科门急诊人次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儿科门急诊人次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儿科门急诊人次数占全国儿科门急诊人次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儿科门急诊人次数(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儿科门急诊人次数(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儿科门急诊人次数(2015-2017)统计分析 (9)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 目录 一、急诊科室管理制度 二、急诊科室工作制度 三、急诊首诊负责制 四、急诊留观病例书写制度 五、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六、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 七、急诊会诊制度 八、急诊抢救制度 九、急诊危重病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急诊交接班制度 十一、急诊死亡报告制度 十二、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十三、急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十四、急诊收住院制度 十五、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十六、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十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十八、医患沟通制度 十九、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

提供服务。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 第十五条医院应重视对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急诊科的安全巡视,保证急诊科正常工作秩序。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根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

二急诊科室工作制度 1 . 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制度、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和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2.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理(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3.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4.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有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5.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准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6.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 天,最多不超过1周。 7.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急诊抢救工作制度

急诊抢救工作制度 1.急诊抢救工作必须组织健全,分工周密,做到随时能投入抢救工作。院、科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并完善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程序。 2.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分秒必争,工作紧张而有序。由在场的最高职称医生组织抢救,必要时科主任、院有关人员共同组织抢救。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当抢救需要有关科室支持时,有关科室必须积极、及时地给予配合。病人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治,严禁推诿。 3.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迅速予以解决。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并及时记录。凡经抢救的患者,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抢救工作告一段落时,应作小结。 4.抢救室是危重病人急救的场所,设备要齐全,制度要严格,一切急救用品必须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及维修,保证各类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值班护士要详细交接班,并作好记录。 5.抢救中急救药物的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要集中存放,以便统计与核对。 6.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稳定或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房、监护室或手术室继续治疗。若需继续抢救或进行手术者,应预先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准备。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原地抢救治疗。 7.抢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 【监督检查】 1.负责抢救室工作的护士每日清查各种急救药品、器材、抢救设备,确保完好、齐全。 2.急诊科主任、护士长需经常到抢救室巡视,检查、了解抢救工作的开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建立检查登记制度。 3.科主任每周,科护士长每日检查抢救室人员到位及工作情况,经常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及建议,不断改进急救工作。 4.主管院领导每月一次进行实地检查、指导急救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