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市****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市****

项目申报单位:****************生态综合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一月

****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市****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

****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布局图

2

****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要 (1)

二、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2)

三、可行性研究结论 (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6)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及由来 (6)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10)

二、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16)

三、土地资源权属现状 (17)

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8)

五、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22)

一、指导思想 (22)

二、建设原则 (22)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4)

一、建设目标 (24)

二、建设规模与内容 (24)

三、技术方案要点 (25)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 (26)

一、环境现状 (26)

二、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6)

三、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27)

****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四、环境影响评价 (28)

五、劳动安全卫生 (28)

六、消防措施 (29)

七、结论及建议 (29)

第七章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进度安排 (31)

一、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31)

二、资金来源 (35)

三、进度安排 (35)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 (37)

一、组织机构 (37)

二、项目管理 (38)

三、项目保障 (39)

第九章招标方案 (41)

一、招标依据 (41)

二、招标范围 (41)

三、招标组织形式 (41)

四、招标方式 (41)

第十章效益分析 (42)

一、经济效益分析 (42)

二、社会效益分析 (48)

三、生态效益分析 (49)

第十一章综合评价 (50)

第十二章附表、附图、附件 (52)

****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市****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县****镇****村姬家山

3、项目法人名称:****************生态综合发展有限公司

4、项目法人代表:****

5、项目主管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6、项目性质:扩建

7、项目建设目标:

以************生态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依靠公司的组织指导,建设核桃经济林2020亩(带动项目覆盖区域核桃经济林面积8000亩),节水灌溉核桃基地800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基地,达到农户、企业双盈利。

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新建核桃示范园2020亩。

(2)配套设施建设。

①改建道路4.8公里;新建道路5公里。

②架设供电线路2.2公里。

③新建仓储库房1300m2。

③新建晾晒场1000 m2。

④新建蓄水池6座。

⑤整修加固塘库,从水源头埋设引水管道到塘库,铺设管网

3.5公里。

(3)技术培训与宣传:使项目区416户退耕农户接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培训;做好示范基地建设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

9、项目建设期及进度:

项目建设期:1年,2014年2月~2015年1月。

10、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核桃示范园建设总投资620万元,其中:营林投资283.7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6.3万元。企业自筹520万元,申请补助资金100万元。

11、项目效益

项目建设完成5年后,2020亩核桃经济林年产核桃23.23吨,产值达464.6万元,税后利润325万元,利税346万元。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8%,投资回收期8.8年(含1年建设期)。

二、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1、《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

2、《****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政发[2008]2号);

3、《****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

发展的意见》(****政发[2001]2号);

4、《****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厅关于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政办发[2006]75号);

5、《****省干杂果经济林发展规划》(****林发[2008]339号);

6、中国核桃产业发展报告(1949-2007);

7、项目区天文、水利、地质、气象及现状资料;

8、有关环保、经济评价、概预算等方面的设计规范、标准;

9、《****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2014年****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3〕1684号);

10、农业部关于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11、****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

12、****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

13、****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14、《****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申报2014年****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汉发改农[2014]10号)。

15、****************生态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数据。

三、可行性研究结论

****县位于****省****隅,****市西部,系由****入****的主要门户,南接****,西接****,自北而南依次与****、****、

****毗邻。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核桃栽植历史悠久,是核桃的适生区,在此基础上建设核桃示范基地,优势明显,易于形成规模效益和带动作用,具备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方向,方案设计可行,资金筹措方式合理,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效益高,有助于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并为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提供示范。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的确定,是针对项目区干杂果经济林发展的整体发展思路确定,在全县经济林发展战略框架基础上,从推进干杂果经济林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考虑而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确定合理、可行。

项目区属于核桃适生区,当地栽植核桃经济林的群众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栽培经验;项目区经济林建设服务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县上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项目建设条件成熟。

示范基地建成后,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可生产核桃达到23.23万公斤,产值464.6万元。同时,对带动全县核桃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且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受益面广和潜在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总之,该项目建设,对加快当地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迅速扩大农民增收渠道和途径,促进绿色产业化快速发展和生态环

境的极大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显著的效果,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及由来

1、项目建设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综合整治;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

巩固退耕成果,后续产业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我省2008年起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产业专项规划,每年投入2亿多元,大力扶持后续产业发展,根据后续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建设原则以及各地实际,以发展特色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培植林业原料、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以及森林绿色食品等六大类后续产业为主,并通过重点扶持示范基地建设来辐射带动整个产业基地建设。我市根据中省有关政策精神,制定了相应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规划,核桃产业就是重点支持和扶持的产业之一。本项目正是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着眼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增加农

民收入而提出。

****县位于****省****隅,****市西部,是全省23个重点林区县之一,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退耕还林面积44.13万亩,其中退耕地23.15万亩,荒山造林18. 68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涉及全县21个镇,235个行政村,1715个村民小组,共计6.8万户,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国家要求。其中退耕种植核桃面积4.5万亩,部分已经开始挂果见效。仅退耕还林一项提高全县退耕农户收入1258元,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4.1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建设成效明显。

发展核桃产业,引导退耕农户发展产业,提高农户收入,已成为各级共识,国家也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效,发展产业的精神。****是个山区农业县,而生态农业是国家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核桃示范基地,是保证****农业稳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对富民强县的有益促进和推动。

核桃是****县传统的林特产品,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核桃发展高度重视,县政府也将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列为重点骨干项目,从政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现全县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20万亩660多万株,面积和年产量居全市之首,并被省政府列入核桃产业基地县。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后续产业的需要

为了保证退耕还林兑现结束后退耕户的利益不受影响,并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急需要有高标准、高效益的优质产业示范园进行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林产业,为农民找到新的效益增收点,为****县农业产业向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树立一个规模示范点。故本项目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后续产业的需要。

2、项目建设是促进广大群众共同富裕的需要

项目选项科学,布局合理,操作性强,综合效益可观,具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既符合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也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当地产业规划要求。项目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示范园为带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示范园建设联系当地农户,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引导群众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3、项目建设是满足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

核桃是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近年来价格连年上涨,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市场竞争力强。因此,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向市场提供充裕的产品,而且可带动全县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4、项目建设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通过建设示范园,可对全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高效生态的农业生产模式,改善农村传统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对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因此,建设核桃示范园,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建设产业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现状

1、地理位置

****县位于****省****隅,****市西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5°20′10″~106°35′22″,北纬32°37′06″~33°12′46″之间。东西长约102km,南北宽约65km,总面积487.05万亩。****扼蜀道之咽喉,系由****入****的主要门户,南接****,西接****,自北而南依次与****、****、****毗邻。****横亘于北,****绵延于南,是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低中山区县,同时也是长江最大支流---****的发源地。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县位于****南坡余脉与大****m仓山交汇地带,由于受****线向构造大****弧形褶皱带影响,区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岩性风化破碎,形成软弱结构面和褶皱山地。东起桑树湾,西至金山寺连线将全县分为南北两片,以北属****山系,以南属****山系。

项目区在****县****镇****村姬家山,位于****山系中低山区坡面上,项目区地类为林地和农耕地。总面积2056亩,其中林地面积1311亩(油松、栎类幼林地及灌木林地),农耕地面积745亩。海拔高度840-1020m,坡度20-26度。

(2)、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3℃,1月平均气温1.4℃,7月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 6℃,极端最低气温-11℃。日照强度处于全国最低值区,年均日照时数1,620小时,占应照时数的37%,无霜期247天。降水强度较大,年降水量高达1,812.2毫m。由于地势地貌复杂,气候差异明显,时空分布不均。

海拔800m以下的河谷区为北亚热带气候类型,主要包括大安河、玉带河、嘉陵江谷地,≥10℃的积温高达4000℃,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平均气温1.5℃,最热月平均气温24.5℃。年降水量900—1000mm,夏季雨量500mm。无霜期247天,主要灾害天气是春旱、夏秋旱涝交替。

海拔800-1400m的区域属暖温带气候类型区,气候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l.0- 13.5℃,最冷月平均气温一1.O-1.5℃,最热月平均气温22 - 24℃,≥1 0℃的积温3100℃-4000℃。年降水量900-1400mm,雨季降水600mm,无霜期220 - 240天。主要灾害天均气是夏涝秋淋和秋封冷害。

海拔1400m以上的地区,山高、沟深、气候条件较差,全年阴冷过湿,年平均气温10℃,≥1 0℃的积温3100℃。年降水量大于1400毫m。无霜期180天。

(3)、土壤

全县土壤类型较多,土壤分潮土、淤土、水稻土、黄棕壤、沼

泽地和紫色土色6个土类,15个亚类,32个土属,85个土种。土壤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水稻土占农耕地面积的9.5%;黄棕壤是主要的地土壤占全县总面积的96.19%,主要分布在海拔600 -1700m的范围内:潮土直接发育在冲积母质上,地下水位较高,占总面积的0.12%,耕层达19cm,质地较好;淤土占0.4%,主要分布在****镇和铁锁关镇;沼泽土分布在地势低洼的滞水地带或土壤母质过渡粘重,透水性差,土壤过渡湿润地带。土壤上有机质分解困难,逐渐堆积成泥炭层,主要分布在二朗坝镇;紫色土是发育在紫色砂岩或紫色页岩上的一种幼年土壤,质地多为重石质轻壤,呈碱性反应,主要分布在****镇和铁锁关镇。全县土壤理化性状呈现以下特点:土壤多呈中性和微酸性,适合于林木生长;土壤有机质丰富,供水、供肥能力强;土壤保肥性处于中等水平。

(4)、水资源条件

****县属长江流域,境内河流分属嘉陵江、****两大水系。境内流程2km以上的河流共211条,河网密度1.67km/km2,多车平均自产地表径流量17.4亿立方米,过境客水56.2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178mm,属典型的****南暴雨集中区域,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

境内主要河流玉带河、大安河、导岭沟、白岩河、坪溪河、小河,属****水系;流溪沟、黑水河、三道河、韩家河、清河、燕子河、安乐河、广坪河、金溪河、西流河属嘉陵江水系。

(5)、森林植被

****境内由于地形条件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因此植物种类繁多,共有野生植物3000余种,其中森林植被约75科156属282种,草本植物约62科500余种。主要乔木树种有华山松、油松、柏类、马尾松、栎类、桦树、槭、杨类、柳树、杉木、椴、枫杨、枫香等.主要灌木有.马桑-黄蔷薇:黄栌、胡枝子、忍冬、胡颓子、榛子、卫茅等。经济树种有油桐、核桃、柿子、水冬瓜、漆树、板栗、棕榈、山杏、山桃、乌桕、茅栗、盐肤木、山核桃、野樱桃、猕猴桃、野梨等。境内珍稀濒危树种较多,被列入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杏、独叶草2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有****冷杉、香果树、****榧、水青树、樟树、杜仲、厚朴、旱莲、楠木、喜树、榧树等11种。

****县植被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处于中国森林植物区的华中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的横断山脉地区交汇地带。区系复杂.多种区系植物交会,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是区系复杂,温带植物占优势。植被地理成分复杂,温度分布、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均有,其中温带分布属约占总属数的58%,温带分布属明显占优势。

二是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中有着许多古老的科属,并保存了不少孑遗植物(银杏等)。

三是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 -2000m是华山松、桦木、小白杨林带,林下主要为马棘、胡枝子、苔草、尾草:千金子、白牙等组成的山地灌木草丛;海拔900-1500m,上层为栎类、麻栎、手金榆、油松组成的林带,间有水杉、杉木,草本植物等多由蒿类、牛子草、莎草、狼尾草等;海拔900m以下,为栓皮栎、油桐、核桃、马尾松、杉木、棕榈、枫香等为主的植被带,草本主要有狗尾草、野豌豆、小苜蓿、拌粮草、草木樨等。

(6)、生态环境状况与林业的地位

****县位于****、****、甘交界边缘地带,地域文化个性不是很强。以水为脉、林为体、洞峡泉一体化的****生态旅游资源则相对比较突出。****北依****,南屏****,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处于秦****地间的国家级贫困县。工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从另一方面来说,对自然的干扰程度较低,也为****留下了一片片近于原始状态的青山绿水,新****、青木****自然保护区、牢固关森林公园、水田坪的天湖、广评的白龙湖等,展现出天、地、人和谐统一,人与大自然万物生灵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体现出深厚的生态文化内涵。****是****的发源地,为确保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水质,****县投资2000多万元清理河道,修建翻版闸,进行排污处理,又投资6500余万元在汉水河道两侧及县城种植香樟、桂花、玉兰等树木163万余棵,恢复绿地234万m2。

综上所述,****县在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方面具有较好的生态条件和区位优势

3、社会经济状况

****县共划分21镇、269个行政村,为贫困山区县。2012年底,****县总人口34.4万人,总户数8.5万户,其中农业人口29.55万人,人口密度为103人/km2。****,2012年生产总值37.4亿元,其中一产11.2亿元,二产10.66亿元,三产15.54亿元,财政收入1.86亿元,全县粮食总产量9.2万吨,人均粮食占有275千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0元。

4、劳动力资源

目前,全县总人口34.4万人,农业入口29.55万人,占总人口85.90%,农村劳动力17.81万人,剩余劳动力2.16万人。项目区共计农户7578户,农村劳动力14849人,剩余劳动力1434人,劳动力资源充足。当地农民有栽植核桃的习惯与基本技术,林业技术人员和农民骨干掌握核桃嫁接、育苗技术,并且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技术娴熟,具有组织和承担培育苗木,种植核桃的能力。

5、退耕还林状况

****县退耕还林自实施以来的总面积为44.13万亩,其中退耕地3.15万亩,荒山造林18.68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涉及全县21个镇,235个行政村,1715个村民小组,共计4.4万户。截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