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五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近五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近五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近五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近五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一、本专题的容特点:

本专题为高考试题选考部分,所占分值为15分,主要考查碰撞及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及原子核、波粒二象性三部分知识。在处理一维碰撞问题中,涉及到动量及动量守恒、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等知识点及规律,旨在培养学生针对多过程、多物体系统的分析能力,形成从动量和能量的角度处理碰撞问题的思维品质,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力和运动”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考纲要求为Ⅱ级。原子结构及原子核、波粒二象性,主要针对微观粒子的结构特点与宏观表现进行了研究,考纲要求相对较为简单,均为Ⅰ级要求,即在了解的基础上做简单的应用和推理。

二、近5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汇总

2014年35(1)多选题

(5选3)

5分有关原子物理的物理学史识记

0.44 (2)实验型计

算题

9分纸带处理、瞬时速度计算、动量计算、误差分

分析判断、

处理实验

数据、分析

评价

三、试题考查特点及应对策略

1、近五年的考查形式比较稳定,为一小一大,小题为原子物理,大题为动量问题。从今年的考试要求看,这一形式将继续维持。

2、第35题的小题一般为多项选择或两问填空,容涉及氢原子的能级与跃迁的相关知识、核反应方程的书写、核能的计算、物理学史的考查、光电效应等,知识难度不大,主要是在识记的基础上简单应用。试题有如下特点:

(1)有的填空题及选择题的部分选项就是课本容的直接呈现或变相,如(2012,35)(1)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

2 1H+

3

1

H→

4

2

He+x,式中x是某种粒子。已知:

2

1

H、

3

1

H、

4

2

He和粒子x的质量分别为2.0141u、3.0161u、

4.0026u和1.0087u;1u=931.5MeV/c2,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是____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 MeV(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人教版选修3-5课本P88页容:

(2011,35)(1)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

λ,该金属的逸出功

为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单色光做实验,则其截止电压为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

人教版选修3-5课本P33页容:

(2114.35)(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部存在质子

E.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2)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应用,以二级能力要求的形式考查了一级知识,如:(2013.35)(1)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I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 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子结构和原子核

原子结构

汤姆

生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 卢

瑟福模型

氢原子光谱、能级图、能级公式 波

尔模

原子核

天然放射性

α衰变

He

Y X A Z A Z 4

242+→--β衰变 e

Y X A Z A Z 0

11-++→γ辐射

人工转变

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同位素

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最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该题考查了结合能、比结合能、质量亏损等概念的容及含义,考查了学生是否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识别和直接使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和计算,在简单的理解应用中考查了一级要求对应的知识点。类似的题目还有:

(2013.35)(1)(5分)用频率为0v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123v v v 、、的三条谱线,且321v v v >>,则。(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01v v < B .321v v v =+ C .0123v v v v =++ D.

123

111

v v v =+ 应对策略:

(1) 立足课本,梳理原子物理的主要知识容及物理学史,形成知识网络。

光电效应

方程

规律

发生条件:v>v c

光电效应最大初动能随v 的增多而增大

存在遏制电压和饱和光电流

具有瞬时性:不超过10-9S E K =hv-w 0

W 0=hv 0

图像

(2)以知识网络为基础将知识细化,做到知识点不遗漏;以知识网络为基础将重、难点知识突出化,做到常考点不怕迁移应用。力保不失基础分、不失中档分。

(3)在关注和训练氢原子光谱及能级结构、原子跃迁规律、核反应方程的书写与核能的计算、光电效应方程等重点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应用的复习,近五年对此项容虽未涉及,但在2008年高考35第(1)小题对该知识进行了考查:

(2008,35)(1)(6分)天然放射性元素239

94

Pu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最后变成铅的同位素。

(填入铅的三种同位素206

82Pb、207

82

Pb、208

82

Pb中的一种)

3、本专题第二小题主要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中考查对动量、动量守恒的理解及应用,试题有如下特点:

(1)问题通常涉及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种概念和规律,如:

(2010,35)(2)(10分)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 。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

v向右运动,某

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

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

该题涉及两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既有碰撞过程又有板与块的相互作用过程,既涉及动量和动量守恒的知识,又要结合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等必修容的应用,综合性较强,难度中上。对学生而言正确的选择过程和对应的规律是题目的难点和突破点。

(2)对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相互作用系统,解题既要涉及动量守恒,还有有能量守恒的思想,如:

(2011,35)(2)如图,AB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可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 以初速υ0沿BC 的连线方向朝B 运动,与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

弹簧伸展,从而使C 与A ,B 分离,已知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υ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2013,35)(2) (10分)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童均为m 的物块A、B 、C 。 B 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最不计).设A 以速度v0朝B 运动,压缩弹簧; 当A 、 B 速度相等时,B 与C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 和C 碰撞过 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黄分离的过程中,

(i) 整个系统拐失的机械能;

(ii) 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3)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为背景,考查动量的计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试题虽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如

(2)(10分)现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 、B 两个滑块,滑块A 右侧带有一弹

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

块B 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数

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 的质量m 1=0.301kg ,滑块B 的质量m 2=0.108kg ,遮光片的宽度d =1.00cm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 =50.0Hz 。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 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 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 相碰。碰后光电计数器显示的时间为Δt B =3.500ms ,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1.91 图(b)

(cm )

1.92 1.93 1.94

3.25

4.00

4.02

4.03

4.05

图(a) 光电门 遮光片

纸带 A B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100%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

碰前总动量

)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围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在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第35题中也做了类似考查:

(2008,35)(2)(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 、B 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当两摆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 球使其摆线伸直并与竖直

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成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应对策略: 1、

立足课本,抓基础,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该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

件,清楚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特点和动能特点,并力求记住弹性碰撞的二级结论,对快速、准确解题大有好处。 2、

从每年的试卷批改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围选择35题的学生总体人数总

是比选择34题的少,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与学生对于多物体、多过程、多规律的综合应用存在畏惧心理。这就需要在二轮复习时通过典型习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选择物理过程、能够准确判断物体状态、理清能量关系,并迅速选择物理规律与之对应,列出方程。以2010年高考题为例:

(2010·高考)如图13-1-1所示,滑块A 、C 质量均为m ,滑块B 质量为m .开始时A 、B 分别以v 1、v 2的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动,现将C 无初速地放在A 上,并与A 粘合不再

分开,此时A 与B 相距较近,B 与挡板相距足够远.若B 与挡板碰撞将以原速率反弹,A 与B 碰撞将粘合在一起.为使B 能与挡板碰撞两次,v 1、v 2应满足什么关系? 过程分析:①A 与C 相互作用;②B 与挡板相互作用;③B 与A 相互作用;

动量守恒条件判断:力远大于外力,动量守恒;

对每个过程涉及的物体应用动量守恒列方程,在依据题目要求列出补充方程。

= 2mvˊ故:设向右为正方向,A与C粘合在一起的共同速度为vˊ,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

设A与B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②

同时满足B与挡板碰撞两次的题目条件:B碰挡板前A未能追上B,应满足vˊ≤v2③

为使B能与挡板再次碰撞应满足v''>0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⑤。

3、二轮复习应注重模型复习,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识别、建构模型的能力,从而清除畏惧心理,提升解题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归纳总结方法,明晰解题思路。常见模型有:弹性碰撞模型、碰撞与弹簧问题结合模型、碰撞与物体在长木板上滑动问题相结合模型、抛接物体过程中动量守恒模型等。

4、继续关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考查题,应在一轮复习中再现实验过程,让学生经历实验,体会实验的原理、仪器使用及数据处理,在通过相应试题的巩固训练,达到发展能力的效果。

以上拙见是个人对本专题复习的几点心得,与同行共享,定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