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拿来即可用之方

拿来即可用之方

拿来即可用之方
拿来即可用之方

中医功夫第一乘

顺其自然,适者生存,无论生地熟地

安居杏林,悬壶济世,岂问桃仁杏仁

有是证用是方,无是证不用是方,效不更方。

方证相对,动静结合,专病专方与灵活辩证相结合。

-----左银金

2013-06-06

脾胃病之慢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

越鞠丸半夏泻心汤香砂平胃散一贯煎益胃汤大柴胡汤三合汤、四合汤

一方剂-越鞠丸-《丹溪心法》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

主证-气郁为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痞满胸膈胀闷,泛酸,气郁为主)

主治-六郁证。六郁证常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丹溪心法》中还记载:“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是也。

加减--以气郁为主的,如治乳腺增生,时常乳房胀痛,可酌加柴胡、郁金、路路通、川楝子、莪术等;肝胃不和者,加佛手、枳壳、檀香、陈皮、半夏等。血郁为主加桃仁、红花、丹参、丹皮等,如常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胸痛、失眠等病。火郁为主,加黄芩、黄连、虎杖、大黄等,常加用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治疗急性胆囊炎等。痰郁为主的,加半夏、郁金、瓜蒌、僵蚕、夏枯草、生牡蛎等,治疗瘰疬。湿郁为主的加苍术、茯苓、厚朴、薏仁、陈皮、半夏等,常加用平胃散、二陈汤加减,治疗急慢性胃炎等病。食郁为主的,加山楂、神曲、莱菔子、鸡内金等,常加用保和丸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

变方--A越鞠丸加小柴胡汤(一纵一横)

B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陈皮生地玄参柴胡黄芩黄芪(杨中医方)

C 越鞠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方香附20 g,炒白术、当归、白芍药各15 g,川芎、栀子、神曲、柴胡各10 g,炙甘草6 g。随证加减:口干口苦,加黄芩10 g、金钱草20 g;两胁胀痛加川楝子10 g、延胡索15 g、佛手10 g;纳差、腹胀加鸡内金15 g、焦山楂15 g、砂仁6 g;反酸,呕吐,上腹部灼热加黄连10 g、吴茱萸3 g、海螵蛸15 g;心烦,急躁易怒加龙胆草6 g、钩藤12 g、牡蛎25 g;黄疸,加茵陈15 g、大黄10 g、垂盆草30 g。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20日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D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半夏白蔻仁

F四君子汤合越鞠丸综合加减。健脾理气和胃慢性浅表性胃炎.方中人参15g或太子参30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10g,苍术10g,香附10g,栀子10g,神曲10g,黄连10g,蒲公英30g,川芎10g湿热重者加大苍术用量并选加茵陈、乌梅、竹茹。心烦、尿黄者,加大栀子用量并选加大黄,茵陈。气滞重者,重用香附用量并选加白芍、厚朴、木香、佛手;便秘者选加大黄、枳实、莱菔子。食少或食后饱胀者选加三仙、内金、山药;疼痛重者选加白芍、元胡、郁金;湿重者选加砂仁、白蔻、薏米、荷叶或石菖蒲;有寒象者胃部冷或冷痛,选加补骨脂、生姜,去栀子,以温运脾肾,反酸者选加乌梅、吴茱萸、海螵蛸;恶心呕吐者选加半夏、生姜、枇杷叶;溃疡者选加三七粉冲服或白芨粉冲服;阴虚者选加生地、沙参、麦冬;舌有瘀斑者选加丹参、赤芍。

G 越鞠丸加小柴胡汤一纵一横

类替方---柴胡疏肝散

陈皮柴胡(各二钱)川芎香附(各一钱半)枳壳芍药(各一钱半)炙甘草(五分)柴胡疏肝散和逍遥散治疗的重点在肝,越鞠丸治疗的重点在中焦,二方剂--半夏泻心汤

组成-- 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三两黄煌:半夏6~12g 黄芩6~12g 干姜6~12g 党参6~12g 炙甘草3~6g 黄连2~6g

大枣15~30g

主证--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心下痞满而不痛;呕吐,肠鸣,下利;苔腻而微黄,脉弦滑数。

主治-- 肠胃不和,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不完全性胃幽门梗阻等病证属于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

加减-- 痞满甚者,去大枣+枳实、厚朴;湿浊甚者+ 藿香、佩兰、蔻仁、滑石;兼食积者+ 山楂、神曲、莱菔子。

对于胃脘部的病证,只要没有过多的证据反对使用半夏泻心汤,而又没有更合

适的方剂可供选用,我经常用辛开苦降法,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胃脘部不畅,

痞、满、酸、逆,先让中焦恢复升降。

三方剂---香砂平胃散

组成--苍术(米泔水浸,炒) 陈皮厚朴(姜炒) 甘草(炙) 缩砂(研) 香附(醋炒) 南山楂神曲(炒) 麦芽(炒) 枳壳(麸炒) 白芍(炒) 药引用生姜,

主治----湿浊内停,饮食积滞,胃失和降

主证-湿浊内停,饮食积滞,呕吐,胸膈胀满,泄泻,舌苔白而厚腻。

加减—香砂平胃散(苍术、陈皮、厚朴、香附、缩砂仁、焦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炒枳壳、炒白芍、炙甘草、生姜)加藿香、佩兰运脾化湿为主进行治疗。《本草正义》评价藿香:“芳香不嫌其猛烈,温煦不偏于燥热,能除阴霾湿气,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垢浊者最捷之药。”若胃脘疼痛较甚者加赤芍、金铃子散行气止痛;腹胀纳差加莱菔子、青皮、大腹皮、小茴香行气消胀;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呕;便溏腹泻者加茯苓、白术、泽泻、炒薏苡仁利湿止泻;若湿郁化热,或感受湿热症见胃脘灼热胀痛、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大便干结、舌苔黄腻,则加蒲公英、黄芩、黄连

清热燥湿,使湿去热清。

变方、

四---方剂--一贯煎

组成---当归生地沙参枸杞川楝子麦冬

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弱。慢性萎缩性胃炎-

五--益胃汤(《温病条辨》)

病机:温病后期,邪热已退,胃阴受伤。

脉症:低热,口燥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治法:滋阴养胃。

处方:沙参9g 麦门冬15g 冰糖3g 生地黄15g 玉竹6g

参考资料一胃阴不足胃脘痛, 法当益胃养阴此型胃脘痛特点为胃脘隐隐作痛, 胃酸少, 食后饱胀, 得甜、酸食物后则舒, 可兼见口干舌燥但不多饮, 舌苔少而乏津, 脉细。萎缩性胃炎及部分浅表性胃炎患者多属此型。临床主要用药为: 沙参、石斛、黄精、赤芍、白芍各15 g , 玉竹、麦冬各12 g , 枇杷叶10 g ,芦根30 g。印老认为, 阴液不足, 胃酸少为类型胃脘痛之关键所在, 方选益胃汤

为主甘润生津, 益胃养阴, 以缓解病痛。加减法: 糖尿病者可减去石斛, 虑其不利于降低血糖;

久病者宜用天花粉15 g , 既可生津又可活血, 尚可酌加丹参养血活血, 通则不痛, 遇南方人常用24 g , 北方人可用至30 g ;纳呆食少者加龙胆草2 g , 大黄1 g , 以开胃增加食纳; 嗳气、呃逆频作者加旋覆花(包) 15g , 赭石(先煎) 30 g ; 胃脘痛较重者加生薏苡仁30 g , 木瓜15 g , 舒挛定痛; 考虑部分病人萎缩性胃炎较重, 或病理见有非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者有癌变可能性, 加川贝母10 g ,玄参15 g , 生牡蛎(先煎) 30 g , 并可酌加夏枯草、海藻、昆布各15 g , 海浮石(先煎) 18g , 以软坚散结

参考资料二胃脘痛之胃阴亏虚証候:胃脘灼痛,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养胃方药运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玉竹12克、白芍15克、甘草6克、花粉9克、知母9克、当归9克、川楝子6克、石斛9克。临証事宜:阴虚津伤之人,要慎用香燥理气之品。

参考资料三滋胃饮(周仲瑛)

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为主症。

R:乌梅肉6g 炒白勺10g 北沙参10g 大麦冬10g 金钗石斛10g 丹参10g 生麦芽10g 炙内金5g 炙甘草3g 玫瑰花3g

功效: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为经验方,方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足资吾等效法。

六方剂--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12g,黄芩10g,制半夏10g,枳实10g,白芍10g,制大黄5g,生姜3片,红枣6枚。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

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参考资料一-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大柴胡汤还可以看作是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的专方。观仲景用大柴胡汤,腹证描述共三条:“心下急”,“心下痞

硬”,“按之心下满痛”,可见本方病位均不离“心下”白勺是重要之处。观仲景用芍药,多用来缓急止痛。不论颈椎病的肩背痛还是胆囊炎的按压痛,都为挛急之象,以芍药缓之,也在其理还要详辨体质。一般而言,其人多颈短肩宽,胸围及肋弓角较大,且腹肌一定要坚实有力。倘若是皮肤色白,皮松肌软,赘肉下垂,动则汗出气喘,神疲乏力的“虚胖”,那就不适宜了。这种情况,多半是黄芪体质,要用防己黄芪汤的。况且大柴胡汤是肌肉的松驰剂,决不能用于松驰的体质,只能用于紧张型体质大柴胡汤中含大黄,临证是否一定要有大便秘结呢?那倒也未必。

参考资料二-治疗胃病一方

柴胡6—12克、黄芩6—10克、半夏6—12克、炙甘草6—10克、枳实15—30克、白芍6—15克、白术6—15克、丹参10—20克、元胡10—15克、(大黄6—10克)、(干姜6—10克)、(黄连3—9克)、(乌贼骨15—30克、(牡蛎15—30克)、(焦三仙6—12克)。

歌曰:胃病滞塞欲通降,还求仲景大柴汤;

柴胡芩草枳芍夏,白术丹参元胡加;

寒用干姜热黄连,吐酸乌贼牡蛎全;

便溏脾虚去大黄,食少要入焦三仙。

参考资料三-以胃酸过及胃酸过少两不同特点的胃脘痛为例,

火郁胃痛,肝经火郁吐吞酸法当降火散邪, 健胃制酸此型胃脘痛临床表现特点为胃脘痛且有灼热感, 反酸, 或胃中嘈杂, 进甜食后尤甚, 或兼见心烦易怒, 口苦便干, 舌红、苔黄, 脉弦。多见于十二指肠球炎或溃疡、食道裂孔疝伴反流性食道炎、部分浅表糜烂性胃炎。临床主要用药为: 柴胡、陈皮、半夏、黄芩、枳壳各10 g , 黄3~6 g , 黄连、吴茱萸各6~10g , 赤芍、煅瓦楞子、煅牡蛎各30 g , 竹茹12g , 生姜5 g。印老认为, 肝火内郁、胃酸过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方选大柴胡汤, 少阳阳明并治, 既疏散少阳肝胆经之郁热, 又清泻阳明胃火,

配合左金丸辛开苦降, 散郁降火以制胃酸, 再加煅瓦楞子、煅牡蛎2 味制酸要

药等,遇胃脘痛而胃酸多者每获良效。

加减法: 大便不干者用熟大黄4 g ; 大便干或秘结不通者用生大黄4~6 g , 必要时后下; 大便溏泻酌加炮姜6 g , 或以灶心土120g , 煎汤代水煎取诸药; 心烦懊恼者加栀子10g ; 有寒象者黄连与吴茱萸之比为3∶6 , 寒热不明显者可用

6∶6 , 热象多者用6∶3 。

参考资料四---治疗胆囊结石方柴胡40g,黄芩40g,姜半夏40g,生白术120g,鸡内金90g,陈皮40g,茯苓40g,焦山楂60g,赤芍药60g,枳实40g,郁金30g,炒麦芽30g,生大黄10g,芒硝30g,炙甘草20g。1剂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日服2次。

七三合汤、四合汤治疗胃脘痛焦树德

组成-三合汤:高良姜6~10 g,制香附6~10 g,百合30 g,乌药9~12 g,丹参30 g,檀香(后下)6 g,砂仁3 g。本方是以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3个药方组合而成,故名“三合汤”。四合汤组成:即在上述三合汤中,再加失笑散(蒲黄6~10 g,五灵脂9~12 g),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包括各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胃黏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所致的胃痛)。

加减法--寒凝为主,遇寒痛重,得暖则舒,苔白脉缓,或沉弦,证属胃寒盛者,可减丹参为20 g,加砂仁为6 g,

高良姜用10 g,再加吴茱萸5 g,干姜3 g。兼有胸脘发闷,泛恶吐水,喜干食,不欲饮水,便溏,舌苔白腻,脉濡,证属中湿不化者,可加陈皮10 g、半夏9~12 g、茯苓10~15 g、木香6~9 g、煅瓦楞子10 g。兼有右胁或两胁胀痛或隐痛,情绪不佳则胃痛加重,喜长吁、嗳气,大便时干时软,脉象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犯胃者,可轻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再加柴胡9 g、厚朴10 g、炒川楝子10 g、绿萼梅5 g、白芍药10 g,把檀香改为9 g。兼有口苦,舌苔微黄,虽思冷饮食,但食凉物痛又加重,胃中似有灼热感,脉略有数象,证属标热本寒者,减高良姜为5 g,加炒黄连6 g、炒黄芩9 g、千年健12 g,去砂仁。兼舌红无苔,口干不欲饮水,饭后迟消,大便少而涩,或干燥,证属中焦气化不利,津不上输者,可加知母9 g、焦三仙各9 g、香稻芽10 g、葛根9 g。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者,加白及9 g、生藕节15~20 g、茜草炭12 g,减良姜为5 g。舌红无苔,口干,喜稀饮食,夜间口渴,胃中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大便干涩不爽,脉象沉细数,或弦细略数,证属胃阴不足者,可减高良姜为3 g,去砂仁,加沙参9 g、麦门冬6 g、知母9 g、白梅花3 g。

文献参考0

杀灭幽门螺杆菌(HP):·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顽固不愈、早期复发及癌变都密切相关,因此杀灭HP 在溃疡的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具有清热、化浊、温中等中药,对HP抑杀作用明显,关键是:·辨菌选

葯,辨証组方。·基本方:左金三黄汤。组成:黄连、吴茱萸、黄芪、黄芩、大黄。如理气止痛、温散止痛、柔养止痛药物止痛无效时,可选用刺猬皮、九香虫、全虫等虫类药物止痛。

文献参考A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刘渡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半个多世纪,上溯歧黄之道,下迨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于临床各科均有自己独到的经验。现将刘老在脾胃病治疗上的经验简论于后,虽不能赅尽刘老经验,亦能述其大略。

1 尊仲景活用五泻心汤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痞证”、“胃脘痛”、“胃痞”的范畴,其临床症状以胃脘胀满为主,而《伤寒论》五泻心汤是治疗心下痞气的主方,与慢性胃炎正相合拍。导师刘渡舟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首当从脾胃不和入手,脾胃之气不和,升降之机乖戾,使气痞于心下而成心下痞。五泻心汤中,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是调理脾胃阴阳的,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乃是针对寒热具体情况而制订的,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脾胃的气机升降失调,然气机痞于心下,而使胃脘之气不和则一。因此,仲景创五泻心汤以治疗心下痞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脾胃病的治疗提出了系统的方法。刘渡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对仲景之学有高深的造诣,现就导师应用泻心汤类方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论述如下。

1.1 半夏泻心汤

本方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组成。它是治疗脾胃之气失和,心下痞满而挟有痰饮的一种痞证,后人将其称为痰气痞。因其挟有痰饮,故兼有呕吐之证。此证气机升降不利,中焦痞塞,胃气不降而生热,故用芩、连之苦寒以降之;脾气不升而生寒则肠鸣下利,故用干姜之辛热以温之;痰饮扰胃,逆而作呕,故用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脾胃气弱,不能斡旋上下,故以人参、草、枣以补之。本方清上温下,苦降辛开,寒热并用,以和脾胃,为治疗心下痞的主方,也是导师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方。

1.2 生姜泻心汤

药物组成: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减干姜用量而成。治疗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肠鸣下利,或胁下作痛,小便不利,脉沉弦,舌苔水滑。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运,饮食不化,水饮内停而成痞。药用生姜健胃以散水饮,佐以半夏涤痰以消痞气;干姜温中以祛寒气;人参、甘草、大枣甘温扶虚,补中益气;黄芩、黄连苦寒而降,以治胃气上逆。刘老对生姜泻心汤的使用得心应手,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刘老认为:本方的辨证要点为胁下有水气,临床表现当为胁下疼痛及腹中肠鸣。在使用本方时通常加茯苓以健脾利水。本方在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中与半夏泻心汤有异曲同工之妙,临床区别主要在于呕与利的多少,以及有无肠鸣。

1.3 甘草泻心汤

药物组成:炙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大枣。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减人参,加重甘草之剂量而成。治疗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下利频作,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之虚气痞。方以甘草命名,义在缓客气之逆,益中州之虚;佐以大枣之甘,则扶虚之力为大;半夏辛降,和胃消痞;芩、连清其客热;干姜温其里寒。务使中气健运,寒热消散,胃气不痞,客气不逆则愈。本证由于反复误下,脾胃气虚较重,成痞利俱甚之证。因此,按林亿所云,此方无人参,乃脱落之故,本方当有人参为是。本方与半夏泻心汤相比较,增加了炙甘草的用量,而药味相同。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当互相发明,虚相明显时,即可用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治疗,经方之用,也当以变为灵。以上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均为治疗心下痞的方剂,皆以脾胃升降夫常,寒热错杂而出现的心下痞满与呕、利等证为主。三方药物相仿,治疗略同,但同中有异,其中辛开、苦降、甘调各有偏重。如半夏泻心汤证以心下痞兼呕为主;生姜泻心汤证以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与下利为主;甘草泻心汤证则以痞利俱甚,谷气不化,客气上逆,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主。

1.4 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第154条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条述证简单,只有一脉一证。一证者,心下痞,按之濡也,说明病人只是感觉心下胃脘部位有堵闷痞塞之感,但按之却柔软,而无坚硬疼痛,是属气痞。一脉者,就是关上浮,关脉以候脾胃,浮脉又主阳热,今阳热之脉,仅见于关上,说明中焦有热,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故心下痞塞不通。然未与有形之物相结,故虽痞塞而

不疼痛。本证后世医家称之为热痞,刘渡舟教授在火证论中叫做“火痞”,其治疗当泻热消痞。方中大黄苦寒,泻热和胃开结,黄连苦寒,清心胃之火。以麻沸汤渍之,则味轻气薄,清热而不泻下,治在胃而不及肠。二药合用,使热去结开,则痞满自消。

1.5 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第155条曰:“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本条论述热痞兼下焦阳虚的证治。无形邪热结于中焦,脾胃升降之机乖戾,故见心下痞满;下焦阳虚,不能温阳固表,故见恶寒汗出。治疗当泻热消痞,扶阳固表。方用大黄、黄连、黄芩苦寒泻热,以麻沸汤浸渍片刻,取其味薄气轻,以清泻上焦之邪热,达到消痞的目的;附子久煎别煮取汁,使辛热之药发挥温经扶阳的作用。

病案举例刘x x ,女,58岁。患有慢性胃炎20余年,病情时好时坏,经常不能离开治胃药物,饮食稍有不慎,病情就要发作,始终无怯根治。近来病情又加重,心下痞满,嗳气频作,呕吐酸苦,小便少而大便稀溏,日行3-4次,肠鸣漉漉,饮食少思,左胁下空痛不舒。望其人体质肥胖,面部虚浮,色青黄不泽。胃脘处按之柔软不痛,胃中有振水声。舌苔水滑,脉滑无力。辨为脾胃之气不和,以致升降失序,中挟水饮,而成水气之痞。尊仲景之法以生姜泻心汤散水消痞,加茯苓健脾利水。生姜20克、干姜4克、黄连6克、黄芩6克、党参10克、半夏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12枚、茯苓30克。此方连服7剂,痞消胃开,大便成形,胁痛肠鸣均轻。后依法调理3个月有余,饮食二便均至正常,体力如常,复查胃镜,病灶基本消夫,病获痊愈。

2 效东垣擅调脾胃升降

李东垣,受业名门,在用汗、吐、下等常法治疗乏效时,宗元素“养胃气”的家法,以饮食劳倦内伤立论,从脾胃施治,竟获卓效。他在传统的伤寒外感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内伤学说,著《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书,其临证施治,特别强调脾胃的作用,遣方用药也多归于脾胃,崇脾补土,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之为“补土派”。他把物质在体内的主要运动形式--升降,紧密地落实到脾胃的功能特点上,在升清与降浊这一对矛盾的运动过程中,认为升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临床强调升发脾胃之气的重要性,创制了不少以升阳益气为主的方剂,擅长用升麻、柴胡、葛根、黄芪等升提之品,成为补土派的显著特色之一。东垣之后,其脾胃学说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中医对于脾胃病的认识和治法日臻成熟,后人用“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之说,确立了李东垣及其脾胃学说在中医学史上的地位。导师刘渡舟教授认为,仲景治病,擅调枢机开合,其论为“开合枢”,即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东垣治病,擅调气机升降,倡导“升清阳,降浊阴”,临床喜用风药升脾胃之阳气而达到降浊阴的目的。刘老对东垣的脾胃学说,推崇备至,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喜用东垣之法,其常用之方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

2.1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本方为东垣《脾胃论》第一方,出自《脾胃论·脾胃胜衰论》:柴胡、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生石膏。治疗各种内伤疾病,元气下降不升,阴火乘机困扰脾胃所致的脾胃清阳不得上升,湿热困阻中焦,热多湿少的症状。如倦怠懒食,身重而痛,口苦舌干,肌肉消瘦等。本方以柴胡为主,份量独重,配以升麻、羌活以升举脾胃之阳气;辅以人参、黄芪、炙甘草补益脾胃;苍术渗湿健脾;黄芩、黄连、生石膏清泻阴火。

2.2 升阳益胃汤

本方出自《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由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白芍、半夏、黄连、泽泻、陈皮组成。治疗气虚、湿多、热少的内伤病。证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洒淅恶寒等肺病症状。其病机为湿邪内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脾胃与肺共同为病。治当升阳以燥湿,药用柴胡、防风、羌活、独活,风过则干也;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益胃以化湿,湿去则阳气升发;泽泻引导湿热从下而解;黄芪、人参、炙甘草补脾胃之虚,并益肺气;黄连以清余热;芍药和营,收肺气之散,并节制风药的辛燥作用。二方的区别在于湿热的轻重和是否兼有肺系症状。

病案举例董x x,女,37岁。十余年前就发现有慢性胃炎,一直间断服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近半年来病情似有恶化,饮食渐减,周身乏力,大便稀溏,日行2次,恶寒怕风,稍有不慎,即患感冒,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已服中西药物数月而无效,特求刘教授用心调理。视其舌淡而苔白腻,切其脉则濡细无力。辨为久病损伤脾胃,脾之阳气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化源不足,土不生金,则肺气也虚,乃脾胃与肺共同为病。治当升举脾胃之阳气为主,辅以健脾化湿。方用升阳益胃汤:羌活、独活、柴胡、防风各4克,红人参6克,白术12克,茯苓30克,炙甘草10克,黄芪20

克,白芍12克,半夏16克,黄连3克,泽泻10克,陈皮8克。服药7剂,纳增便减,周身轻松。又服7剂,诸证若失。细心调理两月有余,胃镜复查只有部分浅表病灶存在,自觉饮食体力如常人,数年之苦,终于痊愈。升阳益胃汤黄耆2两,半夏(洗,此1味脉涩者不宜用)1两,人参(去芦)1两,甘草(炙)1两,独活5钱,防风5钱,白芍药5钱,羌活5钱,橘皮4钱,茯苓3钱,柴胡3钱,泽泻3钱,白术3钱,黄连1钱。

方剂主治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中气不足,不得升降,或胸腹胀闷,或二便失化,下利遗溺,头眩耳鸣。

3 法天士甘寒濡养胃阴

东垣之后,脾胃学说业已形成,至清代开始认识到了胃病治疗证有缺陷,即如华岫云在批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目》中指出的“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对胃府研究确有殊功,纠正了“略胃”倾向者,莫过于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滋养胃阴”的治法。叶天士首先继承了李东垣治脾的思想,但他井不墨守成规,认为“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就不能用治脾之药笼统治胃,而必须滋胃阴,降胃气,以润通为补。临床常用药物如麦冬、麻仁、石斛、粳米、甘草、蔗浆等甘凉濡润之品,使胃津复来,胃气自然下行而病愈。他归纳的“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始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则把脾胃分治的理论,叙述得条分缕析,正如华岫云评价“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导师刘渡舟教授把东垣理论与叶氏学说定名为南北两派,认为北方之人,体格强壮,北方气候,偏于寒冷,故北派治病,用药辛香燥烈,温药取效;而南方之人,体质柔弱,南方气候,偏于温热,故南派治病,用药甘酸濡润,凉药见功。刘老在临床上喜用经方治疗慢性胃炎,次则效法东垣调理脾胃升降,然若患燥热之证,或病后热伤肺胃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肤发热,便不通爽,九窍不和者,则属于胃阴不足,此则不宜芪、术、升、柴等药,而当用降胃之法。但所谓胃宜降则和,却不宜辛开苦降或苦寒下夺以损胃气,而宜甘平或甘凉濡润之法以养胃阴,这样津液来复,通降目的可达,此时则当用天士养胃阴之法。刘老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只要辨证属于胃阴虚证,多以此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应用,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钟x x,女,68岁。患慢性胃炎多年,近来病情渐重,心下痞满隐痛,纳呆,口干咽燥,渴不欲饮,且饮水不解,大便数日一行,干如羊屎,舌红少津而有裂纹,无苔,脉细数。综观脉证,一派阴虚之象,遂处以养胃之方:麦冬20克,玉竹30克,生扁豆15克,生甘草10克,沙参12克,桑叶6克,玫瑰花2克,白梅花2克。连服14剂,诸证始见好转,舌上生苔,原方不变,续服3个月有余,病情方愈。刘老治疗阴虚胃痛,常在大量滋阴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小量玫瑰花和白梅花,其作用主要在于防止滋阴药腻胃。此二药并有治疗肝胃气痛的作用,且“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本草正义》),对于慢性胃炎之阴虚者,实有一举两得之妙。

4 创新意首倡“古今接轨”

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刘老除继承古人经验外,自己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也创造了一系列治法,而最有特色者乃是“古今接轨方”的运用。所谓“古今接轨方”,是指经方与后世方联合应用。刘老治疗胃病,首重饮食因素,故接轨之方,常以平胃散为基础方,合用不同的经方,临床辄获佳效。与平胃散经常接轨的古方有小柴胡汤和大黄黄连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合用叫做柴平煎,临床用于肝郁湿盛、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胃炎。此方针对饮食、情志、湿热三大病因,其中的参、草、枣能补益脾胃之虚,对于慢性胃炎,只要不是明显的胃阴虚证,皆可应用。因此,本方是刘老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最常用的方剂之一。本方运用的辨证要点是胃痛连胁,舌苔白腻,脉弦。

病案举例沈x x,男,48岁,患慢性胃炎多年。其人体肥而多郁,喜啖肥甘,消化不良,食后胃痞,时呕酸苦,胸胁苦满。切其脉弦,视其舌苔白腻而厚。通过脉证分析,辨为肝郁胃湿,中焦气机受阻所致。方用柴平煎:苍术10克,厚朴16克,陈皮12克,半夏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3克,党参6克,黄芩10克,柴胡12克,大枣5枚。此方服至7剂,则病减大半。嘱其“少荤多素,遇事不怒”,继续服药,将息而瘳。

平胃散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接轨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型者有立杆见影之效,方用平胃散和胃化湿,大黄黄连泻热消痞,二方合用,湿化热清则痞消病愈。某人患胃病,脘中痞闷,泛酸涌苦,胃中嘈杂,

烧心作痛,舌红而苔白腻,脉濡数,多方治疗不愈,特邀刘渡舟教授会诊,切脉视舌,辨为湿浊生热之证。乃用平胃散加黄连10克,大黄2克,服至7剂则酸水不泛,嘈杂与烧心皆愈。

文献参考B北京中医药大学董建华院士治脾胃病经验

1仲景治疗脾胃病大法已备,方药极具效验

董老尝谓:一部《伤寒论》,虽为外感伤寒而设,但却奠定了脾胃病分型及辨证论治的大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脾胃病辨证论治之纲,而且创制了大量卓有疗效的方剂。《伤寒论》专列了“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以白虎汤治疗阳明经病实热证;以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病实热证。在其他篇章中,涉及脾胃证治随处可见。如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治疗热痢,白通汤治疗虚寒痢,诸泻心汤治疗痞满,小陷胸汤治疗结胸,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腹胀,旋复代赭汤治疗噫气不除,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黄土汤治疗脾虚下血。《金匮要略》专列了“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大黄甘草汤治疗实热呕吐,其他如大黄附子汤治疗虚寒便秘,厚朴七物汤治疗腹胀,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治疗腹中冷痛,麦门冬汤治疗胃阴不足等。总之温中有理中汤,清中有白虎汤,泻中有承气汤,补中有建中汤,胃热有大黄黄连泻心汤,痰热有小陷胸汤,胃胀有三泻心汤,虚呕有旋复代赭汤,实呕有大黄甘草汤,胃阴虚有麦门冬汤,大法已备,所列方药,只要辨证准确,极备效验。

2以旋复代赭汤合大黄甘草汤治疗幽门梗阻

幽门梗阻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突出的症状是胃脘胀痛,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董老认为,本病起于脾弱气虚,通降失权,停痰积饮,壅滞为患,为本虚标实之证。旋复代赭汤治疗胃气因虚上逆,心下痞硬;大黄甘草汤治疗实热呕吐,食已即吐,两方合用,补泻两法,两相兼顾,治疗幽门梗阻甚为适宜,屡用屡效。常用组方:党参10 g,旋复花20 g,姜半夏10 g,干姜10 g,酒军5 g,佛手10 g,苏梗10 g,代赭石20 g,甘草5 g。梗阻缓解后,再予黄芪建中汤加失笑散从本治疗。

3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小陷胸汤治疗糜烂性胃炎

董老认为,胃为阳土,不论外邪内积,一有所阻,则气机郁闭,热自内生。糜烂性胃炎多由恣饮烈酒,过食辛辣而得。临床辨证,如果燥热相结,传导失职,大便干结,董师即投以大黄黄连泻心汤,通腑泻热,取效甚捷。酒军泻火解毒,活血行瘀,消积健胃,降浊止呕,是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上品,并无攻伐败胃之虞。常用组方:酒军5 g,黄连5 g,黄芩10 g,枳壳10 g,大腹皮10 g,香橼皮10 g,佛手10 g。如果痰热互结,证见舌苔黄腻,即合用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若大便不结,胃中灼热,去酒军,加白虎汤直清胃热,其中石膏用量10~20 g。白虎汤是热病气分热的代表方剂,鲜有在内伤脾胃病中应用的。董老多年经验,用其治疗糜烂性胃炎而见舌红、胃中灼热者,多有效验。

4以半夏厚朴汤等治疗胃动力障碍

胃动力障碍也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其主要症状为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反胃等。同《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述的“痞证”、“呕吐”、“腹满”、“噫气”等十分相似。如旋复代赭汤治疗心下痞硬,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热痞,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虚痞,半夏厚朴三物汤治疗腹满便秘等,都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开发出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中药促胃肠动力药。董老认为同是痞满(胃动力障碍),中医有寒热虚实之分,治疗有温清补泻之别,这是中医治疗痞满证疗效显著的关键所在。董老认为在仲景方中,半夏厚朴汤治疗胃动力障碍最为好用。寒热相宜,不腻不燥,临证配以木香、佛手、槟榔、香橼皮。舌红苔黄有热者,加黄连、黄芩;舌淡苔白有寒者加吴萸、砂仁;气虚者加党参、黄芪;便秘者加酒军;痰热者加黄连、瓜蒌;阴虚者加玄参、麦冬;血瘀者加丹参、降香

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反流性食管炎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处方:半夏10g,厚朴10g,紫苏10g,茯苓15g,生姜2 片,黄连6g,吴茱萸3g,黄芪20g,党参15g,陈皮10g。肝郁气滞加柴胡、枳壳、郁金;胃阴不足加石斛、沙参、麦冬;脾胃湿热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栀子;脾胃虚寒加制附子、吴茱萸、炒白术;久病入络,瘀血内阻加莪术、生蒲黄、延胡索;反酸、烧心明显者,加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楞子疗程均为4 周。

文献参考C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李玉奇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经验

起初,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时,李老也曾沿用古方从寒热虚实施论治,然而临床实践证明,应用这种方法治疗萎缩性胃炎时,虽症除而病却经久不愈。后来受《金匮要略》之启发,张仲景在治疗五劳虚极羸瘦之证,不用大补气血之剂,反以大黄虫丸攻坚破积,其意旨在化瘀而后生新。得此启示,敢于跳出框框之外另立学说,以痈论治。

1.胃脘痈的古代论述

以痈论治并非凭空设想,而是有古法可循的。《素问·病能论》:“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圣济总录》中对胃痈作了精辟分析并提出治疗方剂:“夫阴阳升降,则营卫流,以咳治热聚胃脘,留结为痈,连翘升麻汤方;胃腑实热,留结为痈……犀角汤方;营卫不流,热聚胃口,血肉腐坏,胃脘成痈,射干汤方;胃脘蓄热,结聚成痈,芍药汤方;热气留聚胃脘,内结成痈,麦门冬汤方。”

2.胃脘痈的本质

李老谓:“胃痈之为病,乃胃阳之气不得宣发而受遏抑,所谓胃阳遏抑亦可视为胃之表证,即寒气隔阳;胃的里证乃热聚于胃口,故萎缩性胃炎是因脾胃俱病而出现的寒热交错诱发的瘤痈。”

其实,“痈”是一个广义的疾病概念,是中医对感染和热毒引起的发炎和化脓性疾病的总称。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大多数中医的“痈”都与细菌和微生物感染有关。中医治疗痈的方法是“清热解毒”,而很多清热解毒的中药都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李老提出的“以痈论治”中医理论的核心是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胃炎,常用大量的苦参、黄连、黄芩、蒲公英等,每每取得奇特的疗效。

还应该强调的是,李老虽然是传统中医出身,但是十分尊重西医,力主用科学方法研究和提高中医。自胃内窥镜发明后,多年来众多病例在借助胃内窥镜、活检病理,屡屡看到胃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甚至还可伴有糜烂、出血、溃疡及胆汁反流等程度不等的病理改变。这种胃镜下所见与萎缩性胃炎热聚胃口,血腐肉败为痈十分吻合。

李老借鉴胃镜用于诊断,非但没有削弱中医四诊,相反反而促进四诊提高,尤其以舌诊突出。他独创“观舌识病”之长,通过放大镜观察患者舌象变化,就能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轻重及预后转归,与胃镜、病理诊断相比,总符合率达90%以上,“观舌识病”堪称中国一绝,声蜚海内外。

3.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诊断

萎缩性胃炎的一般发展演变趋势是:浅表性胃炎/胃窦炎(轻、中、重度)或萎缩性胃炎(浅表、中、重度)发展为伴胃黏膜异型增生、不完全性肠化生,再发展为癌前期病变,最后发展为胃癌。

在众多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中,李老凭借中医四诊总结出发现胃癌癌前期病变的三大指征:

①脉来弦实有力。

②望诊可见肿瘤面容,舌面萎缩无神无根。

③体重急剧下降,胃脘胀满,全无食欲。

如在临床遇有脾胃病患者,面色灰垢无华,形体消瘦,舌体萎缩,舌面少津,无神无根,口干渴而不欲饮,胃脘胀满而无痛楚,体重急剧下降,特别是脉来弦实有力,多为癌前病变。按病久当虚,脉应无力,今反弦实有力,乃因正邪交争,正气被病邪所夺,阴阳离决,故脉反大于外,并非正常,乃病使然。舌面无神无根,胃津匮乏,证明胃气衰败而离决;口干渴不欲饮水,乃病在血分不在气分;体重急剧下降,乃胃阳欲脱,脾阴匮乏,病入险境,多为癌前病变指征。对这样的患者,李老主张暂停施方用药,一俟胃内窥镜、病理(需钳取活检病理4~6块)为准,定性后再立治疗方案。通过本程序经治病例,几乎没有漏诊或误诊。

4.胃脘痈的治疗与预后转归

李老在临床中根据中医四诊,发现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改变,处于癌前病变,经胃镜病理确诊后,立即给予阻断监护治疗,并规定4个月一次胃镜病理复查,根据病变程度指导治疗,直到病变解除,免于癌变的发生。

针对本病的演变转化趋势,李老制定了严密的治疗观察方法,提出了治疗本病的四大法则,即升阳益胃、生津救阴、解毒除湿、去腐生新。在此大法下选用黄芪、苦参等中药组方配伍,研制成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特效方剂——十三方。

此外,对于早期发现胃癌,立即行之手术治疗,术后配合中药抗放化疗毒性反应,挽救患者生命。

5.典型病例

付某,男,54岁,沈阳人。2004年5月14日来诊。来诊时患者症见胃脘胀痛伴嗳气,食后加重,食纳尚可,无其他不良反应,惟脉来弦实有力。李老当即告知脉与症不符,应立即检查防患于未然。半月后,付某因病情加重来复诊,此时才得知其本人未遵医嘱,轻视病情。诊得其脉,惶惶然,如循刀刃。李老再三嘱托,病人才到某医院检查胃镜。胃镜提示:1.进展期胃贲门癌(隆起样病变)。2.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炎。活检病理:贲门腺癌。

患者立即到北京行手术切除治疗。出院回沈阳后,患者脉象由弦实有力转为沉细无力,此为邪去正安之象,为脉之顺证,提示暂无生命危险。为缓解放化疗之副反应,治以健脾和胃、化瘀消痈之法,方用救胃延龄汤。处方:

苦参20g,槐花10g,甘草15g,藏红花5g,茯苓20g,乌贼骨25g,红豆蔻15g,败酱草20g,白蔹25g,麦芽15g,扁豆15g,瓦楞子20g,蓼实15g。

上方加减共服药半年余,病情比较稳定,患者食欲可,偶有胃脘胀闷不适感。李老嘱其定期复查胃镜,病情变化随时就诊。至今,该患者身体状况一直保持良好。

文献参考D蔡慎初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1978年WHO将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之一。蔡慎初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多年来致力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脾虚,邪实多为肝气犯胃,气滞血瘀。涉及脾、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因而“气虚气滞,邪热瘀结”为本病主要病理特点。针对这一特点,确立了“益气理气,清热活血”的治疗原则,拟定了“治萎化异汤”为基础方,由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丹参、黄连、莪术、徐长卿、佛手、铁树叶、蒲公英、露蜂房组成。该方集中反映了蔡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取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为君,辅以疏肝健脾理气药物,在补气同时又重视脾运功能的正常;佐以活血、解毒之品,既注重调气活血,又考虑到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癌前病变,要适当地加以抗癌治疗。全方体现了扶正祛邪、调气活血、解毒防变的治疗原则。本方中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较好地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促进黏膜修复,提高抗病能力;黄连、蒲公英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铁树叶、莪术、露蜂房软坚散结,有较好的抗菌消炎性增生和防突变作用。总之,中药治疗CAG认为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解毒消散,抑制癌细胞作用,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消散的作用有关。“治萎化异汤”及加味治疗CAG的近期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部分病例可获得病理上的逆转,展示了应用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有广阔前景。

在慢性胃炎临床上,蔡慎初教授认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个可行性措施。中医的一个证.包括了现代医学许多病;现代医学的一个病,又可以出现许多证。辨证论治讲求“有是证必用是法”,循证立法,据法处方,随法加减,灵活运用,但也不能偏废专病专方的对证治疗。我们认同岳美中先生的主张;“专病、专证、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才是较有成效的可靠性措施。”证型准确,舍病从证;证型不明,舍证从病,拟用专病专方,从而增加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治萎化异汤”的组成为:生黄芪30克、生晒参15克、炒白术12g、茯苓15克、炙甘草15克、陈皮10克、当归8克、丹参15克、莪术12克、徐长卿15克、佛手10克、铁树叶12克、(或八月札15克)蒲公英15克、露蜂房10g。临床运用该方应辨证加减:若见脾胃虚寒者加吴茱萸5克、干姜10克、荜拨6克、荜澄茄6克等温中暖胃之品;若见肝胃不和者加柴胡10克、制香附10克、枳壳10克、炒白芍15克、紫苏梗10克等疏肝和胃之品;若见肝胃郁热者加黄连10克、

黄芩8克、吴茱萸5克、干姜10克等药以寒热井用,辛开苦降,泄热和胃;若见胃阴亏虚者酌加北沙参10克、芦根10克、葛根15克、生白芍15克、乌梅6克、生山楂15克等养阴生津之品;若见病情迁延日久、气滞血瘀尤甚者可前加生蒲黄15克、五灵脂12克、九香虫6克以及制乳香、没药各6克等理气活血祛瘀之品加强疗效。

临床上蔡慎初教授经常要在无明显血瘀证存在的时候选加几味活血药,原因就在于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理气活血化瘀之品如当归、丹参、川芎、莪术等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使胃黏膜缺血缺氧得到改善,有利于炎症的吸收、萎缩腺体的复生及增生性病变的消退。对HP阳性的患者加用清热解毒药物如蒲公英、炒桅子及清热燥湿药如炒黄芩、炒黄连等以抑制杀灭HP。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者加海螵蛸20克、白芨20克以制酸止痛,修复胃黏膜;对疣状胃炎患者加用生薏苡仁30克、白芥子10克等以消徵去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伴随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则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病变”,故可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一些解毒散结抗癌之品如莪术、铁树叶、露蜂房等。莪术味苦平,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据报道其所含挥发油局部注射,可使肿瘤组织坏死,相继脱落,而对癌旁正常组织无明显影响,并能提升淋巴细胞数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铁树叶甘、微温,有小毒,功能理气活血,“平肝,统治一切肝气痛”;苏铁成动物实验证明对多种癌都有抗癌作用且对胃癌细胞较敏感。露蜂房甘平有毒;据药理实验证明对胃癌细胞有效。笔者经常将这3味药配合使用来防治胃的癌前病变。经临床研究证实:多数患者胃种膜病理改变逆转或改善,腺体萎缩,不典型增生减轻或消除。同时蔡教授还认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兼有脾阳虚证,严重者兼肾阳虚衰,因而针对脾虚型的CAG强调以温阳益气健脾祛瘀法为法则,运用治萎化异汤加温阳健脾药物淡附子、肉桂、补骨脂、巴戟天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文献参考D祛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1 风药益气健脾,升阳举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水谷,经过脾胃的运化吸收,在脾气升清的作用下,将精微物质布散全身,故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则阴土始运,中气不升,必致下陷。风类药辛温通达,其性升浮,能助脾气升腾。风药属木,又能疏达肝气,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李东垣所著《脾胃论》载方63首,而用风燥升阳药者31方,其中以升麻、柴胡、羌活、防风最为常用。由于风类药的作用特点,常用于配合补气药物以治疗中气虚弱,阳气下陷的病证,两者配伍,能够鼓舞阳气,升清举陷,使阳升有助益气,气行利于脾健。

2 风药散湿化浊,消胀除满:脾居中州,属土,以阳为本,以升为顺,喜燥而恶湿。叶天士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阳虚弱,运化失司,则易致水湿内停。而水为阴邪,一旦停聚,又会困遏脾阳,阻滞气机,加重脾阳虚衰。姚止庵云:“脾本湿土,而性则喜燥,盖湿极则气滞而不能运化矣。”治疗遵《内经》之旨:“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应在苦味燥湿,淡渗利湿的基础上,佐以辛味风药。而“风胜则干” ,风其性偏燥,风能胜湿,既有燥湿之功,又能振奋脾阳,使脾阳健运,以化湿邪。同时风性善行,走窜力强,能行气发散,宣散湿浊,防止湿邪凝聚,以解除湿邪困脾。李东垣之升阳除湿汤即以羌活、防风健脾化湿,升麻、柴胡升举脾阳,而治疗脾虚湿盛。又如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印会河教授治疗脾虚湿盛善加“薄荷”,认为“薄荷”辛散芳香,有健胃化滞散浊之功,对舌苔厚腻者有较好效果。

3 风药祛风止泄,调整胃肠功能:泄泻的病因多为感受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以健脾利湿为其治疗大法。风类药物治疗泄泻,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一为脾气虚弱,阳气下陷,此《素问》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腹痛隐隐,肠鸣腹泻,形寒怯冷,舌淡苔白厚,此为脾虚湿困,清阳不升。治疗“必用升阳风药”,使下陷的清阳之气上升,而风能胜湿,又可直接治疗湿盛泄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二为风邪入中所致的肠风泄泻,即《内经》所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风邪入中,多出现飧泄,表现为泻下清稀,肠鸣腹痛,稀便中常夹有气体,泻下泡沫,有的可兼有发热、脉浮等外感症状。治疗可用升阳除湿防风汤加减,常用风类药物有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防风、白芷等。治疗泄泻的原则,可从《证治汇补》所言:“凡泻皆兼湿,初宜分理中焦,次则分利下焦,继以风药燥湿,久则升举元气。”

4 风药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内经》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李东垣认为“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胆附于肝而属木,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胃的气机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保命全形论》指出:“土得木而

达”。《内经博义》云:“土生万物,苟非风木和柔之气,内居其间,何以使土脉和动,故土旺长春,而木正向荣。”脾为阴土,全赖肝木的条达疏泄及升发作用,脾方能健运生化。肝木疏泄不及,则脾土运化无力,易出现两胁胀满,脘闷不舒,腹胀纳差。肝木疏泄太过,横逆犯土,可致木旺乘土,使脾阳不升,清气下降,出现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等症。治疗除用疏肝健脾药之外,常配以柴胡、升麻、羌活、薄荷、防风之风类药物以升阳益气。风药属木,善于条达肝气。李东垣曰:“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在升发肝胆之气的众多风药中,李东垣认为:“调理脾胃须羌活以散肝结。”并善用薄荷,认为薄荷“中央空虚,象震卦之体。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也,甲胆者,风也,生化万物之根蒂也”。

白芷,其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具发表祛风、消肿止痛的功效,在中药里属解表类药物,传统上多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本草求真》说它“气温力厚、通窍行表”,因而能辛散祛风、温燥除湿、芳香通窍、擅长止痛。利用它长于芳香化浊、温中散寒、祛瘀生肌、消肿止痛的功效,可将其作为治疗胃痛的主药。方法一白芷30~60克、甘草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亦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味)。该方能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方法二白芷、白芍、白芨各10—30克、白蔻仁6—12克,每日1剂,水煎服。该方治疗肠胃溃疡有显效。方法三以白芷、黄芪、白芨、甘草各等份研末,每次8克,每日2次,加蜂蜜两匙冲服。该方对消除胃脘疼痛十分有效。

文献参考E许多中药可以制酸,还可保护胃粘膜

许多中药可以制酸,还可保护胃粘膜,副作用小,无酸反跳之弊。属虚寒者选乌贼骨、珍珠母;实热者选贝母、白芨、左金丸;寒热不明者选煅瓦楞子、海蛤壳。《本经》中特别强调白芨能“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还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且能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并可增加其他药物在胃壁的吸附。值得注意的是,制酸剂多为酸涩收敛之品,大便不畅时需慎用,必要时应加润肠通便药。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已得到公认,故程师在强调辨证治疗时,也适当辅以辨病治疗。上述左金丸、白芨兼有抗HP的作用。另外,大黄、三七、乌梅、玄胡、连翘、厚朴等也有抑HP的作用,也可根据辨证优先考虑使用。

文献参考F.通补咸宜,动静结合。

胃肠病之治疗可以用“通”、“补”二字来概括,其药性特征也可分为“动药”和“静药”两种。所谓动药,是指具有调理气血,而易伤正损气的药物,如川芎、枳实、当归、柴胡、陈皮、肉桂、香附、大腹皮、砂仁、豆蔻等。所谓静药,指具有补益作用,但易滞气机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山萸、鹿胶,甘草等。一般说,调气活血之动药属阳药,补气养血健脾之静药属阴药。在用动静药物组织方剂时一要动静结合,二要注意用量。古人用方,补剂必加疏药,补而不滞;通剂必加敛药,散中有收。如是而用静药,佐以动药;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动药可推动静药,使补益作用增强,动药副作用减少,收到好的效果。动静相伍时,一般静药用量大,动药用量小。阴主静,阳主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重用静药,因为阴为阳之基,无阴则无以生;轻用动药,由于阳生则阴长,阴得阳则化。凡补养之静药必重用方能濡之守之,而疏调之动药虽轻用已可煦之走之。例如在异功散中,参、术、苓、草是静药,用量宜重,陈皮是动药,用量宜轻,这样既增强健脾之功,又防止耗气伤血。

文献参考G使用特效专药与配伍。

治胃肠病,某些药物常有特殊疗效,例如:

理气:陈皮、木香、香附、青皮、厚朴。

益脾:山药、扁豆、焦白术、党参、甘草、大枣。

温脾:附子、肉桂、干姜。

升气:柴胡、升麻、葛根。

化湿:半夏、苍术、白蔻、薏米。

泻火:黄芩、黄连、黄柏、公英、栀子。

生津:石斛、花粉、玉竹、天冬、麦冬。

除痞:沉香、槟榔、大腹皮、枳实。

止呕:半夏、生姜。

固肠:罂粟壳、赤石脂、石榴皮、诃子。

润肠:火麻仁、栝楼仁、郁李仁、蜂蜜、肉苁蓉。

驱虫:使君子、雷丸、榧子、槟榔、苦楝根皮。

此外,在临床上还有特殊配伍的“药对”,用之得当,可以提高疗效。如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半夏配黄连,能化痰浊,治湿热郁结,宽胸止呕;厚朴配黄芩,能化脾胃湿热;高良姜配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半夏配陈皮,名二陈,能和胃止呕;神曲配山楂,能消食导滞;豆蔻配砂仁能健脾胃;半夏配硫磺,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山药配扁豆,能补脾止泻;升麻配柴胡,能升提中气;乌梅配甘草,能生津止渴;苍术配厚朴,能除胃肠湿浊;木香配槟榔,能疏肠止痛;三棱配莪术,能消坚化痞;枳实与竹茹,能和胃止呕;旋覆花配代赭石,能平噫气;丁香配柿蒂,能止呃逆;补骨脂配肉寇,名二神丸,能治肾虚泄泻;木香配黄连,名香连丸,能止赤白痢疾;枳实配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赤石脂配禹余粮,能涩大肠。像上述两种药物配合的“药对”很多,或寒热配合,或上下、表里、气血药物配合,既丰富又灵活,用于处方之中,每能获得奇效。

药对(一)连根蒲公英30克川椒5-8克,寒热并用,苦辛和降,苦不碍脾,燥不伤脾胃,广泛用慢性胃炎,舌苔无明显变化者。

(二)连根蒲公英30克苍术10克苦降辛开,除湿安胃,用于舌苔白滑根腻者。

(三)连根蒲公英30克藿香叶15克苦辛芳化、逐秽安中、用于舌苔白腻垢者。

(四)连根蒲公英30克甘松10克苦辛开郁、醒脾止痛、用于腕痛、食少者。

(五)连根蒲公英30克郁金15克苦辛利胆、行气解郁,用于厌食荤油者。

注:上海二黄(黄秉良、黄文东)脾胃派专家之得意药对。HP(+)者服之更为合适。

文献参考H高建忠对胃痛的认识

高师治病,不管是脾胃病还是其他病,都以顾护脾胃为第一要义,以王道之法缓图,防药邪之害。追求立竿见影,急功近利是有悖于这一原则的。“王道之法学东垣,霸道之法学仲景”、“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为高师多年读书与临床的体验

胃痛是一个症状,严格来说应该把胃痛理解为胃脘痛。认为胃痛就是胃疼,这样就会把胃定位成西医的胃,中医的胃和西医的胃完全是两回事,不要混淆。李东垣对胃特别重视,认为人体后天一切精微物质全部来源于胃,脾的功能是把胃里有用的东西转输给五脏六腑的。临床上,胃脘部属于胃,脐周,就是腹部属于脾,小腹部属于肾,少腹部属于肝。这样定位是有意义的,可以指导脏腑辨证用药。

良附丸适合由内伤寒邪引起的胃痛。高良姜长于温胃,干姜上可温胃下可温肾,长于温脾,肉桂长于温肾,这三个药作用部位不一样。外寒犯胃引起的胃痛,可以用香苏散,香附、苏叶、陈皮、甘草。如果胃有热又受了寒,出现了寒热错杂的时候,或寒邪郁滞化热的时候,要寒热同治,应想到半夏泻心汤,或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

在临床辨证分型里面,胃痛的分型是最多的,单《金匮要略》和《伤寒论》里涉及到胃痛的证型就有很多。常见证型首要的是寒邪犯胃,由外感寒邪或冷食冷饮引起来的。外受的寒邪和内生的寒邪治疗不一样,内生的寒邪可能没有风邪,外感的寒邪夹有风邪,治疗的目的总是要把寒邪散出去,经常会用到良附丸。。有人说高良姜温热的力量小于干姜,夏天用高良姜冬天用干姜,这个理念是不对的,若30克高良姜有没有3克干姜温热力量大?这不是大小的问题,是作用部位的差别。这张方子没有表散寒邪的药,如果要表散寒邪,可以加生姜,或把高良姜换成生姜。

由饮食停滞引起的也很常见,治疗应想到保和丸。保和丸是朱丹溪的方子。《医方考》对保和丸是这么说的:“伤于饮食,故令恶食,诸方以厉药攻之,是伤而复伤也。是方药味平良,补剂之例也,故曰保和。”对这张方剂的评价是特别高的。保和丸由二陈汤加味而来,不单适用于治疗食积胃痛,可广泛地使用于由食积引起的许多病症。二陈汤加消食药就是保和丸,保和丸加白术就是大安丸,既有食积又有脾虚的时候是需要加白术的。李东垣对用消食导滞这类药物治疗食积是非常慎重的,他说本来饮食已经伤了脾胃,再用利药会更伤损脾胃,治疗主要应该恢复脾胃的功能。李东垣治疗饮食停滞用枳术丸加味。张元

素用枳术丸治积食,白术用量是枳实的两倍,以白术为君,现在会这样用药的医生不多。张元素、李东垣的书看得多了就知道什么叫王道治病,从兵法来说,霸道就是用强力,攻城掠地,王道就是安抚,让叛民变成顺民。《三国演义》中吕蒙白衣渡江,没有动一兵一卒,荆州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发现城里旗子都变了,变成东吴的旗了,但其它的什么也没影响,没发现什么不好,没有见到血,生活可以依旧。这在军事上是最高明的,医生治病也一样。搞中医发现这些东西都能用到临床上,面对同一个问题,你的认识、思路不一样,你的处方就是不一样的。保和丸力量不够可以用枳实导滞丸,这是李东垣的方子。李东垣是反复告诫你消导的时候不要伤了脾胃,但并不等于他碰到积滞重的不会消导,《脾胃论》中他用霸道治病也是比较狠的,附子、大黄用的也比较多。枳实导滞丸是《内外伤辨惑论》里的方剂,由枳术丸加味组成的,积滞这么重,必须导下,仍然用白术。以前实习时见到有部分老中医特别喜欢用白术,用现在教材里学到的东西是理解不了的,好像白术成了最常用的药,后来才体会到这部分医家是学易水学派的。易水学派的东西在老一批赤脚医生身上影响特别大,反而对后来科班出身的医生基本上没影响了,因为在上学的时候对易水学派的东西接触的并不多,反而理解不了那种用药方式。

选方重要,还有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所开方剂剂量和配伍的把握,以及服药的多少,也就是掌握分寸。当代医家方药中曾专门撰文《关于掌握分寸问题》,提到临床掌握分寸的重要性。李东垣的书读得越多,你用药会越谨慎,你会知道什么叫王道,包括平淡的茯苓、苡仁,常用的神曲、山楂,在他眼里都是需要谨慎使用的。不读张仲景的书不会救死扶伤,不读李东垣的书不知道王道安天下,读张仲景能打天下,读李东垣能安天下。

肝气犯胃。“气得胃疼”,用柴胡疏肝散,它是四逆散加味来的,用四逆散也可以;如果是偷偷生气,缓慢起病,疼得不厉害,用逍遥散。逍遥散证是缓慢起病的,柴胡疏肝散证是突然起病的,化热可用丹栀逍遥散。若平时老生气突然出现胃疼或经常性地疼,可以有逍遥散证、丹栀逍遥散证、越鞠丸证。越鞠丸是朱丹溪的方剂,在方剂书里越鞠丸是理气剂的第一张方剂,越鞠丸怎么理气?苍术、栀子、神曲都不是理气药,川芎有理气的作用但它主要是活血药,也就是说方中只用了一味理气药,香附,但它又有活血的作用,为什么不用枳实、枳壳、青皮、陈皮这类理气药?书中说,柴胡疏肝散是治肝郁的,越鞠丸是治六郁的,怎么判断病人的郁是六郁还是肝郁?六郁有肝郁,气、血、食、湿、痰、火郁住了,怎么知道这六个郁在病人身上都出现,真得是辨出六郁来才用越鞠丸?朱丹溪说“百病多兼有郁”,治郁的主方是越鞠丸,可见使用越鞠丸的机会是很多的。柴胡疏肝散和逍遥散治疗的重点在肝,越鞠丸治疗的重点在中焦,中焦的郁不比肝郁见得少。如果是越鞠丸证而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可以有效,但明显是治错了。朱丹溪和李东垣都非常重视中焦的郁,实际上是李东垣先重视的,朱丹溪学了李东垣后通过自己的悟把治疗中焦郁推广开了。人体一身气机正常升降出入就不会有郁,郁住了更多见得是中焦不升不降,越鞠丸主要是恢复中焦正常的升降。后世的医家对肝郁很重视,认为肝是主一身气机疏泄的,慢慢地我们把气郁定格到了肝上,反而把中焦郁给忘了。

郁滞时间长了,往往能化热,这种情况用丹栀逍遥散。还有一张方剂是朱丹溪的左金丸,黄连清胃热,吴茱萸暖肝散寒,本来不应该有解郁的作用,但吴茱萸有一个作用是降逆,有本草书上说“吴茱萸降浊阴最速”,可以降胃逆、降肝逆,于是这两个药组合起来就有治肝胃郁热作用。还可以从辛开苦降角度理解,吴茱萸是辛散的、辛开的,黄连是苦降的,一开一降能恢复中焦的升和降,也有解郁的作用,因此一般提到肝胃郁热的时候想到左金丸。但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的适应症是不一样的,从舌苔来说,丹栀逍遥散证的舌苔不应该多,但左金丸证的舌苔不应该少。张景岳有一张方剂叫化肝煎,方中有特殊的两对药,丹栀和青陈皮。陈皮是调中焦气机的,青皮是调理肝胆气机的,丹皮是治疗肝经血分郁热的,栀子是治疗肝经气分郁热的。

久病入络,胃病时间长了可以出现气滞血瘀,在慢性胃病里面治疗血瘀的方剂,丹参饮的名气最大,这里面有三味药,丹参、檀香、砂仁,治心胃诸痛,包括治疗胸痛都是常用的。失笑散是活血止痛的,临床上胃痛考虑有瘀血的时候可以用。单纯见到瘀血引起的胃痛不多,我们经常见到在其他情况下夹有瘀,可能会有胃虚、痰滞、湿热等,治疗的时候丹参饮、失笑散经常会合到其他的方剂里使用,单用的机会不多。

湿热中阻或痰热中阻可以引起胃痛。温胆汤治疗痰热中阻,三仁汤治疗湿热中阻,两方证都会见到舌苔偏腻。如果是湿热,脉象会见到濡、数、缓等等这些“无定体”的脉象,痰热会见到滑脉。当见到一个舌苔偏腻的慢性胃病患者,如果考虑湿热的时候,还有另一张方剂可供选择,半夏泻心汤,可以治疗湿热

中阻的胃痛、胃痞,包括胃脘部的胀满。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里本来是治疗中焦痞证的,由于前面的医生误治后,表邪已经解了,出现了中焦气机的痞结。究竟是什么痞结住了,后世的医家有不同的意见。有认为痰气痞结了,方中有化痰药、散结药;有认为寒热阻结了,方中既用了干姜又用了黄连,老百姓说的寒火胃疼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但是有人不同意,有人说寒和热都是无形的邪气,怎么可能两个性质相反的无形的邪气结在一块呢?这部分医家认为这里面应该是湿热。戴元礼说过“泻心诸方取治湿热最当”,当代的伤寒大家陈亦人特别赞成这种观点,他说就不应该是寒火,就应该是湿热,他说历史上善于使用泻心汤的除了张仲景可能就是叶天士了,叶天士在他的《临证指南医案》里以泻心法主治的医案就有60多例,他说不论外感内伤凡属消化系统湿热阻滞的病证均用泻心汤化裁。这种提法可以是合适的,我们见到的舌象往往是偏腻的,如果舌象不腻用泻心汤效果很差,当然他说的是消化系统的病证。实际上临床体会,我的感觉,泻心汤证的部位就是在胃脘部,张仲景说的“心下”,“心下”的病变不管胀、满、痞、痛,只要见到舌苔偏腻,首先考虑用泻心汤。如果病变部位挪到脐周了,泻心汤效果不好。用半夏泻心汤的机会较多,这个方子难用在补和泻的比例上,寒和热的比例上,有时候也可以把左金丸合进来。治疗痰热中阻,还有一张方剂是小陷胸汤,这是很多消化科医生很推崇的一张方剂。

小陷胸汤瓜蒌黄连半夏是治疗小结胸证的,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痞证的,痞证和结胸证的区别在于邪气的有形无形,结胸证是痰气交结,是有形的,而痞证是无形的邪气,“心下满而硬痛者为结胸,满而不痛者为痞”。小陷胸汤曾在中医界又有一个名字叫“胃痛三味方”,也就是说治胃痛效果是很好的,当然用于胃痛的时候临床上应该见到舌苔腻,脉滑数,体现出痰热的表现。

以虚为主的胃痛可能见到胃阴虚和脾胃虚寒。胃阴虚这一型在临床上很难治。临床上不害怕湿热中阻,不害怕舌苔腻,就害怕舌苔少。治疗胃阴亏虚,方书中经常提到一贯煎、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汤、增液汤等方。一贯煎是治疗肝胃阴虚的,沙参麦冬汤和益胃汤是治疗胃阴虚的,芍药甘草汤体现另一种治法叫酸甘化阴法。也就是说,面对胃阴虚证,治疗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补阴,使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这类药物;另一种方法是用酸味药和甘味药来化阴,酸味药如芍药、乌梅、木瓜等,甘味药以甘草为主,其他的甘味药也可以用。如果病人经常泛酸,也就是口语中说“醋心”,能不能用酸甘化阴?一般来说可以用,这是两回事,如果胃酸比较明显我们可以酸甘化阴法合左金丸,比如芍药甘草汤合左金丸。酸甘化阴对胃纳脾运的影响要小于直接养阴的方法。直接养阴时要加点流动气机的药物,比如一贯煎里用到川楝子,但养胃阴时我们不一定会用川楝子,我们会用陈皮、砂仁、木香等,但它们温燥的力量比较大,因此少用,有时有的医家主张用香橼、佛手,但实际上香橼、佛手主要是疏肝的而不是疏胃的,这还是有差别的。总归在这一型里面可能用药不是那么单一,需要对用得药物及剂量进行斟酌。胃阴虚出现,往往提示这个病病程较长,经常会提示有瘀血,要加点活血的药,比如赤芍、丹参等。在胃阴虚的基础上往往会出现热,于是有的医家会加一味蒲公英,或连翘,或银花。

脾胃虚寒是临床上见得较多的,常用方如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等。但当我们辨为脾胃虚寒用温补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没有邪实。如果在脾胃虚寒的基础上出现邪实,一定要先祛邪实再温补,这点是需要注意的。临床辨证明明是脾胃虚寒,怎么就越补病症越重了,补得舌苔都腻了,补得都上火了,可能就是把那一丁点邪给补住了。比如伤寒论中的朴姜夏草人参汤证,这个证表现得很像理中汤证,但用了理中汤实际上效果不好,它在虚的基础上有邪实,把这点邪实解决了,接下来用理中汤治疗,这是合适的,用药的先后不一定要留意。温补中焦的小建中汤和理中汤都是张仲景的方剂,这两张方剂区别挺大的,但是我们面对脾胃虚寒的时候容易把这两个方证给混了。张仲景在虚劳篇里用得是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没有用理中汤,而我们温补中焦经常用理中汤,现在善于用理中汤的医生似乎比善于用小建中汤的医生多。这两张方剂的区别在于小建中汤证脉弦,理中汤证脉不弦。两方证都是虚寒证舌象,症状可以一样,如肚子疼、拉肚子、肚子胀,舌象都可以是淡的,苔薄白的,都可以胃寒,脉象都是弱脉、缓脉、偏阴的脉,不会出现阳脉,但小建中汤证会在细弱的脉中见到弦。吴茱萸汤容易被遗忘,它治疗虚寒胃痛和上两方又是不一样的,吴茱萸汤是治肝胃的虚寒,肝胃虚寒可以出现胃痛呃逆,表现为胃的病变,在伤寒论里见过三次,少阴、厥阴、阳明病里面,并且都涉及到饮邪、寒饮,他们共有的症状是呕恶,肝胃气逆。一般在临床上遇见肝病特别容易出现肝阳上亢,特别是现在的老年人高血压病人,而经常不去重视肝阴上逆。肝阳上亢我们会用到镇肝熄风汤之类的方剂,肝阴上逆需要用吴茱萸汤。

李东垣对胃痛的治疗,从内伤着眼,他一般会用到人参、黄芪、炙甘草来益胃气,温中一般会用益智仁、吴茱萸、白蔻仁,理气一般会用木香、柴胡、青皮、陈皮、厚朴,和胃用麦芽、半夏、神曲,和血用当归、桃红。也就是从内伤角度着眼,对病机考虑得相对复杂一些。由于着眼于脾胃内伤,一般都会

用到益胃气的药,也就是说相当多的内伤胃痛,李东垣在用药的时候可能类似于我们理解的拿补中益气汤来加减,这点是和现在临床医生有差别的。李东垣这种用药法对我们的启示是:在治疗胃痛时,无论虚证、实证,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胃气足,而千万不能把胃痛治好了,而胃气也伤损了。不要伤损胃气,要有意无意去培补胃气,只要胃气恢复正常,胃痛就不会再反复了。如果胃气越来越亏,那么胃痛即便现在治好了,它还会反复发作的,甚至发作次数会越来越多。

《丹溪心法》中说“诸痛不可补气”,这句话对后世影响特别大,不通则痛,补气会加重不通。但李东垣治胃痛,补气是常用的,朱丹溪看过、学过李东垣的书,实际上他说这句话是基于纠偏。他看到有部分医生学李东垣,老补气,离了补气药不开方,他发现疼痛这类病用补气药经常会用错,于是他就告诉他的学生碰到疼痛不要随便补气,可能他的原意是这样的。可是他的学生就给他记录下了这句话,他的书流传很广,后世好多医家都记住了这句话。他的意思是碰到痛症要注意,一般情况下不要乱用补药,但一定需要补时还得补。

《丹溪心法》中又说:“大概胃口有热而作痛者非山栀不可,须佐以姜汁,多用台芎开之”。治疗胃痛,朱丹溪仍想到郁,想到用越鞠丸法。胃痛有寒有热,属于热,张仲景用黄芩、黄连,朱丹溪喜欢用栀子,不可单用,佐以姜汁、川芎等温散、温燥药,张仲景是佐以半夏、干姜,用意是一样的。

《丹溪心法》中又说“有因平日,以致死血流于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气汤下之,切记。”碰到瘀热作痛,瘀热出现在胃脘部,这时可以用桃仁承气汤。哪种情况会碰到呢?如果碰到一个人平时特别喜欢喝酒、吃火锅、吃大肥肉,这样时间长了有可能出现这种胃痛,或者胃溃疡的病人,见到便秘,有可能遇到桃仁承气汤证。

病案举例:案1:武某某,女,42岁,慢性胃炎10余年,中西药物进服无数,不能愈。其夫住院,顺便求方一试。纳差胃呆,口干绝不喜饮,大便时干时稀,体瘦面白,舌淡齿痕,舌苔水滑,脉细弦。证属饮停心下,方用苓桂术甘汤。处方:茯苓15g,桂枝9g,焦白术9g,炙甘草3g。3剂大效,持方返回老家继服。

吃药无数,不外乎化痰和胃的二陈汤,健脾补气的四君子汤,辛开苦降的半夏泻心汤,理气散寒的良附丸,活血调气的丹参饮等等,或补或开,单方复方,药量再大,并未治饮,不效也在情理之中。

张仲景特别重视饮邪,而我们临床上经常容易忽略饮邪,这是应该注意的。饮邪经常见到的指证,舌苔是水滑的,脉是弦的,这个弦可以是单纯的弦,也可以是细弦,可以是沉弦,总归是带有弦。而大家能看到前面这一堆方剂所有的方剂都取代不了苓桂术甘汤,四味药加起来就那么一点,就这么点药病人吃起来就会有特别好的感觉。

案2:刘某某,女,35岁,慢性胃炎多年,久治不愈。间歇性胃胀、反胃,纳差,便调。此女性格偏于内向,家境不顺人意,自述心情不好时胃病易发或加重。诊其舌质暗红,舌苔黄白稍浊,脉缓中夹弦。证属中焦郁滞,升降失司。治以开郁和胃为法,方用越鞠丸。处方:苍术12g,川芎9g,香附9g,栀子12g,焦神曲12g。3剂水煎服。药后症减,继服3剂。此后患者秘藏本方,每有胃脘不舒甚时,自行配服3~5剂。

上方是一张大家熟知的越鞠丸方。百病多生于郁,“胃炎”也可因郁而生。只是前医见郁思肝,总以治肝郁为主,也能少效,但终属药证不符。书中都说越鞠丸治“六郁”,但后学者不易把六郁和具体临床病证结合起来,因此朱丹溪常见的郁证在后学者眼里见得少了,越鞠丸也经常被闲置不用。实际上,越鞠丸治郁着眼于中焦,与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治郁着眼于肝完全不同。真正掌握了越鞠丸方,临床会发现本方的用途很广。

我们现在几乎不认识朱丹溪说的郁证,被后世医家说的“六郁”把思想给捆住了。当我们忘记了六郁,回归到朱丹溪说的郁证上,可能就会发现临床上郁证是很多见的。这就和有个医家说过,《伤寒论》学得好的人,临床上看到得到处都是伤寒病,而没学懂《伤寒论》的人,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例伤寒病,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不认识,所以就见不着。

案3:武某,男,42岁。患“慢性胃炎”多年,长期胃脘痞满不舒,有时泛酸,纳少,大便尚调,精神欠佳。舌质淡暗,舌苔黄白,脉缓。证属中虚邪滞,寒热蕴积。治以辛开苦降为法,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干姜6g,姜半夏12g,吴茱萸3g,黄芩12g,黄连6g,人参6g,炒谷、麦芽各12g,炙甘草3g。

5剂水煎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上方加减服用40余剂,临床痊愈

慢性胃炎,多数并不难治,老百姓都知道“寒火胃病”。本案辨证、选方、用药并无特殊之处,前医不效的原因,可能与倚重中、西医结合有关,也可能与不辨证有关。

案4:张某,男,55岁。2008年2月18日初诊。

“老胃病”多年,两年前加重。经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试用“奥美拉唑”口服有效,医生建议其连服8周,每日早、晚各一粒。患者连服10周,服药期间无明显不适,但停药1周,诸症又复,于是对西药失去信心。2年来服用较多中成药和中草药,但见效平平,经人介绍来诊。诊见:胃脘不畅,下午及晚上出现泛酸,上逆。纳食欠佳,大便尚调,口气较重。舌质淡暗,舌苔薄白粘,脉细弦缓。证属中虚,升降失司,胃气上逆。治以辛开苦降法。处方:干姜6g,姜半夏9g,黄芩12g,黄连3g,吴茱萸3g,党参6g,枳实9g,枳壳9g,炙甘草3g。3剂水煎服。

2008年2月25日二诊:诸症未减,每次服药后1小时左右出现胃痛,移时自行缓解,停药后仍有胃痛时发。舌脉同前。上方去枳壳加乌贼骨18g、炒谷、麦芽各15g,5剂水煎服。

2008年3月6日三诊:上方服第一剂即感胃内久违了的舒适感,胃痛未发。服完5剂,诸症俱已消失。现纳食明显增加,胃脘无不适(患者补诉自己服上药都是早晨空腹顿服)。嘱上方2日服1剂,继服5剂。这个证辨起来也不典型,不好辨。对于胃脘部的病证,只要没有过多的证据反对使用半夏泻心汤,而又没有更合适的方剂可供选用,我经常用辛开苦降法,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胃脘部不畅,痞、满、酸、逆,先让中焦恢复升降。

反思药后出现的胃痛,是不是半夏泻心汤在起作用?有可能。每次药后1小时左右出现胃痛,可能正是药效最大的时候,这时候胃痛可能是胃想和降但和降不了的结果。也许第一张方不加减继续往下用也会有效。

清代医家陈修园对经方的认识是“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临证处方要达此境界,不易!

案5:高某,女,80岁,2004年9月8日初诊。

患者是山区农民,素体偏瘦,但精神尚好。近一年来胃痛频发,经当地医院诊为“胆石症”,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不接受手术治疗,电话中告知病情。试处下方:柴胡40g,黄芩40g,姜半夏40g,生白术120g,鸡内金90g,陈皮40g,茯苓40g,焦山楂60g,赤芍药60g,枳实40g,郁金30g,炒麦芽30g,生大黄10g,芒硝30g,炙甘草20g。1剂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日服2次。

2005年8月30日电话告知,老人服上药后,胃痛未发,纳食很好。要求今年冬天服补药调补身体。处方:焦白术200g,鸡内金200g,枸杞子100g,怀牛膝40g,柴胡30g,赤芍药40g,枳实30g,石菖蒲30g,炙甘草30g。1剂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日服2次。

面对高龄患者,无论何病,顾护,调治脾胃为不二法门。

第一张方剂是治疗胆石症的常规用方,只是注重中焦,我还是着重于中焦。结石病引起胃痛发作,在中医里还是属于腑气不通,方中10克大黄、30克芒硝,这个量不算大,配有大量护脾胃的,基本上不伤脾胃。只要是高龄患者,慢性病,久病,不管是啥病,治疗先从中焦入手。只要病人能吃能喝能长肉,这就没事,身体不好的小孩也是一样的。治脾胃,临床时间越长,越能感觉到脾胃的重要性。当代临床大家岳美中说,我一开始是学张仲景的,我前半生特别喜欢用经方,但是当我老年后特别喜欢李东垣,我发现用李东垣的东西,对于久病老年人的病变效果很好。李东垣的东西和张仲景的东西截然不一样,但都是很有用的,像这种用药法,看起来找不着李东垣的影子,但毫无疑问受到李东垣的影响,受到易水学派的影响。治国安邦需要王道,面对一个老人,无论是啥病,都需要“治国安邦”。不要总想怎么把这个病除了根,你首先应该想怎么能让老人活着,更好地活着。胆结石,我不一定要把它消掉,平安无事让你不疼就行了,就让你在身体里长着。老年人有啥病就让他有着吧,咱们只是把这个正气给维护住,让他先后天不要绝了就没事。

无用之用-方为逍遥

无用之为用,方为逍遥 ——谈《庄子》的无用之用与逍遥游的关系 及“无用”的积极影响 唯有当你逆流而游,你才能够感受到你自己,如果你顺着河流走,你无法感觉到你自己,你会感觉河流,而不会感觉到你自己,而且迟早你将会变成那个河流。 ——取自《道德经心经》(印)奥修 摘要一般人认为,只有有用的才是有价值的,可有用与无用的界限真的那么分明吗?庄子的逍遥境界如同人们想要极力找寻的桃源,可遇而不可求,那么从庄子的“无用”论中是否能够寻找出端倪?世上的纷扰何其的多,无论是庄子生活的时代,还是现今,我们都无法脱离这个社会,也就无法达到真正地逍遥,那么我们不防顺从自己的心,让它指引着我们,或隐世或出世,为社会造福,或安于平凡的生活,那么“无用”便是“有用”,便是“逍遥”。 关键词无用之用逍遥 一、庄子简介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一个无比神奇的令人琢磨不透的人,庄子的学说饱受人们推崇,尤以逍遥为著。庄子的哲学思想有很多,如我们所知道的朴素的辩证主义思想,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这一点与老子很相像,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庄子的思想是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当然这是不是真的,我们暂时不去讨论它,今天所要谈的是“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最开始是在逍遥游中提出的,因此在这之前必须要在谈一下庄子的一个重要观点:“逍遥”的思想观念。 二、庄子及其“逍遥游” 庄子,给让人的感觉是逍遥,无所恃,但庄子又不是一个圣人,作为一个在俗世生活的一个俗人,又怎能脱离这个俗世?大部分人都知道庄子的《逍遥游篇》,其中大量篇幅说明什么事逍遥,如何才能做到无所恃,逍遥。 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

浅谈逍遥散加减临床新用

2007年12期17 自觉喉中有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胃脘胀闷纳差,心悸失眠,苔白,脉弦。中医辩证属肝气郁结,痰气内阻所致。治宜舒肝解郁,理气化痰。方用逍遥散加减:醋炒柴胡lOg、当归129、白术109、白芍109、茯苓109、青陈皮129、熟地109、山芋109、丹皮109、合欢花159、香附109、甘草69,经服20剂后,诸证缓解,效不更方,继续服用30剂后,诸证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1.4痛经:痛经的机理主要在于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则痛。如情志内伤,气滞血瘀,外感寒湿,气血不足,房事不节等。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紧张、抑郁、恐惧等造成卵巢内分泌失调,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而致疼痛。中医辩证属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方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疗效颇佳;亦可加蒙药苏木、木香、槟榔、苏格木乐、草果仁、良姜等效果也较好。 病例:尚某,女,17岁,未婚,2004年7月就诊,患者性格内向,精神抑郁,每月经前小腹剧痛,经行量少,色紫有块,块下腹痛则减。经前1周左右开始胸胁胀闷,两乳胀刺痛,胃满不适,心情烦躁,舌苔正常,脉沉弦涩。中医辩证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滞血瘀,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发痛经。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109、当归129、自芍159、茯苓109、桂枝109、木香69、香附109、枳壳109、玄胡109、桃红109,每月经期前1周服7剂,半年随访经通而愈。 1.5阳痿(肝郁气滞型):中医认为前阴与肝经关系密切,肝经循阴股环阴器抵少腹,上结于阴器。肝血充盈,肝的输泄功能正常才能使性功能正常。肝为作强之官,肝失条达,郁而不畅,直接影响阴茎的勃起、射精和生殖功能。因此以疏肝、调肝、养肝为治疗肝郁气滞型阳痿立方之根本。临床上以逍遥散为主方加露蜂房、蜈蚣通经络,兴阳道;加远志、石菖蒲,淫羊藿以交通脑一肾—性腺生殖轴;加肉苁蓉、巴戟天以补肾助阳,使之持久。 病例:王某,男,48岁,2005年5月就诊。患者身体素来健壮,近因工作繁忙,心情郁闷,阴茎举而不坚,性欲低下,口服补肾壮阳之中成药,无效而证见阴茎不能勃起。舌质淡红,脉弦细。中医辨证证属肝郁不解,宗筋弛缓。治宜疏肝解郁通络。处方:当归129、赤芍129、柴胡109、茯苓109、白术109、川楝子109、郁金109、全蝎39、蜈蚣29、露蜂房89、远志109、甘草69。服上方15剂后,性欲明显增强,继用上方20剂后,性功能恢复正常。 2体会 本方是临床常用方剂,临床辩证必须抓住“肝郁脾虚,气血失和”为要点。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主升发以疏泄气机,性喜条达恶抑郁,以柔和为贵,且必赖肾水涵之,脾士培之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由于逍遥散贵在和解,和而不峻,润而不燥,故其在妇科临床上应用最多。而《素问?举病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可见情志因素与临床各科疾病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应用发现逍遥散能明显地改善人体精神状态,可使人情志舒畅,心情愉快。丽精神状态改善,可促进疾病的康复,这也是逍遥散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而蒙药在治疗肝郁气结方面的疾病也具有一定优势,故以逍遥散加蒙药亦可有非凡之功。 临床中无论何病,凡具备肝气郁结,均可用本方加减施治,这也符合祖国医学中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治则。故在应用中如能掌握要点,随证加减,往往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浅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 及金华+ 关键词:盆腔炎;中药灌肠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07)12—0017一02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盆腔炎多发于已婚妇女,是妇科常见的疾病,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后感染史,或有原发不孕或继发不孕史,或有经期不禁房事,或使用不清洁之月经垫也可引起感染。一般临床表现有高热、寒战、头疼、食欲不振,下腹部疼痛、腰酸、自带增多等症状,有时也有心率加快、腹胀,腹肌紧张,严重时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两侧附件有增厚,有时可摸及包块。 临床医生一旦诊断盆腔炎,首先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索类药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010020) 2007年10月8日收稿物治疗,暂时控制症状,或因治疗不及时,由急性转为慢性,如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注入法治疗盆腔炎,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用以清热、解毒、理气、散结的方法,常用中药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柴胡、当归、白芍、桃仁、红花、川芎等药物,有块形成加三棱、莪术,煎成100r11l浓性液体,12天为1疗程,效果很好。 例:阿某某,小腹疼痛1月余,加重2天。该患者因经期情绪不畅,于2004年11月4日月经推后来潮,月经量少色黑,近1月余,小腹胀痛而未经治疗。现月经推后12天,腹痛较前加重,伴带下稍多,做尿酶联试验阴性;子宫、附件B超提示:子宫直肠窝见37×16聊n3液性暗区,诊断“盆腔积液”。症见: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 ●教育无用,因为它打破我们的常识。 教育的作用,是将“简单的美德”改造成“一门晦涩难懂的难以捉摸的科学”。教育让人变得多么愚蠢实在是令人震惊。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脱离实用性。 教育降低了人们应对日常生产的能力。当世界末日来临时,受教育最多的人将会是首先被消灭的那一批人之一。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脱离理想。 教育是权力的伪装,权力的机构,也是掌握权力的方式。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丧失人性以外的东西。 一般来说受过教育的人总是脱离大众生活,无法理解普通人的感受。受过教育的人们甚至在他们团体内部都感受不到一致性,他们离群索居,敏感易怒,他们唯一真正的朋友就是满是灰尘的学术著作里那些死气沉沉的文字。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心变得麻木。 教育让人们思考得太多,而忘记了如何去感受。受过教育的人们变得抽象,而非实际,他们富有逻辑但缺乏感性,善于分析但缺少对对他人的信赖,他们变得冷酷而不再热情。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意志消沉。 教师们也是如此,他们一直以来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是整天绷着脸令人扫兴的人,他们人生的惟一目的就是让容易自我满足的学生感觉糟糕。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虚弱。 长期伏案的学习生活会使我们变得无力,这一点我们再清楚不过了。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自命不凡,得意得昏了头。 “知识会膨胀。”“知识本身带有一点撒旦的阴险,因此人一旦获得知识,就会变得趾高气昂。”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个性变得沉闷。 做一名学生,一位教师,一个知识分子,或者其他有学识的人,都与做一个明星大不相同,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可以说,人们不会指望有学问的人是时尚前卫的,人们认为他们应该老成持重,外表朴实,总之一句话,他们令人沉闷。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沦为奴仆。 作为“文化传播的社会手段”,大学随时都能成为社会上一切最保守力量的象征。尼采认为教育就是为剔除那些自由的灵魂、那些在任何方面独树一帜的人而设计的,而教育褒奖的则是那些愿意在碌碌无为的枷锁下屈服的人。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变得叛逆。 教育使我们成为生活放荡不羁、政治方向正确的激进分子,或是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古怪孤僻之人,或是象牙塔内激进潇洒的空想主义者,又或是对社会制度加以嘲讽的性格怪僻之人。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陷入贫穷。 教育让我们“口若悬河但却衣衫褴褛”。学问只会为那些把理论、无限探求真理的纯理论研究丢在脑后而青睐于工商业工作的人带来利益。 ●教育无用,因为它使我们成为乐观主义者。 它鼓励人们产生任何疯狂古怪的想法,不管现实生活会如何将这些想法全盘推翻。 ●教育无用,因为它使我们成为悲观主义者。 他们撕咬着给他们提供食物的双手,贬低着自己的国家,到处挑刺儿。他们处理事情时不是抱着一种“我能做”的精神,而是以发现阻碍、增加问题、在事实上没有困难的地方制造出困难为豪。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成为骗子。 它使我们不再承认真理和错觉、现实和想像、历史和虚构之间的差别。

第一次煮方便面作文800字完美版

第一次煮方便面作文800字 在我的人生中有很多个第一次,但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第一次煮方便面,它成为了我童年生活总最精彩的一部分。 假期的一天,临近中午时,我的肚子唱起了“空城计”,恰巧妈妈不在家,那么就由我来露一手吧!做什么吃呢?当然是我的最爱——方便面了!(你们可知,平时都要我央求几次,妈妈才肯让我吃的!) 我拿出一包方便面,在锅里加了四五碗水,然后拿出鸡蛋,白菜叶,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我拿起菜刀,明晃晃的刀刃冲我“示威”,为了安全起见,我还是决定用水果刀切白菜。我用水果刀一下一下地“磨”白菜,好不容易把两片白菜叶切成了宽窄不一的白菜条。这时,水已经在锅里沸腾了,我记得妈妈是一下把菜叶放进锅里,可是轮到我,我离的远远的,一个菜叶一个菜叶地象炸弹一样被我扔进锅里! 接下来该打鸡蛋了,我记得以前看妈妈打鸡蛋,碗里的鸡蛋像一个金黄色的“宝宝”,可爱极了,我也模仿妈妈打了一个鸡蛋在碗里,不过,这个鸡蛋可不是“宝宝”,而是一个被人“碎尸万段”的“将军”,还带着“铠甲”呢!我用筷子把鸡蛋搅动起来,蛋液像一条条金色丝带上下翻飞,我托着碗底,模仿妈妈把鸡蛋转圈倒在锅里。接着,方便面和其它调料也奔赴“战场”,因为锅铲太大,我只能用筷子一下一下的搅动。现在的“战场”是一幅热闹的景象,方便面像无数条蛇在跳舞,鸡蛋已经“面目全非”,白菜还不错,一个个水灵灵的。我把锅盖盖上,紧张地等待着。 “煎熬”地等了四五分钟后,我打开锅盖,马上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乐不可支,赶紧把面捞到一个透明大碗里,也顾不得烫嘴,迫不及待地大口吃了起来。哇,真是太好吃了,我一口气吃了好多,直到肚子圆滚滚才罢休。不是说自己种的瓜甜吗?当然自己煮的方便面也是“人间美味”了!离开餐桌时,我还念念有词,“肚子肚子快消化吧,让我再吃一碗!” 第一次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但是永远是新鲜的,如同刚出炉的面包,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以后我要有很多的第一次,做一个自己动手的“全能冠军”!

论哲学无用之大用

论哲学无用之大用 哲学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普遍规律的。比如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规律,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因此,哲学并不能取代任何具体学科、具体专业知识的研究。为了说明哲学的作用,下面我举一个具体例子,一个和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操作(理工科特性)有关系的例子。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少年宣布:“我要成为打乒乓球的高手”,他也是这么想的。因此,他就要求教于各类专家。假设这个少年首先求教的是哲学家,又假设我就是位哲学家,我会怎样告诉他呢?我会根据实践论的原理对他说:“哦,你想成为打乒乓球的高手,那你就要多实践,多练习,多学习前人的经验,多向这方面的高手请教,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使自己能够不断产生理性认识,将这种理性认识再用于实践,并检验其正确性(或错误性)”。那么,具体他应当怎样练习打乒乓球,训练的手段和科目是什么呢?这就不是我的事情了,而是具体的乒乓球专家的事情了,哲学家在这一点上取代不了具体学科的专家。由此可见,哲学家是可有可无的吗? 或许有人要说,如果这个少年明白这个哲学思想,直接去找乒乓球教练了,那么,哲学家岂不是无用的?在这里,哲学家似乎是无用的,但这个少年明白了的哲学思想不正是哲学家总结出来的吗?而且,我对这个少年在哲学上的建议是通用的,无论他是想成为打乒乓球的高手,还是踢足球的高手,还是电脑高手,还是烹调大师,还是著名的画家,我都是那么一套建议。因为哲学只负责普遍规律,具体的事情怎么做由具体的专家来研究和决定。 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就是一个少年宣誓他要成为乒乓球高手,但我发现他打了两天乒乓球就不打了,又去玩电脑游戏了,或者睡懒觉去了,总之没有看到他努力学习和练习,就那么晃晃过去了几个月。我就可以对他预测说,你这个样子是成不了乒乓球高手的,因为你缺少实践。而如果我注意到他起早贪黑地努力练习,服从教练,认真打好比赛,我就可以预测他将来乒乓球能够打得相当不错。也就是说,哲学家有一定的预测性。但是预测到什么程度?比如,我预测了一个努力练习打乒乓球的人将来会打得不错,但不错到什么程度?会拿第一吗?那我就预测不了。因为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的人在偶然性的影响下,或者说运气不好,就会拿不到第一。不否认偶然性的作用,承认预测有一定的偏差和不可知,也是一种哲学原理。 此外,即使他努力到最后拿了第一,我也可以根据哲学原理告诉他,不要以为自己拿了第一,乒乓球的所有规律你都穷尽了,就以为自己是别人无法超越的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记住,第一永远是相对的,暂时的,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达到了乒乓球的顶峰。 如果有的人一辈子都是做得不错,永远不请教哲学家,我可以在这里说,这个人一辈子恰好在哲学观念方面是“健康”的。谈到健康,那就要谈到医生。医生在人类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呢?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健康的,一辈子没生过病,那么医生对他而言似乎是没用的。只有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发生了问题时,医生才有用。当然,对于健康的人,医生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果施行这些建议,就更容易保持健康。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一个人,如果在某个方面产生了问题,或者说得了某种“病”,专家这个时候才比较有用。我这里把“病”这个概念扩大到一般化的程度。一个人的一生中,从高到低,有可能得各种各样的“病”,最高层次的病,就是哲学病。低一个层次的,是心理病。再低一个层次的,是身体疾病。现在西方经常把哲学病纳入到心理病范畴,这是错误的,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当然,也有的人哲学病和心理病一起并发。哲学病该由谁来治疗呢?当然应该是是哲学家了。 什么样的人得了哲学病呢?哲学病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里我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一

运用逍遥散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运用逍遥散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5-05-06T10:07:14.9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李锐 [导读] 主要治疗干预血虚引起的脾胃病,并在治疗头痛眩晕、口干舌燥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李锐 (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东津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04100) 【摘要】逍遥散具有治疗血虚疲倦,缓解肢体疼痛感的作用,在治疗脾胃病中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逍遥散的病理机制复杂,被广泛应用于内外科及儿科治疗中,是调和肝脾的良药。在中医学临床研究中有异病同治的理念,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同的病理机制,需要采用同一个方式进行复制治疗。逍遥散不仅在治疗脾胃病有明显的作用,在其他疾病治疗有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消炎散在治疗脾胃病的效果进行分析,对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逍遥散;脾胃病;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364-01 逍遥散是由四逆散合当归芬药散并去枳实、川芎、泽泻加生姜、薄荷,即组成为柴胡、当归、白苟、白术、获荟、甘草、薄荷、生姜八味药组成的,主要治疗干预血虚引起的脾胃病,并在治疗头痛眩晕、口干舌燥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基于逍遥散应用机制的多样性,要从治疗脾胃病的角度出发,对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1.逍遥散治疗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 消化不良是脾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出现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出现严重的疼痛和上腹胀的情况,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及恶心的情况。消化不良具有发福发作的特点,其病程一般在6个月-12个月左右。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近些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因此可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主要组成部分为: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炒白术、生姜、薄荷、炙甘草,保证上述药物类型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药物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出现暖气、腹胀重的情况,可适当加入枳壳。脾胃气会导致和患者出现脘腹胀痛的情况,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可以适当服用陈皮。对腹胀患者要加入黄连、吴茱萸进行辅助治疗,同时辅助佐木香进行治疗。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实践中,加入适当的荷叶、炒白术,达到健脾消食的作用[1]。案例分析 王女士,年龄30岁,2014年9月就诊。 患者存在食欲不振,腹部出现突发性疼痛的情况,并伴有隐隐作痛的症状,舌头淡红,苔薄白,诊断为消化不良。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药方为:当归lOg白芍24g 茯苓30g,炒白术15g生姜lOg,薄荷lOg。每日煎服,剂量为100-150ml,服用7天后,患者不良症状明显减少,胃部疼痛情况好转。逍遥散本身具有抵制抑郁症,增加食欲的作用,在治疗消化不良中有明显的作用。 2.逍遥散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效果分析 肠易激综合症是现代常见的疾病,属于功能性胃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或者出现排便不畅的情况。该病和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精神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对自身情绪控制不当,会导致胃肠运动出现紊乱,内脏功能异常,进而出现肠道感染的情况[2]。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会出现精神紧张或者肝气失调的情况,对湿热患者采用苦寒药进行治疗,包括:黄岑和黄连等。对脾虚湿困的患者采用养胃的山药进行治疗,同时加入白术。由于肠易激综合症和患者情志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加入生牡蛎或者生龙骨进行治疗,镇静安神,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案例分析 王先生,35岁,2014年1月就诊 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小腹胀痛,心神不宁,睡眠质量差,舌头淡红,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药方为:柴胡10g 当归lOg 白芍24g 茯苓30g,炒白术15g生姜lOg 薄荷6g,生龙骨30g,生牡顿30g,每日煎服1剂,服用7天后,患者腹痛减轻,饮食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提升。由于患者精神压力比较大,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减轻腹泻情况,便于行气消肿。 3.逍遥散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慢性胃炎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维胃粘膜慢性炎症,主要是以胃粘膜层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很多患者在后期治疗过程中存在腺体萎缩的情况[3]。该病和患者的临床习惯有一定的联系,抽烟酗酒及长期服用非留体抗炎药等的患者患病几率比较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重视调理肝、脾两脏,使肝脏协调整整,并在疏通治疗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补品进行辅助治疗。此外该病和患者的情志变化和生活习惯有一定的联系,多以胃脘腹胀为主,患者如果出现烦躁暴怒的情况,会加重病情. 案例分析 姜女士,56岁,2014年3月就诊 经胃镜检查患者不存在特殊情况,既往有胃食管反流,经治后症状已明显控制,但是仍然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体重明显下降,在近期出现腹部胀痛的情况。诊断为慢性胃炎(肝郁脾虛)。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药方为: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 茯苓15g,生白术15g生姜10g,薄荷6g ,炙甘草10g,浮小麦30g,百合30g ,乌药15g ,石斛30g。每日煎服1剂,治疗一周后,临床不良症状明显好转,食欲恢复正常[4]。由于慢性胃炎的发病速度快,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大,临床治疗中可加入莪术、山慈菇、薏苡仁、僵蚕以理气活血化痰,改善临床不良症状引起的局部隆起性病变。同时由于养胃之药类型较多,可将灵活应用与慢性胃炎不调证型之间,加入适当量的石斛,将药量控制在20-30g即可。由于患者会时常出现烧心反酸的情况,在临床指标中可以加入适当量的黄连,用以清热解毒[5]。 4.结束语 由于当前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生活习惯不合理,很多人的受到生活、社会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自身身体情况不容客观,进而引起多种脾胃病。逍遥散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治疗肝、脾、胃,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疗效确切。在治疗中要掌握各种药物的用量和用法,掌握治疗时间,合理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准确应用本方治疗各种脾胃病,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 [1]曾南.逍遥散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18 [2]崔桐华,骞芳.逍遥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06):693-696.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导读: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文/言偃 1 最近,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几乎每天都有新话题上热搜。 前几天看到一个热搜,关于女主对女子读书无用的反驳,觉得很有道理。 在剧情里,奶奶劝明兰:“读书,毕竟不是女孩子的分内事。” 但生于古代、长于深闺的女主明兰,却说出了令人深思的观点:“依我看,读书无用论这话,就是骗人的。 如果读书无用,为什么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 我觉得这句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 虽说这一番言论有些时代的局限性,但其本质,即使放在现代也不过时。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2 还记得之前朋友圈盛传过这样一个段子。 先给两份名单: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

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问,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很明显,我们大部分人都不认识第一份的人,而熟悉第二份的人。 最后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的落榜秀才。 得出结论:会读书的人并不一定混得好,而读书考试不行的人,还更容易成功。 无数拥护“读书无用论”的人,转了这个段子,借此打脸那些认为“读书有用”的人。 的确,光看这份名单,这个结论真的很难让人反驳。 但是落榜秀才和状元,成功后面的问题,不应该被忽略。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产生700多名状元,约11万名进士。除了极个别外,这些状元进士都在其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业绩。 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反观历史上的落第秀才呢?数不胜数。 其中能出现流芳千古的人,不足为奇,关键是,比例是多少呢? 可能是0。1%,抑或0。01%。可以说这些被历史铭记的落第秀才,纯属小概率事件。 用这样两份名单,来证明读书无用,说到底就是一种易得性偏

2021高考押题作文“无用之用”原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1高考押题作文“无用之用”原题指导及优 秀范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国平 材料二:被网友戏称专做“无用良品”,人称“保定爱迪生”的青年发明家“手工耿”耿帅,获得了“2020 菠萝科学奖”的“发明奖”,其获奖理由是:对当代生活的深刻理解,重新解释了人与人、人与物质的关系。 “无用之用”近年来常被大众广泛讨论。作为有着无数奇思妙想的新青年,你对此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日记记录你的感悟,也可以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押题理由 本道作文题由材料加任务指令两部分内容组成,就“无用之用”这一话题让考生展开思考。考题的文体应用性很强,可以从日记或发言稿中任选其一。就本题来看,考生选择发言稿更为合适。发言稿面对的是班级同学,因此既要写出很强的现场感,又要斟酌好与听众对象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考题契合新课标对中学生“语言运用”这一能力的考查;让考生投入活动情境中,在活动中完成写作任务,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作文材料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考验,具有很强思辨色彩的“无用之用”是新时代的热话题,有别于一般的组合材料式作文题,契合高考作文题对考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备考佳作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用与无用,是谁来定义或区分的呢?试问大家,倘若现在你的手中握着一杯水,它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对于不口渴的同学来说,它或许是无用之物;可对于口渴的同学来说,一杯凉水入喉却能够带来难以言喻的沁爽快意。而这,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无用之用”导写素材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无用之用” 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例文 “无用”实为“大用” □方佳新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记录了这样的石头:它形状怪异,质地脆硬,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但就是这个石块,吸引了省城的地质学家,并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走了。原来,它是一块陨石,曾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划过天际。 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人生亦是如此。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范蠡在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试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璨的光芒。 相比那些钻营于蝇头小利之间的人来说,有些人一生都在做“无用”之事。然而正是他们赢得了举世的瞩目。三毛,这位精通多国语言,颇有律师天赋的奇女子,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向了撒哈拉粗犷的怀抱。用她的话来说,“只是追寻前世的一个梦而已”。正是这无用的近似疯狂的举动,为我们展现了异域的精彩,让我们疲惫的心灵有了一个暂时的精神家园。 可是,今天,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他们用“有用”与“无用”区分事物,于是,无数先辈留下的优秀文化被置之一边,低俗、刺激、暴力的作品一窝蜂地出来,让一具具空壳从中得到了片刻的慰藉,又重新陷入了寂寞之中。这样的文化导向,是应该重新审视了! 纵观古今中外,“有用”之物往往只是满足人们物质的产物,而真正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逍遥散临床新用研究进展

2019年第40卷第9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83 逍遥散临床新用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403219);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规划(TD13 -5051);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 展基金计划项目(20130207) 作者简介:翟国超(1986 -),男,医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冲医内科学肺病学临床与基础研究。△通信作者:王强,E - mail : sxzlfzs@ 126. com 翟国超1,杨继1,张L 1,王强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250) 摘要:逍遥散成方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为疏肝解郁,养血调经的常用方。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男科、五官科、皮肤科、心身科等临床各科,为国内外医家所重视。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文献学习,将逍遥散 近十年的临床新用情况整理总结,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逍遥散;临床新用;综述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2349(2019)09 -0083 -04 逍遥散,实为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而成,原书中记 载:“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血热相搏,月水 不调,脐腹疼痛,寒热如疟”,原为临床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 常用方剂。该方由柴胡、芍药、白术、茯苓、当归、薄荷、煨姜、 甘草八味药组成,主要用于肝郁脾虚之证。近年来,逍遥散 加减方剂在临床治疗病种方面得到了不断地丰富,通过随症 加减其在临床治疗的病种涉及了内、夕卜、妇、儿、五官、皮肤、 男科、心身科等多个领域⑴,现将近十年来的逍遥散加减临 床新用综述如下& 1内科疾病 1.1胸痹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 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多 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多因操劳过度,饮食无节,抑郁恼怒,气 候变化而诱发。《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难 经?四十九难》亦载:“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 然:忧愁思虑则伤心”。明确指出情志改变可以导致疾病发 生。张仲景亦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 旺不受邪”,盖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津液失于运化,生痰聚 湿,痰浊中阻,痹阻胸阳;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血运行失 常,心络痹阻,心脉不和,而成痰成瘀。气滞、痰浊、血瘀痹阻 心脉而发胸痹心痛。马影蕊⑵以逍遥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 冠心病(肝郁脾虚证)患者30例,与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和 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应用组治疗3周比较,总有效率、症状 单项积分均较优("< 0. 05 )。林小瑞⑶的平行对照研究以 逍遥散加味联合肠溶型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硝 酸甘油等西医基础治疗,连续治疗3周,其临床总有效率 (90.0%)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组(72.2% ," < 0. 05),且 无不良反应。林建华等⑷观察自拟枳朴逍遥散联合西医常 规治疗冠心病PCI 术后心绞痛患者8周,结果发现中医临床症候、运动高峰心率、运动负荷量、代谢当量、运动时间、运动 ST 段压低、QOL 均优于西医组("< 0. 05),体现自拟枳朴逍 散在治 病 PCI 后 滞 型 绞 者 方 有 效性。 1.2眩晕眩晕是一种因清窍失养或邪扰清窍而引起的, 以头晕、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丿匚、、呕吐、面色 苍白、出汗、昏扑等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梅尼 埃、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 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沈金鳌认为“眩晕乃肝风病也”。 黎敬波⑸教授认为,眩晕发作多为本虚标实,风、火、痰、虚夹 杂而作,上扰清窍,导致清阳不升,创制天麻逍遥散方(天麻、 钩藤、柴胡、当归、白术、半夏、茯苓等),化痰息风,疏肝健脾, 养血清热,疗效确切。王宝爱等⑹以丹梔逍遥散联合黛力新 (1片,2/d )治疗精神性眩晕患者40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 可以降低DHIHADS 评分,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3肺胀 肺胀相当于西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由慢 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多以喘、咳、痰、胀、瘀、肿、悸为主要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缠 绵难愈&《证治汇补?咳嗽》中载:“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 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也。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 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强调活血行气化痰调畅气机 的治法&《丹溪心法?咳嗽》亦云:“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都强调了肺胀病治疗中疏肝活血化痰的治则。敖素华等⑺ 认为肝气郁结,肺气壅塞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缠绵的根 本,故以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肝气郁结型)患者32例,与氨茶碱、复方甘草合剂及抗生素 联 组 28 例 比 , 其 有 率 善 照 组 优 (90. 60% ,57. 14% ,"<0. 05),急性发作次数大大减少&张

议论文作文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议论文作文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议论文作文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先贤早有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可今人多已不懂“无用”的“大用”了。 看看身边,学钢琴绘画是为了考级;上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英语是为了职称、百万国考大军公务员热…… 面对这样“有用的学,没用的不学”的教育,卢梭认为这样“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华夏文明,浩浩汤汤,历经千年,儒家强调的“六艺”,至圣先师孔子认为有德比有才更重要。美德、品行、信仰、传统文化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几乎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却是精神领域、人文领域里的无价之宝。记得陈蔡断粮时,孔子在困厄之地仍弦歌不止,信仰如此坚定。“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正是这不足果腹的学术擎起东方新天地。当下人类苦苦经营几个世纪的启蒙圣殿因“无用”而风雨飘摇,繁华声浪中奏响文化挽歌,文学日渐式微。莫言在获奖的采访时说道,“文学不是粮食棉花……文学就像头发。那挖出的上千年的古墓,连骨头都成泥土了,唯一存下来的是头发……”“大用”正蕴藏在这些“无用”之事里。我们呼唤历千年而不朽,穿透心灵,引领高贵灵魂的文化。 放眼世界,我仿佛看到了高加索山脉托尔斯泰隐绰的身影;多瑙河畔大诗人荷尔德林的吟行;美国瓦尔登湖旁的梭罗;在“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里的狄更斯,美洲神秘的土地的马克西姆…… 他们用精神的力量托起了一个个时代。正所谓“无用之用”,甚至“无用大用”。当下现代的西方文明每年也会培养出几百万个细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熟读《理想国》、《荷马史诗》等富有人文素养的公民。这种深厚的人文思想建筑起来的高墙任一万个好莱坞也是击不破的。正是“无用于事,却有用于心”。 回到现实,“考大学是为了好工作,读硕博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这些想法过分强调“有用”,我们应该脸红;“文科生不爱学数学,理科生学史哲多此一举” 这些想法忽视“无用大用”。熟不知爱因斯坦钟情小提琴,钱学森的艺术修养也很高,恰是艺术的形象思维助力他们激发出创新的火花。文科生加强抽象思维培养,理工科学生充实人文底蕴,无用之中蕴含着“大用”。如此才能更好领悟到

逍遥散的临床新用

64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9月第10卷增刊 逍遥散的临床新用 王桂娥庞春燕陆丽珠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逍遥散源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煨姜、薄荷、炙甘草组成。本方为疏肝、养血、健脾之剂,气血兼顾、肝脾并治,为调肝理脾之名方。后人于肝郁火旺者加牡丹皮、栀子,为“丹栀逍遥散”,又名“加味逍遥散”(《校注妇人良方》);血虚者加入生地黄或熟地黄,为“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旨要》);也有加入洋金花,为洋逍遥散等。逍遥散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近些年的临床中也有了新的应用,下面将其在1995~2000年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妇科 1.1先兆流产 江氏[1]在丹栀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入苎麻根、生地黄(炒),治疗先兆流产86例。其中68例治愈(阴道出血停止,兼证消失,或血H C G-R LA值持续上升,或B超提示继续妊娠者);14例有效(阴道出血量减少,兼证改善,经辅助检查证实活胎者);4例无效(症状加剧,阴道出血不止,甚至堕胎、小产或胎死腹中者);有效率为95.3%。苎麻根、炒生地黄有清热安胎、凉血止血之功,合而用之,肝热清,胎气安,则诸症自消。 1.2乳癖 刘氏[2]将52例乳癖分为:肝郁气滞型(32例),逍遥散原方去白术、生姜,酌加川芎、生地黄、青皮、广木香、丝瓜络、路路通、桔梗;肝经郁热型(14例),原方去生姜、白术、酌加牡丹皮、栀子、生地黄、夏枯草、生牡蛎;气血虚弱型(6例),原方酌加黄芪、党参、五味子、芡实。结果:痊愈27例,好转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85%;其中,肝郁气滞型有效率84.38%,肝经郁热型71.43%,气血虚弱型66.67%。 1.3少女阴痒 严氏等[3]用逍遥散为基础方,为一少女治疗阴痒,佐防风祛风止痒;地骨皮退阴分表里之热;土茯苓清热解毒,诸药相辅为用,再结合心理疏导,药后诸症减半,继续服用5剂,诸症消失,月经正常。 1.4老年赤带 严氏等[3]为一75岁老妪治疗,其前阴时有赤色黏液流出,时亦呈白色,历时3个月,伴午后寒热往来,口干苦,少腹时有隐痛。先以龙胆泻肝汤2剂折其火,后用丹栀逍遥散疏肝理气解郁;佐黄芩清肺热,改生栀为炭栀,2剂后胸闷稍舒,赤带减少,余证仍存。守方加西洋参,续服10剂,诸证消失。后以知柏地黄汤5剂以善其后。 2内科 2.l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杨氏[4]70例患者,其中返流样消化不良18例,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29例,溃疡样消化不良10例,吞气症8例,特发性消化不良5例。以加味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入陈皮、竹茹、生山药、川厚朴。每日1剂,经20d治疗,显效51例,有效14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l%;其中12例治疗3d后即显效,以运动障碍样疗效最好,特发性疗效较差。 2.2小儿厌食症 高氏[5]运用逍遥散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痊愈30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100%;痊愈患儿中,疗程最短6d,最长2个月,平均疗程20.5d。方中柴胡、薄荷疏肝和胃,清散郁热:白芍、当归平肝柔肝;炒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温运脾阳;加以酒大黄、鸡内金、麦芽健脾胃、消积滞。 2.3糖尿病 倪氏[6]认为2型糖尿病(N ID D M)患者情志不扬、疏泄不遂与现代医学的抑郁症相仿,所以缓解临床抑郁症有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故其在常规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进行治疗。5l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31例(常规药物加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治疗3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 G)、空腹血胰岛素(I N S)、糖化血红蛋白(H bA1c)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总有效率96.8%。 2.4肠易激综合征(I B S) 孙氏等[7]选取95例IB S患者,随机分为3组:硝苯吡啶加谷维素组(A)、逍遥丸组(B)、逍遥丸合心理行为治疗组(C)。结果治疗4周,C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较高,且2个月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3眼科 3.l单纯疮疹性角膜炎 卜氏[8]用加减逍遥散为主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42例62只眼,临证加减,局部采用西药对症处理,结果治愈31例47只眼,好转8例12只眼,无效3例3只眼,有效率95.5%。3.2视神经萎缩、皮质盲、视神经网膜炎 余氏[9]以韦氏逍遥散验方为基础方,分别加入明目地黄汤或益气聪明汤等治疗肝郁气滞型的视神经萎缩;加入石斛、麦门冬、生石膏等治疗皮质盲:加入车前子、赤小豆等治视网膜水肿,或加入阿胶、白及、白茅根、仙鹤草等治疗眼底出血等。 4神经精神科 4.1偏头痛 甄氏等[l0]按其病情特点选用逍遥散加味。血虚明显的加

训练四:材料作文“无用之用”导写

训练四:材料作文“无用之用”导写 作者:吴长青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10期 吴长青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 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 时无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 关键时候有大用。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 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 世界的一切。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 正的大用。 例文 “无用”实为“大用” □方佳新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记录了这样的石头:它形状怪异,质地脆硬,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但就是这个石块,吸引了省城的地质学家,并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走了。原来,它是一块陨石, 曾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划过天际。 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 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人生亦是如此。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 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范蠡在 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试 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 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 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 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 璨的光芒。

读书无用,读对书才有用,知识是错的,学的越多越离谱。

读书无用,读对书才有用,知识是错的,学的越多越离谱。 知识分核心与外围,普通人学外围,大成者直接进入核心,使用核心。学历是外围,人性是核心。 五千年凡成大事者,都是最懂人的人。老板的能力不是做事,老板能力是凝聚、降服能做事的人。 普通人别性格所困,大成者直接使用性格,成大事者,根据当下事使用,显现当下性格。 诚实是外围,忠诚是核心。 五千年来所有成大业者,当诚实与忠诚发生矛盾,一定选择忠诚。大老板从来犯小错,从来不犯大错。小老板从来不犯小错,要犯就犯致命的错。 通过以上分享,到此明了:原来学什么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欲成大事必须直接触摸到事物的核心。核心在哪里?宇宙规律,具体在红尘世界落实在那些成果最好的人身上,所以简单的说,向成果最好的人学习。 到此明了,人生赢在转折点,只要此时我们能够破除后天形成所有错误观念,直接输入宇宙真理,我们就可以一日千里,超越常人。 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任何结论都是因为有前提存在,当前提变化,结论也发生改变。 在制度这个前提下,我们假设人都是恶的,但在娶老婆这个前提下,是善的。所以制度设计时小人,先小人后君子,大家都是君子。先君子后小人,大家都是小人。 小老板相信人的伟大,大老板相信制度的伟大。制度是好的坏人也会变成好人,制度是坏的,好人也会变成坏人。 某员工干私活儿,开还是不开?其实我们都知道开是对的?但是到最后我们被七情六欲所困,老板欲成大业必须抛开七情六欲,直击事物核心。

1、老板为情所困如何解脱?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没有人的成长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增长。老 板欲成大业要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人才,不能被情所困,用完对得起即可,无需纠结。 2、过河要不要拆桥?老板拆桥不是为自己,是为3000员工的未来和前途,老板为3000员 工拿下一个副总裁,那就是老板人品的最高典范。 3、老板被情所困如何解脱,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100个人说你不好不坏,一种是95% 的人说你好,5个人说你坏。第一种人就是普通人,第二种人就是领袖之才。领袖为了帮助众人解脱,得罪5个人正常,因为立场不一样。 小政在朝,大政在民,老板就是要团结95%的员工,老板决策就是对95%的人有利,决策就是对的,无需纠结。 结论:坚决开除,你不敢他就越敢,你敢他就越不敢。 不执行制度的坏处:制度没有权威性;首恶不除将会滋生众恶;不执行领导将会失去威信。而威信是领导的命脉,是员工的执行力。员工养成依赖领导的习惯,而不是原则的习惯,员工越依赖领导,公司组织能力越弱,而组织能力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关键。 老板如何让3000员工自然长大,必须让员工相信只能靠自己,员工靠老板,智慧、能力之然屏蔽。建议:公司成立制度委员会,将制度凌驾于懂事长之上。 老板又三大核心工作: 1)政策:小老板做事,大老板制定优秀的政策,吸引能做事的人。 2)政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