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上科学实验操作要点

小学六上科学实验操作要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要点

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六上1-2 )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

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

置关系。

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实验内容:探究轮轴的作用(六上1-4)实验器材:两个钩码、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实验步骤:

一、测出提升两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 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两个钩码;

2. 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二、测出用轮轴提升两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 演示组装轮轴:把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轴上,让线沿轴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挂上钩码;把另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轮上,让线沿轮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向下挂上测力计;

2. 提醒实验注意点: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大轮、小轮做三次实验,求平均数;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读数。

3. 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 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三、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轮轴省力的秘密。

四、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实验内容:探究滑轮的作用(六上1-5)实验器材:组装滑轮的部件、一个钩码、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实验步骤:

一、测出提升一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 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一个钩码;

2. 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二、测出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 1 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 演示组装滑轮:定滑轮:把定滑轮用棉线(或螺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另一根

棉线沿轴槽绕过滑轮,一头挂钩码,一头挂测力计;动滑轮:把棉线的一头系在铁架台上,将棉线的另一头沿动滑轮下方的沟槽绕过,在棉线的另一头挂上测力计,在动滑轮下方挂上一个钩码;

2. 提醒实验注意点: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做三次实验,记下平均数;拉动时保持动作轻缓、匀速;拉动时不要让线绳脱离滑轮沟槽;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读数。

3. 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 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三、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使用滑轮的秘密。

四、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名称:滑轮组(六上1-6 )实验目标:

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3、分析获得的数据并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

1、注意在动滑轮上穿线的方法和定滑轮固定线的方法。实验内容:探究斜面能省力(六上1-7)实验器材:平板测力计、小车、光滑的长木板、长方形木块实验步骤:

一、测出垂直提升小车所需的力

1. 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小车;

2. 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二、测出在不同坡度斜坡上拉动小车所需的力

1. 利用同一块长方形木块,想办法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长、宽、高)

2. 提醒实验注意点:提升小车时要匀速、缓慢向上运动;平板测力计要与木板保持平行;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读出读数;木板每次搭在木块上的位置应相同。

3. 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 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三、.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斜面省力的秘密。

四、整理实验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实验内容: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六上1-8)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链条圈(瓦楞纸条圈)、记号笔实验步骤:

一、组装链条传动装置

1.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用链条圈(或瓦楞纸条圈)套

在两个齿轮的外围;

2. 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向两边拉,使齿轮绷紧链条圈(或瓦楞圈)

二、观察链条传动的特点

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 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三、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四、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内容: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六上1-8)实验器材:齿轮组及支架(也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记号笔。

实验步骤:

一、组装齿轮传动装置: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注意两个齿轮的齿与齿咬合二、观察齿轮传动的特点

1. 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 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三、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四、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名称:抵抗弯曲(六上2-1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

铁垫圈、尺子

实验步骤:

两个实验都要控制垫起纸板的高度不变,“弯曲了” 的标准不变,纸板悬空部分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所不同的是第一个实验是改变纸板宽度而厚度不变,第二个实验是改变纸板厚度而宽度不变。

注意事项:纸梁架空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

实验名称:拱形的力量(六上2-3 )

实验要求:

1. 掌握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

压力。

2.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实验材料:纸、铁垫圈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纸拱放在桌上测试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的压力,这样的

拱受一点点压力就伸展开了。

(2)用书抵住拱脚。学生继续测试研究,会知道这样的拱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而且观察到随着压力的增大,拱开始慢慢变形。(3)看它是怎样变形的,想怎样使它不变形。在加大拱形的拱足。

注意事项:测量纸拱承受重力时,压力应由轻到重,便于观察拱形的

变化

实验内

容:研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六上2-3)

实验器

材:A4 纸1张、小纸盒 1 个、钩码若干、木块2个

实验步骤:

一、桥梁设计与制作

1.讨论:用1 张A4 纸设计不同的桥梁。

2.演示:平板桥、拱桥、槽形桥(斜拉桥操作难度大,建议制作槽形桥)

3. 学生分组制作平板桥、拱桥、槽形桥。

三、探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

1.预测:哪种桥梁的承受力最大?

2.讨论实验注意点:桥墩间的距离要一致;放钩码的纸盒子要放在桥梁的中间,放钩码时要轻;计算桥梁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桥梁的钩码数减1;

3. 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 汇总学生实验数据。三、实验总结,结合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四、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