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高等教育的六大驱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高等教育的六大驱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高等教育的六大驱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高等教育的六大驱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高等教育的六大驱动力

作者:杜越

来源:《师资建设》 2009年第10期

2 00 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世界各国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和专

家学者都在注目这次跨越新世纪后的第一个高等教育盛会。此前,该组织召开的6个地区的筹备会议表明,尽管面临

各种挑战,各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热情不减,对质量的追求越来越急切,对高等教育的作用和承担责任的期待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大学的科研与教学水平特别是创新知识的能力,有必要将国际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实现新

知识和多元文化的贯通。在综合了各地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后,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当前对高等教育发展前景

产生重要影响的6大驱动力的观点。

一、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已增长了近50%。2006年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已经达到1.4亿。在占世界总人口6 0%的亚太地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已从1999年的2200万增长至2006年的4400万;而拉美和加

勒比地区则从1000万增长至1600万。尽管人数增长空前,但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却仍然低下;非洲的高等教育入学率

不到5%;南亚与西亚为1 1%,阿拉伯国家为2 2%,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为2 5%。这与通常所说的高等教育参与率达

到40% -5 0%将对经济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的说法相去甚远。根据目前的预测,世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还在继续

增长。

二、教育体系和办学的多样化

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更为复杂并更具竞争力的办学体系,众多不

同的办学机构、办学者和多种办学方式不断涌现。其中跨境办学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质量保障与维护学生权

益的问题。该领域迫切需要开展全球合作,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洲经济发展组织共同组织制定了跨境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指南。

三、研究、知识创新与共享的机构间合作与网络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为促进大学的国际合作,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两个计划:大学姊妹计划(UnitWin)和教科文

组织教席计划(UNESCO Chair)。前者是为了推动大学之间在某科研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后者则是为了打造学科带头人,推进具体学科的联合科研。

因为受到博洛尼亚模式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地区一体化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促进地区的高等

教育一体化;亚太地区创立了诸如亚太地区全球大学网络创新联盟(GUNI-AP)等形式的机构间合作、联盟与研究网络;非洲联盟近来也创立了共享经验与专家的平台。这些空间与平台对于强化地区的知识库、促进地区内研究人员、教师

与学生的流动和交流的深化颇具潜力。

四、以终身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型社会

当今知识密集型社会需要提供不断更新技能与学习新技能的机会。高等教育体系面对的情况是,出入更加灵活,

承认通过工作获得资格认证以及需要开发满足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与经济需求的新课程。为此,高等教育更需要与工作

世界发生紧密的联系并弥合在高级技术人才方面出现的供求差距。现在,一些国家与地区(如非洲)存在着严重的高

等教育低入学率而毕业生就业率却并不高的现象即是证明。

五、信息与传播技术对学习的影响

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与开放大学的扩张使得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件越来越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工作的

成人而言。例如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提供的课程多达3 000余种,而且均是以数字形式免费提供的。

六、社会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