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的针灸偏方

民间的针灸偏方

民间的针灸偏方
民间的针灸偏方

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日1次。3-5次即愈。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4-6次愈。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6次为1疗程。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1-2次愈!

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轻者一般3-10次痊愈。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胃下垂痛者针刺升胃穴(脐侧2指寸的天枢穴上方2寸处即是)斜刺。

21.螨虫特效方:刺血神阙穴周围加根治性拔罐,特效!

一、自然敷贴法

蜗牛敷贴治褥疮

褥疮是脑溢血瘫痪等慢性病人因长期卧床出现的并发症,治疗很棘手,尤其是大而深的褥疮,用常规治疗效果很慢。土法屡有用蜗牛治疗的报导。蜗牛有去除坏死组织的作用;而且还有能溶解于毛细血管表面、增加营养物质和加快血液循环的作用;蜗牛有高渗作用,故能抑制和防感染。

方法:将褥疮疮面按常规清洗、消毒和清理坏死组织后,将蜗牛外壳去掉(死活均可,整体使用),再用盐水冲洗蜗牛肉体,然后放入褥疮面上(根据褥疮大小适量放入),用无菌纱布覆盖包好即可。分泌物多时每周更换2~3次,少时每周1~2次,并给患者2~3小时翻身一次,采用平卧与侧卧交替,以减少褥疮面再受压。

小儿敷足疗法

敷足疗法是将药物研末后外敷双足心(涌泉穴),用胶布绷带固定,翌晨取掉,通过局部皮肤的吸收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小儿敷足疗法应用范围广泛,疗效可靠,它既可解除小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又可减轻家长的烦恼。下面介绍几只敷足处方供选用:

流涎:天南星一个,研末醋调。

口腔炎:吴茱萸研末,蛋清调和如蚕豆大小。

牙痛:白附子适量,研末水调。

鼻衄:大蒜2枚,捣烂如泥,左鼻衄敷右足,右鼻衄敷左足,双侧鼻衄双足同时敷。

哮喘;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外敷,连续48小时,7天后可重复1次。

咳嗽: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连续48小时。

腹泻:苦参、苍术按3:1之比,醋调外敷,4~12小时换药1次。

夜啼:朱砂3克,取薄纸1张,表面涂有浆糊,而后洒上药末,外敷双足,1次即可。

松香外敷治乳痈

急性乳腺炎又称乳痈,多发于初产妇女。以松香末敷治乳痈初起、乳房结块肿痛、局部红肿,可见良效。

方法:视乳痈大小,先剪取略大于患部面积的棉纸两张,将黄松香适量研末、敷于底层纸上如两枚硬币厚,上盖另一纸,再用75%酒精打湿后敷患处,勿使其干,干时以酒精打湿再敷,半天至一天即有效。待肿块消散,胀痛缓解,即可揭去敷药。

桐油石膏敷贴治疖肿

将生石膏粉末加入生桐油中,搅匀,调配呈糊状物即成,桐油和石膏粉末之比例以1:2为佳。用时以油纸盛适量糊剂,外敷于疖肿区域,然后用胶布条固定,一般每日更换1~2次。

胡椒外敷治附睾炎

胡椒7~10粒,将胡椒压成粉,加适量面糊调成糊状备用。用时,摊于纱布或软纸上,敷于患侧阴囊。每日或隔日外敷1次,5次为一疗程。

绿豆外敷治慢性下肢溃疡

绿豆性寒,能清热解毒;醋酸有收敛功效,故用后脓性分泌物减少,肉芽生长,促进溃疡愈合。

用法:取绿豆60克,以文火略炒研为末,加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3天换1次药,每次换药前用醋调好绿豆粉,不能久放。连续用2~12周。

姜葱外敷治胃脘痛

生姜15克,连须葱头30克,将葱、姜共捣烂,下锅炒热,用布包裹,乘热贴敷胃脘部。葱醋热敷治痹症

陈醋1000毫升,葱白50克,先煎陈醋,待剩至500毫升左右时,加入切细的葱白,再煮沸,过滤后用布浸蘸醋液,乘热贴敷患处。每日2次。

盐葱热敷治尿潴留

青盐500克,葱白250克,将葱白切碎,和盐入锅内炒热,装入布袋内,热敷肝脐周围及小腹部,凉则更换,反复热敷2~3次。

两粉敷贴治痄腮

胡椒粉1克,小麦粉8克,将两味以温水共调成糊状,涂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更换1次,连用数日可愈。

独头蒜贴敷治牙痛

独头蒜2~3头,将蒜去皮,放火上煨热,趁热切开贴敷患处。蒜凉即换,连续贴敷数次牙痛可止。

双核敷贴治酒糟鼻

桔核3克,核桃仁1个。将桔核微炒至黄,晒干研末;核桃仁亦研碎为末,两药混匀,共以温酒调之。睡前趁热贴敷于鼻上,晨即洗之。

陈醋热敷治冻疮

陈醋250毫升,将醋煮热,用纱布蘸取醋液,乘热敷于患处。1日3次,连用1周即消。

芋头热敷治虫螫

芋头1个,煨至将熟时,取出捣烂如膏状,趁热贴敷患处,可治毛虫螫伤。

大蒜贴脚心治鼻衄

大蒜适量,去皮捣烂如泥,作成如铜钱大小的饼状物。左鼻出血贴右脚心,右鼻出血贴左脚心,两鼻出血贴双脚心。

双红贴敷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鲜红辣椒10个,鲜红萝卜1个,将以上两味洗净,捣烂如泥膏状,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

蜗牛贴敷治小便不利

用蜗牛3只,连壳研为泥,再加麝香少许贴敷脐上,以手揉按之,小便立通。

全蟹贴敷治疥疮皮癣

螃蟹1只,猪油适量,将整只螃蟹焙干研未,用猪油调成膏状,涂抹患处。

泥鳅敷治中耳炎

泥鳅2条,捣烂成膏敷于耳周。每日1次。数日可愈。

鱼肉赤豆粉敷贴治丹毒

鲫鱼肉、赤小豆粉各适量。将鲜鲫鱼肉捣烂,同赤小豆粉调匀,加水和之敷患处,每日2~3次。

蛋液白酒冷敷治烫伤

鸡蛋1个,白酒15毫升,将蛋清与酒同调匀,冷敷患处,每日3~4次。

大蒜贴敷合谷治扁桃体炎

将大蒜(紫皮者佳)捣烂如泥糊状,敷于双手虎口(合谷穴),敷灸时间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为度。

番薯叶外敷治带状疱疹

1.将鳝血涂于患侧(口向左歪,右为患侧,口向右歪,左为患侧)30分钟洗去,每3天涂1次。

2.蓖麻仁去壳捣成泥状,敷于患侧下颌关节及口角,外加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

“3仁”敷贴治哮喘

桃仁、杏仁、栀仁各10克,白胡椒2克,糯米7粒,共研细末,用鸡蛋1个去黄用蛋清调匀推布上,敷贴两涌泉穴,12~24小时后取上,连续敷贴1~3次。

敷足治呕吐

1.明矾12克,研细末和饭作饼,敷两足心,止呕后取去。适用于小儿急性呕吐。

2.鲜地龙数条,捣烂敷两足心,用布包扎。适用于热呕。

呕吐敷足心为上病下取。各地多采用之,如有人用鸡蛋清绿豆粉敷足心治热呕,用蓖麻仁30克捣烂敷两足心治呕吐不止等,均有一定效果。

敷法治泄泻

1.敷囟门法

绿豆粉调鸡蛋清敷囟门,泻止去药。适用于小儿泄泻,小便短赤。呕吐者敷足心,可以止呕。亦可用糯米粉10克调鸡蛋清敷囟门,泻止即取去。如兼有呕吐,可敷足心。

2.敷足心法

⑴大蒜捣烂敷足心,或贴脐中,适用于寒泻。

⑵桃仁、杏仁、生栀仁、白胡椒、糯米各7粒,面粉1茶杯,共研细末和匀,用鸡蛋清调敷手足心,适用于小儿吐泻转惊风。

消除“鸡眼”的方法

足底部生“鸡眼”是皮肤角化所致,走路时疼痛,手术治疗也很痛苦。现有两种不用手术也可

根除“鸡眼”的方法:

方法一:取乌梅(国药店有售)4枚,食醋适量,先用食醋浸乌梅12小时以上,取出乌梅,剥下乌梅肉贴敷“鸡眼”表面,用胶布固定,1天换药1次(每次换1枚乌梅肉,浸乌梅时忌用金属器皿),3天后“鸡眼”由穴窝中脱落,自己也不知。

方法二:取蜂胶(养蜂场有售)1小块,贴敷“鸡眼”表面,用胶布固定,1周后“鸡眼”由穴窝中脱落。

以上两法无痛苦,无毒性,若1次效果不好,可再贴敷1次。

敷法治白喉

1.敷颈法:活蟾蜍约170克、明矾33克,同放石臼内捣烂。用纱布包成长方形,敷患者前颈,绷带固定,当即有清凉舒适感,约经4~5小时咽喉分泌物减少。重症4~6小时换药1次,轻症6~10小时换药1次,经20小时后即感咽喉部湿润舒适。一般重症更换5~6次,轻症3~4次即可减轻症状。

2.敷合谷穴法:用去皮生大蒜3~5克,放在75%酒精内浸3~5分钟,放入消毒器皿中捣烂如泥,取消毒纱布涂蒜泥1~2克,贴于患者双手合谷穴,胶布固定。经4~6小时,局部可有痛痒及灼热感,8~10小时出现水泡,用消毒针刺破,药棉吸水后,涂以龙胆紫,纱布包扎。一般敷药8小时,症状减轻。

涂药治痄腮

1.香墨磨鸡蛋清,呈黑色浓汁,以毛笔蘸汁涂搽痄腮肿起部位及其边缘1厘米许处。1天涂2次。

2.活蚯蚓洗净,加入等量白糖,搅匀。半小时后溶成蜂蜜状液体,过滤后搽患处。3.赤小豆研末,水调或加醋后敷患处。

4.仙人掌去刺捣烂,加入95%酒精调匀,外敷局部,每日2次。

二、自然熏烤法(10则)

芝麻杆熏烤治风寒痹

芝麻杆一捆,点燃让其着火,令患者脱衣在火旁边烤边熏,微微出汗,熏后盖被于静处以避风寒。

谷草熏蒸治荨麻疹

谷草5000克燃烧,令患者穿短衣裤在火旁边轻跳100次,火焰不旺再加谷草,1日熏烤1次,以见微汗为宜,可连熏2~3天。

冬瓜皮烟熏治冻疮

冬瓜皮晒干,每睡前,以其煨火用浓烟熏烤患处,数次可愈,且一、二年不复发。

两香熏蒸治中暑晕厥

取沉香、檀香少许烧烟,令满室香气弥漫,使患者窍透神醒。熏蒸治流感

1.食醋蒸熏: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以两部的水稀释,加热蒸熏,每次熏2小时。

2.烟熏:枫球、艾叶、雄黄、苍术加锯木屑,盆装放室内点燃后随即灭火使之生烟。在流行期间隔日或3日烟熏1次。

熏鼻治中风

白石头烧红,将米醋淋上,使醋气熏入患者鼻中。适用于中风昏倒、痰涎壅盛、虚实难辨者。熏鼻治血崩

烧红白石头2个,轮流放入装醋的盆中,使之蒸发,患者从盆上吸其蒸气,可以减轻出血。适用于血崩或产后血晕,血晕的可以苏醒。

烧干漆治产后血晕

将干漆点烧令浓烟熏产妇即醒,如无干漆,取旧漆器火烧烟熏亦可。还可取油纸伞点燃,使

烟熏患者,促使患者清醒。

桑枝烟熏治神经性皮炎

干桑枝劈成细长条状,扎成小把,将燃着的桑枝吹熄,使其冒浓烟,对准患处熏之,其距离以热度适中为准。每次熏15~2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本法也可治疗稻田皮炎、慢性湿疹、冻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烧鳖甲治臭虫入耳

用鳖甲烧烟熏耳,虫即死,然后饮菊花汤2~3天。

三、自然浸洗法(10则)

葱白带须7个,花椒7粒,可加艾叶8克,煎水温洗患部或创面,每日1~2次。亦可用葱白60克,加木瓜30克,煎水温洗患部。

桉叶浸洗治烫伤

桉叶(或幼枝)50克,煎烫浸洗烧伤创面,每日2~3次。

白菊花浸洗治麦粒肿

白菊花15克,白矾3克,煎水温洗患部,每日3次,至痊愈。

674

粽子汤可治稻田皮炎

稻田皮炎俗名“水毒”,多发于水稻栽插和管理期间。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手脚由于长时间泡在水田里,受到化肥、有机分解物、农药和水的浸渍、摩擦而引起,又称“烂手烂脚”。另一种是寄生虫尾蚴钻入皮肤所引起,又叫尾蚴皮炎。

粽子汤有护肤作用,明矾有收敛作用,所以用粽子汤加明矾治稻田皮炎有良好疗效。

配制:取粽子汤500毫升,趁热加入明矾末100~150克,冷却后装入容器,密封备用。用法:用时搅匀,用药棉蘸浸洗患处,早晚各涂洗1次。

蛋清治疗小儿龟头炎

婴幼儿大小便较多,且不能自理,稍护理不当,即易引起龟头发炎。蛋清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蛋清中含有较多的溶菌酶,对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方法:先取1只鸡蛋,将其敲破,弃蛋黄取蛋清。用温水把龟头清洗干净,然后用棉签蘸蛋清涂洗患处,干后再涂,不计其数,直痊愈。均可在用药当天即愈。

丝瓜叶擦洗治天疱疮

天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夏秋季发病率较高。用丝瓜叶治疗,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方法:取新鲜丝瓜叶适量洗净,搓揉出汁,用叶汁擦洗患处,每日3次。一般在3~5天内即能痊愈。

夏季皮炎浸洗法

夏季皮炎以成年人多见。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尤以下肢腿胫部多见,呈对称性分布。皮疹为大片红斑上出现密集细小血疹,较痒。治疗方法;取米泔水1000毫升,放食盐100克,铁锅内煮5~10分钟,后倒于面盆内,浸洗患处,早晚各1次。米泔水和食盐外用有外泻暑热、止痒解毒之功效。

赤小豆浸足治水肿

赤小豆750克,煮烂取汁,温浸足膝。适用于水肿面浮者。

浸洗阴囊治疝气

鲜生姜汁1小杯。用热水洗澡,待周身汗出时,再将阴囊浸杯中姜汁内,阴囊有针刺感,即渐收缩,10余分钟后,缩小如常。适用于小肠疝气,嵌顿性疝气禁用。

浸足治脚跟痛

黄豆根或茄子根500克,水煎乘热浸脚数次。亦可用米醋2斤(1000克)适当加热,每日

浸脚1小时,半月后痛可减轻,须连浸1月左右。

四、自然滴塞法(10则)

胆乳汁滴眼治结膜炎

猪胆炎(牛羊鸡胆汁亦可),与人乳等份,加少许冰片粉混匀,滴入眼中,每日3次,主治急性结膜炎。

卤汁滴耳治耳疖

盐卤少许(不能夹有生水)滴耳,约1分钟倾出,拭净。如患处已溃破则不可用。主治耳道疖肿。

蜗牛汁滴耳治耳息肉

活蜗牛1只,剪开其尾端,取其汁液滴耳,连用3次。主治耳息肉。

韭汁滴鼻治黄疸

新鲜韭菜根200克,洗净,加入1小勺凉开水,一同放石臼中捣取汁,滴鼻。每日连滴3~6次,待鼻中流出黄水,可渐愈。主治寒湿性黄疸。

萝卜汁滴鼻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中西医均无特效疗法。不妨以此法试试:

取生的白萝卜大者2个,洗净后切成细丝,以纱布包后拧取其汁约20毫升。如左侧偏头痛则将药液一次注入右侧鼻孔中,右侧偏头痛则将药液注入左侧鼻孔中,病程短者2~3次即可痊愈,病程长者连续使用1周后多有显著改善。

涂塞治蛲虫

1.大蒜头2瓣,去皮捣烂如泥,加菜油少许调匀,每晚涂在肛门周围。或用大蒜头30克,槟榔15克,苦楝皮30克,煎汤熏洗肛门。

2.用好食醋适量,涂肛门外。或用棉球饱蘸米醋,寒入小儿肛门中留置过夜,次晨取出。3.韭菜捣汁,滴入肛门。每次3~5滴。

大蒜塞鼻治感冒

取大蒜剥去外皮,切成条状,削成圆柱形,塞入鼻孔中,约20分钟取出,每天上下午各1次;或用大蒜汁滴鼻,轻症1~2天即愈。

灶心土塞鼻治呕吐

取灶心土研末调成柱形塞入两鼻孔。或用陈壁土研末茶调成糊状,另用生姜削成小圆柱状,蘸糊塞鼻。此两法适用于闻药气即吐的患者。

生姜塞肛门治缩阴症

生姜1块,将一端削尖,以纸包4层,水中浸湿,放在火灰中煨之,纸干取出,去纸乘热以煨姜之尖端蘸油插入肛门,生殖器即出。

塞肛治便秘

皂角1条、红砂糖60克、葱白60克。将红糖熬煎浓缩倒出冷却后搓成条状,皂角煨黑存性研末,葱白捣汁。再以糖条浸葱白汁并粘上皂角末,纳入肛门内,大便即可通畅。

五、自然诱导法(10则)

杨梅吹鼻治头痛

研杨梅为末,用一根细塑料管或其它管状物将杨梅末吹入鼻腔,引起喷嚏反射,具有通关开窍、升降气机的功效,可治疗头痛。

引诱喷嚏止呃逆

用一张软纸搓成细捻,送入鼻腔内捻转,打喷嚏呃逆即止,有时喷嚏尚未引出,呃逆已止。防止瘟疫的喷嚏法

凡入瘟疫患者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则不相传染,并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有效。盐汤催吐治宿食停滞、误食毒物

催吐法是应用呕吐反射,使病邪从口腔吐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食盐适量,用开水调匀,成饱和盐汤,每服2~3碗,服后用洁净羽毛或手指探喉助吐。可治疗宿食停滞、误食毒物等病证。

萝卜籽催吐治阙证

萝子籽适量,将其捣碎,以温汤和搅,取淡汤徐徐饮之,少顷即当吐出。主治邪实上焦的痰阙、食厥、气厥等证。

桐油探吐治喉痹

桐油3~4匙,加少量热水搅匀,用硬鸡翎蘸油探咽喉吐之。主治咽喉肿痛之急喉风。

橘杏导便治便秘

蜂蜜适量,微火熬炼,待冷却后作全栓剂,每个粗如手指,令头锐,长约3厘米,纳入肛门。主治便秘。

鸦胆子灌肠治阿米马痢疾

灌肠法是液体药物从肛门注入大肠,从而达到刺激排便,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取鸦胆子液1000毫升,作保留灌肠,对阿米巴痢疾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奶蜜汤灌肠治腹胀

牛奶240毫升,蜜糖240毫升,混合后灌肠可除腹中胀气。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简介 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治疗室是针灸推拿科下设的治疗室,采用中医特色治疗,坚持以针刺、推拿传统技术优势为基础,结合现代间断医学的发展,通过各种非药物疗法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症、肩周炎膝关节炎等进行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室开设以来,收治病患无数,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好评,治愈及稳定病情患者占总治疗人数90%以上。 中医综合治疗室先开设如下治疗项目: 一、针刺:运用中医传统针灸理论,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治疗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 二、艾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治疗一般选用艾条温和灸。 三、头针: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域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等病。此外,也可治疗腰腿痛、夜尿频、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 四、拔罐: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颈椎关节痛、肘关节痛、膝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中医针灸从古至今发展起来,也解决了人们身上的不少疾病,由此可以看出中医针灸的科学性,中医针灸穴位讲究的是精准度,只有穴位搞清楚了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医针灸,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患上哪方面的疾病的时候,可以进行中医针灸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穴位。 其实找穴位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困难,因为穴位好比我们身体的报警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络、脏腑出现了问题,身体上特定的部位就会变得敏感,轻轻按压就会非常酸胀,就像报警器亮起了红灯、拉响了警笛一样。这些特定的部位,多在重点穴位或是经络循行部位上,还有一部分在一些特定的反射点或反射区上,比如足底按摩反射区。所以,找不到穴位的标准位置没有关系,找到您自己的反应点,才更具意义。因为这些反应点不但是“报警器”,还是“调节器”。经常按揉这些反应点,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亚健康,调理好体质,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循经定位:这是比较专业的一种方法。比如说拉肚子了,就重点在脾经寻找压痛点,进行按压或艾灸。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意记穴位,但还是要知道经络的大体循行路线。 如果不知道经络走行怎么办?下面介绍更简单的方法。 脏腑体表投影区:脏腑有直接对应的体表位置,比如胃痛就在胃部的体表投影区找,腹痛就在腹部的投影区找。 例如,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常常在左侧背部心脏投影区的位置有一个痛点,按下去酸胀感很强,甚至不按时都会觉得很不舒服。有人描述为“像是一根生锈的钉子钉在背上一样”,多么形象。这种感觉在休息好时会消失,劳累、生气、受冷时会加重,它能十分敏感地预测出病情变化。临床上嘱患者家属每天帮助按摩,或有虚寒表现时用艾灸,多可起到缓解冠心病症状的作用。有的朋友可能不是冠心病,而是工作压力大或情绪不稳定,也常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取此部位也多有良效。 四肢交叉部位取穴:先定位好病灶,以脐为参照点,左右、上下交叉取穴。比如左侧踝关节扭伤,可在右侧手腕关节处找到痛点,按压这个痛点可以缓解扭伤症状。再比如坐骨神经痛,一般是从臀部开始并向腿部放射,所以在对侧的肩关节可以找到一

针灸穴位的部位及十二时辰人体经络图[1]

针灸穴位的部位及十二时辰人体经络图 默认分类 2009-09-16 13:21 阅读34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针灸穴位的部位及十二时辰人体经络图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 序为: 其歌诀:子胆丑肝各定位,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 注,戊时包络亥三焦。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一、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 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二、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三、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四、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五、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针灸推拿手法基础(材料相关)

针灸推拿手法基础(理论部分) 一、经络总论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组成详见附表),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2、十二经脉偱行分布规律基本上按阳明、太阴在前,少阳、厥阴居中,太阳、少阴在后排列。但足三阴经在下肢部内踝上八寸下处,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居中,足少阴肺经在后。 3、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为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4、十二经脉偱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a、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末端衔接 b、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衔接c、阴经与阴经在胸部衔接 6、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7、经络的生理功能a、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b、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二、腧穴总论 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2、四穴总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自然标志取穴法、手指同身寸法三种。(详见附表)

三、十四经络偱行及常用腧穴的定位 1、手太阴肺经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列缺: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少商:位于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手阳明大肠经 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段,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合谷:位于第1、2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3、足阳明胃经 承泣: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四白:当眶下孔凹陷处 地仓:位于面部,口角外侧,上与瞳孔直对处颊车:咀嚼时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下关: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天枢: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处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4、足太阴脾经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屈膝髌骨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150例临床观察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1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颈椎病患者根据症状进行临床分型,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20例,占80.0%;显效15例,占10.0%;改善9例,占6.0%;无效6例,占4.0%;总有效率为96.0%。结论: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标签:颈椎病;针灸推拿;中医;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愈来愈年轻化,长期伏案工作人员,是颈椎病高危人群,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目前多采用保守疗法治疗。2007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颈部夹脊穴位温针疗法为主,配合刺络放血与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2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0例,男70例,女80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4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7 d,最长9年。其中,神经根型90例,占60%,交感神经型15例,占10%,椎动脉型15例,占10%,混合型15例,占10%,脊髓型15例,占10%;全部患者均依X线片、CT或磁共振临床检查确定诊断。 1.2临床分型及症状 ①颈型:颈后部疼痛、酸胀,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感有压痛。②神经根型:一侧颈肩反复发作的疼痛、麻木。仰头、咳嗽时症状加重,手指麻木、活动不灵。压头牵拉试验阳性。③椎动脉型:与头颈活动相关,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耳鸣耳聋、头痛偏一侧,严重者可出现猝倒。引颈旋转试验阳性。④交感神经型:心慌、胸闷、手足多汗。⑤脊髓型:双侧下肢沉重无力麻木,有踩棉花感,逐渐发展行走困难。⑥混合型: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症状称为混合型。 1.3方法 1.3.1针灸方法分型选穴。①神经根型: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②颈型: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③椎动脉型:风池、颈夹脊穴、百会。④交感神经型: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⑤脊髓型: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⑥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证: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证: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证: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 1肺炎:主穴:少商、少泽、列缺、合谷、肺俞、丰隆、(左右)。配穴:大椎、颤中。外关、曲池、足三里(左右)。 拔罐:风门、肺俞、膏盲、阿是穴(在肺部有湿性罗音处)。操作:闪火罐,每日或隔日一次。 2支气管炎:主:天突、尺泽、太渊、列缺、合谷、定喘、肺俞。足三里、鱼际(左右)等。 3高血压: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配:风池、行间、太溪、关元、太冲、阳陵泉等。4慢性胃炎:主: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配:肝俞、太冲、行间、气海,三阴交、太溪等。 5尿路感染:曲骨、气冲、会阴、肾俞、志室、三阴交、合谷、外关、委阳、气海、血海。6下肢节炎:环跳、风市、大肠俞、阳陵泉、足三里、内膝眼、外膝眼、解溪、大椎、肾俞、关元、阴陵泉、。 7上肢:肩髃、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足三里、肾俞、风池、阿是穴等。 8颈椎病;相应病变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肩髃、外关、养老、阿是穴等。 9腰椎骨质增生:相应病变腰椎夹脊穴、肾俞、太溪、八髎、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承山、昆仑、阿是穴。 10带状疱疹:合谷、支沟、阳陵泉、皮疹局部(选择15个针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用泻法。 11结膜炎:晴明、瞳子髎、攒竹、丝竹空、合谷、申脉、太阳、风池、委中,少商。 12泌尿系结石:京门、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大肠俞、阴陵泉、小肠俞、膀胱俞、水道等穴。 13高脂蛋白血症:三阴交、足三里、内关、太白、阳陵泉、丰隆、膻中、太冲、风池、率谷、等穴。 14慢性盆腔炎:关元、中极、归来、水道、三阴交、上髎、阴凌泉、肝俞、肾俞、足三里。15支气管哮喘:肺俞、大椎、风门、定喘、尺泽、太渊、中脘、足三里、丰隆、肾俞、关元、等穴。 16鼻窦炎:印堂、迎香、列缺、合谷、风池、攒竹、巨髎、颧髎、大椎、外关、曲池、足三里等。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针灸推拿治疗腰肌劳损(主讲:李树纲)

针灸推拿治疗腰肌劳损(主讲:李树纲) 【腰肌劳损定义】 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长期超负荷累积造成慢性损伤。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为主要表现的腰部慢性无菌性炎症疾病。 【腰肌劳损主要症状】 腰部慢性、间歇性酸胀、疼痛、乏力为主。腰部酸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弯腰工作困难,弯腰稍久则疼痛加重。常喜用双手捶腰,以减轻疼痛。 【腰肌劳损病因】 1、长期保持同一坐姿或站姿,可引起腰部这些肌肉长期的超负荷。慢慢形成累积而劳损。例如:司机开车长期坐姿使腰部某些肌肉持续负重。 2、长期弯腰工作,腰背部某些肌肉经常性的过度负重、过度疲劳 3、腰部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 4、长期反复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如长期久站或从弯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可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之导致腰部肌肉劳损。 【腰肌劳损诱发因素】 1、劳累:可进一步加重劳损的肌肉受损。 2、气候:疼痛随天气变化而加重。例如:受凉、寒湿,阴雨天疼痛加重 【腰肌劳损治疗】无需打针服药 中医理论:不通则痛。腰肌劳损属于本虚标实的病理。 针灸: (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见效快。因为针灸是中国几千来传承下来的国粹,特别对某些中、西药物不好的疾病有独特之处,现已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推拿:缓解肌肉痉挛,辅助缓解疼痛。 (三)、理疗:辅助消炎、止痛。 【针灸治疗腰肌劳损达到的效果】 1、止痛快,治腰痛之标,又治肾虚之本 2、运用国粹针灸、推拿,及理疗纯绿色医疗手段被患者称为:治疗腰肌劳损最佳方法 3、有明确医学诊断经验和系统的治疗方法。 【腰肌劳损保健知识】 1、注意休息,少弯腰,不要长久保持同一坐姿 2、气候变化:加强腰部保暖,少受风、寒、湿侵袭 3、空调、风扇、不要对着腰部直接吹。 4、节制房事,腰为肾之府,房事不节有损于肾,肾亏则腰痛。

《针灸治疗》课程介绍

《针灸治疗》课程介绍 普专针灸推拿专业培养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才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体为基层临床一线技能型人才,高端保健服务技能型人才,高端保健企业管理型人才。《针灸治疗》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基层临床一线技能型人才服务的。 针灸治疗一门针推专业的必修临床课程,也是执业医师考试必考学科,开设于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针推专业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专业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西医专业基础课程,经络腧穴学、针法灸法等针推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特别是已经完成中医内科学的学习,都为针灸治疗这门临床课程学习已经打下了理论基础,同学期开设的还有中医妇科学、儿科学、外科学,西医内科学等中西医临床科学,帮助针灸治疗课程的学习。 本门课程主要的课程目标有三个,知识目标主要学习常见病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三方面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疾病诊断能力、疾病治疗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三项能力,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与病人沟通,与团队协作,并且能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树立创业意识,积聚创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总论部分,学习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原则、针灸辩证论治纲要、针灸配穴处方。第二部分是各论部分,主要是各科疾病的诊断、辩证治疗,这部分内容是针推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必需知识,也成为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整个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分为理论教学课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理论课学时50学时、实践教学课22学时,理论教学教授学生常见病证诊断辨证施治等(重点难点)理论知识,实

践教学主要开展常见病证基本针灸技术操作、针灸治疗工作流程实训、针灸治疗临床思维培养,后两点因为学生没有临床经验而成为学习的难点。 该门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学生已学完相关基础课程,具备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知识和能力,中医内科已经学习结束并同时开设中医妇儿科学和西医内科课程,共同培养学生临证水平,具有初步的临床思维,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开展将采取校内外实训结合,学习方法丰富学生兴趣浓厚,均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门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是理论课程教学设计,采取每次授课首先提问和检查了解学生前次任务完成情况以达到复习作用,讲授新课采取以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结合教师示范基本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引用微课展现疾病诊治流程,通过(师生互动相互提问和回答)总结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加强重点难点学习,最后通过布置作业,下达任务,主要是病案分析和病案治疗方案设计,并要求以小组完成。板书设计:以PPT为主。板书设计通过字体、字号、颜色、形状、动画、音响效果等改变,强调重点及难点内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便于掌握。实践教学方法设计,以校内实训与校外医院见习相结合。校内实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性校内实训,开展“针灸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治疗疾病基本技术操作能力,开展“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训练,强化针灸临床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辨证论治能力以(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校外见习以开放式的校外实训为主,依托见习医院和实训基地开展见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针灸临床思维,学习常见病针灸诊断治疗方法和工作流程,也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开放式实践教学还配合学生社会实践,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学生寒暑假到各级医院为依托开展用所学专业技术为支持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以此加强学生针灸基本技术操作

肺癌病人针灸治疗常用穴位

肺癌是呼吸道的常见肿瘤,其病因有吸烟、酗酒、化学因素及遗传等方面。近年来针灸来辅助治疗肺癌取得了不错疗效,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患者可详细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相关治疗。 针刺和穴位注射 选穴:内关、胸区、风门、肺俞、定喘、百会及丰隆突,足三里,大椎。 操作:针灸师针刺百会、内关、胸区、风门、肺俞、定喘及丰隆突,并以 20%~50%紫河车注射液14~16ml分别注入足三里及大椎穴。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治疗15天为1疗程,休息3天,再开始下一疗程。 功效:适用于肺癌晚期疼痛、咳嗽、咳痰、胸闷等症。 关于肺癌患者进行针灸的相关论述 第一,用于改善病人的症状,如用于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第二,对肺癌患者,常用瘢痕灸的方法,可见病人一般状况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第三,正在进行放疗或化疗的病人,使用针灸可改善血象,减少胃肠道的反应。 针灸治疗取得疗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选穴及手法。选穴原则是循经取穴,远隔当先,以调理为主,选择针与灸的原则是实证多用针刺,虚证多用灸法。对于肺癌患者来着来说放化疗同时服用清肺散结丸在以针灸辅助治疗,可使病人更快的恢复身体、改善各种症状。

艾灸可否使用呢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如果条件允许,做段时间艾灸也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的,艾灸的穴位有:列缺,合谷,膏肓,肺俞,大肠俞,章门。 哪些肿瘤病人不适合扎针灸 1、不建议对孕妇针刺。 2、器官移植后禁用。 3、脏器衰竭者禁用。 4、血压≥150/95mmHg禁用。 5、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 6、面神经炎发病7日内不可针刺面部。 7、痉挛瘫,肌肉抽搐,以及躁动不安者,不宜针刺。 8、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或血友病等,不宜针刺。 9、皮肤感染,穴位皮肤破损,溃疡,以及瘢痕和肿瘤部位禁针。 10、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禁刺。 11、过度疲劳,饥饱,喜怒,悲伤,以及惊恐时禁针。 12、惊恐者待其气定方可针刺。 13、针刺前患者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和后再针刺。 14、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15、腹痛原因未明或肠梗阻患者的腹部禁刺。 16、糖尿病人禁针(尤其下肢和足部)。 17、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使用大量抗凝剂者(如华法令、波立维等)禁针。 18、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燥;病泄,脉洪大;着痹不移,身热,脉偏绝;热病夺形,身热,色白及下血;寒热夺形,脉坚盛。此谓五逆,禁止针刺。 针灸对于一般的上面所说的禁忌虽多,但大部分肿瘤人群用针灸都没问题的。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针灸推拿之推拿手法:小儿腹痛中医推拿疗法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涉及范围较广,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多端,对疼痛表达能力差,而且部分病例有进一步演变为急腹症的可能,所以一定要认真辨证,属急腹症的患儿宜马上接受手术治疗。 病因病机 1.感受寒邪 护理不当、腹部受凉、饮食当风、过食生冷→寒邪搏结肠间,中阳受遏(寒主收引,寒凝不散)→气机凝涩,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腹痛。 2.乳食积滞 乳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饮食不洁→损伤脾胃,升降失和,气机阻遏,郁而不通→食积而痛。 3.脾胃虚寒 素体阳虚,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脾阳不振→中焦虚寒,水谷失运→寒湿滞留,气机不畅,或气血不足,脏腑失养→腹痛。 4.虫积气滞 虫体扰动于胃肠中→气机受阻→气滞腹痛。 5.脾胃蕴热 暑热外侵,内邪(寒邪,食积等)郁久化热,恣食辛辣厚味→中焦湿热交阻,气机不和,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腹痛。 6.气滞血瘀 跌仆创伤,腹部手术之后,恐惧惊吓→腹内经络受损,气血逆乱→气血经脉失调→肠腑气滞血瘀→腹痛。 中医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调和脏腑,畅通气血,缓急止痛。 2.手法处方:推脾经,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 3.方义:推脾经,摩腹,分腹阴阳——调理脾胃,和中止痛。运内八卦——理气调中,并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拿肚角,掐揉一窝风——缓急止痛。

4.加减治疗 ⑴寒实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推脾经用补法以温中散寒,助阳止痛。 ⑵伤食痛:加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以消食导滞,理气助运,和中止痛。 ⑶虚寒痛:加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用补法以温补脾肾,助阳散寒,益气止痛。 ⑷虫积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揉脐以温中安蛔,缓急止痛,蛔遇寒易扰动不安,遇温则静。 ⑸热痛:加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推脾经用调法以清泻胃肠实热积滞,调通中焦气机升降。 ⑹气滞血瘀:加平肝经,清心经,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行气活血,通络解郁,以通止痛。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 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

背痛的针灸推拿治疗

背痛的针灸推拿治疗 张志良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背痛是临床常见主要症状之一,但因缺乏正确认识,诊断错误、治疗无所适从的现象比比皆是,笔者经多年临床研究,认为背痛的发生,无非受凉和受伤,其治疗手段首先应当选择针灸或推拿。 关键词:背痛针灸推拿 背痛是颈项以下腰以上出现酸困疼痛,或有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症。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自诉背痛的人,临床上单纯因背痛就诊的患者也非常多,但能够正确认识、准确诊断、恰当处理的可以说寥寥无几,这使得许多患者对我们医生失去了信心,宁可忍受痛苦也不去就医,这种现象很不正常,也使我们一些临床医生很是懊恼。有没有必要单独列出背痛这一病名呢?根据临床患者群来看,很有必要。因为只有将其重视,才会重点探讨研究,才能提出正确妥善的处理方法。本人因工作需要,从事和熟悉中医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遇到和治疗背痛患者若干,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将背痛的一些认识、相应的处理方法详细介绍如下,希能引起广大同仁的重视。 1.概述 背痛临床非常常见,现代医学认为背痛是许多疾病伴见的症状之一,往往不作为一个独立疾病来认识,但事实上单纯背痛的临床非常常见,而临床诊断往往五花八门,治疗更是千奇百怪,疗效自然不能令人满意。为什么临床诊断会混乱呢?因为背痛往往连及肩胛内侧缘以及肩胛下痛,或连及肩部或上肢尺侧,或连及前胸,或连及颈项腰部,经常出现不能低头或仰头,不能深呼吸,上肢不能抬举外展前屈后伸。正因为疼痛涉及面较广,与其它疾病有相似之处,所以临床有诊断为颈椎病的,有诊断为肩周炎的,有诊断为胆囊炎牵涉痛的,有诊断为肩峰

下滑囊炎的,有诊断为冈上肌肌腱炎,诊断得乱七八糟,难有什么疗效可言,还需回归到中国传统医学上来。那么背痛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病因病机 背痛发生的主要病因为外伤和感受风寒湿之邪。外伤可导致血溢脉外或气滞血瘀,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或外力导致“脊筋陇起,骨缝必错”,骨缝错亦可致经络气血不畅、经筋不舒而疼痛;风寒湿之邪侵袭督脉、手足太阳之经、经筋,手足阳明经筋,手足少阳经,足少阴经筋等,寒凝气滞血瘀,经筋拘急收引,引发疼痛。 3.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在年岁较大的女性,常有一侧或两侧背部与两肩胛之间疼痛,向颈项部或上肢尺侧放散,甚则上肢不能外展、上举。晨起和气候变凉或受凉时疼痛加重,活动后和遇暖则疼痛减轻。常无明显的固定压痛,但用力压迫或用手指捏挤受累肌肉时,出现局部触痛。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有广泛的压痛,颈活动受限。 患者有过度前屈或后伸肩背运动和受伤史,伤后症状开始较轻,逐渐加重。后背如负重物,痛引前胸,坐则需频繁变换体位,走路震动、咳嗽、打喷嚏等均可引起疼痛加剧。患椎及其相邻数个胸椎有深压痛,压痛点位于棘突上或棘间韧带。患椎处有筋结或条索状物,仔细触摸椎体可发现患椎棘突略高起或偏歪,与健康椎体棘突的距离变宽或略变窄。 4.诊断要点 4.1.有感受风寒湿或受伤史。 4.2.常有一侧或两侧背部与两肩胛之间疼痛,向颈项部或上肢尺侧放散,甚则上肢不能外展、上举,症状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或后背如负重物,痛引前胸,咳嗽打喷嚏可引起疼痛加剧。 4.3.有广泛压痛或在棘突上、棘间韧带有压痛并有偏歪棘突。做颈、肩部的一些特殊故检查,排除颈椎病、肩周炎、冈山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

康复科针灸推拿科门诊设置

月华医院针灸科、推拿科发展规划 据《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和康复方法(针法、灸法、传统手法、导引功法、中药、情志调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矫形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月华康复医初步规划: 一、开设相应的康复功能治疗区,体现中西医相结合并突出体现中医特色;开设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治疗项目包括针灸、推拿、药物熏洗、拔罐、导引体操康复等,在开展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专病治疗,设立针灸科专病门诊,初步规划3个针灸治疗室——针灸1室(治疗疾病:项痹病、腰痛病、肩凝症、骨痹病)针灸2室(头痛、不寐、郁证、面瘫)针灸3室(胃脘痛、腹痛、中风)中医治疗室(拔罐、雷火灸、中药熏洗),推拿科专病门诊,开展脏腑推拿、经络推拿,并逐步开展儿科推拿及推拿康复。 二、开设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根据临床需要逐步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老年康复单元、疼痛康复单元等)。并计划和中医内科开展合作开展治未病业务(如定期康复指导、中医导引健身术、康复保健术等) 三、建设特色候诊区,制作康复宣教材料,加强宣传突出中医特色。 四、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各种诊疗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做好

人才培养规划,保证康复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合理配置康复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并逐步建立可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定期培训康复科医生在掌握中医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应接受1年以上的康复医学专业培养,掌握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建立康复理念。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与功能障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能分析康复评定结果并用于指导临床康复治疗,能掌握康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根据疾病的病种和所处阶段开具相应的康复治疗处方。 附:1、针灸门诊、推拿门诊设置规划表及所需基本设备

针灸推拿学习心得

针灸推拿学习心得十二经脉理论梳理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经脉》篇 「针灸推拿学的历史」 针灸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推拿方法等理论,探讨运用针、灸、推拿等法防治病症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是医疗实践经验和中国古代人文哲学思想及其它自然科学知识的结合与总结。此独特的外治疗法具有适应证广、效果显着,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世人所接受。它是世界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继承,研究,发扬应用它对人类的预防保健与治疗均有裨益。 中国民族医学的先躯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百草是指植物性药物。九针是针刺与按摩的工具,它从石器时代小石片(砭石)开始出现精治的石针,尔后出现了骨针、竹针、金属针,体现针刺法的发展过程;灸法则是人类火的应用与植物艾草药结合的医疗体现,而按摩法主要以能量手及膏摩代替针具。 从文献记载考察,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医家已把针灸的临床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1973 《阴阳十一脉灸经》。年在湖南**马五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 此两篇《帛书》对十一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及灸法进行了论述。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对经络、腧穴、针灸的适用症、禁忌症及其治疗原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还记载了九种针具的形状、功能和用途。《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已佚)是中国第一部按摩专著。它们是中医理论与针灸按摩知识的经典之作。 有关论述的重要针灸与按摩专籍有:1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2唐?孙思邈《千金方》绘制了三幅彩色针灸挂图;3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4宋?《圣济总录》;5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6明?杨继州《针灸大成》;7明?《小儿按摩经》等&& 针灸、推拿对外交流:约公元六世纪,针灸医学传入朝鲜;公元562年我国吴人知聪携带《明堂图》《针灸甲乙经》东渡日本;唐《按摩手册》传入法国;公元十七世纪末叶,针灸医学亦传入欧洲,二十世纪针麻获得成功。世界卫生组织WHO1978年和1997年先后两次分别向全世界推荐43种和63种病症建议用针灸治疗,目前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疗法,根据世界针联前任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PBJ·1985年统计,欧洲常用针灸医生超过10%。2002年美国约有820万成年人曾经接受过针灸治疗。现美国40多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立法承认针灸,准于办理执照或注册登记。各种针灸按摩中医药学术交流在全世界各地纷纷召开,一股弘扬中华中医文化,缔造人类健康体魄的热潮在世界各地兴起。作为华夏炎黄子孙之责,发扬国粹,普济苍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十二经脉与阴阳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人体一种交通、传输能量信息(气血)与监控、维修的通路。十二经脉则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它内属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肢)节《灵枢·海论》。运行气血,濡养全身,将人体内外连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以中国哲学阴阳学说为指导,结合人体经脉的循行部位(手足、内外、前后)以及归属联络内脏腑而确定。十二经脉分别隶属于十二个脏腑,各经脉均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命名。根据阴阳衍化的道理,阴阳可分为三阴三阳。其意义主要是表示阴阳之气的多寡或盛衰。阴气多者称太阴(---);其次称少阴(--);再次称厥阴(-)(阴阳交尽之谓)。阳气最盛者称**(+++)(两阳合明之谓);其次称太阳(++);再次称少阳(+)。根据阴阳配对规律:太阴配**;少阴配太阳;厥阴配少阳。在‘阳主阴从’的主导下,形成相对的阴阳动态平衡关系。

针灸推拿科室制度

中医针灸推拿科业务学习制度 一、中医针灸推拿科的业务学习,原则上每月一次。具体时间根据科室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二、科室的业务学习计划及执行情况包括学习内容、地点、主持人,应及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应定期检查并抽查个人学习笔记,根据执行情况记分。因特殊情况需改变学习计划的要预先报办公室。 三、中心的业务学习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由科室统一安排,因故不能讲课,要提前一周通知科室责任。 四、业务学习要实行签到制度。 五、业务考试,根据中心安排的业务学习讲座出题,考试成绩列入技术档案,作为外出进修、学习、晋级、晋升和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

中医针灸推拿科工作制度 一、针刺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治疗室的整洁、肃静,保护病人隐私。 二、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漏针、断针。 三、采取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 四、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至零位。 五、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如有不锐利及弯曲时应及时修理、更换。 六、针灸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七、凡需理疗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科医师检诊后,确定治疗种类与疗程。 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前交待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记录。 九、理疗工作人员应经常深入病房,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介绍理疗方法,更好地发挥物理治疗作用。对不能搬动的住院病员,可到床边会诊及治疗。 十、疗程结束后,应及时作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科参考。需继续治疗时,应与理疗科研究确定。因故中断理疗,要及时通知理疗科。 十一、进行高频治疗时,应除去病员身上一切金属物,注意地面与病员的隔离。病员和操作者在进行治疗时,切勿与砖墙、水管或潮湿的地板接触。高频之所有机器应避免与地面接触。超高频率治疗器材,电疗前,必须检查导线接触是否完善,板极有无裂纹、破损,否则不能使用。大型超短波禁用单极法。下班时,所有理疗器械一律切断电源。治疗中病员不得触摸机器。 十二、爱护理疗仪器,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擦拭,定期检查维修。要避免震动损坏电子管和紫外线灯管。理疗机器每次治疗后应有数分钟的休息。 十三、体贴病员,由体疗医师及技术人员根据病情决定体疗种类。并对病员介绍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 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 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 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腧穴的治疗规律按照传统的描述是“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经络所通”是指穴位主治会涉及到所在经脉循行的不同部位,也就是归经作用;“腧穴所在”是指其能治疗穴位所在位置附近的病症,也就是局部作用;“脏腑所属”是指穴位治疗所在经脉对应的脏腑的病症,比如肺经的穴位治疗肺系病症,也就是脏腑作用。从这几方面入手,再看一个穴位的主治,或许就不是那么纷乱无序了。 腧穴的主治规律基本可以被下面五点涵盖。这里要注意实践技能考试和笔试的区别:实践考试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