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致教师》一书中介绍过一个关于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的一个试验:他将学生分成三组,他经常对第一组学生表示赞赏和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结果表明,被经常赞赏和鼓励的第一组学生进步最快。由此可见,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源泉,欣赏着必抱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我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好懒,讨厌做作业,拖拉、潦草、“短斤缺两”、错误百出是经常的事情。更糟的是,他好管,对己自由主义,对人马列主义,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不时检举同学作业不认真,就是嘲笑同学作业错误多。但是,他在课上回答问题或考试时却是常胜将军。典型的学习态度差,且屡教不改!咋办?我尝试改用欣赏的眼光审视他、引导他、教育他。首先允许他自愿做作业,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还可以不做,然后赋予他管教的权力,让他批改和辅导学生作业,最后由我检查他批

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情况,据此替代他的作业成绩和评定他的学习成绩。在我的欣赏下,他的缺点变成了他的优点,检举别人变成了督促别人,嘲笑别人变成了帮助别人,并且他还体会到了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始主动又认真地做起了作业。后来的他就不再是原来的他。这件事让我深切的感悟到,欣赏可以是学生的缺点变成优点。

又一次,我曾布置学生这样的作业:“每个人写出你熟悉的本班的十位同学的优点,并且每位同学的优点不少于50个字。”然后,我在班中高声朗读这些学生的“作业”。看的出,凡是被读到的学生低着头,心里都美滋滋的,教室里特别静。持续一段时间后,班级的学生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了,相互之间更有礼貌了,值日卫生更主动了,教室的布置更整洁了……后来我就让学生给每个同学写至少一个优点,然后公布于众;接着,每个月末,我让学生在原来所写优点的基础上在挖掘同学新的优点,同样公布于众;最后,开展“看看谁的优点最多”和“看看谁的进步最大”的活动。结果,群情活跃,人人为能被人欣赏而奋斗着、进步着。通过这件事,我不禁感慨的说,欣赏使学生的优点会让学生变得更优。

还有一次,我受到一篇__的启发,于是我拿着一张白纸走进了教室。在这张白纸的中心我故意涂了一个绿豆大小的黑点,很醒目。我高举白纸问学生:“你们看,我手中有什么?”“这不

是明摆着吗?”学生们窃窃私语,不知我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有提高嗓门问了一遍。有学生回答:“我看到在白纸上有一个黑点。”估计这个回答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还有不同意见吗?”稍后后排有一个学生发言:“老师,我看到了一张白纸。”我看了一下白纸,继续问:“你为什么和别人看到的不一样呢?”“我离得远,看不清楚。”他如实说。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我接着说:“看到黑点的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把手举得老高,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扬。我环视了一下说:“太令人遗憾了。这么大一张白纸你们没有看见,却却偏偏注意到了一个不起眼的黑点。这不是你的眼睛欺骗了你,而是你的思维迷失了方向。”顿了一顿我又说,“这多么向我们每个人身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啊!优点其实就像这张白纸一样大,而你的缺点原来只有黑点那么小。只是,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往往只在意别人的那个小小黑点,有时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张大白纸,而缺少自信,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学生们个个沉默不语,若有所思。由此我想对我们教师而言,许多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面对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他们的“他们的黑点”: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等等,经常会引来我们对他们的大声训斥。可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的调皮捣蛋中充满着许多纯真活泼可爱。

《致教师》中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教育中多一些欣赏吧!作为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做法达到欣赏学生,或让学生相互欣赏,或让学生自我欣赏的目的。《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假期里,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此书分为四辑,以书信和新春致辞的形式,阐述了和教师的生活,工作,成长密切相关的四十六个问题。语言质朴简洁,却意味深长,是作者的用心之作。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警醒

曼德拉说:“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还说:“生命的意义不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了何种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意义。”我觉得这两句话很好地揭示了“做教师”的意义。强权和武力仅能在政治形式上改变世界,而教育能在精神实质上改变世界。曼德拉把教育问题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我们自己的老师和身边优秀的同事用活生生的事实做出了证明。好老师不仅能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更能在生活中以自身的学问修养精神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改变人生命运。这样的人多了就能改变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做教师不知不觉中已近二十年,对教师这项工作认识却十分浅薄,令人汗颜。

第二个体会是:惭愧

朱永新先生说:“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审视自己,教龄不长,境界不高。我常常也在问自己:我的课堂效率是不是高?我的讲解点评是不是深入浅出学生能懂?教案作业设计是不是有的放矢突出实效?对学生是不是热情和善,一视同仁?作为教师,是不是“心安”?对你从事的工作是不是竭尽全力?当思考这些问题时,我的心情是不平静和不坦然的。因为心中有太多的遗憾和内疚。当想到那些因我任教科目拉后腿而不能进更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学生时,我就觉得惭愧。

第三个体会是:努力

“知耻而后勇”。《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示》一文给我很大的启示。“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就能自感跻身成功者之列。这一事例给我的启示:要有恒心才能做好事情。要勤学习勤思考才能做好事情。要从小事做起,“集腋积硅步”,才能“成裘”,才能“致千里”才能“成功”。为了做好工作,我以后要像书中所讲的那样,多向经典著作,向优秀的同仁学习,多思考多写作。我也要以十年的时间为自己买份保险,不为“成功”,只为“心安”。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朱永新先生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发言人,其教育思想引人深思,这在《致教师》一书中有明显的展现:前言中有一首诗:“……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让我甚是喜欢,因为它道出了我的心声,与我心有戚戚焉。

朱永新曾指出: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而我们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致教师》一书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致教师》的每一篇__,均由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启,传递着普通基层教师的境遇与困惑,苦恼与疼痛。那些提问者,有的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有的是遭遇职业倦怠的老教师;有的奔波于城市,有的坚守于乡村;有的教语文,有的教数学……

每一个提问者,都意味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命叙事。因为他们的存在,《致教师》中的“教师”不再是空泛的职业人群,而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里面的问题与话题,哪一个都逃不出教育与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尘一样,朱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断擦亮“教师”二字。

全书共分四辑,即“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生命的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共收录先生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最后一辑收录自20__年以来先生为寄语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辞。他用朴素却不乏生形象的语言回答一线普通老师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如何学会思考?”“如何进行专业阅读?”“如何应对自己不如学生的困境?”“如何保持教育热情?”“如何享受你的教育生涯?”“如何尽快成长为名师?”“如何在压力下坚守?”“如何对学生一视同仁?”“如何让自己越来越坚定?”

总的来说,书中朱永新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教育幸福。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

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

他告诉我们,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

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如何做一个幸福教育的人呢?

1、要对教育生涯充满理想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映了人的当下的一种心态。而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那么在当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幸福的职业。

如果没有理想,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是无趣的,更何况是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注定精彩纷呈。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憧憬,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得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我们的工作会在不久的将来起作用,就能使我们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参天大树时,常常想到曾经它们和所有的树都一样,曾经都是株幼苗,在经历了百年、千年后,依然挺立于世,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荫,让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同每一位诗人那样,都是因为有梦有理想,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在中国教育的现实中,教师的忙与苦是勿庸置疑。教师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还有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故太多,问题学生层出不穷。只有当你理解了记忆的方法与过程,才不会为学生背不出科文而生气了,你也就不苦了;当你理解人的能力差异和发展差异,理解了所谓“差生”的形成过程时,就不会为“差生”的存在而生气了,你也就不累了;当你理解了少儿多动症时,就不会把学生的动当作对上课的反抗,也不会简单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产生否定,你也就幸福并快乐着。恨铁不成钢,这个恨是不理性的爱,因为教师没有掌握铁如何成钢的规律;从专家型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他们

面对教育教学事故时,是那么的自信与从容,是那么的驾轻就熟。这是因为他们见多了,把握了规律,从而让事故变成了故事。

2、要有自己的特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要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3、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作为老师要有一颗平等之心,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

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这让我想起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当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资质平平却被实验者认为是“未来的花朵”的学生抱有期望,而且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更加努力地学习。长此以往,不仅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近了,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感激与回报也会逐步提高。

二、提升自我素养

1、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

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教育过程虽然不断变迁和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2、写作

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到现在为止,为发表__而写,为评定职称而写,为应付检查而写,仍然是教育写作中的常见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要进行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使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

同时,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经过几年的探索,新教育实验已经从过去的提倡教师写作,发展到目前强调专业写作,把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共同发展

目前,在绝大多数学校,一方面同事之间讳莫如深,教室的门始终向他人关闭着,教师之间仍然是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的陌

生人;另一方面,一些渴望成长的年轻教师仍然处在孤军奋战的状态,他们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见障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他们个人的反思也往往由于自身的理论功底而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剖析。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形成一个良好共同体宽松氛围的土壤。如果只是利用行政命令,而不是“尺码相同”的人的相聚,共同体就会流于形式。同时,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非常重要,在活动中应体现其整体性的目标及阶段性的目标。每个成员都能在心中明白共同体的价值与方向,在团体活动中不断证明自己存在的理由与意义,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这是持续参加共同体活动的动力,也是激活其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要积极探索建立各种基于同一教研组、教学组的,或者是本校的、校际的,以及利用络的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比较有影响的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有:新教育研究中心“相约星期二”沙龙、天津著名特级教师张万祥的班主任学习小组、温州苍南新教育俱乐部、河南焦作“毛虫与蝴蝶”儿童阅读共同体、贵州凤冈新教育共同体、“镇西共读”阅读团队等,利用教育在线建立的散布于各个地区、学校的大大小小的毛虫群落(儿童阅读研究小组)与“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QQ群、构筑理想课堂QQ群,更是形成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教

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而充分利用专业共同体进行日常的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批注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也是教育实验最日常的研究方式。

三、注重过程,落实有效教育

1、落实有效教育框架

朱永新认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已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

朱永新还认为: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2、发掘知识魅力

他提出,要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朱永新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4、以现实求证未来

《致教师》的最后一辑文字,不是答问,胜似答问。读之,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是自20__年起,每一年度的辞旧迎新之时,朱永新先生深夜或凌晨写给全国新教育同仁的年度献辞。

或许,在永新先生眼里,岁末年初最是年岁的刻度,是现在与未来的节点。而在他心里,教师的终极意义在于“以现实求证未来”。读他关于新教育的年度文字,我们无法忽略那漫天飘着祝福的跨年语境,更无法忽略的是,新教育实验于神州大地间得到的热切呼应。新教育所构建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教育生活节奏,正在柔软地植入了千百万师生的内心。

教育是一切的“果”,也是一切的“因”。对一个教师来说,痛恨积弊的方式是行动,是将让自己置身于“涨潮的海上”,相信“爱教育,就是爱自己”,相信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唯有建设,唯有行动,才能“带着使命,带着爱”,“向没有污染的地方,重新出发”。

三尺讲坛,只因为我们具有足以让一代代人传承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精神,只因我们具有勤学、乐施、向善的品德,只因我们对学生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实实在在地走近他们,真真挚挚地关注他们,热热忱忱地服务他们,学生就将我们作为恩师,不管我们是否清贫,不管我们是否平凡,学生都会把我们铭刻于心,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精神丰碑,也是我们成为历史所铭记的、无上光荣的人。本学期对我而言,是一个漫长、煎熬、充实、幸福的一个过程;经历了很多事,焦头烂额,偶尔心情难免浮躁!我感恩所有在我困难时帮助过我的人,今天我想感谢的是它--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每当迷惑时,是它能让我平静下来,反思自己,与自己的.内心交流。对本书中其中《教师的幸福在哪里》感触很深。

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种本性,可作为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一位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很难塑造出幸福的学生。只有当教师心中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慷时,他们的脸上才会有灿烂的阳光,并自然而然地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塑造学生幸福的心灵;只有当教师情绪饱满和内心充实时,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细节的关注和乐于分享的真诚,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学生,教师们要学会寻找幸福。那么,教师又要到哪里才能找寻到幸福呢?

教师的幸福在课堂教学中:有人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是幸福的:母亲给孩子洗完澡抱着孩子的时候;医生给病人做完手术病

人康复了的时候;孩子在沙滩上堆出自己满意的沙堡的时候;一

个作家写完了作品画上最后的一个句号的时候。那么,我觉得教师的幸福就是轻松自如地上完一节课的时候。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而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生命追问的过程。可有的教师却有着这样的生命体验:“头脑是满的,内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生命是空的。”同样是上课,缺乏生命修养的教师,只是为知识而上课,教师的心只是在等待,等待学生记住一些概念、背会几条定律、答出几个问题,做对几个练习题。教师在苦苦等待中,变得紧张、烦恼、焦躁,甚至痛苦,幸福被等待无情地遮蔽了。而具有生命学问和修养的教师,他是在上课,但他同时又是在享受课。他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迎来的是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声声“老师好”的问候,他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全身心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同学生一起去探索,去研究,和学生情绪相融、心心相印。他会把问题生活化,知识过程化,学习体验化。他会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去感受、去触摸、去体验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一起失败、一起成功,这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教师的幸福在学生成长中: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快乐,对教师来说,教育的意义就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看着学

生一天天成长变化,他更有一种由衷的喜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他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虽然他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当不了作家、科学家、工程师……也可能终生得不到什么值得炫耀的荣誉或奖章,但他可能有引以为傲的已成为作家、科学家、工程师的学生,甚至有功勋卓著、成绩斐然、值得他崇拜的弟子,当然,更多的是已经自立为人、立足于社会的普通劳动者,是他曾经为之付出心血和青春的年轻一代的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呢?他已经别无所求,这就是他所渴望的生活。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回报,意识到对学生未来的影响,透过学生的成长,他看到了自己劳动的果实,这成为教师职业信念的重要支撑。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对这些教师来说,孩子那灿烂天真的笑脸是天底下最美丽迷人的图画,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校园是地球上最纯美圣洁的净土。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变成了一种愉快、一种他乐于去迎接并以欢乐的心境去化解的“美差”,即便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生活非常清贫的情况下,他也怀着极大的热忱、带着浓厚的兴趣,无怨无悔地做好每一件事。只要一听到上课的铃声,他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不翼而飞;只要一走上讲台,他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他觉得自己喜欢教书也最适合教书,只有在教室里,在学生身边,他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这些教师已经把他们的兴趣与自己的事业放在一起,因为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无怨无悔地当一辈子教师。

教师的幸福在学习追求中:教育需要智慧,课堂教学更应该充满智慧。充满智慧的课堂是精彩的,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去创设,所以教师就应该充满智慧。每个人的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首先要付出,付出勤奋,付出辛劳,付出艰辛。因此,教师要拥有教育的智慧,就要付出大量时间刻苦学习。首先,向书本学习,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一生要与书本打交道。

教师要坐下来、静下心、研读一些很专业的书,如课标、教材、教参、教案、辅导练习等;也要读一些很理论的书,如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一读经典的,也可读流行的。教师要按时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定期浏览综合类报刊、文学类杂志等,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由内而外地散发光泽。还要读一些教育专著和教育随笔,走进伟人,与大师对话,与另一个自己坦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高远,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思维会变得开阔,你的精神会变得饱满,你的生活会变得充实。其次,向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工作的热情、教学的思路、教法的改革与创新,增长自己的智慧。同时,多交流。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我们往往发现:几个志趣相投的同事、朋友,即使是闲聊,也会时时有智慧的碰撞,有新观点的产生,不知不觉地解决了困惑已久的问题。因此,学习能使教师充满智慧,充满智慧的教师总是愉快的,愉快的生活肯定是幸福的。

《致教师》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致老师》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篇1:致老师读书心得余映潮老师《致语文老师》一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一句亲切的叮嘱,让人心头一热。当我们议论老师这一职业,或议论教育事业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这一个个“人”DD 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爱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态等等,都需要互相的关注、关心、理解、帮助。教育教学是一份充满“爱”的工作。试想,普通老师生活缺乏稳定,对自对人对社会的心态调整不好,能期待他们平静而清醒地走进教室吗?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首先要“育师”、“育己”,然后才能“育学生”。“一流的老师”才能育出“一流的学生”。由此,无论是从学校、还是社会和国家层面看,老师是第一位的,有全社会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老师的成长,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乐观、有情趣、自我认同感强的老师,在学校里肯定自信、积极,有个人魅力。同样,许多工作优秀的老师,他们对生活现状的理解和对将来的追求充满幸福感。所以,许多名家、大家优秀的表现

和出色的成绩,除了用专业理念技术去解读外,还可从其生活中的个人性格、品质和精神上去理解。看余老师的《致语文老师》一书,其长者、智者的风范令人敬仰。余老聊的是教学,也是个人迎难而上的成长修炼,这修炼的过程,有坚决的目的,有系统的规划,有艰辛的执著,有挑战的智慧,有说不尽的苦乐滋味,有沉甸甸的收获。其修炼的智慧之语,既可心引领我们认真地工作,也可以启发我们用心地去生活。 我们无论是自愿,还是巧合从事了老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此生与别人有些不同。除去虚幻神奇的道德评价,因为职业的特点,我们的生命历程真的有些特别我们需要(应该)掌握更多的文化,我们有时机站在人类思想的前沿,这是我们有时清高的原因;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思想播种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教育学生,不如说是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如今和将来,往大了说,我们的事业真的能改变命运和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丰富思想和鲜活情感的学生,我们每天的工作少有重复,我们每个教育教学的细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人文个性,我们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战;我们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很少有职业像我们这样需要终生修炼和成长。 凡职业,都需要为了生活,从事老师职业也需要“养家糊口”,这点标准不一,争议不断;凡职业,都需要有敬业的精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 优秀的老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那么你知道关于致老师读书心得该怎么写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致老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盼望大家喜爱! 《致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 静心品读朱永新老师的《致老师》,倾听专家的教育。《致老师》围绕一线老师普遍关怀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老师的深化全面地思索,给询问者,也是给全部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瓴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浅显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谈天谈心,细细咀嚼品尝,又总能获得很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行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宝。事实上,许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宝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许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老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老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学问,一个学问面不广的老师,很难真正给同学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老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老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假如老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特别绝望。所以老师应当完善自己的学问结构。 作为一名老师,有一项重要的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老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情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犹如军人宠爱武器,孩子喜爱小玩具一样,老师的挚爱应当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老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老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关心你获得学问,获得教育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关心你拥有安静的心态,儒雅的姿势,乐观的状态。”莫非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实际生活中,人和人的区分主要看两点,一是他交怎样的伴侣?二是他的业余时间怎样支配怎样度过?所以,朱教授说:“人是由他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最好的书,做有根的人。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作为一名老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孤独,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读书就意味着坐冷凳子,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孤独的力气,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气,这更是老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气。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安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懒于读书。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简单懈怠、很简单满意、很简单停滞的。”同时,又不无风趣幽默地为老师们支招:“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是啊!当我们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还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吗?在这种须臾不行或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福。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头读第一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致教师》一书中介绍过一个关于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的一个试验:他将学生分成三组,他经常对第一组学生表示赞赏和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结果表明,被经常赞赏和鼓励的第一组学生进步最快。由此可见,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源泉,欣赏着必抱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我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好懒,讨厌做作业,拖拉、潦草、“短斤缺两”、错误百出是经常的事情。更糟的是,他好管,对己自由主义,对人马列主义,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不时检举同学作业不认真,就是嘲笑同学作业错误多。但是,他在课上回答问题或考试时却是常胜将军。典型的学习态度差,且屡教不改!咋办?我尝试改用欣赏的眼光审视他、引导他、教育他。首先允许他自愿做作业,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还可以不做,然后赋予他管教的权力,让他批改和辅导学生作业,最后由我检查他批

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情况,据此替代他的作业成绩和评定他的学习成绩。在我的欣赏下,他的缺点变成了他的优点,检举别人变成了督促别人,嘲笑别人变成了帮助别人,并且他还体会到了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始主动又认真地做起了作业。后来的他就不再是原来的他。这件事让我深切的感悟到,欣赏可以是学生的缺点变成优点。 又一次,我曾布置学生这样的作业:“每个人写出你熟悉的本班的十位同学的优点,并且每位同学的优点不少于50个字。”然后,我在班中高声朗读这些学生的“作业”。看的出,凡是被读到的学生低着头,心里都美滋滋的,教室里特别静。持续一段时间后,班级的学生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了,相互之间更有礼貌了,值日卫生更主动了,教室的布置更整洁了……后来我就让学生给每个同学写至少一个优点,然后公布于众;接着,每个月末,我让学生在原来所写优点的基础上在挖掘同学新的优点,同样公布于众;最后,开展“看看谁的优点最多”和“看看谁的进步最大”的活动。结果,群情活跃,人人为能被人欣赏而奋斗着、进步着。通过这件事,我不禁感慨的说,欣赏使学生的优点会让学生变得更优。 还有一次,我受到一篇__的启发,于是我拿着一张白纸走进了教室。在这张白纸的中心我故意涂了一个绿豆大小的黑点,很醒目。我高举白纸问学生:“你们看,我手中有什么?”“这不

《致教师》读后感(精选7篇)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精选7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教师》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教师》读后感1 快放寒假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寒假共读书《致教师》。对于这本书我并不陌生,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我自己在网上也买了这本书,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了一遍。虽说第一遍粗略,但一边读、一边记、一边划,读完后内心得了安慰。今年寒假,当我再次读,读完后,我的心灵得到了释然。 这本书的作者是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信件的方式给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疑问而作的一一阐释。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的教师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生涯中的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踏上工作岗位将近7年了,内心存在的困惑与和疑问在这本书里不仅找到了答案,还明确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读了之后,收获很大。接下来,我结合我对部分印象深的内容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师要进行专业阅读 当我读到教师如何进行专业阅读?其实这也是我平时的困惑,做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老师,每天学校事物多,除了上课下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学校大事小事都是你,下班回家还要带孩子…忙里偷闲怎样进行专业阅读呢,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比如完成早十分起床,晚上少看会电视,少玩一会,翻几页书可以做到。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时间是挤出来的。一个知识面不广的老师,很难真正给学生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致教师》读后感1 《致教师》的每一篇文章,均由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启,传递着普通基层教师的境遇与困惑,苦恼与疼痛。 与其说那是某一个教师的问题,不如说是某一类教师的问题,甚至是所有教师的问题。我特别注意到《致教师》里那些提问者。他们中有的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有的是遭遇职业倦怠的老教师;有的奔波于城市,有的坚守于乡村;有的教语文,有的教数学……每一个提问者,都意味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命叙事。因为他们的存在,《致教师》中的“教师”不再是空泛的职业人群,而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 我也特别注意到所提的问题。有的叩问价值,关于信念、关于理想、关于幸福;有的探讨幸福,关于读书、关于研究,关于备课、关于班级建设;有的问道人生,关于职业境界,关于生活情趣,关于处事为人;有的讨论教育生活,关于仪式与细节,关于读书与写作,关于教室缔造与期末庆典…… 朱老师对于每一个“问题”的回应,不是简单的方法破解,而是思维方式的照亮。我们把朱老师的这种精神带到我们的班级,耐心的回应每一位提出问题的幼儿。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通用11篇)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通用11篇)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通用11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篇1 谈到教师,人们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会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很多时候,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评价都是过于神圣化。 暑假里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书中第一辑中这样写到:"教师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基础。"读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 记得自己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时侯,我们有同学做了销售行业,在商城与人侃侃而谈、唯利必争,我是自卑的;有同学在服务行业混的风声水起,职位攀升,我是自卑的。但在我的阵地上,在那三尺讲台上,我是自信的。面对台下三四十个孩子,我侃侃而谈,娓娓道、轻松自如的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我很骄傲,我是开心的。 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年了,但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自教育,于我的学生。当一个学习不积极的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在堂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堂活动时,我的内心是幸福的,当一个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我的关心、教导下能懂礼、感恩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满库同学是我们班较腼腆的一个孩子,爸妈在北京做生意,平时和爷爷在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我对他会格外关注一些,这个孩子

《致教师》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致教师》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致教师》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致教师》的读后感1 进行专业阅读 教师为什么读书?教师的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工作,也是为了人生。教师不要以为人生境界与教书关系不大,你在教室里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教科书。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也许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 朱永新老师曾经说过,教师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学历,是经过证实的学习历程取得的文凭。经历,是我们人生的履历,是我们走过的路程。而阅历我更多的理解为阅读的过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的人生境界也由此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与教书息息相关,所以在方方面面,无论我们再忙也要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总有时间去做。要做学生的先生,先做学生的学生。要做一个好学生就要边教边学认真读书。 对学生一视同仁 朱老师说过,我们之所以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由于我们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因此,一位老师所要面对的孩子,是差异巨大的不同生命,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可以说十分正常。但是,作为一位老师正是得知这一点,我们才更应该记住:孩子的不同,不能够成为我们厚此薄彼的理由。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

来的力量,只是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唤醒。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呢?第一,要一视同仁证实差异。第二,要公正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第三,要公正合理的给予学生评价。第四,要多鼓励少批评。所以亲爱的老师们请记住,只要你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只要你还相信,孩子就会自信。所以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致教师》的读后感2 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感悟颇深。犹记得毕业之后,自己多么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但当初得到亲友一众支持的原因,是他们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好,工作稳定、待遇高又假期多。但我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不仅仅是这样,我选择当老师,更多的是因为孩子,喜欢和孩子相处,喜欢看他们的天真烂漫,喜欢感受他们身上的朝气与活力。但还不止这些,还有些其他的什么让我愿一生追求呢? 带着这一丝丝的疑问,我在踏上岗位数年之后,翻开了这本书。书的前言部分就已颠覆了以往我对教师的认知。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朱先生则说,教师不该是春蚕、蜡烛,或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该被神化或者苛求,或拿错误的考核标准和行为模式来固化他们的教育,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忙碌中穿行。教师的生命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教师的价值就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致教师》读后感(精选7篇)

《致教师》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教师》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教师》读后感1 快放寒假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寒假共读书《致教师》。对于这本书我并不陌生,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我自己在网上也买了这本书,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了一遍。虽说第一遍粗略,但一边读、一边记、一边划,读完后内心得了安慰。今年寒假,当我再次读,读完后,我的心灵得到了释然。 这本书的作者是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信件的方式给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疑问而作的一一阐释。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的教师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生涯中的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踏上工作岗位将近7年了,内心存在的困惑与和疑问在这本书里不仅找到了答案,还明确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读了之后,收获很大。接下来,我结合我对部分印象深的内容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师要进行专业阅读 当我读到教师如何进行专业阅读?其实这也是我平时的困惑,做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老师,每天学校事物多,除了上课下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学校大事小事都是你,下班回家还要带孩子…忙里偷闲怎样进行专业阅读呢,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比如完成早十分起床,晚上少看会电视,少玩一会,翻几页书可以做到。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时间是挤出来的。一个知识面不广的老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每天孩子们的年龄小,他们对教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致教师》读后感1 期末教职工会议时,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发了4本书,对于喜欢阅读的我,这是一个大大的福利。 其中一本是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朱永新老师因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博文和著作中多次提起,李镇西老师的博导,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文中李老师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文中经典: 1、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2、真正可怕的是,作为老师,我们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失去了学习的习惯。 3、在同样的环境下,别人往前走,你也往前走,你只能看见和大家同样的风景,取得与大家一样的成绩。当别人停下来时,你仍然在走,你才可能超越别人,取得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4、教师的使命,就是伴随学生走过一段人生。 5、教育工作中,你越是相信他,他越是能够给你展示他的美好的一面,如果你怀疑他,对他没有信心,他给你展示的就是阴暗消极的一面,就是你最不希望结出的教育之果。 扑实真诚的言语,受用的教育教学道理,很快就读完了本书。 书中提到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示良多,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读多总结成文,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一定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刘丽萍校长曾讲所教一个学生,开始作文提不起笔,每日一篇,

日积月累,最终语文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 近年来我们组撰写博文,认真反思,所以大家写论文课题研究能迅速而得。 《致教师》读后感2 很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一味将教师归结为平凡或者神圣,都是片面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视教育为天命,认为最骄傲的身份就是教师。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打开《致教师》,随处都是这种美妙的文字,回应着每一个平凡而碎细的教育命题。 希望这些人生教育哲理伴我同行,支持我成长进步。 《致教师》读后感3 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里面的很多观点是我赞同并且需要学习的: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她呼唤建

关于《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篇)

关于《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后所引发的一系类感想。关心、关注、关怀每一个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保持的工作作风。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师应该一视同仁。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看待学生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好”学生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差”学生犯错老师们总认为是学生的不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职业的幸福感,而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他们总是让教师操心,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看待每一个学生,说来容易做到难。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今天学生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们的学生几年后发展的差异是很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公平

公正的待遇。 第二,要学会体谅和宽容。 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 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第四,要多鼓励少批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如果你能够真正地把爱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看待自己的每

关于《致教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

关于《致教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 关于《致教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致教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教师》心得体会1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

《致教师》读后感(通用7篇)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通用7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致教师》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致教师》读后感1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师》一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教师这个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每一位学生。没有了“爱”,就不能从这个职业中获得幸福感。 在我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爱是教育的灵魂、出发点和归宿,它无痕更无私,是一种平凡的温暖,但学生却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份师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爱教师这个职业和自己的岗位,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专业技能和个人品质,如何能巧妙的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又如何让学生在师爱环绕的环境下认真学习,真正的爱上学习。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不一样,学生的性情也会不一样,作为教师更是要用爱去了解,去鼓励,去授课。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是更好的教育者”。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耐心的去雕琢每一位学生,才能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和尊敬。 在《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章节中,朱永新先生写道:“爱是教育的底色,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真正的爱里一定包含着智慧。”作为一位充满师爱的教师,更是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赏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性格不同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心智还不成熟,会发生自己很多预料不到的事情,所以要学会倾听学生对于我们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爱,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把我们当作知心朋友;更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都放在第一位;对于犯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致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致教师》读后感1 英国哲学家边泌说:“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而教师的故事,必然与学生在一起,当我们的故事和学生相互编织,当我们的生命和学生共同绽放,我们书写的就是一曲生命的宏大交响曲。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师》的前言中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 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了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教师在这样的描述下,不再过于神圣化,而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顿时,有了从教师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更幸福完整的渴望。 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需要成长的养料,而不需要外界过于来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作为教师,只要每天进入校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就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教师的幸福莫过于每天孩子亲热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天回家前,听到孩子的一声声再见。 在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上,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幸福。朱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会不会也自觉得问问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天职是什么?我既然来到这个教室,能带给孩子什么?我怎样为孩子创造出最大的发展空间?我怎样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那么你知道关于致教师读书心得该怎么写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渴望大家宠爱!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静心品读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倾听专家的教育。《致教师》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怀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老师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给询问者,也是给全部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瓴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浅显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细细咀嚼品尝,又总能获得很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行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宝。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宝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如今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学问,一个学问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假如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特殊绝望。所以教师应当完善自己的学问结构。

作为一名教师,有一项重要的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情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犹如军人宠爱武器,孩子宠爱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当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挂念你获得学问,获得教育的才智,更重要的是挂念你拥有清静的心态,儒雅的姿势,主动的状态。”莫非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实际生活中,人和人的区分主要看两点,一是他交怎样的伴侣?二是他的业余时间怎样支配怎样度过?所以,朱教授说:“人是由他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最好的书,做有根的人。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孤独,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读书就意味着坐冷凳子,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孤独的力气,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气,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气。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清静的心态、镇静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懒于读书。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简洁懈怠、很简洁满足、很简洁停滞的。”同时,又不无幽默幽默地为教师们支招:“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抓

《致教师》读后感15篇

《致教师》读后感15篇 1、先“修己”再“达人” 成长智慧和治学智慧说的都是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就写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成长,一部分是如何带领学生成长。也就是“修己”和“达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先修己再达人,先修持自己,再去超度别人。教育这种事,并不是我教你学,而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2、趁着年轻多做事 余老师在书中说:“年轻”这个概念是相对的。与我相比,你是年轻的;我与自己的70岁相比,我也是年轻的。我们都要趁着年轻多做事。”年轻不是一个年龄概念,而是一种年轻的精神状态。尽管有时我们披星戴月,翻山越岭,栉风沐雨。一路走来,哪怕60岁,也要时常鼓励自己,多年轻的年龄啊! 3、一定要有指标 我爱读书,但我不想做读书笔记,只想快快乐乐、脑子里没有一点杂念的享受这一会儿;我爱运动,但我不想制定运动计划,不想减肥……这是我的常态,我常常放任自己,自己开心就好,似乎只有这样才没有亏待自己。但一面享受生活时,一面又在纠结:读了书没有反馈和成果,写了文章没有提高和质量,运动了没有强健身体,现在是快乐了,未来会一直这么快乐吗?直到看到余老师关于“一定要有指标要求”部分,看到他给自己的巨大指标要求,看到他如何的为难自己,看到他成果一步步闪现的喜悦,看到他在不断写作中思考的深入。就再也不再纠结:放任自己只能享受一时的生活,但为难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指标,多一点成果的要求,便才有真正的成长和收获。 余老师的书里有太多干货,收获颇多但我清晰记得两句话:走万里路和读万卷书,都无法替代思考本身;别人的鸡汤再好喝,总归得自己行动。思考和行动是成功之本,春水于你暖不暖,总归需要脱下鞋子去触碰一遭。 《致教师》读后感15

《致教师》的读后感(精选6篇)

《致教师》的读后感(精选6篇) 《致教师》的读后感(精选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教师》的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致教师》的读后感1 很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一味将教师归结为平凡或者神圣,都是片面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视教育为天命,认为最骄傲的身份就是教师。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打开《致教师》,随处都是这种美妙的文字,回应着每一个平凡而碎细的教育命题。 希望这些人生教育哲理伴我同行,支持我成长进步。 《致教师》的读后感2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

关于《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关于《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关于《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教师》读后感1 英国哲学家边泌说:“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而教师的故事,必然与学生在一起,当我们的故事和学生相互编织,当我们的生命和学生共同绽放,我们书写的就是一曲生命的宏大交响曲。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师》的前言中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 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了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教师在这样的描述下,不再过于神圣化,而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顿时,有了从教师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更幸福完整的渴望。 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需要成长的养料,而不需要外界过于来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作为教师,只要每天进入校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就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教师的幸福莫过于每天孩子亲热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天回家前,听到孩子的一声声再见。 在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上,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幸福。朱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会不会也自觉得问问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天职是什么?我既然来到这个教室,能带给孩子什么?我怎样为孩子创造出最大的发展空间?我怎样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当我翻开这本书后,书的前言就让我很感动。在前言中否定了人们对教师的普遍的形象比喻,让我感觉和作者的心一下子就融合在一起,有了把这本书读下去的欲望,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华丽的词汇,没有教师的过多的酸涩咸苦,全诗是那么的真诚,让人感动,他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感悟让我们觉得是真正的被人理解了。书的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我很喜欢书中这几句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如果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 “做学问,一定要先学“问”,自己能提问题,在经过自己的思考想问题,自己求得答案。这才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才是真正掌握学问,增长学问。”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是让人头疼,喜欢不起来的。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书中说得不错,“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每个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力量。”“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没有‘开窍’,一定是时机还没有成熟,或者是你还没有找到打开他心扉之门的钥匙。”“其实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最后成就人生的是自己,因为自己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精选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教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教师》读后感篇1 教学之余,我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收获很多,在此,我将把我的点滴感悟与同仁们分享。 朱教授是一个扎根于实践的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积极行动的理想主义者。十几年前,他就在思考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然后他就做出了“新教育”,并且现在还在路上。“新教育”旨在倡导广大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学生脱离单一评价机制下学习痛苦、生活失败的情况,让教师摆脱严厉刻板的形象,让一切回归“正常”,因为成长本应是人的本能,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新教育”在全国各地已有200多万参与者,以后还会有更多。 他们相信,理想的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自信自强、善于和人相处、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理想的教师充满激情和诗意、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勤于学习、关注人类命运、坚韧刚强。而理想的教育,就是去帮助人成为他自己。 《致教师》这本书的内容有46封来往书信构成,每篇文章开头呈现一个现实中一线教师的困惑,后面是朱教授细致完整的回答。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本书就是朱教授的“答教师问”。但在本书中我们不会看到空中楼阁般的、来自所谓权威的、冰冷的方法论,而是一个认真、有理想的教育者的人生智慧。它们不但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那些老师们的具体问题,更在广泛意义上提出了具有适用性的方法。这本书从修正“教师”的定义出发,先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教师,然后通过解决一线教师的困惑,从职业生涯、专业发展、教育生活等几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好教师。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过一种幸福完整

读《致教师》有感

读《致教师》有感 读《致教师》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读《致教师》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致教师》有感1 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在“不要急”这一辑“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说: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让我深有感触: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下面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和学生一起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间十分钟,我会站地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在学生欢度“六一”的节日里,我会和学生一起投入地拍手唱快乐歌;在运动会上,我会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近,如果有,应马上进行处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 二、学会鼓励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