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修辞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修辞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修辞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修辞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修辞的翻译技巧

从2002年开始,高考文言文翻译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既然是翻译,最基本的原则应是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做到准确、通顺、明白、生动。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但学生在文言文翻译时,对修辞句的翻译时常却是拗口、繁杂,甚至有时还辞不达意。

技巧一:比喻的翻译

1、明喻。译为“像XX一样”。

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2、暗喻。译为“像XX一样+XX比喻义”。

例如: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豺虎”是比喻,若译成“曹操是豺狼猛虎”,意思会走样。如果用明喻的形式并借助“豺虎”的比喻义,译为“曹操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意思就明白多了。

3、借喻。译为“XX所比喻的事物”。

例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

“尘网”译为“污浊的官场”。

特别训练:

练习1: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如果译为“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听起来别扭,读起来不顺。如果发现是比喻句,译为“像秋天鸟兽的毛一样细小的东西也不敢接近”,意思明白了,但不够简洁明快,倘若变通一下,改译成“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不已有”,便言简意赅。

练习2:金城千里。(《过秦论》)

如果把“金城”翻译成“金子修筑的城防”,显然难于理解。如果看出是比喻修辞,译成“像金属一样坚固”,意思还算清晰,倘若变通一下,把“金城”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意思就一下子具体明了。

小结(变通法):直译后很别扭,或者根本就无法直译,我们就要想到可能用比喻修辞了。如果是比喻句,我们按比喻的形式翻译了,可译文仍显拗口、繁杂,我们不免变通一下,把比喻义巧妙地翻译出来。

技巧二:借代的翻译

例如:以为布衣之臣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里的“布衣”是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用这一特征来代平民,因此应译为“平民百姓”。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那就译错了。

小结(替换法):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感到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就可以了。

特别积累:

“缙绅”代“官员”

“三尺”代“法律”

“万钟”代“高官厚禄”

“丝竹”代“音乐”

“杏坛”代“教育界”

“朱门”代“富贵人家”

“社稷”代“国家”

“干戈”代“战争”

“桑梓”代“故乡”

“祝融”代“火灾”

“纨袴”代“富家不肖子”

“明眸皓齿”代“美人”

“笔墨”代“文章”

“杜康”代“酒”

“丹青”代“史册”

“钟鼎”“山林”代“在朝”“在野”

“肉食者”代“做官的人”

“彭祖”代“长寿”

技巧三:互文的翻译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使用了“互文”修辞格,两句话的陈述对象都是“将军”和“壮士”,因而,或“百战死”、或“十年归”,既指将军们,也指壮士。看不出这一修辞特点,或不懂得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在句意理解上就会产生偏颇。

小结(扩充法):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指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而为一。

特别收集: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项脊轩志》)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

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滕王阁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技巧四:典故的翻译

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谭嗣同》)

这句话中提到了程婴等四个人,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但如果全部删去则会影响文意,这时翻译出该典故在这里的含义——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

小结(点义法):古人在文中或明或暗好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含意即可。

特别巩固: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结草,传说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的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使恩人取胜。指报恩。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封狼居胥,指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大败匈奴,追到狼居胥山,封山而还。指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

技巧五:委婉与讳饰的翻译

例如: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会猎”,绝非是“会合打猎”或“比赛打猎”,而是“要和对方打仗”的意思。

再如: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译为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有事,特指发动战争。

小结(转述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而是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因忌讳而用委婉则一般称为讳饰。翻译时应还其原本来的意思就可以了。

技巧六:排比的翻译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小结(浓缩法):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技巧七:夸张的翻译

例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小结(固定法):“怒发上冲冠”,可译为“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在状态和程序上面表示夸张时,翻译就在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试说明》对高考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文言文翻译”作为高考语文必考的一个项目,分值已由以前的6分、8分上升到10分,权重增加,不可忽视。 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方式是:命题人从文言文阅读语段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要求考生将其译为现代汉语,即由文言形式转换成现代汉语形式。 如同任何学科的任何题型一样,文言文翻译作为语文学科分值较重的一道题目,有着严格的做题规范和要求,也有一定的做题方法和技巧。考生做翻译题必须符合这些规范和要求,必须通过训练,熟练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使自己做题由“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只有这样,考生做这道题的得分才能从“自发”状态的3至4分,跃入“自觉”状态的8至9分,直至满分。 那么,文言文翻译都有哪些规范和要求?又有哪些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呢? 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八月月考《曾巩传》) 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如: 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浅谈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浅谈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内容摘要: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很好的翻译文言文显得尤其重要。同时,文言文翻译也要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认识到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很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文言文。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这几年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比重增加,文言翻译由选择题变为主观题,分值渐渐增加。这种主观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而且考查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这一变化,凸显了文言翻译的重要性。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更提醒我们:要重视文言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想让学生从内心喜欢文言文,就要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所谓“文言文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那么,怎样正确翻译文言文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

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内的文言文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2.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 二、教学内容 以“二原则”和“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领。 三、教学重点难点 “留删换,调补猜”的翻译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发现,翻译一直都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想当然,甚至靠想象,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和句子不通是大家在翻译中常犯的错误!事实上,翻译是有原则可遵循的,那就是“字字落实” “文从句顺”,这是翻译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那么,何谓“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呢? (解释:“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既然有这样一个原则可循,那么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字字落实?如何去落实并达到文从句顺?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方法! (二)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我们先来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请大家先试着把它翻译出来: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4、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晋侯、秦伯(联合出兵)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 (“晋侯”“ 秦伯”是皇帝的称号,郑、晋皆为国名,这些词的古今意义是相同的,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因而在翻译的时候应该保留下来。)除此之外,我们翻译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是可以保留下来照原文抄录的?()这就是我们翻译的第一个方法:保留法 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的一些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帝号、年号、朝代、、典章制度、物品名称、度量衡等。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任广板栗中学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它在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文言文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现在的初中生,他们与古人相去的时代甚远,再加上古今词义、句式的变化,他们大多不能理解古人写作的习惯,也就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了。本文从文言文翻译的现状谈起,通过对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探讨,希望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如何翻译文言文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技巧初步探讨 一、引言 《语文教学大纲》也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因此,掌握好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积累到丰富的文言词汇,亦可以体验到古人在使用汉语时的一些习惯.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原则,那就是要做到“忠实原文”、“表意明确”、“简明优美”。 “忠实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表意明确”就是要做到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简明优美”就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用简明、优美并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三、文言文翻译的理论基础 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翻译通常用两种形式来处理,一种是意译,另一种是直译。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出来,此法可以字字落实,能较好地积累文言词汇;意译就是翻译原文的大体意思,此法比较流畅好懂。 四、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在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而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光掌握原则是不够的,还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六字法”即“留”、“释”、“补”、“添”、“删”、“调”。 1、留 “留”,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这些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只把“谪守”译为“被贬做太守”就可以了,其余都不用翻译。;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2、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实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以下几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浅谈文言文翻译教学

浅谈文言文翻译教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上到文言文,走进教室就讲翻译,也最喜欢上文言文,因为教学过程较为单一,省去了挖空心思备课的过程。但是轮到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因为觉得很难推陈出新。 文言文作为我国早期语言交流和文字传承的工具,它是古人们遗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是我国五千多年文化的写照,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要从零开始。 改变、改革也不能大刀阔斧,只能先从小细节做起,因此,首先考虑的是文言文翻译的教学。分析初中文言文翻译教学现状,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过于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似乎一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大多数老师都采用逐句翻译的方法。三是就事论事,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纵观目前文言文翻译的教学方式,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而选择性的使用。 第一,学案的运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文言文翻译教学也是如此,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特别是对文言文翻译的思考,可以引发学生对旧知的联想与想象,从而便于老师归纳一词多义等情况。而口头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难以落实,使用学案,使预习的针对性更强。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做出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做好记号或记录。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做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课前完成学案时,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例如,古汉语词典等等,在主动搜索答案的同时,加深对文言词汇意思的理解。 第二,多媒體的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文章配上古典音乐朗读,或采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与课文有关的音像、图画内容,创设情景。也可让学生“看图说话”,根据图片、结合文章,说出图片中的内容或描绘的意境,既给予了学生一定帮助,又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写景的文字,需要意译,这时候给予图片赏析,帮助学生理解句意。多媒体配合,还可以在复习检查时,提高复习效

古文翻译六种方法

熟悉六种方法: 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08全国卷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

患难不如屯田。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04湖北卷) 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

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07江西卷) 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

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

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07上海卷)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07广东卷) 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浅谈文言文翻译技巧与要领

浅谈文言文翻译技巧与要领 发表时间:2009-11-19T11:16:00.747Z 来源:《当代教学论坛》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韦玉辉(贵州省三都县民族中学558100) [导读]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文言文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文言文,在近10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考卷中都设置有10分的文言翻译题,以考察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增强学生阅读与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继承和弘扬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与要领,成为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下面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感受,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弄清文言翻译与注释的区别 要翻译古文,首先要弄清楚翻译与注释的区别。注释主要是对古文的词义作解释。如《曹刿论战》课文下面的注释:“牺牲,指牛、羊、猪;玉帛,指玉器、丝绸等物品,这些是指封建时代祭神用的。……” 翻译是把古汉语改写为现代汉语。因为古今汉语除了表现在词汇方面的区别之外,在语法方面也有某些演变。如《鸿门宴》中的“将军战河比,臣战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河南”,指的是黄河以南。而“战河北”与“战河南”,既为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即“战于河北”、“战于河南”;又是倒装句(状语后置),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应为“于河北战”,“于河南战”。所以,把文言文按词义注释串起来还不是翻译。 2明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信”,指忠实于原文,不能随意增加与减少词义,不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达”,指通顺,不梗塞。“雅”,指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也就是说,翻译文言文要求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透彻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如《隆中对》中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应翻译为“我得到诸葛亮,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而不能译为“我的得到诸葛亮,如同鱼的得到水”。这如同日本人说中国话,让人捧腹。 3遵循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有个口诀:首览全篇,领会大意。斟酌字义,动笔翻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难译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省略句子),补出原意。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如无标点,琢磨断句。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4坚守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请记住三句话: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词的意义或语法功能都要理解,并使其在现代汉语译文中都有反映(个别文言虚词,如发语词“夫” 等例外)。 直择,就是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翻译。由于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继承过来的,无论词汇、语法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确切地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词义,在译文中字字有着落,就可以达到准确、通顺的要求。例: 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翻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 ②圣人无常师。(《师说》) 翻译为:圣明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译,如果直译后语言不顺,意思不明确或内容表达得不够透彻,就用意译。例: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翻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翻译为:见识短浅的人怎么知道有抱负的人的远大志向呢!这样译出的比喻义,意思表达透彻,比直译好些。当然,在意译时,首先要将词的本义解释清楚,否则学生们很难领会、掌握。 5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用“留”、“补”、“删”、“换”、“调”这五个字概括。 (1)留,即是保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译文时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翻译。 例:①壮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上述例子中打“ ”线词语均作保留,不必翻译。 (2)补,即是补充。有两种情况要补充:其一,古汉语中大多数是单音词,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发展成的。因而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补充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例:①学(学习)不可以已。(《劝学》) ②吾尝终日而思(思考)矣。(《劝学》) ③项燕为楚(楚国)将(大将),数有功。(战功),爱(爱护)士卒。(《陈涉世家》)以上例句中带点的词皆为单音词,括号内的词为补充成的双音词。其二,古汉语比较简练,常常省略掉某些句子成份或内容。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习惯,根据内容的需要,作必要的补充,使之通顺透彻地表达原意。 例:①(鲁庄公)十年(的)春(天)。(《曹刿论战》)。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专题 一、指点迷津理解句子 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读cuàn)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 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

浅谈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

浅谈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承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虽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化的源泉,仍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因此,要真正学好现代文,就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而要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必须掌握以下几种翻译技巧: 一、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解答文言文翻译主观题时,应采用直译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即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译文中有依据,力求真实、准确,不夸大缩小。只有难以直译的句子才可意译。 二、“信”“达”“雅”,规则当前 文言文翻译,要力求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能凭主观意识,妄加推测,随意改变原文作者的意图即用词等特点;所谓“达”,就是译文要文从字顺,意脉畅通,合乎语法规范和语法习惯,没有语病,语言要流畅,语气不走样;所谓“雅”,就是说译文要用简洁、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于初中生来说,中考做到前两点就足够了。 三、”留”“补”“删”“调”“译”“选”“并”“意”,样样精通 1.“留” 就是指文言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以照原文抄录而不必强加翻译。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陈胜”是人名,翻译时就可以照原文抄录而不必强加翻译。 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这是个表被动的省略句,在动词“感”后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必须将省略内容补出,只有这样,才能使译文顺畅,意思清晰,成为有机的整体。 3.“删” 删去不译的字词和那些表语气、停顿和促足音节的词语。例如:夫战,勇气也。(《曹论战》)“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 4.“调”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使动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5.“译” 文言文翻译时要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在翻译时必须译出。(《扁鹊见蔡桓公》)又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通”披”,“坚”和“锐”属于词类活用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必须翻译出“铠甲”和“武器”。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例如:“顾也有卖场”中“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八条: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⑧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②项恰当。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 巧讲解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 (4)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 (5) 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2020年最新]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近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古诗文分值都在30分以上,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不少同学在文言文翻译上总会丢分,其实文言文翻译也是有技巧哒。 文言文翻译口诀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接下来小书为大家一一解析: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 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 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调”就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变”,就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您。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与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与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她就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浅谈文言文的翻译

浅谈文言文的翻译 靖远县三滩中学何振龄730615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一般而言是;准确、流畅,既能体现原文语言特色,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在学习和工作中我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两种方法,既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是指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各有利弊,在翻译时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但无论采取直译还是意译我认为应该掌握以下十个要点; 一、凡属句子中出现的人名、地名、物名、日期、国号、帝号、 年号、称号、谥号、官职、科举、典章制度、度量单位、学术用语、专业用语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以直接沿用。如“太行、王屋二山”(《愚公移山》)中“太行”、“王屋”都表示地名,“山”表示物名,所以直接译为“太行、王屋两座山”即可。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一般都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准确意思 时,则用意译。如“才美不外见”(《马说》),直译为“才能和美丽无法表现在外面”,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它

的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现出来”。 三、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子放入篇中去 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鱼我所欲也》中“行道之人弗受”,“行道之人”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走在路上的人”。因为从全文看上下意思不连贯,因此“行道之人”应是“路上饥饿的行人”。 四、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愚公移山》中的“年 且九十”,关键是弄清“且”字,这里的“且”不能译为“而且或并且”,而应该译为“将要,快要”。又如“惩山北之塞” 中的“惩”是关键字,这里的“惩”不能译为“惩罚”,而应该译为“苦于”,这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五、文言文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子贡问君 子”(《论语十则》)译为“子贡请教孔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 这里的“问”后应补译上子贡问的对象“孔子”,否则这个句子就会误译为“子贡问君子”这样就无法正确理解了。又如“太行、王屋二山”(《愚公移山》)译为“太行、王屋两座山”,这里“二山”之间省略了量词,因此在翻译时必须注意补充出它的量词“座”,这样就准确了。 六、有些词在翻译时可以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 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须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字数,可略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