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由于红外辐射是人眼不可见的,要察觉其存在,测量其强弱,就必须首先利用红外探测器将其转换为某种便于测量的信号。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或成像系统中的核心,也是红外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红外技术的发展水平,通常是以红外探测器的发展水平为主要标志的。

1.红外探测器分类

对于品种繁多的红外探测器,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响应波长,可以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探测器;根据工作温度和致冷需求,可以分为低温致冷和室温非致冷红外探测器;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元、线阵和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就探测机理而言,又可分为光子和热敏红外探测器,下面主要就这两类红外探测器予以简单介绍。

1.1光子红外探测器

光子红外探测器是利用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光信息转换为电信息的红外敏感器件。材料的电学性质通常取决于材料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当光束入射至材料表面时,入射光子如果直接与材料中的电子起作用,引起电子运动状态改变,则材料的电学性质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类现象统称为材料的光电效应。这里强调“直接”两字。如果光子不是直接与电子作用,而是能量被固体晶格振动吸收引起固体的温度升高,导致材料电学性质的改变,这种情况不能称为光电效应,而是热电效应。光子探测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光电导红外探测器

某些半导体材料,当受到红外线照射时,其电导率将明显改变,这种物理现象就是光电导效应。利用具有光电导效应的材料制成的红外探测器就称为光电导型探测器。常用的这种类型的探测器有:硫化铅(PbS)、硒化铅(PbSe)、锑化铟(InSb)、碲镉汞(Hg1-xCdxTe)和锗(Ge)掺杂红外探测器。

光电导探测器的缺点是:光电导效应只有在红外辐射照射一段时间后,其电导率才会达到稳定值,而当停止照射后,载流子不能立即全部复合消失,因此,电导率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回复。这种现象称为弛豫现象,这就造成了光电导型红外探测器响应速度较慢的缺点。

(2)光伏红外探测器

如果在固体内部存在一个电场,而且条件适当,则本征光吸收所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会趋向两个部分,在两部分间产生电势差,接通外电路就可以输出电流。这就是半导体PN结的光伏效应。利用具有光伏效应的材料制成的红外探测器称为光伏红外探测用的光伏红外探测器有:砷化铟(InAs)、碲镉汞

(Hg1-xCdxTe)和锑化铟(InSb)探测器等。

与光电导效应相反,光伏效应是一种少数载流子效应。少数载流子的寿命通常短于多数载流子的寿命,当少数载流子复合消失时,光伏信号就终止了。由于这个原因,光伏红外探测器的响应速度一般快于光电导红外探测器,有利于作高速检测,另外其结构也有利于排成二维阵列制作焦平面。

(3)光电子发射红外探测器

当频率为v的光束照射至固体材料表面时,由于光的量子效应,光能总是以单个光子能量hv起作用,固体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后动能增大。在向表面运动的电子中有一部分能量较大,除了在途中由于与晶格或其它电子碰撞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外,尚有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固体表面的势垒,逸出固体表面而向真空发射光电子,这种效应称为光电子发射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制成的红外探测器称为光电子发射红外探测器。

由于光子探测器是依赖材料内部电子直接吸收入射红外辐射,无需经过物体加热的中间过程,因而具有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可靠性高、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不过在室温附近,由于材料固有的热激发将增大探测器的暗电流,降低器件性能,因此,光子探测器需要在低温致冷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这就增加了红外探测或者成像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造成系统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仅在对灵敏度要求很苛刻的军事领域和部分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而很难进入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民用领域。

1.2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热敏红外探测器

与光子探测器将光子能量直接转换为光电子的光电效应不同,热敏红外探测器是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通过热与其他物理量的变换来探测红外辐射的。物质的某些性质随入射光的加热作用引起的温度升高而变化的现象称为热敏效应。热敏效应的特点是入射光与材料的晶格相互作用,晶格因吸收光能而振动能量增加,材料温度上升,从而引起与温度有关的物理,化学或者电学参量发生变化。这些效应主要包括:塞贝克效应、热敏电阻效应、热释电效应、热弹性效应、隧道效应、液晶色变和气体压力改变等效应。

热敏红外探测器的响应信号取决于辐射功率或者其变化率,与红外辐射的光谱成分无关。由于探测器的加热和冷却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与光子探测器相比,热探测器的响应速度较慢。一般情况下,光子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为微秒级,而热探测响应时间为毫秒级。热敏红外探测器主要包括热释电、温差电堆和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三种类型。

(1)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研究发现,部分晶体(如硫酸三甘肽、铌酸锶钡等)沿某一特定的方向切割成薄片,并在两表面制作电极形成平板电容后,当晶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电容两端将产生电压。这种当材料表面温度发生变化后,因材料自发极化而在材料表面释放出电荷的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6]。如果将该电容器上接上负载电阻,则会产生热释电电流根据热释电效应设计的红外探测器就是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热释电材料仅在温度变化时才产生响应电流,这是热释电探测器区别于其他热敏红外探测器(如微测辐射热计、热电堆)的重要标志。这个特点也决定了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必须在斩波器协助下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不使用斩波器,除非场景中有活动目标,否则热释电电荷将自动消散,场景图像将渐隐。不过增加斩波器后,整个红外成像系统结构将变得复杂。

热释电材料可分为三类:单晶热释电、陶瓷热释电和薄膜热释电。在众多热释电材料中,BST(钛酸锶钡,BaxSr1-xTiO3)陶瓷材料是目前研究得最成熟也是最成功的一种热释电陶瓷材料。TI(后并入Raytheon)公司推出的245×328BST铁电陶瓷焦平面已形成产品,像元尺寸48.5μm×48.5μm,NETD(噪声等效温差,NoiseEquivalentTemperature Difference)优于0.8K,展示样品的NETD优于47 mK。

不过,由于铁电陶瓷焦平面的制作工艺与标准大规模硅集成电路工艺不兼容,因此焦平面制造成本较高。此外,陶瓷混合集成热释电焦平面的性能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国防预研局的资助下,Raython公司转而研究单片集成式薄膜热释电红外焦平面阵列,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Raytheon公司利用PLZT(锆钛酸铅镧,Pb1-xLax(ZryTi1-y)O3)热释电薄膜已经成功制造出320×240单片式热释电焦平面阵列,阵列的NETD优于90mK。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是目前热探测器中的佼佼者,这种探测器除具有一般热探测器点,如宽光谱响应、室温工作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殊优点:

1)探测器输出信号与灵敏元温度变化率成正比,而与绝对温度无关,因而无需自身的热平衡,响应速度较快;2)热释电探测元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滤波器,可以将一定量的噪声旁路分离掉,噪声较小;3)电荷存储具有积分特性,能存储由瞬时信号释放的总电荷,此时电

荷的测量取决于瞬时的总量;4)无需加偏压,读出电路设计简单。不过由于热释电红外探测器需要斩波器协助才能正常工作,因此与热电堆、测辐射热计比较而言,成像系统结构复杂。

(2)温差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温差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是利用材料的塞贝克(Seebeck)效应工作的。塞贝克效应是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现象,当两种金属或者半导体材料一端欧姆接触而另两端开路时,如果接触端与开路端形成温度差,则在两开路端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电势差,这种由于温度梯度使得材料内部的载流子由热端向冷端移动而在冷端形成电荷积累的现象,就称为塞贝克效应。这种结构就称为热电偶。若干热电偶串连起来就形成热电堆,与单个热电偶相比,热电堆由于电势叠加,便于获得相当可观的电信号。如果将热电堆的接触端与一吸收红外辐射的小黑体连接在一起,则当小黑体吸收红外辐射能量后,加热接触端温度升高,依据塞贝克效应,在分离端将产生温差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入射的红外辐射能量间存在一个确定的关系,依据这种原理制成的红外探测器称为温差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用于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常用热偶对材料有多晶硅和金、多晶硅和铝、P型(Bi1-xSbx)2Te3和N型Bi1-xSbx薄膜材料对以及N型和P型多晶硅材料对。其中N型和P型多晶硅材料对由于具有较高的赛贝尔系数和优值,制作工艺与集成电路工艺兼容等优点,是当前研究得比较深入也是最有前途的热偶探测材料。日本防卫厅和日本电气公司(NEC)利用N型和P型多晶硅作为热电材料制作了128×128元单片式热电堆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响应灵敏度约为1,550V/W。与其他热敏型红外探测器相比,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响应灵敏度不高,热响应时间较长,因此在器件性能方面并不具有竞争优势。不过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制作容易与集成电路工艺兼容,信号后处理电路也比较简单,具有低成本的潜力,在对红外成像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社区保安、安全监控,汽车辅助驾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3)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

微测辐射热计是利用热敏材料的电阻率对温度的敏感特性进行红外探测的。常用的热敏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薄膜。当温度增加时,金属薄膜电子迁移率下降,薄阻增加,TCR(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Coefficient ofResistance)为正值,一般在量级[16~19]。由于金属薄膜的TCR较低,因此该

类薄膜仅在原型器件开发中得到应用。与金属薄膜相比,以氧化钒和非晶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的TCR一般要高一个数量级,是目前最常用的热敏材料。当温度升高时,半导体材料的电荷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增大,电阻率随着材料温度升高而减小,显示出负的TCR。

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具有无需斩波、制作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兼容,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性能最好和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一种热敏型红外探测器。

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热敏红外探测器外,还有基于其他物理热效应的红外热探测器,

主要包括:

1)利用物理的热胀冷缩效应,如水银温度计,气体高莱瓶等;

2)共振频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如石英晶振非致冷红外探测器;

3)双材料微悬梁悬臂弯曲与温度的相关性,如基于双材料微悬臂的电容读出和光学读出的非致冷红外探测器;

4)热光效应。利用材料的折射率-温度相关性研制的红外探测器。

2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红外探测器发展简史自1800年赫胥尔利用涂黑的水银温度计发现红外辐射后,水银温度计作为红外探

测器,一直沿用到1830年。

1821年Seebeck发现了温差电效应,研制出第一个热电偶。

1829年Nobili将几个热电偶串连起来,制作了首个热电堆。

1833年梅罗里(Melloni)利用锑化铋作为热电堆材料,大幅提高了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它比当时最好的水银温度计至少灵敏40倍。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又发明了一些高灵敏的新型红外探测器,其中最具有代表意

义的是Langley发明的测辐射热计,它比热电堆的灵敏度约高30倍。

1886年Langley采用两条细长的铂条作为惠斯顿电桥的两个桥腿,研制成功首个测辐射热计,在随后的20年内,Langley不断改进微测辐射热计的性能。

早期研制的红外探测器都是基于材料的热电效应,光子探测器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才出现的。

1917年,Gase首次利用红外线的光电导效应,研制成功亚硫酸铊光子探测器。光子红外探测器比以前使用的任何探测器都灵敏得多,而且响应也快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光子探测器发展相当迅速,并成为之后一段时间内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主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PbSi、InSb和HgCdTe等三类探测器。致冷型光测器是公认灵敏度最高的红外探测器。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红外探测器都以光子单元探测器为主,构成第一代红外探测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致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迄今为止,332×240元HgCdTe、InSb、InGaAs 和PtSi凝视焦平面阵列技术已经成熟并投入生产,640×480元正在迈向成熟阶段,部分已经投入批量生产。中/长波(3~5μm和8~12μm)HgCdTe红外焦平面阵列已发展到1024×1024、2048×2048和4096×4096

元,中波InSb红外焦平面阵列已经发展至2048×2048元。这些焦平面阵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要求低温致冷,成为当时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主流,称为第二代红外探测器技术。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外技术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以微测辐射热计和热释电探测器为代表的非致冷红外成像技术获得了重要突破并达到实用化。它不仅解决了红外摄像技术中最为突出的要求低温(~77K)冷却工作的要求,而且还可像光子半导体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一样实现同读出电路的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实现了高密度、小型化、便携和易于操作的红外热像仪,同时这种技术也适合采用目前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技术批量生产,使红外热摄像仪成本低廉化,去除了红外热摄像系统长期以来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搬去了阻碍红外热摄像仪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特别是进入广阔民用市场的障碍,成为当今红外成像技术最引人瞩目的突破之一。

3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高性能的非致冷红外焦平面主要有热释电和微测辐射热计两种。与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相比,微测辐射热计具有以下优点:

(1)制作工艺与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工艺兼容,有利于采用半导体工艺大批次集成制作,成本更低;

(2)工作时无需斩波,成像系统无活动部件,使用寿命长,可以做成便携式产品,操作与维护简单方便;

(3)极低串音,由于采用了热绝缘微桥结构,焦平面阵列中每个像元同邻近的像元几乎完全热隔离,因而无图像拖影或模糊现象;

(4)响应速度快,较快的帧速可以将在全景拍摄期间由快速拍摄所造成的图像劣化现象减少至最低限度;

(5)响应动态范围宽,线性度好;

(6)具有潜在的低灵敏度特性,基于微桥绝热结构的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能够实现潜在最大的热灵敏度,其NETD极限低于5 mK。

尽管微测辐射热计自1886年就开始出现,但早期的器件研究都是围绕辐射计量开展的,将其应用于红外成像是近几十年的事情。Putley于1966年全面描述了薄膜式测辐射热计的红外探测原理,建立了响应度和噪声极限的理论模型[35]。不过在1979年之前,由于微加工技术的限制,测辐射热计的尺寸较大,因此无法制成阵列器件。1979年,Johnson提出了利用体硅加工工艺制做氮化硅薄膜微桥结构用于热探测器绝热结构的设想,Johnson和Higashi随后验证了这一设想。随后Kruse于1982年从理论上证明了具有良好绝热结构的微测辐射热计可以达到热探测器的探测极限,他的预测同年被Arch和Heisler所证实。1983年,Wood演示了测辐射热计阵列制造的可能性。

在1981~1992年间,在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ARPA)和军方的支持下,HTC(霍尼韦尔研究中心,HoneywellTechnologyCenter)秘密开展了微测辐射热计非致冷红外成像的研究,直到1992年,研究全部完成后,才将技术方案部分公开。HTC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成功,主要依靠两项关键技术:一是优良的热敏材料,二是探测器与衬底间的绝热结构。在热敏材料方面,HTC利用混合相氧化钒(VOx)薄膜作为微测辐射热计的热敏材料,该薄膜在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为-2%K-1,为金属薄膜的5~10倍,且淀积温度较低,与读出电路兼容。在器件结构方面,HTC研制了双层微桥结构以减少探测器与衬底间的热导,获得了接近辐射极限的低热导,大幅度提高了器件性能。

氧化矾VOx非致冷红外焦平面的研究成果引起世界瞩目。目前,320×240元VOx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的制作工艺已经成熟并批量生产,更大面阵规模的如640×480VOx红外焦平面也已经开发成功并投入市场,像元尺寸也由50μm×50μm逐步减小至25μm×25μm,平均噪声等效温差达到8.6mK,在军事和民用诸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4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HTC在经历十多年秘密研究后,终于研制成功了336×240元非致冷VOx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阵列,随后将该项技术授权转让给了日本NEC公司等。NEC公司经过技术改进,近年来陆续开发了一系列高灵敏的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

DRS(原Boeing)公司已成为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阵列的批发供应商,其典型产品的型号为U3000和U4000,工作波段为8~14μm,320×240像元,像素大小为51μm×5lμm,填充因子约为65%,补偿校正后NETD<0.03K。

目前,尽管美国在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技术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产品。法国微测辐射热计多利用非晶硅薄膜作为热敏材料。与氧化钒相比,非晶硅具有低热导率和高机械强度的优点,便于研制自悬浮支撑结构的探测器。

法国ULIS公司以CEA/LETI(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微电子研究院,Atomic

EnergyCommission/Electronics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Laboratory)开发的非晶硅微测辐射热计技术为基础,在2001~2004年相继推出了UL01011、UL01021E、UL02051和UL03041等红外焦平面阵列产品,芯片价格仅有其他同种类型产品的1/3~1/4。2004年,ULIS推出了基于第二代非晶硅微加工工艺的焦平面产品(UL0381),阵列规模384×288,像元尺寸35μm×35μm,NETD<43mK,芯片功耗130 mW。

加拿大INO(国家光学研究所,NationalOpticsInstitute)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利用一种准VO2薄膜作为热敏电阻材料,研制成功了单片式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焦平面制作在CMOS信号处理和读出电路之上,阵列规模为128×128、160×120、256×1和512×3。160×120系列焦平面像元尺寸为

52μm×52μm,光敏区面积8.3×6.4mm,NETD(f/1,300K,8~12μm)约为150~250 mK。

1996年日本NEC(电气株式会社,Nippon Electronic Company)利用金属Ti作为热

敏薄膜,研制了128×128面阵的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阵列,像元尺寸为50μm×50μm,

NETD约90mK。2002年,NEC获得了美国HTC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的专利授权,并在2003年推出了阵列规模为320×240的红外焦平面,像元尺寸37μm×37μm,红外吸收率80%,工作波长8~12μm,填充系数72%,NETD小于0.1K。

大班数学:帽子分类.doc

大班数学:帽子分类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 2、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正确点数8以内的事物。 3、在活动过程中,能听清楚要求进行操作和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方向盘,反面有颜色和排列方法不同的点卡,投影仪。 2、操作卡,一面有六层,每层有数目和排列方法不同的帽子。另一面有一个“车库”里面有两种颜色,大小不同,数目不同的汽车。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1、游戏:开汽车。 有一家帽子店开张了,我们开着汽车去参观一下。这是什么?(方向盘),开汽车要注意交通安全,老师做交通警察,拍三下铃鼓表示绿灯,拍四下铃鼓表示红灯。 2、你的方向盘上有什么?(点子卡),请你数数你的方向盘上有几个点子。请你将你的汽车停到停车位上。 二、基本活动。 1、帽子柜有许多帽子,(出示操作卡)帽子柜有几层,管理员不知道每一层有几顶帽子,请你们帮助他,数一数每层楼有几顶,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讲评幼儿操作方法。 谁愿意介绍你的作品?1)、2排,从左往右数,数了一排又一排。2)、2堆,先数一堆,再数一堆。3)、1排,从左往右数。4)一堆。5)、圆圈,请小手指帮忙,将第一个数的用手指按住它。6)、重叠,被挡住的半辆车也要数。 4、再用刚才的方法数一数,和刚才的答案是否一样?(幼儿再次操作)。 三、出示操作卡,这里有什么帽子?(红色和绿色且大小不同的帽子,)请你数一数,红色的帽子有几顶,绿色的帽子有几顶?大的、小的有几顶,请你根据标记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幼儿操作。 四、结束活动。开汽车到外面去玩一玩。 2019-05-05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 2、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正确点数8以内的事物。 3、在活动过程中,能听清楚要求进行操作和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方向盘,反面有颜色和排列方法不同的点卡,投影仪。 2、操作卡,一面有六层,每层有数目和排列方法不同的帽子。另一面有一个“车库”里面有两种颜色,大小不同,数目不同的汽车。数字卡片。

04分帽子(实验版)

分帽子 活动目标 根据帽子的不同属性特征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 在分帽子的活动中感受分类的作用。 活动准备 收集若干颜色、款式、材质不同的帽子。 操作材料:6张颜色、款式、材质不同的帽子的图片(电子图稿),每人一份。空白分类卡、笔。 两个收纳箱。 《数学》第1页;Flash。 活动过程 一、帽子的特点 ——依次出示帽子,幼儿分别描述每顶帽子的特征。 教师:这里有6顶帽子,请你们看看、摸摸,说说这些帽子的颜色、款式和材质。 小结:刚刚小朋友都认真观察,并发现这些帽子的颜色各不相同,帽子的款式也不同,有的是鸭舌帽,有的是礼帽,有的是遮阳帽,等等。它们的材质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用布做的,有的是用草做的,有的是用毛线织成的。每顶帽子的特征都不相同。 ——幼儿两两分组,每组6张颜色、款式、材质不同的帽子的图片,玩“你说我找”的游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个小朋友描述帽子的特征,另一个小朋友从6顶帽子里快速找到该顶帽子。比如:请你找到红色帆布的鸭舌帽。也可以交换角色。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二、帽子分类 ——引导幼儿观察帽子,按颜色、款式、材质等某一维度进行分类。 教师:请你仔细看一看,如果把这6顶帽子分成几组,你觉得可以怎么分?比如,我把6顶帽子按颜色分成三组,分别是2顶黄帽子、2顶红帽子和2顶黑帽子。 ——幼儿自主操作,并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分类结果。 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按照帽子的哪个特点进行分类的?分类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小结:大家刚刚都给帽子分了类,有的小朋友是按照帽子的颜色进行分类的,黑的一组,红的一组,黄的一组,分了三组;有的小朋友是按照帽子的样子分的,遮阳帽一组,鸭舌帽一组,礼帽一组,也分成了三组;有的小朋友按照帽子的材料分成了四组,草帽、布帽、毡帽和毛线帽……大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都很好。 三、帽子收纳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根据分类的结果,设计分类标记符号。 教师:这里有两个收纳箱,请你把这些帽子分成两组,分别放进收纳箱中,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鼓励幼儿完成一种分类之后,再尝试另一种分类方式并设计标记符号。 教师:分类的种类有很多,都请记录下来,根据分类标记卡说说自己用了几种分类方式。 教师:你尝试了几种分类?你设计了什么符号来区别? 小结:刚刚小朋友都进行了帽子收纳,有的小朋友发现了好的办法,比如黑色的一组,其他不是黑色的一组;还有的小朋友把草帽放在一个箱子里,不是草帽的放在一起;还有的小朋友把鸭舌帽放在一起,不是鸭舌帽的放在一起,这样都可以分成两组。

SARAD半导体探测器简介

SARAD半导体产品 深层离子注入型硅探测器 SARAD从1994年就开始制造用于α/β能谱仪的深层离子注入型硅探测器,至今这些探测器已经经历了数千次的应用验证。包括α、β能谱分析以及计数、核素识别、以及环境辐射监测等众多场合均得到应用并且都获得了精确的测量结果。 主要特点包括: ?卓越的能谱分辨率(特别是低偏压情况下,对α粒子FWHM最低可达15keV) ?低本底 ?10V偏压即可在耗尽层沉积α粒子所有能量(最大10MeV) ?设计坚固耐用 ?耗尽层厚度最高可达500μm,可测量β粒子 探测原理: 1、粒子的收集 α、β粒子在进入耗尽层后会在周围产生电 离,电离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电场的作用下向 两极移动。入射粒子能量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 电子、空穴对,从而在输出回路中产生更高幅度 的脉冲信号,进而能对入射粒子能量进行测量。 电离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数量与入射粒子 能量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N=E/ε 其中N为电离离子对数,E为入射粒子能量,ε为最低电离能。对于硅(Si),电离产生一对电子、空穴对所需能量为3.62eV(300K)。这样由通过测量产生的脉冲就能获知入射粒子的能量。与气体电离室相比,由于产生的电离离子对数高,电离粒子数的统计涨落相对下降,因而有更高的能量分辨率。 2、耗尽层厚度 半导体的PN结在漂移运动和扩散作用的双重影响下会形成一个载流子数量非常少的一个高电阻区域,耗尽层。耗尽层是半导体探测器的灵敏区,耗尽层的厚度决定了半导体探测器能否完全沉积入射粒子能量,对于硅半导体,完全沉积α粒子通常只需100μm的耗尽层,完成沉积β粒子通常则需要500μm的耗尽层。

幼儿园各种各样的帽子教案

幼儿园各种各样的帽子教案 幼儿园各种各样的帽子教案 1、结合已有经验,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的认识,乐于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2、能积极观察比较,了解帽子的不同质地、不同用途,并能根据帽子的不同尝试设计分类标记。 3、萌发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分类操作作业纸各一。 学具准备: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人手一册,分类操作作业纸、铅笔、油画棒、师幼一起收集的幼儿园各种各样的帽子教案(绒线帽、草帽、太阳帽、头盔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展示的帽子,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名称的认识。 师提示语: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活动室里多了些什么东西? 你们认识这些帽子吗?谁认识的最多?这里有你不认识的帽子吗?(一起认认说说) 二、观察感知帽子的不同质地,了解其功用并尝试分类。 1、师:你们喜欢这些帽子吗?那让我们赶快选个自己喜欢的帽子,找个舒服的位子坐下来。 提问:你选的是什么帽子?为什么喜欢它?(自由交流)

你喜欢的帽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鼓励幼儿先和好朋友一起相互比比说说,然后在集体面前讲述) 2、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老师基本用孩子的原话进行小结:小朋友发现帽子有很多的用处……小朋友还知道制作帽子的材料也很不一样……原来帽子还有这么多的不同,那小朋友想不想把这些帽子根据他们的不同来分一分呢? 帽子还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分? 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并把自己想法设计相应的标记记录在操作纸上。 3、鼓励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 扩展有关帽子的知识和经验。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不错!那除了这些帽子,你还知道那些帽子呢?(幼儿自由表达) 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图片:你们看,这些是谁?他们戴的是什么帽子? 请小朋友阅读操作材料相应画面,师幼一起阅读、讲述,进一步拓展孩子对帽子的认识。 四、激发思维,启发幼儿创造设计的欲望。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帽子,你最喜欢什么帽子? 那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顶帽子,你想让你的帽子有什么特殊功能呢?(鼓励幼儿自由到动手区去设计、创造)

帽子分类和品牌

帽子分类和品牌推荐 帽子不仅遮阳防晒、御寒保暖,还有修饰脸型、隐形增高的效果,堪称配饰中的神器。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帽子来装扮自己!。 选帽子,脸型还是很重要滴,大致原则就是扬长避短:圆脸要让选能拉长脸型显得更立体的帽子,方脸就选显柔化脸型的帽子,长脸就稍微遮住一下额头显得没有那么长,鹅蛋脸就没什么说的了天生百搭。 帽子最好和穿衣风格一致,可以大胆撞色,但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否则会给人很混乱的感觉。 1棒球帽 休闲帽非常百搭,无论男女都合适。所有男士帽子里面,最百搭的就是棒球帽。佩戴棒球帽的男生显得运动感十足,自然吸引很多小迷妹。 牛俊峰穿了牛仔衬衫和侧边流苏饰裤子,配上一顶HSPM字母棒球帽,有点西部牛仔风格但又不会很狂野,挺符合时尚。HSPM是目前在Instagram上很火的一个新品牌,很多95后明星都佩戴这个品牌的,可能是新品牌,还没有烂大街,觉得挺好看的。 推荐品牌: -New Era -HSPM -Supreme 2贝雷帽 贝雷帽特别显气质,这也是很多外国明星和贵妇都特别青睐贝雷帽的原因。贝雷帽源自法国,很多奢侈品牌都会推出自家的贝雷帽。赵丽颖佩戴的Dior的黑色皮质贝雷帽,除了显气质之外,还有点可爱,短发的小仙女也能驾驭。 推荐品牌:

-Dior -优衣库 -HATer(潮牌HATer,他们家贝雷帽经常受到热捧。) 3针织帽 冬天,一顶针织帽是必不可少的,既可以保暖,有个性的针织帽还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冬天出门把自己裹得厚厚的,不好凹造型)。杨幂就特别喜欢针织帽,她的很多街拍都能看到戴着不同的针织帽,戴上Supreme瞬间减龄。 不走潮人路线的话,Zara有不少好看的针织帽,像这顶粉红色的针织帽,少女心都被满足了。冒顶的设计,拉长了脸型,显得脸特别好看。 推荐品牌: -Superme -Zara

帽子文化研究

帽子文化研究 摘要:本文以帽子为研讨对象,介绍了古代帽子的来由;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浅析了帽子在不同时期的品种和样式演变;另外还从与帽子有关的成语入手,简要探讨了帽子在古代语言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帽子;象征意义;历史发展;相关成语 现如今,每当我们走在大街小巷,都会看见老人、成人、小孩等各个年龄段的人佩戴不同样式,不同颜色的帽子。于是笔者思索,古代的人们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佩戴帽子呢?如果戴的话,他们的帽子和我们的有什么相同之处或者差异呢?如果不戴的话,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能使用在我们看来如此重要的保暖配饰和装饰品呢?那他们又是戴什么呢? 一帽子的产生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衣冠之国”著称,6000年前就开始制帽、戴帽。帽子简称“帽”或“冒”。在中国,据说是华夏始祖黄帝首先发明了帽子。奴隶社会时期帽子一开始只是在官僚统治阶层普遍使用,不是为了防热御热,而是它的装饰和标识作用,标志着统治者无上的统治权力和尊贵的社会地位,体现的是它的象征价值。帽子因此成为政治观念的载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它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精神需要。因此可以说,帽子从一发明就是跟权力和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化中,“冠”与“官”同音,因此成为官的标志。 古代的头顶饰品主要是“冕”和“冠”。"冕"比"冠"出现要早,最初的时候封建帝王专用的叫“冕”,在皇子继承皇位时加"冕";士大夫戴的叫“冠”,后来互用。皇帝戴的一律叫“通天冠”,当然还有其他细化的规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帝王和文武大臣都可以戴帽子。但帽子的款式、色彩、质地根据权力与地位的大小或高低各有不同,并且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形成一种科层官僚秩序,成为阶级权力划分的标识,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古代冠冕制度。冠产生之后,冠帽之间有了贵贱等级之分,贫贱无身份的人不准戴冠。每一个朝代的冠式、冠制与前代相比都有不同。 古代冠制是中国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女人一般是不戴帽子的,戴帽子的主要是男人。男子20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男子二十,冠而字。”《释名》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只有士以上的人才可以带帽子,其他平民百姓都没有戴帽子的权利。劳动者只能戴头巾,主要用来揩汗,以后当作帽子裹头。古代男子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异族人和罪犯。平民不戴冠,发髻上覆以巾,这就是帻。 从帽子的起源和演变,完全体现的是男权社会权力和地位,以及这种历史发展和逐渐瓦解的历史。 二从历史发展看帽子象征意义的变化 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士以上的尊者可以戴冠,普通庶民只裹一块头巾,因此以头巾称呼庶民。“黎”与“黔”指黑色,“黔首”就是黑色头巾,由此称百姓为“黔首”和“黎民”。 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学者也不能戴帽子,而是用“帕头”裹头,而且

(新)帽子的种类大全(DOC)

帽子的种类大全 帽子做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需品,它的各类也非常多,大致如下:按用途分: 有风雪帽、雨帽、太阳帽、安全帽、防尘帽、睡帽、工作帽、旅游帽、礼帽等;按使用对象和样式分: 有男帽、女帽、童帽、少数民族帽、情侣帽、牛仔帽、水手帽、军帽、警帽、职业帽等;按制作材料分,有皮帽、毡帽、毛呢帽、长毛绂帽、绒绒帽、草帽、竹斗笠等;按款式特点分,有贝蕾帽、鸭舌帽、钟型帽、三角尖帽、前进帽、青年帽、披巾帽、无边女帽、龙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头帽等等。 帽子的大小以“号”来表示。 帽子的标号部位是帽下口内圈,用皮尺测量帽下口内圈周长,所得数据即为帽号。 “号”是以头围尺寸为基础制定的。 帽的取号方法是用皮尺围量头部(过前额和头后部最突出部位)一周,皮尺稍能转动,此时的头部周长为头围尺寸。 根据头围尺寸确定帽号。我国帽子的规格从46号开始,46~56号为童帽,55~60号为成人帽,60号以上为特大号帽。号间等差为1cm,组成系列。

帽子的质量一般从规格、造型、用料、制作几方面来反映。具体地说,规格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造型应美观大方,结构合理,各部位对称或协调;用料应符合要求。 单色帽各部位应色泽一致,花色帽各部位应色泽协调;经纬纱无错向、偏斜、面料元明显残疵;皮面毛整齐、无掉毛、虫蛀现象;辅件齐全;帽沿有一定硬度。帽子各部件位置应符合要求,缝线整齐,与面料配色合理,无开线、松线和连续跳针现象;绱帽口无明显偏头凹腰,绱檐端正,卡住适合;织帽表面不允许有凹凸不匀,松紧不均,花纹不齐;棉帽内的棉花应铺匀,纳线疏密合适;帽上装饰件应端正、协调;绣花花型不走型,不起皱;整烫平服、美观,帽里无拧赶现象;帽子整体洁净,无污渍,无折痕,无破损等

帽子的发展史

帽子的发展史 【摘要】 服装为人类的诞生书写着一部耐人寻味的罗曼史。在这部罗曼史中,配件是必不可少的: 香水,是看不见的衣服,穿着者总是希望通过它来强化性的吸引力向人们兜售着梦想和希望;手包,扮演着是一件普通衣服化平常为神奇的角色;而我们的帽子呢,它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关键词】 中国西方帽子 【正文】 帽子的风尚在中国,相对于西方来说视乎弱了很多。在中国,古代女人可以说不戴帽子的,女子十五岁便束发戴笄,用“巾帼”在后面挽头发或者把头发包扎定型。当然除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时戴帽子,但那只是一种装饰品。古代戴帽子的女人有两种一时皇后贵妃和公主之类的贵族妇女,有戴“凤冠”“花冠”之类的特权。还有一些有官位的侍女也戴帽子,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唐朝时曾在上层贵族妇女中流行过从胡人那儿传过来经过改进的帽子叫“帷帽”,四周有纱缦围绕,用来防沙,“遮脸”,防止陌生男人偷看自己的“女人”,相当于今天的伊斯兰地区妇女的黑纱。中国女人普遍带帽子的传统是从清末开始的,是学习西洋女性的,各种凉帽,挡风帽,起初也可以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后来体现的便是彻底的装饰品和实用价值。 从帽子的历史演变来看,中国最初的冠冕不能算作是“帽子”,帽子是从胡人那儿传入中原以后,经过改进才流行起来的。现代帽子则是从西洋直接传入的。 在京剧艺术中,冒子还是一种脸谱化的标志,他在参与人物心理描绘时有着自己的形象语言——文官头戴方形帽翅的乌纱帽,而丑角戴圆形的乌纱帽,从帽子上可以直接看出人物的性格与社会地位。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分界,在西方则是直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不可或缺的日常服饰。在西方,帽子是一

种权利与地位的象征。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奴隶们只能头戴破草帽遮阳。到了中世纪,帽子的等级观念更加明晰,国王戴金制皇冠,囚犯戴纸帽子等等。十六世纪后期,宫廷中官员、王后、公主和仕女的帽子有了特别的设计。甚至到了二十世纪初,人们仍然可以从一顶帽子上判断一个女人是良家妇女还是青楼娼妓,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所以,夏奈尔说,“帽子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是因为她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胆敢不戴帽子出门,就等于向路人宣布“我是下贱的女人”;而另一方面的原因众所周知,夏奈尔本人就是靠做帽子起家的,出于对帽子的敬意,她甚至认为“赤身裸体的模特戴上宽边帽子,便与文明画上了等号”。 十八世纪中叶,矫情的巴黎贵妇们喜欢将各种鲜花、水果以及做成标本的禽兽顶在头上,那时的帽子就像是一个什么都能装的篮子。在那个时代,头发被认为是个人的隐私,必须用帽子遮起来。即使在家里,也要挽起端庄的发髻,而不能披下来——这样的发型居然被认为于裸体无异,头发变只能在卧室里与睡衣相慰了。以隐蔽的长发相对应的,是无限夸张的帽子,以及在帽子上张牙舞爪的羽毛。作为当时最时髦的装饰,女人对羽毛的喜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些美丽的、关键是能够自然裸露的“毛发”,他们之所以被人疯狂的“嫁接”,很难说究竟是是出于羡慕,还是出于嫉妒。但不管答案如何其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一些鸟类因此而几近灭绝!以至于在美国,一些人成立了专门的协会,以阻止更多的鸟被杀。 第一次世纪大战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女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这意味着她们的衣着和发式都必须尽量地实用和便捷。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三种,一种是传统的齐耳短发,一种是多层次紧贴头皮的板式短发,还有一种是很短而且很男性化的发式。在这种情况下,一向离心离德的制帽商和发型设计师之间开始了心照不宣的合作。“制帽商”在英语里的字面意思是“米兰人”,早在十八世纪,就有了“Milliner”即“女帽制造商”一词,它来自于意大利米兰,因为在这个时期,米兰能够生产出最优质的帽子。女帽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女性职业,女帽制造商不但负责设计,还要负责选料和制作。在那时,一位女士与制帽商的关系常常是很固定的,就像今天的一些女人和发型师的关系一样。 1952年,钟形帽开始盛行,这种帽檐挡住一只眼睛的设计是由卡罗琳·勒布发明的,如果那个女人舍不得剪掉自己的长发,钟形帽可以把她的头发变成一

半导体探测器硬件设计

半导体探测器硬件设计 3.1 碲锌镉探测器探头 对于碲锌镉像素阵列探测器电极焊接技术目前国际上有好几种方法,例如:凸点倒装焊接技术又称Bomp bonding、丝焊连接技术以及比较少见的各向异性导电胶膜连接技术等,其中凸点倒装焊接技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焊接技术。为了节约实验成本和重复利用碲锌镉晶体本实验设计的是活动型电极连接。实验用到的碲锌镉探测器的探头由四部分组成:碲锌镉晶体、探针、64路信号引出PCB 板以及工业塑料框架。 3.1.1 像素阵列碲锌镉晶体 本实验采用的碲锌镉晶体大小规格为20mm X20mm X5mm。具有两种类型,一种晶体具有如下几种特点:阳极像素大小为500μmX500μm、像素与像素之间的间隙为100μm和平面型阴极,该种特点的晶体本文章称之为小像素晶体见图3.1.1-1小像素碲锌镉晶体。相对应的另一种晶体具有如下几种特点:阳极像素大小为2.5mm X2.5mm、像素与像素之间的间隙为100μm、同样的具有平面型阴极,该种特点的晶体本文称之为大像素晶体见图3.1.1-2大像素碲锌镉晶体。这两种不同规格的晶体分别使用于不同大小的被测放射源,这样更有利于被测物体的成像,更能充分利用晶体资源,并且两种不同的晶体探测的信号对探针和后续电子学电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图3.1.1-1小像素碲锌镉晶体图3.1.1-2 大像素碲锌镉晶体 3.1.2 探针 本实验采用了两种不同型号的探针,这两种半导体探针由上海承盛电子科技

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这两种探针为MP38FF/20G-5.7mm见图 3.1.2-1和MP85HF/28G-5.8mm见图3.1.2-2分别适用于小像素晶体和大像素晶体。探针一端与碲锌镉晶体的阳极像素连接,另一端与8X8路信号引出PCB板的方形焊盘连接,这样探针就能过将碲锌镉晶体像素阳极的信号引入到8X8路信号引出PCB板周围的4排1X16路排针中,这样就能够非常方便地将碲锌镉阳极像素的信号引入到后续电子学电路中。 图3.1.2-1 MP38FF/20G探针图3.1.2-2 MP85HF/28G探针 3.1.38X8路信号引出PCB板 为了将探针中的碲锌镉晶体所采集到的核信号更方便地引出来,本实验设计了两种不同种类晶体的8X8路信号引出PCB板。这两种类型的PCB板中间都有8X8个方形焊盘,每个焊盘分别和周围的4排1X16个插孔对应连接,这样碲锌镉晶体阳极像素的信号就能够通过探针和PCB中间的焊盘到达PCB周围的排针中。这种设计就能够很方便的将晶体中的信号引出来,便于后期对信号的采集和处理。使用于小像素晶体的8X8路信号引出PCB板中心方形焊盘大小为200μm X200μm,焊盘之间间距为600μm见图3.1.3-1小像素PCB板。小像素的信号比较小并且由于探针前段接触面积比较小,为了避免探针与PCB板接触不良,本实验在设计小探针PCB板的时候特意将PCB板的引脚做成镀金模式。使用于大像素晶体的8X8路信号引出PCB板焊盘大小为1.2mm X1.2mm间距为2.5mm见图3.1.3-2大像素PCB板。对于大像素信号一般材料的PCB板就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因此大像素PCB的引脚没必要使用镀金材料,使用一般的镀锌材料即可。

帽子的历史

帽子的历史 人为什么要戴帽子?帽子的实用意义于在御寒、防暑、防风沙,后来才是装饰和标识以及象征意义。关于帽子的实用意义和装饰意义我们很清楚,今天主要来谈帽子的象征意义,在漫长的现代社会以前帽子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社会期间。在中国据说是华夏始祖黄帝首先发明了帽子。奴隶社会时期帽子一开始只是在官僚统治阶层普遍使用,不是为了防热御热,而是它的装饰和标识作用。象征着统治权力和尊贵地位。这时的帽子应该叫“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戴帽子,标示其地位和权力的大小,形成一种科层官僚秩序,就是所谓的中国古代冠冕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学者也不能戴帽子,而是用“帕头”裹头。 当然还有各色象征性的帽子,比如:“乌纱帽”、帽和警帽和医生护士戴的白帽子,学位帽,宗教人士带的帽子等。 安全头盔则是专业护头用的。 另外足球场上还有“帽子戏法”的说法。在现代足球中,一个球员在一场比赛中独中三元被称作Hat-trick,就是帽子戏法。这个说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广为流行的板球比赛。板球和美国的棒球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掷的速度越快越好,对方击球越远越好。自有板球以来,凡进板球场观赛的球球迷都严格遵守着一条规矩:一迈进球场大门便须脱帽,这意味着对球场上所有球员、裁判和观众的尊

重。在这里,帽子就代表了尊重。一般说来,板球投手能用连续3个球得分,是件相当牛的事。 早在19世纪,板球俱乐部碰到这样牛的事,便授予那个投手一顶帽子,作为一种至上的荣誉象征,而且观看比赛的观众也会脱下帽子向选手致意。这叫叫作”帽子戏法”,简言之,帽子戏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连续用3个球得分而获得一顶帽子鼓励的游戏. 帽子歇后语小秃脱帽子——头名拿尿盆当帽子——走到哪里臭到哪里半夜摸帽子——早着呢帽子烂了边——顶好

中国帽子的发展史之欧阳家百创编

帽子的起源与发展 1. 欧阳家百(2021.03.07) 2.一.帽子的起源: 帽子是由巾演变而来的,据南朝梁陈之间的顾野王所撰《玉篇》载:“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在古代,巾是用来裹头的,女性用的称之为“巾帼”,男性用的称为“帕头”,到了后周时期,出现了一种男女均可用的“幞头”,原来是人们在劳动时围在颈部用于擦汗的布,相当于现在的毛巾,人类在田地里劳作,由于大自然的风、沙、日光对人类的袭击,于是人们便将巾从颈部向上发展而裹到头上,用来防风沙、避严寒、免日晒,由此渐渐演变成各种帽子。 总体来看帽子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基于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气候、环境,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自然、社会条件的影响,都在客观上推动了帽子发展的过程。 1.二.帽子的发展: ●旧石器时代“衣毛而冒(帽)皮” 中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帽饰样式,常散见于一些陶器绘画遗存中。《后汉书·舆服志》有云:“上古衣毛而冒(帽)皮”,即用皮缝合制帽于头上以避沙暴和风雪。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盆上的图案(图1),头顶绘有鱼尾形尖帽,可提供

五千年前着帽人物的具体形象。(图1)●夏、商、周“恶衣服而致美冕”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奴隶制社会从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对完整阶段。夏、商用冠、冕来表现礼仪之制,到周朝日趋详尽完善。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心地域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论语》中“子曰:禹吾无间矣,恶衣服而致美冕。”冕是古代的一种礼仪首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夏禹时不重视平日的衣着,而对祭祀天地、祖先和关于社稷大事的服装却设计华美而考究。 商朝是奴隶制社会巩固和发展的阶段。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有了极大的发展。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批雕刻玉石人像可以看到三四种不同的帽饰样式: 图(2),跪坐的玉人戴卷筒式冠巾、着华丽服装。 图(3),是在河南安阳四盘磨村出土,头顶饰物很像汉代“平巾帻”式的帽箍边饰,质地很可能是提花的织物制成。 图(4),是美国哈佛大学佛格美术馆藏有的一个头着高巾帽的商代玉人。我们清晰可见他头上的裹巾样式,其缠裹方法还可在今日的少数民族头饰中找到它的痕迹。 图(2)图 (3)图(4) 周朝是奴隶社会在各方面走向鼎盛的时期,服装纺织都有较大发展。人们在生活的探索中取得较多的经验,麻布上已经出现涂漆的痕迹。涂薄漆,可制成防水避雨的漆布,可制作帽、鞋、蓬盖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红外热像仪探测器分类和发展简史 由于红外辐射是人眼不可见的,要察觉其存在,测量其强弱,就必须首先利用红外探测器将其转换为某种便于测量的信号。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或成像系统中的核心,也是红外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红外技术的发展水平,通常是以红外探测器的发展水平为主要标志的。 1.红外探测器分类 对于品种繁多的红外探测器,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响应波长,可以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探测器;根据工作温度和致冷需求,可以分为低温致冷和室温非致冷红外探测器;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元、线阵和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就探测机理而言,又可分为光子和热敏红外探测器,下面主要就这两类红外探测器予以简单介绍。 1.1光子红外探测器 光子红外探测器是利用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光信息转换为电信息的红外敏感器件。材料的电学性质通常取决于材料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当光束入射至材料表面时,入射光子如果直接与材料中的电子起作用,引起电子运动状态改变,则材料的电学性质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类现象统称为材料的光电效应。这里强调“直接”两字。如果光子不是直接与电子作用,而是能量被固体晶格振动吸收引起固体的温度升高,导致材料电学性质的改变,这种情况不能称为光电效应,而是热电效应。光子探测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光电导红外探测器 某些半导体材料,当受到红外线照射时,其电导率将明显改变,这种物理现象就是光电导效应。利用具有光电导效应的材料制成的红外探测器就称为光电导型探测器。常用的这种类型的探测器有:硫化铅(PbS)、硒化铅(PbSe)、锑化铟(InSb)、碲镉汞(Hg1-xCdxTe)和锗(Ge)掺杂红外探测器。 光电导探测器的缺点是:光电导效应只有在红外辐射照射一段时间后,其电导率才会达到稳定值,而当停止照射后,载流子不能立即全部复合消失,因此,电导率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回复。这种现象称为弛豫现象,这就造成了光电导型红外探测器响应速度较慢的缺点。 (2)光伏红外探测器 如果在固体内部存在一个电场,而且条件适当,则本征光吸收所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会趋向两个部分,在两部分间产生电势差,接通外电路就可以输出电流。这就是半导体PN结的光伏效应。利用具有光伏效应的材料制成的红外探测器称为光伏红外探测用的光伏红外探测器有:砷化铟(InAs)、碲镉汞 (Hg1-xCdxTe)和锑化铟(InSb)探测器等。 与光电导效应相反,光伏效应是一种少数载流子效应。少数载流子的寿命通常短于多数载流子的寿命,当少数载流子复合消失时,光伏信号就终止了。由于这个原因,光伏红外探测器的响应速度一般快于光电导红外探测器,有利于作高速检测,另外其结构也有利于排成二维阵列制作焦平面。

中国帽子的发展史

帽子的起源与发展 1.一.帽子的起源: 帽子是由巾演变而来的,据南朝梁陈之间的顾野王所撰《玉篇》载:“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在古代,巾是用来裹头的,女性用的称之为“巾帼”,男性用的称为“帕头”,到了后周时期,出现了一种男女均可用的“幞头”,原来是人们在劳动时围在颈部用于擦汗的布,相当于现在的毛巾,人类在田地里劳作,由于大自然的风、沙、日光对人类的袭击,于是人们便将巾从颈部向上发展而裹到头上,用来防风沙、避严寒、免日晒,由此渐渐演变成各种帽子。 总体来看帽子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基于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气候、环境,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自然、社会条件的影响,都在客观上推动了帽子发展的过程。 1.二.帽子的发展: ●旧石器时代“衣毛而冒(帽)皮” 中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帽饰样式,常散见于一些陶器绘画遗存中。《后汉书·舆服志》有云:“上古衣毛而冒(帽)皮”,即用皮缝合制帽于头上以避沙暴和风雪。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盆上的图案(图1),头顶绘有鱼尾形尖帽,可提供五千年前着帽人物的具体形象。 (图1) ●夏、商、周“恶衣服而致美冕”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奴隶制社会从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对完整阶段。夏、商用冠、冕来表现礼仪之制,到周朝日趋详尽完善。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心地域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论语》中“子曰:禹吾

无间矣,恶衣服而致美冕。”冕是古代的一种礼仪首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夏禹时不重视平日的衣着,而对祭祀天地、祖先和关于社稷大事的服装却设计华美而考究。 商朝是奴隶制社会巩固和发展的阶段。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有了极大的发展。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批雕刻玉石人像可以看到三四种不同的帽饰样式: 图(2),跪坐的玉人戴卷筒式冠巾、着华丽服装。 图(3),是在河南安阳四盘磨村出土,头顶饰物很像汉代“平巾帻”式的帽箍边饰,质地很可能是提花的织物制成。 图(4),是美国哈佛大学佛格美术馆藏有的一个头着高巾帽的商代玉人。我们清晰可见他头上的裹巾样式,其缠裹方法还可在今日的少数民族头饰中找到它的痕迹。 图(2)图(3)图(4) 周朝是奴隶社会在各方面走向鼎盛的时期,服装纺织都有较大发展。人们在生活的探索中取得较多的经验,麻布上已经出现涂漆的痕迹。涂薄漆,可制成防水避雨的漆布,可制作帽、鞋、蓬盖或隔潮坐垫等用途。 华夏人十分注重冠的标识作用,许多正式服装都是以所戴的冠名来做服装的名称,并世代延续着这种理念性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戴什么款式的帽子穿什么款式的服装,且有冠与衣有同色的习尚。现代词汇中的冠军、领袖,都是古代服装款式的主题中心和重点的装饰部位。弁服是仅次于冕服的常用礼服。天子、诸侯十二而冠,普通人满二十加冠称弁。 弁有爵弁、皮弁和冠弁之分。图(5)是战国时武士弁帽。文官戴冠弁,一种黑红相配的帽饰,武官戴皮弁。弁帽为奶白色翻毛麂皮制。晋制改成黑衣素裳,隋唐有乌色皮弁,后改乌纱,一直沿用至明代。

各种各样的帽子

大班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帽子》 孔苒 活动背景: 帽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春夏秋冬都常与人相伴,幼儿对帽子特别熟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帽子的品种越来越多,不同职业所戴的帽子也不尽相同。在一次春游的活动中,小朋友都戴着各种漂亮的帽子,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你一言我一语争相介绍着自己的帽子,讨论气氛非常热烈,于是有关帽子的话题成了当天谈论的焦点,在谈论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帽子的外形特征、颜色及制作帽子的材料特别感兴趣,我灵机一动,何不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幼儿向更广泛、更深入的层次发展?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此活动引导幼儿对各种帽子的认识,尝试探索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快乐,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帽子的不同外形特征,知道帽子是各种各样的。 2、尝试根据帽子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种分类。 3、能根据不同的服装简单地匹配帽子,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设置帽子商店情境。 2、各种各样的帽子(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戴的,各种行业戴的帽子如:护士帽、厨师帽、安全帽、军帽、草帽等。 3、三位身穿不同服装的小模特,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感知帽子的不同特征。 教师:“小朋友,听说前面不远处有一家帽子商店开业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请你看看都有什么样的帽子,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仔细观察待会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1、幼儿充分感知。 2、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帽子,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从帽子的颜色、大小、厚薄、材料、外形上讲。 3、再次感知。每人选择一顶帽子,摸一摸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讲讲自己的感觉。 评析:通过看看、摸摸、讲讲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来感知帽子的不同特征。 教师小结:这些帽子是各种颜色的,有不同的外形,大小不同,有的是男帽,有的是女帽,有冬天戴的,也有其它季节戴的,它们的材料也不同,有的是布做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草编的,摸上去的感觉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帽子是各种各样的。 二、尝试多种方法分类。 “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帽子,如果我们分开来放怎么分呢? 1、幼儿说说分类的方法。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来分。

帽子的中英文

运动帽:sports cap 棒球帽:baseball cap 空顶帽/ 太阳帽:sun visor 盆帽:bucket hat 时装帽:fashion hat 新时代帽:New Era hat 卡车帽/ 货车帽:truck cap 贝蕾帽:beret 高尔夫球帽:golf cap 童帽:kid hat 礼帽:top hat 开普帽/ 鸭舌帽:flat cap 草帽:straw hat 针织帽:knitted hat 帽页/帽片:panel 后面是网布with mesh at back 帽围/ 头围:circumference/ perimeter 帽冠:crown 顶钮:top-button 帽舌:peak/visor 帽边hat brim 帽带 hat ribbon 上眉(舌面):upper peak 下面(舌底):under peak 弯帽舌:curled peak 平帽舌:flat peak 三明治:sandwich 帽舌包边:binding on peak 嵌条:piping/ piped 气眼/ 鸡眼:eyelets/ ventilation hole 绣眼/ 锁眼:sewn eyelet 金属气眼:metal eyelet 配色线:matching color stitches 撞色线:contrasting color stitches 顶部双针:double stitches on top 双针条:double stitches tape/band

1英寸9针:8 stitches per inch 渔丝线/ 透明线:fishing thread 锁边/ 拷边:interlock stitches 套里/ 加衬:lining 前2片粘衬:glued lining under front panels 前片半圆网衬:half moon mesh under front 后扣:back closure/ back opening 金属帽扣:back with self fabric + metal buckle 青古铜帽扣:antique brass buckle 银色拋光帽扣:silver polishing buckle 银色哑光帽扣:silver matte buckle 毛刺扣/ 魔术贴:velcro/ nylon fastener tape Velcro 粘扣closure 拉链扣:zipper buckle 绣花:embroider 印花:printing 织标:knitted label 织带:knitted band/ tape 以上是旺隆贸易有限公司所总结的,本公司的网站是:https://www.doczj.com/doc/d617832268.html, 了解更多欢迎来到公司网站进行咨询。

大班数学:帽子分类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帽子分类教学设计 Big class mathematics: teaching design of hat classification

大班数学:帽子分类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 2、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正确点数8以内的事物。 3、在活动过程中,能听清楚要求进行操作和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方向盘,反面有颜色和排列方法不同的点卡,投影仪。 2、操作卡,一面有六层,每层有数目和排列方法不同的帽子。另一面有一个“车库”里面有两种颜色,大小不同,数目不同的汽车。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1、游戏:开汽车。

有一家帽子店开张了,我们开着汽车去参观一下。这是什么?(方向盘),开汽车要注意交通安全,老师做交通警察,拍三下铃鼓表示绿灯,拍四下铃鼓表示红灯。 2、你的方向盘上有什么?(点子卡),请你数数你的方向盘上有几个点子。请你将你的汽车停到停车位上。 二、基本活动。 1、帽子柜有许多帽子,(出示操作卡)帽子柜有几层,管理员不知道每一层有几顶帽子,请你们帮助他,数一数每层楼有几顶,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讲评幼儿操作方法。 谁愿意介绍你的作品?1)、2排,从左往右数,数了一排又一排。2)、2堆,先数一堆,再数一堆。3)、1排,从左往右数。4)一堆。 5)、圆圈,请小手指帮忙,将第一个数的用手指按住它。 6)、重叠,被挡住的半辆车也要数。 4、再用刚才的方法数一数,和刚才的答案是否一样?(幼儿再次操作)。

帽子的种类与材料的调查报告

个人收集整理-ZQ 帽子不只是时尚潮流,而是身份地位地象征.从最早地宽得不能再宽地式样,到花卉、标本鸟、水果篮——什么东西都可以往上“堆”,帽子往高空发展,而不是打横出现.年,钟形帽问世,这种帽檐挡住一只眼睛地设计,风靡一时,一直主宰到年,也就出现了所谓地“时髦从眉毛开始”一说.然而,文化地必要性逐渐衰退,帽子很快成为正式场合或有实际需要时才使用地饰物,霸权地位一去不返,只有少数像英国王太后和戴安娜王妃,一直对帽子情有独钟.购帽子既要大小合适,与服装和其他服饰颜色风格配套,适于穿着场合,又要与自己地脸型、身材、年龄、发型相协调. 到了年代,超现实主义与帽子纠缠一起,头巾式女帽、三角帽,甚至鞋子反转搁在头顶地夸张设计,都是当时流行地款式.制帽地材料也出现人造纤维、塔夫绸、法兰绒,以及艳丽地羽毛.而帽子地种类繁多,有圆帽、针织帽、宽边帽、棒球帽、遮阳帽、网球帽、牛仔帽、渔夫帽、宽缘帽、圆帽、鸭舌帽、毛线帽、呢帽、藤编帽、草帽、荷叶边帽、军帽、迷彩帽、民族风帽等. 面料有纱卡、涤卡、磨帽纱卡(涤卡)、水洗布、网眼布、毛呢、真皮等系列,也可根据客户要求来料、来样生产加工.产品设计新颖,款式精致大方,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客户设计开发不同档次和规格地产品,主要销往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用户青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要生产纯棉系列、化纤系列、涤棉系列地面料和帽子相关材料.主要有几大系列:帽网系列,生产单丝双丝地帽网,克重克左右,幅宽米和米两种网眼布系列,有各种规格,各种材质三明治系列、帽芯系列、胶条系列、帽板系列、捆条加工反光材料系列,有化纤、涤棉地普亮、高亮反光布,有反光膜和反光明显晶格等各种规格防雨绸系列,有塔丝隆、春亚纺、桃皮绒、尼丝纺等和特殊布料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 1

各种各样的帽子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帽子 济川幼儿园季嫦飞 活动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不同帽子的名称及质地。 2. 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帽子具有保暧、遮阳、挡雨、装饰以及其它特殊的作用。 3. 激发幼儿对生活用品的关注。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帽子,布置成帽子商店。 2.PPT演示。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感知帽子的不同特征。 1.教师:“小朋友,老师要开店了,猜猜我的小店里卖什么?” 出示帽子。 师:我要请你们来看一看,这里有些什么帽子? 幼儿参观,请每位幼儿拿一顶帽子,回到座位各自观察感受。 2.说一说 师:你拿的是什么帽子?它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看看都有什么样的帽子,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仔细观察,说一说帽子的名称、质地。引导幼儿从帽子的颜色、大小、厚薄、材料、外形上讲。二、帽子的用途

师:帽子真有趣,那帽子对我们有什么用呢?(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帽子的用途) (讲述一种用途,就让幼儿拿起相应的帽子) (防寒、保暧):天冷的时候,让我们觉得暖和 (挡雨):下雨的时候,带在头上淋不到雨 (遮阳):遮挡太阳光 三、分类活动 师:这么多的帽子,客人来了眼睛都要看花的,请你们帮我想想这些帽子我要怎么样挂才能方便客人挑选呢? 引导幼儿说出多种分类的方法,(季节,年龄,性别等) 师:我的店里有四格架子,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请你们按标记把帽子分类。请幼儿按质地种类依次到“店里”挂帽子。 四、扩展有关帽子的知识与经验。 1、师:老师这里还有几顶帽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各种有代表性的帽子:护士、医生、警察、厨师帽, 请幼儿看帽子说出是什么帽子,是谁戴的? 2、出示特殊的帽子:少数民族的帽子等平常见不到的帽子。 师:老师这里还有下次进货的图片。(PPT) 请幼儿看帽子说出是什么帽子,是谁戴的? 并说说这些帽子有什么用途? 五、帽子广告 师:老师店里以后还会有更多好看的帽子的,可是怎样才能让别人都知道我的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