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虾养殖业现状与持续发展的途径

中国对虾养殖业现状与持续发展的途径

中国对虾养殖业现状与持续发展的途径
中国对虾养殖业现状与持续发展的途径

中国对虾养殖业现状与持续发展的途径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 王东石高锦宇

中国对虾养殖业,1985年以前稳定发展,养虾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1985年后进入高速增长期,到1991年产量达到21.9×104t。由于数量级的扩展、生态环境恶化和白斑病(WSBV)的危害,1993年滑坡,1994年产量降至6.3×104t, 1995年后逐步复苏,到2000年产量恢复到21.79×104t,2001年又迅猛增产到30.4×104t。二十多年的发展有许多成果和经验,有必要加以分析研究,以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对虾养殖业现状

1.1现状

从1995年开始,全国养虾业逐步复苏,产量以每年2×104t的幅度逐年上升。到1997年达10.3×104t,2000年对虾养殖产量达到21.79×104t,恢复到最高产量,其中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产量达13.4×104t,占全国产量的61%(见表1)。

近几年的养虾生产发展是不平衡的,呈现南高北低的状况。2001年养虾业发展迅猛,产量达30.4×104t,面积达23.64×104hm2。重点产区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2001年三省养虾产量达19.56×104t,占全国产量的64.3%,其中白对虾的产量超过50%。北方四省市(山东、河北、辽宁、天津)2001年产量只有5.97×104t,仍未走出低谷。每年仍有50%~70%的虾池不同程度地爆发白斑病(WSBV),严重地制约着养虾业的发展(如图1)。

表1 2000~2001年中国大陆各省市对虾养殖产量、面积统计

省市

产量/t

2000年2001年

面积/hm2

2000年2001年

单产/kg?hm-2

2000年2001年

海 南23250482917759920330195247广 东7522998439381864335919672270广 西3511448919140581717724982847福 建1409418746140521512710031239浙 江112422060117581204226391007上 海1104254733970132473633江 苏419369641106714073387495山 东25184272955812059598433458河 北13582141001928719822704711天 津331644112534193413082280辽 宁11652138693844135004303396总 计2179943041822214242364409841286

注:上表统计数字引自《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1)。

南方三省养虾业的高速发展有其比较区位优势:适宜的亚热带自然条件,适宜养殖的高温品种(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以及高位水池养殖技术的成功推广,高额资金的投入等促进了养虾业的高速发展。

1.2存在问题

对虾养殖业近几年又出现了无序无度的发展。据调查,湛江等地的可养虾海岸带,盲目超量建虾池,又不量池定产,盲目追求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南方养虾高速发展的许多地区虾池密度过大,虾池放苗量超过虾池的承载量,因此面临着新的环境生态危机。

近几年沿海各省均发展淡水调盐养虾、养鱼,其中大部分虾场、鱼场无节制抽取地下水,照此下去,必然造成海岸带地层下陷,海水倒灌,严重破坏海岸带和淡水水源。广西等地毁稻田和红树林建虾池,均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环境的恶化,必然要出现“灾难性”的危机。

养虾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重走“数量级扩展规模式”的历史误区。解决当前问题的重点决策是把养虾业的优势海岸带的科学规划

和综合管理落实到实处,并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养

虾业的持续发展

2 科学规划与综合管理2.1 中国对虾养殖业发展战略

中国对虾养殖业区域性科学规划与综合管理,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其内涵包括两重含义:“需求”和“限制”。2.2 以环境容量基准为基础控制污水排放总量

养虾业的持续发展,要适度合理地开发,要限定在其近海海域环境容量基准的基础之上。制定环境容量的基准,重要的根据是污染物的毒理性质,以制定暂行的水质基准。对虾养殖业污水排放,应根据不同海区的环境资料和环境容量基准,确定环境容量的极限估值和其污水排放配额。并要建立环境评价制度,及时调整污水排放总量,并控制污水排放最小量值和建立污水排放配额的收费制度以及有偿使用海岸带的许可证制度。2.3 建立网型结构的经纬式管理系统

以养虾业为主体的海岸带区域,必然涉及到其他行业:盐业、农业、海洋工程、观光旅游等。协调发展和管理各行各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网型结构管理系统是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结合的方式。网纲是政府系统专门从事管理的部门,经线为负责规划、渔政、环保、港口、旅游等职能的专业职能部门,纬线是战略决策、政策法规、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等各种管理方法。3 调整优化对虾养殖结构3.1 调整对虾养殖结构势在必行

对虾养殖业高速发展的2000年养殖面积22.14×104hm 2,产量21.794×104t ,单产984

kg/hm 2。其中福建以北各省市养虾面积16.14×104hm 2,占总养虾面积的72.89%,平均单产522

kg/hm 2,属粗养水平(见表1)。2001年全国养虾

面积23.64×104hm 2,产量30.4×104t ,平均单产1286kg/hm 2,从整体讲仍然是低水平的扩展。因此,必须优化海岸带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地逐步调整对虾养殖结构。3.2 向集约化养殖发展

集约化养殖通称为工业化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所谓集约化养殖,即集现代设施于一体的养殖方式。其高效的养殖方式,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是养虾业的必由之路。调整养殖方式结构,重新定位不同养殖方式的面积配比,逐步调整到适度规模和水平。

建议养虾业定位在以下水平:

年产量/kg ?m -2

养殖面积占总面积比例/%

养殖模式1.0~1.25~10精养

0.2~1.050~60半精养0.2以下

30~40

粗养

3.3 调整品种结构

近几年全国兴起养殖南美白对虾热,已占总产量的50%以上。白对虾的遗传性状是否稳定?对我国虾类资源的生态平衡有多大影响?况且它已带进新的病毒性疾病———桃拉病毒(TSV ),对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的影响均未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估。要适度压缩白对虾的养殖比重,保护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的珍贵种质资源,加强这两种虾的

遗传育种工作,培育抗病的良种,加大其养殖比重。

3.4 推广清洁养殖

清洁养殖生产与养虾业的结构配比、布局是密切相关的,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海岸带的污染,使我国有限的海岸带资源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它的养殖生产工艺是全过程控制。结合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规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从开始到终端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措施,控制养虾生产的各个环节,使上市产品质量最大限度的接近“零缺陷”,可大幅度提高养虾生产的经济效益。

4 技术进步

4.1 生物工程

(1)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成功地应用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和对虾白斑病毒(WS2 BV)等的检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已制成“病毒检测试剂盒”,可方便地对水质、亲虾、虾苗、饲料、底质的病毒进行检测,并可成功地预报疫病的爆发。

(2)免疫预防、基因重组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可用于虾卵、虾苗的浸泡免疫,其特点是安全稳定性好,易规模生产。产品不久可望问世。

(3)转基因抗病毒虾苗,不久可望问世。

(4)SPF———“无特定病原”的亲虾和虾苗已用于生产。

(5)常规遗传育种方法:选育培育抗病虾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研究所培育的虾苗已有6代,可部分地供养虾生产用苗。

(6)微生态制剂:经过特殊筛选的微生物,进行基因调控和驯化的基因工程菌,能快速降解、吸收和转化水产养殖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并能形成优势种群,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和有害藻类的生长繁殖,可作为水产环境中的生物修复剂和饲料添加剂。国外微生态制剂的商品化程度较高,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包括水产养殖业在内的整个环境保护领域,并已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内也有若干产品上市。

4.2 水质净化处理技术

(1)微生态环境修复剂,为首选产品之一。

(2)纳米净化剂,其核心“Z式方法”是将纳米材料用特定的方法加入传统的水处理剂,其巨大的表面积、极高的表面活性和特有的三维硅石结构,使净化药物分子理化性能改性,净化絮凝效果倍增。

(3)纳米863生物助长器:系国产并由国家科技部推广的农用纳米材料。它能吸收周围的电磁波,转换成能量向周围物质传递,提高活性。广西南宁水产良种厂试用纳米863生物助长器养虾,与对照池比较,池水清爽透明,换水量减少50%,虾苗成长旺盛无病,成活率高。

(4)工业化养殖水处理技术:臭氧—泡沫分级分离法,有时称之为曝气浮选法。泡沫分级分离一旦同臭氧结合,能有效地氧化和分离有机物和有毒代谢产物。

4.3 免疫增强剂

加强对虾营养生理研究,优化配合饲料的质量和加工工艺的同时,要研究使用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对虾抗病力和饵料转化率。

(1)肽聚糖等多糖类:多肽糖(peti doglgcon)简称P G。饲料含量0.01%,按每kg体重每日0.2mg喂1周,停1周。

(2)维生素C:大剂量的维生素C使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增加,增强抗病力。以0.2%~0.4%加入对虾配合饲料中。

(3)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物的损害。鱼虾需求量:大西洋鲑需求量为0.15~0.40mg/kg。饲料加硒酸钠量应小于0.3mg/kg。目前大量证据表明硒至少有3种硒蛋白在免役系统中发挥作用,成为保护性的氧化还原酶。在缺硒的宿主体内,无害的病毒变成有害的病毒。建议在养虾中试用。

5 结语

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和综合管理的基础之上。以环境容量为基础,调整养虾结构,保持适度规模,优选高新技术,优化组装配套成规范模式,促进养虾业持续向前发展!□[通讯地址:(100032)北京西单民丰胡同31号]

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详细资料)

1、简介:在过去20 年,水产养殖是世界范围内食品领域增长最快的行业 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 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2、产量分析: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水产养殖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达到4300万吨,有50%是不依赖饲料的,其中滤食性种类,草食性种类超过50%,再加上大量的杂食性种类,这三类占了全部种类的92%,肉食性种类仅占8%。中国的水产养殖是低营养级别的,我们用很少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每年消耗的鱼粉大概是160万吨,其中100万吨是进口,但从2000年以后中国进口鱼粉量就停止增长。最近20年中国消耗的鱼粉产量没有增加,但是我们的饲料产量持续增加,这说明中国使用鱼粉的效率在提高。中国每年使用的160万吨鱼粉,大概有55%是用于水产养殖,我们用少量的渔业资源,养殖了大量的水产品,中国是绝对的净鱼生产国。中国的水产养殖不但解决了我国的水产品需求、粮食安全问题,还为三农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中国水产养殖对环境更为友好。 尽管我国水产品产量每年都有变化,但 总体格局不会变化。其基本概念是: (1)世界生产 3 条“鱼” ,其中 1 条是中国产的。 (2)中国生产 3 条“鱼” ,其中近 2 条是养殖生产的。 (3)养殖生产的 5 条“鱼” ,其中 3 条是淡水生产的,2 条是海水生产的。(4)淡水产品中70%是由池塘小水体生产的。 (5)海水产品中80%是贝类(1000 万吨左右),绝大部分都不能出口。(6)自1996 年起,我国渔产量统计方法与FAO 接轨:藻类(138 万吨右)属植物蛋白质,不计入渔产量,而贝类直接统计重量(以往去壳,为体重的1/5 计)。 3:农业大环境下的产业比重:水产养殖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农村养殖产业中,凡有水面的农村,绝大部分都将水产养殖放在首位,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在动物饲养业中,我国养殖的主体是生猪,其次是家禽等。但它们的发展均需要粮食为依托。而水产养殖,其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高,它们对粮食的依赖性远低于生猪和家禽。2007 年,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为1 亿吨,其中水产配合饲料仅占养殖总饲料的10%左右。而且鱼类等水产品均为冷血动物,不必消耗大量的能量维持其体温,故饵+料报酬低,饲料利用率高。因此,对粮食不富有的我国,优先发展水产品养殖应是粮食安全的重国策之一。在动物饲养业中,我国养殖的主体是生猪,其次是家禽等。但它们的发展均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养殖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以蓬勃兴起,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一片看好。为了进一步准确摸清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最近,我们对**县养殖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主要优势 1、养殖主业比较突出。据统计,2007年全县出栏(笼)猪114.6万头、牛5.25万头、羊91.1万只、家禽3022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71247吨、42800吨,实现养殖业产值27.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3%,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今年1-9月出栏(笼)猪87.76万头、牛3.97万头、羊60.53万只、家禽1789.6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41035吨、24601吨,养殖业产值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6%。 2、规模养殖比较迅速。全县正逐步实现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大户2018户,畜禽养殖小区31个,常桃路养殖示范带已经成型,特别是生猪和蛋鸡养殖实现了飞速发展,生猪生产结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已初步建成四喜、济庆、兴旺、宏慈等八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三阳镇、陬市镇、青林乡、枫树乡4个万头猪场正在规划筹建中,**县2007年还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1000羽以上蛋鸡养殖户达1046户,蛋鸡存笼总量达612万羽,已成为全省蛋鸡养殖大县之一。 3、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全县重新组建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队伍,新招聘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 1 / 6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苏州的水产科技与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苏州的水产科技和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苏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张伟明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强调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特别强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苏州渔业历史悠久,境内湖泊罗列,河港交叉,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美称。自古以“范蠡养鱼致富而自豪”。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进步,渔业事业不断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事业更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如何发展才能使苏州地区水产养殖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在国际竞争中为一个成熟的优势产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苏州渔业形势分析 以2003年为例,苏州市渔业各级主管部门紧紧围绕渔业结构调整、渔民增收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化了信息引导、技术指导和市场疏导,克服了气候异常、水产品价格低迷、“非典”影响等不利因素,渔业生产形势总体好于2002年,呈稳步健康发展态势,出现了“三增”的可喜局面。即养殖产量增、生产效益增、渔农民收入增。全市养殖总产量25.1万吨,同比增1.03万吨,增长4.28%;实现产值38.71亿元,同比增7.1亿元,增长22.3%;13万渔业劳动力人均增收2910元,农民来自渔业的收入人均增收150元以

上。我市的渔业生产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特色区域布局进一步显现。一是着力建设“沿江”、“沿湖”渔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靠江傍湖的资源优势。初步建成了以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鳜鱼为主的渔业经济圈。二是培育专业生产区域。如专业化、规模化养殖面积已占全市养殖面积65%以上,形成了如太仓的后桥、常熟的东张等扣蟹培育基地;昆山的石牌、巴城,常熟的辛庄、吴江的金家坝、同里,东太湖吴中的横泾等青虾养殖基地;吴江的鳜鱼及鳜鱼饵料鱼鲮鱼的养殖基地;相城的阳澄湖、湘城、吴中区东山横泾和吴江苑坪的河蟹养殖基地。三是培育主导产品生产区域。如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河蟹、鳜鱼的养殖面积达70.3万亩,产值达21.1亿元,占养殖总产值的49.2%。 2、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科技兴渔成效显著。一是加大先进高效技术的推广力度。二是积极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提高渔农民素质。三是积极开展新品、新技术的引进及示范工作。 3、水产品质量建设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从组织管理、环境治理及资金投入上做了大量工作。二是还专门成立了水产协会及阳澄湖蟹业协会,积极探索运行机制,提高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市场开拓力度加大。通过在各地开展的推养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水产品在全国的占有份额。 5、水产品加工出现好的苗头。太仓建立了一个淡水鱼加工企业,带动了周边的养殖农户的发展。 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业保险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1农业保险的初步发展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只是在局部地区进行了零星的试点,没有形成大的气候。我国正式的农业保险应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次年,在山东商河、重庆北碚以及北京远郊试办牲畜保险;在江苏南通、陕西咸阳和北京远郊试办棉花保险。1951年在个别地区试办了油菜和水稻保险。1952年牲畜、棉花等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1953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按照国家指示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基本停办了农业保险。195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又恢复办理农业保险。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保险,经历了起起伏伏,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主要是学习的苏联模式。尽管当时的保险模式还不规范,但不能否认,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1.2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 1958年至1981年是农业保险的停办阶段。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政府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认为人民公社规模大,后备力量强,抑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灾害的损失,公社有能力弥补。农村保险己不适应新形势,没有必要再继续办下去。’ 1.3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发展阶段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需要独白面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1982年国务院决定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在我国停办了24年的农业保险终于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1985年,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业务最早的法律依据,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也提出应积极兴办农村保险事业。1982年至1995年间,随着农业保险的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曾一度出现繁荣状态,保费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到了1996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组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农业保险由其中的中保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作为国有独资的商业保险公司,在兼顾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构调整,停办了一些亏损的险种,从此,农业保险的规模逐年呈现负增长。由一于损失率高,如果保费按照损失率来制定,农民保不起;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监管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中国修船业未来几年发展浅析

经营管理 中国修船业未来几年发展浅析 汤瑞良 (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2155)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飞快增长和国际贸易快速增加,中国修船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世界修船市场的繁荣,也为中国修船做大、做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成为世界修船中心的条件日趋成熟,世界修船中心向远东和中国转移的步伐正在加快。文章对当今世界修船业的发展情况及趋势、中国修船业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粗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探索我国修船业在大好形势下抓住机遇,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修船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U6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8328(2008)01-0001-06 Abst ract :A s t h e rap i d developm 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 m y and the internati o nal trade , t h ere s 'a pr osperous m arke t and m o re opertun ities to m ake our sh i p repair larger and str onger .Th is paper g i v es ana lysis to t h e state , deve l o ping trend and ex isti n g proble m s and puts for w ard so m e feasi b le adv ice for prob i n g a w ay to keep our sh i p r epair deve loping healthy and rap i d l y . K ey w ords :sh i p repair ;deve lopm en;t trend 作者简介:汤瑞良(1946 ),男,江苏武进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大学专科,长期从事船舶设计、制造、修理研究工 作,现任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1 当今世界修船业的发展概况 世界修船业发展到今天,经历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和20世纪80、90年代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前两个阶段后,已经步入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和东南亚为世界修船中心的第三阶段,并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现在,世界修船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新加坡、中东、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2006年,世界修船总量约250亿美元。欧洲年修船和改装船产值约90亿美元,约占世界修船总量36%。2006年,新加坡修船年营业收入接近50亿美元。中国修船近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2006年修船总产值超过240亿元,同比增长40%。 目前,欧洲修船实力强,技术水平和装备好,生产效率高,主修化学品船、液化气船、旅游船、豪华邮轮、军船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复杂船 型和改装业务。新加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区域优势,修船发展相当迅速,如今已成为世界民船改 装修理中心之一。新加坡的修船技术装备好和生产效率较高,尤其擅长VLCC 、ULCC 、FPSO 、LPG 、LNG 等大型船舶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修理及改装。 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修船业因成本等因素,已经萎缩。中东是世界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出口地。因区位优势,世界上60%巨型油轮和超大型油轮在此修理。中东地区还是主要的液化天然气船修理中心。中东修船业一直保持着较好发展势头,近年来又借势扩张,产能不断增加。卡塔尔、巴林、阿联酋、伊朗等国家,纷纷兴建和扩建大型修船厂。 这几年,越南和菲律宾修船业有较大发展,船舶修理对象主要以散货轮、中小型集装箱船和船舶改装为主。因当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修船价格 第21卷 第1期2008年2月 中国修船 C H INA S H IPREPA IR V o.l 21N o .1Feb .2008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精)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 临汾市是山西省第二大水产养殖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渔业经济总量和规模大幅增加,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在水产养殖业发展进程中,临汾市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强名优特品种和池塘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水库和淤地坝渔业,拓展渔业市场,实现了水产养殖业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的转变。一是引进优良品种,加快结构调整。先后从北京、石家庄、青岛、天津等国家良种场引进“新吉富”罗非鱼、鲟鱼、甲鱼、乌克兰鳞鲤鱼等优良品种,“新吉富”罗非鱼鱼种经过培育和饲养取得了良好效果,乌克兰鳞鲤鱼也形成规模生产。目前全市推广面积达到130.8hm2,名特优产量达2000余t,占全市水产品总量的50%左右。二是发展水库精养、推广网箱养殖。充分利用全市水库渔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对中小水库的鱼苗投放量,如尧都区的涝河水库、曲沃县浍河水库和天河水库、侯马二库在苗种投放上增加了50%~100%,鱼产量增加到 4500~4650kg/hm2,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同时通过开发垂钓、餐饮、观赏等休闲渔业,促进了全市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11年,全市休闲渔业产值达到720万元,年效益超过300万元。三是搞好技术服务,提升产品档次。临汾市把渔业科技入户作为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确立了尧都区茂金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侯马市秦村水产养殖场、洪洞县辛村水产养殖基地3个科技养殖示范点,引导和推进渔业科技化进程。同时,通过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及水产养殖专家现场指导等形式,提高渔民的知识水平和养殖技术。四是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安全。加大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让群众和养殖户了解和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养殖场建立养殖记录制度,规范生产记录和销售记录,杜绝违禁药品和其他违禁投入品的使用。同时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对县(市、区)渔业工作的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大大提高了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五是抓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全市积极推进无公害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培育打造无公害水产品品牌,以品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渔业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业部级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达到3个,省级水产健康示范场达到5个,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2存在问题 虽然临汾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行业建设规模偏小,资源利用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当前我市畜牧业保险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畜牧业保险工作的调查报告 畜牧业保险是农业保险的重要分支,主要是指畜牧业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因畜牧动物遭受流行病害、自然灾害、发生意外事故等多方面情况而提供保障的保险品种。根据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来看,如果只靠商业保险公司运作,而缺少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畜牧业保险是不能推行的,从而不能有效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畜牧业保险在我市虽然经历了几年发展,但目前仍属于新生事物,为摸清我市畜牧业保险情况,市畜牧兽医局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到市农业局农业科、财政局企业科了解,并与有关保险公司和区县畜牧兽医局实地调研,形成了关于我市畜牧业保险工作的有关材料。 一、我市畜牧业保险现状 我市畜牧业保险分类,目前针对畜牧类的保险主要包括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 1. 政策性保险: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等部门印发的《山东省农业保险新增补贴品种实施方案》规定,我省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养殖业品种主要有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三类。主要保险责任为在保险期限内,因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引致的保险个体直接死亡的。 2.政策性保险基本保障水平:养殖业的保险金额,投保费率为6%,具体标准为:能繁母猪保险费60元/头,保险金额为1000元/头;育肥猪保险费30元/头,保险金额500元/头;奶牛保险费300元/头,保险金额5000元/头。

3.各级财政承担比例:根据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的通知》规定:中央财政承担40%、省级财政承担20%、市级承担10%、县级承担10%,养殖户自行承担20%。通知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会同当地农业、畜牧和保险等部门,对下一年度的保险规模和补贴资金进行认真测算,落实保费补贴配套资金,及时编报上级财政补贴资金预算申请,确保财政补贴资金足额安排。 4.承保单位: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公布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名单的通知》和市农业局、财政局《关于做好201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紧急通知》规定,省里统一确定各区县农业保险的承保单位:人保财险承保m县;安华农业保险承保m区;中华联合财险公司承保m县。 5. 我市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开展情况:自2007-2008年,结合国家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我市开始了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2007年,全市共参保能繁母猪14.4万头,参保率为79.92%,全市完成能繁母猪保险理赔8076头,理赔额484.56万元,赔付率70.5%,保险公司不亏损。2008年全市共参保能繁母猪20.85万头,参保率为98.5%,完成能繁母猪保险理赔25019头,保险额1518.16万元,赔付率13 6.8%,保险公司亏损,之后我市再没开展相关保险工作;2013年、2014年m区单独由人保财险开展能繁母猪保险6万头和2.6万头,保险不亏损;2014年,m县从生猪大县奖励资金中拨出12万元,保险1万头育肥猪,安华保险承保,年底发放保险费108万元,保险公司亏损。其中m猪场2014年参保育肥猪2000头,年底获赔付21.6万元。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中国修船业现状与发展

第29卷 第5期世界海运Vol.29,N o.5 2006年10月W orld Shipping O ct.2006中国修船业现状与发展 王宝阔 1,段贵军2,陈 志2 (1.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2.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 116026) 关键词修船业;修船市场;价格竞争力 摘 要修船业是一个价格敏感、竞争激烈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价格竞争力是影响各地区修船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修船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修船厂的地理位置、修船质量、修期和价格。从世界修船业的发展变 化、中国修船业目前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修船业的发展提出若干见解。 中图分类号:U6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7728(2006)05 0038 03 修船市场是指以修理船舶为对象而形成的交易关系的总和。修船市场是国际航运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航运市场紧密相关。近几年来随着航运市场的发展变化,修船市场也随之发生变化。 1 世界修船业的发展 1.1 世界修船中心的转移 随着世界修船业的不断发展,修船业逐步走向专业化、社会化,修船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世界修船产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修船中心在欧美的荷兰、德国、英国、法国、葡萄牙、希腊、美国等;20世纪80!90年代世界修船中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海湾地区;21世纪前30年,世界修船中心正在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和东亚地区转移。[1~3] 1.2 世界修船市场的需求增长 受到世界航运市场复苏的刺激,世界船舶拆解量大幅下降,老龄船舶超期运营,致使近期世界修船市场十分活跃。此外,随着国际海事组织船舶规范要求的进一步健全,各港口国检查要求的提高,以及世界各国环保要求的提高,船东势必会增加修船方面的投入,修船量上升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世界修船业必将从中受益。据世界海运咨询机构预测,在21世纪头10年,世界修船总量将增长30%,其中2005年世界修船需求增长率将达2.1%,其后,2006年至2010年将上升到2.5%,而2011年将回落到2.0%。[4] 据ISL最新统计,截至2004年7月1日,世界商船队300总吨及以上船舶保有量为39787艘,8.63亿载重吨,平均船龄为19.0年,其中油船、散货船、杂货船、集装箱和客船的平均船龄分别为17.9年、15.1年、21.9年、10.3年和21.8年。 若按艘数计算,船龄10年及以上的船舶占60%左右,其中15年及以上的船舶占近50%。因此,大量船舶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修。而从近年世界商船队发展趋势看,船舶艘数增长率要比吨位增长率小得多,这表明世界商船队船舶正趋于大型化,因此,今后大型船舶的修船量将明显增加。从长远看,世界海运量的不断增长和大型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船队的迅速扩充,将给修船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 中国修船业的现状与优势 2.1 中国修船业的现状 中国修船业近年来成长迅速,但实力依然较弱,除少数骨干厂外,技术装备和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与日、韩的市场份额差不多,主要从事散杂货船及中小型集装箱船的修理业务。2004年,在国内外强劲需求拉动下,我国大中型修船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包括拆船在内,总产值达149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润8.1亿元,同比增长108%。与利润微薄的造船工业相比,修船平均利润率为15%。[4]这个突破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修船业正在走向辉煌。中国修船业尽管取得很大成绩,但就其产值而言,仅为新加坡修船产值的43.5%,而且修船业基本上处于修船换板、除锈、油漆工程阶段,即修船技术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外先进修船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1)中国国内修船技术总体基础薄弱。大多数企业 [收稿日期]2006 06 13 [作者简介]王宝阔(1978-),男,河南商城人,讲师

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新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万头,出栏万头,存栏万头,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6%、8%、3%;肉牛饲养量万头,出栏万头,存栏万头,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家禽饲养量万羽,出笼万羽,存笼万羽,比2007同期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万吨,比2007同期增4%。截止2009年3月底,全县生猪存栏万头、出栏625万头,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家禽存笼万只、出笼万只。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畜牧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畜牧业对于加速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及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2、畜禽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县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繁改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我县良种公猪覆盖率达100%,良种母猪覆盖率达90%以上;2008年,黄牛冷配完成万头。 3、科技兴牧作用不断强化,畜产品效益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畜牧业新技术,使我县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4、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两强化、五强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疫病免疫率达100%。认真贯彻畜牧行业法规,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县畜牧业内部畜种结构中,耗粮型生猪比重过大,节粮型、经济型草食牲畜及家禽偏低。家禽品种结构中,良种禽比例小、档次低、产品质量不高,竞争乏力。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过大,蛋产量低,奶产量为零。这种结构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县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致使资源闲置浪费,造成养殖成本过高、效益太低。 2、缺少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全县目前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肉食品加工企业,畜禽产品只能原产原卖,由于没有进行深加工,所以,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还没有很好地形成,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中国修船业现状与发展

中国修船业现状与发展 在2010年全国修船工作会议上,修船价格再次成为与会代表共同关注的焦点。报价低廉、竞争失序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修船业无法承受的创痛。 跌破成本价 中国修船价格偏低并不是新问题。早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市场火爆期,中国修船市场低廉的价格就曾引起全行业的重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等组织也曾酝酿整体提价。以修船换板价为例,2007年,中国修船市场换板价格普遍为1800~2000美元/吨,新加坡为7000~10000美元/吨,泰国则为3500美元/吨,越南也达到2300~2500美元/吨。足见,仅在亚洲范围内,中国修船市场价格就已处于最低位,与当时整个行业迅猛的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国际金融危机更加剧了这一情势。航运市场的持续萧条导致船舶改装及大工程量修理工程数量急剧减少,国内一些企业为抢活儿干不惜一再降低报价,有些甚至低于成本价接单。一家民营修船企业负责人说,为竞标一项修理工程,其家族内部给出了不同的报价,最低的换板报价竟然只有900美元/吨。 据了解,自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修船市场整体价格一跌再跌,换板价格目前已跌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个别企业甚至压到800美元/吨。一家修船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现在不敢再接换板量大的修理工程了,只要接就亏本。而更多的企业已经不指望在换板上挣钱,只能靠轮机、涂装、搭架等工程勉强维持收支平衡,而这些工程的报价也在下降。 企业很受伤 今年上半年,尽管航运市场有所回暖,但并未给修船市场带来大的转机,附加值低的常规修理工程虽然不少,大工程量修理和改装工程仍十分鲜见,再加上价格低廉,修船企业的经济收益大大降低,日子十分不好过。广州一家修船企业的负责人说,去年全年他们修理了220艘船,今年仅一季度就修理了100多艘,但由于价格跌得厉害,产值同比还是出现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原材料、人工及能源成本还在不断上涨,致使企业所能获取的利润少得可怜,这让他们“感觉很累”。此外,低价更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修船厂厂长肖智全说,新港船舶重工一直在努力打造绿色修船品牌,但这需要投入一些新型环保设备。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下,利润如此之低,使得企业很难下决心购买高价的环保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修船市场低廉的报价并未“博得”国际船东的好感。前不久,有希腊船东反映,中国修船企业报价太低,已经严重影响了船舶修理的质量。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就此表示,价格并不是船东选择修船厂的唯一因素,修理质量、服务水平、维修周期等才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后几项达不到要求,报价再低船东也不会选择。因此,过度压价最终伤害的是企业自身,对中国修船业整体的发展也有害无利。 行业需自律 有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涨价乏力还是危机后的恶性压价,其根源都是中国修船业整体竞争环境的失序。在此次修船工作会议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努力整顿行业竞争环境,督促企业实现行业自律。 在新一年的工作安排中,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修船分会提出,在修船业处于低谷时,

水产养殖业发展调研报告

水产养殖业发展调研报告 水产养殖业发展调研报告 水产养殖业发展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最新创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即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积极行动,由局长牵头、各股站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工作小组,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我县水产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技术更新等工作实际,边学习边调研,采取走访、座谈、书面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干部职工、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 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到广大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是衷心拥护的,也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形成推动我县水产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查找出不少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一是有资源优势。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9万亩,其中:水产养殖场两个,面积3.9万亩;水库8座,面积0.55万亩;池塘面积4.55万亩;而精养养殖户仅拥有水面2.2万亩,占总养殖水面的24%。还有6.8万亩待深度开发。 二是具有发展绿色水产品的优势。9万亩水面80%为天然水库和塘坝,生态条件保持良好,无工业区、无污染,特别是岔林河流域及山区塘坝发展冷水养鱼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 三是具有发展旅游业和休闲渔业的优势。二龙潭水上观光别具特色。8座水库风景秀丽,山区塘坝乡土风情浓厚。对发展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渔业和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是渔业市场潜在优势。全县本文来自文秘114,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渔产品消费者24万人,产量达到人均年消费量5公斤,总计全年共需鱼消费量120万公斤,而目前全县消费的总量中按人均15公斤计算全县共需360万公斤,有240万公斤需从外地进入**市场,由此可见的是全县渔产品产量满足不了**县市场的需求量。2、不利因素 一是水产业起步晚、发展慢、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没有形成规模。科技含量低,没有成型的养殖场,在鱼池、塘坝中大多数均无路、无井、无电,养殖条件原始,与外地相比十分落后,基本上靠天养鱼。 二是养殖户思想观念陈旧。延续传统的方式养殖(粗养),技术水平低,品种单一,全县基本上还保持着鲤、鲢、鲫老三样。生产的效益差。 三是资金短缺。农民缺少资金的投入,制约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精养生产模式的推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