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桐木南方葡萄沟环线新导游词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9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怎样写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吐鲁番葡萄沟的导游词到底该怎么写。
咱们先来说说这葡萄沟的位置和大体情况。
吐鲁番的葡萄沟啊,那可是在吐鲁番市的火焰山峡谷中,就像一颗隐藏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当你走进葡萄沟,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大片大片的葡萄园。
一眼望过去,绿色的葡萄藤像绿色的海洋一样,无边无际。
那葡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向你招手呢。
这里的葡萄品种多得让你数都数不过来,什么无核白、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等等。
想象一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在藤上,有的绿得像翡翠,有的紫得像玛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是不是光想想就馋得流口水啦?我记得有一次啊,我带着一群小朋友来这里参观。
有个小家伙看到那一串串饱满的葡萄,眼睛都直了,不停地问我:“老师,这葡萄能吃吗?”我笑着告诉他:“这葡萄啊,还没完全成熟呢,不过等成熟了,那味道可甜啦!”再来说说葡萄沟的葡萄架。
那些葡萄架可不是一般的架子,它们就像一个个天然的绿色凉棚。
走在下面,凉飕飕的,把炎热的阳光都挡在了外面。
你可以在这儿悠闲地散步,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受着那份宁静和惬意。
还有那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他们会邀请你去他们家里做客,端出香甜的瓜果,跳起欢快的舞蹈。
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和善良。
说到这,咱们这导游词的重点也就出来啦。
首先,得给游客们讲讲葡萄沟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啥这里能长出这么美味的葡萄。
然后,详细介绍各种葡萄的特点和口味,让游客们心里充满期待。
再讲讲葡萄沟的人文风情,比如维吾尔族老乡的生活习惯、传统服饰啥的,让游客们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
最后,别忘了提醒游客们可以在这儿买一些葡萄干带回家,和亲朋好友分享这份甜蜜。
好啦,朋友们,这就是我对写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的一些想法和经验,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让更多的人能领略到葡萄沟的魅力!。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3篇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
葡萄沟,是火洲的“桃花源”,沟里四处都有令人向往的地方。
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欢迎参考!篇一: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让我带大家去感受一下火洲里的清凉世界葡萄沟。
问大家一个问题,吐鲁番什么最出名?是呀,吐鲁番最出名的当然就是葡萄了。
来到吐鲁番,又怎能不到葡萄沟品尝一下葡萄的甜美和清凉呢?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北13公里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中,从酒店出发需要20分钟到达。
葡萄沟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约500米,最宽处可达2千米,是一条不太深的切蚀沟。
葡萄沟河从中间穿过,沟谷两岸是高高的悬崖,沟中绿荫蔽日,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另外还有桃、杏、梨、石榴、无花果、桑椹等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像一幅精致的田园画卷,还有衣裙鲜艳的维吾尔少女,三五成群,手挽筐篮,活跃在葡萄园里,给葡萄沟注入了更加斑斓的色彩。
葡萄沟形成于20万年前,是因为火焰山的断裂和河水的冲击而形成的。
火焰山上热气蒸腾,炽风扑面,天上烘烤,地上烙脚,而葡萄沟里却清风习习,凉爽宜人。
这是大自然以它鬼斧神工的力量,给火焰山附近的人们留下了一片丰饶的宝地,千百年来养育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当地维吾尔族人把葡萄沟叫做“布依鲁克”,意思是又多又好的葡萄地。
葡萄沟内栽种了无核白、红葡萄、马奶子、比夹干、喀什噶尔、黑葡萄和索索等近百种葡萄,其中产量最大、名声也最大的是无核白葡萄,它在国际市场上素有“中国的绿珍珠”的美称。
为什么无核白葡萄这么有名呢?因为它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含糖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三至百分之二十七。
不仅鲜吃时清甜多汁,晾制的葡萄干更是“果实柔软,甘之如饴”,含糖量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是每一个来到吐鲁番的旅游者带回去馈赠亲友的最好礼物。
葡萄沟里到处都有这样形似“蝈蝈笼”的奇特建筑,这就是晾葡萄干的房子,维语称作“群结”,汉语叫作“荫房”。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尊敬的游客们:新疆是葡萄的故乡,也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
据调查,新疆共有50多个品种的葡萄,其中吐鲁番的葡萄占据了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成为了“葡萄的王国”。
吐鲁番的葡萄被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为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
今天,我们将前往吐鲁番最美丽的地方——葡萄沟,感受一下___陶醉的心情吧!葡萄沟位于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
这里布满了葡萄园,果农主要是维吾尔、回、汉等民族。
在葡萄沟里,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葡萄沟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了葡萄园内,只见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片片相接,架架相连,绿阴蔽日,硕果累累。
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索葡萄等。
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
这些葡萄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
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是“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遍种植着这种葡萄。
无核白葡萄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之一,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
由于它没有籽,最适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养分,是营养丰富的干果佳品。
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干,色泽碧绿鲜艳,食之酸甜可口,被称为“中国绿珍珠”。
香飘十里葡萄沟导游词香飘十里葡萄沟导游词你们好!我是昌黎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X。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号称“十里葡萄长廊”的葡萄沟。
如果我的服务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
谢谢大家。
不知您听说过没有,昌黎是冀东有名的花果鱼米之乡,山清水秀,物产丰富。
西南部平原地区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农作物,北部山区盛产葡萄、梨、苹果、板栗核桃等干鲜果品,东部沿海盛产螃蟹、对虾、扇贝、梭鱼等海产品。
来昌黎作客您随时都有可能大饱口福。
我们今天去游览的.葡萄沟位于昌黎县十里铺乡西山场村,坐落在凤凰山脚下,和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波尔多处于同一纬度。
这里三面环山,背风向阳。
白天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夜间因为地势高,气温又比平原低。
日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和形成,加上这里水质好,所以形成了适合葡萄生长的优越环境。
农民门多年来丰富的栽培经验,也是这里葡萄品质优良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西山场村的葡萄远近闻名,是十分抢手的果品。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进了十里铺乡,您看,公路两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葡萄架,一串一串的葡萄有红有紫。
我发现很多朋友都在流口水,您不要着急,更好的还在后头。
呆会到了西山场村,您才会见着真正的葡萄,那时会让您敞开肚子吃,痛痛快快的过把瘾。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葡萄长廊,观赏了这里别具一格的景色,品尝了各种新鲜甜美的葡萄。
我发现每位朋友都意犹未尽,兴致勃勃。
看到朋友门玩得高兴,我的心里也像吃了玫瑰香葡萄。
回去以后,请各位朋友把昌黎的玫瑰香葡萄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也把昌黎人民的祝福和友谊带给他们。
昌黎人民时刻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
希望您不要忘了昌黎的山、昌黎的水、昌黎的人、昌黎的情,有空常来看看。
我会随时恭候您的光临。
祝您一路顺风,再见!。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吐鲁番葡萄沟旅游景点介绍大家好,欢迎来到吐鲁番葡萄沟。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美丽的景点。
吐鲁番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特克斯县南面,是一个集山岳、峡谷、平原、葡萄林等多种旅游资源于一体的景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大美的天山,葡萄林遍布的山坡和在山谷中流淌的溪流。
这里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值得一游。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吐鲁番葡萄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吐鲁番葡萄沟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期就是西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这里可以观赏到黄龙寺、时鲁曼古墓等人文景观。
特别是黄龙寺,是新疆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其次,我们来到吐鲁番葡萄沟的主要景区——葡萄林。
葡萄林是吐鲁番葡萄沟的主体景观,这里的葡萄品种繁多,其中以赤霞珠葡萄为最为出名。
在葡萄林中,你可以体验采摘葡萄的乐趣,让新鲜的葡萄汁在舌尖上爆发,感受到生命的澎湃。
除了葡萄林,吐鲁番葡萄沟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景点。
如长葡萄溪、梵净山、玉门关等,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自然美景,能够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在园区内,还有乘着6人座的电瓶车或是骑着自行车慢慢的感受这里的美景,更能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最后,吐鲁番葡萄沟充满活力的美食文化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这里的美食兼具新疆和民族特色,让人难以忘怀。
这里的美食精彩纷呈,如新疆大盘鸡、羊肉抓饭、烤全羊、馕。
无论是风味独特的烧肉串、清爽的拌面还是甜蜜爽口的红枣,都能让你品尝到葡萄沟独特的风味。
吐鲁番葡萄沟景区是一个自然、人文、历史结合的旅游胜地,让你能够在旅游过程中充分的体验和感受到各种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魅力。
相信这里的所有美好都会拓展我们的视野和心灵,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回忆离开这个故事似的地方。
谢谢!吐鲁番葡萄沟景区还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景点。
特别是在秋季,景区内的葡萄林变成了一片金黄色,好像一堆堆黄金遍布在山谷中。
清晨,从山坡望下去,霞光万丈的日出与葡萄林纠缠在一起,给人一种无限美好的感觉。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迷人的吐鲁番葡萄沟。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叫我您的称呼就行啦。
咱们现在所在的这个葡萄沟啊,那可是个闻名遐迩的好地方。
这里就像是被大自然宠爱的孩子,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风情。
一踏入葡萄沟,您首先会被那满眼的绿色所吸引。
葡萄藤顺着架子攀爬,像是绿色的瀑布从架子上倾泻而下。
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洒下来,地上就像是布满了金色的光斑,一闪一闪的,特别好看。
咱们沿着这条小路往前走,您瞧,这边有一家农户,门口坐着一位维吾尔族的老大爷,正悠闲地晒着太阳。
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安详和满足。
他头上戴着一顶小花帽,身上穿着传统的维吾尔族长袍,那色彩鲜艳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一大片葡萄园了。
这里的葡萄品种那叫一个多,什么无核白、马奶子、红葡萄、黑葡萄,应有尽有。
您看那一串串葡萄,绿的像翡翠,紫的像玛瑙,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我跟您说啊,这里的葡萄之所以这么甜,那是因为吐鲁番这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白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葡萄尽情地吸收着阳光的能量;到了晚上,气温骤降,葡萄里的糖分就被牢牢地锁住了。
所以啊,这里的葡萄那叫一个甜,甜到您的心坎里。
说到这葡萄的采摘,那也是有讲究的。
农户们会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下一串串葡萄,动作轻柔得就像是在呵护着自己的孩子。
他们把采摘下来的葡萄放进筐子里,然后运到市场上去卖。
您要是赶上葡萄采摘的季节来,还可以亲自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呢!走累了吧?咱们到那边的凉棚里去歇歇脚。
凉棚是用葡萄藤搭成的,四周挂满了葡萄,就像是一个绿色的宫殿。
您坐在里面,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葡萄的清香,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了。
这凉棚里还有维吾尔族的姑娘和小伙在跳舞呢!他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那优美的舞姿,让人陶醉其中。
姑娘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裙子,裙摆随风飘动,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小伙们则穿着帅气的长袍,动作刚劲有力,充满了阳刚之气。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3篇导读:本文是关于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1:各位游客: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
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
尤其在吐鲁番,到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
吐鲁番的葡萄勾起了我们无限遐想。
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美妙歌词,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之情。
葡萄被人们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
下面就让我们前往吐鲁番最美丽的地方葡萄沟,去体会一下阿娜尔罕陶醉的心情吧!游客们,我们的汽车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沟。
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
其间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回、汉等民族的果农。
倘若您走进葡萄沟,就会看到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晾房我们现在来到了葡萄园内,只见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片片相接,架架相连,绿阴蔽日,硕果累累。
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索葡萄等。
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
其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
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堪称是“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遍种植着这种葡萄。
瞧!那一串串挂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椭圆、果呈浅黄绿色的“绿色珍珠”就是无核白。
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吐鲁番葡萄沟。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同领略这里的独特风光和丰富文化。
吐鲁番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 11 公里的火焰山峡谷中,南北长约 8 公里,东西宽约 2 公里。
这是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以其丰富的葡萄品种、壮观的葡萄种植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当您踏入葡萄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郁郁葱葱的葡萄架。
葡萄架像绿色的长龙蜿蜒在山坡上,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里的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由于吐鲁番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葡萄品质优良,口感鲜美,含糖量极高。
吐鲁番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白天,充足的阳光让葡萄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糖分;夜晚,气温骤降,葡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糖分少,从而使得葡萄中的糖分得以大量保存。
也正因如此,吐鲁番的葡萄才如此甜美多汁。
葡萄沟内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葡萄品种,有无核白、马奶子、红葡萄、黑葡萄等等。
其中,无核白葡萄是吐鲁番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它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口感脆甜,是制作葡萄干的上乘原料。
每年的八月到十月,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届时,葡萄沟内到处弥漫着葡萄的香气,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在葡萄沟,您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美味的葡萄,还能参观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葡萄干的制作主要依靠自然风干。
当地居民将采摘下来的葡萄挂在特制的晾房里,晾房的墙壁上布满了通风孔,利用吐鲁番干燥的气候,葡萄很快就会变成香甜可口的葡萄干。
除了葡萄,葡萄沟还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这里居住着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您可以走进维吾尔族的农家小院,品尝他们亲手制作的美食,欣赏他们精彩的歌舞表演,感受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情。
在葡萄沟,您还可以游览一些著名的景点。
比如葡萄沟游乐园,这里有葡萄长廊、葡萄博物馆等,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葡萄沟的历史和文化。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 篇1 各位游客: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尤其在吐鲁番,处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勾起了我们无限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奇妙歌词,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之情。葡萄被人们誉为"珍宝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下面就让我们前往吐鲁番最漂亮的地方葡萄沟,去体会一下阿娜尔罕沉醉的心情吧! 游客们,我们的汽车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沟。 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其间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回、汉等民族的果农。如果您走进葡萄沟,就会看到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潮湿,气候凉快宜人,与酷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亮的反差。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晾房 我们现在来到了葡萄园内,只见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片片相接,架架相连,绿阴蔽日,硕果累累。 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 索葡萄等。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其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艳丽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宝,而有的碧绿若翡翠。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堪称是"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遍种植着这种葡萄。瞧!那一串串挂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椭圆、果呈浅黄绿色的"绿色珍宝'就是无核白。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于它没有籽,最适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养分,是养分丰富的干果佳品。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干,色泽碧绿艳丽,食之酸甜可口,被称为"中国绿珍宝'。 葡萄沟中栽培面积居其次位的是马奶子葡萄,它果粒呈长柱形或纺锤形,果皮薄而韧,汁多而肉质松脆,没有香味,但特殊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鲁番盆地由于具有地势低洼、气温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等独的自然条件,因此全部葡萄都没有病虫害,更不需喷洒农药,从而使新疆葡萄干这一品牌名扬海内外,成犯难得的自然 无毒果品。 游客们,闲逛在绿色长廊之中,望着这迷人的葡萄,真是无比地满意! 刚才有的游客问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瞧!前方那平顶、长方形、土木结构的小房子就是特地为晾制葡萄干而盖的晾房。晾房墙壁是由土块砌成的有孔花墙,长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晾房的门多设在北边或东边,这样一方面可削减阳光的射入,另一方面在运输葡萄时,如晾房一 时容纳不下,可临时放在晾房外北墙边,数小时内不会被阳光照到,制干后的品质不变。在吐鲁番,这样的晾房随处可见,但多数建筑在山坡高处或沟岸上地形开阔平坦、通风和干燥等条件良好的地方。说到这里,游客们或许已经明白了吐鲁番的葡萄干制作方法也有独特之处,它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曝晒,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温烘干,而完全是凭借干燥暖和的气候自然风干的。这样完全保存了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使葡萄呈干绿色,这在世界年产约印万吨的葡萄干中,也可算是一种独占望头的佳品了。 吐鲁番除了葡萄干外,葡萄酒也特别出名,色香味俱佳, 而且酿制历史非常悠久,唐代诗人王翰曾有诗赞道:"葡萄美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的名句,将葡萄美酒的神韵与驰骋疆场的将军的豪迈气概描述得出神入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葡萄沟的北部,前面一块大理石碑上写着"葡萄沟'三字,这是前人大会委员长彭真同志的手迹,大家可在此摄影留念。 这里流水潺潺,葡萄满架。我们闲逛在葡萄长廊,宛如畅游江南园林,浑然不知身处烈日炎炎的火焰山中。穿过石桥,置身在葡萄王国中,只见悬崖绝壁的砂砾层中渗出的泉水,汇流成池,池中游鱼,仿佛也和游人一样,怡然自乐,鱼乐人亦乐,泉清心更清。 游客们,现在我们在葡萄沟长廊下憩息片刻,大家围坐一起,一边观赏四周的景观,一边品尝颜色各异、大小有别、味道不同的各种现摘葡萄和瓜果,尽情地过把吃葡萄瘾。顺便介绍一下,从1990年开头,每年的8月20日至26 日,"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都要在吐鲁番隆重进行。 吐鲁番的葡萄已突破了自身的界限,成为一种文化沟通的桥梁和经济贸易往来的纽带。 旅游区内还有葡萄博物馆、葡萄酒品尝点、民俗馆等其他参观设施,以及维吾尔族民乐表演,休息片刻后我们再去参观观赏。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 篇2 吐鲁番的葡萄沟隶属于吐鲁番市葡萄乡,座落于吐鲁番市东北,距城市中心10公里。地理坐标为T89;15,E43;02,海拔300米。葡萄沟系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0.6-2.0公里,沟谷狭长平缓。沟谷西岸,悬崖对峙,崖壁陡峭,如同屏蟑。沟内,溪流环绕,水质纯洁。溪流两侧,葡萄架遍布,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四周是茂密的白杨林,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家村舍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缓坡上。 说起吐鲁番的葡萄沟,当然吐鲁番的葡萄最负盛名。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犁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出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据《史记大宛列使》和《汉书;西域使》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出访西域,就发觉这里种植葡萄,并将其引人内地。《明史;西域使》说此地"有桃李枣瓜葫芦之属,而葡萄最多',《西域闻见录》记载吐鲁番"土产麦、谷、胡麻,而甜瓜、西瓜、葡萄种类最多,无不佳妙,甲于西域。'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382)号的出土文献》中,曾发觉有任命管理浇葡萄的官方文件《攻曹条任行水行官文书》。文中提到较多的官吏专管浇灌葡萄用水,反映了当时种植葡萄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又从出土的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6年)民间记事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农家栽培葡萄的面积和风虫对葡萄的危害。古墓的殉葬品中还消失较多的葡萄果穗、葡萄干、葡萄种子和葡萄枝条。 迷人的葡萄沟,是火洲的"桃花源'。这是为中外来宾开拓的巡游场所,依山旁水,宁静、幽雅,景物天成,数条葡萄长廊深邃、幽静,有的游客信步葡萄架下,仰首尽情观尝珍宝般的葡萄,有的游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尝鲜葡萄。 园内有民族风味的食堂,有卖工艺品的蒙古包,还有划船游玩的地方。二是葡萄山庄。这是葡萄沟里设备齐全、级别较高的度假村。这里有高档次床位120个,有供120人就餐的饭厅,还有卡拉ok厅、游泳池等。三是吐鲁番葡萄展览馆。四是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民俗馆。五是中新公司,该公司是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生产葡萄酒和饮料的中外合资厂家。六是葡萄乡的度假村。 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沿着第一人民渠穿沟而下,潺潺流水声给葡萄沟增加了青春的活力。两面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葡萄园连成一片,处处郁郁葱葱,如同绿色的海洋。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 等各种果树,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 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夏天,沟里风景美丽,凉风习习,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游季节, 中外来宾,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风景秀丽的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著名中外。1994年沟里种植葡萄315.6 公顷,生产鲜葡萄8601吨。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其果实呈球形、卵形、椭园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宝,有的艳丽似玛瑙,而有的绿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养分丰富,素有"珍宝'美称,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 新疆有一首歌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来到吐鲁番,不到葡萄沟品尝葡萄的甜蜜和凉爽,便不能领悟吐鲁番火辣辣之外的那份凉爽满意。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 篇3 各位团友: 大家好!今日让我带大家去感受一下火洲里的凉爽世界--葡萄沟。 问大家一个问题,吐鲁番什么最出名?是呀,吐鲁番最出名的当然就是葡萄了。来到吐鲁番,又怎能不到葡萄沟品尝一下葡萄的甜蜜和凉爽呢?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北13公里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中,从酒店动身需要20分钟到达。葡萄沟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约500米,最宽处可达2千米,是一条不太深的切蚀沟。葡萄沟河从中间穿过,沟谷两岸是高高的悬崖,沟中绿荫蔽日,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另外还有桃、杏、梨、石榴、无花果、桑椹等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像一幅精致的田园画卷,还有衣裙艳丽的维吾尔少女,三五成群,手挽筐篮,活跃在葡萄园里,给葡萄沟注入了更加斑斓的颜色。 葡萄沟形成于20万年前,是由于火焰山的断裂和河水的冲击而形成的。火焰山上热气蒸腾,炽风扑面,天上烘烤,地上烙脚,而葡萄沟里却清风习习,凉快宜人。这是大自然以它鬼斧神工的力气,给火焰山四周的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吐鲁番葡萄沟。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非常高兴能为大家服务,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 11 公里处,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
它南北长约 8 公里,东西宽约 2 公里,布依鲁克河(葡萄沟河)横穿其间。
这是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以盛产优质葡萄而著称。
一进入葡萄沟,您首先会被那郁郁葱葱的葡萄园所吸引。
葡萄架遍布在山坡上、河谷边,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里的葡萄品种繁多,有无核白、马奶子、红葡萄、黑葡萄等等。
其中,无核白葡萄最为著名,它粒大、皮薄、汁多、味甜,含糖量高达 20% 24%,被誉为“绿珍珠”。
每年 8 月前后,葡萄成熟的季节,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珍珠,似玛瑙,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
在葡萄沟,您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葡萄,还能领略到独特的维吾尔族风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热情好客,对待客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当您走进维吾尔族老乡的家中,他们会用最丰盛的美食来招待您。
烤羊肉串、手抓饭、馕坑肉等美食一定会让您大饱口福。
此外,他们还会为您献上优美的舞蹈和动听的歌曲,让您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葡萄沟的葡萄干也是一绝。
这里的葡萄干制作工艺独特,采用自然风干的方法,保留了葡萄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
葡萄干的种类丰富,有绿葡萄干、红葡萄干、紫葡萄干等,口感各异,有的香甜可口,有的略带酸味,让人回味无穷。
您可以在当地的市场上购买一些葡萄干,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或者自己留着慢慢品尝。
在葡萄沟,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等着您。
您可以亲自去葡萄园采摘葡萄,体验劳动的乐趣;也可以参观葡萄博物馆,了解葡萄的种植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乘坐毛驴车,在葡萄架下穿梭,感受田园风光的宁静与美好。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葡萄沟的一处著名景点——阿凡提风情园。
这里以阿凡提的故事为主题,展示了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吐鲁番葡萄沟,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吐鲁番在新疆中部的低洼盆地上,被称为“火洲”。
这里的气候非常炎热干燥,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葡萄沟。
当我们踏入葡萄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郁郁葱葱的葡萄架。
葡萄架遍布整个山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叶闪烁着光芒,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葡萄沟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葡萄品种。
有无核白、马奶子、红葡萄、黑葡萄等等。
这些葡萄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口感绝佳。
无核白葡萄晶莹剔透,像珍珠一样圆润,吃起来甜蜜多汁;马奶子葡萄则形如马奶,果肉厚实,味道浓郁;红葡萄色泽鲜艳,宛如宝石,酸甜可口;黑葡萄则深邃神秘,口感醇厚。
在这里,葡萄的种植有着独特的方式。
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和稀少的降水,葡萄种植者们采用了巧妙的灌溉系统——坎儿井。
坎儿井是一种地下渠道,将天山的雪水引入葡萄沟,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葡萄藤。
正是因为有了坎儿井,葡萄沟才能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
我们沿着葡萄架下的小径漫步,可以看到维吾尔族老乡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热情好客,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迎接每一位游客。
有时候,他们还会邀请您到他们的家中做客,品尝自家酿造的葡萄酒和美味的葡萄干。
在葡萄沟,您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葡萄,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维吾尔族舞蹈。
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翩翩起舞,那婀娜的身姿和灵动的舞步,仿佛在讲述着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说到葡萄干,那可是葡萄沟的一大特色。
这里的葡萄干制作工艺独特,经过自然晾晒或者人工烘干,保留了葡萄的原汁原味和丰富的营养。
您可以购买一些带回家,与亲朋好友分享这份来自吐鲁番的甜蜜。
葡萄沟的美景不仅在白天展现得淋漓尽致,夜晚同样别有一番风味。
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葡萄架下微风拂过,带来阵阵凉意。
此时此刻,您可以坐在葡萄架下,品尝着美味的水果,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葡萄沟的美丽和魅力远不止于此。
中方县桐木南方葡萄沟导游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欢迎您来到年轻而美丽的中方县!同时也欢迎您走进浪漫的南方葡萄沟!我是讲解员***,很高兴为您服务。
大家现在来到的就是南方葡萄沟的所在地——桐木镇,桐木镇地处舞水下游,距中方县城区20公里,包茂高速和国道209穿景区而过。
桐木镇历史上是有名的湘黔水驿,乾隆五十七年,清朝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蒋砺堂从贵州督考返京时路过桐木,夜宿桐木湾并赋诗一首:“渐觉秋宵永,波声咽小舟。
乱山回望合,细雨入江幽。
文物三朝旧,琴书万里游。
霜寒灯欲炧,心折此淹留。
”借描写夜宿湘西桐木码头之所见,以表达他远离家乡的孤寂之情。
葡萄沟景区全长25公里,由一条环线公路构成,全线有大松坡、桐坪、芒冬溪、宝寨、上丰坡、下丰坡等六个村,景区种植两万亩以上刺葡萄,年产葡萄数千万斤。
葡萄沟景区除了拥有壮观的万亩刺葡萄沟外,还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如:获得基尼斯世界纪录的“百年老藤”;丰坡村明末的武状员——唐仕元,乾隆时期“钦点御前侍卫”唐朝巨、唐光甲,乾隆曾御赐对联“一门双进士,九载两翰林”;宋家桥的千年鸳鸯树;建于清朝同治九年的丰坡唐氏宗祠、唐家院子;宝寨洞坎的岩泉古树群、红军洞等,其中楠木铺的“红军树”(红二方面军长征时路过桐木)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现在已经进入中方桐木南方葡萄沟景区。
目前我县现有湘珍珠葡萄种植面积4.15万亩,年产葡萄鲜果8万吨以上,产值上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在葡萄沟内发现的刺葡萄品种有七种,其中形成规模化种植的品种有五种:湘珍珠1号。
又名甜葡萄、黑葡萄。
含糖18%。
大棚架模式栽培亩产达6500斤,目前是我县栽培面积最大品系。
湘珍珠葡萄2号。
又名高山葡萄,紫秋葡萄,含糖16%。
大棚架模式栽培亩产达6500斤,目前我县有一定栽培面积。
湘珍珠涩葡萄。
又名假葡萄,野葡萄。
含糖15%。
大棚架模式栽培亩产达8500斤,口感较涩,目前在我县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具有较强酿酒加工价值,现被列为我县保护品系。
湘珍珠米葡萄。
又名米葡萄。
含糖18%。
口感好,具有清香味。
大棚架模式栽培亩产达6500斤,果粒成熟后极易掉粒,不便运输,目前在我县栽培面积逐年减少,具有较强酿酒加工性,现已被我县列为保护品系。
湘珍珠白葡萄。
又名本地白葡萄。
果粒成熟后呈米黄色,含糖20%。
口感好,具有清香味。
目前我县仅存两株。
2012年以湘珍珠白葡萄为原料酿制的白兰地,得到美国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极具酿酒加工价值,现已被我县列为重点保护品系。
蒲海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蒲海”水库。
大家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叫“蒲海”,我国古代文献中“蒲桃”即葡萄,也叫“蒲陶”。
最早对葡萄的记载是用“蒲公英”的“蒲”,这也是对我国本地葡萄品种的特有称谓,从西域传来欧亚葡萄种后,才有现在葡萄一词的写法。
所以“蒲海”即“刺葡萄的海洋”。
中方桐木蒲海地区,自人类居住以来,就围着似“海”的沟谷而居,四周分布着漫山遍野的刺葡萄植物,“蒲海”由此而得名。
桐木民居桐木境内的民居为典型的西南地区干栏式吊脚楼建筑,这种山地民居在桐木葡萄沟境内保存最好,特色最为明显,有很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特别是该地区民居的飞檐,在西南地区民居中最具特色,以雄、巧、秀著称。
这种飞檐远远看上去线条非常优美,很像燕子尾巴,远远望去,鳞次栉比,昂首翘角,非常美观。
当地人称“飞猫檐”,在建筑风水学上则有一种专业的称呼“蚩尾(又作鸱chi尾)”。
百年老井相传明末清初,五溪大地天灾频发,瘟疫流行,很多山泉溪流都干涸了,蒲海附近也受灾严重,搞得民不聊生。
一天晚上,人们看到天上一颗火流星落在村子中间,天降祥瑞,于是在流星落下的地方开掘水井,人们喝了井水后身体强健,水井在历年的天灾中也从未干涸,保证了蒲海附近的粮食大丰收。
人们整砌古井,将此井叫做“百年老井”,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百年夫妻藤相传400年前,一对夫妻迁居此地,从山上移栽两株刺葡萄在蒲海附近。
可这两株葡萄是王母娘娘的仙藤,夫妻二人这可是触犯了天条。
王母派来天兵天将收伏他们,夫妻二人誓死护住葡萄,王母见状深受感动,“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所以取消他们做人的资格,将夫妻二人化作仙藤,永远守护在蒲海。
一场大旱将葡萄仙藤干死,可第二年春天原本被干死的葡萄桩上竟然冒出了新芽,到了秋天,葡萄藤爬满山坡,结满葡萄,也因此致富了百姓。
从此这两株葡萄树被称为“百年夫妻藤”,其中山上一株叫夫藤,山下一株叫妻藤。
据中方县相关部门2009年组织的一次湘珍珠葡萄资源普查鉴定后发现,葡萄老藤的根已有400余年,有力证明了百年老藤的种植历史可上溯至明朝。
野生刺葡萄野生刺葡萄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的山坡、沟谷或灌丛中,变异类型多样。
这株野生刺葡萄树龄大约在十年左右,是一株完全没有被选育驯化的植株,有穗型长、涩度高等特点,科研价值极高。
也说明在蒲海附近非常适合刺葡萄的生长,有着丰富的野生刺葡萄资源。
观光长廊观光长廊全长1000米,处在桐木葡萄沟万亩刺葡萄园的核心地带。
观光长廊是以葡萄采摘、观光游览、文化宣传、健身游憩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景观带,为广大游客提供一处零距离亲近葡萄的休闲场所。
刚刚我们经过的桐木酒厂边上有一口古井,称为“洞神娘娘井”洞神娘娘井是一处由溶洞地下暗河形成的泉水,相传里面住着一位由树蛙化成的洞神娘娘。
每当村里有身体不好或者运气不佳的人,洞神娘娘会托梦来,到这家借竹筛,洞神娘娘还竹筛时会放几个粑粑,等洞神娘娘转身一走,粑粑立刻变成粽叶。
这是洞神娘娘在预示你马上会生病或者倒霉,必需冲一堂傩,才能消灾去病。
这样,井里的洞神娘娘成了当地的保护神,百姓也称其为“洞神娘娘井”。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桐木镇的下丰坡村,这里有一处很有价值的历史古迹——明洪武石拱桥、石堰该桥建于明代洪武三年,原来桥面有一块刻着“洪武三年制”的铭文石,后来遗失。
石拱桥工艺考究,第一层用硬度较高的青白砂石做拱,第二圈用红砂石做外拱,再砌以整齐的青白砂石垛。
石拱桥历经六百年风雨,依然坚固。
另一处用砂石围砌的石堰,建于明朝,具体年代不详,为当时丰坡一带农耕文化繁荣的象征。
前面大家看到的一处古朴雄伟的建筑为唐氏宗祠唐氏宗祠建于清同治九年,为典型的明清封火墙穿梁式砖木结构。
宗祠由大门牌坊、戏楼、前厅、花厅、正厅及前后天井组成。
宗祠历经匪患及文革浩劫得以幸存,并且保留几十条文革时期口号标语,成为难得的文革文物遗迹。
丰坡的唐氏家族人才辈出,有明末的武状员——唐仕元,乾隆时期“钦点御前侍卫”唐朝巨、唐光甲,乾隆曾御赐对联“一门双进士,九载两翰林”。
在唐氏宗祠的前面有一座古桥和一对鸳鸯树,关于宋家桥鸳鸯树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一对情侣深深相爱,他们都是财主家的佣人,身份卑微,财主公子想霸占阿妹。
阿妹和阿哥天天在山上砍柴,和山神的关系很好,于是请来山神帮忙。
山神将财主家的公子变成村口小河上的石拱桥,让百姓代代踩踏,永不得翻身。
财主怀恨在心,想处死阿哥阿妹,他们俩被逼无奈,双双跳河。
第二年在他们跳河的地方长出了两棵小树,一棵重阳树,一棵黄连树。
几百年过去了,两棵树渐渐长在了一起,相互交缠就像一棵树,从此人们称之为鸳鸯树。
下一站我们要去的是一个叫岩泉的千年古寨,岩泉古寨又称洞坎,因村内有一口溶洞阴河流出的清泉而得名。
岩泉古寨地处舞水河西岸的狭长沟谷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多山地丘陵,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居住。
岩泉古寨现有居民主要以黄姓为主,为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中东汉黄香公的后裔,南宋时期征蛮大将军“龟年公”为其南迁始祖。
明朝永乐二年,黄氏仁启、仁发二公从靖州始迁岩泉山洞坎居住,为洞坎黄氏鼻祖。
岩泉古寨民风纯朴、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境内有岩泉洞(红军洞),风水林,岩泉古井,神龟山,钟形山,庵堂坪遗址等。
丰坡古八景中就有诗赞岩泉古寨:“陡壁巉岩百尺连,遥看罅窍泻清泉。
浑如漱玉波光皎,恰似流珠泡影圆。
映月休寻源左右,浮花更觉色娇妍。
泳游犹记巨人迹,石笋萧森一洞天。
”我们在进入岩泉古寨前,先来到岩泉古洞,也称红军洞,这是一个巨大的溶洞,里有三层,下面还有阴河流过,上面有一个天窗直达山顶,洞内钟乳石,千丘田等千奇百怪的溶洞景观发育成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相传红军长征时路过桐木,一些受伤掉队的红军战士被当地百姓藏在山洞里,生活了几个月。
从此,这个山洞被称为“红军洞”。
解放时期,当地百姓为避土匪,也曾在此洞过了几个年。
在村口,有一处古老的巫傩神殿——岩公殿相传,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始祖“岩公”用巫术降伏妖孽,保护百姓而修建的。
千百年来,岩公殿有求必灵,特别是遇到天旱之时,四个大汉抬着岩公的塑像,走到哪里,雨就下到哪里,非常灵验。
进入岩泉古寨,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古树林,这叫岩泉山风水林岩泉山风水林为黄姓始祖迁居此地时保留至今,有着四百多年历史,风水林怪石林立,有“同心石、神鹰岩、母子情深、竹林神龟、群龟出海等”。
林中古木丛生,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三种,分别是“血榉、青檀、柞木”等,特别是岩石上生长的四棵百年血榉,更是十分珍贵,有着极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在岩泉山风水林下面,有一口古井,称为岩泉古井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兄弟从江西迁入宝寨洞坎居住,他们每天辛勤劳作,但经常有野马来偷吃庄稼,但走进一看又什么都没有,搞得民不聊生。
兄弟二人到羊城老司那里学了很多法术,回来摆卦一算才知道是妖孽作怪。
于是他们斗法将妖孽收伏,用一尊神龟将妖孽压在村口,神龟慢慢化成了村口的石山,望着寨子后面的钟型山,为这里的村民祈福求寿,保佑这一方水土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而压在石山下妖孽悔恨的泪水化做一股清泉,就变成了今天的古井。
九曲玉带溪从岩泉古井流出的泉水在村前形成一条长约千米的溪水,溪水蜿蜒九曲、环绕古村而过,最终流入红军洞内的地下阴河。
在岩泉古寨流传这样一个关于风水的谚语“丰坡府,宝寨县,岩泉有个金銮殿”,其意为丰坡、宝寨风水好,不过也只是一个府县级别,而岩泉却是一个出天子的地方。
门前的九曲溪似玉带环绕,九为极数,意为天子“九五至尊”。
黄香公与孝文化岩泉古寨的村民大都是东汉黄香公的后裔,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他自小懂事,帮父亲干活儿时很勤劳,读书时很刻苦,对父亲也很孝顺。
当夏季炎热的时候,他拿扇子给父亲扇凉,晚上为父亲把床上的枕、席也扇凉,驱赶蚊虫;冬季寒冷时,他替父亲把被窝暖热。
黄香成年后知识渊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受到人们的赞扬和爱戴。
后即以“黄香扇枕”为克尽孝道之典。
岩泉古寨的风水文化明朝永乐二年,洞坎黄姓始祖仁启、仁发二公迁入岩泉开垦耕种、繁衍生息。
二公相阴阳以观流泉,择此福而居,开甲分房,致使黄姓一族人丁兴旺、英豪辈出。
关于岩泉的风水,当地流传一句古话:“丰坡府、宝寨县、岩泉有个金銮殿”,其意为丰坡风水好,可以做州府;宝寨风水好,可以做县衙;岩泉风水好,有座金銮殿,是一个出天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