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技艺(养蚕、缫丝、织造、染整)

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技艺(养蚕、缫丝、织造、染整)

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技艺(养蚕、缫丝、织造、染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技艺(养蚕、缫丝、织造、染整)

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技艺(养蚕、缫丝、织造、染整)

欧洲中世纪纺织技术

中世纪末期欧洲的纺织业十分发达,而且因为纺织规模的扩大,兴

起了新的手工业生产形式——工场手工业。欧洲工场手工业的规模很大,例如在盛产呢绒的佛罗伦萨,呢绒工场手工业的工人大约有3 万人,企业主大约有200 家。

中世纪的织物生产分为若干行会。一部分工人先把羊毛煮过,漂净,梳理整齐,担任这些劳动的粗工统称为梳毛工,大都是摆脱了农奴身分而又失去土地的农民。梳理好的羊毛通常发给城里或者近郊的贫苦妇女,由她们在家里用纺锤或手摇纺车纺成毛纱。毛纱再发给织工,由他们在家里织成呢绒。

此外的染色、缩绒、碾平等工序,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因而在中

心手工工场完成。许多失去独立经营能力的城市手工业者就在这里操纵织机、缩绒机和染色。

中世纪欧洲在纺织技术方面的主要进展是纺织操作中的若干工序,

如漂洗、织布、纺纱等实现了机械化。

首先实现机械化的纺织工序是漂洗。当时通用的漂洗方法是,把织

物放在含漂白土的水中敲打或踩踏,以便使它们收缩和结毡,这样来填实织物裂隙,达到漂洗和洁净的目的。前面提及的水轮磨的应用为漂洗机械化提供了条件。装在水轮轴上的旋转滚筒使水推动升举的锤,这样水轮就可以完成几个人的敲打和踩踏工作,从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织布工序也很快实现了机械化。大约在12 世纪末和13 世纪初,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中国古代丝绸货币职能的演变

中国古代丝绸货币职能的演变 2011年3月12日。万事利集团 第一讲:丝绸天然是货币 第二讲:战国晚期“布”成为法定货币 第三讲:西汉时期“帛”的货币职能 第四讲:东汉时期“缣”货币职能的增强 第五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绢”货币职能更为重要第六讲:隋、唐时期“绫”、“罗”、“绢”是法定货币 第一讲丝绸天然是货币马克思说: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但是,货币的产生比冶炼业更为久远。在我们的祖先远没有掌握冶炼术的时代,丝织业就已经兴起,在古汉语中,丝织品就被称之为

“币”。青铜时代之前,新石器时代之后,应该存在着一个丝绸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要用丝绸来链接,丝织品被称之为“币”,是作为礼品流通的。同时,丝织品也是作为财富贮藏的。 我国的青铜钱币产生于周朝。而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丝、蚕、桑、货、币等字。 1、什么是货币? 货:财也。币:帛也。 货:字意倾向价值储藏。币:字意倾向价值流通。 丝织品作为财富贮藏和礼品价值流通是我国远古时代典型的古汉语中的货币。 币:本缯帛之名。因车马玉帛同为聘享之礼,故浑言之称币。 到了汉代,货的现代货币概念有所加强。《汉书·食货志》: “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因此,在我国远古时代: 丝绸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丝绸。 2、什么是丝绸? 丝:蚕所吐也。凡丝之属皆从丝。

绸:缪也。用绳索紧紧缠缚。 《诗经·豳风·鸱鴞》(chixiao) 迨天之未阴雨, 彻彼桑土, 绸缪牖户。(you) 《诗经·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 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 见此良人? 缪:枲之十絜也。(洗:大麻的雄株。)(音节,意束)因此: 丝绸:是编织密实的丝织品。 此外,与丝织品几乎同时出现的是麻织品。 布:枲织也。即麻织品。 丝织品多种多样: 帛:缯也。丝织品的总称。 缯:帛也。丝织品的总称。 缣:并丝缯也。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然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

丝绸知识大全

丝绸知识大全 本文由中国丝绸网https://www.doczj.com/doc/d617143691.html,整理收集,转载请申明 一、丝织物的分类与品名编号 丝织物以其外观与结构特征分为1 4大类。即:绍、纺,绉、绸、缎、绵、绢、绫、罗、纱、葛、娣、呢、绒。 但在其定名时,是以产品大类为基本词,并在其前冠以修饰词。其修饰词包括原料种类。工艺特征,织物形态。组织特征和主要用途等。例如:人造丝软缎、古香缎、喇叭绸等。如果再加上它的品号。它所用的原料也就清楚了。 丝织物的编号有外销编号与内销编号之分: 外销丝织物编号如表47所示。外销丝绸编号由五位数字组成,第一位代表原料,第二位(有时二、三位在一起)代表大类,第三、四、五位(有时只有四、五位)代表品种规格。例如:l l560电力纺中的第一位“l”为桑丝,第二位“1”代表纺。第三、四、五位“560”即为具体规格。 内销丝织物编号如表48所示。亦是采用五位数字。为了与外销区别,1~7个数字不用,仅使用8~9两个数字。第一位数字代表丝织物用途,其中:8表示衣着用丝织物,9表示被面和装饰用布。第二位数字代表原料属性。第三位数字代表组织结构。第四、五位数字代表规格序号。 二、丝织物的性能特点 采用桑丝及柞丝为主要原料,以氏丝或绢纺纱织成的各种丝织物,具有以下主要性能特点,可供服装衣料选用及加工时参考: 1.各类纯丝织物的强度均较纯毛织物高,但其抗皱性比毛织物差。 2.桑丝织物色白细腻、光泽柔和明亮、手感爽滑柔软、高雅华贵,为高级服装衣料。3.柞丝织物色黄光暗,外观较粗糙,手感柔而不爽、略带涩滞、坚牢耐用、价格便宜,为中档服装及时装衣料。特别在回潮率30%时亦无潮湿感。 4丝织物的耐热性较棉、毛织物好,一般熨烫温度可控制在150~180C左右。慰时垫布方可免出极光。对柞丝织物应避免喷水,以防造成水渍难以除去,影响织物外观。 5绢纺织物表面较为粗糙,有碎蛹屑呈现黑点,手感涩滞柔软,呈乳白本色别风格,价格比长丝织物便宜,亦为外用服装理想面料。 6.丝织物耐光性在各类织物中最差,故长期光照服用性差。 7.对无机酸较稳定,但浓度大时会造成水解。对碱反应敏感,洗涤时应采用中性皂。 三、面料分类 [双绉] 双绉,是用桑蚕丝为原料制成的绸缎,其特点,是绸面呈现双向的细微绉纹,所以称双绉。双绉的经线是20/22D2根并合无捻的桑蚕丝,纬线是20/22D2-4根并合加S向强捻和Z向强捻的桑蚕丝,平纹组织交错而成的坯绸,经过精炼脱胶后,由于S与Z捻向的纬线与无捻的经线的交错中,纬向各自捻向扭曲,因此,在绸面上反映出两种不同捻向微细扭曲美感的绉纹。 双绉的规格很多,配套齐全。幅宽有70、90、100、114、140cm的。重量有8.5、9、

古老的丝绸文化

引言 鑫缘丝绸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多年来的发展,现在鑫缘的丝绸产品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在产量上已赶上并超过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绸都:苏州、杭州、湖州与吴江盛泽。丝绸业一直是海安及至江苏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海安地区不仅是我国真丝绸出口的重要基地,同时又有着“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茧丝绸生产基地”和“中国湖桑之乡”之美誉。以“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三个中国名牌产品”的品牌保有量,鑫缘集团成为我国专业从事桑蚕良种选育繁育、栽桑养蚕、蚕茧收烘、制丝、丝织、真丝服饰、真丝家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研发与生产经营的品种齐全、档次较高、影响较大的集群产业。“鑫缘”牌桑蚕丝、蚕丝被、丝绸等产品研发加工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丝绵功能性整理技术、天然彩色加工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国内较有影响的茧丝绸特色产业群。实施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发生产丝绸文化艺术创意新产品,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优势。同时也是我国丝绸行 业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史话:古老的丝绸文化 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就已成功地驯化了野生的桑蚕,利用它所吐的丝织造丝绸织物。根据我国丝绸遗存的分布地区来看,蚕桑丝绸生产早已普及到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并形成了一些地方丝绸名产。当时丝绸生产的重心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魏晋之后,北方受战乱困扰,南方经济相对稳步发展,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长江中下游特别江南一带的丝绸生产在安史之乱后发展很快,到唐后期基本形成了黄河下游地区、四川巴蜀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三足鼎立的局面。到宋室南迁,南方更加成为丝绸生产的重心,尤其是江南一带逐渐形成了很多以丝绸为主业的专业城镇,以及以此为依托的丝绸专业市场。元代起,棉花种植开始在全国各地普及,丝绸生产区域进一步集中到江南一带。至此蚕桑丝绸生产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南方大量生产丝绸,北方则大量消费丝绸。 独具魅力的丝绸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丝绸已深深渗透到历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民生活、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丝绸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中国古代丝绸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衣的生活,而且还丰富了其他诸多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如文学、诗歌、绘画、雕刻、舞蹈、民俗等,在这些领域内总能找到与丝绸千丝万缕的联系;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当时东西方文化、商业交流的纽带,联系着遥远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促进了东西方商品贸易的往来,也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友谊,中国也因此赢得了“Seres”(丝国)的美称。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宋代丝绸文化

宋代丝绸文化 摘要:丝绸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标志,也是艺术的一种展现形式。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的风气,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因此丝绸技术也得到了发展与普及。宋代丝绸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面貌,也丰富了纺织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对文学,书法,服饰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宋代丝绸,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也对现代纺织技术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宋代,丝绸,缂丝,花鸟纹 两宋前后存在约三百余年,先后与辽金元等对峙,疆域与唐朝相比大为缩小,军事实力也不强。但是宋朝的经济文化繁荣,手工业发达,推动了丝绸技术的发展。宋代丝绸的社会需求庞大,因此官营的织造机构规模巨大,代表了丝绸生产的最高水准。设立的机构有绫锦院,染院,文思院等,工匠人数和织机数量众多。据淳熙十四年(1187)四月七日的报告“文思院言一岁约织绫一千一百匹,用丝三万五千余两,今年止蒙户部支到生丝一万五千两或除绫外,文思院还织造罗帛等,供岁赐之用”,可见生产规模的巨大。官营的织造机构集中了精品的生产,而民间的丝织业则遍布各地的城乡。机坊和机户普遍存在于城市中。这些民间作坊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技艺精湛。他们比较自由,完全脱离农业,专业从事织锦的生产,可以承接官府的织造任务,也可以自产自销。这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的丝绸贸易获利相当多。 宋代的纺织样式是在继承前代技术的发展上进步的。无论是在纺织品的组织结构亦或是纺织品的质量上,都比汉唐高明。宋代的丝织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绫,罗,织锦,缂丝等。 绫是绫是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是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代是绫绮类织物生产高峰期,宋朝官服,官诰,度牒及书画装裱大量用绫,名目繁多。据史料记载,宋朝御府中藏书画均用青紫大绫作为裱轴。绫织物的种类极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斜纹地上提花,作为地部的斜纹有三枚和四枚之分;二是平纹地上提花,有起花的,也有起纬浮花的,还有一种称为交梭绫,纬线分为两组,一粗一细交替织入,细纬与经线以平纹交织,粗部在地部也织平纹,在花部则各有变化。 罗是一种较为轻薄透孔的丝织物,其外表特点是稀疏、有空隙,并有皱感。通过绞纱与平纹交替,经丝互相纠结,呈现条状孔路,其孔眼疏朗、稳定,不会产生滑移。宋朝人们似乎更喜欢纱罗,它的轻灵飘逸更能体现文人的风采,而南宋政权建立在南方,炎热的天气使得罗织物更受欢迎。宋墓出土丝绸中的大类产品是四经绞罗,绝大部分是小花纹,如九点纹、方格纹、菱形纹等。 织锦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北宋的织锦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及中原,文献中记载的织锦名称很多,大多是根据图案命名的,如黄狮子锦,翠毛细锦等。宋代织锦的的主要形式是纬锦,如果说唐代经历了平纹经锦香斜纹纬锦的转变那么宋代已经是纬锦的天下了。缎宋代织锦技术有所创新,首先是缎纹在纬锦中出现。缎纹在三大基础组织中是最迟出现的,在墓中发现的缎纹纬锦基本是五枚缎纹,属于半明经形式的辽式结构。其次织金技术开始广泛应用,织金锦就是在织物中加织金线。金质装饰是北方民族的最爱,因此宋把金锦作为贡品献给辽金。 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作为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北宋的缂丝前承唐代,但花纹更为精细富丽,纹样结构既对称又富于变化,并创造了“结”的戗色技法。缂丝多用作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最为流行的是南北朝以来皇亲贵族常用缂丝为书法大家王羲之、王

【9A文】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练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 A.查B.验C.测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A】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D】 A.王维B.柳宗元C.杜牧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C.礼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

苏州丝绸 复习参考

1丝织生产遍九州,说的是什么内容 周代丝绸生产组织的情况十分清晰。《周礼》是记载周代王室官制的书籍,其中与丝绸生产有关的官吏就有多人。典妇功?是掌管宫内妇女劳作的官吏,他们负责教授宫内的宫女等织造丝绸的技术,并负责办理派工、检验、奖惩等事宜; 当时,除了官府专营的丝织业之外,民营的丝织业也十分发达。政府设有“载师”官,负责管理民间的丝织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铁工具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产生了飞跃,与之密切相关的蚕桑丝绸业也受到重视,发展农桑成为各国富国强民的重要国策。 战国时期,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农户成了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手工业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显,有些技术世代相传,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龙飞凤舞的战国丝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各诸侯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的频繁交流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丝绸产品已不再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逐渐普及到了民间。因此,织、绣、染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为汉代大规模开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战国时,丝绸的纹样已突破了商周时期几何纹的单一局面,表现形式多样,形象趋于灵活生动、写实和大型化。商周时期的神秘、怖厉、简约和古朴的风格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蟠龙凤纹。这时的纹样已不再注重其原始图腾、巫术宗教的含义。纹样穿插、盘叠,或数个动物合体,或植物体共生,色彩丰富、风格细腻,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由于当时织和绣表现纹样的技术相差较大,浪漫主义风格在织绣上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丝织上主要采用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刺绣则表现以龙凤为主题的动物图案。 3提花机--花楼的发明与改良 花楼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昭帝时(公元前86~公元74年)钜鹿人陈宝光的妻子创造的织花绫的提花机,她创制的提花机,每条经线都有一个脚踏的蹑,一共120条经线、120个蹑。 陈宝光妻创造的提花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由于其提花机上的综镊数量高达120,使得织造起来十分繁琐,效率也非常低,而且织机的构造和操作相当复杂。 三国时,马钧又将当时通行的五十综五十镊或六十综六十镊的提花织机改为十二综十二镊,大大提高了织造效率。 4陵阳公样和唐草纹 唐草纹:中国传统的丝绸图案惯用通幅排列和菱格骨架来表现,多见于汉锦和绫绮织物。到了北朝时,受西方图案的影响产生了圆形骨架的团窠排列。波斯萨珊王朝的那种在图案的四周饰以一个个圆圈,犹如一串串珠子的“联珠纹”,成为晋唐丝绸纹样的主流。 而本身来源于西域在唐代流行的卷草缠枝花卉纹,由于大唐帝国对当时东西方的强大影响力,也跟中国传统服饰被称为“唐服”一样,被特称为“唐草纹”。 陵阳公样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丝绸文化的主要特征

杭州高盛——丝绸文化的主要特征 [摘要] 丝绸文化作为中国整个文化领域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纺织业的不断进步,对世界纺织业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几个方面叙述了纺织文化主要特征。 丝绸文化是整个文化领域里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文化?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因此,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实践过程和发展变化中的一种历史现象,古代称之为"文治与教化"。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之中,而又与主观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明确了文化的含义后,人们对丝绸文化的概念也就不难理解了。丝绸文化是人们在丝绸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的各类形式的文化,特别集中反映在与丝绸相关的历史记载、文物遗迹、诗歌文章、人物传记、工艺美术、织绣产品、雕刻绘画、宗教信仰、风俗礼仪、蚕桑丝绸生产等各个领域之中。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提起丝绸,都会产生一种美的、梦幻般的遐想。自古以来,世界上有多少人为她迷恋神往,因为丝绸的历史是那样久远,丝绸的内涵是那样丰富,丝绸的品质是那样精美、高贵。所以丝绸文化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可以用悠久、丰富、精美和高贵八个方面来概括,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丝绸文化的悠久 远在六七千年以前,中华祖先就开始养蚕、制丝,最早记述丝绸起源的古籍上有三种说法:其一说"伏曦氏用蚕桑制成穗帛,并抽为弦以定音律,而天下归化",蚕桑起源于伏曦,即渔猎时代;其二说"神农耕耘土地,教民种桑",蚕桑起源于农业时代;其三说为较普遍的说法,即"黄帝的元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养蚕,取蚕沿丝,用作衣服"。从一系列考古挖掘看,如1927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一个半切割的蚕茧;1960年山西西王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陶蚕蛹;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发现6900年前刻有四条蚕纹的象牙盅等等。这些都证实了中华祖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认识了蚕,并产生巫术崇拜,有了衣着服饰。到了商周,就演变为奴隶主阶级穿戴丝绸织绣衮服尊和奉蚕神的风俗。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三漾新石器遗址发现了一批4700年前的放在竹筐中的丝织品,包括未碳化的黄褐色绢片、丝带和丝线等。以上考古发现的丝绸实物与古籍记载相对照,充分证明了丝绸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二、丝绸文化的丰富 从历来各地的丝绸出土文物和传世品说明,丝织品、服饰品是十分绚丽多彩的。湖北荆州马山战国一号墓出土的丝织品;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丝织品;青海都兰热水出土的丝织品;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唐代丝织品;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尼雅遗址出土的丝织品等等。其品种结构之复杂、花色名目之丰富,令人惊叹。 (一)丝绸品种结构方面 按不同组织和工艺特点,丝绸织物可分为十四大类,即绫、罗、绸、缎、绢、纱、绡、纺、绉、锦、绒、绨、葛、呢等,还有三十六小类。而古代的织物分类除部分同于当今的十四大类的名称外,另有称谓如纨、绮、缣、、绦、绒、帛、缟、缬、缯、缦等,种类繁多。早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就有素帛和花绮等丝织 物的印痕;周代开始出现了双色经锦和刺绣品;战国和汉代品种结构已较齐全,经锦有了多色经锦;唐代的丝织品更为门类丰富,不但有经锦,还出现了纬锦、缂丝

完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1]“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于()。 答:C A《论语》 B《庄子》 C《周易》 D.《尚书》 [2] 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方式有()。 答:D A农商兼宫 B行商经营 C坐商经营 D公司经营 [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礼俗规约伦理特征的是()。 答:D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自觉性 [4]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答:C A个体思维

B理论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⑸ 下列我国古代有关天人关系的重要观点表述错误的是()。 答:D A天人合一 B天人交胜 C天人之分 D天人相分 ⑹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它是()。 答:D A道教 B儒教 C袄教 D禅宗 [7]“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的提出者是()。 答:D A张载 B二程 C朱熹 D周敦颐

[8]"修辞立其诚”出自于()。 答:C A《论语》 B《庄子》 C《周易》 D《老子》 [9]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次。 答:B A1 B2 C3 D4 [10]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 答:A A打制石器的使用 B农业 C制陶 D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11]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一是土地的过当开垦,二是()。 答:A A林木资源的过量开米 B乱修水利

C运河的开凿 D牧马场的广布 [12]儒家的创始人是()。 答:A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子思 [13]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模式有()。 答:D A市 B集 C墟 D [14]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礼俗规约伦理特征的是( )。 答:D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自觉性 [15]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智慧树知到 《中国蚕丝绸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蚕丝绸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判断题】(10分) 《幽风·七月》出于《诗经》,是描写幽地人民从事丝绸生产的诗篇。B A、错 B、对 2、【判断题】(10分) 《考工记》是战国时期秦国一部记载官手工业生产的典籍。B A、对 B、错 3、【单选题】(10分) 在商代有学者认为,()与金(青铜)、玉一样,都是专门的礼用材料。B A、铁 B、帛 C、棉 D、银 4、【单选题】(10分)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数量众多,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丝绸服饰是(A)。 A、素纱单衣 B、长寿绣 C、丝绵袍 D、杯文罗

5、【单选题】(10分) 南宋时期开始,一直被称为丝绸之府的是(D)。 A、四川、江苏和浙江 B、江苏和浙江 C、苏南和上海 D、苏南和浙北 6、【判断题】(10分) 浙江湖州钱山漾史前遗址因出土了丝线、丝带、绢片等而被称为“世界丝绸之源”。B A、错 B、对 7、【判断题】(10分) 印刷术的发明直接与丝绸凸版印花有关,马王堆汉墓中印花丝织品,比唐代雕版印刷早近千年。A A、对 B、错 8、【判断题】(10分) 绒是我国丝织品一大门类,而丝绒技术是从印度传入的。A A、错 B、对 9、【单选题】(10分) 所谓“江南三织造”,是指(D)设在地方的官营织造机构。 A、南宋 B、明代

C、北宋 D、清代 10、【单选题】(10分) 我国最早的丝绸印花织物——印花敷彩纱,出自(B )。 A、敦煌藏经洞 B、马王堆汉墓 C、西安法门寺地宫 D、新疆阿斯塔那古墓 第二章 1、【判断题】(10分) 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宛发现了中国的蜀布和邛竹杖。B A、对 B、错 2、【判断题】(10分) “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B A、错 B、对 3、【判断题】(10分) 第一个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是李希霍芬。B A、对 B、错 4、【判断题】(10分)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73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 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4、历史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汇总

《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选题;共50题,50.0分, 1中国封建历史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因素是;,。 A、 保证税收 B、 官工制度 C、 土贡制度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2敬授民时代表的是什么~;, A、 祭祀占筮的需求B、 君主统治的需求C、 农耕文化的需求D、 游牧民族的需求正确答案;C 3分封制下的君民关系是;,。 A、 舟水关系 B、 同体关系 C、 主仆关系 D、 君臣关系 正确答案;B 4周初的时候有一些殉葬现象:是因为;,。 A、 祭祀活动 B、 战争占筮 C、 天灾人祸 D、 殷商遗民 正确答案;D 5儒家思想产生于什么背景之下~ A、 1/14页 礼乐文明 B、 史官哲学 C、 宗教祭祀 D、 经济发达

正确答案;A 6先秦时期有三朝划分:分别为内朝、中朝、外朝:外朝主要职责是;,。 A、 治理家室 B、 治理国事 C、 治理万民 D、 治理夷狄 正确答案;C 7文治政府在古代的优点是;,。 A、 实行仁政百姓安居B、 任用下层精英分子C、 道德至上的政治理想D、 统一的国家政权正确答案;B 8媵嫁制度兴起于;,。 A、 夏 B、 商 C、 西周 D、 汉 正确答案;C 9老子思想产生的基础:以下不正确的是~ A、 史官哲学 B、 宗教祭祀 C、 2/14页 宗教神灵 D、 礼乐文明 正确答案;D 10根据儒家心性之学:达到天地境界必须;,。 A、 起信神灵 B、 敬畏自然 C、 培育善根 D、 巫术崇拜 正确答案;C 11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和”:下列对“和”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A、

盐梅和羹 B、 和而不同 C、 天下一家 D、 天下大同 正确答案;A 12分封制是一次重大改造:被改造的是;,。 A、 原始的血缘关系B、 原始的居住 C、 原始的生活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13佛教的最高宗旨是;,。 A、 仁义礼智信 B、 文行忠信 C、 四大皆空 D、 无欲无求 正确答案;B 3/14页 14二重证据法指的是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考证古史的方法:由;,提出。 A、 鲁迅 B、 王国维 C、 陈寅恪 D、 钱谦益 正确答案;B 15《诗经?采薇》属于哪种礼的范围~;, A、 宾礼 B、 军礼 C、 祭礼 D、 家礼

丝绸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古代丝绸的地位和作用 论点:研究丝绸文化的作用 摘要 丝绸文化是人们在丝绸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丝绸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丝绸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先导,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1]。世界丝绸文化起源于中国,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把中国丝绸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丝绸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丝绸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交流的友好使者,对促进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研究丝绸文化,既有利于我们把握丝绸文化的发展脉络,又有利于我们发掘丝绸文化对我国新时期发展所能发挥的现实意义。 重点词:丝绸文化中国作用 丝绸文化的作用: 1.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丝绸文化对纺织业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本土的丝绸文化反作用于本土的纺织业,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创造出新的织物类型,进一步丰富了丝绸文化。 外来丝绸文化对本土纺织业的发展与革新所产生的作用更为巨大。中国的丝绸进入欧洲各国后,各国君主们纷纷建立与发展本国的丝织业。在此过程中丝绸文化的传播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不断完善、不断丰满的。例如西欧抽丝织绸工人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融于中华民族祖先的创造力之中,使纺织技术日益精湛、科学,成为近代工业的先导。正是由于这种极富创造性的糅合,极大地丰富与促进了纺织技术的发展。国外丝绸文化形成后又反馈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服饰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阶段辅导—服饰文化的基本概念 问题:简述装饰的分类。答案请在论坛提交。 补充资料: 一提起沈从文,很多人会想起《边城》和湖南凤凰,还有他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两度擦肩而过,其实,他不仅是小说家、文学家,还是一位泡在历史和文物之中大半辈子的古代服饰专家。 沈从文晚年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完成了开山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至今,作为了解国人服饰变迁的经典,这本书的地位仍然无法被撼动,无论是服饰文化爱好者还是热衷给古装剧“找茬”的考据癖们,它都是当之无愧的案头必备。 近日,从上世纪70年代起作为沈从文助手,协助其完成这部著作的著名纺织考古学家、古丝织品和古代服饰保护与修复专家王亚蓉做客河南博物院国学讲坛,讲座之前接受了大河报记者的专访。75岁的王亚蓉至今仍然活跃在纺织考古一线,续写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传奇。 沈从文1988年在北京病逝,王亚蓉聊起与沈先生交往的点滴、沈先生对服饰研究的缘起以及至今未实现的夙愿,娓娓道来,犹在昨日。 从小就对服饰、刺绣有浓厚的兴趣 “沈从文生在苗乡,那里有着璀璨的服饰文化,耳濡目染,沈从文从小就对服饰、刺绣、首饰和相关工艺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逃学都要去看这些东西。”王亚蓉说,这些爱好在沈先生的文学作品中也常常显露。上世纪中期,沈从文选择了文物研究工作,方向就是包括服饰丝绸研究在内的工艺美术图案和物质文化史研究,他被调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自此,文学家的标签渐行渐远,他的后半生都在跟文物打交道。 这是前人并不关注的一个生僻领域,但沈从文乐此不疲,博物馆给他提供了可以接触文物的

得天独厚的条件。那时候的很多研究,都是重文献而轻实物的,但沈从文的思路很清楚,就是向实物学习。“沈先生就跟个讲解员似的,在博物馆里给上至领导人下至普通人讲解文物,有的时候他给人讲,有的时候是他向人请教,积累了很多知识。”王亚蓉说。 考古学家徐秉琨后来曾如此评价沈从文,熟悉历史文献者未必能像他这样留心和注意联系文物,熟悉文物者又不如他那样熟悉和理解文献,无论对于正史、笔记还是书、文间的一些小条注释,他都处处留心;对于壁画、雕刻、传世画作以及各时代的各色文物等,尤其有关生活活动的一些细节,更是过目不忘。 从图像切入把古代服饰的故事讲好 1964年,沈从文带着三位助手开始整理资料,直到1981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才正式付印。 “垂衣裳而天下治”的中国极为重视衣的礼用,但传世的文献中关于衣裳的说法除了只言片语外,主要是秦汉之后历朝的《舆服志》,这些资料制式化的痕迹过重,且无法完整体现各时代的真正服饰样貌。沈从文把自己所熟悉的文物特别是陶俑、壁画等与文献比证,作为研究的基础。怎样才能把一个泱泱大国古代服饰的故事讲好?他选择了从图像切入,这是最直观的,也是最真实、最准确的。“图像胜过很多文字的描述,比如你说一种红色,光文字的话,一千个人能生有一千种想象来。沈先生的想法是,少一些讨论,而多从人的衣着服饰上做一些断代。”王亚蓉说。 沈从文从他所掌握的与历代服饰有关的文物、实物出发定下了两百幅图,自己依据每一图稿引用文献综合分析。为此,历史博物馆给他配了一个“绘图班子”,三位助手分别是陈大章、李之檀和范曾,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当时选取的无法直接用照片表达清楚的文物,在研究的基础上勾画出来,便于辅助文字的讲解。 1973年,在北京一家单位设计玩具的王亚蓉因为偶然的机会去拜访沈从文,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沈从文彼时已经没有助手可用,不得不自己动手绘图。“我说我是学美术的,您看怎么样。沈先生说你试试吧,让我摹绘河北三盘山出土的西汉错金银铜车马器上的六只狗熊,

2019_知到 中国蚕丝绸文化 章节测试答案

中国蚕丝绸文化第一章单元测试----------- 1、问题:《幽风·七月》出于《诗经》,是描写幽地人民从事丝绸生产的诗篇。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2、问题:《考工记》是战国时期秦国一部记载官手工业生产的典籍。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3、问题:在商代有学者认为,()与金(青铜)、玉一样,都是专门的礼用材料。 选项: A:银 B:铁 C:棉 D:帛 答案: 【帛】 4、问题: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数量众多,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丝绸服饰是()。 选项: A:丝绵袍 B:素纱单衣 C:长寿绣 D:杯文罗 答案: 【素纱单衣】 5、问题:南宋时期开始,一直被称为丝绸之府的是()。 选项: A:苏南和上海 B:苏南和浙北 C:江苏和浙江 D:四川、江苏和浙江 答案: 【苏南和浙北】 6、问题: 浙江湖州钱山漾史前遗址因出土了丝线、丝带、绢片等而被称为“世界丝绸之源”。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7、问题: 印刷术的发明直接与丝绸凸版印花有关,马王堆汉墓中印花丝织品,比唐代雕版印刷早近千年。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8、问题: 绒是我国丝织品一大门类,而丝绒技术是从印度传入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 答案: 【清代】 10、问题:我国最早的丝绸印花织物——印花敷彩纱,出自()。 选项: A:马王堆汉墓 B:新疆阿斯塔那古墓 C:敦煌藏经洞 D:西安法门寺地宫 答案: 【马王堆汉墓】 中国蚕丝绸文化第二章单元测试----------- 1、问题: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宛发现了中国的蜀布和邛竹杖。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2、问题:“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问题:第一个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是李希霍芬。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4、问题: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历史更悠久。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唐玄奘西行取经途径高昌国,国王麹文泰资助给他往返二十年路费,包括()。选项: A:配饰数十件,黄金一百两 B:法服三十套,银钱三万,绫和绢等丝织物 C:法服三十套,配饰数十件,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和绢等丝织物五百匹 D:法服三十套,银钱三万,黄金一百两 答案: 【法服三十套,配饰数十件,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和绢等丝织物五百匹】6、问题:今天,新疆哪个地方有“丝路绢都”美称? 选项: A:吐鲁番 B:和田 C:瞿萨旦那 D:乌鲁木齐 答案: 【和田】 7、问题:蚕桑技术是传丝公主传到西方吗。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8、问题:世界上最早对中国的称呼是什么?()。 选项: A:China B:Cina C:Seres D:Khita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