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设计指导书

隧道工程设计指导书

隧道工程设计指导书
隧道工程设计指导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1 设计原则

1.1 路隧道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舒适、和谐、美观、耐久”的公路建

设新理念,充分发挥隧道功能。

1.2 隧道设计应有完整的调查及勘察资料。

1.3 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

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1.4 隧道支护衬砌设计应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

1.5 隧道应进行专门的防排水设计,并使洞内、洞口与洞外形成完整的防排水系统。

1.6 公路隧道营运管理设施应遵照安全、实用、高效、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当近期与远期系统

配置差异较大时,可根据交通量构成及其增长情况等,统筹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

通风系统的土建工程一般不宜采用分期实施。

1.7 隧道应尽可能选择抗震有利地带通过,避开地震危险地带及抗震不利地带,设计应达到“小

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垮”的目标。

1.8 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慎重地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9 隧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应尽量保护原有

植被,妥善处理隧道弃渣、废水、废气和噪声等问题。

1.10 对大于1000米的隧道,宜采用上下行双洞布设,以利行车安全。

1.11隧道设计应满足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要求。

2 总体设计

2.1 隧道位置的选择

1. 隧道位置的选择应根据路线总体规划、交通运输条件及周边环境和地形变化条件确定;

2. 隧道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构造简单,岩性较好的稳固地层中通过。尽量避免通过断层、崩塌、滑坡、溶洞、陷穴以及偏压显著、地下水丰富、富煤区和高瓦斯地带等地质不良地段,当绕避有困难时,应采取必要的工程处治措施;图2.1-1为某隧道岩溶地段的特大涌水病害,造成工程费用增加和工期延误;

3. 隧道位置选择时,应重视洞口位置的选定,洞口的中线宜与地形等高线接近垂直。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要尽量以大角度斜交进洞,尽量避免与等高线平行进洞;洞口位置应避开峭壁、沟谷、山凹的中心,尽量在凸出的山坡附近进洞。图2.1-2为典型的沟谷底部进洞,造成了支护数量大、施工困难和洞口接线边坡高度大的缺点;

4. 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 当洞口开挖不可避免时应确保隧道洞口的边坡及仰坡的稳定,边坡及仰坡的设计开挖最大高度可按表2.1-1控制。

注:① 洞口边、仰坡高度指路面设计标高至边、仰坡顶的高度。

图2.1-1

② 对于Ⅱ级及其以上围岩,只要边仰坡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对其边坡高度要求可适当放宽;对于Ⅴ级及

其以下的围岩,尽管边仰坡安全能够基本保证,但在设计过程中也应尽可能降低其高度。 ③ 本表主要针对双车道隧道。

垭口的选定是越岭隧道方案的重要控制点。一般以路线顺直、隧道长度最短的垭口作为越岭隧道方案比选的基础,同时应仔细分析垭口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避免隧道在严重不良地质垭口通过。

6. 沿河、傍山隧道的位置选择应拱肩覆盖层过薄,隧道位置一般宜向山侧内移。一般地质情况下隧道拱肩最小覆盖厚度(t )不得小于表2的数值。如图3所示的傍山隧道,右拱肩覆盖层薄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增加了工程造价和不安全因素;

注:①t 值指隧道外侧拱肩至地面的地层最小厚度;

②表列数值应扣除表面腐值覆盖层厚度; ③表列数值适用于双车道隧道;

④Ⅵ级围岩的t 值应通过分析计算后确定。

7. 濒临水库地区的隧道,洞口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水库计算洪水位(含浪高和壅水高)不小于0.5m ,同时应注意水的长期浸泡造成库壁坍塌对隧道稳定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表2.1-3 隧道设计水位的洪水频率标准

图 2.1-3

8.隧道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结合环境、洞外有关工程、施工条件、运营等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9.在桥隧紧接的情况下,应综合考虑洞口与桥跨布局、结构处理的整体性,避免桥隧工程施工相互干扰;图2.1-4为桥隧紧接的工程实例。

图2.1-4

2.2 隧道平纵线形

1. 隧道的平面线形布设应考虑地质、地形、路线走向等因素的影响,隧道内不宜采用设超高的平曲线;当由于特殊条件限制,隧道平曲线设计为需设超高的曲线时,其超高值不大于3%,同时满

足视距要求。

表2.2-1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m)

2. 隧道洞口内外各3S长度范围内平面形应保持一致,以利行车安全;

3. 对洞身大部分位于直线段的长隧道,行车方向出口段需设置平曲线时,宜采用不设超高的平曲线,且偏角应大于7°;

4. 隧道内应尽量设置缓坡,但隧道内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5%。对大于2000米的隧道最大纵坡最好控制2%以下,中、短隧道最大纵坡一般应控制在3%以下,在特别困难的条件下可适当放宽,但不应大于5%;短于100m的隧道,纵坡与隧道外路线的纵坡要求相同。

隧道纵坡纵线形设计中宜避免凹形曲线,所用凸形曲线的半径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表2.2-2 洞口视觉所需的最小竖曲线半径

6. 隧道内一般宜采用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特长隧道可采用双向人字坡。

7. 隧道两端洞口接线纵坡不宜大于5%,过大的洞口接线纵坡会影响洞口段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3 隧道内轮廓设计

1. 公路隧道的建筑限界不仅应满足汽车行驶的需要,还应充分考虑汽车行驶的安全、快捷舒适和防灾等因素。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包括通风、照明、安全、监控和内装饰等附属设施)侵入; 各级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如图3.2-1所示,各级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基本宽度按表3.2-1执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E

E

图3.2-1 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单位:cm )

H-建筑限界高度;W-行车道宽度;L L -左侧侧向宽度;L R -右侧侧向宽度;C-余宽;J-检修道宽度;R-人行道宽度;

h-检修道或人行道高度;EL-建筑限界左顶角宽度,EL =LL ;ER-建筑限界右顶角宽度,当LR ≤1m 时,ER =LR ,当LR >1m 时,ER =1m 。

2. 建筑限界高度:二级公路取0m ;三、四级公路取4.5m 。

3.隧道建筑限界设计时,应依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因素确定余宽。 4.当为单向交通时,隧道路面宜采用单面坡,建筑限界底边线与路面重合;当为双向交通时,隧道路面宜采用双面坡,建筑限界底边线应水平置于路面最高处。隧道路面横坡一般可采用1.5~2.0%,当隧道处于曲线路段时,路面横坡应符合超高设置有关规定。

5.考虑到单车道隧道的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及改扩建等问题,单车道四级公路的隧道宜按双车道四级公路的标准修建。

6.隧道内轮廓设计除应符合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洞内路面、排水设施、装饰的需要,并为通风、照明、消防、监控、营运管理等设施提供安装空间,同时为衬砌变形及施工误差预留适当的富裕量,使确定的断面形式及尺寸符合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隧道内轮廓一般情况如图2.3-2。

7.各级公路隧道在设计内轮廓时,应考虑轮廓几何尺寸的受力合理性和工程造价的经济性,尽量采用曲墙单心圆拱和合理组合半径的曲墙三心圆拱;

8.主洞内轮廓(指未装饰的二衬表面)与行车限界之间应留有最小不少于10cm 的间隙,行车、行人横洞的内轮廓与行车(行人)限界之间应留有最小不少于5cm 的间隙,以供洞内装饰和用作施工误差补偿;

9.隧道仰拱矢跨比的取值应考虑隧道洞身的围岩条件,支护结构承压情况,一般情况下可采用1/8、1/10、1/12,建议通常采用1/10;

10.仰拱与边墙间应采用圆弧连接以改善岩(土)层、初支、二衬的受力,圆弧半径不应小于1.0米,并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如1.5米、2.0米等;

图2.3-2 隧道内轮廓一般情况

11.同一项目中隧道内轮廓尺寸应能满足隧道洞内路面所有的超高值,避免因超高不同而设计不同内轮廓尺寸的情况;

3 洞口段设计

3.1 隧道进出洞口采用早进晚出的原则。尽量采用“零仰坡”设计,若条件限制,无法采用“零

仰坡”进洞设计时,仰坡高度不宜超过3米;图3.1(a )过度的开挖,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同时也给洞口的稳定带来隐患;图3.1(b )“零仰坡”很好地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3.2 成洞面及其仰坡坡率应结合洞口地质情况确定,在确保成洞面稳定情况下,成洞面坡率宜为

1:0.25,成洞面仰坡刷坡坡率宜为0.5~0.75;

3.3 当地形等高线与洞轴斜交,斜交角度大于15度,应针对不同斜交角度采用斜交成洞开挖,斜

交角不宜大于45度;但洞门应采用正交。若工程量较大,行车方向出洞口可设计斜交洞门;

3.4 洞口围岩级别为Ⅴ、Ⅳ类围岩斜交进洞时,应采取斜交正做(虚拟棚洞)的方式进洞,即:

套拱做成梯形套拱,钢支撑采用正交布设。当斜交角度较大时,套拱宜分成二次施工,即:先施工一段斜套拱(一般为2米)作为管棚导向架,再施工大管棚注浆,最后施工套拱的梯形段(作为虚拟棚洞)。

3.5 当成洞面斜交角大于30°时,设计中应进行洞口套拱稳定分析;

3.6 成洞面喷射混凝土的标号应不低于C20;成洞面采用喷射砼防护时,应设置2m ×2m 间距的φ

10cm 的泄水孔。

3.7 洞门形式的选择条件:

表3.7 洞门选择条件

a b

3.1

3.8 在墙式洞门设计中应根据地形情况设计为台阶状或其它形状,以避免墙背脱空现象,并增加

洞门的美观;

图3.8

3.9 墙式洞门一般设计为仰斜和衡重式墙身,墙面坡度宜取1:0.05~1:0.25;洞门材料可采用钢

筋混凝土、混凝土、片石混凝土、10号砂浆砌(块片料)石和混凝土预制块;仰斜式洞门

墙的最小厚度宜满足表3.9要求:

表3.9 截面厚度要求

3.10 墙式洞门基础底面埋入土质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1.0m,石质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0.5m,并

宜大于洞门墙脚边各种沟槽底基底的埋置深度;洞门墙趾的埋入深度应符合表3.10要求。

表3.10 洞门墙基础深度要求

3.11 墙式洞门应在墙背设置20cm厚的砂砾透水层,以排除墙背围岩渗水减小墙背水压力,并在

墙脚离地面高1m处设置间距2m的φ10cm的泄水孔,如图1所示;

3.12 墙式洞门天沟应设在墙身上,如图3.12所示;天沟底应设不小于0.5%的排水坡;在正常情

况下,天沟尺寸采用40×40cm,特殊情况下再另行进行具体设计;

图3.12

3.13 削竹式洞门设计中,洞门坡率(指衬砌)宜采用1:0.5~1:1,洞门填土坡率采用1:1.5;

如图3.13所示的削竹式洞门,能很好的与环境相结合并起到减小洞口亮度的作用,建议

在设计中予以推广;

3.14 当洞口段地面横坡大于35°且拱肩覆盖层小于0.5B(B 为隧道开挖宽度)时,洞口宜采用5%

的水泥稳定土反压。

4 衬砌结构设计

4.1 一般规定

1. 公路隧道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三级及三级以下的公路隧道,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衬砌,洞身Ⅰ、Ⅱ、Ⅲ级围岩条件下可采用喷锚衬砌;明洞段采用模筑钢筋混凝土衬砌;

2. 隧道的支护参数应综合考虑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断面形状与大小、防水要求、使用功能、施工方法与施工措施等因素,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衬砌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的功能有效性和使用安全。

3. 隧道衬砌设计参数应根据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验算等综合因素拟订。在施工阶段,还应依据现场的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等信息反馈,进一步调整衬砌支护参数,确保洞室的稳定和结构使用安全。

4. Ⅴ级围岩和Ⅳ级围岩浅埋洞口段20米,无特殊原因其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均应设仰拱,且二次衬砌须用标号不小于C25的钢筋砼。

衬砌结构应在洞口段、浅埋地段、断层破碎带前后、硬软地层分界处及荷载发生较大变化处设置环向变形缝。

6. 隧道洞口段衬砌应予以加强,加强范围应根据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两车道隧道应不小于10m 。

7. 车行横洞、Ⅳ、Ⅴ级围岩人行横洞道、通风联络通道等与主洞交叉段均应对衬砌适当加强,加强衬砌应向各交叉洞延伸,主洞延伸长度不小于0m ,横通道延伸长度不小于3.0m 。

图3.13

8. 围岩较差地段的支护应向围岩较好地段延伸3~5m,V级向IV级、IV级向III级延伸5m,其

他的延伸3米;

9. Ⅲ至Ⅴ级围岩在设计时应考虑围岩的预留变形量,如表4.1,预留变形量的工程量计算方式:

开挖及初支应计算,回填不计。

表4.1各级围岩开挖预留变形量

4.2 初期支护

1.初期支护和围岩稳定一般采用地层结构法计算,当IV级围岩覆盖层厚度小于0.75B,V级围岩覆盖层厚度小于B时,可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

2.初期支护应由普通喷射混凝土(或纤维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拱架(型钢拱架或钢筋格栅拱架)及锚杆等组合而成;表4.2为典型两车道隧道初期支护参数参考表;

表4.2典型两车道隧道初期支护参数(参考)

3. 设计时所有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技术,严禁使用其它形式的喷射方法施工,Ⅴ级围岩段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其余段落采用C20喷射混凝土

4. 设计中在计算喷射混凝土数量时应考虑预留变形量引起的增量(图纸不绘预留变形量),并在说明中注释,预留变形量按表4.1采用;

钢筋网采用φ6~8mm的HPB235钢筋构成,网目尺寸为20cm×20cm,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

6. 隧道中作为永久结构的锚杆必须采用全长粘结型锚杆,当采用其它类型锚杆时应在锚孔内关注水泥砂浆使锚杆得以永久的保护;

7. Ⅴ级围岩段的锚杆采用φ25mm壁厚5mm正反循环注浆的中空锚杆(锚体拉断强度≥180KN,拉断延伸率不小于6%,其它级别的围岩采用φ22mm的普通螺纹钢水泥药包锚杆,所有的锚杆均应设置端头垫板,垫板尺寸为150mm×150mm×10mm的A3钢板;

8. 隧道钢支撑可采用型钢支撑和钢筋格栅拱架,常用的型钢有:工22、工20、工18、U25,钢筋格栅一般由4根φ22HRB335主筋及φ12HRB335连接钢筋组成;钢支撑架设时应密贴初喷混凝土表面,未密贴的地方应用契形块填撑,契形块的间距不得大于80cm;

9. 钢支撑的几何设计应考虑预留变形量的影响

10. 钢拱架的分段应隧道的施工方法相对应,同时考虑安装重量不得大于150kg;

4.3 二次衬砌

1. 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中的二次衬砌承担着全部或部分得围岩荷载和全部的设备荷载;其结构计算要按结构荷载法进行计算;分担荷载如表4.3-1所示;

表 4.3-1 二次衬砌荷载

2. 二次衬砌拱墙身应采用不小于C25防水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仰拱采用不小于C25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仰拱回填采用C15片石混凝土;

3. 仰拱与边墙之间应用小半径圆弧连接,小圆弧半径不小于1米,并尽可能取大值;

4. 二次衬砌在明暗洞交接处、围岩变化处必须设沉降缝,明洞及Ⅴ级围岩每隔16~24米设一道沉降缝,Ⅳ级围岩每隔24~32米设一道沉降缝;

钢筋砼二次衬砌中的主筋净保护层应不小于4cm,主筋直径不小于12mm;表4.3-2为两车道隧道二次衬砌参数参考表

表4.3-2典型两车道隧道二次衬砌参数(参考)

4.4 明洞

1. 明洞两侧边墙位置要采用C20的片石混凝土回填,以利明洞衬砌受力;

2. 明洞顶回填土应大于1.5米,一般情况下不大于3米,图4.4为典型的明洞一般构造图;明洞厚度一般取60cm;

图 4.4

3. 对洞顶回填土小于3米的两车道明洞,其地基基本承载力要求不小于0.25MPa ,对洞顶回填土大于3米或大于两车道的明洞的设计中应由计算确定地基基本承载力。

4. 明洞回填土时,要保持两侧的基本平衡,两侧回填的高差应小于30cm ,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小于85%。

5 防排水设计

1 隧道设计时,除考虑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地表水系对隧道施工和营运的影响;

2 隧道的防排水设计应考虑对周边环境(如居民饮用水、灌溉用水、生产用水)的影响;因地制

宜的应用“防、排、堵”相结合的原则;

3 洞口段排水沟应于接线路基或天然沟渠连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4 通常情况下隧道的地下水与路面污水应分别排放;

5 有侵蚀性地下水时,应针对侵蚀类型,采用抗侵蚀混凝土,压注抗侵蚀浆液,或铺设抗侵蚀防

水层;

6 隧道中的排水管沟应按无压方式进行设计;沟或管的泄水能力按下式计算:

c Q vA =

式中:

c Q ——沟或管的泄水能力(m 3/s );

v ——沟或管的平均流速(m/s ); A ——过水断面面积(m 2); v ——平均流速按下式计算:

2

1

321v R I n

=

n ——沟壁或管壁的粗糙系数;

R ——水力半径(m )

I ——水力坡度。

7 为防止地下水渗出路面,在路面地下必须设置横向排水盲沟,材料为7X12cm的塑料盲沟; 8 隧道防水板宜采用原生PVC 或EVA 板材+无纺布,板材厚度不小于1.2mm ,无纺布为短丝300

g/m2,两者不得复合使用;表8为EVA 单膜指标(供设计人员参考)

表 8 EVA 单膜指标(供设计人员参考)

9 横向排水管(φ7.5cm的PVC管)及环向盲沟(7X12cm的塑料盲沟)的间距根据围岩各

段落的地下水情况采用5m~10m;设于初支及二衬之间的纵向排水管,应采用φ7.5cm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

10 侧埋式排水沟(或中央排水沟)应采用内径不小于φ22cm的UPVC双壁打孔波纹管,其管

径应根据地下水量和隧道纵坡计算确定。表11 为常用的内径Φ22cm U-PVC(内径Φ22cm)双壁打孔波纹管的指标。

表 11 U-PVC(内径Φ22cm)双壁打孔波纹管指标

6 紧急停车道的设置

6.1 隧道紧急停车道的设置应符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要求;

6.2 车行横通道与主洞一般采用斜交连接,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垂直连接。车行横通道与主洞

斜交连接时,交角一般取60°~75°以利于车辆转向通行,车行横洞宜靠近紧急停车尾端或与紧急停车带错开一定距离布置,既改善结构受力,又不影响车辆转弯半径,车行横通

道轴线与紧急停车带端头距离以0~6m左右为宜,如图6.2。

图6.2 车行横通道与主洞斜交连接平剖面图

6.3 紧急停车道宜设在Ⅰ~Ⅳ级围岩段,当隧道为双向行车时上下行车道的紧急停车道应交错设

置;

7 施工辅助措施设计

7.1 隧道施工辅助措施一般有:大(中)管棚、小导管预注浆及超前锚杆;

7.2 大管棚一般用于隧道洞口端的土质或土状强风化围岩,材料φ108mm无缝钢管,长度不大于

40米,环向间距50~30cm,外插角1~2°;

7.3 隧道洞口端的大管棚必须设置套拱,套拱长度一般取2m,厚度60cm,套拱一般按拱墙全截面

设计,特殊情况可仅设拱部部分;斜交成洞面的套拱平面投影可做成直角梯形或斜边梯形,并保证套拱最短边长不小于2m;

7.4 大管棚套拱的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0.25MPa,当套拱之上需要堆土反压时应根据堆土重量计算

套拱的地基承载力;对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对地基进行处理,建议方法:采

用一定长度的φ108钢管桩;

7.5 大管棚与其他(如小导管注浆)施工辅助措施的搭接长度不小5m;

7.6 小导管注浆一般用于Ⅴ级围岩和富水的断层破碎带;材料:φ50mm的无缝钢管,长度5m,环

向间距0.2~0.5m,外插角10~15°(或10~15°+45°),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0米(水

平投影);

7.7 超前锚杆一般用于Ⅳ级围岩及贫的断层破碎带;材料:φ22或φ25 HRB335钢筋,长度3.5m

环向间距0.4~0.6m,外插角10~15°,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0米(水平投影);

7.8 小导管注浆和超前锚杆的纵向间距在设计中应根据钢支撑的间距进行调整,以保证小导管的

尾部支撑于钢支撑;

7.9 注浆压力的设计:设计注浆压力=静水压力+(0.5~2.0)MPa;

7.10 洞内超前预支护应尽量采用小导管注浆或超前锚杆,对地质情况特别复杂的也可采用中管棚

(无套拱)+小导管注浆的方式。

8 特殊地质隧道设计

8.1 岩溶

1. 仔细研究地勘资料,弄清溶洞填充物的性质、溶洞位置及岩溶水的情况;

2. 设计中应强调超前地质预报,一般采用TSP和超前平空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 溶洞地段应在设计中明确要求对底板进行物探,已探明隧道的底板厚度,当底板为微风化灰岩且厚度不小于10m时可不作处理直接跨越;除此之外均应作加强处理,处理措施根据底部围岩的分化程度和厚度由计算确定;

4. 当隧道底部溶洞为明洞时,对浅碟式的溶洞可用回填(或涵洞)跨越,对较深的溶洞隧道底板应按桥梁结构跨越;

岩溶地段设计应注意突泥涌水病害;当溶洞为暗河时,对溶洞水应采用暗沟疏通的办法处理;

6. 加强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设计;

8.2 涌水

1. 在岩溶地区和富水的破碎带地段,设计时应考虑涌水对隧道的影响;

2. 在隧道纵坡设计时,预计涌水段落应尽量安排在施工排水的顺坡段,对无法实现施工顺坡排水的涌水段落,应预留两倍于预计涌水量的机械排水能力;

3. 在涌水段落应考虑,行之有效的地质预报措施(如TSP、平孔钻探、红外探水等);

4. 为了确保隧道的正常营运、施工安全和地下水资源,在涌水段落设计时应考虑堵排结合,以堵为主的原则进行隧道的防排水设计;图8.2为某隧道特大突水病害,高峰小时流量为11万立方米

/小时。

8.3 瓦斯

1. 隧道通过煤系地层时,应考虑防瓦斯的设计;

2. 加强洞内通风,洞内应采用防爆电器,杜绝明火进洞,及时对洞内进行淋水喷洒;

3. 施工时洞内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瓦斯浓度监测仪表,并设置专职的安监人员,对洞内的瓦斯进行检测记录;

4. 每次开挖爆破后都要对工作面处进行瓦斯浓度测试;

9 隧道路面设计

9.1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设计弯拉强度为0MPa;

9.2 洞内水泥混凝土面层下要设一层20cm厚C20的水泥混凝土调平层。

5.10照明、通风、消防及监控

10.1 隧道通风宜采用较为经济的纵向通风(包括全射流纵向通风和分段纵向通风),根据隧道的

规模和交通量的大小,进行一次性设计分期实施;

10.2 通风设计工况应考虑正常行车、交通阻塞和火灾的情况;

10.3 在对单洞双向行车的隧道进行隧道通风计算时,通风方向逆向车的比例系数宜取0.6;10.4 射流风机宜选择节能型的风机,图10.4为节能型的香蕉形射流风机;

图10.4

10.5 在照明灯具的应选择节能型的灯具;

10.6 隧道应根据其规模设置相应的消防和监控设施;

10.7 其他事项均按相关规范办理。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作者:————————————————————————————————日期:

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2、洞身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3、隧道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 4、锚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5、喷射砼施工作业指导书 6、型钢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7、结构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8、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指导书 9、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骨架护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12、预应力锚索施工作业指导书 13、格构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首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洞顶截水沟、天沟以及排水沟,然后按照设计坡度刷坡。边仰坡及洞口处开挖面,采用人工借助反铲、风镐、风钻由上而下进行开挖,并随之进行防护。 进口端洞门为单压式明洞门,施工时先按设计要求施作截水沟,然后逐级进行边坡开挖,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按明洞施工工序施作明洞,待明洞施工完成后,进入隧道洞身施工。 由于本明洞地质条件极差,为防止坡体滑动、保证坡体的稳定性,明洞采用明挖和暗挖并分段施工的方法。左拱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他部位均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先明挖左拱部土体,并随即对开挖土体两侧的边坡进行R32N 自进式锚杆注浆加固。加固好后施作暗挖段Φ108管棚和间距为80cm的I20a型钢钢架护拱。待型钢钢架护拱做好后,对本段明洞部分施作防水层进行土石回填以保证山体压力平衡,并施做右拱部暗挖部分管棚。待右拱部暗挖及初期支护段完成后,再分部暗挖边墙及仰拱部分,边墙及仰拱部分的支护随开挖同步进行,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形成较好的支护状态以减少围岩的沉降。 附图:明洞施工工艺框图 出口端为无端墙斜交洞门,先将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及格构梁施作完成后,方可施作洞门工程。由于本洞门与线路斜交,施工较一般地段复杂,施工时型钢钢架先在洞外预先按设计尺寸制作好后,现场精确放样,逐榀安装,将初期支护部分完成后,便可开始进洞施工,进洞后出口段按CD工法施工以减小围岩松驰变形量。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施工组织设计 第1章概述 1.1 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范围为《野鸡山隧道渗漏水处理工程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中所有施工内容。 1.2 编制依据 1.2.1《野鸡山隧道渗漏水处理工程方案设计》; 1.2.2 公司拥有的施工设备、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和以往隧道工程建设的施工经验; 1.2.3 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J10-8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1.2.4 国家、交通部、河北省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1.2.5 现场调查、勘测资料。 1.3 编制原则 1.3.1 安全第一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法。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1.3.2 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O9002质量体系,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中加强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1.3.3 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隧道破除、防排水、防护、衬砌等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1.3.4 确保工期的原则

电缆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应急预案 7.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7.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7.3突发事件风险分析 7.3.1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公司、甲方和国家财产、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 7.3.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火灾、中毒、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洪灾等。应急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几类事故。 7.3.3应急预案应立足于安全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项目自援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地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的救助。 7.4应急准备 7.4.1成立抢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1)公司抢险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主管施工生产的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 成员:工程组、技质组、物资组、安保部、办公室 职责:研究、审批抢险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 (2)项目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责职 组长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本项目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小组人员分工、向上级单位请示启动上级部门应急预案等。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协助组长工作,在组长不在场的情况下行使组长权利、协调处理相关工作,具体负责各分工区生产安全的现场管理,恢复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3)组员:各部室人员以及各施工班组组长,服从组长及副组长的安排,负责应急抢险任务的具体实施。 7.4.2应急资源准备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的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资源,主要分为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和救援器材。 (1)主要应急物资、机械设备 主要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储备表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铁路单洞双线)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 隧道概况 (1)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 1.2.1工程地质 (1) 1.2.2 水文地质 (1) 第二章隧道深浅埋判定及围岩压力的计算 (2) 2.1 深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 (2) 2.2 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 (2) 2.3 Ⅳ级围岩计算 (3) 2.3.1 Ⅳ级围岩深浅埋的判定 (3) 2.3.2 Ⅳ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2.4 Ⅴ级围岩的计算 (4) 2.4.1 Ⅴ级围岩深浅埋判定 (4) 2.4.2 Ⅴ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第三章衬砌内力计算与检算 (5) 3.1 Ansys的加载求解过程 (5) 3.2 衬砌结构强度检算原理 (5) 3.3 I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6) 3.4 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9) 第四章衬砌截面配筋计算 (19) 4.1 截面配筋原理 (19) 4.2 IV级围岩配筋计算 (19) 4.3 V级围岩配筋计算 (20) 4.3.1 断面1的配筋计算 (20) 4.3.2 断面2的配筋计算 (2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太中银铁路为客货共线的双线铁路。线路上一共建有22座隧道,其中王家庄2号隧道位于王家庄东侧,隧道进口地势较陡,此处岩石裸露,进口前方为一冲沟,冲沟内有水,地势狭窄。出口坡度陡,为黄土覆盖,并有大量植被,出口前方为一冲沟,沟内地势平缓,沟内经过开采,原有地形已改变。隧道进口里程DK194+082,出口里程DK194+450,全长368m 。隧道位于半径为5000m 曲线上,隧道内坡度为7.5‰的下坡,最大埋深61.08m 。隧道进出线间距4.49m ,DK194+340至出口线间距为4.40m 。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2.1工程地质 (1) 隧道洞身通过的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 地层描述如下: 老黄土:稍湿、坚硬状态,具垂直节理; 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强风化~弱风化,节理发育,岩层产状195°∠15°。 (3)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04m 。 (4)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地震基本烈度VI 度。 1.2.2 水文地质 隧道洞体内土石界面有地下水。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1) 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1) 之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1) 之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 (或称荷载 )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xx, 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 相比,新增内容约占 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 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 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1) 之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

隧道工程师岗位职责

隧道工程师岗位职责 1、隧道工程师岗位职责 1.认真执行施工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2.参与施工交接桩、复测、设计图纸复核。对设计中存在问题及时汇报。 3.做好隧道施工中特殊过程、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辩识评价,参与编制项目施组及隧道工程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质量安全、环保相关作业指导书、管理方案、应急予案和技术交底。 4.准确掌握隧道工程的设计文件意图、标准规范,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创优规划,按工期要求及时提报进度安排、材料计划和技术交底。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5.做好隧道施工过程中内业资料的积累及竣工资料的编制、整理工作。 6.参与推广隧道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和QC小组活动。7.积极主动参与论文及技术总结的编写。按规定提供有关报表。 8.参加质量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对事故原因提出技术分析,对质量隐患和质量通病提出预防措施,防止工程质量事故发生。 9.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2、隧道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1、熟悉合同条件,规范和设计图纸,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进行全面控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按规定程序和要求提出处理意见。 2、审查承包人提出的隧道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施工技术员及机械设备的配备,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安全保障系统等,提出审查意见供总监理工程师审批时参考。 3、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涉及图纸有局部不尽合理之处或工程地质水文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反映和研究,必要时以书面形式上报总监理工程师。 4、审查承包人提交的施工图,竣工图及变更设计图,对方案性的变更必须报总监理工程师,以便做出变更设计的安排;审查承包人的开挖,出渣,初衬,预加固,预支护,排水等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做出是否同意开工的决定。 5、批准或不批准承包人的检验申请,对承包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应建议总监理工程师签发监理通知书。 6、配合计量工程师审查承包人的计量支付月报;坚持经常性工地旁站和巡查,即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现场监理员进行工作上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指导,对重要工程,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新工艺等要亲自到场,亲自把关。 7、密切注意围岩地质水文的变化,围岩的稳定,初衬效果,二衬质量等; 8、组织,领导和检查现场监理员的工作,填写监理日志并审阅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理日志;有权越级向总监理工程师提出监理工作中的建议,反映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办理总监理工程师委托的其他监理工作。 3、隧道工程师岗位职责 1.参与施工交接桩、复测、设计图纸复核。对设计中存在问题及时汇报。 2.做好隧道施工中特殊过程、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辩识评价,参与编制项目施组及隧道工程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质量安全、环保相关作业指导书、管理方案、应急予案和技术交底。

隧道工程设计规定

第五篇隧道工程 第一章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深度 说明:对于非独立立项的隧道,总体或道路工程已论证的内容可以略去。 1概述 简要介绍工程建设项目的背景、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研究的范围及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过程;简述建设的必要性、实施的可行性,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主要研究结论。 1.1 建设背景 1.2 编制依据 1.2.1 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及有关文件。 1.2.2 工程项目的委托合同书。 1.2.3 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的专业系统(如城市路网、轨道线网、航道、风景区、重要管线等)规划文件。 1.2.4 相关专题的研究(对大型和特大型隧道应作补充)。 1.3 研究范围和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过程 1.5 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1.6 主要研究结论(项目在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及推荐方案概况) 2 现状评价、规划及建设必要性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3 研究区域交通现状评价与发展规划 2.4 沿线用地和其他重大设施规划(包括路网、轨道交通、水运、重大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 2.5 交通量预测分析 2.6 项目建设必要性 3 工程建设条件 3.1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周围景观环境,气象和水文等) 3.2 建设条件 3.2.1 工程沿线环境(沿线建、构筑物情况,管线及地下障碍物,江河湖海和文物保护等)。 3.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3.2.3 地震。 3.2.4 河段水文和河势演变。

3.2.5 航道、航运、水工和岸线建筑。 3.2.6 防洪现状及规划。 3.2.7 其他(与工程相关的路网、轨道交通等其他设施)。 3.2.8 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3.3 工程各专题的研究结论(如环境影响评价,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产资源评估等专题) 4 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 4.1 项目功能定位 4.2 建设规模 4.3 主要技术标准(包括道路等级,设计车速,隧道线形指标、隧道建筑限界,荷载,建筑防火、防水和抗震设防等)。 5 工程总体方案 5.1 线位方案比选 5.2 隧道实施方案比选(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对隧道实施的工法作必要的分析比较) 5.3 路线交叉和疏解(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的需要) 5.4 交通组织和评价 6 隧道工程 6.1 隧道线路 6.2 隧道建筑与景观 6.3 隧道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 6.4 工程建设风险管理 6.5 结构防水与耐久性 6.6 隧道通风 6.7 隧道给排水、消防 6.8 隧道供配电和照明 6.9 隧道监控 7 接线道路工程 主要包括隧道两端的接线道路和地面道路工程所涉及的道路、桥梁和管线等工程内容。 8 附属工程 主要包括隧道的养护与管理设施,隧道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等。 9 防灾救援 9.1 防灾救援标准及组织体系。 9.2 火灾工况下防灾措施与救援方案。 9.3 水灾工况下防灾措施与救援方案。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摘要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的基本依据。根据施工文件要求、隧道工程特点、围岩条件、工期要求、周围环境、施工技术装备和施工力量等技术与经济因素,在确保安全、经济的前提下,编制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其目的是保证工程按设计要求的质量、计划规定的进度与合理的设计预算,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xx 隧道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对施工工艺、机械装备、监控量测、工序安排、劳动组织、材料供应、工程投资、场地布置等,作出合理的规划,并提出了组织措施和充分预计可能出现问题的对策, 制定了工期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和环保措施等。另外,根据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基本施工工序、劳动力安排及工期要求等,编制了施工形象进度图、网络计划图和施工横道图。根据隧道工程规模大小、洞口地形特点、弃渣场位置和水源情况及工期要求等,本着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的原则编制了施工场地布置图。确保隧道施工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本次设计是一次一栋办公楼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在建筑物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确定结构方案;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布置,并初步估算,确定结构构件尺寸,进行结构计算。结构计算包括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截面设计,并绘制相关的结构施工图。 关键词:隧道;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结构;内力;施工图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 编制依据及原则 (7) 1.1.1 编制依据 ............................................................................................................................ 7 1.1.2 编制原则 .......................................................................................................................... 7 1.1.3 项目目标 ............................................................................................................................ 8 1.2 工程范围及工程数量 . (9) 1.2.1 标段范围 ............................................................................................................................ 9 1.2.2 主要工程数量 .................................................................................................................... 9 1.3 工程地质条件 . (9) 1.3.1 地形地貌 ............................................................................................................................ 9 1.3.2 气象 .................................................................................................................................... 9 1.3.3 地质条件 ............................................................................................................................ 9 1.3.4 水文地质条件 .................................................................................................................. 10 1.3.5 地质构造 .......................................................................................................................... 10 1.3.6 地震烈度 .......................................................................................................................... 10 1.3.7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问题 .............................................................................................. 10 1.3.8 工程特点及难点 .............................................................................................................. 10 1.4 隧道施工环境 .. (11) 1.4.1 施工用水 .......................................................................................................................... 11 1.4.2 施工用电 .......................................................................................................................... 11 1.4.3 通讯 .................................................................................................................................. 11 1.4.4 交通运输 .......................................................................................................................... 11 1.4.5 地材供应条件 (11) 第二章 施工准备 (14) 2.1 现场布置 (14) 2.1.1 主工作面选址 .................................................................................................................. 14 2.1.2 弃渣场地及卸渣道路布置 .............................................................................................. 14 2.1.3 大宗材料堆放场地和材料库布置 .................................................................................. 14 2.1.4 生产房屋和生产设施布置 .............................................................................................. 14 2.2 人员及机械配备 . (15) 2.2.1 队伍安排及劳动力组织 .................................................................................................. 15 2.2.2 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 ...................................................................................................... 16 2.3 施工技术准备 .. (17) 2.3.1 熟悉图纸资料和有关文件 .............................................................................................. 17 2.3.2 技术交底 .......................................................................................................................... 17 2.3.3 技术保障 .......................................................................................................................... 17 2.4 施工现场准备 .. (17) 2.4.1 复查和了解现场 .............................................................................................................. 17 2.4.2 确定工地范围 .................................................................................................................. 17 2.4.3 清除现场障碍 (17)

中南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铁路山岭隧道课程设计指示书 . 隧道教研室. (注:可供公路隧道设计者参考,基本方法一样。) 一、原始资料 (一)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沙口坳隧道穿越地段岩层为石灰岩,地下水不发育。其地貌为一丘陵区,海拔约为150米。(详细地质资料示于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 (二) 线路条件 本隧道系Ⅰ级干线改造工程,单线电力(或非电力)牵引,远期最高行车速度为160公里/小时,外轨最大超高值为15厘米,线路上部构造为次重型,碎石道床,内轨顶面标高与路基面标高之间的高差为Δ=70厘米,线路坡度及平、纵面见附图,洞门外路堑底宽度约为11米,洞口附近内轨顶面标高: 进口:52.00米出口:50.00米 (三) 施工条件 具有一般常用的施工机具及设备, 交通方便, 原材料供应正常, 工期不受控制。附:(1) 1:500的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二张; (2)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附有纵断面总布置图)一张。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 确定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定出隧道长度; (二) 在1:500的地形平面图上绘制隧道进口、出口边坡及仰坡开挖线; (三) 确定洞身支护结构类型及相应长度,并绘制Ⅳ类围岩地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图一张(比例1:50); (四) 布置避车洞位置; (五) 按所给定的地质资料及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并绘制施工方案横断面

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 (六) 将设计选定的有关数据分别填入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的相应栏中,并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应完成的设计文件 所有的图纸均应按工程制图要求绘制,应有图框和图标。最后交出设计文件及图纸如下: (一) 标明了洞门位置及边、仰坡开挖线的1:500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两张,图名为“沙口坳隧道进口洞门位置布置图”和“沙口坳隧道出口洞门位置布置图”; (二) 参照标准图绘制的1:50衬砌横断面图一张,图名为“Ⅳ类围岩衬砌结构图”; (三) 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一张,图名为“沙口坳隧道纵断面布置图”; (四) 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内容有: 1.原始资料 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②线路条件; ③施工条件等。 2.设计任务及要求 3.设计步骤 ①确定洞口位置及绘制边仰坡开挖线的过程 应列出有关参数如b、c、d等值的计算,详细表述清楚各开挖面的开挖过程; ②洞门及洞身支护结构的选择,标明各分段里程、不同加宽的里程; ③大小避车洞的布置; ④施工方案比选: 包括施工方法的横断面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 四、设计步骤 (一) 隧道洞门位置的确定 洞门位置的确定与洞门结构形式、边仰坡开挖方式、洞口附近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通常采用先在1:500的洞口地形平面图上用作图法初步确定洞门位置, 然后在实地加以核对和修正。 为了保证施工及运营的安全, 《隧规》提出了“在一般情况下,隧道宜早进洞,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一)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班级计信1232班 学生姓名唐XX学号122508XXXX指导教师王XX 毕业设计题目中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建设与管理方案设计毕业设计 类型方案设计 1.课题研究 ERP代表了当代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与技术,并能够解决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问题,近年来ERP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ERP是由美国GartnerGroupInc.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管理模式。 2、课题研究意义 ERP系统实际应用中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其"管理工具"的本质。ERP系统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ERP软件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ERP系统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软件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所以,ERP系统首先是一个软件,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ERP软件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ERP 系统也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2.课题研究目标 制造业的进销存一直是其应用ERP系统的核心目的,不过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进展,传统的ERP系统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新型的可定制的、支持二次开发的,并可对接企业内部其它信息系统的ERP解决方案才是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navision作为其ERP解决方案,尤其是跨国的全球型企业,navision的本地财务化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全球数据的整合。通过将产品研发与制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指导书2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指导书 1 设计原则及有关技术指标 1.1主要构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强度、刚度,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 1.2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周围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状况,通过对技术、经济、环保及使用功能的综合比较,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1.3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运营、环境保护、防灾等要求。 1.4 结构的净空尺寸除应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沉陷等因素。 1.5 断面形状和衬砌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埋深、施工方法等条件,从地层稳定、结构受力合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确定。 1.6隧道结构按结构“破损阶段”法,以材料极限强度进行设计。 1.7 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应控制在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1.8 隧道建设应尽量考虑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9设计中除参照本指导书外,尚应符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或《地铁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10隧道主体工程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 1.11隧道结构的抗震等级按二级考虑,按抗震烈度8度设防。 1.12 结构设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应根据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腐蚀性等情况,满足防水和防腐蚀设计的要求。当结构处于有腐蚀性地下水时应采取抗侵蚀措施,混凝土抗侵蚀系数不低于0.8。 1.13 在永久荷载基本荷载组合作用下,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进行结构构件裂缝验算。二类环境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迎土面)应不大于0.2mm,一类环境(非迎土面及内部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均应不大于0.3mm。当计及地震、人防或其它偶然荷载作用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1.14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应按表1-1采用。区间隧道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表1-1 混凝土的极限强度(MPa)

隧道工程设计书word版

1、工程概况: 安徽省铜汤高速公路要穿越黄山的焦家山,在该山建一隧道。隧道址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区,海拔105.2m —231.1m ,相对高差125.9m 。山脊走向35度左右,隧道轴线与山脊走向基本垂直。 2、地形地质等条件 工作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梅雨区4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5.2—17.3度,最高日平均气温为42度,最低日平均气温为-20度。七、八月气温最高,一月气温最低。区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673.5mm ,最大为2525.7mm ,最小为627.9mm ,多锋面雨及地形雨,山区冬季风速较大,一般为4~5级。 地层岩性主要为志留系畈村组粉砂岩(fn S 2)和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成因碎石土(1 4 d e Q +)。 3、设计标准 设计等级: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 地震设防烈度:7级 4、计算断面资料: 桩号:K151+900.00; 地面高程:205.76m ; 设计高程:138.673m ; 围岩类别:Ⅲ类; 复合式衬砌类型:Ⅲ类;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该段隧道通过微风化粉砂岩地段,节理裂隙不发育,埋置较深,围岩稳定性较好。 5、设计计算内容 (1)确定隧道开挖方式及隧道断面布置图; (2)围岩压力计算; (3)隧道支护设计图; (4)隧道衬砌设计图。 6、设计依据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隧道工程》王毅才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4)《地下结构静力计算》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工程教研室 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隧道断面布置 本公路设计等级为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由《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3.2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对于Ⅲ类围岩,分离式独立双洞间的最小净距为2.0B ,B 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本隧道入口处桩号为:K151+818,出口处桩号为:K151+986,全长168米,为短隧道,不需设紧急停车带。 因围岩条件较好,选隧道断面形式为直墙式。 公路隧道建筑限界: 本高速公路位于皖南山区,取设计时速为h km V k /100=,则建筑限界高度H =

隧道通风课程设计

通风计算 1基本资料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车道数、交通条件:2车道、单向 =80km/h 3.设计行车速度:u r 4.隧道长度:1340m;隧道纵坡:1.5% 5.平均海拔高度:1240m;隧道气压:101.325-10×1.24=88.925 6.通风断面面积:62.982 m,周长为30.9m 7.洞内平均温度:12℃,285K 2通风方式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交通量预测,近期(2013 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465辆/每日,远期(2030年)10963辆/每日,隧道为单洞单向交通,设计小时交通量按年平均日交通量的10%计算,故近期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47辆/h,远期为1096辆/h。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给的车辆组成和汽柴比,将其换算成实际交通量,小客车:20%,大客车:27.2%,小货车:7.8%,中货车:20.6%,大货车:20.1%,拖挂车:4.3%,汽柴比:小客车、小货车全为汽油车;中货 0.39:0.61;大客 0.37:0.63;大货、拖挂全为柴油车,结果如表6.1所示 表6.1车辆组成及汽柴比 可按下列方法初步判定是否设置机械通风。 由于本隧道为单向交通隧道,则可用公式(6.1) L*N≤2×105式(1) 式中:L——隧道长度(m);

N ——设计交通量(辆/h )。 其中L 、N 为设计资料给定,取值远期为N=1096辆/h ,L=1340m 由上式,得 1340×1096=1.46×106 >2×105 以上只是隧道是否需要机械通风的经验公式,只能作为初步判定,是否设置风机还应考虑公路等级、隧道断面、长度、纵坡、交通条件及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由初步设计可知知本设计需要机械通风。 3 需风量计算 CO 设计浓度可按《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查表按中插值法的再加上50ppm 。设计隧道长度为1340m ,查表知ppm =ppm δ()292。交通阻滞时取 =300ppm δ。烟雾设计应按规范查表,设计车速为80km/h ,k (m 2)=0.0070m -1 。同时,根据规范规定,在确定需风量时,应对计算行车速度以下各工况车速按20km/h 为一档分别进行计算,并考虑交通阻滞时的状态(平均车速为10 km/h ),鹊起较大者为设计需风量。 CO : n m m m-1f =?∑ (N )219×1.0+110×7+85×2.5+88×5+188+138+220+48=2235.5 烟雾:n m m m-1 f =?∑ (N )188×1.5+138×1.0+220×1.5+48×1.5=822 3.1 CO 排放量计算 CO 排放量应按式(6.2)计算 61 1()3.610n CO co a d h iv m m m Q q f f f f L N f ==????????∑ 式(2) 式中:CO Q ——隧道全长CO 排放量(m 3/s ); co q ——CO 基准排放量(m 3/辆·km ),可取为0.01 m 3/辆·km ; a f ——考虑CO 车况系数查表取1.0; d f ——车密度系数,查表取0.75; h f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系数,海拔高度取1240m 查表取1.52; m f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查表; iv f ——考虑CO 的纵坡—车速系数,查表取1.0; n ——车型类别数; m N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辆/h )查表。 稀释CO 的需风量应按式(6.3)计算

《隧道作业指导书》word版

总则 (2) 一、超前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 (4) 二、大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 (12) 三、开挖作业指导书 (22) 四、钢拱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45) 五、喷射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54) 六、锚杆作业指导书 (64) 七、钢筋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71) 八、防水板作业指导书 (78) 九、二次衬砌作业指导书 (86)

总则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青荣城际铁路蓁隧道工程施工 2、编制依据 2.1青荣城际铁路设计图纸 2.2根据铁道部颁发的现行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技术规则及作业标准等编制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测规程》TB10027-2001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则》TB10014-98 《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 2.3根据投标文件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2.4根据国家现行的法令、法规,地区行业颁发的安全、消防、环保、文物等管理规定; 2.5现场调查及核对的相关资料 3、作业准备 3.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及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隧道工程的课程设计

石家庄铁道大学20XX-20XX学年201X级《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学院 方向:地下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老师: 201X年12月30日

1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中苛隧道进口里程DK135+080,出口里程DK135+580,全长500m 。隧道位于R =7000的曲线上,隧道内坡度为4‰下坡 隧道所处地形为圆形沙丘,丘顶局部石灰岩裸露,大部被土覆盖,植被较发育,山丘山坡较平缓,四周较平坦,地表多辟为耕地。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一)工程地质 表覆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新黄土及第四系中更新统坡洪积,下伏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三段组,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新黄土:黄褐色,硬塑~坚硬,含少量姜石,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厚5.0-20.0m 。 老黄土:棕红色、硬塑~坚硬,含大量姜石,厚大于40m 。 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深灰色,灰色,薄层-厚层状,弱风化-微风化,节理发育,块状砌体结构,具弱溶蚀现象。 (二)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较发育,隧道内含少量地下水,雨季水量丰富,渗透系数K=1.6m/d 。 2 隧道深浅埋判定及围岩压力的计算 2.1 深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 深、浅埋隧道分界深度至少应大于坍方的平均高度且有一定余量。根据经验,这个深度通常为2~2.5倍的坍方平均高度值,即: ()q p h H 5.2~2= 式中,p H —深浅埋隧道分界的深度; q h —等效荷载高度值 系数2~2.5在松软的围岩中取高限,在较坚硬围岩中取低限。 当隧道覆盖层厚度q h h ≤时为超浅埋,p q H h h <<时为浅埋,p H h ≥时为深埋。 2.2 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 (1) 当隧道埋深h 小于或等于等效荷载高度h q (即q h h ≤)时,为超浅埋隧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