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知识讲解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知识讲解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知识讲解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知识讲解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

【近体诗平仄规则】

--------------------------------------------------------------------------------

〖简介〗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

〖规则〗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

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

〖五绝〗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

〖七绝〗

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

〖五律〗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

〖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酬乐天扬州……(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 要区别平仄,就要先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就是“不平就是仄”。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诗词曲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声调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在用于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读去声了。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三类。你只要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

【教程】近体诗“平仄”要义—30分钟教你掌握平仄 (1)

【教程】近体诗“平仄”要义——30分钟教你掌握平仄 近体诗平仄要义 诗,就是讲求节奏的语言,词、曲、歌、赋与之同源。 诗作为语言中与美学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形式,其魅力就在节奏,所以王力先生有言,“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得,而是为了吟的”。节奏和谐,诗就琅琅上口。 近体诗(即律诗、绝句)讲究“平仄”,其实就是对诗节奏的规定,跟乐谱相似。 只要掌握了规则,近体诗“平仄”其实非常简单。我常费解于古时蒙童皆知的东西,现在为什么要到大学才讲。如果你能用30分钟的时间认真看完本贴,相信你也这么认为。 一、几个概念 1.什么是“平”、“仄”?可以简单理解为,“平”就是长、高音(联想普通话当中 的一声、二声)。“仄”就是短、低音(联想普通话里面的三声、四声)。 古今语音变化很多,各地方言亦多不同,所以历史上对每个字的“平仄”曾有过很 多次规定,即“韵书”。 如果要求精确,查韵书即可。现在常用的,最严的是“平水韵”,较松的是“词林 新韵”,最松的是“中华新韵”。还有个简单的办法,上“诗词吾爱网”在线检测。 2、近体诗分律诗、绝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五个字的叫“五言”,七个字的叫 “七言”。 近体诗都是两句两句地写,其中逗号前面的叫“出句”,句号前面的叫“对句”。 “出句”尾字必须用“仄”声,“对句”尾字必须用“平”声,即应“先抑后扬”。 整首诗的第一句叫“首出”,也叫“起句”,其中第二个字若是“平”声,叫“平 起”,若是“仄”声,叫“仄起”(平起、仄起无甚大用,因为大家用惯了才予以 保留,了解即可)。整首诗的第二句叫“首对”。两句联在一起,叫做“首联”。 依次类推,三四、五六、七八句也都是一出句一对句。两两联在一起,分别叫“颔 联”、“颈联”、“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需要对仗,绝句无要 求。 整首诗的最后一句叫“末句”,对于绝句就是第四句“颔对”,对于律诗就是第八 句“尾对”。

取名注意事项

起名四注意 说到起名,有些人可能会撇撇嘴:“不就起个名字嘛?翻翻字典随便找俩字搭上不就得了?”事实上,起名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想把名字起好还是要有一定学问的。下面,我们就跟大家谈谈起名的四条“注意事项”。 一.好认、好写、有较深刻的含义 名字是让别人叫的,这就得考虑别人是否认识的问题。有些人的名字特难认,连学校的老师都得查字典。记得有个叫张蠡的朋友,初次见面时他告诉我,“蠡”字音“梨”,可第二天我又忘了这字该含什么。 现在有些人觉得给孩子取名越深奥越好,越生僻的字越高深,其实不然,生僻的字不一定有深刻的含义,而生僻的字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好认,有时还不好写。有些人给孩子取名时翻“康熙字典”,拣难认的字用,以追求名字的深刻含义,却没想到好认和好写的问题。名字过于生僻,会带来不少麻烦,首先就是别人不认识,念错了就可能闹出笑话。而且如果一个小孩儿的名字笔画太多,孩子写名字的时候就费劲了。给孩子取名字要用规范字,不能用自造的字,过去有人用自造字取名字,在铅字时代影响还不大,可如今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里没有自造字,会带来不少麻烦。办个公证、护照、身份证什么的,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名字要有一定的内含,这是中国人取名的传统。你要是希望孩子成为音乐家,就不妨让他叫韵生,意为他是在乐声中孕育的。如果您

想让孩子长大当海军可以叫他龙海,希望他像龙一样在海上驰骋。 给女孩子起名,最常见的是以美为内涵的名字。现在女孩子靠本事成名成家的大有人在,应变把女孩子摆在与男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在取名字时开拓新的思路。 二. 注意字音的选择 名字除了要好认以外,还要符合中国字的发音规律,也就是要读起来上口,不能跟绕口令似的。一般来说,两个字的名字,如果前面的字是上声或去声,后面的字就应该是平声。 三个字的名字对语音的要求就更高一点,如果四声安排得不好,读起来就不顺。比如三个字都用上声,如沈海埂,读起来就别扭,好像不能一口气读完似的。三个字都用去声也不好,如宋兆盛,读真情为不好听,不如叫宋兆年好听,因为年是平声。 (1)避免姓和名声母和韵母相同。 例如:“汪”(wang)是由“乌”(W)昂(ang)所拼写成的,取名时不宜为“汪文威”(wang wen wei)三个的字母相同,读起来很不顺口。“包波帮”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如果将两个名字互换一字,改成“汪伯威”和“包文帮”或“汪文威”和“包伯威”,便动听得多了,相邻两字的声母尽量避免相同,读起来才上口。同样的,韵母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2)避免姓名的字音与不雅之词句音。 例如:李思、韩渊、史诗、杜子达等名,看字义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语里读成你死、喊冤死尸、肚子大等。

律诗的平仄

【第四节律诗】 一、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的每一句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都必须逐字讲究。用字不合平仄格式,就不是律诗。这种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五言律诗只有四种平仄格式,七言律诗也只有四种平仄格式。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种句型,如下: (1)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 (二)七言的平仄 和五言一样,七言也只有四种句型,如下: (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七律的平仄 (1)仄起不入韵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十六唐) 仄仄平平平仄仄,剑外忽传收蓟北,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却看妻子愁何在,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漫卷诗书喜欲狂。kuá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白日放歌须纵酒,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青春作伴好还乡。xiā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即从巴峡穿巫峡,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便下襄阳向洛阳。yáng * “看”在这里作平声。 (2)平起不入韵式 野望杜甫(十三豪) 平平仄仄平平仄,西山白雪三城戍,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南浦清江万里桥。qiáo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海内风尘诸弟隔,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天涯涕泪一身遥。yáo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惟将迟暮供多病,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未有涓埃答圣朝。cháo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跨马出郊时极目,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不堪人事日萧条。tiáo (3)仄起入韵式 书愤陆游(十四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早岁那知世事艰?jiān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原北望气如山。shān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楼船夜雪瓜州渡,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铁马秋风大散关。guān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塞上长城空自许,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镜中衰鬓已先斑。bān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出师一表真名世,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千载谁堪伯仲间?jiān (4)平起入韵式 贫女秦韬玉(十六唐) 平平仄仄仄平平,蓬门未识绮罗香,xiāng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拟托良媒益自伤。shā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谁爱风流高格调,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共怜时世俭梳妆。zhuā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敢将十指夸针巧,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不把双眉斗画长。chá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苦恨年年压金线,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他人作嫁衣裳。sháng 三、律诗平仄的变通 律诗的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细心的朋友也许不难发现,在前面所举的例子中,平仄关系都与要求不一致,难

[VIP专享]格律诗的平仄押韵讲义

盐井乡初级中学教师培训 讲义 培训人: 时间:

格律诗的平仄与对仗 概念: 格律诗: 指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歌。中国古典格律诗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近体诗: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近体诗,和古体诗相对,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也被称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其实它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

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同句相对,邻句相粘”。 《寓舍书怀》陆游 借得茅斋近筰桥,羁怀病思两无聊。 春从豆蔻梢头老,日向樗蒱齿上消。 丛竹晓兼风力横,高梧夜挟雨声骄。 书生莫倚身常健,未画凌烟鬓已凋。 “同句相对” 这里的同句相对,指一个句号之内的两个分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先看首对: 借[得]茅[斋]近[筰]桥,羁[怀]病[思]两[无]聊。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通]仄[平]平。 依照前次我所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可见这句中的两个分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那么再看其它句子是不是也相对呢? “春[从]豆[蔻]梢[头]老,日[向]樗[蒱]齿[上]消。” “丛[竹]晓[兼]风[力]横,高[梧]夜[挟]雨[声]骄。” 观察方括号里面的字,都是合乎“对”的规则的。 “邻句相粘” 邻句相粘,指不同句的相邻两分句,平仄相同。 借得茅斋近筰桥,羁怀病思两无聊。春从豆蔻梢头老,[此两句

传统易经起名基本原则

传统易经起名基本法则 传统易经起名,以补救个人命理喜用神为原则,着重考虑汉字的义蕴美、音律美、形态结构美,再经过《易经》六十四卦卦理的分析来选择确立吉名,起名过程完全遵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是流传久远、经得起时间验证和最为大众接受的起名方式。 传统易经起名,涉及的知识层面较多,很多家长为宝宝起名常常会遇到太多困扰不清的问题,为了给大家理清各种障碍,我将起名的一些原则和过程整理出来,希望对起名中的家长有所帮助,因本人才疏学浅,难免有错漏或谬误之处,亦请名师高人不吝赐教和斧正为盼。 起名原则: 一.八字的喜用神 二.名字的五行属性 三.五行的阴阳调节 四.姓名卦象与理数 五.名字的义蕴 六.名字的结构形态 七.名字的音律选择 八.名字的偕音 九.名字的避忌事项

一.八字的喜用神 起名字为什么要算命取用神呢? 八字算命,是一门精深的预测学,运用它可以预测人的运气趋势,将不良的先天信息反馈出来,在后天作相应的调节,起到改善运气的作用,好名字也是改造后天运气的其中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八字预测的基础上,所以传统易经起名的第一步就是推算八字喜用神。 八字术,也就是算命,唐朝李虚中发明,至宋代徐子平将其完善。其法是将人出生的年、月、日、时配上天干地支,一共得到四组天干地支,合计八个字,所以称之为八字术。八字算命术,主要通过五行之间的刑、合、冲、穿、会、生、克等信息,去审察五行是否流通,从中判断人的吉凶祸福的。八字五行算命术认为,对日主最有利的五行就是“用神”(神,并不是鬼神的神,是指五行的神气,可以理解为八字中最需要的五行),还有喜神,一般是指帮助用神的五行。八字五行喜用神的取法是多样化的,根据各种不同的状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A.八字中五行之气以中和为好,但八字的中和是极少有的,大部分八字是非强即弱,更有五行缺失偏枯之命。所以,就有了扶弱、抑强之说,意思是说弱者就去帮扶它,强者就去抑制它,使命局达至中和,这些帮扶或抑制日主的五行就是八字的喜用神。

起名字的平仄规律

起名的平仄规律 起名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在交际场合里,一个高雅而又响亮的名字很容易引人注目。因此,尽管名字本身只是一种符号,人们在命名时,还是煞费苦心地反复推敲,希望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其结果,有的人心满意足,他有的人不得不终生遗憾。那么,命名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能否找到一种或几种途径,使人们 在命名时,能避免漫无目标地乱撞呢?我们认为,命名是有规律可循的。许多人之所以得不到满意的命名,主要原因主就是违背了谈命名的规律。仅仅从消极的角度注意命名的规律,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寻找积极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名字是否响亮,是否悦耳顺口,起主要作用的声调,这一点往往为命名者所忽略。汉语是有声调的。近体诗和词曲所讲究的平仄,正是利用声调的错落不致,以求得音乐般的旋律。尽管只有几个字,声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汉语共有四个声 调,即:阴平,d阳平,a上声,a去声,d 那么我国的姓氏从声调分,也可分四类: (1)阴平类。 如:丁薛温奚沙柯刁方金衣安包申周江宫高郭曾甘朱 (2)阳平类。 如:王石余于吴邢门柴胡徐袁常乔黄裴齐 (3)上声类。 如:董孔古史左武许贾巩郝吕米马纪阚柳鲁伍展海冷 (4)去声类。 如:陆邓万宋杜步孟夏毕贺廖慕尚付盖聂费贝叶 姓氏有声调的差异,它们对名的声调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要求。以下我们分单名和双名加以考察。 单名只有一个字。每个姓氏都有四种声调组合形式。 (1)阴平类 阴平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阴-阴型。例如:飞江东朱熹方舟艾青沙金

B、阴-阳型。例如:丁玲丘弘甘宁安然周瑜渔 C、阴-上型。例如:包拯干宝辛勉秋瑾翁谷邹鲁 D、阴-去型。例如:岳曾震班固高旭庄肃郭亮上述四种类型的声音都比较和谐,说明阴平类的姓氏具有较强的组合能力。四种类型相比较,D 类阴一去型稍微逊色。这种类型适合使用编辑部响亮的字眼儿。倘若追求儒雅细腻的格调,一般不要使用阴一去型。 (2)阳平类。 阳平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阳-阴型。例如:于谦苍毛享丕余熙田间 B、阳-阳型。例如:石雄岑吴良何群服虔亭 C、阳-上型。例如:文丑允黄侃程鼎卢勇蓝理 D、阳-去型。例如:愈佟岱侯翼毅袁镇雷度 上述四种类型中,A、C、D 三种是理想的组合,B 类阳一阳型就不那么顺口,缺乏一气呵成的整体感。人们在称呼时,常常不自觉地改变了姓氏的调值,听上去像是阴平。古代平声无阴阳之分,因而古人中此类型实际上同阴一阴型无别。阴平类的姓氏最好选用A、C、D 三型。 (3)上声类。 上声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上-阴型。例如:古心左思冷曦武英马超耿光 B、上-阳型。例如:白洪管宁阚泽伍乔褚渊 C、上-上型。例如:孔武史谨柳永展喜董朴柏古 D、上-上型。例如:贾谊鲁肃吕布许慎海瑞固 上述四种类型中,A、B、D 三种是理想的组合,C 类上一上型不顺口,称呼时一般要使姓氏异化为阳平。这样,"柳永"听起来便成了"泳","柏古"听起来便成了"白古" 。与其认人改了姓氏,不如命名时避开上声字。

近体诗格律(平仄格式)

教學活動 第七至九課節 學習重點 聆聽範疇: ?安靜、耐心、專注地聆聽 ?有禮貌,不隨意插話 ?仔細聆聽,認真思考 說話範疇: ?按表達需要確定說話內容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話語 ?主動發言,積極參與討論 寫作範疇: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寫作內容 ?樂於嘗試不同類型的寫作,把想像和感受寫出來:嘗試創作至少有─句 合乎帄仌的五言古詩 ?與其他說話、聆聽、閱讀活動結合,欣賞他人的作品,分享寫作心得與 樂趣 其他: ?文學:分辨帄仌; 初步認識(1)近體詩的格律特點:帄仌安排、押韻、對偶; (2)輔助作詩的古書 ?品德情意:友愛同儕──培養學生珍惜友情的態度 ?中華文化:認識對聯在中國人社會的廣泛應用 ?思維:高層次思維能力及創造性思考能力 ?語文自學:主動尋找閱讀材料,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步驟

近體詩格律(帄仌格式) 五絕 1. 仌起式首句不押韻 仌仌帄帄仌, 帄帄仌仌帄。 帄帄帄仌仌, 仌仌仌帄帄。 首句押韻則改為「仌仌仌帄帄」 2. 帄起式首句不押韻(將五絶仌起式不押韻的第三、四句,變為第一、二句, 而本來的第一、二句,則變為第三、四句) 帄帄帄仌仌, 仌仌仌帄帄。 仌仌帄帄仌, 帄帄仌仌帄。 首句押韻則改為「帄帄仌仌帄」 七絕 在五絶的每句開頭,加上兩字,如該句開頭是「仌」,加上去的便是兩個「帄」,如此類推。 1. 帄起式首句不押韻 帄帄仌仌帄帄仌, 仌仌帄帄仌仌帄。 仌仌帄帄帄仌仌, 帄帄仌仌仌帄帄。 首句押韻改為「帄帄仌仌仌帄帄」 2. 仌起式首句不押韻(將七絶帄起式不押韻的第三、四句,變為第一、二句; 而本來的第一、二句,則變為第三、四句) 仌仌帄帄帄仌仌, 帄帄仌仌仌帄帄。 帄帄仌仌帄帄仌, 仌仌帄帄仌仌帄。 首句押韻改為「仌仌帄帄仌仌帄」

近体诗平仄律

海西诗词网校课件 近体诗平仄律 一、近体诗定型历程 1、四声及永明体: 沈约周颙提出四声论,把汉字声调分为平上去入,沈约、王融、谢眺、范云等创立了永明体,将四声应用于诗歌,提出了“八病”,为近体诗格律奠立了基础。 2、四声二元化 刘韬将四声分为平声和非平声,使得汉字在声调上划分成两个单元,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平仄”。为近体诗平仄律迈出了重要一步。 3、换头术 元兢提出了换头术,确立了近体诗诗句与诗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粘对”。 4、对仗 上官仪提出了“六对”和“八对”,明确了近体诗的对仗要求。 5、唐律定型 经王绩、沈佺期、宋之问践行推广,形成科举应试用的近体诗。以诗作为科举应试题目在盛唐初期,多数人认为在公元713年,开元元年,即唐玄宗即位的第2年。 二、两个概念 1、格律诗 诗可以分格律诗和自由诗 格律诗:除每行字数一样以外,还要符合一定押韵和声调规则 近体诗是唐代科举应试的格律诗;是格律诗的一种,也是格律诗最典型的代表。但近体诗不等于格律诗。 下面就会讲到 2、平仄 汉字声调有古四声和新四声,按平声和非平声分为两种,非平声称为仄。在唐之前不叫仄,大家都称呼,平声和彼三声,到了盛唐才有“仄”的概念。“彼三声”后来被叫做“仄声”。 大家看平仄律书籍注意这点 以七言诗为例,简单讲解一下平仄律

三、句型结构 诗由诗句组成,诗句由哪些单元组成呢? 我们看一首诗 杜甫【秋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不难发现,句型结构是2+2+3,这种结构几乎就是标准 如: 玉露凋伤枫树林 寒衣处处催刀尺 当然也有例外的: 如:出山雲各行其志,近水梅先得吾心 四、诗句的平仄 根据诗歌句型,两个字一个节拍,来确定平仄规则。尾字是韵脚,尾字的平仄与押韵相关,先搁下它后面再讲,这样七言诗每句就成了6个字,两个字一个节拍,六个字就成三个节拍。为了体现诗歌的节奏感,所以每个拍声调要有所变化,如果声调分成平仄两类,那么平仄交替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个今人也叫交替,一拍两个字,着落点自然就是后一个字,这样就有了2 4 6分明的说法,也就说单一诗句第2、4、6字的平仄要求—交替。 如:玉露(仄)凋伤(平)枫树(仄)林, 巫山(平)巫峡(仄)气萧(平)森。 上面诗句第2、4、6字的平仄是:仄平仄或者平仄平,这就是平仄交替。 五、律联平仄要求 上下两个诗句我们称为律联,绝句由两个律联组成,七律由四个律联组成,排律由四个以上律联组成;唐代科举应试最常见是六个律联12句,这也可以说科举应试的基本标准 下面讲一个律联上下诗句的平仄要求,律联的上句与下句平仄要异声相对(平仄相反),前人称之“换头”,“换头”是专业术语,大家要记住,重点也是在于第2 4 6字。异声相对(平仄相反、换头)使得律联上下诗句声调富有变化,不会显得单调呆滞。如:寒衣(平)处处(仄)催刀(平)尺, 白帝(仄)城高(平)急暮(仄)砧。 上面上下诗句第2 4 6字,平仄相反。

起名音律

取名音律美的奥妙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有着极强的乐律性和动感且富有感染力的名字,一定会合乎汉字的音韵节律,就象唐诗宋词元曲般给人一种纳珠吐玉之美妙享受。 一个人的姓氏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发音也就固定下来,因而名字是否响亮、掷地有声,是否悦耳顺口,关键是名与姓之间的正确搭配,看似简单,却要有一定的技巧。 汉语的声母共有二十二个,其中二十一个是辅音声母,一个是零声母。零声母可从韵母的角度考虑。二十一个辅音声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组: 一组:bpmf(唇音) 二组:dtnl(舌尖音) 三组:gkh(舌根音) 四组:jqx zhchsh rzcs(舌面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 汉语的韵母有38个,i的两读和e的两读不细分,则有36个。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类:aaiaoanang 二类:eereieneng 三类:oouong 四类:iiaieiaoiouianiniangingiongvueuanun 五类: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 其中一、二、三类系开口呼,四类系齐口呼和撮口呼,五类系合口呼。 四类、五类以零声母表达时,分别是: 四类:yiyayeyaoyouyanyinyangyingyongyuyueyuanyun 五类:wuwawowaiweiwanwenwangweng 符合音律美标准的命名,应当是名和姓的声母不同组,韵母不同类。主要是由于名和姓的声韵异组异类使声音有了变化,因而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如果名和姓同组,即使完全相同,只要处理好韵母的关系,效果也很好;反之,名和姓同类,即使完全相同,那要处理好声母的关系。如果名和姓既同组又同类,就需要仔细推敲,许多不拗口难听的名字多出自这里。特别要注意韵母同类中的连缀,如:an和ang;en 和eng;三类四类;以及五类中含a者。如果是双名,其规律大致同上所述,只要使三个字的声韵有变化即可。最佳选择就是中间的字与首尾的字不同组,不同类。一定要从变化中寻求美感。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姓名与生活中某些不雅的词语谐音。 (二) 汉语是有声调的。近体诗和词曲所讲的平仄,正是由于声调的错落有致才实现了音乐般的韵律。 汉语(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相应地,我们也可以把姓氏按声调区分为四类,即:阴平类、阳平类、上声类和去声类。姓氏有声调的差异,它们对名的声调也就有了一定的要求。若将姓名按照声调进行排列组合,从中就可以发现些有用的规律。 对应单名,每个姓氏都有四种声调组合形式。 (1)阴平类: A.阴──阴型 B.阴──阳型 C.阴──上型 D.阴──去型 上述组合出来的声音都比较和谐,说明阴平类的姓氏有较强的组合能力。只是D类稍微逊色,它适合使用比较响亮的字眼,一般不使用在追求儒雅细腻格调的命名中。 (2)阳平类: A.阳──阴型

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 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体格式如下: ○○●●●○△ 因最后两字为两个平声字,也叫平平脚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这是指第一句第一个字为平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仄声字不押韵,具体格式如下: ○○●●○○● 因最后两个字为平仄,也叫平仄脚。 (3)仄起首句入韵式 这是指第一句第一个字为仄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平声字押韵,具体格式如下: ●●○○●●△ 因最后两个字为仄平,也叫仄平脚。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这是指第一句第一个字为仄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仄声字不押韵,具体格式如下: ●●○○○●● 因最后两个字为仄仄,也叫仄仄脚。 古诗平仄规律2 下面举诗为例: 第(1)种格式平起首句入韵式(刘长卿《寄友人》) ○○●●●○△新年草色远凄凄,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

【近体诗平仄规则】 -------------------------------------------------------------------------------- 〖简介〗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 〖规则〗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 〖五绝〗

取名十二要素

取名十二要素 姓名学是一个系统的学问,人们通常取名改名只注重姓名的文字意义和读音,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一个好的名字应该兼顾以下十二个方面的要素: 一、生辰八字之喜忌(命理) 在姓名学中,同样含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阴阳五行的变化,如能弥补先天八字的不足,能使当事人的命运由坏向好的方面变化;相反,假如后天的姓名,阴阳五行的关系对其先天八字起了助纣为虐的作用,那么,这个人的命运亦将由好而向坏的方向改变,关键时候还可能带来严重灾祸。正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号、五读书”。所以,后天取名,在这过程中的作用排到第四位,不可轻视。为此,飞鸿起名轩中古人有训:“与其给子万金,不如赐子好名”。在实际操作中,取名时应先排出当事人的生辰八字,看其喜、忌,喜用神在取名字时要优先考虑。切不可将忌神排在姓名中,否则,将杀人于无形之中。例如:王姓男,八字中喜火忌水,则可将其五行配置定为:“土火土”,或“土火火”,而千万不可配“土金水”或“土水土”。这是取名时要考虑的首要原则。目前国内知名根据八字五行起名的专家有北京飞鸿起名轩的俞飞鸿先生、北京先知国际的王思瀚先生等。 二、五格剖象法 五格剖象法是目前较有影响的一种取名法。最初在公元1918年初,由日本人熊崎健翁开创,因此五格剖象法也称作“熊崎氏姓名学”,其核心就是将人的姓名按五格剖象法来解释。 五格数理是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规则建立起来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等五格数理关系,并以其所谓的81灵动数,来推算人的各方面运势。 所谓五格剖象法就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的规律建立起的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推算人生各方面运势的一种简易方法。对于姓名学的内容,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给后代、子女取名时不妨参考;如果自己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2007-09-08 07:57:44) 转载 分类: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就必须掌握平 仄,没有平仄,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不懂平仄,对联也无从谈起;不讲平仄,决不是对联.说到掌握平仄,还是有规律,有方法的. 一,要了解平仄,就要先学习基本功.主要掌 握<声律启蒙>,这是很有必要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训蒙骈文>中,"天转北,日升东.东风淡淡,小日蒙蒙.野桥霜正 滑,江路雪初融......"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特别是<训蒙骈句>词语平仄,对仗工整,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可能有的文友认为,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就可以了.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 诗,而又区别于律诗,因为律诗只有五言,七言,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律诗成为格式化 了,而对联的句式,音节则比较活,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则

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则

————————————————————————————————作者:————————————————————————————————日期:

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则(诗词格律解说(7))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日登楼怀旧 [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起名的平仄规律

起名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在交际场合里,一个高雅而又响亮的名字很容易引人注目。因此,尽管名字本身只是一种符号,人们在命名时,还是煞费苦心地反复推敲,希望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其结果,有的人心满意足,他有的人不得不终生遗憾。那么,命名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能否找到一种或几种途径,使人们在命名时,能避免漫无目标地乱撞呢?我们认为,命名是有规律可循的。许多人之所以得不到满意的命名,主要原因主就是违背了谈命名的规律。仅仅从消极的角度注意命名的规律,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寻找积极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 名字是否响亮,是否悦耳顺口,起主要作用的声调,这一点往往为命名者所忽略。 汉语是有声调的。近体诗和词曲所讲究的平仄,正是利用声调的错落不致,以求得音乐般的旋律。姓名尽管只有几个字,声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即: 阴平,d阳平,a上声,o去声,d 那么我国的姓氏从声调分,也可分四类: (1)阴平类。如:张孙丁薛温奚沙柯刁方金衣安包申周江宫高郭曾甘朱崔 (2)阳平类。如:刘陈王杨石余冯于吴邢门柴姚胡徐袁常曹乔彭黄韩裴齐 (3)声类。如:李董孔古史左武许贾巩郝吕米马蒋纪阚柳鲁沈伍展海冷(4)去声类。如:赵陆邓万宋杜步孟夏毕贺廖慕郑尚付盖范聂费谢魏贝叶姓氏有声调的差异,它们对名的声调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要求。以下我们分单名和双名加以考察。 单名只有一个字。每个姓氏都有四种声调组合形式。 A、阴-阴型。例如:张飞江东朱熹方舟艾青沙金 B、阴-阳型。例如:丁玲丘弘甘宁安然周瑜姜渔 C、阴-上型。例如:包拯干宝辛勉秋瑾翁谷邹鲁 D、阴-去型。例如:崔岳曾震班固高旭庄肃郭亮 上棕四种类型的声音都比较和谐,说明阴平类的姓氏具有较强的组合能力。四种类型相比较,D 类阴一去型稍微逊色。这种类型适合使用编辑部响亮的字眼儿。倘若追求儒雅细腻的格调,一般不要使用阴一去型。

平仄字表教学内容

平仄字表

一、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格律诗的平仄规则,简单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句的平仄规定——交错。 在一句当中,构成句子的字(词)的平仄音是交替出现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五言诗的平仄规则。如果是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句子前面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头。请看下面的对照: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句子的平仄规则一共有八种,其中五、七言各四种。只要记住五言四种,七言加两字就可以记住这八种基本格式了。 (二)联的平仄规定——相对。 每两句诗叫做“一联”,每联的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出句与对句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平仄相反,也叫相对(对立)。如: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首诗的第一句是平收的句式,那么这一联(首联)的对句就不是完全相对的了。例如: 出句:平平仄仄平 对句:仄仄仄平平——对句第三字与出句第三字就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五字因为用韵,所以也是相同的。 出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的第五字与出句第五字也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七字因为用韵的关系,所以也是相同的。 这是由于诗的韵脚的要求造成的,只要记住这点细微的差别就可以了。(三)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相粘。 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从第一到第四联,分别叫做首、颔、颈、尾联。绝句由两联四句组成,第一联和第二联分别叫做首联和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是:后一联出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是相同的。(因为第一个字往往可平可仄,所以有的书中只说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例如: 五月天山雪,——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平[平]仄仄平。——首联对句第二字“花”,平声。 笛中闻折柳,——平[平]平仄仄,——颔联出句第二字“中”,平声。粘。 春色未曾看。——仄[仄]仄平平。——颔联对句第二字“色”,仄声。 晓战随金鼓,——仄[仄]平平仄,——颈联出句第二字“战”,仄声。粘。 宵眠抱玉鞍。——平[平]仄仄平。——颈联对句第二字“眠”,平声。 愿将腰下剑,——平[平]平仄仄,——尾联出句第二字“将”,平声。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