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氏家谱谱续

苏氏家谱谱续

苏氏家谱谱续
苏氏家谱谱续

钱氏的来源介绍

钱氏的来源介绍 钱姓,中华姓氏之一,吴越国姓,是一个源流较少但分布广泛的姓氏,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钱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钱氏主要分布在江苏彭城郡(今徐州市),江苏下邳郡(今江苏西北部),浙江吴兴郡(今江苏宜兴一带)。因政治原因(吴越国纳土归宋,助力中华一统)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二,实际上按人数排名是当时的第四十大姓。钱姓早在西周就已获姓得氏,由彭姓演变而来,但整个先秦时期见诸于史籍记载的仅有隐士钱丹一人。钱姓族人这时的活动范围仍只局限于其肇基之地的彭城及其周围地区(今江苏徐州一带),至于关中钱姓则是湮没无闻了。进入秦代,钱姓人中才有当时地属关东的下邳(如今江苏睢宁)名士钱产因才能出众、节操高雅被朝延任命为御史大夫,因此诏令一出,钱产顿时声名鹊起,一直不为人所熟知的钱姓也变得家喻户晓,从此进入天下著名姓族之列。 钱姓起源一、源于有熊氏,出自周朝颛帝裔孙彭孚的官名,属于以官职为氏。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之裔孙孚,官拜周钱府上士(掌管国家财政官职)。据《通志;氏族略》、《姓谱》等书记载,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在祖父去世后继为天子,掌管中原地区。他执政期间,中原各部落氏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人口迅猛增长,土地日趋紧张,部族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面对此种情况,颛顼决定重新分封天下,他将自己的八个后人分别分封到己、董、秃、坛、曹、斟、芈(mi)等地,

让他们各自建立方国独立发展。这些方国名称后来陆续演变为相应的姓氏,成为中国南方早期主要八个姓氏的来源。其中彭国传至颛顼曾孙吴回时,帝喾委托吴回接替其兄长重黎的火正之职(掌管火种的官),史称火正祝融。这些别子以后就成为这些别宗的始祖,他们的土地和名位也由各嫡长子继承,成为别宗的宗子。这些别宗的宗子,对于“大宗”而言,他们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宗族内,则为族长,就是“大宗”,史称“别子为相,继别为宗”。因此,彭祖的各支庶子孙多改换姓氏以有别于嫡系,其中有一支把“籛”字去“竹”头简化为“钱”,于是便形成了后来的钱姓。清朝人王相所著《百家姓考略》记载:“钱,征音。彭城郡。系出铿氏。彭祖姓籛名铿,支子去竹而为钱氏。” 二、源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各族人民相互交流融合,积极汲取彼此的优秀文化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打上了民族融合的烙印。以姓氏为例,在古今很多少数民族当中,都可发现汉姓的使用,如在当代的满、回、苗、壮、蒙古、彝、藏、黎、土家、哈尼、布依、纳西等民族中都有钱姓的存在。当然,他们无论从血统还是来源上都与由彭祖或彭孚而来的钱姓主源有所不同,情况也较为复杂,具体来分,其中有些是汉族融入者,有些则是各族中依形势自行改姓者。 三、源于改姓,属于帝王赐姓为氏。五代时钱镠曾以杭州为中心建立了吴越国,历时86年之久,是时境内安宁,人民富足,有不少

山东莱芜胡氏族谱

胡,国姓也。周步克商,得舜之后胡公满,妻以太姬,封之于陈与杞、宋,并备三恪。胡氏其为大孝虞帝之胄乎! 明德之后必有达人。汉之胡建,晋之胡奋、胡威,唐之胡证,以及宋元明间之胡沙补、胡秖(祗)遹、胡宿、胡宗炎、胡宗愈、胡一桂、胡长孺,更仆难数,皆彪炳于史册,为后世景仰,而尤莫盛于赵宋一代。注述则胡安国、胡仲仁父子,儒林则胡且、胡紘、胡斌,忠义则胡鹿老,隐逸则胡宪。其尤卓卓者胡铨《抗议斩伦桧主和》一疏,震惊朝野,以扶千秋之正气。湖州教授胡公瑗,创立经义、治事斋,分课教授,游其门者,人皆不问而知为胡公瑗之弟子,以开中外学校设科之祖。 燕天倡后。故胡氏遗育,殆遍区域。至传忠公,始自明洪步则由冀州枣强迁莱,居铜冶店庄。迁莱后之世系族处,已详于胡氏林茔碑各志及谱牒中,不赘。 夫中华自伏羲氏一画开天,神圣迭诞,创制显庸,一切表现,罔非根本人生性真之流露,此纲常伦理,虽同此生民之秉彝,乃浃洽于华夏人心,沿成为我中华数千年来独有之国粹,而非异域所可企。自海禁宏开,五种杂处,夷风丕变。耻道德,斩彝伦,甚至废姓绝氏,以同群鸟兽。为标新领异之争趋,谁复念及本支百世之引替?天道好还,无往不复。近几年来,无姓不谱,无谱不修,根本是务。固有思存即此,报本追远之一,几亦足证我中华民族决能维系万世于不替。 胡氏自明则迁莱,历年已五百余,传世已二十几。前生员肇基公曾据所见闻创谱。草本不备,且亦不存。胡君致训者,同纵堂侄兴文君,慨胡系之未谱,谓明明同宗共祖,一脉之血统,反如秦人之视越人,欣戚弗关,哀庆不闻。且木究何本,水究何源,浑浑莫辨,人之痛心,孰再逾此?爰提纲挈领于毫无可措手之谱牒,力创斯举,并谱首列创修谱诸君。或督倡,或誊录,或摩挲古碑姓字,或考询邻村父 惟其氏系稍未的确,概拒弗录。爰将根据凿凿、毫无含混之本族,条分缕析,刊印成册,分藏各支,以立将来续修之基础。此达孝之举动,洵堪与前代胡氏朗朗诸贤豪相辉映,而无愧为大孝虞帝之胄也!夫是为序。 前补用直隶州州判、巳酉科拔贡许子翼谨序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仲

新余县地名志—马洪公社概况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马洪公社概况 马洪公社位于县城北面22公里处。东南与北岗、罗坊公社交界,西北和下村公社接壤,南与水西公毗连。总面积92平方公里。辖15个大队,171个生产队,106年自然村,4400户,230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0人,均汉族。 公社以驻地马洪圩而得名。解放前夕,火田、堆甲、桥上、张家、桂花、库陂等6个保属罗坊区水东乡;内塘、山南、王家、上港、东港、白沙桥、南岭、马洪、鲇口等九个保属江东区三和乡。解放后白沙桥等6个保属江东区白沙桥乡;堆甲、火田属罗坊区火田乡;张家、桥上、桂花、库陂属燕山乡;山南、王家、东港属新和乡。1956年白沙桥乡改为马洪乡。1958年成立马洪公社,(含今北岗公社)1962年与北岗公社分开,仍为马洪公社。 境内属红壤丘陵地带,岗峦连绵,丘陵起伏,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王花岭海拔341米。西北的员岭坳海拔205.9米。几条小溪向东南流向,汇入袁河。解放前水缺田瘦,粮食亩产不到200斤。解放后大兴水利工程176座,其中小(一)型水库3个,小(二)型水库13个,塘坝144个,自然条件大有改善,旱涝保丰收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现有耕地面积34828亩,其中水田27304亩,旱地7524亩,山林面积14896亩,水产面积453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年产粮食21418300斤。经济作物逐年扩大,1980年种植棉花4832亩,亩产皮棉50斤,总产2431担。油料作物4104亩。年末生猪存栏9899头,花生、西瓜产量有所增加,马洪豆和鲇口大队的油茶闻名全县。鲇口村45户人家。茶林3000亩,年产茶油超万千斤。 煤矿储量丰富,境内有县办南岭煤矿,年产有烟煤2万吨。社办企业有腐肥厂、农机厂、砖瓦厂、服务厂等四个单位,职工有120人,年产值18万元。 境内简易公路东接北岗,西通下村,与上新公路相接,向南至水西,与清萍公路相连,向北通往山南,改变了过去交通闭塞的状况。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有社办中学2所,小学28所,教职员工216人,中学学生4193人。公社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4人,其中护士3人,病床25张,医疗条件不断改善。 〔马洪圩〕紧靠洪陂西南0.2公里平地上,新余至马洪公路的终点,小江环绕于北。47户,213人。每逢阴历三、六、九赶闹(据说有54村捐资兴闹)。〔喻北华氏族谱〕该村华氏于清康熙于六年(公元1667年)从福建汀州徙喻北书坑村。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由书坑徙居于此。因处山区有小溪,每当山洪暴发时,洪流激湍如奔马,兴圩时故以名之。 〔马洪大队〕驻地马洪圩,位于公社驻地西0.3公里公路交叉处,四周丘陵,构成小块平地,小江流经中部,辖21个生产队,7个自然村。296户,1438人。耕地1874亩。解放前属江东区三和乡。解放后属白沙桥乡。1956年由白沙桥、书坑、丰塘3个初级社组成春光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转为马洪大队。1962年分为南岭、白沙桥、马洪三个大队。1968年又并为马洪大队。1971年又复为三个大队。 后贤位于马洪闹北面1公里山坡下。34户,178人。〔张氏族谱〕明弘治元年,由熊坑迁居于此。传说建村时请风水先生择地,说后有贤人出,故名。 石门位于马洪闹西面0.7公里山坡下,村前两侧巨石突起,相互对峙宛若石门,故名。18户,91人。〔谢氏族谱〕明末从福建龙嵩祠迁此。 洪陂紧靠大队驻地东面0.2公里平地上,东西小溪夹流,公路交叉处,公社驻地。94户,489人。村北300米处有社办农机厂、公社第二中学。〔洪陂何氏族谱〕载:汉之比干,居卢江开阳,迁吉州之桐江,因兵迁喻北蒙山之铜坑,由铜坑而苦竹塘、而山田、而吉坑、而小塘、而东坑,其后而居车下(今年姚圩东源何家),由车下徙通城,旋居新余之云山。至明嘉靖九年,由云山迁洪溪。谱记:何治道游览至此,见一面环山,三面带水,雨季洪水暴发,名洪溪。后筑陂防水,更名洪陂。 卢家位于马洪寺南偏东0.2公里小丘上,村西紧造公路。17户,75人。〔荆陂头卢氏族谱〕明景泰年间,懋榕由玉峡虹溪迁来。 周家位于马洪圩东南0.5公里山脚下,西傍公路。30户,135人。周姓于清同治年间,由北岗堪源周家迁来。 丰塘位于马洪圩南偏东1公里山坡上,村西有公路通过。54户,257人。有何、李、华、张、王、廖六姓。〔何氏族谱〕宋景炎年间,岳申从新干县清水洲迁新余县城东观下。至元至正三年,自观下迁此。邓姓从抚州崇仁县迁入,已有20多代。村建塘畔,枫树成荫而得名。后因谐音,演变为丰塘。 〔山南大队〕位于洪陂北偏东4.5公里坑中,全境属丘陵地,西北地势高,山峦绵亘,其间有山南水库。辖17个生产队,4个自然村。373户,1751人。耕地1793亩。解放前属江东区三和乡,解放初属江东区新和乡,后划归连港乡。1956年由张家、山南、前家、竹元、连港、上下樟坑、肖家陂等九个初级社合并为星光高级社。1958年转为山南大队。1979年分为山南、王家下两个大队。 山南大队驻地。座落马洪至山南公路东侧山坡上,北靠山南水库。189户,860人。〔廖氏族谱〕南宋绍兴年间,由福建长乐顺昌高溪廖坑迁此。因村建山之南而得名。 竹元位于山南西偏北1.3公里山坑中,东邻山南水库。37户,203人。〔廖氏族谱〕明朝万历年间,由山南迁此。村建于竹林

胡氏家规家训

胡氏家规家训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时间:2015-06-21 19:30 《芗城胡氏宗谱》始修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芗城胡氏“家规十条”当时就已列为宗谱重要内容。到2013年,胡氏宗谱已经修订了15次,“家规十条”始终名列其中,代代相传至今。 芗城胡氏家规包括礼让,士习,官箴,农桑,国课,俗尚,邪教,禁盗,备荒,表率十条。主要是礼仪教化、为官修德、农桑稼穑、缴纳田赋、禁盗安分等方面内容。 胡氏“家规十条”制定的目的是:“家规十条列诸谱次束心思也正风俗也”,“勉恪遵而力行之以无愧为忠孝之后”。意思是:“家规十条”是维护家族秩序的法则,教育子孙后代的行为规范,后世子孙要遵守家规,恪守道德,修养学识,正心修身,保持节义文章的门风,无愧为忠孝之后。 胡氏“家规十条”条条都体现了胡铨家族忠君爱国、奉公守纪的本色。如第三条“官箴”中,“凡有隶仕籍者,无论一绾半通,尚各一乃心奏乃绩。以佐圣明,是之谓忠;以绍祖烈,是之

谓孝”。要求族人入仕为官就要忠,承继祖先就是孝。如第五条“国课”里,就要求“在吾族现有田亩者,共当仰体上仁,急公早输,以无愧为淳良。慎毋顽梗拖牵滋追呼之扰。”就是要求族人主动缴纳田赋,做奉公守纪的良民。 为了能让子孙后代遵家规传家风,一向注重言传身教的胡铨,感念“祖宗创门户之艰难,未有不自子孙不肖破之”,在去世前不久,专门用古律写下家训。在家训里,胡铨告诫子孙后代要“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 家之有规,国之有禁。胡氏“家规十条”和胡铨家训是凝聚胡氏家族先辈智慧的结晶。写进族谱,世代延续,子孙后代人人均须遵守,如有违反,必受家规惩戒。 第一条礼让篇 “休明①之风骎骎乎②日上矣” 原文:今惟恪遵圣谕明训,佩服③圣贤遗经,朝夕而不离乎。是则周中规,折中矩④,暴戾不生,祸乱不作,休明之风骎骎乎日上矣。尚其勉旃⑤无忽。 注释: ① 休明:美好清明

胡氏族谱译文

胡氏族谱译文 家谱译文 胡氏创修族谱序 胡氏~是国姓。周武王打败商朝之后~得到了舜帝的后代胡满。周武王把太姬嫁给他做妻子~赏给他陈、杞和宋等地方~享受三恪,王侯,的礼仪。如此说来~胡氏应该是虞舜大帝的后代吧: 道德高尚的圣人~他的后代一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汉代的胡建~晋代的胡奋、胡威~唐代的胡证~以及金、元、明之间的胡沙补、胡祇遹、胡宿、胡宗炎、胡宗愈、胡一桂、胡长孺~更是数不胜数~都彪炳史册~被后世的人景仰。尤其是在赵宋这个朝代~胡氏更是最昌盛。著书立说的人有胡安国、胡仲仁父子。著名的读书人有胡且、胡紘、胡斌,忠义之士有胡鹿,隐士有胡宪。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胡铨。他直言主张斩杀王伦、秦桧主和的奏疏,指《戌午上高宗封事》一疏,~震惊整个朝廷~从而匡扶了千秋正气。湖州教授胡瑗创立经义、治事两斋,类似于现在的文理分科。“经义”在于讲明“六经”,“治事”重在治民安生、讲武御寇等,~分科教学。在他门下学习过的~人们不用问~就知道是胡瑗的弟子~开创了中外分科教学的先河。 上天让他的后代繁盛。所以~胡氏子孙遍布天下。到了胡传忠~才在明朝洪武初年从河北冀州枣强县迁到莱芜~住在铜冶店庄。迁到莱芜后的世系传承~在胡氏碑刻、墓志铭以及家谱中已有详细记载~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中华民族自从伏羲氏创制文字启蒙民智~圣人不断出现。创立的制度~所有的表象无不是人类根本真情的流露。这些纲常伦理~虽然是老百姓都遵循的常理~但他们都融入华夏人民的内心~沿袭下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独有的国粹~这是外国人难以企及的。可惜的是~自从沿海开放以后~各种人杂居在一起~民

风大变。人们不顾道德~破坏法度~甚至废弃自己的姓氏~以致和成群的鸟兽一样~争先标新立异~谁还顾念自己家族上百代的沿袭更替,可是上天的规律就是善恶相 报、循环往复。近几年来~所有姓氏都开始修家谱~都开始重视自己的根源由来。这其中当然有借此思虑自身~报答追怀先人的意思。差不多也可以证明我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维系万年~不会废替。 胡氏自明朝初年迁到莱芜~已经过去了五百多年~传了二十几代。清代生员胡肇基先生曾经根据他的所见所闻创制家谱。可惜其草稿不够完备~也没有保存下来。胡致训和他的堂侄胡兴文~有感于胡家没有家谱~明明是同宗同祖、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反倒像陕西人看待浙江人那样生疏~人家高兴哀伤都和自己无关~有什么婚丧嫁娶都不闻不问。况且树还讲究是什么本~水还讲究源头在哪~谁和自己关系远近都糊糊涂涂不加辨别~人最痛心的事还有什么能和这相比呢,于是~在杂乱无章、无法着手的谱牒中开始寻找头绪~尽最大努力创制家谱~并在家谱开头列上诸位创修家谱的人的名字。这些人有的监督倡导~有的抄写记录~有的擦拭古碑,看上面的记载,。对于姓氏名字~有的和附近的老人查证询问~有的给泰安、新泰、蒙阴写信询问~甚至赶赴山西某地探听。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打听探查~都是殚精竭虑~以求完成这件事。只要是氏系传承不够准确的~都没有收录。只把那些证据确凿、绝对不含混的本族~详细地罗列出来~印成书册~分别收藏在各个分支~以便于为将来续修家谱打下基础。这种明达孝顺的举动~差不多可以与前代胡家各位贤达之士的事迹交相辉映~并且自己无愧于是虞舜大帝的后代啊:就将这作为序言。 前补用直隶州州判乙酉科拔贡许子翼谨序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岁次丙子仲冬 胡氏创修族谱序

胡氏各地字派字辈汇总

全国胡氏族谱 2009年03月01日星期日 17:20 胡氏各地字派字辈汇总 浙江地区:浙江地区胡氏族谱目录(含字派,始迁祖信息) 始迁祖希公(福三公),明成化嘉靖年间自江西婺源清华迁入浙江嵊州崇仁镇宋家墩村,历19代,始祖守礼公,鼻祖三国关内侯质公(文德公) 本支派讳行字:开国廷元,汝振绍启,大学之道,在明德新,忠义克家,文章传世。 本支派排行字:福禄永远,子孙必昌,显达登科,奕世名扬,光前裕后,长发其祥。 始迁祖胡森,迁缙云县,历33代左右,始祖胡满 字派:开宗宏显,百千万荣,禄干元进,泰亨利贞,德远鸿文,明肃整富,桂兰高魁,仁义忠信,敦厚纯良,孝悌和顺,允恭克让,亲睦平章,诗书礼乐,福寿吉祥。 始迁祖邦供,宋宣和间自越州迁东阳南岭,奉越州始祖仲文为一世祖,仲文祖凤公为东晋东阳太守,为山东青州人 字派:云城百千万亿元,正益恒覆泰,怡友端恭启,仁义理智信,福禄寿康宁,光裕荣华盛,修齐均治平,缵绪维新运 始迁祖御公,元代自永康义乌迁永康凤林,御上祖元初自永康乌石迁义乌 字派:家传贻忠孝,世泽衍淳良,敦厚崇高尚,贤能永叶芳 始迁祖文质公,南宋末自台州迁永康龙山 字派:国上师位,家崇儒门。讲艺立言,浚明爽曙。达义滋蘩,永瞻先觉。顾惟后昆,彝伦攸叙。时来必亨,运通斯正。敷宣武术,发扬文令。庶士承风,群才仰镜。 浙江省温州苍南之胡氏 字辈:崇-孚-宗-尔-迎-延-永-光-正-志-嘉-振-德-万-载-斯-增-金-玉-其-音科-名-联-登 浙江省乐清柳市镇,字辈有:明修光万志,经立绍其昌 浙江东阳东南湖胡氏,自南梁祐公算起,到27世才开始有字辈。似乎比较迟了,从27世到53世,字辈分别为: 彝伦叙昭穆常棣集光华康泰兴仁德贤良道义嘉恭敬崇谦让经纶--------,目前已排到纶字辈。以后的字辈老祖宗也已****如下: 经纶立纪纲学修全性善勋业永诒芳承克宏祖训诗礼振家邦勤俭树清芬信睦福泽长

朱氏字辈排行

朱氏字辈排行 新编朱氏统一字辈:“紫阁书弘文博学富经纶阳光照寰宇云高锦长春世家建奇秀国泰运昌隆泽惠禄荣祚广益启明侯万载庆丰硕克成功永存古训勤守继雄豪振乾坤流晖焕玉彩新景展鸿图芳名标青史德业传千秋”。 《中华朱氏通志》订《中华朱氏新行辈》:“沛国人兴旺,中华民富强,九州丹凤展,环宇大鹏翔。紫阳东升起,云集圣贤良,英杰勋名远,雄才超群芳。先君传哲理,清廉尚典章,仁义礼智信,伦常显金光。勤学治家本,高科建福康,平日恒积善,延年益寿长。忠孝承祖德,厚道继新安,文明宗裕盛,和顺永世昌”。 朱明王朝嗣系字辈: 江苏南京太子朱标一系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陕西西安秦王朱樉一系字辈:“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山西太原晋王朱棡一系字辈:“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典礼崇三恪彝伦叙九畴官仪原在汉世德尚思周”; 北京燕王朱棣一系字辈:“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河南开封周王朱橚一系字辈:“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家传洪德远国庆凤鸣春纪事常行孝钦宗永保仁”; 湖北武汉楚王朱桢一系字辈:“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山东青州齐王朱榑一系字辈:“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山东兖州鲁王朱檀一系字辈:“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明历福能德山来洞有仙实远一发选化成万里天”; 四川成都蜀王朱椿一系字辈:“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湖北荆州湘王朱柏一系字辈:“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山西大同代王朱桂一系字辈:“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甘肃兰州肃王朱楧一系字辈:“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湖北荆州辽王朱植一系字辈:“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宁夏银川庆王朱椭一系字辈:“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江西南昌宁王朱权一系字辈:“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甘肃岷县岷王朱楩一系字辈:“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湖南长沙陈王朱橞一系字辈:“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甘肃平凉韩王朱松一系字辈:“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山西长治沈王朱模一系字辈:“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江西南昌安王朱楹一系字辈:“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河南南阳唐王朱柽一系字辈:“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湖北安陆郢王朱栋一系字辈:“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段氏族谱

段氏族谱 族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宗族传承发展壮大不脱离同族的纽带,随着历史发展和进步,家庭不断发展变化,所以需要整理续记本族誌谱。 追根求源寻根问祖查寻老谱 笔者一九七一年由部队转入地方参加县委整党工作队,七二年调铁桥中兴任武装部长职务。第二年正月携妻带子从温泉迁往铁桥居住,行前抄录了叔爷段照书家里段氏族谱,据说石垭子有一本,因失火烧掉了,叔爷一本,是祖祖段文举留存下来的。 八三年调入区公所任职,出差达县市,一商贩老板便追述我,他是开县九龙山人,姓段,上辈来达县,现在愁下代不知怎么取名,向我诉求谱书,回来开始调查寻老谱,段氏之多,知谱者少也,从此产生追根求源,完善段氏宗谱念头,边工作边调查,2001年退休专到开县镇东,天白、白合、重庆、大进等调查都听说或听老人摆谈,来自湖南,没见谱书,派行说法不一。十二月又去大进调查,73岁的绩堂,他拿出2003年去万县绩福家保存的乾隆48年在湖南归阳水口段氏重修谱书抄录本,什么年代入川无记载,只记载苦我本支之谱,因兵火居无定所,失落谱书,后各地出现同姓甚繁多派,乾隆丁卯年一七四八年六十九岁人,在湖广(元代属湖广中书省清朝改为湖南),水口书屋抄录其序,记载前人录不分贫贱,富贵,望后嗣知源实现联宗修谱,三十六年后直到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四年才在湖南永州府祁阳县归阳水口段氏重修族谱“一锡衮昌生……”三十派,族谱重修后,又何时传入川,前为啥脱代,无记载。我先祖雍正七年,公元一七二九年从湖南入川,入川后遗失谱书接湖南正字辈,含正接编谱,正位国世天,……二十派,又调查达州渠县的建甫。他用署假期外出访谱走了14个省,78个地区,收集了280套族谱,经查,因迁各地,又与原迁地联系困难,或者字辈取完,或者失落,只能自行议定字辈,就出现了多支多派,形成多个族谱。他先祖康熙35年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入川为翊公之后,入川后自议自辈“成忠懋昌……”五十派。他为景字辈是四十二世,成为三十五世。回来在正安玉华村77岁段吉树听说姓段在查谱,就把家中一本谱书拿出来,因他不识字是一货郎感恩送给他的,是本湖南邵阳段氏重修谱书,两本核对,前者有错或误,全国查,光湖南段氏重修或编谱,十多个版本,上接无记载,如湖南邵阳段氏族谱(四川崇州段裕堂提供),一九零六年(光绪三十二年)段极生等编修记载,迁入始祖段正永,上查无更多数据,下查版本各样。调查发现段氏家族树大根深,同族不知同呼,究其根源,都来自湖南同一根。迁居各地,经纬万端遗失谱书,或者用完,以居住为族,自编为派,同根不同谱,同姓未能同册。段氏宗族都渴望本族谱书,接根复原。众归宗祠。 2001年,腊月在石垭子段乾红家商议到场段氏家族各主意见,都赞同完善整理段氏谱书,并当力支持。2012年清明前后,又联络绩中,完善族谱凝聚族人一事,他积极支持,并推荐绩海,辉跃联络。漫漫三十年走访谱路,悠悠六载寻根情,不惧路途多坎坷,只求后世少遗憾,同宗血沸千秋过,共祖脉通万代兴。 为了不再失传段氏史谱资料,以抄录段氏族谱为依据,以调查发现各支谱为史料,老辈照礼讲述为内容,整理充实完善、拟编新续谱四十派与原二十派衔接共六十派,并增写了段氏发源及变迁之根和近代家族各房成员资料(自报为主,调查为辅)为本支族谱书续本。也是追根求源修谱的历史依据。续其新谱,编辑新章,吾子孙传人,遵照执行,不乱经伦,传承优德,自此以后,世代盛势,繁荣兴旺。

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的差异

?徽学研究? 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的差异 翟屯建 (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安徽 黄山 245000) 摘 要:祠堂、族谱、族田是近世家族制度的三项标志。明中叶,近世家族制度形成以后,宗族设立谱局修谱成为纂修族谱的主要形式,但也还存在个人撰写家谱的现象。设立谱局修谱为公修族谱,个人撰写家谱为私撰家谱。本文主要从规模、篇幅与流传形式,体例与内容,记载内容的真实性三个方面,对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宗族;修谱形式;差异 中图分类号:K248;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06)06-0076-03 The difference betw een privately-w ritten pedigree and publicly-w ritten clan pedigree in H uizhou prefecture ZH AI Tun-jian (Huangshan Local Chronicles O ffice,Huangshan245000,China) Abstract:Ancestral hall,clan pedigree and clan field are three marks of m odern family system.S ince the m odern family sys2 tem was formed in M id M ing Dynasty,the pedigee bureau established by clan writes pedigree has been the main form of writing clan pedigree.But privately-written pedigrees still exist.The pedigree written by the pedigree bureau is called publicly-written clan pedigree,and the pedigree written by individual is called privately-written pedigree.Mainly from their contents,authenticity of the contents,scale,space and how they were handed down,this article makes com 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i2 vately-written pedigree and publicly-written clan pedigree in Huizhou prefecture. K ey w ords:clan;form of writing pedigree;difference 宋代以来,随着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的近世家族制度的形成,宗族设立谱局修谱,成为宗族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宗族社会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徽州设立谱局修谱约始于明嘉靖前后,是中国近世家族制度形成较早、宗族统治较为严格的地区①。我们把设立谱局修谱称之为公修族谱,因为设立谱局要集聚全族精英,动用族中公产,获得全族之认同。在宗族设立谱局修谱的同时,也有个人独立纂修家谱的,以个人力量纂修的家谱,不必动用公产,无须获得族众的认同,我们称其为私撰家谱。私撰家谱和公修族谱同为宗谱,但两者有相当的差异。 一、规模、篇幅与流传形式 公修族谱动用全族的人力和财力,如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婺源大畈汪氏修统宗谱,设立谱局,确定汪湘、汪隆、汪钅吾、汪道真、汪伦、汪长卿、汪同文、汪元吉8人专职修谱事宜。汪湘为主修,负责审定全书,兼管经 费;汪隆、汪钅吾负责来人接待和刊印工作,同时负责出纳;汪道真、汪伦负责各支派世系图和文稿的监督和催办;汪长卿、汪同文、汪元吉负责各支派世系图和文稿的考辨,然后交主修裁正。明万历五年(1577)刊印的《新安大阜吕氏宗谱》集中了36人的力量,设有总裁、编修、催督、考订、誊书、刊谱等多个职责岗位,各司其责。正因为如此,族谱的规模宏富,篇幅一般都比较大。清乾隆十八年(1753)刊印的《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8卷,每卷长51厘米,宽31.5厘米,共重15公斤。民国六年(1917)婺源《清华胡氏宗谱》24卷首1卷末1卷,26册,装在一只高约1米的木匣子内,一个人轻易不能搬动。 私撰家谱由于是以个人力量撰写,谱的规模、篇幅 67①参见翟屯建:《族谱的纂修与管理》,载上海图书馆 编:《中华谱牒研究》,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山东莱芜胡氏族谱

胡氏创修族谱序 胡,国姓也。周步克商,得舜之后胡公满,妻以太姬,封之于陈与杞、宋,并备三恪。胡氏其为大孝虞帝之胄乎! 明德之后必有达人。汉之胡建,晋之胡奋、胡威,唐之胡证,以及宋元明间之胡沙补、胡秖(祗)遹、胡宿、胡宗炎、胡宗愈、胡一桂、胡长孺,更仆难数,皆彪炳于史册,为后世景仰,而尤莫盛于赵宋一代。注述则胡安国、胡仲仁父子,儒林则胡且、胡紘、胡斌,忠义则胡鹿老,隐逸则胡宪。其尤卓卓者胡铨《抗议斩伦桧主和》一疏,震惊朝野,以扶千秋之正气。湖州教授胡公瑗,创立经义、治事斋,分课教授,游其门者,人皆不问而知为胡公瑗之弟子,以开中外学校设科之祖。 燕天倡后。故胡氏遗育,殆遍区域。至传忠公,始自明洪步则由冀州枣强迁莱,居铜冶店庄。迁莱后之世系族处,已详于胡氏林茔碑各志及谱牒中,不赘。 夫中华自伏羲氏一画开天,神圣迭诞,创制显庸,一切表现,罔非根本人生性真之流露,此纲常伦理,虽同此生民之秉彝,乃浃洽于华夏人心,沿成为我中华数千年来独有之国粹,而非异域所可企。自海禁宏开,五种杂处,夷风丕变。耻道德,斩彝伦,甚至废姓绝氏,以同群鸟兽。为标新领异之争趋,谁复念及本支百世之引替?天道好还,无往不复。近几年来,无姓不谱,无谱不修,根本是务。固有思存即此,报本追远之一,几亦足证我中华民族决能维系万世于不替。 胡氏自明则迁莱,历年已五百余,传世已二十几。前生员肇基公曾据所见闻创谱。草本不备,且亦不存。胡君致训者,同纵堂侄兴文君,慨胡系之未谱,谓明明同宗共祖,一脉之血统,反如秦人之视越人,欣戚弗关,哀庆不闻。且木究何本,水究何源,浑浑莫辨,人之痛心,孰再逾此?爰提纲挈领于毫无可措手之谱牒,力创斯举,并谱首列创修谱诸君。或督倡,或誊录,或摩挲古碑姓字,或考询邻村父

家谱的体例(四)

家谱的体例(四) 家谱的体例(四) 一般家谱中世系的记载多遵循欧苏谱例,以五世为一表,按辈分先后排列。大族的家谱由于枝繁叶茂,为清晰起见,还要依祖先的房派或居住地分别列表,或分别远世、近世立表。有的家族世系的图录分别记载,图中只有谱名,履历另记;有的家谱则合二为一,在世系图上附记履历;也有的家谱较为简单,只有图而无录。通过世系,从第一世始祖开始,按辈分次序排列,家族成员的代系、血缘关系、繁衍情况等均可一目了然。如从《韶山毛氏族谱》的世系记载中即可清楚地看出,毛太华的长子毛清一生二子:毛有恭、毛有信。毛有恭生子毛震、毛瓒等。毛震一支称为震房,为长屋,下分竹溪、彬溪、介溪三支。毛泽东即属竹溪支下,是毛氏第20代传人。 世系中攀附、造伪的现象在家谱中是较为常见的,主要出现在早期祖先的世系之中,大概分二种情况:一是冒认历史名人为祖先。这种情况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始祖大多推至古代的帝王或古代的圣贤,如李姓多奉李耳为始祖、林姓上溯至比干、洪姓则自认为共工之后、钱姓则奉黄帝为始祖,至于萧姓奉萧何、张姓奉张良、袁姓奉袁绍为始祖之类的情况则更常见,即使是历史上以谨严求实闻名的谱学大

师欧阳修和苏洵也未能免俗,欧阳修在家谱中将大禹、越王勾践都列为远祖,而苏洵则将颛顼、祝融都纳入先人的行列。实际上,名人始祖有些确实于史有据,有些则相当牵强。乾隆年间,江西巡抚辅德审查江西境内家谱,发现其中始祖属荒诞不经者共有1016部,有的甚至奉盘古、雷震子等神话人物为始祖。另一方面是将前代的同姓名人一网打尽,都纳入本家族的世系之中,如贵州《清河张氏宗谱》中,张良、张飞、张九龄、张载等历代名人都被纳入世系之中,明显与历史事实不符。另一种情况则是假造前期祖先的官职,往往是早期世系中将相云集,而近世的世系则多为普通百姓。如此之多的簪笏蝉联的体面先祖,常令后人也感到难以相信。 10、传记 传记又称谱传、家传、世传、内传、外传、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祠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并荣耀家族。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与每个家族男性成员均有的世系录不同,传记只有家族中有

关于胡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胡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在我们班里姓胡的人很少,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一个是胡知明。平常看电视在电视里姓胡的人也很少见,,就引发了我对胡氏这个姓氏研究的想法。老师也说过,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就对胡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胡姓的来源和胡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胡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胡姓的名人故事。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胡姓的来源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记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君虞帝的妫姓后裔。 书籍 历史上的胡姓名人 胡雪岩.胡适.胡安定.胡安.胡遵.胡曾.胡安国.胡宏.胡大海.胡也频.胡烈…..

胡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胡姓人口总数大约有一千八百万人。 上网 胡姓族谱 江苏常州安定胡氏族谱有二十八卷,江苏常州有胡氏族谱十二卷…… 1.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君虞帝的妫姓后裔。这样来说,其胡姓始祖,应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帝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候。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帝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2.在历史长河中胡姓人才辈出。有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历史名人胡适,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秦汉教育家胡安,三国时魏国大将胡遵,唐代诗人胡曾,北宋经学家胡安国,南宋理学名家胡宏,明朝开国功臣胡大海,中国文学家胡也频,秦汉一位出名的好官胡烈......我们为胡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在百家姓中,胡姓占第13位,据统计,胡姓人口总数有一千八百万人。

新余县地名志—欧里公社概况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欧里公社概况 欧里公社位于县城西北18公里处。东邻下村公社,南靠观巢公社,西北与分宜县交界。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13个大队,129个生产队,67个自然村,2964户,154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5人,均属汉族。 以驻地欧里圩得名。圩座落于山坑里,方言山垇里,(“垇”,方言读欧“ou”)演变为欧里。解放前夕属观巢欧里乡。解放初隶属沿旧。合作化时由上巢、白梅、栗山、皇华、联盟、带源、联合、昌坊、新甫、哲村、堎背十一个高级社成立欧里乡。1958年公社化时,11个高级社改为大队,属观巢公社。1961年从观巢公社分出。1968年并入观巢人以社。1973年再从观巢公社分出仍为欧里公社。 境内属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岗峦连绵,与分宜县隔山分界。地处边远山区,交通还很落后,只有新欧公路,有班车直达县城。以西南部新甫为标准,海拔160米。全年气温17.2度,1月份5度。无霜期278天。山溪小 涧汇入汾水,再向东南流经欧里而直下观巢。解放后兴修大小水利工程126座,其中水库7个,塘坝119个,总容量4157420立方米,灌溉面积9900亩。基本上能抗御自然灾害。耕地面积18400亩,其中水田15021亩,旱地3379亩。林业面积4500亩,水产面积967亩。粮食产量由解放初期100多斤,提高到亩产745斤。其次有少量棉花、红薯等。麻、苧布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土特产,远销外省。年产量约1500匹,产值36万元。苧麻约360亩,年产 24000斤,产值2 万元。 地下资源丰富,主要为煤炭、石灰。社办金坑煤矿建于1947年,职工133人,年产量一万吨,产值21万元。社办石灰厂建于1958年,职工62人,年产量7000吨,产值23万元。队办白梅大队煤矿建于1971年,职工110人,年产8000吨,产值20万吨。有欧里、洲上、昌坊、木村、皇华五个大队的队办石灰厂,共职工129人,年产4万1千吨,年产值46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大有改观。现有中学1所,教职工22人,学生417人。小学11所教职工106人,学生2670人。医院1所,医务人员16人,病床15张,一般疾病可就近诊治。 〔欧里大队〕位于新余——欧里公路之终点,公社驻地。东邻木村大队,西接联合大队,北傍带源大队。辖9个生产队,3个自然村,分散于山坑田畈间。214户,1088人,耕地1205亩。解放前夕属观巢区欧里乡第二保。解放初属欧里乡第二农民协会。合作化时由晨光、红光、曙光3个初级社组成联盟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欧里大队。大约清中时,扩展为贸易集圩适农历二、五、八为赶集日。 欧里公社、大队驻地。座落山脚下,山涧小溪汇入汾水。104户,715人。1930年曾建立苏维埃政权。〔汾溪黄氏族谱〕定邦,湖广武昌人,南宋嘉 定六年授宜春县。生三子,兆吉、兆祥、兆瑞。兆吉施一对渝水仰北汾溪,遂偕弟居焉。后子孙繁衍分为三屋:太汾、欧里、井头。刘、周、钱、谢、宋、杨等姓先后迁入。因居山坑,得名垇里,后演变为欧里。黄广,中正大学毕业,水电部八局副高级工程师。 九龙口位于欧里北1.5公里山脚下。山有18个峰。村建于第9个峰下,故名。26户,132人。大队林场驻地。〔大溪社背范氏族谱〕仁若由弓山迁新渝社背,生四子,长子云开,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徙九牛口(九龙口)。

历代胡氏族谱序言集

历代胡氏族谱序言集 按:族谱序言乃族谱之精华所在,往往集源流、世系、名人、迁徙于一篇文章中,位居族谱之卷首,历来为后人读谱修谱所重视。胡氏宗亲网收集了历代各地胡氏族谱序言,现开出此专集帖,供宗亲查阅、跟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序言资料来源不一,绝大部分是从网上收集而来,对其真实性不能保证,目前对其中某些序言文章的断句也不一定准确,请读者注意查对原文,加以修正。 本集的主要编撰者为胡氏宗亲网版主咕咚冰鱼宗亲,他为这项工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另外还有胡铁华、胡帮兴等宗亲为其句点断句,花费时间不少。我们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本帖原计划在庆贺胡氏宗亲网开通周年纪念日时开出,因核对和增补其内容延期至现在才上网。 本网站欢迎转载胡氏宗亲网论坛的资料内容,只要在转载时注明转自“胡氏宗亲网”即可。 胡氏宗亲网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d6155451.html, 南山2007.08.12

安定胡氏家乘序 胡氏之先,系出不一。 一则世本有胡曹者,黄帝时人,黄帝治天下衣裳之制,曹始为之王,则《左氏》载虞胡公者,为周陶正,武王以元女大姬配之,而封之陈,以备三恪。又《史记》载,虞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商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其后以谥为姓。《唐书》则曰: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大姬,生满,封之于陈,赐姓妫,以奉舜祀。三说虽小异,要之,胡公舜后也。 一则胡以国氏。成周时为子爵,其地在颖州汝阴西二里,胡城是也。鲁定公十五年,楚昭王灭之,其后子孙分散,有望安定者,即汝阴之支别也。或者又谓周时胡国参胡之后,其先出颛帝高阳氏,曰重黎,为帝喾火正,死后弟吴回嗣,吴回生陆终,陆终之次子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时为胡国,楚灭之。 嗟夫!古者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而胡氏乃有以姓者、以谥者、以国者、以赐而改者,其原既各有所出,后世子孙蔓延于天下,分散扶苏,欲合而一之,可乎? 直孺之族,由刘宋元嘉中仕为太子左卫、谥壮侯、讳藩者,世居豫章之新吴华林,由是子孙世居之,云仍日蕃,衣冠日盛,宏谟骏烈,国史纪焉。孺惧族人散处,欣戚庆慰之礼,或不相及,恐久而至于途人,乃重修胡氏谱图,将以统其疏而合其离也。是故巨细毕录,偏全互见,要以摹写形容,备章风格,令观者仰止高山之意焉。 宋绍兴元年秋九月龙图阁学士、通议大夫、吏部尚书直孺谨序 admin发表于2006-07-1023:14 胡氏宗亲网网址:http://www.hsz https://www.doczj.com/doc/d6155451.html, 胡氏统宗统宗渊源序 胡氏之先帝舜之后也,昔帝为庶人时,娶帝尧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为妫氏,封虞城(河南,一说山西平陆县东北)。至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帝后,得妫满,封于陈(今河南省淮阳一带),以奉舜祀,是为胡公。 盖史所谓陈胡公满者,也夫陈国名也,胡固赐谥也。满之子曰犀,是为申公,世为陈侯。次曰皋,次曰丹及懿,世仕周。丹生孟阳,遂以胡为氏,居河南开封府。至春秋战国时,或仕齐、或流楚,皆满之支胤也。 至汉有圣始公(胡羲)从高祖入关(公元前206年),拜都护中郎将,家于咸阳。其孙计宁为车骑将军,以击匈奴有功,封安定郡(今甘肃平凉、宁夏固原一带)。东汉之际,广其苗裔也。 至三国(220—280年)时,而胡氏徙居江南。或曰为魏司徒,而随曹氏归故里,遂家凤阳寿春(今六安寿县)逝之。子质以清忠着称,封阳陵侯。质生威,威十八世孙曰伯宽(胡裕),隐德不仕,遨游新安,有功于其人,其子孙遂家于婺(今江西婺源县,古属歙州)之清华。 至唐僖宗间有瞳公,黄巢犯宣、歙(公元878—880年间),公倡议帅众讨寇

全国胡氏宗谱续

全国胡氏宗谱续 2009年03月01日星期日 17:21 湖北长阳安定堂胡氏长阳胡氏修谱,最早在清道光年间,后有几次续修,最后一次在一九四八年左右,族谱修好后还未能分发下去就解放了,因此收藏有完整族谱的人很少。根据族谱记载,长阳胡氏始祖为胡融,仕汉为文渊阁大学士,居山东济南府陈留郡,其后依次为:德,晟,仲容,国思,廷芳,继先,石,齐,拾玖,毅,天逸,念三,训,大节,希贤,宗礼,汝类,继祖,寿,麟,永立,元,维祺,光兰,梅,仁朝,德武。《前帖误为德龙,在此表示歉意》仁朝公九子一女,其后代散居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德武三子明寿贵,贵公落业长阳晓溪牟洞口,故长阳胡氏又自称晓溪胡氏。族谱记载,贵祖之后有迁移至公安县居住数代后又迁回长阳的,但这一支人从公安迁回长阳之前的派序与长阳的完全不同。明公落业枝江,其后人应有相当部分世居枝江,长阳胡氏宗亲联谊会的同志到枝江江口镇调查,结果大失所望,毫无头绪。明公后人有从长阳迁居东湖,即现宜昌市夷陵区和点军区,现在也没有找到明公后人的消息。始迁祖胡寿、胡贵,由明朝初在荆州北门外客居数载,接耿氏祖母于荆州,葬于松滋县羊角洲后(据胡慈行婆婆遗言:传说很多人抢盗耿氏墓发财。因此可能是假墓),迁入到长阳牟洞口。可溯开封等地始祖胡满公(商?谥号)—四川邛崃县胡澄(春秋?正式为姓)—江西华林始祖胡藩(南朝宋.62世)—胡舜臣(84世),字融,亦宗向,仕唐大学士、居陈留,封奉政大夫。葬新涂石牛峰黄牛驾车形—胡清献(唐懿宗时期人.85世)—胡城(唐僖宗时期人.86世,讳高早旁,有七兄弟,亦以七星取名)、封徐国公、妻耿氏,葬于奉新华林—胡当(87世,讳王旁)、妻刘、韩—胡令严(88世)—胡元凤(89世)—胡仲容(90世,宜讳写融)、华林书院创办者仲尧第4弟__用礼(91世)--湘(92世)--仕沂(93世)--戴昌(94世)--天福(95世)--智三郎(96世)--念三(97世)--谟公(98世)--大节(99世)—希贤(100世)--宗礼(101世)--汝类(102世、由临川迁吉水县柳林乡五堡村大栗树土地)—克兰(103世)--梅公(104世)、公元1314年生、仕潭州总兵、因反元, 1315年华林和吉水胡族遭遇浩劫--江西始祖胡仁朝(105世)、元?公元1344年生、吉水县柳林乡五堡村大栗树土地人,武陵府总兵;妻耿琼花、蕲春人,建文帝封她一品护国夫人。培养支持过支族贫寒聪明的胡滢刻苦读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次子胡德武(106世)、公元1364年生、居吉水县,明永乐二年升光禄大夫、文苑学士、任直棣总督、卒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葬龟山。有子:明、寿、贵(107世)—胡明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9年迁入宜都县乌石铺。胡寿入长阳后,迁居枝江董市、荆州,后裔逐渐往澧县、石门、慈利等地发展。长阳晓溪安定堂(祠堂)胡贵传升、林、洪、寿(108世)4子,繁衍的根苗主要居住于长阳各地,支谱纷繁。基本老谱:仁德胡继、文应廷水、秉公启祖、奇纯正大、道源必芳、维新在舜、君相名良、肇开景运、云reng宪章、绪衍安定、孝友传家、诗书立训、丕振先业、希贤作圣、祥发万年、繁昌永庆。支谱如乾隆时代开启的文家坪胡氏支系玉正绍应、宗家懿行、光耀友庆、祖德昌明、世寿国仁、传必远新等。注:该文为湖北胡耀斌作。湖北荆州市荆州地区龙洲一带,祖籍江西目前知道字辈:永保万年春,有生须得道!湖北天门,据说祖上是"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时从江西过来的字派:泰国忠心正大光明椿柏传家茂诗书植泽长人文开甲第万代振纲常南咀胡氏----湖北黄岗团风县堂号:德政堂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命海内各省民族大迁移。各姓由江西大举迁移至湖广,史称“江西填湖广”,华林胡氏由始入鄂。据我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