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叫对标管理

什么叫对标管理

什么叫对标管理
什么叫对标管理

什么叫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一种流行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Global Benchmarking Network)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

所谓“对标”就是对比标杆找差距。推行对标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的目光紧紧盯住业界最好水平,明确自身与业界最佳的差距,从而指明了工作的总体方向。标杆除了是业界的最好水平以外,还可以将企业自身的最好水平也作为内部标杆,通过与自身相比较,可以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能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向业界最好水平靠齐。

一、“三对”理念

1、“三对”理念

对标/对表/对照”管理,“三对”理念创新地通过对比标杆找差距,对比表格抓落实,对照标准提问题,从宏观目标、过程控制和微观细节全方位地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整体解决思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模式。

2、对表管理理念

所谓对表就是对比表格抓落实。如何将标准(制度)与员工的日常活动(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关键就在于对表落实。即将标准(制度)中需要落实、执行的部分以表格的形式提炼出来,并根据执行的周期要求员工对比表格进行执行和填报。各级领导根据审批权限对填报的表格进行审核,以实现标准(制度)的实时过程监控。

3、对照管理理念

所谓对照就是对照标准提问题。现实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与我们期望的目标总会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就是问题,但是如果期望的目标不同,产生问题的数量和性质就会不同,最合适的目标就是标准和制度规定。我们只有对照标准和制度来检查,发现的问题才是科学合理的。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公司。在欧美流行后,现在亚太也得到迅猛发展,不仅是公司,连医院、政府、大学也开始发现对标管理的价值。

从应用程度上说,最初人们只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但现在,对标管理结合了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并将其引入到公司内部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持续不断发展的学习过程。

二、分类

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现在,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的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对标管理通常分为4种。

第一种,内部对标。很多大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有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这是最简单的对标管理。其优点是分享的信息量大,内部知识能立即运用,但同时易造成封闭、忽视其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

第二种,竞争性对标。对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对标对象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与竞争对手对标能够看到对标的结果,但不足是竞争对手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案例的信息。

第三种,行业或功能对标。就是公司与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公司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因为彼此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现在不少大公司受不了太多这样的信息交换请求,开始就此进行收费。

第四种,与不相关的公司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相比而言,这种方法实施最困难。至于公司选择何种对标方式,是由对标的内容决定的。

三、步骤

第一步,制定对标计划,确保对标计划与公司的战略一致。

第二步,建立对标团队。团队的结构取决于对标范围的大小、公司规模、对标预算、对标程序和环境等要素。其次是就对标程序、分析工具和技术、交流能力、公司背景和系统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

如果让专人负责对标的实施过程,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心,提高实施效率。除了领导能力外,对标团队还应当具备分析、程序处理和图书馆/电脑搜索等技能,3到5人最理想。

第三步,收集必要的数据。首先,要收集本公司的流程表、客户反馈、程序手册等信息进行自我分析。否则,你将看不到与别人的差距,无法发现改善的机会在哪儿。

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模仿对象。公司做一个候选对象的名单,选择那些获奖公司、在商业杂志或者其他媒体尤其是年度行业报告中得到公认的公司,或由供应商、客户、咨询师推荐的企业。然后就这些企业进行调查,筛选出3到5个公司作为信息交换和对标合作伙伴。

第四步,分析业绩差距数据。在理解对标对象最佳的方法基础上,衡量自己与别人业绩的差距。可用的指标包括:利润率、投资回报、产品周期、每个员工销售量、每种服务/产品成本,或者如何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服务等。

比较时,必须就相同的事情进行对比,苹果比苹果,而不是比梨子。同时根据经济规模、不同的管理思路、市场环境做出调整。

通过比较业绩,企业就会发现与最好公司的差距。“别人能行,为什么我们不行”这样对标就可以帮助公司建立一个战略目标。在将相关信息告诉高层管理人员和整个公司后,企业要根据数据设计行动计划、实施办法以及监督衡量标准。

第五步,持续进行对标管理。企业在减少与最佳案例的差距时,需时常用衡量标准来监测实施的有效性。另外,由于表现最佳的公司本身也会继续发展,所以“找到并实施最

好的方法”的对标管理也是一个只要开始就没有结束的过程。

四、易犯错误

在对标内容上,很多公司过分关注价格,而忽视了有关客户和员工方面的对标。有的公司没有将对标目标与公司的主要使命联系起来,这可能会导致高层领导的反对,并影响到公司其他计划的执行。

有的公司在未完全理解自己的程序之前,就急忙实施对标,最终也会失败。有些公司试图用对标一下子解决很多问题,提高公司业务各个方面,结果欲速不达,员工士气低落。此外,容易犯的错误还包括没有人负责对标过程、没有对对标程序做系统记录等。

如何在对标过程中保持创新

对标不是完全模仿,需要在企业文化、预算、成本收益约束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有的公司由于资本限制,先实施最佳案例中最关键或者受到资本约束最小的要素,这也是一种变通。同时,最佳案例随着时间推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改进。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1】【摘要】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带来的困境,进行了持续的改革,在这过程中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同时又将私营企业的管理方式、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管理,以解决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以经济学为基础,以政府市场的协调为核心。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相比,它在研究范围、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之处。它的理论及实践对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也在不断改革之中,但是在我国政府改革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国家为了政府改革兴起的,但同样对我国的政府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要我们能够积极的借鉴其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一定会给我国的政府改革提供许多卓有成效的建议。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西方国家政府改革 【Abstract】Nineteen eighties,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order to get rid of" welfare state" in trouble, for the reform,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o absorb fifty or sixty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new latitudinarian economics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privat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method used in government management,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to resolve th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t is based on the economics,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core market coordinati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is compared, in its research scope, method, theory basis, there are a lot of innovation.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stern countries' administrative reform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Compar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also is in ceaseless reform, but in the government reform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lthough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is rising to the government reform, but also for China's government reform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s long as we can adopt the suitabl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place,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will give China's government reform provides a number of very fruitful suggestions. 【Key words】New public management; Western countries;Government reform 【1】作者简介:张万里(1989-),男,河北衡水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9级本科生。

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6448字)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集团公司)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国资委《关于开展全面对标考核活动的指导意见》及集团公司《开展对标管理活动的意见》、《20XX年对标管理工作安排》与《集团公司各部门对标管理工作安排》的要求,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追求卓越,赶超国内外领先企业,打造国内一流能源化工企业,助推集团公司实现跨入世界500强的愿景目标,特制定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 集团公司对标管理现状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点对面分析,将集团公司经营状况与行业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选取国资委发布的煤炭行业大型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补充指标等五个方面共计28项综合指标(参见附件一);二是点对点分析,将集团公司经营状况与行业内一流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主要通过财务指标、规模发展、安全生产、自主创新、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社会贡献、项目建设、资本运营等九个方面共计34项专项指标(参见附件二)进行对比分析。 (一)、集团各类综合指标与行业标准值对比分析

依据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20XX年度国际煤炭行业、国内煤炭行业和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将集团公司各项综合指标与行业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等进行对比,分析集团整体经营的优劣势。 1、与国际煤炭工业综合类指标对比(参见附件三) 与国际煤炭工业综合类指标对比,集团综合类指标中有9个指标处于良好值水平以上,2个指标略高于平均值,3个指标略低于平均值,6个指标低于较低值,良好值以上指标占比45%,平均值以下指标占比45%。其中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销售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等4个指标居于优秀值水平;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等6个指标处于较差值水平。 2、与国内煤炭工业综合类指标对比(参见附件四) 与国内煤炭工业综合类指标对比,集团综合类指标中(不良资产比率与或有负债比率没有数据)有12个指标处于良好值以上水平,6个指标略高于平均值,3个指标略低于平均值,5个指标接近和低于较低值,良好值以上指标占比50%,平均值以下指标占比29%。其中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EBITDA率等8个指标居于优秀值水平;总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负债率、

2020年在对标管理专题会上的交流发言稿

在对标管理专题会上的交流发言稿 我公司历经过去一年的艰辛劳动,对标管理工作全方位导入标杆管理,广泛开展“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管理活动,建立了战略、管理和执行三个层面的指标数据库,使我们今后的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寻、不断创新。 一、初期困惑,对标困难重重 我公司是为矿井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企业,业务范围涉及矿用大型设备的修理、矿用设备的租赁服务、煤矿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地质测量、煤矿工作面的搬家倒面服务、煤矿矿井巷道掘进、矿山救护、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等。由于这一多样性、复杂性专业特点,使我们一开始不知道和谁对标?怎样对标?找不到标杆。我们的困惑:一是涉及产业特殊,翻阅大量资料和网上查询,标杆难寻;二是本公司涉及8个不同专业,对标没有先例;三是与煤炭行业不同,无法直接借鉴矿业公司的对标经验,其标杆与我公司没有可比性;四是目前许多单位与标杆对标以后,很难持续改进,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 二、针对困惑,提出设计要求 为了搞好我公司的对标管理工作,我们提出了对标管理的七个要求,作为指导对标工作的行动指南。一是系统性,保证对标管理实施方案条理清晰、思路顺畅、逻辑合理、层次分明、目的明确。二是完整性,保障对标管理实施方案所涉及的内容全面、合理、不丢项。三是目的性,对标管理实施方案重点解决公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明确KPI等关键指标,揭示弱项指标,以点带面,使对标工作循循渐进、逐步开展起来。四是特殊性,由于我公司的工作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煤炭行业,其专业化、个性化、差异化特点突出,因此对标管理实施方案在满足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以后,还必须从其自身经营特点出发,除了寻找本行业标杆以外,寻找其它行业的标杆也是我们今后对标工作的重中之重。五是实操性,由于我公司的特殊性,在没有成功经验借鉴的条件下,我们所制定的对标管理实施方案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所制定的指标、制度、标准、流程和方案应该能够实现、执行和落地,确实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六是成果性,对标管理方案实施以后,在不同的阶段,应该达到不同的目的和成果,并最终实现提升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七是持续性,对标管理是一个长期循环、不断提升的工作,这就要求在首期对标工作完成以后,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瓶颈问题或主要问题,持续开展对标工作,以期达到横向改善、纵向传播、持续改进、创标建模的目的。 三、科学对标,建立对标谱系图,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满足上述对标工作要求,寻找对标工作的切入点是公司先 期的工作重点。我们从公司的整体结构、战略规划、部门职能入手,建立神南产业公司对标管理谱系图,设计完成了对标管理的整体构架。 对标管理谱系图从公司的存在价值入手,结合公司企业文化和 发展战略,将战略目标分解为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从12个方面明 确公司战略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分解到八个中心和十个管理部门,建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关于建立长效的对标管理机制研究(1)

关于建立长效的对标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煤矿属于资源采掘业,基于煤层赋存的差异性、生产的复杂性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因此开展对标管理对煤矿企业具有其特殊意义。煤矿企业对标管理是以煤炭行业同类井型的最优矿井和本企业历史最优指标为标杆,通过吸纳先进单位的指标信息和管理标准,进行内部和外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从而促进企业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关键字:煤矿对标指标管理 一、对标管理的基本知识 (一)对标管理的含义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的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现在,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逐渐被全球管理学界称为21世纪三大管理工具之首,是企业通过规范且连续地将发展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标志性指标及管理实践与标杆企业或与本企业历史最优值进行比较分析,帮助企业寻找、确认、跟踪、学习并超越标杆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从字面上看,对标管理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标,二是标准。确定对标指标是基础,改进和完善管理标准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提升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对标管理,是指企业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也可将企业自身的最好水平作为标杆,从各个方面与标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指明了工作的总体方向,通过学习先进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赶超标杆,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对标管理,所谓“对标”就是对比找标杆找差距,是指企业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也可将企业自身的最好水平作为标杆,从各个方面与标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指明了工作的总体方向,通过学习先进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赶超标杆,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二)对标管理的作用、意义 对标管理也称标杆管理,是企业通过规范且连续地将发展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标志性指标及管理实践与标杆企业或与本企业历史最优值进行比较分析,帮助企业寻找、确认、跟踪、学习并超越标杆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企业建立对标管理体系,确立标杆,指标分解,强化责任落实,改进和完善企业生产管理标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标管理能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力,是实现企业未来重大谋略和发展规划的推进器。 对企业而言,通过对标管理以把企业生产过程、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和基础建设等工作,从上而下的进行梳理和规范,使企业做到有完善的指标体系,科学的考核办法,平衡的分配模式,能够客观地评价工作,实施合理有效的办法进行管理控制,通过对标管理,企业可将管理精细化,持续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 (三)对标管理的现状应用 1、对标管理的现状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方法。“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现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对标管理被全球管理学界称为21世纪三大管理工具之首。

对标管理经验

对标管理经验 标杆管理课题活动是标杆管理思想及方法的载体,每一个课题就是一场战役,活动过程验证理论的真伪,战果检验理论的成色。笔者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有些感悟,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有“病”可医。记得小时候我们那个小乡村有一位姓蔡的医生,十里八乡的颇有些名气,村民有病就找他看,每次开三至五付药回家自己煎药喝,一般三个疗程,再不行,病人就会换一个医生看看。乡村医生的特点是什么病都能治,什么病都敢治,既便治不好,也不会出大问题。长大后到了城里才发现大医院的医生是分专业的,并非一个医生打通关。他们都是学医的,医当然能治病,但不是一个医生治所有的病,能治所有病的只能是乡村医生。管理学是为组织治“病”的,某门学问治某一类病,标杆管理亦然。这里的“病”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组织存在问题,有相应的“病理”特征;二是指作为给组织治病的医生,有相关知识,具备根据“病理”特征开出相应药方,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措施的能力。 二、有杆可立。跳高的时候总有一根杆立在我们的前面,那根杆就是我们的目标,如果没有杆,想像一下那是跳高吗?杆,不仅要有,而且必须有合适的高度,一个准备参加奥运会跳高比赛的运动员,如果把杆设置为两米高,那也不用参加比赛了。同理,我们开展标杆课题活动,同样要立杆,并且要立合适的杆。曾经见过一个课题,是关于提高检修速度的,课题从申报到总结,整个过程未提到检修速度过去是多少,未来将提高到多少,这是典型的无杆课题,目标不清晰,活动的效果也不可能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选题的时候没有仔细斟酌,选题的理由不充分,导致选完题后无法进行下去,出现了凑合对付之举。 三、有标可对。标,通常来源于外部,是行业或某领域的先进标准。从工厂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定义 一般地说,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的,组织内的成员从事提高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应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1、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系列活动过程。 2、由谁来管?即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什么?即管理的客体是各种资源,如人、财、物、信息、时间等。 4、为何而管?即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5、怎样管?即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6、在什么情况下管?即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管理。 管理定义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不可能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 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不同的解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 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算”。 当前,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的一些管理学著作或管理教材中,也对管理有不同的定义,如: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组织或一组人的工作。” “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上述定义可以说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或者是揭示管理某一方面的属性。但可以对“管理”作如下定义能够全面概括管理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 (1)管理是服务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思、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并不是来源和决定与管理机构或人员自身,而只能是泰属和服务与具有特定使命和目标的组织。管理是任何组织不可或却的,但决不是独立存在的。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进行管理,而只能使管理服务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介绍

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介绍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集团公司)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 * 《关于开展全面对标考核活动的指导意见》及集团公司《开展对标管理活动的意见》、《20XX年对标管理工作安排》与《集团公司各部门对标管理工作安排》的要求,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追求卓越,赶超国内外领先企业,打造国内一流能源化工企业,助推集团公司实现跨入世界500强的愿景目标,特制定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 集团公司对标管理现状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点对面分析,将集团公司经营状况与行业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选取 * 发布的煤炭行业大型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补充指标等五个方面共计28项综合指标(参见附件一);二是点对点分析,将集团公司经营状况与行业内一流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主要通过财务指标、规模发展、安全生产、自主创新、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社会贡献、项目建设、资本运营等九个方面共计34项专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一)、集团各类综合指标与行业标准值对比分析 依据 * * 发布的20XX年度国际煤炭行业、国内煤炭行业和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将集团公司各项综合指标与行业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等进行对比,分析集团整体经营的优劣势。

1、与国际煤炭工业综合类指标对比 与国际煤炭工业综合类指标对比,集团综合类指标中有9个指标处于良好值水平以上,2个指标略高于平均值,3个指标略低于平均值,6个指标低于较低值,良好值以上指标占比45%,平均值以下指标占比45%。其中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销售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等4个指标居于优秀值水平;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等6个指标处于较差值水平。 2、与国内煤炭工业综合类指标对比 与国内煤炭工业综合类指标对比,集团综合类指标中(不良资产比率与或有负债比率没有数据)有12个指标处于良好值以上水平,6个指标略高于平均值,3个指标略低于平均值,5个指标接近和低于较低值,良好值以上指标占比50%,平均值以下指标占比29%。其中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EBITDA率等8个指标居于优秀值水平;总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5个指标处于较差值水平。 3、与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综合类指标对比及详细分析 与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综合类指标对比,集团综合类指标(不良资产比率与或有负债比率没有数据)中有12个指标处于良好值以上水平,6个指标略高于平均值,3个指标略低于平均值,5个指标接

对标管理措施

对标管理实施办法 一、对标管理的内涵 “对标管理”也叫“标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自身与居领先地位的单位相比较,以获得帮助自身改善绩效的信息。对标管理法是对企业生产中的各种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筛选、归集和分类,选择重点项目和关键指标,对照行业最优指标值进行比较,深入查找和分析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进而改进现有生产工艺、管理制度和作业流程,挖掘潜力,提高竞争力,追赶或超越标杆企业的一种良性循环的管理方法。实施对标管理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加强目标管理,有利于加强效绩考评。实质是一种促进组织绩效改进和提高的工具,是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二、实施对标管理的意义 对标管理是实现“五精”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标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能引发新观点、激励创新的管理工具。通过开展对标管理的对标-达标-创标工作流程,研究榜样楷模出色绩效的原因,重点学习标杆单位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技术措施,分析对方的优点和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强化目标管理,有利于加强效绩考评,从而提升我矿整体经营运行质量。 三、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为加强对对标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对标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王西杰

副组长:侯利红 成员:游孝金白玉河何军荣闫永斌宋爱民袁承祥刘建宁程喜峰李宁杨森吕耀武张海军王朝友宋秋生李开锋张建有石峰王新峰孙战民赵铜生王勤学刘俊雄张广良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审定对标工作管理办法和标杆体系,研究决定对标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对标管理有关问题,定期检查各部门对标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查找各专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进行深入剖析,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制订措施,狠抓落实,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对标管理小组职责:负责对标管理的日常工作。组织制定、修订对标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协助组织制定、修订对标管理指标及标杆体系;指导各单位开展对标工作;开展各类调研和专题论证;组织开展对标管理培训和经验交流;负责标杆工作总结、改进和完善。四、对标管理的工作原则 全面系统原则。在对标内容上,要实现安全、质量、任务、材料消耗与先进单位的对标。在对标范围上,要逐步实现区队、班组、个人不同层面的对标比较。对标管理要逐步覆盖全区队,实现我区队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 循序渐进原则。在对标管理工作中,各单位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完善对标管理办法及标准。通过动态的对标管理,不断确定最优指标,确立新的标杆指标,确保标杆的先进性。

管理学具体含义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2)企业一切经管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4.请从不同层面解释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内涵: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事实: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过程: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定义和理解全球化。如世界、国家或地区、产业、公司,甚至是公司内的某一部门或某一业务。 (1)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3)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4)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布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 /地区交流程度。 5.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 1、为了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建立创造性的公司文化,来平衡独特的、以文化为基础的知识和消息 2、有效地进行跨文化谈判 3、在一个给定的地方对于如何能够成功地开展业务能够给出精确的选择 4、在多个国家中知道大众的行为规则框架 5、识别和管理文化对于市场和商业运作的影响6、理解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表达不同意见的方法 7、将文化差异看作是组织动力的源泉 8、整合当地和全球信息来制定不同地点的决策 9、即使有飞行时差或者需要通过翻译,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中也能够有效地进行谈判 文化适应能力 1、以文化中立的方法来评价他人的工作 2、在多文化的环境中选择和培养人们 3、鼓励相互不了解或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知识共享 4、能够有效激励跨文化的团队 5、调整管理方式适应不同的文化期望

新公共管理含义

新公共管理含义:新公共管理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一、弗里德曼和的“小政府理论”。二、和钱皮则发展出“”理论。三霍哲把作为切入点,提出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一种。四、霍哲还研究了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于回应性的政府。五、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因此,应用企业家精神去改造政府,并且能够把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能像私人企业一样,提高效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即强调服务提供者应对他们的顾客负责,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断进行革新,寻求减少和增进质量的方法,聆听,授权顾客作出选择,把资源放在顾客手里让他们挑选。 基本内容 1、以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2、,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 3、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4、重视效率追求。 5、改造公务员制度。 6、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构成了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的严峻挑战,它改变了传统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主题、方法、学科结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日益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主流。“新公共管理”有其新颖、合理之处,它反映了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管理研究的新成就。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相比,“新公共管理”范式具有一系列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新公共管理”为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奠定了更广泛、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新公共管理”开阔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视野,

【推荐下载】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键入文字] 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标杆管理做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商学频道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不是说我不如别人。但即使是最优秀的,也还是会在某个方面落于人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龙头老大不可小觑实力不如自己的企业,应挖掘对方的优点并学习之——倘若在自己的行业内没有值得学习的对象,也可以把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解,并针对某个具体环节向其它行业的高手学习。所以标杆管理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超越的自我改进系统。 ?美孚石油(Mobil)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在1992年,它的年收入就高达670亿美元,这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的收入还高,真正是富可敌国。不过,美孚的进取心是很强的,还想做得更好。于是他们在1992年初做了一个调查,来试图发现自己的新空间。当时美孚公司询问了服务站的4000位顾客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结果发现:仅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是最重要的。其余的80%想要三件同样的东西:一是快捷的服务,二是能提供帮助的友好员工,三是对他们的消费忠诚予以一些认可。?美孚把这三样东西简称为速度、微笑和安抚。 ?美孚的管理层认为:论综合实力,美孚在石油企业里已经独步江湖了,但要把这三项指标拆开看,美国国内一定还有做得更好的其他企业。美孚于是组建了速度、微笑和安抚三个小组,去找速度最快、微笑最甜和回头客最多的标杆,以标杆为榜样改造美孚遍布全美的8000个加油站。 ?速度小组锁定了潘斯克(Penske)公司。 ?世界上赛车运动的顶级赛事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即F1赛车。但美国人不玩F1,它有自己的F1赛车,即“印地500汽车大赛”(Indy500)。而潘斯克公司就是给“印地500 1

对标管理实施办法

对标管理实施办法为进一步加快公司改革发展步伐,通过在公司范围内树立各类标杆,倡导各级、各类人员自觉与标杆相比较,从而达到不断进入或超越标杆、不断改进工作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持续提升,工程、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作业流程的快速再造,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奠定基础。经公司研究,决定在公司范围内实行对标管理。 一、总体思路 将公司、专业、单位最先进的管理办法、最优化的工艺流程、最高层次的技术水平、最切实有效的施工经验设立为各层次的标杆,引导员工对照标准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不断改进,使各级、各类人员自觉对齐或超越标杆,从而达到管理办法的持续完善、工艺流程的持续优化、工作标准的持续提高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改进。 二、领导组织 为使对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公司成立对标管理领导小组,公司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公司副经理任副组长,各专业副总师为成员,全面负责对标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和协调。 对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考核办公室,由考核办公室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考核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对标管理工作的办法制定、体系建立、实施及活动的开展、考核监督、综合评价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专业、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专业领导、单位行政负责人为对标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责任范围内的对标管理工作。 三、实施范围 对标管理工作的实施范围为:公司、生产部、经营管理部、政工部、洗选发运部、物业管理部、各专业、部门、单位。

四、对标管理的实施 ㈠提出标杆体系 由公司、部、专业、单位依据管理需要,确定内部需设立的标杆种类、名称、数量。 1.标杆类别 ⑴纵向标杆:由同一组织、个人、工艺、流程,通过时间区间的比较,确立效果最好的时间区间,设为标杆。 ⑵横向标杆:有可比性的组织、个人、工艺、流程进行比较,将效果最优者设为可比范围内的标杆。 ⑶标准标杆:依据管理需要和管理标准制定的标杆。 2.标杆层次 ⑴公司标杆:包括部、专业标杆,其中: ①公司标杆由公司负责建立。 ②部标杆:由公司、各部负责建立部标准标杆,各部负责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标杆。 ③专业标杆:由公司、部、专业负责建立专业标准标杆,各专业负责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标杆。 ⑵单位标杆:包括单位标杆、班组标杆、个人标杆,由公司、部、专业、单位负责建立单位标准标杆,各单位负责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标杆。 ㈡健全标准体系 明确标杆体系后,由公司、专业、单位依据标杆的种类、性质、特点制定标杆的标准体系,要求: 1.考核全面:考核标准能覆盖标杆设立的要求、目的、性质、特点。 2.标准明确:各项标准合理、恰当、准确,明确考核对象。 3.量化标准:最大限度的量化各项考核指标,使标准考核适宜性强、宜于操作。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营销方式越来越简捷,组织结构越来越富有柔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挥各种资源整合的力量。而引领这一系列变化的,正是管理创新! 从设计创造价值、供应链整合,到对产品、设计、研发、IT等进行外包而获利,以及并购管理方式等进行的创新,简言之,管理创新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进和改造。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CEO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选出的10项,只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实施管理创新实践的代表。 或许昨天,中国企业曾因某些方面缺乏创新而交过学费;而今天,中国企业也因方方面面的管理创新而飞速发展,闪耀世界! No.1设计创造价值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通过更好的设计,可以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国外的诸多大型企业所认识和应用。譬如韩国三星,他们认为,杰出的外观是增强产品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对这方面的孜孜以求,使其确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杰出代表的地位。 典型案例:家居企业博洛尼认为,橱柜行业也跟时装、汽车等时尚产品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向标,意大利的设计无疑是前沿潮流的代表。他们从意大利高薪聘请了首席设计师,让博洛尼展示出纯正的意大利风格。披上了意大利时尚设计的外衣,博洛尼的品牌效应凸显,迅速坐上国内整体厨房业第一的位置。 点评: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在中国遭受冷遇——从制造商到消费者,大家对设计的认识还很狭隘,特别是有些制造型企业,一味地强调低成本,并不把设计看成一门管理或一项必要的投资。这使不少中国企业交了高昂的学费。 博洛尼以及其他具有“设计创造价值”理念企业的成功,至少给人们这样的启示:要使设计体现价值,首先要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只有将关注设计融入企业的DNA,以产品卓越的性能为基础,满足人们对视觉审美的品味,才能使产品整体表现得以飞跃,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得以提高。 No.2外包获利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根据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某个或某些部门或业务转包给更加擅长和专业的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的行为,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涉及产品外包、设计外包、研发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以及IT外包等多种形式。 典型案例: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多,自己去做采购物流,要费很多时间,上海通用就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中远集团。中远按照通用要求的时间,把原材料直接送到通用的生产线上。这不但使上海通用的生产线基本做到了零库存,包装成本也大幅下降。 上海通用将物流外包的模式,在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做零库存的生产企业是非常实用的。在实施业务外包时,企业应认真分析,挖掘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和复制的资源和优势,将其演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扬长避短的业务外包,才能够使企业真正获益。 No.3供应链整合 影响力指数:★★★★☆

企业管理三层含义

企业管理三层含义 本节来讲解企业管理的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这五项活动又被称之为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 所谓职能是指人、事物或机构应有的作用。每个管理者工作时都是在执行这些职能的一个或几个。 1)计划职能 包括对将来趋势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目标,然后要制订各种方案、政策以及达到目标的具体步骤,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以及各种作业计划都是计划的典型例子。 2)组织职能 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能否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进行

的组织过程。比如,要根据某些原则进行分工与协作,要有适当的授权,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等等。组织对完成计划任务具有保证作用。3)控制职能 是与计划职能紧密相关的,它包括制定各种控制标准;检查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若工作发生偏差要及时发出信号,然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纠正偏差或制定新的计划,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用发射的导弹飞行过程来解释控制职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导弹在瞄准飞机发射之后,由于飞机在不断运动,导弹的飞行方向与这个目标将出现偏差,这时导弹中的制导系统就会根据飞机尾部喷气口所发出的热源来调整导弹的飞行方向,直到击中目标。 4)激励职能和领导职能 主要涉及的是组织活动中人的问题:要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要对人进行指导、训练和激励,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解决下级之间的各种矛盾;要保证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信息渠道畅通无阻等等。 第二层含义 管理定义中的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所谓协调是指同步化与和谐化。一个组织要有成效,必须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直到各个

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 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可說是一門研究政府改革之理論與實務的學科,尤其自1980年代以來以新公共管理為理論基礎之各國行政改革,更為世界掀起一股政府再造的風潮。本章從公共管理領域進入,進而探討新公共管理的內涵,以及各國政府改革措施,並歸納政府再造的共同特色,以利瞭解公共管理相關內容之輪廓。 申言之,本章包含三大重點: (一)公共管理概論(包含意涵、研究途徑、未來發展與挑戰)。 (二)公私部門管理異同。 (三)新公共管理與政府再造。

第一節公共管理的意涵 擬答 欲探討公共管理之共同特質,必先瞭解其意涵,茲簡述學者之觀點 如下,而後歸納其共同特質: (一)公共管理之意涵: 1.培里(J.L. Perry)和克拉馬(K.L. Kraemer): 公共管理為新的途徑,結合了傳統公共行政規範取向及一般管 理的工具取向。前者關切民主與行政間的關係,如公平、正義, 後者則重視組織的設計、運用與資源分配。 2.波茲曼(B. Bozeman)與史朝斯曼(J.D. Straussman): 兩人界定公共管理為「政治權威的管理」,亦即公共管理無法 侷限於政策分析的科學色彩,或者說公共管理無法自外於政治 系絡而運作。 3.林恩(Jr. Lynn): 認為公共管理即為「政策管理」(Policy Management),簡述如 次: (1)從管理的觀點探討公共政策,才能落實政策目標及理念。 (2)政策管理係針對具有行政責任的公經理人(Public Manager), 在特定環境限制下,對於政府政策採取有利的詮釋與行動。 (二)公共管理之共同特質: 1.大體而言,公共管理的特徵有四點:(余致力,1999:27) (1)以公共管理者為教學研究對象。 (2)既重視公共系絡或政治環境,亦重視管理知能與策略。 (3)以政府方案為焦點,重視績效,強調部際關係與府際關係。 (4)採科際整合與個案研究的途徑,強調實務與理論並重。 3

对标管理心得体会

对标管理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对标管理的学习心得 关于对标管理的学习心得 为了进一步响应公司的对标管理工作,明确目标和方向,查找 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我部门反复组织大家学习关于对标管理工作的一 些文件等,目的在于提高全员对对标管理工作的认识,切实感觉到对 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断时间的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立足本职,找出差距 1、人员结构上出现断层现象 目前,由于我单位支援汉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陆续调走了一部 分的主力队员,使得我们单位人员紧缺,并且整体呈现出年轻化,工 作时间普遍偏短,缺乏工作经验,后备力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目前

工作需要。 2、没有注重自身及科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伴着断层现象,使我深感自己工作上的欠缺与不足,以前大家的 分工以专业划分,人人都是各司其职,突然出现人员短缺,工作比较 被动。 3、不能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平常工作中虽能按时 二、确定目标,深入挖潜 1、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力争做到全面发展。 对于目前面临的这种状况,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我个人认为, 每一个人均可做为我们学习的标杆。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各有所长,我们可以各取所长,补已之短,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做到全 面发展。才更有利于我们以后工作中与其它专业的衔接,避免了工作 中因专业衔接而发生的失误,同时

也达到了降本增效目的。 企业的命运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左右不了大的形势,但我们却 能确保自己少犯错,不犯错。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紧跟企业的发展趋势。确保自己的环节少出问题,不出问题。“一蚁之穴,可以溃堤”,如果人人 都能从我做起,都住自己的漏洞,那我们的企业不是多了一份希望。 三、认定目标、狠抓落实 1、加强学习,补齐漏洞 为了解决工作中这一实际问题,尽快做好新老员工的衔接,我 科室已经制定了许多培训计划,要求新老员工展开“一对一”、“师 带徒”等方案,并且要求与其它各科室之间展开自学、互学,使新员 工能尽快达到独立上岗的水平。业务上,要求大家至少能够独挡一面。 2、为了培养一支适应能力更强的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