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作业

国际经济学作业

国际经济学作业
国际经济学作业

1. 里昂惕夫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商品则是资本密集型的,这一结论正好与俄林─赫克歇尔的资源禀赋理论相反,他的发现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2. 产业政策。当政府试图创造比较优势时,产业政策就应运而生。产业政策试图通过税收激励和研发补贴等手段来刺激新兴朝阳产业的发展。产业政策是恢复、提高和发展一个产业的战略。

3. 有效关税。是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增值部分的影响或保护程度。又称为实际保护率。

4. 共同市场。是指成员国之间产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动,对非成员国家采取共同的贸易限制措施,生产要素在集团内部可以自由流动。如1992欧盟的共同市场。

5. 看跌期权:是持有人有权按特定价格卖出外汇。看跌期权的持有人要求执行期权时,开立人则必须买进外汇。

6. 补贴。是政府为国内企业提供成本上的优势,使得它们能够爱国际市场上以低于实际成本或利润考虑的价格出售产品。这类贸易措施是对本国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生产者进行保护的一种间接形式。政府补贴包括多种形式,如直接的现金支付、税收减免、保险安排和低息贷款等。为便于讨论,将补贴分为两种:一是国内补贴(domestic subsidy),即提供给进口竞争产品生产者的补贴;二是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y),即给予在海外销售的出口产品生产者的补贴。接受补贴的生产者都会提供数量更多的商品。

7.倾销。是国际差别定价的一种形式,指考虑到运输成本和关税之后,同一种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低于国内的价格,或者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也被视为倾销。

8. 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一项基本手段。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监管下,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和政府贷款,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工程和服务的消费行为。

9.卡特尔组织。发展中国家用来保持出口商品价格稳定的另一种方法。与商品协定不同,卡特尔是各出口国联合起来,单方面地稳定或提高某种产品的价格。最成功的一个卡特尔组织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10. 欧洲货币市场。是将借方与贷方联系起来,发挥着金融中介的作用,是跨国移动短期资金的最重要工具之一。欧洲货币是存在美国之外的以美元和其他外币计价并支付的银行存款,主要分布在金融中心伦敦。美国之外的银行的美元存款被称为欧洲美元(Eurodollars),在欧洲货币市场参与欧洲货币(包括美元)交易的银行称为欧洲银行。

11. 债务豁免。指的是任何减少债务国合约债务价值的安排,如减少或取消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终止现行的付息义务。

12. 关税税率配额。对特定数量的进口商品实行一种关税税率(配额内税率),超出这一数量水平的进口商品则按照更高的税率(配额外税率)征收关税,所以关税税率配额是一种双重关税。

13. 有序销售协定。是贸易伙伴国通过协商得出的市场分配条约,通常涉及进口配额和出口配额。其主要目的是缓和国际竞争的强度,让低效率的国内生产有一定的市场。其中典型的是自愿出口配额限制,为了保证这些限制的有效性,有时侯还会辅以必要的进口控制手段。

14.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成员国之间产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动,对非成员国家采取共同的贸易限制措施,生产要素在集团内部可以自由流动。如1992欧盟的共同市场。

15.单方面转移。是指商品和服务(实物赠与)或者金融资产(货币赠与)在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转让。

16.技术转移。指跨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过程中,会促进知识和技能向东道国国家转移,这一过程就是技术转移。

17.经济制裁。是对国家间常规贸易或金融往来的官方限制,常被用来保护国内经济,削减核扩散,补偿被外国政府剥夺的财产,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以及保护人权等等。

18.看涨期权:是赋予持有人以指定价格买进外汇的权利。看涨期权的持有人要求执行期权,开立人(银行)必须交割外汇,卖出外汇。

19.出口补贴。通过为国内生产者提供成本上的优势,降低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进而促进一个国家的出口。

20.最优货币区。是指货币联盟的收益增量超过成本递增,这样的区域就是最优货币区。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简述题:

1.法定贬值或升值的功能

2.简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内容上的广泛性特征。

3.投简述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不同

4.简述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5.简述外汇期权的类型

6.简述外汇市场的主要作用

7.简述区域贸易协定下的贸易自由化与世贸组织下的多边自由化的不同

8.战略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9.简述各国竞相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

10.简述需求重叠理论的主要内容

11.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优缺点

1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3. 简述贸易公平论的主要观点

14. 关税如何加重出口商的负担

15. 简述投资与外汇市场的稳定性

16. 简述跨国企业的经营方式

17. 简述自由市场上汇率的确定

参考答案:

1.法定贬值或升值的功能。

答:货币法定贬值或升值政策是调节支出的一种工具。他们作用的是相对价格,可以使国内支出和国外支出在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间转移。本币法定贬值提高外币的本币价格,一方面使得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比外国商品更便宜,另一方面又使外国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比本国商品更贵。随着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支出就从外国商品转向本国商品。相反,本币法定升值会抑制本国出口,增加本国进口,支出将从本国商品转向外国商品

2. 简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内容上的广泛性特征。

答:从产品角度看,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生产过程角度看,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涉及的领域看,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此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也极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制度等各个方面。这一特征,使其很容易成为阻碍进口的保护贸易措施。

3.投简述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不同。

答:世贸组织是具有国际法人资格的永久性组织。世贸组织是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正式批准生效成立的国际组织,具有独立的国际法人资格,是一个常设性、永久性存在的国际组织。而关贸总协定则仅是"临时适用”的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4.简述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答:各国知识产权法规不同。如美国使用的是发明在先的原则,而其他国家采用的是申请在先的原则。国际上有关知识产权协议不能有效执行。由于不同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动力不同,尤其是创新能力强的技术出口国与不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进口国

5简述外汇期权的类型。

答:外汇期权有两种类型:看涨期权(call option)和看跌期权( put option)。①看涨期权:是赋予持有人以指定价格买进外汇的权利。看涨期权的持有人要求执行期权,开立人(银行)必须交割外汇,卖出外汇。②看跌期权:是持有人有权按特定价格卖出外汇。看跌期权的持有人要求执行期权时,开立人则必须买进外汇。

6.简述外汇市场的主要作用。

答:外汇市场通过三个层面发挥作用:①商业银行与其商业客户之间的交易,商业客户是外汇的最终需求者和供应者。出口商、进口商,投资者以及旅游者通过商业银行买卖外汇,相互之间并不进行外汇交易。②借助经纪人的国内银行同业市场交易。经纪人的目标是使银行保持合意的外汇余额。如果一家银行在某一时刻的外汇余额偏离合意水平,经纪人就会替其卖出多余的外汇,或买进缺少的外汇。经纪人创造了一个大规模的银行同业市场,供银行买卖外汇。经纪人则从卖出外汇的银行那里获得佣金。③与国外银行的外汇交易。即银行与其国外分行或联行的外汇交易。

7.简述区域贸易协定下的贸易自由化与世贸组织下的多边自由化的不同。

答:在区域贸易协定中,一国只对少数伙伴国消减贸易壁垒,这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种歧视。多边主义是指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任何一个国家的贸易自由化都将按照无条件的最惠国原则扩展到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因此基本不存在歧视。

8.战略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战略贸易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首先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而要扩大生产规模,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一般非常困难,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对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应选择发展前途且外部效应大的产业加以保护和扶持,使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凸现贸易优势、提高竞争能力。

9.简述各国竞相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

答:各国竞相争取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有三:①因为直接投资能产生溢出效应,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②因为对外直接投资密集的企业和部门与开展国际贸易的企业和部门一样,往往具有较高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支付较高的工资;③向其他国家投资还会刺激机器设备和其他资本品的出口。对东道国来说,来自国外的投资使企业可以保持竞争力,从而

支持国内就业。

总之,经济理论和经验研究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预期的未来利润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力

10.简述需求重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需求重叠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国内企业一般会生产在本国有很大市场的产品,而最具潜力的出口市场将是那些口味和偏好与本国消费者相似的国家。因此,一国的出口可以看做是国内市场生产的延伸。②消费者的偏好与他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一国的平均收入水平或人均收入将决定一种特定的偏好方式。③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的国家,其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的基础越强劲,消费相同类型的制成品可能性就越大。④该理论并不否认贸易发生在国家收入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这是因为国内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不同国家的需求结构总会有重叠的地方,也就有相同制成品的消费需求产生,发生贸易。

11.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优缺点

答:(一)优点,⑴发展中国家往往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因为它们具有比较优势。

⑵以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⑶通过贸易,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⑷出口可以不受本国居民低收入的限制。⑸出口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于提高效率和促进现代化也起着重要的刺激作用。

(二)缺点,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往往是家产品,出口这些产品永远不会成为发达国家。⑵出口会遇到出口国及其市场的制约。⑶不一定导致经济结构优化。

1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比较优势论又称为比较成本论,其基本含义是:即使一国与外国相比,所有产品在生产上都存在劣势,但仍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原则,在国际贸易中获利。换句话说,处于劣势的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相对劣势较轻的产品,而处于优势的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相对优势较强的产品,即坚持“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生产和交换,以实现贸易利得。

13. 简述贸易公平论的主要观点

答:贸易公平论的主要观点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竞技场。贸易的公平性是保护主义提出的另外一个理由,认为外国政府制定的法规不同于本国政府,使国外企业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国内生产者主张,应当用进口限制抵消这些国外优势,创造一个公平的竞技场,让所有生产者都能按照同样的规则进行竞争。

其缺陷是:没有意识到限制进口对全球贸易的潜在影响。很可能出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限制升级,贸易量、生产、就业和福利水平都会下降。

14. 关税如何加重出口商的负担

答:(一) 关税的保护与成本

大国和小国关税效应模式的保护收益和成本分析是基于进口关税的直接效应。面临进口竞争的企业和工人从关税中获益,他们的产出扩大,利润上升,就业量增加,报酬提高。

关税的成本由国内消费者承担,受保护商品价格提高,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因为减少的消费者剩余没有全部转化国内生产者和政府的收益(保护效应和消费效应),经济存在净福利损失。

(二) 关税间接降低了国内出口

贸易保护主义最终的结果是使经济向低进口和低出口的自给自足方向转化。因为保护国内竞争产业的工作机会是以减少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工作机会为代价的,不利于出口部门。出口产业产出和就业量下降带来的福利损失可能会抵消进口竞争产业的生产者获得的福利收益。进口产品的上升至少在三方面损害了国内出口商。

1、出口商购买的进口投入品因缴纳关税而增加投入成本。高关税成本带来高出口成本,

导致高昂的价格,使其海外销量减少。

2、关税通过提高进口品价格增加生活费用。生活费用增加可能发生工人要求提高工资,

增加出口产品成本,虚弱国际竞争力。

3、进口关税的国际连锁效应也将导致国内出口下降。关税降低了进口产品的数量和质

量,也就是减少了他国的出口收入和进口能力,本国出口产品需求收缩,其产量和就业量下降

15. 简述投机与外汇市场的稳定性

答:外汇市场投机既可以增强外汇的稳定性,也可以破坏外汇市场的稳定性。

(一) 促进稳定的投机(stabilizing speculation)

是与市场力量反向而行,能够缓和或扭转汇率的上升与下降。

(1)汇率下降。在外币的本币价格下降或贬值时,投机者用本币购买外币的行为就是一种促进稳定的投机。因为投机者购买外币,希望外币的本币价格会很快上涨,从而产生利润。这种购买增加了外币的需求,减缓其贬值的趋势。

(2)汇率上升。当外币的本币价格上涨或升值时,投机者卖出这种外币,希望不久之后,其价格会很快回落。

(二) 破坏稳定的投机(destabilizing speculation)

其作用方向与市场力量相同。

(1)汇率下降。当一种外币贬值时,如果投机者预计该种货币会在将来进一步贬值,投

机者会卖出这种货币。卖出行为降低了此种外币的价值。

(2)汇率上升。当一种外币升值,如果投机者预计未来的升值幅度更大,就投机者会买

16. 简述跨国企业的经营方式

答:跨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方式可以在东道国和母国之间进行纵向、横向和混合的多元化经营。

(1)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当母公司决定建立国外子公司,生产产成品所需的中间制品或原材料。如石油精炼和钢铁产业。通过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活动,以获取规模经济和国际专业化分工的收益。

(2)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如果母公司在来源国生产一种商品,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生产相同的产品,就是横向一体化。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只在美国,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它们的罐装厂。通过这种经营方式可以避免严厉的外国关税或更好地满足就近消费者的需求。

(3)混合一体化(conglomerate integration):指跨国企业可以在不相关的市场实施多元化。

17. 简述自由市场上汇率的确定

答:自由市场上的汇率由供求关系决定,其中影响货币供求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基本因素(market fundamentals)和市场预测(market expectation)。

(一) 市场基本因素

1、因素具体包括:经常账户差额、实际收入、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消费者对

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的偏好、影响产品成本的生产率变化、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产品的可获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的贸易政策。

2、以美元为例说明市场基本因素对美元汇价的影响。

(二) 市场预测

有关未来市场基本情况的信息和有关未来汇率的投机动机。后面分别分析单个因素对汇率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1114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发那个的宏观经济均衡、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这是《国际经济学》课程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国际经济学》不拘泥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纯理论分析,而且一直关注国际经济的新现象、新问题,积极探讨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要求将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中国案例来阐释相关理论,如人民币汇率变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等,这些案例使得《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更强的活力。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 完善体系,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述该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注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材编写建议。 2. 设计依据与原则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学生求知需求为导向,改变“以本为本”的教学现象,以“现实经济案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和科学精神;注重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本课程标准应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一章

Chapter 1 Introduction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Historians of economic thought often describe ___________ written by _______ and published in __________ as the first real exposition of an economic model.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76 “Wealth of Nations,” David Hume, 1758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58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76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58 Answer: E From 1959 to 2000, the U.S.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the share of US Trade in the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as compared to U.S. exports. U.S. ex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Answer: C The United States is less dependent on trade than most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the United States is a relatively large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is a “Superpower.”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t less dependent on anything.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many countrie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swer: A Ancie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rom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are: not relevant to current policy analysis. are only of moderate relevance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re highly relevant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 l economy. are the only theories that actually relevant to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y modern mathematically oriented theorists. Answer: C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

C h a p t e r7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F a c t o r M o v e m e n t s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ffers in its essential analytical framework (a) I 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b) I 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olution (c) I 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d) I nternational trade in factors of production (e) I nternational borrowing and lending Answer: B 2.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easures (a) t he physical increase in output as country grows. (b) t he dollar-value increase in output as a country grows. (c) t he increase in number of workers as immigration proceeds. (d) t 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e) t 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Answer: D 3. International free labor mobility will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a) i ncrease total world output. (b) i 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everyone. (c) i 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workers everywhere. (d) i 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landlords (or capital owners) everywhere. (e) N one of the above. Answer: E 4. If the world attained a perfect Heckscher-Ohlin model equilibrium with trade, then (a) w 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b) w 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wish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c) w orkers in the labor abundant country would have no desire to migrate to the 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就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与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瞧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与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就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与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与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就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就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

国际经济学课程全英文教学

国际经济学课程全英文教学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是经济学(Economics)在国际领域的拓展。在中国高等院校学科分类中,经济学被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世界经济属于理论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没有被单独分类,主要涉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学两个二级学科。大多数文科院校和一些工科院校都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涉外经贸人才。除了国际经贸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都开设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将它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程。由于很多课程内容涉及西方理论,为适应新形势,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国际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双语教学甚至全英文教学。其中,全英文教学难度很大,对母语是中文的学生和对教师都是一个挑战。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处理好若干方面的问题,就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全英文教学的意义 国际经济学来源于西方,许多英美学者在该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如英国人大卫·李嘉图,美国人保罗·萨缪尔森、保罗·克鲁格曼等,许多研究成果都是用英文撰写,如沃西里·里昂惕夫的成果。采用英文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相关论着的内涵,比中文教学更细致地向学生展现国际经济学知识。如“sterilization”一词的含义,许多中文或翻译教材写作“冲销”,少数教材写作“中和”。但中文中,冲销不是常用词汇,中和也不能完全体现它的含义,但可以直接通过该英文单词的构成来判明词义。该词的词根是sterilize(使不起作用),演变为sterilization后,是名词形式的“使不起作用”,这比“冲销”更容易被理解。 全英文讲授国际经济学,不使用任何中文,使学生接受与英美学生相同的教学,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直接学习英文术语和句子,避免译文的不准确性和不贴切性,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全英文环境,便于出国深造和从事对外经贸往来业务。 二、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差异 双语教学指教学中既使用中文,又使用英文,但是英文和中文的比例没有定论。有的院校采用英文教材,中文授课;有的则采用双语教材,中英文混合授课。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斟酌该多讲中文还是英文。由于教师要最大限度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八章

. Chapter 8 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Specific tariffs are (a) import taxes stated in specific legal statutes. (b)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ixed charge for each unit of imported goods. (c)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rac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mported goods. (d) the same as import quotas.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B 2. Ad valorem tariffs are (a) import taxes stated in ads in industry publications. (b)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ixed charge for each unit of imported goods. (c) import taxes calculated as a frac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mported goods. (d) the same as import quotas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C 3. The excess supply curve of a product we (H) import from foreign countries (F) increases as (a) excess demand of country H increases. (b) excess demand of country F increases. (c) excess supply of country H increases. (d) excess supply of country F increases.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D 4. If a good is imported into (large) country H from country F, then the imposition of a tariff in country H (a) raises the price of the good in both countries (the “Law of One Price”). (b) raises the price in country H and cannot affect its price in country F. (c) lowers the price of the good in both countries. (d) lowers the price of the good in H and could raise it in F. 精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英语版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 后答案英语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C H A P T E R 2 LABOR PRODUCTIVITY AN D COMPARATIV 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ANSWERS TO TEXTBOOK PROBLEMS 1. a.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is a straight line that intercepts the apple axis at 400 (1200/3) and the banana axis at 600 (1200/2). b.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is 3/2. It takes three units of labor to harvest an apple but only two units of labor to harvest a banana. If one foregoes harvesting an apple, this frees up three units of labor. These 3 units of labor could then be used to harvest bananas. c.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Thus, the relative price equals the relative costs, which equals the wage time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apples divided by the wage time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bananas. Since wages are equal across sectors, the price ratio equals the ratio of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which is 3 apples per 2 bananas. 2. a.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is linear, with the intercept on the apple axis equal to 160 (800/5) and the intercept on the banana axis equal to 800 (800/1). b.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constructed by determining the supply of apples relative to the supply of bananas at each relative price. The lowest relative price at which apples are harvested is 3 apples per 2 banana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flat at this price. The maximum number of apples supplied at the price of 3/2 is 400 supplied by Home while, at this price, Foreign harvests 800 bananas and no apples, giving a maximum relative supply at this price of 1/2. This relative supply holds for any price between 3/2 and 5. At the price of 5, both countries would harvest apple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again flat at 5. Thu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step shaped, flat at the price 3/2 from the relative supply of 0 to 1/2, vertical at the relative quantity 1/2 rising from 3/2 to 5, and then flat again from 1/2 to infinity. 3. a. The relative demand curve includes the points (1/5, 5), (1/2, 2), (1,1), (2,1/2). b.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 is foun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elative demand and relative supply curves. This is the point (1/2, 2), where the relative demand curve intersects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Thus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is 2. c. Home produces only apples, Foreign produces only bananas, and each country trades some of its product for the product of the other country. d.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Home could gain three bananas by foregoing two apples, and Foreign could gain by one apple foregoing five bananas. Trade allows each country to trade two bananas for one apple. Home could then gain four bananas by foregoing two apples while Foreign could gain one apple by foregoing only two bananas. Each country is better off with trade. 4.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orkers at Home shifts out the relative supply schedule such that the corner points are at (1, 3/2) and (1, 5) instead of (1/2, 3/2) and (1/2, 5).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elative demand and relative supply curves is now in the lower horizontal section, at the point (2/3, 3/2). In this case, Foreign still gains from trade but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bananas in terms of apples for Home is the same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trade, so Home neither gains nor loses from trade.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任洲鸿执笔人:梁军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课程编号:202005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 学分:4 开设专业:经济学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经济关系基本现象,掌握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为深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2.系统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动因与影响,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政策的经济效应。 3.对当代我国的涉外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概述 本章为国际经济学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及本书的基本框架设计。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 1.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掌握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2.本章重点: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本章难点: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推动因素。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在介绍古典贸易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1.基本要求: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和观点,了解各种学说的不足和贡献,能够科学的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进行比较。 2.本章重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掌握比较优势概念的内涵,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重点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要素禀赋理论,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和验证。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与拓展 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 1.基本要求: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等概念,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推论分析当前国际贸易现象及其利益所在。 2.本章重点:要素禀赋理论的论述及其拓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3.本章难点:要素禀赋论的核心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第四章新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新贸易理论的几种重要模型: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着重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 第一节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 第二节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际贸易进程及国际贸易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学时数:2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熟悉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了解国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掌握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国际贸易均衡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理解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 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划分国际贸易利益。 3.本章教学重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3)一般均衡分析。 4.本章教学难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一般均衡分析。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和分解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 (二)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学时数:4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学会用图形说明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能够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能力:能够深入了解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比较优势理论对绝对优势理论的发展,能够对现实中两个国家的交易通过比较优势或者绝对优势分析。 素质:分小组讨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3.本章教学重点 (1)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4.本章教学难点 (1)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国际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 作业名称:国际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 2015-5-4 至 2015-5-29 23:59:00 标准题总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一般来说,对于来自外部的冲击,如出口需求冲击、进口供给冲击和资本流动等,要想更有效减轻冲击,必须采取() A、浮动汇率 B、固定汇率 C、盯住制度 D、管理汇率 正确答案:A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国外居民将需求从其本国产品转向该国的出口商品,一国货币对外币的实际汇率将()

B、不变 C、上升 正确答案:C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本国货币贬值后,一国的贸易状况在得到改善之前,反而可能先恶化,这种现象被称为() A、需求时滞 B、反应时滞 C、J曲线效应 D、特里芬难题 正确答案:C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使用购买力平价法估算发达国家的经济数量时会()实际数量,而估算发展中国家时会() A、高估,低估 B、低估,高估 C、高估,高估 D、低估,低估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给定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国内实际GNP的增加对汇率的短期影响是() A、本币升值 B、本币贬值 C、国内货币需求减少 D、利率降低 正确答案:A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马歇尔-勒纳条件分析汇率变动能否改善国际收支的切入点是() A、收入变化 B、汇率变化 C、供求弹性 D、经济周期 正确答案:C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如果客户向银行购买外汇,应该使用银行所报出的()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 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 中,以横坐标表示y 商品的供给,以纵坐 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 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 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 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 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 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 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因为大国是国际价格制定者,小国是价格接受者

国际经济学课程回顾及体会

经过在校时间对国际经济贸易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感觉到这门课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是我们生活处处都会用到的知识。尤其金融学的研究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使我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并且深刻的掌握了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出我们独立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将来的工作当中面临的各种情况可以有深一步的了解,以便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二)提高了我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这门课程采用宽口径的金融理论研究范畴,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活动的集合,是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聚合体。金融学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货币、信用、金融机构是金融学的基本支柱。金融市场是金融要素的活动空间。金融总量与调控监管涉及金融学的各个组成部分,是金融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关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关系。 总之,金融学的知识让我体会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处理所出现的事件,使我深深的感受到知识的重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远程开放教育应运而生。通过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促使我的学习观念有了很大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 虽然面授时间少了,自主学习的要求高了,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终身学习将伴随自己的一生。 三、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而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开放,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四、 接受教育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为以后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将是非常有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