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擘画雅江, 水能兴藏——华能积极推进西藏水电开发

擘画雅江, 水能兴藏——华能积极推进西藏水电开发

万方数据

正文藏式建筑介绍

论藏族建筑与自然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一、藏地建筑介绍 大地上的建筑就像错落的音符演奏着各种音乐有粗旷有细腻有的现代有的古朴在青藏高原上那里的人们用最朴实的方式来建造自己家那里的一切淳朴自然健康开朗豪放,那里建筑也不例外承袭那里的气质,高原先人对世界和建筑实践的某种良好愿望。规划设计后营造建筑的程序理念,得到了切实的建筑实践,崇尚自然。藏式传统建筑的选址、建筑用材等都比较好地适应了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些都是西藏传统建筑设计思想中的积极因素,独具特色,在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力学构造原理、材料选用等方面都与汉式建筑风格迥异,藏式建筑体现了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 (一)普通建筑与寺庙建筑 1. 藏式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民用建筑和寺院建筑两大类 ⑴民用建筑 ①牧区建筑 德格牧区普遍用牛毛帐篷作为住房,牧民用牛毛纺线,织成粗氆氇,厚约二三毫米,缝成长方形的帐篷,帐内以木杆支撑,帐外周围用20余根牛毛绳张拉,帐篷四周用少许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以避劲风入帐。帐篷一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帐顶上顺脊处开一长方形天窗,作入光排烟之用。 富裕牧民在大帐篷左右设有几个形状不一的小帐篷(名为"纳仓"),专供父母或客人居住。此外,还有叫做"古然"的小四方帐篷,设在畜圈旁,专供守畜人住宿用。另外,德格各地还有一些无帷帐篷、布制帐篷、花帐篷、单人帐篷等等,都是根据时令的不同需求而制作的。体现出自然与建筑原始的融合。 ②农民住宅 农民住宅建筑方式与僧房大致相同,只是外墙的色彩上,多为涂红色,土墙一般不上色,也可上自己喜爱的颜色,但不与僧房雷同。窗檐和屋檐不设"飞檐",建筑多为二层,底楼作畜圈或库房,二层为主要居室,三层为堆放粮食的敞间、晒坝等。致于一楼一底的小型住宅,其二层仅有主室(卧室、厨房经常兼设)和贮藏室。

西藏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培训方式

2016年西藏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培训方式 2016年自治区藏医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及培训方式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为做好2016年自治区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培训基地及培训方式 (一)培训基地 国家确定的藏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二)培训方式 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按照《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培训。 1、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内容包含专题讲课、藏医临床、紧密结合临床的藏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以及开设若干与临床有关的法律法规、藏医辨证思维、医德医风等专题讲座。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结合必要的集中辅导和讲座。 2、临床实践:进行学科轮训,培训时间一般为三年。藏医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未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毕业生,经过考核并结合其既往临床经历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可相应减少培训时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年,第二阶段为1年。 第一阶段为通科培训,主要在藏医内科、藏医外科、藏医妇科、藏医儿科、藏医外治(含藏医康复)、藏医骨伤、藏医五官等学科轮训,培养藏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现代医学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以专科培训为主,根据学员预期从事的专业选择在相应的学科以及相关科室轮训,进一步提高藏医专科的诊疗能力,熟悉和掌握相关专科现代医学的基本技能,了解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3、师承学习:学员进入培训基地后,即确定一名藏医临床工作 8 年以上、主治及以上医师作为其跟师学习的指导老师。学员临床跟师每周不少于半天,并应当及时整理跟师心得和临床医案。

西藏建筑特色

西藏建筑特色 西藏建筑,以稳重的建筑轮廓和壮丽雄伟的艺术造型,以富丽辉煌的艺术装修和醒目的装饰意趣,以对比强烈的建筑色彩和雄宏的佛教性格,以别致的木构柱式与卓越的工艺美术而别具一格,成为独特的藏族建筑体系。 西藏建筑,那宫殿与寺庙的金壁辉煌的宫顶,那廊柱雕刻与壁画的精湛,那装饰富丽豪华的梵轮,那红白相间的寺庙墙面,整个建筑带有神的色彩和蕴味,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弥漫着藏传佛教文化的灿烂历史。 西藏建筑独有的藏式建筑风格与高超的建筑艺术,具有神秘的佛教艺术底蕴和建筑魅力 1.西藏建筑具有稳重的建筑轮廓和壮丽雄伟的艺术造型 西藏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建筑艺术散发着神韵的佛教底蕴建筑艺术魅力。 西藏建筑,多以山地建筑群,把其有梯形轮廓的个体建筑的稳重造型成群的显露出来,从而汇集成建筑群整体气势磅礴的形象。 西藏建筑,建筑物外墙的明显收分,而成上下大小的梯形,这种金字塔的形状具有较强的稳定感;西藏建筑外墙上的窗一般都很小,这样的建筑物就呈现出稳重、敦实、封闭的外观形象,好像碉堡一样,所以藏民又把它叫做“碉房式”。 西藏建筑,其外墙上的窗洞以窄长形居多,上端挑出小檐,增添了立

面艺术感。檐下窗洞除上挑檐外,其余三面一律做成上下大小的梯形黑色窗套,这就是典型的藏式窗。 西藏建筑,布达拉宫是沿上坡用石块砌起来的,它的下部是数十米高的实墙,犹如生根于红山山岩之根部,建筑又随山形自然地错落布置,与山丘浑然一体,利用山式增加了整个建筑群的体量。在上山阶道的外侧筑护墙,突出书层层横向阶梯形线条,拉长了十山阶道的长度,更加强了建筑高耸雄浑的气魄。 西藏建筑的宫殿寺庙建筑装饰,其门厅、佛殿、经堂、日光殿的梁架、柱头、栏杆等处常常采用雕饰、油漆彩画装饰;做为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柱子的装饰非常细腻,柱身一般做方形,有收分,四面做琴面状,使得用料不大的柱子显得丰满和稳重。柱身一般不做油漆.常常用红色氆氇包裹。在光线较暗的殿堂内,也有用自底蓝花的氆氇裹缠。在要求较大空间的殿堂和门厅内,梁架柱子的断面加大,柱身雕刻佛像、花饰。在装修材料上,除用油漆、粉饰外,还大量应用镏金铜饰,在门扇上用雕有龙纹的镏金或错金门环和叶片链接,在栏杆望柱或楼梯扶手端头也做紫铜葫芦装饰。殿堂和回廊墙壁画满壁画,在墙壁与顶棚交接处画红蓝、红绿相间的布幔状花饰。寺庙的经堂、佛殿、灵塔殿内,凡属露明的木构件粱柱排架和天花一律装遍大点金彩画.门扇用浅浮雕镏金或错金的门环和叶片链带,木栏杆的望柱均安镏金柱头,全部的墙面上均满绘壁画,壁画内容有显宗的佛传和本生故事还有大量的密宗本尊、护法神的形象。室内天窗采光微弱,成百上千盏

藏式建筑介绍

藏式建筑介绍 一、藏地建筑介绍(一)普通建筑与寺庙建筑 1.藏式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民用建筑和寺院建筑两大类⑴民用建筑①牧区建筑德格牧区普遍用牛毛帐篷作为住房,牧民用牛毛纺线,织成粗氆氇,厚约二三毫米,缝成长方形的帐篷,帐内以木杆支撑,帐外周围用20余根牛毛绳张拉,帐篷四周用少许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以避劲风入帐。帐篷一方设门,门上悬有护幕。帐顶上顺脊处开一长方形天窗,作入光排烟之用。 富裕牧民在大帐篷左右设有几个形状不一的小帐篷(名为"纳仓"),专供父母或客人居住。此外,还有叫做"古然"的小四方帐篷,设在畜圈旁,专供守畜人住宿用。另外,德格各地还有一些无帷帐篷、布制帐篷、花帐篷、单人帐篷等等,都是根据时令的不同需求而制作的。体现出自然与建筑原始的融合。 ②农民住宅农民住宅建筑方式与僧房大致相同,只是外墙的色彩上,多为涂红色,土墙一般不上色,也可上自己喜爱的颜色,但不与僧房雷同。窗檐和屋檐不设"飞檐",建筑多为二层,底楼作畜圈或库房,二层为主要居室,三层为堆放粮食的敞间、晒坝等。致于一楼一底的小型住宅,其二层仅有主室(卧室、厨房经常兼设)和贮藏室。 ③波密建筑西藏波密县八盖区的藏族群众的居住方式则与众不同。这个区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易贡西边,属高原亚热带气候。活动式木板房是八盖地区传统的房屋形式。这个地区的群众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一般为20天左有,他们习惯于经常搬家,一年之内,总要搬十多次家。八盖区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里山多坡陡,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他们背肥送水、管理农作物,与其爬坡下坡,倒不如举家搬迁更为方便。因为这里森林资源丰富,为群众提供了充足的建房材料,盖活动式木板房十分方便。一处居住20天左右,肥料积攒够了,田间管理差不多了,就搬2迁到另一处居住。 ④藏南建筑藏南农区,最常见的是平顶宅院。据《西藏志》载:“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一般平民居住的是一层建筑,结构简单,上石围墙,以往梁作骨架,木柱截面圆形,上细下粗,柱头上依次加方形木斗和托木,再放木梁,梁上铺椽,再加树枝或短棍,最上覆以石子和粘土,有些房屋用一种当地风化了的“阿嘎”土打实抹平,以防漏雨。农区住宅里马蹄形的平房居多,一般坐北向南,房顶四周以80厘米的女儿墙相围,四角垒起垛子。平顶住宅几乎都有围墙。传统住房的布局,中间是经堂,两侧各间作居室,厨房挨近居室,厕所盖在离住房较远的围墙两角。住房窗户有檐,檐头用彩色方木叠起,这样既能保护窗台不受雨淋,又增加了房屋的美观。住宅所有门窗两边均用黑漆装饰,与白墙壁相互映衬,格外醒目。农区宅院内一般设有生产工具堆放室、饲草储存室和羊圈牛棚等。 ⑤藏东建筑藏东林区,村落大部在半山缓坡地带。人们就地取材建造木屋。屋顶斜面盖木瓦,墙面多用圆木重叠垛成。工布一带多见墙壁用不规则的卵石砌成。房屋一般分为上下两层,用独木截锯形的梯上下。多半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进门为正房、中央砌1平方米左右的灶塘,全家平时围着灶塘边用膳、边取暖。灶塘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来客也坐在灶塘边用茶,进行交谈。 一般城市居民住房多半是公寓式的平顶宅院。这种平顶宅院是土木结构,用较规则的块石砌成50厘米厚的墙(这种石筑厚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屋顶结构和门窗的袋饰都与农区平顶相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建筑布局是:四面楼房相围,中间庭园,一座宅院内可住上10户人家。每户有2~4间房屋不等,

布达拉宫简介

布达拉宫简介: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得玛布日山上,就是著名得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得精华。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就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得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得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得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就是藏族古建筑艺术得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大昭寺 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寺内主供得释 迦牟尼像就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得,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得名称,并演化成今天得“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得规模。 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得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就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得103个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与印度得风格特点。寺内有长近千米得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与《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得护法神唐卡,这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得密宗之佛中得两尊,为难得得艺术珍品。

纳木措得形状像静卧得金刚度母,湖得南面有乌龟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得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得四面建有4座寺庙,即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象征着佛教上所说得愠、怒、权、势。这些寺庙得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得佛像,据传纳木措就是帝释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得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

西藏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西藏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要]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医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西藏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雏形,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潜力极大。在我国已国入WTO和西部大开发入推进的新阶段,藏医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全球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为藏医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开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面对世界医药产业面对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西藏必须抓住机遇,通过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推进藏医药现代化,力争21世纪的头10年,基本建立现代化的藏药生产、流通和管理体系,增强世故医药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西藏藏医药;发展;对策 藏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千百年来总结高原人民防病治病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中医和印度医学、中亚医学等近民族医药学精华而形成的,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医疗效果。目前,藏医药的发展已初具西藏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雏形,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潜力极大。 一、西藏藏医药发展概况 藏医药是当前西藏发展特色经济的一大优势领域。西藏自治区已将藏医药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支持藏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藏药新药开发、藏药剂正在成为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藏医药医疗、教育和科研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藏医药医疗机构和人员情况。2001年,全区藏医医疗机构发展到17所,除自治区藏医院外,有6家地区藏医院,10家县医院,未建藏医院的县均在县人民医院内设立了藏医科。与内地省市联合开办的藏医院或藏医诊所现有3所。全区在编藏医药工作人员1071名,其中高级职称61名、中级职称174名、初级职称836名;农牧区个体民间藏医660余名。 藏医药教育情况。1993年西藏藏医学院在原西藏大学藏医系和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该学院现有专职、兼职教师62名(兼职14名,其中从区藏医院聘请的兼职教师有9名)。到2000年底,先后培养和输送了745名大中专毕业生;现有在校本科生131名,大专生43名,成人大专班学员79名。近几年来,有的地区在国外友好组织的援助下开办民间医院学校,“九五”期间共招收500余名基层民间藏医进行培训。此外,各级藏医院还积极发挥老藏医的传、帮、带作用,先后安排了一批中青年藏医药骨干人员跟师学习,以确保藏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藏医药科研工作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各类藏医药机构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抢救、挖掘、整理藏医药文献典籍及秘方工作,整理和编写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论著、书刊,在学术刊物、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300余篇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在继承前辈藏医学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在藏医史、藏医药文献、藏医药学理论、藏药本草乖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新的发展与创新。此外,临床研究以及

西藏百强企业名单公布,西藏最新百强企业名单及排名.doc

西藏百强企业名单公布,2019年西藏最新百 强企业名单及排名 西藏百强企业名单公布,西藏最新百强企业名单及排名 很多西藏本地网友对西藏百强企业很感兴趣,西藏有哪些企业比较有名、西藏哪些企业比较突出。本文小编带你一起了解关于西藏百强企业名单公布,西藏最新百强企业名单及排名,希望本文对你有帮助。 2018年西藏最新百强企业名单及排名尚未公布,以下是最新2017年西藏百强企业名单: 1、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 2、利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西藏自治区烟草公司拉萨市公司 4、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西藏泰达厚生医药有限公司 6、西藏山南世纪金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7、西藏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8、堆龙德庆和盈商贸有限公司 9、西藏昭融投资有限公司 10、西藏修正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11、林芝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3、西藏同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西藏自治区投资有限公司 15、曲水迪宣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6、那曲地区先锋医药有限公司 17、拉萨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18、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山南分公司 19、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20、西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1、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销售分公司 23、西藏鸿铭投资有限公司 24、西藏信托有限公司 25、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连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6、康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7、西藏天圣医药贸易有限公司 28、西藏爱尔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29、西藏那菲药业有限公司 30、西藏林芝百盛药业有限公司 31、西藏宝翔矿业有限公司日喀则分公司 32、西藏三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33、西藏益德医药有限公司 34、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 35、西藏神威药业有限公司 36、浩泰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37、拉萨普华领先投资有限公司

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共3916字)

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共3916字)

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宗教文化(共 3916字) 【摘要】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高原藏族民居;结构特点;宗教文化影响 引言

云南迪庆高原藏族居住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据有关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昌都卡若遗址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云南迪庆高原藏区民居建筑也摆脱不了这种“西藏地区屋皆平顶”的特点,一直延续了藏区传统的建筑风格。但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变迁以及多元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而有所变化与差异。 一、云南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的形式与结构 (一)迪庆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 迪庆藏族民居的形式和结构因不同地域的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大体

可分为两种形式与结构: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和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土木结构碉楼式屋面平顶建筑主要分布在高原峡谷藏区(半农半牧区)及干热河谷藏区,大都是二三层的碉楼式平顶房或者一层的平顶房,也有高达四五层的。“屋皆平顶”是其主要特征的藏式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从有关史料可知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旧唐书?吐蕃传》称逻些城“屋皆平头高数十尺”。《新唐书?吐蕃传》亦云“屋皆平上,高至数丈”,因此可知吐蕃时期民居的建筑面貌。时过一千余年成书的《西藏志》记述当时的西藏房舍:“自炉至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砌石为之,上履以土石,名曰碉房。有二三层至七八层者。凡稍大房屋中堂必雕刻彩画,装饰堂外,壁上必绘一寿星图像;凡乡居之民多傍山坡而住。”这些记述不仅与西藏腹心地区的民居情况相符,也与云南迪庆的德钦县各地和香格里拉市的东旺峡谷、尼西等干热河谷地区基本相符。 (二)云南迪庆高原坝区地域特色鲜明的藏族民居——土木结构碉楼式板屋面闪片房

西藏林芝某水电站工程高原施工应对措施

西藏林芝某水电站工程高原施工应对措施 1、组织机构 本工程位于西藏高原林芝地区,高寒、低氧、大风、冰雪交织、生态脆弱,最低气温零下40多度,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造成施工队伍减员,对工程施工影响非常大。我公司如中标,将在工程施工中采取如下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1.1组织原则 针对本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施工原则:“抢室外、保室内”,“多机械、少人工”的原则。 根据本项目总的工期要求,在变电站工程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安排上,要突出一个“抢”字。同时,利用有利季节,抓好变电站房屋、室外混凝土施工、线路塔基及架塔工程施工。 针对高原特点,特别是缺氧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人员要精干,多使用机械,少使用人工,除技术骨干人员之外,材料运输等杂工尽量使用本地劳动力和畜力进行。 1.2组织机构 组建高效精干的指挥机构。由项目经理负责高原施工全面工作,成立高原施工领导小组,由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组成配置装备精良,技术熟练,敢打硬仗,不怕吃苦的专业队伍。组织机构与安全环保水保管理机构为同一套机构。 2资源配置 2.1人力资源 1、劳动力用工计划按所需劳动力1.3倍系数配置。配足技术管理、施工人员。 2、要切实抓好施工队伍的培训,人员进点前进行健康体检,不符合高原施工的人员保证不进入本项目部。 3、在施工中,要制定详细的工艺细则,并将其制成工艺卡片发放到班组,做到人人清楚。 2.2机械配置 由于高寒缺氧的不利环境,因此尽量采用电动机械,除开配备足够的机械储备能力

藏医史话

藏医史话 李富 2005-12-22 11:20:17 青藏高原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便以它独特的方式产生了颇具特色的保养身体、抗拒病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人云:“病因之始溃于,沸水能治矣。” 藏族地区数千年前,在同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时,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便开始用开水来治疗肠胃系统的病,用熬化了的酥油来止血。至今藏医理论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的人认为,藏医理论也像佛学一样是从外地传来的,他们说藏医学是从公元七世纪印度的《阿耶本达》和汉地的中医而创作产生出来的一种学科。为了消除这种误传,我在这里需要讲讲藏医真正的起源和发展。 丹巴西绕是最早的藏医象雄是藏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也是藏族原始本教的发源地。象雄位于今天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一带。这个地方是雍仲本教创始人登巴西绕的诞生地。根据本教的传说,他诞生有一万多年,但实际上他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同一个时代的,也就是公元前657年藏历木鼠年诞生的。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本教等文化知识并长期精心从事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任何事物都包含着4种元素,即土、水、火、风。这4种最小的分子,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由于这4种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后来他写出了《宇宙从蛋生》、《藏医九显论》、《五行历算》、《天文历算》等一些理论著作和打卦驱鬼等一些册子。本教的第一本“医典”传说登巴西绕一生娶了9个部落主的女儿做妻子,并生有8个子女,其中一个姓翟的妃子为他在公元前637年藏历木猴年生了杰布楚西。杰布楚西后来成为登巴西绕的医学继承人,并将他父亲的医学论著编纂命名为《多个梦移》,这部书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四部医典》中的宗源书之一。它的后记记载了从杰布楚西到公元七世纪所有继承人的历史。登巴西绕将《干酪药九显论》传承给了本教主要继承人杰布楚西,后来由姆扎扎嘿、色拖杰江、东青吐青、杰察马琼依次相传下来。杰察马琼召集了7个本教人想修改佛教时险些被害,幸亏这7位本教人把书藏在上藏(藏就是现在日喀则的地名)杰马拥宗的岩洞里,后来由一个名叫

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的探讨

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的探讨 甄学军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与一般建筑相比,藏式建筑在追求建筑功能的同时,还注重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它能合理的运用色彩、统一、对比、平衡、韵律、比例、尺度等设计要素,雕琢出完美的、富于艺术气息的造型。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增加,藏式建筑吸收和借鉴了汉族及其它民族在建筑方面的艺术特点,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建筑风格和特点的建筑群体。本文分析了藏式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对藏式建筑的特点和分类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关键词:藏式建筑;特点;分类 中图分类号:G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藏式传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十分优美和独特,它具有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等特点。在高海拔地区,藏式建筑与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极大的冲击和美感,这种神奇、古朴、粗犷的整体美感是藏式建筑带给世人的最为鲜明的特点。虽然在门窗套型、结构形式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藏式传统建筑与其它建筑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建筑自有其鲜明的个性,藏式建筑所使用的柱网结构对于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扩大建筑空间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另外,藏传佛教对当地居民的建筑形式、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偏重于思想性,对于佛教信徒来说,物质和生活的富足是没有实际价值,人格的净化和升华则是需要用一生去追求的,建筑物只要能遮蔽风雨就可以,这种思想在农牧房屋建筑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一、藏式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 藏族的居住区域多为高寒山区,藏族人民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藏族人民结合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吸取了各民族的建筑艺术优势并融合了其它地区的建筑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由于居住在高海拔山地,为了抵御寒冷气候,藏族聚居地的建筑尤其是农牧民群众的

藏式建筑特色及其他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和旅游业对城市经济贡献率的提高,建筑风格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 “功能型建筑”向美观大方,特色鲜明,美化工作生活环境的方向发展。大城市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由于大城市建筑体量大,一次性投入相对较高,极易形成特色规模。但小城市特别是民族地区城市,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建设的投入较少,为了使城市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各地在城市建设中都十分注重地方和民族特色建设。云南在小城市推出的白族特色建筑就非常成功,也给地方旅游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但藏民族地区怎样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体现藏式建筑特色,各地的做法却大相径庭。笔者就藏式建筑如何应用于城市建设谈一点看法。 一、藏式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四川、甘肃等地区,居住区域多为高寒山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漫长岁月中根据自身的特殊地理环境,发挥并吸取各民族建筑优势,融合汉、蒙、克什米尔、尼婆罗(现尼泊尔王国)等地区建筑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一是,藏族聚居地多为高海拔山地,为了抵御寒冷气候,藏式建筑、特别是农牧民群众的房屋墙体较厚,层高普遍偏低,间架和门窗尺寸不大。在建筑设计中基础深度小,因而墙体下部替代了部分建筑基础的功能,建筑基础与墙体之间结构没有明显的区分,形成了藏式建筑“下大上小”的建筑特色。 二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统治者和民众之 间形成了明确的等级之分,建筑物是统治者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广大的农牧民群众住宅建筑十分简朴。因而在建筑的色彩、高度、体量、装饰等方面有约定俗成的做法。 三是,建筑选址受宗教礼数的控制,宫殿、庄园、寺院建筑一般都建在山上,以表现领主至高无上的地位。老百姓则选择山下,向阳坡面成片建设,直到八、九十年代还有“藏民住一坡,回民住一窝”之说。 四是,由于游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藏族民间建筑简陋而且分散,藏式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和宗政府(旧时藏族地方行政单位)建筑中,因而在城市建设中若应用不当容易形成“寺院氛围”。 五是,藏式建筑也有地域区分,安多藏区、康巴藏区、四川藏区等地区在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建筑色彩运用上均有不同地域的特点。 六是,藏式建筑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不同地区和多民族文化,创造了适合当地情况的建造法式和灿烂的建筑文化,松赞干布与唐朝和亲时期文成公主给藏区带去的不只是内地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也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有周边地区如克什米尔的木雕艺术,尼婆罗(现尼泊尔王国)建筑风格,而歇山构架和金顶等建筑构件则是明显的中原地区建筑风格。 总之,藏式建筑是为了适应自然气候、宗教礼仪并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交融而约定俗成的,并未形成文献,因而,在当今城市建设中如何既体现藏族地区建筑风格,又能较好地延续藏民族的历史文脉,应当说各地都在探索阶段。 藏式建筑特色及其他 杨 斌 Styles & Features of Cities & Towns &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 小城镇建设2005/1 64

藏医学专业

藏医学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藏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藏医临床医疗技能,并学习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受到藏医临床操作技能、医疗、制药、用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藏医的理法方药防病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毕业生的工作性质大多是从事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药卫生事业行政管理等与医药卫生相关的行业,其中也有一部分从事个体医疗活动,很受当地人民的欢迎。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藏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认药、制药、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藏医院、藏药厂及藏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和有关单位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的藏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藏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藏医临床医疗技能,并学习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受到藏医临床操作技能、医疗、制药、用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藏医的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藏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藏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 ◆具有认药、制药、用药和天文历算的基本技能; ◆具有初步的现代医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 ◆熟悉国家及民族医药卫生方针、政策及法规; ◆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藏医基础理论、藏医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藏医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保健学、藏药方剂学、藏医外治学、藏医诊断学、藏医内科学、藏医热病疫病学、藏医五官科学、藏医儿科学、藏医妇科学、藏医外伤学、人体解剖学、诊断学、中医学。 实践教学:包括采药认药、制药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48周。 修业年限:5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中医学、临床医学。 原专业名:藏医学。 就业数据

西藏自治区洛扎拉康水电站

自治区洛扎县拉康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钻探及室外试验 招标文件 招标人:省水利水电勘测 二○一八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投标邀请书 (1) 1、项目概况和招标围 (1) 2、投标人资格要求 (1) 3、标文件的获取 (1) 4、投标文件的递交 (1) 5、联系方式 (1) 第二章投标须知 (2) 1、总则 (3) 1.1 项目概况 (3) 1.2 招标围 (3) 1.3 工作要求 (3) 1.4 进度要求 (3) 1.5 投标人资格要求 (3) 2、招标文件组成容 (3) 2.1 招标文件的组成 (3) 3、投标文件的编制 (3) 3.1 投标文件的组成 (3) 3.2 投标报价 (4) 3.3 投标有效期 (4) 3.4 投标保证金 (4) 3.5投标文件的份数和签署 (4) 4、投标 (4) 4.1投标文件的密封与标记 (4) 4.2投标文件的提交 (4) 5、开标和评标 (5) 5.1 开标时间和地点 (5) 5.2开标程序 (5) 6、评标 (5) 6.1评标委员会 (5) 6.2评标 (5) 7、合同授权 (5) 7.1 定标 (5) 7.2 中标通知 (6) 7.3签订合同 (6) 8、需要补充的其他容 (6) 第三章评标办法 (7) 1、评选程序 (7) 2、实质性审查评审 (7) 3、商务部分评审 (7) 4、推荐中标候选人 (7) 第四章合同格式 (8) 1、合同协议书 (8)

2、安全生产合同 (10) 第五章投标文件格式 (12) 1、投标函 (12) 2、授权委托书 (13) 3、资格条件核对表 (14)

第一章投标邀请书 : 1、项目概况和招标围 拉康水电站位于自治区山南地区洛扎县境,是雄曲河干流水电规划5个梯级电站中的第三级水电站,是雄曲河干流近期拟开发的第一级电站,上接杜鲁水电站,下接松布曲水电站;对下游2个梯级电站具有蓄丰补枯、增加梯级发电效益,是雄曲河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拉康坝址距上游洛扎县城约80km,距市约284km。有拉康-洛扎县县道通过,公路局部地段较险峻,转弯较多,雨季泥石流、滚石、塌方较多,经常中断通车,交通条件较差。 枢纽主要由拦河坝、引水发电系统、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初拟水库正常蓄水位3040m,死水位3030m,初拟最大坝高49m,坝顶高程3044m,坝顶长62m;设地面厂房或地下厂房,发电尾水位2737m,装机160MW,隧洞长8km,电站利用河段最大水头292m。 工程区地处高原,其南部属于喜马拉雅山系主脉的东段,山势陡峻,河流切割深,多为狭谷,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河谷最窄处近10多米,相对高差大,从沃玛桥自北而南地势急降,海拔高程从3640m降至生格桥的3192m,纵坡降达4.58%,基岩形成的高峻边坡与其凹形坡堆积的松散物共同组成“犬牙交错”沟谷形态,除在猎人桥附近形成近150m的宽谷外,其余处地形均为30~60m左右的峡谷,洛扎雄曲河呈“蛇曲状”蜿蜒其中,两侧阶地发育极不对称。从河床受雨季冲刷的痕迹来看,河床处于非稳定的动荡期,2000年下切深度达0.5~1.5m左右,是典型的活动型深切峡

西藏传统民居

西藏省传统民居 摘要:民居作为社会历史的活化石,表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生活空间,更 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关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西藏的传统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西藏民居的历史十分久远,四千年前的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已有了丰富的建筑遗存。 关键词:传统民居;民居环境;生态建筑;西藏 一、藏族居住文化的历史十分久远 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昌都卡若遗址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在房屋遗址晚期,其建筑材料普遍采用砾石为主的天然石块,房屋面积一般为30平方米左右,其居住面内的柱洞经过细致的修整,还可能出现了楼屋。 卡若遗址房屋建筑是藏族民居建筑的滥觞。在其后几千年的演进中,藏族的民居不断得以发展、丰富和完善,并带着厚重的时代印迹。公元前2世纪藏族建筑史上出现了第一座宫堡式建筑雍布拉康,依山而建,巍然耸峙,反映了当时碉房建筑的技艺水平。赤松德赞赞普时,在贤良之臣赤桑雅拉倡导下,将山上居民迁往河谷平地。人们从过去居住于山上的石头城堡到田间地头建屋而居,组成村落,居住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唐书》记载的吐蕃“屋皆平头”的居住形式和格局。到11世纪时,西藏的民居有的已建造得十分高大豪华。从史料可知,当时玛尔巴(1012—1097)、米拉日巴(1040—1123)的家庭富有,家居曾十分豪华,米拉日巴还曾修建名为“桑嘎古托”的九层碉房,至今该碉房仍巍然耸立。 卡若遗址 千百年来,藏族民居的基本建筑和农区城镇“屋皆平顶”的居住形式一直延续

古老的医学彩色挂图——藏医药唐卡

古老的医学彩色挂图——藏医药唐卡 古老的医学彩色挂图愿望树—形象地介绍了藏医对人 体生理功能和变化的理解。 2007年10月,西藏首家藏医药唐卡展览馆在拉萨市北郊的娘热民俗风情园建成开放。 西藏医药唐卡是古代藏医为解说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而绘制的彩色挂图,共80幅,由5000多个小图画组成,是藏医药传承中最生动、形象的医学教具。唐卡的内容完全按照《四部医典》文字叙述的内容,描绘出来,图文并茂的阐释了藏医学理论和实践技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药彩色挂图。 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它的作者是藏医药鼻祖宇妥·云丹贡布。公元708年宇妥·云丹贡布出生在拉萨堆龙德庆县宇妥村的一个藏医世家。曾祖父洛哲希宁是松赞干布的御医。祖父斋杰加噶尔巴和父亲宇妥·琼布多吉均为藏医药大师。宇妥自幼受到了家庭的熏陶。3岁起,就在父亲膝前学习藏文,听讲医理,研习医术,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青年宇妥在医学上已具有很扎实的基础,出诊开方、为人治病,颇有名望。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医学理论和技术,自25岁起,他便离开了生活较优裕的家庭,不顾山高路远,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在尼婆罗、克什米尔、

天竺等邻近国家以及今天的四川康定、青海、五台山、西藏阿里、羌塘、拉萨、日喀则、察隅、山南等地治病访学,接触和学习了许多其他国家和汉地的医学传统,成为藏医药的大师。 宇妥·云丹贡布的一生,除了为无数的人除疾治病,还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不朽的医学著作。在晚年,他将自己毕生的知识和经验编撰成著名的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创立了完整的藏医学体系。此后,他还写下了《实践明灯》、《经验明了》、《珍珠医诊串》、《原药十八种》、《人体内针灸穴位》、《脉诊及其启事》、《解剖学魔镜》、《脉学师承记》、《灸法教本》、《催吐药》、《下泄药》、《四类特殊名望》、《三类特殊深远》、《十八支内秘诀十八支考支》、《聚宝综合》等30多部医学论著。 此后许多年,一代代的藏医学家为了学习、阐释和注疏《四部医典》,绘制了不同版本的藏医药挂图,在藏区各地广为流传。 据专家考证,藏医药唐卡的前身是公元8世纪时医学家绘制的解剖图。《藏医史》记载,在吐蕃赤德祖赞藏王时期(公元705年—754年),赞普邀请了一位叫赞巴西拉哈的医学家进藏。他进来以后,著有《尸体图鉴》和《活体测量》等著作,属解剖图谱方面的内容。 而《四部医典》第85章在讲治疗方法中,也涉及人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