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活动单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活动单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活动单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活动单导学案

听听声音

声音的变化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保护我们的听力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水、看、闻、尝、防止水分蒸发、表面张力、摸、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污染、溶解、河流、没有气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水的浮力、毛细现象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全面认识物体可用的方法:看、闻、尝、摸。 2、水的特征包括: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3、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 4、曹冲称象的原理:水的浮力。 5、探究小草喝水的实验中水面上滴少许油的原因:防止水分蒸发。 6、动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 7、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 和浅层地下水。 8、用粉笔吸墨水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 9、如图所示,水黾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 10、把方糖放入水中过一会,方糖不见了,而水变甜了, 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溶解。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 1、当认识我们还不了解的一种新液体时,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AB )。 A. 随便尝 B. 随便闻 C.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D.可以先问问老师或大人 2、对于水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D)。 A.水是透明液体 B.水还可以流动 C.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D.水有固定的形状

3、下面(C)的含水量最大。 A. B. C. D . 4、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B)。 A.大气中 B.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 C.河流 D.地下水 5、在水中更容易发生毛细现象的是(C ) A.塑料 B.铁丝 C.纸巾 D.卵石 6、下列活动不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D )。 A. B. C. D. 7、容易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B) A.木屑 B.洗衣粉 C.沙子 D.面粉 8、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回形针,水不溢出的原因是水有(D) A.浮力 B.溶解性 C.压力 D.表面张力 9、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中的(A) A.65% B.85% C.95% D.100%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为(A) A. 刷牙不关水龙头 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 C. 洗澡水冲厕所 D. 淘米水浇花 11、下列现象不属于毛细现象的是(C) A.砖地返潮 B.毛巾吸水 C.乒乓球漂浮在水面 D.灯芯吸油 12、下列做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D) A.随手关好水龙头 B.把水接在盆里洗菜 农业污染 工业污染 生活污染用水洗车 鸡蛋 鱼 蔬菜人体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1电与我们-导学案-人教版(2017)

电与我们 【学习目标】 1.知道常用的家用电器有哪些; 2.了解电的知识; 3.掌握安全用电的方法; 4.掌握预防雷电的方法和触电自救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方法; 2.掌握预防雷电的方法和触电自救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我的小调查 (1)我会填 地点电器名称 家里 学校 超市 路上 我的感受: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2)调查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说一说电的用途。 二、分组讨论 1.要是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注意用电安全?

3.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如何预防雷电对我们造成伤害? [小结]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可以躲在棵树下避雨,容易遭到雷击。不能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不能好奇触摸开关、插座;绝对不可以用湿布去擦电器、开关、插座;修理电器时应该先切断电源。 三、知识拓展:人触电后如何进行急救? [小结]人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木棒、竹杆等绝缘物把伤员拔开,脱离电源;如伤员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越早越好。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通过调查身边的电器,了解电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通过探讨,掌握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方法和预防雷电的方法。 【精炼反馈】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电线上晾衣服 B.在雨中打电话 C.按开关时保持手部干燥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雷雨天气时,在户外要远离孤零零的高大树木。() (2)路边的电线都做过绝缘处理,所以在附近放风筝也没关系。()(3)雷雨天气时我们要路边的高压电塔、变电所,但晴天的时候它们很安全,只要注意安全我们就可以攀爬。()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单元评估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17分,每小题1分)。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音高的单位是(赫兹),它表示(每秒声音振动的次数)。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振动)。 4、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5、音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小;音高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6、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鼓膜有(共振(振动))作用。二、判断(6分,每小题1分)。 1、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2、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3、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4、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5、我们不能制造声音。(×) 6、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三、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每小题2分)。 1、下面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A )。 A 铝箔 B 木尺 C 棉线 D 尼龙线 2、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B )。 A 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B 水面产生水波 C 无法判断 3、人体能感受振动的器官是( C )。 A 眼 B 鼻 C 耳 D 口 4、下课了,我们在教室里( B ) A可以大声讲话 B 控制自己讲话声音 C无所谓 四、填图(7分)。 五、实验(6分)。 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答: 杯子序号 1 2 3 4 声音高低 高较高较低低水量越少,杯子发出的声音越高;水量越多,杯子发出的声音越低。 六、简答(6分,每小题3分)。 1、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互相通话必须借助无线电?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介质。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声音由耳廓收集,通过耳道传道内部,引起鼓膜振动,由听小骨、耳蜗放大,由听觉神经传到大脑。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 3、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等来描述。 二、哪种材料硬 5、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6、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7、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8、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 9、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常见的金属有金、银、铜、铁、铝、铅、锌等。 10、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 (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气泡图] 11、铝的易拉罐可以进行回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答:延展性。 三、比较韧性 1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3、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塑料条的韧性最好,弯曲程度最大。 1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吸水)、(不易传热性)、(耐 磨)、(耐腐蚀性)、(质轻)、(可重复利用性)等。[气泡图] 15、生活中塑料制品有许多,如:雨衣、雨伞、勺子、叉子、筷子、 塑料袋、饮料瓶、矿泉水瓶、电源插座、油壶、排水管等。 16、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会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 境污染。但是许多塑料如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都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17、认识循环利用的标志。我们在使用塑料制品时要注意循环利用标志,将塑料制品进行 回收再利用。 四、它们吸水吗 18、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9、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20、纸的特性:①纸是由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②能写字。③能折叠。 ④易撕开。⑤吸水性强。 21、我们造的一张纸和我们所用的纸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相同点:①都是由纤维构成的,②纤维之间都有空隙。 不同点:①薄厚不同。②疏密程度不同。 ③光滑程度不同。④纤维长短不同。

四年级科学下册 点亮小灯泡 1学案 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学案 第一单元电 2.点亮小灯泡 [一]学什么 1.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2.怎样使小灯泡发光。 [二]怎样学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三]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四]重点提示 (一)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等。 (二)小灯泡的构造 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2.猜猜小灯泡中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试着画一画电流的路径。 在小灯泡中,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人,经金属架流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 3.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 [二]让小灯泡发光 1.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下面几种连接方式,哪种能点亮小灯泡,哪种不能点亮小灯泡? 图一: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小灯泡的金属头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用导线连接。小灯泡亮。 图二: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直接用导线连接,小灯泡只有金属头接触电池铜帽。不亮。短路! 图三:小灯泡的金属头与电池锌壳接触,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用导线连接。小灯泡亮。 图四:小灯泡的金属头与电池铜帽接触,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没与电池的锌壳连接。小灯泡不亮。断路。

2.小灯泡能点亮的电路的共同点:电池的正负极以及小灯泡中的两个连接点(金属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 3.电流的路径 电路中的电流总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小灯泡的灯丝,流回电池的负极。 4.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5.短路和断路 (1)短路:当电线的两端直接用电线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2)断路:电路中某处断开连接,没有形成一个回路。 6.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只有1.5V,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三单元)修改后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四单元) 课题:1.身体的结构Array【学习目标】1. 与和谐美。(重点)2. 官,观察身体的内部器官。(难点) 【预习案】(约10分钟)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2.人体内部器有、、等。 3.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从外形上看, 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 用气泡图记录。 【检测案】(10分钟)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2.人体内部器有、、等。 3.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 。 【训练案】(约5分钟) 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导学案编号 () 课题: 2。骨骼、关节和肌肉 【学习目标】 1、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Array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重点) 2、通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难 点) 【预习案】(约10分钟) 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 2.人体的活动由、、和共同完成,不同等的运动形 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 【探究案】(约10分钟) 【探究一】:我们在活动时,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运动呢? 【探究二】:自在拿哑铃的过程中,分别有哪些部位的骨骼、关节肌肉参与了活 动?并记录下来。 【检测案】(10分钟)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 2.人体的活动由、、和共同完成,不同等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 【训练案】(约5分钟) 课后思考题: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和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的作用相似? 【学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课时备课

集中话题 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 鸣声欢呼声打雷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板书] 学生的汇报 师:你能将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分为两类吗? [板书] 人为自然 2.保鲜袋发声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一会儿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将方法做出来。 3.身体发声 师: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一个人轮流做,老师也参加。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 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这一环节的三个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知道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发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声音的作用是为我们人类传递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探索和调查 研究声音的产生 1.师: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板书课题] 声音的产生 2.师:把你的预测写在纸上。[板书学生的回答] 3.师:下面我们要来做一些活动。[活动一] 发声时有明显振动的物体。 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这张记录。 A.橡皮筋 (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B.钢尺

(一只手在桌子边缘用手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C.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二] 发声时借助其它物体才能发现其振动的物体。活动内容同上 A.鼓、鼓槌、绿豆 B.(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C.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三] 通过反证巩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师: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 [小镲和喉咙的实验] 学生汇报(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它物体推出它在振动。) 学生的预测应该是在老师意料之中的,他们会把发声发放误当成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摩擦碰撞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下子要他们接受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有很大难度。所以这一环节分成了三个部分由浅入深来让学生接受。首先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振动”,第一组材料在发声时,学生可以看见物体产生了明显的振动;第二组材料发声时,学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推出发声物体在振动,这是通过间接观察法来观察的。最后是通过反证让学生知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回顾和解释 师: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小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科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1-2、常 降来测量温度的。 1-3、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液柱组成的。 1-4、体 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对低于(20℃)的水温 就会感觉凉或冷。 2-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2-2、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降温下降的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水的温度不会无限下降,当温度下降到与周围空气的温度时,就不再下降了。 2-3、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1、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画成维恩图) 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温度低、很光滑、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 水液体、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 3-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是温度的变化(下降)使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3、在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的目的是: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 4-1、冰块融化实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紧靠烧杯外侧的温度下降了。 4-2、我们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5-1、装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但它的形成又与冰有关系。 6-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小水滴。 6-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到。 6-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都会使水蒸气蒸发加快。 6-4、再加满热水的小杯子外套上大杯子,发现:大烧杯内有小水珠。这是因为: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6-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声音 一、填空题。 1. 听听声音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 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2.在水槽里盛有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发现水面产生波动。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声。 5.我们身体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到振动的器官,它是声带,它在喉咙。 6.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物体、受力、物体振动。 3. 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松紧等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高,物体所受的力度会影响物体振动发声的音量。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用同一力度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和音叉,发现,大铁钉、大音叉声音低,小铁钉、小音叉声音高。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发现,轻轻拨动钢尺,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声音强。 3.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低,杯子里的水越少,声音越高。 4.用相同的力拉橡皮筋,发现,橡皮筋拉得松,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 5. 用相同的力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现,物体越粗越长,声音越低,物体越细越短,声音越高。 6. 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 7.男性的身带比女性的身带长,所以男性的声音比女性的声音低。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资料 1.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2.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3.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成液体。 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3.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4..水沸腾的温度100℃水结冰的温度0℃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温度计 1.温度计的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2.温度计设计的原理: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了不同的温度计。要根据不同测量 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4.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5.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6.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等, 7.一般的室内温度计量程:—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 8.零上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高,零下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9.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10.拿到一支温度计,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 (1).它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3).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度 11.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2.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13.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克服了酒精温度计不能 测量高温物体的缺点。

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学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习目标】 1、解释静电现象 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学习重难点】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 【学习流程】 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合作探究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4)小结 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 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 2、电荷有什么性质

3 、简单电路 【学习目标】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理解什么事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习重难点】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学习流程】 温故互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一)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 3、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学生小组讨论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2、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巩固练习: 教室的电灯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 请你画一个简单电路图。 拓展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1仰望天空-导学案-教科版(2017)

仰望天空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3.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 1.激发对天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学习重点】 1.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难点】 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太阳是一颗______,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______不同。 3.如图所示,太阳的表面有______,月亮的表面有______。 4.测量距离大小时,除了用尺测量之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测量。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恒星。() 2.月亮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 3.月亮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 4.太阳和月亮都是球体,但表面各不相同。() 5.太阳黑子通常不会成群出现。() 6.月亮上的环形山又叫月坑。()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关于太阳和月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会发光,月亮不会发光 B.月亮有盈亏现象,太阳没有 C.太阳离我们近,所以看上去总是圆圆的。 2.记录太阳和月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通常采用() A.柱状图 B.折线图 C.维恩图 3.太阳表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这是因为太阳表面某些区域()A.温度较低 B.温度较高 C.较黑 4.月球直径是太阳的1/400倍,但是看上去却大小相似,这是因为() A.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B.月球和太阳的亮度差不多 C.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得多 5.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大小与月球差不多,因为平时看上去两者差不多大小 B.太阳表层的黑子是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C.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中午温度最高 6.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高达150℃以上,主要原因是() A.月球上没有大气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完整版)

第三单元《声音》复习题 1、声音有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活动的声音两类,同时声音有(强弱)、(高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就是频率)。 3、用同样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音叉的高低不变,强弱改变。重击时声音强,轻敲时声音弱。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如流水声就是水振动,风声就是空气振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所以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DB)表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赫兹),用(HZ)表示。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管,(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嘴吹水量不同的玻璃管,(空气越少声音越高),(空气越多声音越低) 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振动的物体究竟是哪一个。 10、一般短的、小的、紧的、少的、细的等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1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振动的速度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长,振动的速度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四种材料传声效果从低到高依次是(尼龙绳、棉线、铝箔、木尺)。 14、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土电话”是棉线在传播声音。(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5、地震时,当人被埋在下面,可以怎么办?为什么? 答:如果附近有金属类物体,我们可以敲击金属物,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好。 16、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通话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7、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18.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所以不能很近的大声的对着我们耳朵喊叫。当遇到过高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住耳朵,张大嘴巴。 19.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儿童和成年人的耳朵都可以会出现问题。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20.污水、废气、噪音是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我们周围的噪音有(汽车鸣笛、建筑工地的噪音、生活噪音)等,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如课堂、图书馆、医院、公交车等。 21、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第三单元5硕果累累大象版

硕果累累 【学习目标】 1.坚持观察、实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探究植物的果实、种子的结构以及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2.用各阶段照片、简笔画、记录表来描述黄瓜的一生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3.列举植物传播种子等实例。 4.学会搜集证据,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点】 探究植物果实的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及植物一生的生命过程。 【学习难点】 学会搜集证据,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植物果实的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及植物一生的生命过程。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2.黄瓜的一生经历了从________萌发成幼苗,再到_______、结出_______和_______的过程。 (二)问题银行存折

方式来描述)。 (二)理解与应用。 1.黄瓜果实是什么样子的?

2.收集资料说一说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 3.成熟的黄瓜里藏着种子。估算一个成熟的黄瓜里有多少粒种子,我们种下的一粒种子又能长出多少粒种子。 【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多种多样,植物种子的形态起了很大作用,动物也帮了大忙。黄瓜的一生经历了从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蒲公英和柳树都是通过风来传播种子的。() 2.苍耳是依靠水来传播种子的。()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植物中,会借助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苍耳 B.蒲公英 C.油菜 2.下列植物中,会借助风来传播种子的是()。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一、我能填空: 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通常分为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如面包、桔子 等,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食物在潮湿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日常生活中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晒件法、密封包装法、腌制法等。 3、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一粮食类—、 蔬果类、一肉蛋类―一等食物,同时还要吃—水产类—等食物。 4、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5、观察食物包装袋,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下0 二、我能判断: (X ) 1、鱼肉营养是很丰富的,只要吃鱼吃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就足够了。 (V ) 2、要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X ) 3、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X ) 4、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含有脂肪的食物我全部不吃。 (X ) 5、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这样的食品越好。 (V )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X ) 7、吃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就说明吃的有营养了,吃的科学了。 (x ) 8、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X )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用糖腌制也有相同的效果。 (X ) 10、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一定不相同,一般来说猪肉比饼干的保质期要长。 (x ) 11、生食能减少食物营养的损失,所以我们应以生吃为主。 (X ) 12、生产厂家出产食品时采用不同的包装,仅仅是为了美观。 (X ) 13、加膨松剂能使饼干乂松乂脆,所以应该多加。 (V ) 14、用滴碘洒的方法可以知道某些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糖类。 (V ) 15、肥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三、我能选择: 1、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C )。 A、蛋白质 B 、糖类C 、脂肪 2、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C )。 A 、黄瓜 B 、梨 C 、猪肉 3、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是( C )。 A、羊肉 B 、牛奶 C 、胡萝卜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试卷 教科版

第三单元试卷 一、我知道(24分’) 1、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砖瓦、陶瓷)、(金属)、(纤维)、塑料等。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木条、金属条和塑料条三种材料,(塑料)的弯曲程度更大,说明了(塑料)的柔韧性强。 4、你所在教室大门用到了(木头)、(金属)、(玻璃)等材料。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蔡伦)。 二、辨一辨(10分) 1、铝可以做成饮料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坚硬性质。(×) 2、塑料不易被分解,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3、木头和纸相比,木头的吸水性要好得多。(×) 4、废纸变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5、人类只能使用材料,而无法制造新的材料。(×) 三、选一选(8分) 1、下面材料最容易着火的是( C ) A塑料B干木头 C酒精 2、喝完了饮料,我们应该( A ) A把饮料瓶放进垃圾桶 B把饮料瓶随便丢在地上 3、柔韧性最好的是( C ) A木条 B金属条 C塑料条 4、下面纸张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C ) A卫生纸 B铜版纸 C报纸 四、我问你猜(5分) 请你回忆你所熟悉的两种常见材料,把它的特征写在下面,要让同学读了就知道它是什么材料。 周围材料的描述(任选两种即可) 金属:具特有光泽而不透明,富有展性、延性及导热性、导电性。 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塑料:很轻,不会锈蚀,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性。容易变形。 玻璃:是透明的,一般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 纸:很薄,用于书写。 纤维:弹性大,可以用来做衣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 1、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成两大类,第一来源于植物类的食物,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素食,主要包括:谷物、水果、蔬菜等。第二来源于动物类,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荤食,主要包括奶和奶制品、蛋、肉类等。 2、根据食物的食用方式,食物可以分为生食和熟食,生食有水果、部分蔬菜,熟食有肉类海鲜等。 3、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 第二课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当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5、在面包上滴上碘酒,面包会变成蓝色,这说明面包中含有淀粉。 6、人体缺钙会得软骨病。 7、脂肪的辨別方法 (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2)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8、淀粉的辨别方法 (1)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 (2)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第三课 1、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 2、人每天摄取最多的食物应该是谷物,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淀

粉)。 3、人每天摄取最少的食物应该是油脂类,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 4、搭配膳食营养的原则: (1)荤素搭配;(2)细粗粮搭配;(3)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4)每日运动量比较大之后需要及时补充水份,补充足够的能量;(5)最近手指甲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第四课 1、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2、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而有的食物常带有细菌,必须煮熟了吃。 3、生食与熟食的区分: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熟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吸收和消化,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第五课 1、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2、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3、霉菌生长的条件: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第六课 1、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2)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2、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与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3、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除废物,使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腐败变质了。 4、要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就必须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