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

【摘要】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划作为未来引导和约束我国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的总体方案,将对我国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产生深远和实质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及战略意义。【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理论基础;战略意义

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

功能区是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1]。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2]率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体功能区不同于过去划分的综合经济区,它属于一种典型的经济类型区。主体功能区是按照其在全国或上级区域中所承担的不同主体功能而划分的功能区,不同主体功能区所承担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不同的。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划是编制空间规划、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前提,具有基础性的特征,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重要载体,是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附件5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1. 开发:原意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一切改变原始状态、自然景观的活动都称为开发。人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也称为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以陆地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活动过程。 2. 主体功能: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就一定的空间单元提供产品的类别而言,要么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 3.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开发方式上,可以定义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从开发内容上,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 态功能区。从层级上,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

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一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性谋划。二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基本依据。三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划,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四是一种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相比,范围更广、更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设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5.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其他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是优化、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最重要指标,各类主体功能区都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6.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国土空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一种稀缺资源。 7. 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空间的构成及其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比例,城市空间中城市建设空间与工矿建设空间的比例等。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后很难改变,特别是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变成工业和城市空间后,调整和恢复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8.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城市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居民点空间。工矿建设空间是指城镇居民点以外的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不同民族会创造出不同的文化。民族之间的交往既是人口与商品的交流,又是文化和观念的交流。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走向改革开放,在外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等进入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开始敞开国门走向世界。并且,随着我国成为经济大国,我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塑造好中国形象,便成为当今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重要议题。我国政府也把中国文化的输出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将就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现状、困境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困境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文化走出去现状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产业贸易发展迅速。影视、动漫、出版、新媒体等等已经形成规模,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从2001年到2010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规模分别增长了2.8倍和8.7倍,图书版权的进出口比例也从2003年的9:1下降到了2010年的3:1。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 052亿元,占同期gdp的2.75%,而在2012年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提到我国2011年的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3.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3%。这些都表明我国的文化对外贸易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看到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忽视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中国文化特有属性有待凸显。从横向来看,中国的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不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取得的成就也还无法扭转我国现在文化贸易逆差较大的现状。 在文化内容层面上,我国有着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带有独特的中华印记。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也是将中华文明传递出去。我国进行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对外文化项目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文化交流、互访频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宣传活动,包括开展对外文化合作、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对外中国文化教育培训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大大增强了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与其他各国的互动,互通有无的过程也使得中国文化更容易走出去、被接受。我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无论是在经济贸易方面还是文化本身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收获颇丰,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在进步的背后还有许多困境尚待解决,走出去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尚待挖掘。 二、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产业和文化困境 虽然我国在目前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收获了很多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文化输出结构、规模、经济价值、影响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有着发展的局限和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分析很难做到全面,因此笔者着重从经济(文化产业)角度和文化自身的本质和规律这两个方面进行困境分析。 1.我国文化产业不完善,输出能力和水平有限 在产业结构、产品输出、国际影响力方面,我国的文化产业链不完整,没有形成从创意到研发到形成产品到包装宣传到出口贸易再到提升附加值这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大部分是文化企业各自为政,进行小规模输出,缺乏大规模集群效益。同时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不足,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不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但是这种积淀在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中需要自我的认同和对市场的清晰把握,而我国的文化产品恰恰缺乏这两点。首先是自我的认同,只有对自身的文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自信,才能有资格谈文化走出去,只有将本国的文化充分融入产品当中,才能谈及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才能让别国信服。其次在市场的把握和产品的质量上,中国的文化产业缺乏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闭门造车,不考虑国际消费者的接受习惯和喜好成为了文化走出去困境中的重要因素。目前对外输出的中国文化产品主要集中于负面或者缺乏创新的产品,比如反映中国封建社会落后、社会黑暗的电影、影视、文学作品、民家杂耍,缺少真正体现中国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产品,也没有展示出日益强大的中

《中国文化“走出去”》试卷 100分

考试标题 《中国文化“走出去”》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中国文化“走出去”》 倒计时 44:28 一、判断题 (10 道) 1. 文化建设问题是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点研究问题。 正确 错误 2. 《朝鲜日报》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正确 错误 3. 艺术历来是了解一个民族内心生活的一面镜子。 正确 错误 4. 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外交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正确 错误 5.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如今美国人对中国的流行文化认知度相当高。 正确 错误 6.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正确 错误 7. 事实表明,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接受度几乎是一样的。 正确 错误 8. 经贸合作并不能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文化互信问题。

正确 错误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国际文化交流。 正确 错误 10. 孔子学院已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受到了全球许多国家的好评与肯定。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党的()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理念。 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七大 2. 1983年,()同志指出:“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 A. 邓小平 B. 陈云 C. 刘少奇 D. 叶剑英 3. 截止到2010年底,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共计()所。 A. 421 B. 523 C. 691 D. 768 4. 为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中国政府于()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的发展策略 摘要: 文化反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演进。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的积累,认识的模式,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许多方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它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 关键词:文化,民族精神,战略,中国特色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的祖祖辈辈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文明的足迹,我们接受的是儒家文化的熏陶。自古中国重视文化的发展,每个时代的统治者都对文化很是重视,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各个大国重视,并制定相关策略发张自己国家的软实力。 据我们所知,文化是人类后天的创造。文化反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演进。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的积累,认识的模式,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许多方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它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 今天,文化的相当部分还直接表现为生产力,出现了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往往体现在它的影响上。即文化的发达程度和先进程度所产生的魅力,包括对本国和本民族所产生的凝聚力与对它国它民族所产生的吸引力。文化越发达越先进,它作为软实力的影响就越大越广泛!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大,不独表现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强大上,还需要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强大。因而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发展文化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发展文化不仅需要战略的眼光,还需要审时度势地制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以求扬长避短,升优汰劣,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当今世界的总格局中实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主要保护对象 北京百花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7.43门头沟区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6延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 物 天津古海岸与湿 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9.13 滨海新区、津南区、宁河县、 宝坻区 贝壳堤、牡蛎礁等古海岸遗迹 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天津蓟县中、上元 古界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9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天津八仙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53.6蓟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300昌黎县沙质海岸及近海生态系统河北柳江盆地地 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95抚宁县 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 等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8.33蔚县、涿鹿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等 野生动植物 河北泥河湾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0.15阳原县、蔚县标准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化石河北大海陀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12.25赤城县森林生态系统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2.47兴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猕猴等野 生动植物 河北茅荆坝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400.38隆化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0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河北围场红松洼 国家级自然保护 79.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生态系统

区 河北滦河上游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506.3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河北衡水湖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87.87衡水市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 山西阳城蟒河猕 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5.73阳城县 猕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 境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2 垣曲县、沁水县、翼城县、阳 城县 森林植被及勺鸡、猕猴、大鲵 等野生动物 山西芦芽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4.53宁武县、岢岚县、五寨县褐马鸡及其生境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6.17蒲县、隰县 褐马鸡、白皮松等野生动植物 及其生境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4.44交城县、方山县 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等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85.77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 布市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 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7.94阿鲁科尔沁旗 沙地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赛罕乌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4巴林右旗 森林生态系统及马鹿等野生动 物 内蒙古达里诺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94.13克什克腾旗 湖泊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白音敖包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138.62克什克腾旗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等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6.38宁城县 森林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67.99敖汉旗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83科尔沁左翼后旗 水曲柳及沟壑阔叶林生态系统 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147.7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遗鸥及其生境湿地生态系统等

我国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我国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为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必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1] 一、走出去的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从《云南印象》等众多赴海外演出大受欢迎,到300多所孔子学院走出国门,从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国水墨,中华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出去。 [2]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中华文化才能够有资格走出国门、推向世界呢?答案应该是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 我国的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内的多层次、多样性和多方面的特点。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而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是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糟粕文化,它们侵蚀人们的精神灵魂,阻碍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推动走向世界的文化,应该是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而绝不包括中国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只有把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推向世界,才能够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支持和接受,也才能够有资格谈得上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世界的竞争力、感召力、影响力和话语权。相反,如果把落后腐朽的文化推向世界,肯定会遭到来自国际社会的一致鄙视、反对和排斥,最终影响到先进、健康、有益文化的世界传播。只有中华文化被世界所认同和接受,那么中华文化才有可能在世界掌握领导权,也才有可能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的主动权。[3](p90) 二、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 我国目前虽然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有一些成果,但矛盾和问题也很突出。例如,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较差,精品力作较少,传播能力较弱。就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来说,2011年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发布,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450份,有效回收1308份,覆盖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调查人群年龄集中在35岁以下,超过三成的海外观众一点也不了解中国电影,其中母语为印度和英语的观众中完全没有看过的分别占41.5%和32.3%。他们对中国内地导演的认可度比较低,值得一提的是,18岁以下的观众中,有六成认为没有喜欢的中国导演。[4]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认为,实现走出去的中国电影数量还不多。他说,目前我国每年的电影产量虽然超过了500部,只有不到10%的影片能够在海外市场发行。而通过合拍方式借船出海进入西方的主流电影市场,这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主渠道;另一部分是通过电影节方式主要面向海外小众市场的风格独特的文艺片。但作为中国电影主体的、能够真正体现中国社会主流价值的影片,却由于故事策略和话语方式等诸多问题而无缘海外市场。[4]因而,中国电影要想走出去,一要创作出好的剧本,二要有好的导演和演职人员,三要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如果没有好的剧本,就等于是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好的导演和演职人员,再好的中国故事和剧本也演绎不好;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再好的电影作品也宣传发行不出去、推广不开。所以,政府应该要更进一步地科学制定和完善鼓励、支持我国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健全产业结构,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和完善对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2012年2月15日指出,未来五年将扶持现代题材、重大和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以及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少儿题材、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创作。他说,广电总局将组织实施剧本精品创作工程,设立优秀剧本奖励基金,着力扶持优秀剧本项目。国家每年拿出3000万元,向全社会征集奖励好剧本,每个优秀影视剧本给予100万元到300万元奖励。将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每年选拔100名左右的编剧、导演等进行系统培训,扩大国际影响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电影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从而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对全国定位 第一层次:【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 1、——强化北京的首都功能和【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发展首都经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强化创新功能,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2、——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创新能力和现代服务功能,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辐射带动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发展的能力。 3、——增强广州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国际大都市。 第二层次:【大区域中心】天津、重庆、深圳、成都、西安 1、——提升天津的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构筑高水平的产业结构,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 2、——增强深圳科技研发和高端服务功能,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3、——构建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一小时经济圈”地区为重点,以主要交通干线和长江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强化重庆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先进制造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商贸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4、——强化成都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物流、金融、文化教育中心。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中国文化“走出去”》标准答案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中国文化“走出去”》 标准答案 您的得分:100.0!恭喜,您通过了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经贸合作并不能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文化互信问题。 正确 错误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国际文化交流。 正确 错误 3.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正确 错误 4. 《朝鲜日报》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正确 错误 5. 孔子学院已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受到了全球许多国家的好评与肯定。 正确 错误 6. 文化建设问题是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点研究问题。 正确 错误 7. 事实表明,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接受度几乎是一样的。

正确 错误 8. 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外交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正确 错误 9. 艺术历来是了解一个民族内心生活的一面镜子。 正确 错误 10.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如今美国人对中国的流行文化认知度相当高。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于1999年荣获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成为中国文化界在国际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艺术家。 A. 陈丹青 B. 蔡国强 C. 王广义 D. 叶永青 2. 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成立。 A. 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3. 党的()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理念。 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七大 4. 中法文化年的春节期间,埃菲尔铁塔被染成()。 A. 金色 B. 红色 C. 黄色 D. 紫色 5.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 A. 硬实力 B. 软实力 C. 巧实力 D. 硬实力和软实力 6.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软实力理论。 A. 保罗·克鲁格曼 B. 托马斯·萨金特 C.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D. 约瑟夫?奈 7. 1983年,()同志指出:“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 A. 邓小平 B. 陈云 C. 刘少奇 D. 叶剑英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作者:樊杰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来源:地理学报 ISSN:0375-5444 年:2015 卷:070 期:002 页码:186-201 页数:16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区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规划;区域战略;区域政策;中国摘要: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是刻画未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的规划蓝图,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制度.2004-2014年,笔者组织系列研究项目,配合国家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地域功能基础理论和功能区划技术流程,提出国家和省区尺度进行空间管制的地域功能区域类型为城市化区域、粮食安全区域、生态安全区域、文化和自然遗产区域等4类,在此基础上转化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研制了由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环境容量、灾害危险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等9类可定量指标及战略选择为1项定性指标构成的地域功能识别指标体系,进行了单项指标评价,开发并运用地域功能适宜程度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综合评价,测算了各省区保护类区域下限、开发类区域上限以及开发强度等关键参数;研讨了以规划为应用指向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形成中国首部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口径,2020年与2010年相比,全国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从3.48%增加

到3.91%;按照省区集成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口径,优化、重点、限制开发区域的土地面积比重分别为1.48%、13.60%、84.92%,城市化、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区域的土地面积比重分别为15.08%、26.11%、58.81%.结合区域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民生质量等相关分析,给出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特征.通过区划方案校验,国家和省区分两级采用笔者主持制定的《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互动完成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同预判的吻合程度多为80%以上.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原则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原则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因此,我国关于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基本上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角度出发。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和转变,也是“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首先应该对一些事关主体功能区划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给予深入研究和探讨。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原则 1.国土部分覆盖的原则 区划从理论上讲是一个全国土覆盖的概念,主体功能区划从长远看也应该实现国土的全覆盖。国外的标准区域,如美国的经济区域(EA)、欧盟的NUTS,主要是为区域统计和监管提供基本信息,因而是国土全覆盖的。但是,问题地区的确定,如膨胀区、萧条区、落后区的划分,主要是为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服务,往往是国土部分覆盖的。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尚未健全,政府的财力、管理能力和手段有限,现阶段的主体功能区划可以考虑按照国土部分覆盖的原则进行。也就是说,确定四类主体功能区的标准后,只有符合标准的区域划入四类主体功能区,其他区域目前并不进入,待以后时机成熟调整标准后逐步划入四类主体功能区内。

这样划分的目的就是使得最重要、最典型的区域而不是所有区域都纳入主体功能区划体系,有利于政府根据现阶段能力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可行的分类政策,确保主体功能区划的实效。同时,也可以回答“四类主体功能区不能概括所有类型地区、四类主体功能区之外再加上一类潜力开发地区或者保留开发地区”等等的观点和争论。 2.适度突破行政区的原则 我国地区经济是一个以行政区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分割在短时期内很难消除。目前的行政区划是综合考虑历史沿革、民族宗教、文化习俗等因素逐步形成的,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烙印,有些地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涉及到利益分配、权利调整、民族宗教等敏感性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及时调整。 主体功能区划从理论上讲应该不囿于行政区划,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自然和经济要素,确立科学合理的区划方案,发挥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协调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跨行政区划分主体功能区存在如何实施和依靠谁来实施配套政策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主体功能区划打破行政区,尽管理论上科学合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相关的政策没有实施主体,很难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行。因此,主体功能区划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托现有的行政区划,照顾到现有的行政区边界,在局部一些区域适度打破行政区,构建跨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从总体上保障主体功能区划的顺利实施。 3.自上而下的原则

走出去——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综述

走出去,天地更宽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综述 本报记者李舫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08日 02 版)8月13日,中央芭蕾舞团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在英国爱丁堡上演。作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开幕盛典演出,舞剧受到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苏格兰芭蕾舞团团长辛迪·萨格鲁感慨:“行云流水的舞蹈编排、惟妙惟肖的音乐与舞蹈的配合、美妙绝伦的布景和服装本身就是完整艺术品。” 中央芭蕾舞团以高水平的表演和近乎完美的舞蹈作品让西方世界惊艳,这是我国积极促进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各地积极发挥区域特色 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 进入21世纪,国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竞争力不断增强。“像芭蕾舞剧《牡丹亭》这种经典文化艺术通过商业渠道走向世界舞台,是近年来我国文化走进西方主流社会最成功的案例。”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说。 她认为,从整体来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体现六大趋势: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日趋结合,对外文化贸易开始成为扩大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产品出口模式不断创新;中外文化产业合作方兴未艾,通过合作,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实力;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全国各地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性不断增强,各地积极发挥区域特色,开发并在国际市场营销外向型文化产品;我国文化创造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各级文化部门还积极协助文化团体提高知名度、培育国际市场,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

年、中意文化年以及“欢乐春节”等大型主题活动中,多次选派中央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等国家级优秀文化院团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各地政府还通过商业渠道积极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文化“走出去”。黑龙江冰灯驰名中外,是中国冰雪艺术的奇葩。为做大做强冰雪文化产业,黑龙江省从运营较为成熟的冰灯雪雕项目入手,从2004年起至2010年,连续7年与美国企业合作,在美国举办冰雕展,形成了品牌效应,受到当地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0年8月,云南文化投资集团公司与柬埔寨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合作项目公司,联合打造《吴哥的微笑》,于2010年11月28日在柬埔寨著名的旅游胜地吴哥窟公演试营业,开始了持续性驻场演出。该剧弥补了柬埔寨高品位旅游演艺市场的空白。 直接出口升级为海外运营 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迈上新台阶 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已探索出三种主要模式:其一,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动服务外包和人才输出;其二,通过各种海外代理渠道,实现产品出口;其三,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带动文化产品出口,实现企业“走出去”。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文化出口是以前两种为主。“目前,我国一些‘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开始通过收购海外文化资产,建立海外制作和营销基地,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带动企业‘走出去’,实现落地经营,通过高附加值贸易提升出口模式,带动文化产品出口。”赵少华说。 天创国际演艺制作有限公司参照国际一流文化企业经验,经过12年的努力,制作了舞台剧《功夫传奇》,实现了一个剧目、多种演出方式同步进行,即一个剧目在国内驻演,同时在国外驻演、巡演的产业化模式。2009年底,天创公司在美国密苏里布兰森市购买了白宫剧场,并于2010年7月至11月顺利完成第一个在美驻场演出季,深受观众喜爱和当地媒体的广

从翻译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从翻译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文化传播、文化贸易促使中国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在获取文化产品出口和投资收益的同时,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中国文明曾对世界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正越来越引起世界新一轮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为当今世界时尚和文字、影视作品提供了创作灵感,成了热门题材。中国文化“走出去”如何有效地“走出去”,成为从我国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媒介,在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翻译问题。我们有时把文化“走出去”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普通的翻译问题,以为只要把中国文化典籍和中国文化作品翻译成外文,中国文化就自然而然“走出去”了。事实上,在翻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中西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同 在中国,儒家思想一直以来占据统治地位,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抑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学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将中文作品翻译成他国语言时,如果字对字翻译,则不符合他

国的认知习惯,如果完全迎合西方的文化就丧失了文化身份。 当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时,就不会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一个仅仅关涉语言文字转换的翻译问题,就会注意到它与文化的跨国、跨民族、跨语言传播的方式、途径、接收心态等相关因素。 例1:对于红楼梦第24 回里一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翻译: 译文一: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译文二: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bread without flour. 查阅大量资料之后,我发现大家对这两种译法褒贬不一,有 人认为第一种译法忠实原文,有人认为第二种译法用面粉和面包代替了大米更加可取,更加符合西方读者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可是仔细想来,《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反映了中国清代最真实的社会生活,若用面粉和面包代替大米,则无法还原历史的原貌。 例2:中:姜还是老的辣。 译文一:Old ginger is hotter than new. 译文二:Experience counts. 在上述例子中,对于中文读者而言,很容易理解原文的意思。对于翻译成英文的版本,译文一中突然出现了ginger 不免过于突兀,而例文二中所表现的中国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没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时间:2011-08-29 22:46来源:中国经济网点击: 213次 2010年底,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我国过去在国土资源规划中存在哪些问题?新规划将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何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许正中教授为我们深入讲解 2010年底,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规划》明确我国将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 科技部国家区域经济规划委托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我国过去在国土资源规划中存在哪些问题?新规划将如何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重大战略举措?将如何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空间单元过大,发展不应齐头并进 几千年来,我国的国土开发都是以农业为主,即使近代工业化有了较大发展,但实际全国发展并不平衡。按照以往的规划,从政策上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经济板块。但是按照这样的空间划分,在制定并实施政策的时候,“空间单元”太大,而且不具有差异性。比如西部12个省,四川的条件和西藏的条件是完全不同的,又比如内蒙古,东西幅度几千公里,条件几乎不完全一样,要给予这些地区同样的政策是不合适的,这是空间单元的问题。

另外,全国各地的发展也是齐头并进,区域缺乏核心,齐头并进就等于什么也没有抓,没有差异化、没有特色。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大约60%多的人生活在离海岸线一百公里以内,而这样的大城市群支撑着一半以上的GDP。虽然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极使一些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还没有发挥。目前,我国以省为单位进行规划,各省、市、乡、县都发展经济,齐头并进,却无法实现良好的效果。 空间规划代替时间规划保持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规划和以往五年规划最大的区别就是主体功能区的推行,这是第一次以空间规划替代时间规划。从“一五”到“十一五”,都是以时间为轴来布局。而“十二五”不仅有时间规划,还有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这是中央在我国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布局。 主体功能区是根据资源、环境、气候、人口等对中国的国土重新进行规划。从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的转型。农业社会是以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而随着知识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作用明显降低,在每一块土地上都承载人口、经济和环境已经变得不可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追赶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环境大量的浪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要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于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被提出,它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把整个国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优化开发区主要是指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等,这些地区规模性开发强度已经很大,深圳达到40%多,北京也有20%多,而日本、荷兰的开发强度是百分之十几,英国仅有6%。而这三个城市群的面积占国土的14%,人口也占14%,GDP却占了将近40%。这些地区的开发强度过大,需要优化结构发展。 重点开发区要解决的是增长的问题,规划以中西部为主划分了十大城市群,这些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可以承接禁止开发区转移来的人口,有条件聚集发展经济。限制开发区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地区,一方面要集约化,另一方面又要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既要调节生态,又要提供产品、保障人居。禁止开发区并不是禁止发展,而是需要保护的自然保护区,比如三江源水源地、历史文化遗产、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等。 按照过去的发展思路,表面看我们已经走出了短缺经济,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却会突然发现,我们各方面的资源都存在短缺现象。过去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空间规划代替时间规划,以空间为主进行时序开发,这是基于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黑龙江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划分

黑龙江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划分 一、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一)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哈大齐地区和牡绥地区城市带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 该区域包括哈大齐地区和牡绥地区城市带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共58个区(市)、镇(乡、街道办事处)。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能源、石化、医药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和生物产业基地,东北地区陆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1、哈大齐工业走廊 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齐齐哈尔、大庆为重要支撑,以主要交通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 (1)哈尔滨。 主要指哈尔滨市辖区,包括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 (2)齐齐哈尔。 主要指齐齐哈尔市辖区,包括建华区、龙沙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梅里斯区和碾子山区。 (3)大庆。 主要指大庆市辖区,包括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大同区和红岗区。 (4)重点开发城镇 主要指哈大齐工业走廊毗邻的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包括宾县宾州镇、宾西镇和居仁镇、双城市双城镇、周家镇和新兴满族乡、巴彦县巴彦镇和兴隆镇、依兰县依兰镇和达连河镇、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林甸县林甸镇和花园镇、肇源县肇源镇和新站镇、肇州县兴城

镇和肇州镇、讷河市雨亭街道办事处和拉哈镇、克山县克山镇、克东县克东镇和宝泉镇、拜泉县拜泉镇、泰来县泰来镇、龙江县白山乡和哈拉海乡、富裕县友谊乡和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依安县依安镇、肇东市五站镇和宋站镇、安达市任民镇和卧里屯乡等33个镇(乡)。 2、牡绥地区 以牡丹江市为中心,强化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绥芬河口岸功能,打造重要的国际贸易物流节点和对外合作加工贸易基地,建设全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 (1)牡丹江。 主要指牡丹江市辖区,包括东安区、阳明区、爱民区和西安区。 (2)绥芬河。 (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群、绥化市建成区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 该区域包括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群、绥化市建成区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共有51个区、镇(乡)。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功能定位:全省重要的能源、电力和煤化工基地,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和生物产业基地,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和物流基地,重要的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 1、东部煤电化基地 以佳木斯、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能源与煤化工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建设我省东部重要经济增长极。 (1)佳木斯。 主要指佳木斯市辖区,包括前进区、向阳区、东风区和郊区。 (2)鸡西。 主要指鸡西市辖区,包括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城子河区和麻山区。 (3)双鸭山。 主要指双鸭山市辖区,包括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

形势与政策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要点

安阳工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题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化市场上,表现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本的竞争上。显然“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差距还非常明显,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体上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规模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营销手段落后,特别是缺乏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怎样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让我们的文化产生经济价值,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文化、全球化、走出去、竞争力、经济价值 一、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走出去”首先是在经济领域提出的一个战略,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党的十四大。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对外贸易多元化”、“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等就是“走出去”战略的核心概念。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此次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各个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各种文化之间会加速影响和融合。在此意义上说,文化也存在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这意味着

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重整河山? https://www.doczj.com/doc/d611043792.html, 2010年07月16日13:22 南风窗 主体功能区规划:重整河山? 文_本刊记者许圣如发自广州 广袤丰饶的中国西部迎来了最好的时代,7月5日,高规格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无疑是最强的冲锋号,而在这之前的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则是猛烈的催化剂,生态补偿机制、优先财政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会从制度上为西部开发“准备充足的钱粮”。 “这是国家在空间开发方面提出的一个新战略,是中国的一个独创。”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表示,规划既指引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方向,又设定了一个保护国土及生态环境的底线,而这条底线是直接划定到行政边界的硬性规定,不给地方政府太多的模糊空间。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牛凤瑞研究员认为,《规划》选在“十二五”规划编制期通过,意味着《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即将发挥重要作用,“弥补传统国土管治模式的缺点、制约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非理性政绩观,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新的整体规划,为未来数十年内中国各区域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全国主体功能区将分层次推进,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国家层面将选取30%左右的国土,分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其余的全部国土由省级划定主体功能区。 “这是对目前地方政绩考评体系的一个有力纠正。”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分析,中国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在政绩考评上基本上是一个标准,没能充分考虑各个地区不同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发展的特殊省情、市情、县情。比如有些地区过度开发,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 不过,竹立家特别注意到一些地方,把“限制开发”类改为“生态发展类”。“这样的一个改动,事实上意味着政策的松动,仍在强调发展,这是很危险的,多米诺骨牌一路松动下去,最后很可能回到不顾生态,经济发展至上的老路上来。” 重构经济新地图? 其实,在《规划》制订过程中,就充斥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甚至中央部门之间的博弈。 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概念——“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9月,《规划》形成初稿,3年后获通过。之所以经过长时间酝酿慎重推出,除了涉及繁琐的核算和制度因素外,还牵涉各个地区的发展利益,涉及各个部门政策的调整。 牛凤瑞表示,经济转型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及事权的下放,导致了地方政府围绕地区GDP的税收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激励和冲动,形成了一个较长时期内由地方政府推动的经济增长格局。“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就是给地方政府戴上绳索,不可以信马由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