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监理细则

钢结构监理细则

福州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工程钢结构工程监理细则

编写:

审批:

广州市广州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福州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项目监理部

2012年9月

目录

一、专业工程特点 (1)

二、监理依据 (3)

三、监理工作流程 (4)

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方法及措施 (5)

一、专业工程特点

1、工程地点:

福州南台岛仓山组团的中部,北至建新大道,南至规划路,西至金洲路,东至福湾路。

2、主要建筑特点: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约73.33公顷(1100亩),总建筑面积约31.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育场: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下部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上部屋面罩棚采用空间钢结构,屋面面层采用压型金属板;综合体育馆: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附属用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剪结构,屋面为钢网架体系;游泳馆: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附属用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剪结构,屋面为钢网架体系;网球中心: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下部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上部屋面罩棚采用空间钢结构;配套及办公: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

2.1 体育场

本工程为特级特大型体育建筑,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下部砼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上部钢结构罩棚采用双向斜交斜放网架空间结构体系;地上四层,混凝土看台最高点高度30.78m,钢罩棚最大悬挑长度45m,最高点高度52.826m。

本项目钢结构工程包括:上部钢结构罩棚双向斜交斜放网架空间结构体系、A轴劲性柱、F轴劲性柱、内环劲性梁、H轴劲性柱。

2.2 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及商务中心待设计出图后另行补充。

3、主要结构特点:

3.1 体育场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抗震设防烈度7度,框架抗震等级一级;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

主体育场地上4层,混凝土看台最高点高度30.78m,钢罩棚悬挑最大长度72m,最高点高度52.826m。钢结构罩棚采用双向斜交斜放网格空间结构体系,分东、西两个钢罩棚。罩棚管网架结构由主单元网格和次单元网格以及腹杆组成,主、次单元网格之间

通过斜腹杆与之连接形成弯扭贝壳式曲线造型,主、次单元网格结构采用斜撑杆件和外环支座共同支撑,斜支撑杆件与置于看台混凝土环梁上的内环支座连接。

罩棚杆件共29种规格,最大的为P750×36mm、最小的为P127×6mm。超过10个支管相交的节点均做铸钢节点,初步估计铸钢节点约1134个。

A轴劲性柱共计66根,每根重约2.5T,截面尺寸为500*200*35*35。

F轴劲性柱共计62根,每根重约0.775T,截面尺寸为500*250*25*25。

内环劲性梁和铸钢件梁截面尺寸为H1200*750*35*50。

H轴劲性柱共计62根,截面尺寸为400*200*30*30。

3.2 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及商务中心待设计出图后另行补充。

4、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福州市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处

投资单位:福州中建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州市广州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二、监理依据

1.工程监理合同

2.工程施工合同

3.施工图纸、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技术文件

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7.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8.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JGJ82-2011

9.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138-2001

10.其他相关规范及文件

三、监理工作流程

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方法及措施

1、施工图纸会审

1.1 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查阅有关档案资料,调查了解施工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如:地下电缆、上下水管道、旧墙基、旧人防工程等及其分布情况,并针对情况提出预防事故的方案。

2)熟悉混凝土工程设计图纸、说明及施工要求,督促承包单位进行图纸自审,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汇总,书面提出图纸会审意见。

3)对图纸会审仍未确定的方案和需附图答复的问题,应协调建设单位督促设计单位补图纸。

4)对于图纸会审的问题答复,以及设计补图和设计变更通知书,应在相应的施工图纸上加以标注。

1.2 方法及措施

1)督促施工单位于图纸会审前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2)参加设计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会议,并督促施工单位完成图纸会审纪录。

1.3 形成的记录

设计图纸会审记录

2、分包单位的资格控制

2.1 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本工程钢结构实施专业单位分包,工程分包项目开工前应确定专业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和业绩应符合专业分包工程相应要求。

2.2 方法及措施

督促总包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和有关资质资料,专业工程师重点核查单位资质和业绩是否符合有关要求,由总监理工程师予以签认,报送建设单位批准。

总包单位应申报分包单位的资料包括: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特殊行业施工许可证、外地企业在工程所在地注册证明、已完工程业绩及拟分包工程的内容和范围等。

2.3 形成的记录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3.1 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图(标明临时道路、加工堆场、水电线路、排水系统、临时设施和消防设施等的位置);确定人员、机械、配套设备的投入数量以及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进度与资源配置计划;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施工的技术措施。

2)工程的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合同和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3)对易发生的质量通病、安全问题、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分项工程应有重点说明并满足规范强制性条文要求;并应制订应急预案。

4)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审程序应符合要求;

5)分包的分部工程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共同报审,必须经分包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且签字盖章齐全;

6)目标、指标与施工合同相符;

7)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

8)具有可操作性的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9)工程进度计划及保证施工进度的措施;

10)涉及多方案的技术措施应作技术、经济比对;

11)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管理方案的确定情况。

3.2 方法及措施

1)审查编审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分包单位施工的分部(分项)

工程,应由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承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准备案;各单位签字盖章齐全。

2)审查施工方案的内容是否完善。

3)本工程钢结构吊装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跨度大于36m及以上,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应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并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4)网架结构吊装单元需使用 650t以上履带吊进行吊装。根据现场条件及主体育场的施工机械对现场道路的要求,在主体育场内设置15m 宽的内环路作为场内履带吊的行走道路,并在体育场 J 轴线以外(H 轴以外混凝土结构后做)布置一条宽15米的中环路作为场外履带吊行走道路。由于场地内地质情况复杂,多为淤泥等不利土层,面层为回填海沙,并未进行充分的压实及碾压,因此吊车设备的行走道路加固方案应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并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3.3 形成的记录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专项方案专家评审记录

4、对进场施工机械、人员的检查

4.1 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经安全技术交底;

2)进场机械应满足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要求,并经鉴定合格,设备完好。

4.2 方法及措施

要求施工单位提交机械使用合格证和操作人员上岗证后方允许机械进场就位。机械进场后对机械的灵敏性及线路是否老化等及各种性能进行检测及对各种机械数量进行复核。

履带吊等大型机械应按规定检验合格,取得使用许可。

施工用的专用机具和工具,应满足施工要求,且应在合格检定有效期内。

检查施工单位安全、技术交底情况。

4.3 形成的记录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主要施工机械进退场报审表

5、进场材料报审

5.1 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材料经验收合格才能进场使用。

5.2 方法及措施

1)材料进场后24小时内施工单位应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现场检查批量和外观质量;检查出厂证或产品合格证,如果是复印件,应说明原件存放何处并有经手人签字和加盖供应商公章。

2)施工单位应对进场材料按规定进行抽检,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应检查取样人员资格证书;检查取样过程和试件是否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监理人员应核查检验结果合格后才签署准许使用的监理意见。

3)铸钢节点和支座既要当作材料供应又要当作分包单位来对待进行质量控制,采购前,施工单位应申报供应厂家的资质等级,择优选取,必要时组织对厂家进行考察。

5.3 形成的记录 分包单位资格申报表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见证记录、检验报告。

6、钢构件制作

6.1

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放样下料、切割

放样和号料应根据施工详图和工艺文件进行,并应按要求预留余量;钢材切割可采用气割、机械切割等方法,切割后的飞边、毛刺应清理干净;钢桁架用钢管杆件宜用数控相贯线切割机下料,下料时应预放加工余量和焊接收缩量。

(1)气割的允许偏差(mm )

(2)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mm)

(3)钢管杆件加工的允许偏差(mm)

(4)钢管弯曲成型的允许偏差(mm)

(5)边缘加工允许偏差

2)制孔

本工程部分构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使孔加工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精度上要求都很高。监理人员应使用钢尺和游标尺检查孔径允许偏差、孔距的允许偏差,按构件数量抽查 10%,且不少于 3 件。

制孔可采用钻孔、冲孔、铣孔、镗孔和锪孔等方法,对直径较大或长方形孔也可采用气割制孔。

机械或气割制孔后,应清除周边的毛刺、切屑等杂物;孔壁应圆滑,应无裂纹和大于1.0mm的缺棱。

3)矫正和成型

矫正可采用机械矫正、加热矫正、加热与机械联合矫正等方法。

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不要超过钢材厚度允许负偏差的1/2。监理人员检查工艺报告和施工记录。

4)边缘加工

边缘加工可采用气割和机械加工方法,对边缘有特殊要求时采用精密切割。

气割或机械剪切的零件,需要进行边缘加工时,其刨削量不应小于是2.0mm。

监理人员应采用观察和实测的方法进行检查,按加工面数抽查处10%,且不少于3件。

5)铸钢节点加工

铸钢节点的铸造工艺和加工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铸钢节点加工宜包括工艺设计、模型制作、浇铸、清理、热处理、打磨(修补)、机械加工和成品检验等工序。

复杂的铸钢节点接头宜设置过渡段。

铸钢节点无损检验不应有裂纹、冷隔、缩孔等缺陷。对目视检查及形状和尺寸检查符合要求的铸钢节点应逐个进行无损检测,且应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

铸钢节点与其他构件的连接部位,即支管管口的焊接坡口周围150mm区域以及耳板上销轴孔四周150mm区域,应进行100%超声波探伤检测,铸钢节点本体的其他部位当具备超声波探伤条件时也应进行100%超声波探伤。

6.2控制方法及措施

监理部根据本工程钢结构加工、制作情况及时安排监理人员驻厂进行监造,并对各种原材料进场严格把关,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加工好的构件、零部件按要求进行抽查,焊缝及构件按规定进行探伤检测,经检验且施工记录齐全符合要求后,成品构件方可签字放行。

6.3形成的记录

分包单位资格申报表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见证记录、检验报告。

施工记录、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钢结构焊接

7.1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质量证明文件。

2)重要钢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其结果要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复验报告。

3)对进场的焊条进行外观检查,要求焊条外观不应出现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等缺陷;焊剂不应受潮结块。焊条(丝)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

保护焊焊丝的计文件的要求。对焊条(丝)进行见证抽样送检。对于手工电弧焊和CO

2

送检项目主要检查其熔敷金属的性能报告;对于自动埋弧焊的送检项目主要检查其焊丝

和焊剂组合的性能报告。合格者方可批准在本工程中使用。焊接材料应按下表选用:

焊材表

4)焊缝外观允许偏差见下表:

焊缝外观允许偏差

注:δ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5)对接焊缝及完全熔透组合焊缝尺寸允许偏差值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对接焊缝及完全熔透组合焊缝尺寸允许偏差值(mm)

注:B为焊缝宽度、t为较薄钢板的厚度。

6)部分焊透组合焊缝及角焊缝外形尺寸检查允许偏差见下表:

部分焊透组合焊缝及角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表(mm)

>8mm的角焊缝其局部焊脚尺寸允许低于设计标准值1.0mm,但总长度不注:h

f

得超过焊缝长度的10%;焊接H型钢梁腹板与翼缘板的焊缝两端在其两倍翼缘板宽度范围内,焊缝的焊脚尺寸不得低于设计值。

7.2控制方法及措施

1)正式焊接前必须通过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

检查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是否涵盖了本工程所有主要的焊接形式。包括栓钉焊接工艺、钢管与铸钢节点焊接工艺、钢板焊接工艺等。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使用范围应满足JGJ81-2002的规定。

2)焊接工艺评定合格的工程适用范围:

A、各类钢材的评定结果不能相互适用。

B、不同焊接方法的焊接评定结果不能通用。

C、同类钢材中在Ⅰ、Ⅱ类钢材强度和冲击韧性级别变化时,高级别评定合格的可以适用于低级别,Ⅲ、Ⅳ钢材之间不能相互适用。

D、单种钢材的焊接评定不能适用于不同钢材的组合焊接。

E、各种焊接方法、接头形式、施焊位置不同,一般不能相互适用。但十字形角接头评定合格可适用于T形角接接头;对接和角接组合接头评定合格可适用于角接接头。

F、评定试件的厚度可以有一定的工程适用范围。厚度适用范围见下表:

评定合格的试件厚度与工程适用范围(mm)

3)应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的情况:

A.焊后热处理条件改变的、焊条及强度级别变化的、焊条由非低氢型改为低氢型焊条的、焊条直径增大1mm以上等情况的均应重新进行工艺评定;

B.栓钉直径或焊钉端头镶嵌稳弧脱氧剂变化的、瓷环材料与规格变化的、栓焊机与配套栓焊枪形式、型号与规格变化的、非穿透焊(无压型钢板)与穿透焊(有压型钢板)变换的、被穿透焊的板材厚度、镀层厚度与种类变化的、焊接位置变化等情况的均应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C.各种焊接方法中:坡口形状的变化超出规程规定和坡口尺寸变化超出规定允许偏差的、有无衬垫的变化、清根与否的变化、最低预热温度下降15℃或最高层间温度增高50℃的、有后热处理与否的变化等情况的均应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7.3形成的记录

检查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钢构件焊接)、(焊钉焊接)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8、紧固件连接工程

8.1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进场复验。

本工程采用10.9级高强度螺栓。检查进场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标准的要求。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分为初拧、终拧,其扭矩值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复拧) 扭矩值(N.M)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初拧

2)高强螺栓连接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应按规定分别进行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的

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现场处理的摩擦面应单独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其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报告。

3)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终拧完成1h后、48h内应进行终拧扭矩检查,按节点抽查10%,且不少于10个,每个被抽查节点螺栓数按10%,且不少于2个。

4)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终拧后除因构造原因无法使用专用板手终拧掉梅花头者外,未在终拧中未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的5%,所有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应采用扭矩法进行终拧并作标记,,按节点抽查10%,且不少于10个,被抽查节点中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连接副螺全数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8.2控制方法及措施

1)按进场的包装箱数的5%且不少于3箱进行外观检查,要求:螺栓、螺母、垫圈外观表面应涂油保护,不应出现生锈、沾染污物等现象,螺纹不应出现损伤,被水淋过的高强度螺栓不得使用。

2)大六角高强度螺栓、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应在施工现场抽检,按每批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扭矩系数复验(大六角)或紧固轴力复验(扭剪型)。

3)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以单项工程每2000t为一批(不足2000t视为一批),每批内每一种摩擦面处理工艺抽取3组试件,试件与所代表的构件为同一材质、同批制作、同一直径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并且试件应与构件相同条件下同时发运。

8.3形成的记录

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高强度螺栓连接)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9、构件组装

9.1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构件组装前,组装人员应熟悉施工详图、组装工艺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检查组装用的零部件的材质、规格、外观、尺寸、数量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组装焊接处的连接接触面及沿边缘30mm~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等,应在组装前清除干净。

3)板材、型材的拼接应在构件组装前进行,构件的组装应在部件组装、焊接、校正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

4)构件安装应根据设计要求、构件形式、连接方式、焊接方法焊接顺序等确定合理的组装顺序。

5)构件的隐蔽部位应在焊接和涂装检查合格后封闭,完全封闭的构件内表面可不涂装。

6)构件应在组装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焊接。

7)焊接完成后的构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端面加工。

8)构件组装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检查方法:采用观察和尺量按钢构件10%,宜不少于3件。

9)端部铣平及安装焊缝坡口应符合下表规定,并按10%进行抽查,且不少于3件。

端部铣平的允许偏差(mm)

10)安装焊接坡口允许偏差(mm)应符合下表规定,并按全数进行检查。

11)钢构件外形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并用钢尺进行全数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