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浅析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浅析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浅析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以产业结构的转换提升为标志,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进行结构调整成为当务之急,因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本文首先从产值、就业人数、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对GDP的贡献率四个方面介绍了1978年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状况;接着,本文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再次,本文从三大产业入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据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优化升级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on China's economy

【Abstract】Industrial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gauge to measure a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divis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is usually mark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 condition, the economic growth has continued to decline, from high growth to Medium-high growth, so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justing structural has become a priority. Speeding up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impact o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content,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paper; second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nge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thir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on China's economy from three industrie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目录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内容 (1)

(四)研究方法 (2)

1、比较分析法 (2)

2、辨证分析法 (2)

3、文献研究法 (2)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状况 (2)

(一)从产值上看 (2)

(二)从就业人数上看 (4)

(三)从相对劳动生产率上看 (5)

(四)从对GDP的贡献率上看 (7)

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8)

(一)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8)

(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9)

三、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0)

(一)第一产业全面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10)

(二)第二产业升级态势明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10)

(三)第三产业占据半壁江山,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 (11)

四、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1)

(一)第一产业竞争力低,降低经济发展效率 (11)

(二)第二产业大而不强,使得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12)

(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仍较低,不利于经济提质增效 (12)

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13)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3)

(二)打造新常态下工业升级版 (13)

(三)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释放发展红利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绪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进行结构调整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2012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在2015年产值比重突破50%,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增长,2016年这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8、3.5、4.5个百分点,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工业主导性产业,2016年这两大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28%,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3D打印、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孕育成长,快递、信息、计算机、电子商务、健康医疗、养老等服务产业繁荣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也出现一些问题:工业产能过剩和服务业供给不足并存,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发展方式粗放,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占比高,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占比低等。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以产业结构的转换提升为标志,因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研究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理论意义在于通过介绍1978年以来两者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为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维度,丰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实践意义在于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我国在结构调整期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借鉴。

(三)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从产值、就业人数、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对GDP的贡献率四个方面介绍了1978年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状况;接着,本文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再次,本文从三大产业入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据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四)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本文在介绍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状况时,既横向比较了各个产业在同一时间段的发展情况,还纵向比较了同一产业在1978年后到目前的变动状况。

2、辨证分析法

本文既分析了积极影响又分析了消极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辨证的看待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问题。

3、文献研究法

本文在准备阶段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在分析阶段本文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搜集的文献资料使得笔者本选题的研究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深入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据此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状况

(一)从产值上看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1.1 1978—2016年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限于篇幅,表1.1和图1.1只展示1978—2016年之间偶数年份的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及增速数据(2015年除外)。从产值上看,2016年农业产值为63671亿元,较2015年的60862亿元提高3.30%,工业产值为296236亿元,较2015年的282040亿元提高6.10%,相当于第一产业的4.65倍,服务业产值为384221亿元,较2015年的346150亿元提高51.60%,约等于第三产业产值的1.30倍左右。从比重上看,在1978—2016年间,农业占比逐年减少,服务业占比逐年增加,工业占比在40%—50%之间起伏,自2007年后的十年间,工业占比呈降低趋势。总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1984年间,工业比重最大,其次是农业,服务业比重最小,1985年服务业占比赶上农业,第二阶段为1985年—2011年间,工业比重依然保持领先,其次是服务业,农业比重排最后,2012年服务业占比赶上工业,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服务业比重保持第一,其

次是工业,农业比重依然排最后。从2010年到目前农业占比不足10%,2015年服务业占比超过二分之一。从增速上看,近十年间,三次产业增速整体表现为减弱态势,农业增速变化较为平缓,工业增速自2012年后大幅下降,第三产业产值增速自2012年较大幅度减速,但降幅不及工业。2016年服务业增速最快,农业增速最慢。

(二)从就业人数上看

图1.2 1978—2015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变化图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限于篇幅,表1.2和图1.2只展示1978—2016年之间偶数年份的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及增速数据(2015年除外)。从绝对量上看,1978年农业就业人数最多,达到28318人,相当于工业的4倍多,相当于服务业的5.8倍,2015年服务业就业人数最多,达到32839人,相当于工业的1.45倍多,相当于农业的1.50倍。从比重上看,在1978—2016年间,农业占比逐年减少,工业和服务业占比逐年增加。总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1993年间,农业占比最大,其次是工业,服务业比重最小,1994年服务业比重赶上工业,第二阶段为1994年—2011年间,农业比重依然保持领先,其次是服务业,工业占比排最后,2011年服务业比重超过农业,第三阶段为2012年—2014年,服务业比重最大,其次是农业,工业比重最小,2015年工业占比赶上农业,未来可能进入第四阶段,服务业占比保持第一,工业次之,农业占比排最后。2014年以后服务业比重超过40%,农业、工业比重低于30%。从增速上看,农业增速已多年为负,近两年工业就业人数也出现负增长,服务业增速最快。

(三)从相对劳动生产率上看

表1.3 1978—2015年三大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1.3 1978—2015年三大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化图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在从表1.3和图1.3可看出,在1978—2015年间,工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最高,服务业次之,农业最低,工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始终大于1,1978—2004年基本位于2之上,2005年之后始终位于1—2之间,服务业基本在1—2之内,农业始终在0.5以下。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化平稳,整体呈下降趋势,具体来说,在1978年—1982年略微上升,在1983—2010年几乎逐年下降,在2010年之后又呈增长态势,说明有大量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业和服务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整体表现为下降状态,逐步向1逼近,

说明这两个产业的产值结构相对于就业人数结构逐步趋向适宜[2]。(四)从对GDP的贡献率上看

图1.4 1978—2015年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变化图单位:%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如表1.4和图1.4所示,在1978年—2015年间,对GDP贡献率最大的基本始终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最低。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服务业的贡献率超过了工业。在1978年—1990年间,农业和工业的贡献率起伏大,服务业的贡献率起伏较小。1991年之后,农业和工业的贡献率变化较为平缓,农业的贡献率在小幅震荡中整体表现为减少态势,在1991年之后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始终在10%以下,2006年—2015年的十年间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在6%以下,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同样在小幅波动中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61.1%降为2015年的42.4%,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在微幅波动中缓缓上升,从1991年的32.2%上升到2015年的52.9%。

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一)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经济增长带来产业结构的出现和发展[3]。人类社会形成之初,农业是整个社会的核心产业。农业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狩猎生活,是人们抵御外来威胁和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人类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对生产和生活用具的需求,使得手工业诞生。手工业不断壮大,并逐步独立出来,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呈现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之后,社会的经济重点和核心逐渐转移到工业上去,而且相对于农业有非比寻常的蓬勃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呈现为“工业—农业”。

工业的迅猛扩张使得其服务部门逐渐独立出来,发展为依托于工业的独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经济增长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3],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对产品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从原先偏好低端、低质量转向偏好中高端、中高质量,进而影响生产和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通常会上升,这会影响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资源会从高成本领域流向低成本领域,从而会影响产业结构,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产品和产业种类得到极大的丰富,人们对产品需求的变动也会越来越迅速,生产追逐和迅速把握需求的变动,从而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变动速度;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是社会重要生产力,新技术的涌现会催生新的产业,如汽车、飞机、手机等产业都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带来相应产业诞生,从而带来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3]。

(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结构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1)从资源配置状况渠道发挥作用,若经济体拥有合理的产业结构,那么该经济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就高,经济社会中的资源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该经济体就能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速,反之则无法实现 [3]。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与该国的资源优势息息相关,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在建国初期为了增强国力重点发展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不符合我国资源优势的实际情况,虽然我国重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产业结构扭曲造成我国经济生产效率低、增速慢、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长期停滞,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与我国资源优势的实际情况相符,实现了奇迹式的经济增长。(2)在现代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动往往与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息息相关。工业革命实质上就是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确立了在社会经济中的核心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汽车、火车、等产业部门,20世纪80年代通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手机生产部门诞生,这些新兴产业部门后来都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

三、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第一产业全面发展,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近年来,面临金融危机、农产品价格波动性大、灾害频发等不利环境,我国第一产业在农林牧渔各个方面取得了全面发展,保持了持续平稳的发展势头,发展方式不断向集约化推进,为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5]。我国农业取得较快增长,原先长期短缺的局面得以扭转,目前基本能够实现供需平衡,在收成好的年份不仅能满足当年需求还能有存粮,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十二年增产,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07056.36亿元,比上年增加4.73%,其中农业总产值为57635.80亿元,比上年增长5.23%。林业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快发展,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2015年林业总产值为4436.39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牧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2015年牧业总产值为29780.38亿元,与2014年相比提高2.85%。此外渔业也取得了稳步发展,2015年渔业总产值为10880.62亿元,与2014年相比提高5.29%。在发展方式方面,我国已基本构建起完整的农业科研平台体系,2015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6%,科技要素取代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成为最主要的农业增长拉动力,2015年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方式普及率达到62%,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逐步提升,畜牧业和渔业也逐步由散养发展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生产效率相应较高。总之,我国第一产业的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6]。

(二)第二产业升级态势明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改革开放以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始终在40%以上,对GDP贡献率最大的基本始终为第二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建筑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建造规模和能力逐步提高,带动了钢铁、水泥、建材、化工等产业联动发展,在全力开展城乡建设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7]。工业方面,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建立了完整齐全的轻重工业部门,为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主要力量,在新常态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下,2016年工业增加值为236506.3亿元,为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坚持基础;此外,我国工业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态势明显,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分别实现9.5%、10.8%、10.5%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3.5、4.8、4.5个百分点,此外2016年电子和汽车产业增

加值比重分别为7.5%、6.9%,这两大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28%,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工业主导性产业[8]。此外,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3D 打印等新兴产业孕育成长逐步崛起。总之,近年来我国工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有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主要平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动能。

(三)第三产业占据半壁江山,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

在1978年—2016年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稳步提高,2016年达到51.60%,占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已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对我国经济发挥了以下重要作用:我国长期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内需疲弱,第三产业具有生产和消费统一的特征,因而第三产业的崛起有效拉动了我国内需,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这种拉动作用是可靠、可持续的,从数据上看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上升,2015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52.9%,超过了第二产业42.4%的贡献率[9];第三产业还是吸纳劳动力的天然“蓄水池”,第三产业能够吸纳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力就业,而且相比于第二产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对稳定就业、缓解严峻就业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数据上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逐年上升,从1978年的12.18%上升到2016年的42.40%,成为就业人数占比最大的产业;此外,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驶入快车道,一方面满足了我国居民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有效推动我国产业价值链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养老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动力。

四、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第一产业竞争力低,降低经济发展效率

虽然我国第一产业保持了平稳发展,但仍存在几个突出问题,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我国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依然较低,仅相当于二、三产业的28%,而且与发达国家也相差甚大。2015年农村人口为6.03亿,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约2.8亿,全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平均下来一个劳动力只能耕种7.23亩,可看出我国农业生产率之低下。农业生产率低抬高成本,产生价格倒挂的奇特状况,进而发生在我国产量已基本满足需求的情况下2015年粮食进口

量仍高13000多万吨的现象,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极大限制了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我国第一产业还存在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单一等诸多问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产品的加工过程较为简易不够深入,加工农产品大多同质化,产业链条短窄,使得我国农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利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10]。

(二)第二产业大而不强,使得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二产业大而不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2014年我国工业总体产能利用率仅为78.9%,落后于79%的国际标准,其中有19个产业都没达到79%,有7个行业不足70%,不光是钢铁、焦炭等重工产业甚至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使得这些行业的企业效益和就业人数大幅下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风险;我国第二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加工组装环节,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零部件研发滞后,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在全球价值链中为中低端产业或者高端产业的中低端环节,缺乏核心竞争力,获利微薄,抑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11];第二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表现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特征,2014年接近7成的能源消耗用于工业生产,此外2014年工业部门废水排放量在全社会废水排放量中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COD排放量在全社会COD排放量中比重约为13%,可看出第二产业的发展还严重污染了环境。第二产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这种发展不可持续、难以为继。

(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仍较低,不利于经济提质增效

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仍较为落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尽管第三产业在2015年产值比重已突破50%,但与发达国家70%的比重相差甚远,发展仍遥遥落后,不利于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高,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占比低,呈现出结构低级化的问题,虽然有利于吸纳劳动力,但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12];大部分服务业供给不足,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研发设计、市场调研、商务咨询等生产型服务和金融、健康、文化教育等生活型服务存在供给乏力、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这会制约服务业发展红利的释放,不利于我国服务业和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第三产业生产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第三产业生产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第三产业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会制约我国服务业和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第三产业从业

人员多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等专业素质较低的人群,严重缺乏现代服务业专业化人才,使得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红利不能得到有效释放,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应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支持农民多种合作形式,积极引导农业部门逐步迈向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稳步提高机械在农业活动中的运用水平,特别是重点攻克目前机械化应用的薄弱环节,根据我国实际努力构建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体系;应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农业部门生物、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同时加强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程度,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积极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保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科技对农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加强新型职业农业的培养,狠抓农村义务和成人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打造懂技术、懂市场、有知识的农业经营者队伍;应积极向农业的下游产业拓展,增强精细生产能力,培育一批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从而推进农业部门供给侧改革,增强现代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夯实支撑经济的基础作用。

(二)打造新常态下工业升级版

应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发挥市场作用加快淘汰钢铁、焦炭等传统产业以及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的过剩产能,加快结构性过剩产业改造提升;应加快在工业领域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工业部门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主攻核心零部件研发等关键技术,培育自主品牌,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提高竞争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应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管控,加大问责制力度,同时应加快完善资源价格机制和排污价格机制,推进清洁生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制造,从而激发第二产业释放发展活力。

(三)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释放发展红利

要完善建筑、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现有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新发展模

式,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例如市场调研、融资租赁、商务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以及金融、健康医疗、养老、文化创意等生活型服务业,引导各类主体根据需求条件扩大有效供给,尤其是短缺部门,重点鼓励引导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增强支撑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加强人才培育工作,推进各大本专科院校开设有关生活和生产服务业的专业或学习方向,加强培养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高等教育院校扩大对服务业输送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职业院校、大中专院校则应强化校企合作、产学联合,为服务业输送技能型人才。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以下变化:从产值上看,农业占比逐年减少,服务业占比逐年增加,工业占比在40%—50%之间起伏;从就业人数上看,农业占比逐年减少,工业和服务业占比逐年增加;从相对劳动生产率上看,农业平稳减少,工业和服务业也整体呈减少态势,且逐步向1趋近;从对GDP的贡献率上看,最大的基本始终为工业,服务业次之,农业最低,但第三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在2015年成为对GDP贡献最大的产业。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经济增长带来产业结构的出现、发展,经济增长通过影响需求偏好、生产成本、科技发展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影响资源配置、应用新技术影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体现在第一产业的稳定发展和发展模式、结构调整上的不断优化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二产业升级态势明显,为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坚持基础,有力推动了经济提质增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动能,第三产业的崛起有效拉动了我国内需,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拉动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还是吸纳劳动力的天然“蓄水池”,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对稳定就业、缓解严峻就业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影响体现在我国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依然较低,还存在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单一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而且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使得经济增长质量不高,抑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仍较为落后,现代服务业供给乏力,生产率低,人才不足,使得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红利不能得到有效释放,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鄢嫣.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系,2013

[2]陈贺.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学系,2010

[3]张三蓉.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济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系,2006

[4]王丽君. 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5]刘伟, 李绍荣.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中国工业经济, 2002(5):14-21

[6]江小涓.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 财贸经济, 2005(4):3-9

[7]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经济研究, 2011(5):4-16

[8]何德旭, 姚战琪.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 中国工业经济, 2008(5):46-56

[9]张秀生, 王鹏. 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结构优化. 经济问题, 2015(4)

[10]李青, 黄亮雄.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全球经济失衡治理. 国际经贸探索, 2015, 1(1):39-51

[11]魏杰, 杨林. 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及相关改革. 经济纵横, 2015, No.355(6):1-5

[12]黄亮雄, 王贤彬, 刘淑琳,等.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互动——横向省际竞争和纵向地方跟进. 中国工业经济, 2015(8):82-97

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河北省生产总值的影 响 专业:金融学学号:41016113 姓名:卢红吉 摘要: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78年至2011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软件,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GDP;可是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行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各国划分不完全一致。我国的为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省亦是如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整个省的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题目: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姓名: 学号: 专业: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20日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 t=α+β1X1+β2X2+β3X3+μi (i=1,2,3)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i X i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μ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2、数据说明 以下数据来自财新网,见表1 表1单位:%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讲稿)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殷美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1.教材分析 2.说学情 3.说教学方法 4.说教学过程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在结构上,它上承《工业革命》,下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并与必修1的《鸦片战争》相连。在内容上,主要分析的是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华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近代的经济现象,体验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从而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根据课标以及本课特点,我对本课教学目标做了设定。 1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我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史实,分析探究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辩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以图文资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析。之后设置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让学生辩证的看待和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小组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展现了以学生为本教育的理念。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的目的。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艰难,让学生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在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其中在知识与能力上的目标为基本达到,逐步深化过程与方法,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情感上,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自觉地去为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为了达到预定目标,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而难点呢,是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历史本质,学会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和评价洋务运动。 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现在来说说学情。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西昌学院郭佳 摘要: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德阳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四川省为参照系,对德阳市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德阳市产业发展战略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促使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和高度化,乃至更好地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德阳市;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区域内各种类型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城市产业结构问题是城市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城市优势,提高城市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城市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将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德阳产业结构优劣、竞争力的强弱,进而为确定德阳市经济发展和产业部门调整与优化的方向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于1942年首先提出,后经过E·S·邓恩和埃德加·胡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2-5].SSM分析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与以往其他方法相比,偏离-份额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能够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是确定区域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全国增长份额)、结构偏离分量(结构转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区域竞争力份额),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的构建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 ,bij,t (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 表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特色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尽管这种现象当时只出现于东南沿海局部地区,但它却是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的征兆。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历史纵横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导学1:鸦片战争后,英国如何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手工业者,英国的经济侵 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农民,英国的经济侵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 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这是怎样的变化? 答:倾销商品(洋纱、洋布)、掠夺原料(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破产失业;破产成为流民乞丐、被 迫把农副产品投入市场、购买洋纱洋布、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导学2、根据上题分析的结论概括:(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有哪些? 答: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导学3、(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产品、商品经济发展。 导学4、(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发生在哪一地区?为什么是该地区? 答:中国东南沿海;由于受列强侵略早而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商品经济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过渡:列强侵略是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自此,出现很多与“洋”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洋布、洋油、洋盒火、

分析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地区健康发展的标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问题,对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实际调研出发,分析了中国产业状况着重对重庆市合川区业结构及其现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一、合川区地理位置概括 合川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重庆市北大门,距重庆56公里。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是重庆北部地区中心规划城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8'37"至106.40'37"、北纬29.51'02"至30.22'24"之间。东邻渝北区,南靠北碚区、璧山县,西连铜梁县、潼南县,北接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蓬溪县。东西宽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全市幅员面积2356.21平方公里。全区辖23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为155万人,城市人口40万。合川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合川是重庆通往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和川东北、渝西北的交通枢纽,合川三江汇流,煤炭、岩盐、天然气、锶矿和石灰石储量丰富,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瘦肉型猪、茧丝绸和柑桔生产基地。 二、合川全区产业布局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合川全区已形成了“一园六区”(核心区、大石综合产业区、草街工业区、渭沱化工产业区、三汇工业区、北汽银翔工业区)的发展格局,规划为“一园六区”的发展格局,规划面积达1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30平方公里。近年来,全区经

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重庆啤酒、盐化工等120多家企业建成,北汽银翔、安全产业园、轻纺工业园等63家企业在建,新增厂房面积140万平方米、倒班房及办公楼面积31万平方米。2011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突破,达356亿元;财税总收入实现12.3亿元,年递增速度110%。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75亿元,建成核心区、草街工业区、城北工业区等50公里骨干路网和水、电、气、通信等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35万平方米IT电子类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轻纺类标准厂房、26万平方米机电类标准厂房进展顺利。 合川区的“一园六区”的产业分布,是典型的极核式产业分布。通过实行区域增长极,由于增产极的投资环境优于其他地区,于是就对周围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 图1、合川区主要工业园区分布 三、合川产业结构分析。 合川区顺应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并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地方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 ②识记洋务派代表;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和影响。 ③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④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图文资料,情景再现;创设情境,阶级分析法;对比分析,情景、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②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重点突破:通过史料的列举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难点突破: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描述推论出原因及影响。 3、确立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 历史知识储备等综合因素确定的。 【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采用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教师最后进行引导和评析。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师生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场景。 【教学过程】(45分钟)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及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在书中的第40页也有。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与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正是这种经济模式的生动写照。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内容。 【板书】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重点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要求,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而扩大消费需求,是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不断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突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要赶上和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就必须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人才,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关键。 突出优化社会管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推进基本公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0802班王玉娟 2008324030924)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premis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dopts from 1981 to 2010 by establish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research to our country economy three industry growth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us draws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importance. Key word: economic growth; Three industries; Least squares; Industrial structure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第6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黄宇英 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难点: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 社会类型:从生产关系角度被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生产力角度被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 请根据已学知识,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传统经济结构 社会类型: 经济形式: 生产方式: 对外关系: 经济政策: 变动一: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1821-1850),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茶叶生丝 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 1845年8010 13220 1851年9919 23040 1853年10122 62896 根据材料一、二和课本知识,概括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1、 2、 3、 【题目】(2015·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题目】(2016·全国Ⅰ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610099066.html, 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贵平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2期 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布局几经调整,三次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2003年,昆明市总体经济水平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昆明市及其所辖范围内 人均GDP约16308元,同比增长8.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为7.3:46.4:46.3。自2004年以来,三次产业格局呈现二三一特征,一产同比增长4.3%;二产同比增长14.6%;三产同比 增长10.5%。三次产业比重为7.0:48.2:44.8,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已基本接近。值得注意的是,在昆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作者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角度出发,分析了昆明市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对区域差异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协调发展对策。 一、昆明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 作者以昆明市各辖区、县(市)为基本地域单元,从时间序列、空间分布两方面对昆明市2003~2013年区域人均GDP差距进行分析。 (一)时间序列上昆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 经济学中,习惯用标准差(S)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在绝对量上的变化,即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用变异系数(V)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变化,即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V)可用公式表示,其中Yi为第I个区域的人均GDP,Y0为 N个区域GDP的平均值,N为区域个数。利用此公式及相关数据得出昆明市各区域人均GDP 的差异状况(表1)。 分析绝对差异,我们容易看出,2003~2013年期间,除2003~2004年,各区域人均GDP 的绝对极差出现短暂缩小之外,昆明市各区域人均GDP的绝对极差及标准差整体呈逐年增长之势,即昆明市各区域经济发展在绝对量上的差异在拉大(表2)。相对于绝对量的变化,昆明市各区域人均GDP的相对差异逐年变化并不明显,呈下降、上升交替变化。2003年以来,相对极差由2003年的14.50下降到2013年的6.87,变异系数由2003年为0.86下降到2013年降至0.59,除2004年降幅较大外,昆明市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整体呈稳步下降趋势仍很明显(表3)。 从数据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可知,绝对差异代表的是量的变化,从昆明市人均GDP绝对差异量逐年加大不难看出,2003年以后,特别是2007年以来,伴随着昆明市产业结构转型,昆明市各辖区区域经济增长量的差距正逐步加大。而相对差异代表的是变化率,从昆明市人均GDP相对差异整体缩小趋势容易得出,2003~2013年昆明市昆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正逐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影响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专业统计实务 学生姓名孙学涛 班级学号Z12160352 指导教师黄犚 指导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 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孙学涛 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问题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分配间的关系日趋明显。中国作为拥有者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结构的不健康正默默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依据目前中国人口结构的现状分析人口结构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会很有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相关数据资料和有关参考文献,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搜集的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人口结构变化对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加以处理、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环境 1.2选题的目的 1.3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1人口结构的概念 2.2人口结构变化的变量分析 2.2.1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分析 2.2.2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情况分析 2.3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3.1人均GDP年增长率的数据分析 第三章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3.1建立分析模型 3.2参数估计 3.3模型统计检验 3.3.1拟合优度检验 3.3.2 F检验 3.3.3本章小结 第四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4.2政策建议

论产业结构对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产业结构对我国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09统计一班李榕邹哲渝王力维【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92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 软件,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三大产业、产业结构、GDP、回归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经济理论陈述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西方经济理论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 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

曹妃甸区域经济定位及产业结构展望

【摘要】本文运用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工业集聚的理论,对曹妃甸未来经济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将成为京津唐经济圈的一个制造业中心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曹妃甸产业发展新经济地理学一、曹妃甸历史及目前状况简述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的沿海的南堡地区,它是渤海湾中惟一不需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不需疏浚维护即可建设大型深水泊位(40万吨级)的天然“钻石级”港址资源。曹妃甸自1895、1900两次强风暴袭淹后,岛民已迁徙。截止到首钢搬迁、与河北省共同筹建码头前,岛上唯一建筑是一座为引导船舶夜航所用的航标塔。2002年6月,首钢、河北省建投、唐钢、唐山市四方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启动码头通路工程建设,深水大港的建设拉开序幕。2005年初,中国中央政府相继批准了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和首钢搬迁曹妃甸实施方案,曹妃甸港口建设工程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并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按照国家规划,曹妃甸需填海建设的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新加坡大。到2010年,曹妃甸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到目前为止,曹妃甸二十五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开航,七十多公里的通岛道路已全线贯通,迁曹铁路已经通车,供电、供水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码头、钢铁、电能项目建设也全面铺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07年3月12日上午已宣布曹妃甸“新首钢”开工建设。曹妃甸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仅2007年将完成投资300亿元。曹妃甸本来是冀东渤海之滨的一个小镇,名不见经传,但随着首钢的搬迁,声名雀起,曹妃甸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决定了其在中国的经济布局中将担任一个重要角色。伴随着一个钢铁基地的兴建,必然对其相关行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河北省与首钢正在联合打造一个新兴的工业重镇,兴业伊始对未来产业布局的规划尤为重要:到底是以基地为依托打造一个专业的钢铁城市,还是以钢铁产业为支柱各种产业全面发展;着眼于富甲一方,还是放在整个京津唐经济圈考虑,构筑一个产业集群的次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应如何选择,曹妃甸未来在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定位已是迫在眉睫。二、曹妃甸未来产业定位分析1、曹妃甸的产业带动能力及规模经济分析无论是钢铁工业还是石化工业抑或是大型码头带来的航运业的发展均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地区的煤炭、机械、采选矿业、食品工业、化工原料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煤气生产供应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其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市场需求量的激增。上述三大产业横向、纵向产业链很长,而且对各行业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因而对上述不同行业会形成较大的拉动力。其次,降低相关企业的金属材料成本。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电力等企业,其产品和原材料区位重量较大,运输成本占交易费用的比例较大,因而大型钢铁企业有利于相关行业的企业降低成本。具体的带动作用可有产业间的关联度来说明,产业间的联系可分为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两种:顺向联系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产品为止;逆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而石油、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电力对其他产业的顺向关联度都非常高,因而曹妃甸未来的产业带动力将是巨大的。曹妃甸的起步就在于钢铁工业,首钢曹妃甸搬迁后,将由首钢、唐钢联合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最终年产能15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一期计划实现年钢产量500万吨,二期形成1000万吨生产能力。其规模列目前国内第二位。据国外的专家测算钢铁企业的最佳规模为500-1000万钝,首钢在曹妃甸的钢铁项目规模效益应该是能实现的。另外已列入规划中的项目有:航运业包括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码头在内的76个码头,(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1500万吨的华北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 (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 (3)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中国 第二三产业比例逐年增大,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现代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芝加哥自1837 年设市以来,芝加哥作为五大湖的中心、国家

铁路干线枢纽,处于盛产钢铁、牲畜和农产品的中西部,其 北美大陆的核心地理位置成就了城市长达一个多世纪的 繁荣。但是自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作为“锈带”之都,芝加哥也没能逃脱席卷整个中西部的经济危机。 为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从60 年代开始,芝加哥就研 究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问题,80 年代最 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制造业为依托、服务业为主导的 多元化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了由制造业基地向全球 化城市的转型。这一成功转型带来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 城市人口回升到290 万人,市区面积591 平方公里,成为 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国际(美洲)光缆通讯的中心,被称为美 国的制造之都、金贸之都、会展之都、文化教育和工业中 心,基本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2003 年芝加哥生产总值1100 亿美元,人均4.1 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战略位置的城市往往倾向于脱离 其所在的地区,在广泛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但芝加哥 是个例外,它同地区经济的联系极其紧密。大芝加哥地区 的内地贸易要多于世界贸易,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 赖于制造、仓储和交通业的发展。中西部的很多小型工业 城市仍然是机械、机床、汽车配件和其他产品的强有力的 出口方。芝加哥正是依靠综合、密集和多样化的中西部经 济,完成了其全球化城市的转型。 与美国其他特大城市相比,芝加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 制造商。中西部的资本货物(如农用机械、重型卡车、建设 机械等)以及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产业的就业和总产出仍 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中西部制造业的密集对芝加哥有直 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芝加哥都市地区仍保留了制造 业,其产量和海外出口仍很可观;间接影响是芝加哥很多 商业服务来源于或关联于地区制造业甚至是农业。芝加哥 与中西部各州之间相互依存度高,这也是城市得以保持活 力的一个原因。中西部制造业产品贸易极度繁荣,促使高 度专业化的生产部门必须实行跨越各州的密切协作,这就 进一步推动了陆地交通的兴盛。而芝加哥是全美交通改革 速度和力度最大的城市,它作为中西部货物运输、配给的 枢纽地位一直就未曾动摇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