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案第七课
- 格式:docx
- 大小:31.59 KB
- 文档页数:8
第七课《人字头》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民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课《人字头》二、教学目标1.学习人字头的书写,撇捺舒展。
2.撇由重到轻,捺由轻到重。
三、重点令、今、含的书写。
三、难点令、今、含的区别及间架结构的掌握五、教学准备毛边纸、毛笔、字帖、墨汁、毡垫、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1.欣赏“令”的字源图片,分析是哪个人字头的字(教师引导,在一个大屋檐下,一个人蹲坐着,正在干什么?)学生猜2.理解令的意义:多表示命令,通常指政府部门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因此古代有很多含有令的官名,例如:县令、尚书令、令尹等;还有使得意思,比如:臣能令君胜。
3.出示令从古文字到楷书的变化:4.在欧阳询笔下的样子,出示课件5.理解原帖“醴泉出,饮之令人寿。
”(提示:醴泉,甘美的泉水)(二)分析书写要点进行笔画对比1.撇捺舒展,撇由重变轻,捺由轻变重,令字的第一个点变成短横,第二个点变成竖点。
2.起笔落笔的位置3.人字头向左倾斜,险中求稳。
4.空白均匀。
(三)书写令字1.用宣纸在字帖上摹写2.临写三个令字(四)展示评价对比分析(五)学写今字1.观察字形,和令进行对比2.点变短横,撇变短竖3.人字头,撇捺均匀,结论:上下结构的字,要上迎下接,以求平稳,同画求变,同形求异。
4.临帖写三个今字,展示对比评价(六)学写含令、今、含进行对比,书写练习。
(七)德育渗透引用孔子的话,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让别人信任、尊重。
(八)板书设计第七课人字头上迎下让同画求变同形求异。
《识字7》教学设计《识字7》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背诵。
3、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记书写生字,学会用量词说话。
教学难点:学会用量词说话。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出示课文挂图。
认识事物:牛马鱼鸭……说话:图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学生所有量词。
2、交待学习量词任务。
二、自读儿歌。
1、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检查。
三、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1、自读儿歌,自学儿歌中的11个生字。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四、读背儿歌。
1、同学互相读一读,背一背。
2、老师抽查。
3、指导背诵。
4、小组拉火车背诵比赛。
五、作业。
用“条”和“头”造句。
选字填空。
板书:识字7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头匹条只本枝张幅架个……牛马鱼鸭书笔纸画飞机娃娃…第二课时一、导入。
1、读生字上卡片。
2、交待学习书写8个生字的任务。
3、要求正确书写8个生字。
二、练习写字。
1、自学生字,看一看字的笔画和笔顺,自己书写练一练。
2、同学旧互学,说一说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老师指导写“幅”字。
结构:间架:左窄右宽。
右边“一口田”注意宽窄安排,从上到下依次加宽。
4、学生依照这样的方法分析其它字的写法。
三、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一个牛。
两个马。
三个鱼。
四个人。
五个鸭蛋。
2、巩固儿歌中出现的量词。
3、同学互相考查量词运用。
口头练习。
四、作业。
我会填:一()花一()扇子一()牛一()西瓜一()小河一()云一()树一()船一()衣服《识字7》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理解第一则短文的意思,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说:《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大概):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汉语拼音 7 z c s|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z c s三个声母的发音方法,并能够正确拼读相关音节。
2. 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z c s三个声母的书写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学习z c s三个声母的发音及拼读。
2. 学习z c s三个声母的书写。
3. 练习看图说话。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z c s三个声母的发音及拼读,z c s三个声母的书写。
2. 教学难点:z c s三个声母的发音及拼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前面学过的声母,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出来。
2. 引导学生观察z c s三个声母的发音特点,让学生尝试发音。
二、学习z c s三个声母的发音及拼读1. 教师示范z c s三个声母的发音,让学生模仿。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学生自主练习拼读,教师指导。
三、学习z c s三个声母的书写1. 教师示范z c s三个声母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观察。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教师指导。
3. 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z c s三个声母的发音及拼读,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z c s三个声母的发音及拼读。
2. 引导学生观察z c s三个声母的书写特点。
二、学习z c s三个声母的书写1. 教师示范z c s三个声母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观察。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教师指导。
3. 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看图说话1.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学生尝试用z c s三个声母的音节进行描述,教师指导。
3.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z c s三个声母的书写,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同时,我们通过看图说话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抄写z c s三个声母及相关音节。
第一篇:演讲与口才培训班教案第7课时第7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俗语: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手交钱,一手交货huò瞎xiā猫碰pânɡ上死耗hào子名师出高徒tú二、书写积累: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三、写话练习例: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喜讯传来,人们()地涌上街头。
2、突然,一个气球()地飘了上来。
3、小红()地说:“我……我……还没画完。
”4、他()地吹了一口气,雨伞全翻了起来。
5、水()地流着。
6、她在微风里,()地跳起舞来。
四、积累谚语:家中无猫māo,老鼠shǔ跷qiāo脚jiǎo家中无猫,老鼠跷脚。
摇yá着尾wěi巴bɑ吱zhī吱叫,鸡鸭鱼肉rîu吃chī得饱bǎo。
老猫回huí家仔zǐ细xì瞧qiáo,气得捶chuí胸xiōnɡ又跺duî脚!有志zhì不在年高,无志空kōnɡ活huó百岁suì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小猴hïu早起练liàn踢tī腿tuǐ,老猪zhū吃饱就去睡。
说你好,不要笑,说你坏huài,不要跳说你好,不要笑,说你坏,不要跳。
骄jiāo傲ào自满mǎn不得了,有了缺quē点就jiù改ɡǎi掉diào。
妈妈讲jiǎnɡ话huà记jì得牢láo,小鸭转zhuǎn身去学校。
老将jiānɡ出马,一个顶dǐnɡ俩liǎ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出chū谋mïu划huà策câ本领lǐnɡ大,杀shā得敌dí兵bīnɡ直zhí叫妈。
一块kuài砖zhuān,难nán垒lěi墙qiánɡ,一根ɡēn杉shān,难盖房一块砖,难垒墙,一根杉,难盖房。
现代汉语教案(黄廖本)第一章:绪论1.1 现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现代汉语的概念和范围分析现代汉语的特点,如语音、词汇、语法等1.2 现代汉语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现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和变化1.3 现代汉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介绍现代汉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意义和目的分析现代汉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实践和应用第二章:语音2.1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介绍现代汉语的音素和音节结构分析现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特点和分类2.2 语音的变调和异读介绍语音变调和异读的概念和原因分析语音变调和异读的规律和应用2.3 语音的记录和描写介绍语音记录和描写的方法和工具分析语音记录和描写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三章:词汇3.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和分类介绍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和分类原则分析现代汉语词汇的实词和虚词的特点和用法3.2 词的构成和变化介绍词的构成和变化的方式和规则分析词的构成和变化的应用和语义变化3.3 词义和词义关系介绍词义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词义的关系,如同义词、反义词等第四章:语法4.1 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和成分分析现代汉语的词类、短语和句子的结构4.2 词类和词性介绍词类的分类和特点分析词性的判断和应用4.3 句子的类型和结构介绍句子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分析句子的构成和句型变化第五章:修辞5.1 修辞的概念和作用介绍修辞的定义和作用分析修辞的目的和效果5.2 修辞手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分析修辞手法的应用和表达效果5.3 修辞格的分类和特点介绍修辞格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修辞格的应用和表达效果第六章:语用学6.1 语用学的基本概念介绍语用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分析语用学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重要性6.2 语境与语言理解介绍语境的概念和种类分析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和作用6.3 语用失误与语用策略介绍语用失误的原因和表现分析语用策略的种类和应用第七章:现代汉语方言7.1 方言与方言学介绍方言的定义和分类分析方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7.2 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与特点介绍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方言的特点和差异7.3 方言与标准语的关系讨论方言与标准语的差异和关系分析方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和贡献第八章:现代汉语与文化8.1 语言与文化介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语言在文化传承和表达中的作用8.2 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元素介绍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元素,如成语、谚语等分析文化元素的意义和使用场合8.3 跨文化交际与现代汉语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现代汉语的使用和适应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现代汉语的语用问题和文化差异第九章:现代汉语教学法9.1 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介绍教学法的定义和原则分析教学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9.2 教学材料的选取与设计介绍教学材料的选取原则和标准分析教学材料的类型和设计方法9.3 教学评估与反馈介绍教学评估的方法和目的分析教学评估的结果和反馈的作用第十章:现代汉语教学实践10.1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介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计的原则分析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的实践和效果10.2 教学方法与技巧介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种类和实践分析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有效性和应用10.3 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总结教学案例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语音和词汇的教学:这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对汉语的音节结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词汇的构成和变化有深入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第十六课半途而废第七课时阅读理解与科普阅读教案新教版汉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内容和科普阅读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能复述阅读理解的大意,能写出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多看书。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阅读理解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让学生朗读阅读理解,纠正错误。
让学生讨论问题。
⑤讲解阅读理解。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阅读理解,学生讨论问题。
③复述阅读理解内容。
教学内容一、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
1.短文中( 1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 )A同甘共苦B居功自傲C雪中送炭 D 坐享其成2.短文中( 2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B )A统一 B统统 C完整 D整体3.短文中( 3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D )A送 B和 C以 D率4.短文中( 4 )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C )A好 B过 C罢 D说5.短文中( 5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 )A以致 B以至 C至于 D导致二,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李广是怎样对待官兵的?( B )A居功自傲 B同甘共苦 C上下有别 D.高高在上2. 李广死后,人们的态度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A人们都非常敬仰他 B. 军中一片悲痛C获得史学家的称赞 D受到了审判科普阅读:矩形的应用我的小词典1.矩形;长方形和正方形2.黄金;金属。
3.符合;吻合。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阅读理解科普阅读布置作业布置作业: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阅读理解约定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内容和科普阅读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能复述阅读理解的大意,能写出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多看书。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阅读理解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查词典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教师活动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③展示知识与技能,板书课题④让学生朗读阅读理解,纠正错误.让学生讨论问题。
⑤讲解阅读理解。
⑥布置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阅读理解,学生讨论问题。
③复述阅读理解内容。
教学内容一、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
1。
短文中( 1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C )A珍贵B珍藏C珍惜 D珍宝2。
短文中( 2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 )A短暂 B短期 C短小 D长短3。
短文中( 3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D )A一些 B一条 C每个 D一段4.短文中( 4 )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 A )A下 B给 C发 D有5。
短文中( 5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A )A诠释 B理解 C了解 D明白二,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男孩和女孩在海边没有做什么?( B )A看海水潮起潮落 B把迷路的小螃蟹送回家C一块坐在海边的椰子树下 D给母亲写信2。
他们互相写信为了什么? ( A )A互相鼓励 B埋在椰子树下C。
打发时间 D.以后让母亲看3。
他们约定持续了多长时间? ( B )A。
.一个月 B.两年 C三个月 D一年科普阅读:中国地理我的小词典1。
群居;又指生物体的生活习性,如群居动物,人和蚂蚁都是群居动物。
2.防御;作战的基本类型之一。
3。
隧道;为地下通道的一种,也是最常运用的一种。
4。
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
形容交通极便利。
比喻事理融会贯通。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阅读理解科普阅读:中国地理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预习新课。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趣味汉字”的基本概念,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对象初级汉语学习者,具备基本的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趣味汉字的基本概念,汉字的演变过程。
2. 教学难点:趣味汉字的书写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汉字演变图片、趣味汉字故事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汉字演变过程,准备与趣味汉字相关的故事。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汉字,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 课堂讲解(1)趣味汉字的基本概念教师讲解趣味汉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趣味汉字的特点。
(2)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
3. 课堂活动(1)趣味汉字接龙教师出示一个趣味汉字,学生依次接龙,每个学生都要写出一个新的趣味汉字。
(2)趣味汉字故事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准备的与趣味汉字相关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趣味汉字的基本概念和演变过程。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趣味汉字的基本概念和演变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讲解(1)趣味汉字的书写技巧教师讲解趣味汉字的书写技巧,引导学生注意字形的规范和美观。
(2)趣味汉字创作教师示范趣味汉字的创作过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创作趣味汉字。
3. 课堂活动(1)趣味汉字比赛学生分组进行趣味汉字比赛,看哪一组创作的趣味汉字最多、最有创意。
(2)趣味汉字书写展示每组选出代表展示自己的趣味汉字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趣味汉字的书写技巧和创作方法。
第七课
自强不息的钱伟长
教学重点:
1、本课80个生词的识记。
2、“保险”等六个词语的运用。
3、“遇到”—“遇见”等五组近义词的辨析.
4、“万万、为„„起见„„、横下一条心”等五种句式的运用.
5、条件复句的运用.
6、“自强不息”精神理念的传达。
教学难点:
1、“遇到”—“遇见”等五组近义词的辨析.
2、条件复句的运用.
3、“自强不息”精神理念的传达。
4、认识钱伟长等院士。
教学参考资料:
1、《超越自我》刘墉 三联出版社 1999年出版
2、《现代汉语》黄伯荣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课时安排: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诸
葛亮在出师表中的名言,他告诉我们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磨难,我们需
要它们,经历之后,我们会成熟,也会成功,那么在本文中钱伟长又
是怎样自强不息的呢?
钱伟长,男,汉族,1912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民盟成
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博士,研究员、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学习课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生词,学生跟读;
2、范文配乐朗读,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回答课后思考题。
(1)上海大学的校训是谁题写的?
答: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
(2)读中学时钱伟长的成绩怎么样?
答:钱伟长在苏州中学念书时,虽然在数理化和英语上下了不少
功夫,但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而文学和历史成绩则名列前茅。
(3)是什么改变了钱伟长学文科的计划?
答:是祖国当时的状况与需要,国家迫切需要科技人才。
(4)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养?
答:应该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文化艺术修养,拥有学科专业知
识。
(5)钱伟长认为办学要拆掉哪四堵墙?
答:办学要拆掉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研,各系专业,教与学之
间的四堵墙。
三、讲解词语
1、生词详解
(1)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
永不松懈。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出处《周易·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近义词】: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卧薪尝胆
【反义词】:自暴自弃、自轻自贱、心灰意懒
Eg: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的精神。
(3)、大作(名):敬辞,称对方的著作
拜读~/~有不少创见
大作(形):猛烈发作或发生
狂风~/十一月四日风雨~/鼓乐~
(4)、镌刻:雕刻,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一
般古代的文人墨客会在名胜古迹上刻下自己写的诗词,为“镌”。
Eg:石碑上镌刻着一副对联。
(7)、转机(名):好转的机会;好转的可能。多指事情能挽回或
病症脱离危险。有/出现~
Eg:我的病终于有了转机,渐渐地好起来,热度也逐渐在减退。
这件事在经历了这么多波折之后,终于出现了转机。
转机(动):乘飞机中途转乘其他飞机。
(8)、尽如人意:尽:全;如:满足。一个人的做法满足所有人意
见。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非常满意。多用于否定句中。
【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李艮翁礼部墓志铭》:“然议者但
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安得尽如人意。”
Eg: 天下事岂能尽如人意。
他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了。 茅盾《子夜》
(9)、名列前茅:名:名次;茅:古指楚国的特产,古代楚国军队
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发出警报,后来以“名列前茅”字
面意思是指名次列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首屈一指 【反义词】:名落孙山
Eg: 小明的学习在班上~。
通过不断努力,我终于在今年的期末考试中在班里~了。
(13)憧憬:(动)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君实在二十岁时,满脑子装着未来生活的~。茅盾《创造》
悲苦的回忆与幸福的~交织在一起,真是苦辣酸甜一齐兜上心头。
她一直在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17)赫然:(形)①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Eg: 巨幅标语~在目。
他把报纸打开,粗体黑字大标题~映入他的眼帘。
②形容大怒:~而怒。
(18)奇耻大辱:奇:异常。极大的耻辱。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Eg: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遭到了~,有的因受迫害致死。
我们和帝国主义结下了深仇大恨,我们忘不了那些~。
(22)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
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
Eg:站在黄河壶口瀑布岸边,眼望瀑布咆哮而下, ~ ,如此美景真是
让人留连忘返。
(31)流离失所:流离:转徙离散;失:找不到。。无处安身,到处
流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典故】汉元帝时期,御史大夫薛广德陪同汉元帝外出打猎。元帝忘
乎所以,不想停止,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薛广德就上书说当地
百姓因为皇帝狩猎而流离失所,希望皇帝体恤百姓的疾苦。元帝认为
言之有理,就与光禄大夫张猛等立即回宫。
【近义词】无家可归、流离颠沛
【反义词】安家立业、安居乐业
Eg:我和每个人一样,意识到经济衰退将使一些人没有工作并~。
他们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向~的老年人发放药品。
(34)和颜悦色: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
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
【出自】:《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Eg:申子平急上前,~的把原委说了一遍。 ◎清·刘鹗《老残游记》
(37)迎头赶上:迎:向着;头:走在前面的。加紧追过最前面的。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Eg:我国科学技术必须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47)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别人
【出自】:《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
州郡礼命并不应。”
Eg:贯忠~,也好武艺,有肝胆。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四、词语辨析
1、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你昨天遇见谁了。
2、这里的风景是多么美丽啊。\她是何等人物,你敢冒犯她。
3、她毅然决定离开这里。\她坚决反对我们。
4、你到底想怎样,一定要查一个究竟吗?
5、能见到你我很高兴,但你也别在这件事上太得意了。
五、句式例释
1、时光流逝,青春如歌,岁月如雨。
2、为方便起见,请自动出示证件。
3、这次考试有考砸了。
4、万万没想到他回来了。
5、横下一条心,好好学习,下次考第一。
六、语法提示:条件复句
一般条件句
偏句提出条件,正句指出这种条件产生的结果。一般条件句又可分为
充分条件句和必要条件句。
1、充分条件句
偏句是正句的充分条件,正句表示这种充分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常用
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便、就”;
合用:“只要(只需、一旦)„„就(都、便、总)”。例如:
①平凡的工作只要和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便会产生极大的乐趣。
②只要煤矿一开工资,这个城市就要热闹那么几天。
③白天晚上,只要她没睡着,嘴里就哼哼唧唧地唱歌。
④一旦掌握了要领,就很容易深入下去了。
2、必要条件句
偏句是正句成立的必要条件,缺少了必要条件,正句提出的结果就无
法成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才、否则、要不然”。
合用:“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不)”。
例如:
①正是有了他的帮助,萍儿才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
②回去把你们的粮食、钱财、土地老老实实地分给老百姓,要不然绝
饶不了你们。
③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把事情办好。
④除非让他亲自去解释,否则永远也别指望得到原谅。
3无条件句编辑
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不以偏句的条件变化为依据。
无条件句必须成对使用关联词语,常用的合用关联词语有:“无论(不
论)(不管)(任凭)„„都(也)(还)(总)(总是)”等。例
如:
①不论处在什么厄运中,都不要失去理想!都要保持高风亮节!
②无论什么时候找到他,他总是很真诚、很热心地对待我们。
③不管穷人富人,男儿女娃,在读书问题上都是平等的。
④任凭我们怎么叫门,他都没有把门打开。
七、课文讲解
1、上海大学的校训是谁写的?
2、钱伟长做了一个什么改变,是转折点吗?
3、一个有创新能里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八、作业专练(含副课文)
九、听力训练
1、听力材料:条件复句片段
2、口语训练
十、课后小结
1、学生词语运用较好。
2、学生认识了中国院士。
3、学生了解了自强不息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