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写程序,定义一个学生信息类,有学号,姓名,年龄私有属性,产生名为MyException的自定义异常。

编写程序,定义一个学生信息类,有学号,姓名,年龄私有属性,产生名为MyException的自定义异常。

编写程序,定义一个学生信息类,有学号,姓名,年龄私有属性,产生名为MyException的自定义异常。
编写程序,定义一个学生信息类,有学号,姓名,年龄私有属性,产生名为MyException的自定义异常。

1. 编写程序,定义一个学生信息类,有学号,姓名,年龄私有属性,当年龄,不在18~25之间时,产生名为MyException的自定义异常。

源代码: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udent(String id, String name, int age) throws MyException {

this.id = id;

https://www.doczj.com/doc/d610021326.html, = name;

this.age = age;

if(age < 18 || age > 25) {

throw new MyException("学生:" + name + " 年龄:" + age + " 不在18~25之间");

}

}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https://www.doczj.com/doc/d610021326.html,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class My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public MyException() {

this("学生年龄不在18~25之间");

}

public MyException(String msg) {

super(msg);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new Student("1001", "dong", 100);

} catch (My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学院:人文学院 学生姓名:包阿如汗 学号:201201001075 专业:法学 年级:法民12-1 指导老师:乌云职称:副教授

摘要 由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个人的主要信息暴露在网络上以及慢慢变得公开化,导致盗用个人信息的事件的发生逐渐增加,因此,人们现在逐渐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除了采用必要的方法来防止个人信息被他们盗用,而且也相关的法律手段来保护个人的基本信息。其中,民法为以保护个人信息位的基本法律条文,在民法里面对有关个人信息的保护做了详细的说明及规定,在该法律条文中,对侵犯个人的信息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做了规定,且对保护个人信息的民法立法做了规定,对于保护个人信息防止发生侵权行为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个人信息的概述,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提出了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对策等几个方面来研究。 关键字: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立法现状;保护体系

目录 前言 (1) 1.个人信息的概述 (2) 1.1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及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个人信息保护模式 (2) 2.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 (5) 2.1立法方面的现状分析 (5) 2.2执法方面存在的缺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对策 (8)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我国诉讼法中的个人隐私界定

我国诉讼法中的个人隐私界定 内容摘要:我国三大诉讼法都确立了公开审判这一制度,这是我国是诉讼制度的重大进步。与此同时,也确立了公开审判的几种例外案件,其中之一就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关于个人隐私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从人权、社会道德及我国现行法律等角度深入剖析隐私内涵,倡导确立一个以人为本、公正适时、适度扩大的隐私界定。 关键词:个人隐私诉讼程序个人信息公开审判 公开审判是我国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制度,是我国诉讼制度的重大进步。公开审判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让“阳光”照进法庭,保障审判的公正。同时,法律也规定了几类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其中就包括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但是,目前我国法律没有对隐私作出具体而明确的界定,理论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试通过从人权、社会道德及我国现行法律等角度深入剖析隐私内涵,倡导确立一个以人为本、公正适时、适度扩大的隐私界定。从而使公民个人隐私在诉讼中得到全面保护。 一、从实证层面和应然层面看我国个人隐私界定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现行法律关于隐私的界定 关于个人隐私的界定,我国法律也有较多的规定。 首先,我国宪法就对公民个人隐私作出了根本的原则性的规定。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里的“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包括用宣扬他人隐私的方式,这条规定就把公民的个人隐私融入了其中;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公民的某些个人生活规律也属于个人隐私,本条确保了公民的日常生活不被非法干扰,也从一定程度上把公民的个人隐私扩大到个人生活环境及规律;宪法第四十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这里可以看出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也属于个人隐私,并且得到了宪法明确保护。 其次,我国三大实体法也对个人隐私作了相应的规定。 民法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在所有保护隐私权的法律法规层面中,民法是保护最充分最完整的法律部门,当然对个人隐私的界定也是有所规定的。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文件形式对隐私和隐私权予以正面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个人信息在司法 实践中如何界定 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增加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非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一、个人信息与隐私。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或具有交叉关系、或互异、或包含的两个概念。隐私是指不被公众所知的,具有私密性。个人信息则是一个不可能进行周延的概念。从世界各国立法例来看,对个人信息的称谓并不一致,有的采用“个人资料”,有的采用“个人隐私”。目前主流的理论和观点认为,只要不是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公布,主体在将自己的某种个人信息向特定个人或群体披露后,对其他个人或群体仍然享有隐私权,如果其他人未经许可擅自公布其个人信息的,仍然构成隐私侵权。 笔者认为应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信息的主体为自然人;2.该信息与其自然人主体有切身的利益关系,如关系到个人尊严、个人的社会生存利益;3.该信息具有隐私性; 4.该信息需被除自己之外的单位或个人所掌握。即在法律的层面上,探讨个人信息与隐私范围的话,应该承认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应该是具有某种程度的隐私性、分别受相关不同阶层的法律的保护。 笔者认为,个人信息应该选择一种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定义。欧洲多数立法针对个人数据(如欧盟1995年《数据保护指令》规定:

“个人数据是指,与一个身份已被识别或者可被识别的自然人相关的任何信息。”)其采取的是抽象概括的方式,较为宽泛。该方法在法律认定时可能造成相当难度,所以在抽象概括的方式下,再进行列举较为合理。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分析。 (一)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主体应扩大。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单位也可构成此罪。上述单位以公民个人信息为基础进行便民服务,更容易获得公民个人信息。但是,对公民个人信息负有保护义务的远不止这些单位。近年来,股市、期货、房地产行业、各种服务中介等机构都掌握了相当多的公民个人信息。笔者认为,对犯罪主体的扩大是必要的选择。可采取对主体进行抽象性概括,并结合列举的方式;或采取司法解释的方式对该罪主体进行不断周延;或取消对主体的界定,借违法性对其范围进行规制等。对犯罪主体扩大选择范围是困难的,这是由法律的滞后性决定的。理论界应该研究如何能够合理的、符合逻辑的对该主体范围进行扩大。 (二)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犯罪对象。“个人信息”最基本的包括个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健康状况、身高、地址、职务等可以直接或间接识别某个人的符号序列。随之又引申出个人其他信息。从个人信息的特性上,我们应该理解,由于个人信息存在多样性、不稳定性,故对个人信息进行具体的界定是不可能的。 日本刑法专设侵犯秘密罪一章,包括了开拆书信、泄露秘密、泄

(完整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流图

管理学生模块据流图:

管理老师模块数据流图:

选课管理与成绩管理模块数据流图: 数据字典 数据流描述: 数据流名:查询条件 数据来源:学生登录处理 数据去向:学生信息表 说明:通过合适的查询条件,输出学生的信息 数据组成:学号+姓名 数据流量:早晨9点到中午12点,下午14点到17点数据流量大数据流名:课程安排信息

数据来源:管理员制定的课程管理信息 数据去向:学生课程安排信息 说明:用于管理学生的课程安排信息 数据组成:课程号代+课程名+代课老师+学分+时间 数据流量:早晨9点到中午12点,下午14点到17点数据流量大 数据流名:录入成绩 数据来源:老师对课程的考核方式 数据去向:学生成绩管理 说明:录入学生的选课的成绩信息 数据组成: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学分 数据流量:早晨9点到中午12点,下午14点到17点数据流量大 数据流名:录入课程 数据来源:管理员制定的课程信息 数据去向:学生选课管理 说明:录入学生选择的课程 数据组成:课程代号+课程名+出版社 数据流量:早晨9点到中午12点,下午14点到17点数据流量小 数据流名:学生基本信息 数据来源:管理员对学生的信息的管理

数据去向:学生与老师及管理员得到学生的基本信息 说明: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 数据组成:学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系别+专业+年级+籍贯数据流量:早晨9点到中午12点,下午14点到17点数据流量大 数据流名:选课信息 数据来源:老师输入到选课管理中的课程信息 数据去向:学生的选课信息与成绩管理 说明:查询学生的选课信息 数据组成:课程代号+课程名+学分+类别+任课老师+人数+班级 数据流量:早晨9点到中午12点,下午14点到17点数据流量大 数据流名:学生的成绩及学分 数据来源:选课管理与成绩管理 数据去向:学生的成绩与学分信息 说明:查询学生的成绩与学分 数据组成:序号+课程名+学分+类别+考核方式+成绩+辅修标记 数据流量:早晨9点到中午12点,下午14点到17点数据流量大 数据流名:老师信息 数据来源:管理老师

怎样建立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简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怎样建立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简评《个人信息保护 法草案》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以专章、25条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作出了详尽的规定。细化了民法典关于告知同意的规定,并以告知同意作为个人信息处理中的最基本规则;对处理者共同决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委托他人处理个人信息或向第三方提供处理的个人信息时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作出了规定;在区分敏感个人信息与非敏感个人信息的基础上,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采取更加严格的规则;对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作出了特别的规定。 民法典在人格权编第六章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规定,不仅界定了个人信息、区分私密信息与非私密信息,还对个人信息处理的涵义以及处理的原则与规则进行了规定。由于民法典是民商事领域的基本法,其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主要是确立大的原则方向、规定最重大和最基本的问题。故此,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还需要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加以规定,最高立法机关正在抓紧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2020年10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并在会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草案》采用专章(第2章)、25条(占整个草案条文数量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其特点在于:首先,细化了民法典关于告知同意的规定,并以告知同意作为个人信息处理中的最基本规则,从而更好地维护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的知情权和决定权。其次,对处理者共同决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委托他人处理个人信息或向第三方提供处理的个人信息时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作出了规定;再次,在区分敏感个人信息与非敏感个人信息的基础上,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采取更加严格的规则;最后,对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作出了特别的规定。 以告知同意作为处理个人信息的基本规则 个人信息处理中的告知同意规则,是指任何组织或个人在处理个人信息时都应当对信息主体即其个人信息被处理的自然人进行告知并取得同意,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告知同意规则包含了告知规则与同意规则。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告知,自然人无法就其个人信息被处理作出同意与否的表示;即便告知了但不充分、不清晰,那么即便自然人表示了同意,该同意也并非是真实有效的同意。反之,虽然告知了且充分、清晰,可是并未取得自然人的同意,对个人信息的处理也是非法的,构成对自然人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告知同意的规则是世界各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所普遍确立的一项基本规则,即便存在法律规定不适用该规则的情形(如基于公共利益、履行法定职

民法总则视野下个人信息权的内涵与外延(20170615)

民法总则视野下个人信息权的内涵与外延 云南实力律师事务所田映钧 【摘要】民法总则首次在民事基本法层面对个人信息权作出明确规定,但受限于“总则”这一属性和定位,所作规定较为原则。鉴于此,本文试从定义、主体、客体、内容、性质、权利救济等几方面明确个人信息权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对个人信息权的合理限制、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区别的维度,对个人信息权的外延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民法总则个人信息权内涵外延 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是我国首次在民事基本法层面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回应了强化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呼吁[1],也是民法总则的亮点之一。但受限于作为整部民法典“总则”的属性和定位,上述条文对个人信息保护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加之民法总则即将在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对个人信 [1] 2017年5月9日“两高”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典型案例时也提到: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一个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从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全国法院共审结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969起,生效判决人数1415人。

息权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进一步探讨,对正确适用民法总则、切实加强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 一、个人信息权的定义 目前对于个人信息权尚无权威的定义,包括上述民法总则条款也未对此作出明确界定。综合多位学者观点,得到较多认可的一种定义是:个人信息权,指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依法享有的支配、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2]。 二、个人信息权的主体 个人信息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当然由民事主体享有。民法总则规定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个人信息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即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和存在的生命个体。法人和其他组织不能作为个人信息权主体,它们的相关信息可通过转化为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予以保护。尽管事实上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在数量、内容、质量和利用价值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并不影响法律上每个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应平等享有个人信息权。 三、个人信息权的客体 个人信息权的客体是个人信息权所指向的对象,即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3]。主要包括自然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家庭成员信 [2] 例如全国人大代表吴晓灵、周学东等提出的《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议案》也采纳该定义。 [3]详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对“公民个人信息”所作的定义。

刍议个人信息权的界定与法律保护

绪论 在信息时代,信息作为一种最有价值的权利资源,其有序流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正是基于信息资源的这种战略性地位,各种主体都会采取不同手段极力争夺信息权利优势,并可能导致权利失衡和秩序紊乱。由此,信息权利资源如何公平分配、如何有序流通就成为构建信息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法律作为一种有效的权利资源分配方式,其先天具有的规范性、普适性和强制性可以有效化解因为信息资源分配不公产生的种种纠纷,从而实现信息资源流通与共享的有序、和谐、公平,为信息社会下的和谐创造必要条件。 但是,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和复杂的信息生产、掌握、提供主体,法律很难采用一种规则就能达到善治目的。从整体上,信息可分为政府信息和个人信息两大类。政府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资源,应属于公共所有,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应当更加强调公开,使其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为更多的人所利用;而对于个人信息,在本质上是公民的私人权利资源,立法应该给予更多的保护和尊重。 尽管个人信息在现代社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从我国现阶段公众对于个人信息的认识以及法律保护的现状来看,个人信息还没有上升为一种法律确定的权利得到公众的普遍尊重和保护。在生活当中,个人信息被侵害或是滥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可能导致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其一,个人信息商品化后,导致人们经常受到各种骚扰,比如:各种形式骚扰电话、垃圾广告、垃圾邮件等等;其二,个人信息的泄露为刑事犯罪提供了土壤。如媒体最近报道,家住某市的王先生一天回家后发现,家中被洗劫一空。细心的王先生看到,家中的来电显示上有一个陌生号码,当回拨过去时,发现是空号。据介绍,不少小偷获得了他人的信息后,通过拨打电话,先确定被害人家中是否有人,然后进行盗窃活动。同时,目前许多绑架案也和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 因此,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其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突出了公民的信息自由权,凸显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有关部门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值得我们期待。从价值层面看,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回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尊重公民权利、体现以人为本。更为重要的是立法保护个人信息,突出了公民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流图汇总

目录 图0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流图(第0层) (2) 图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流图(第1层) (4) 图2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数据流图(第2层) (6) 图2.1 基本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8) 图3 学生异动信息管理数据流图(第2层) (10) 图3.1 异动信息插入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10) 图4 学生考勤管理数据流图(第2层) (12) 图4.1 考勤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14) 图5 学生公寓管理数据流图(第2层) (16) 图5.1 学生住宿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18) 图5.1.1 学生入住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20) 图5.1.1.1 入住学生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22) 图5.1.2 卫生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24) 图5.1.2.1 卫生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26) 图5.1.3 纪律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28) 图5.1.3.1 纪律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30) 图5.1.4 维修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32) 图5.1.4.1 维修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34) 图5.1.5 退宿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36) 图5.1.5.1 退宿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38) 图5.1.6 走读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40) 图5.1.6.1 走读信息申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42) 图5.1.6.1.1 走读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6层) (44) 图5.1.7 住宿调整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45) 图5.1.7.1 住宿调整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47) 图5.2 房源资料库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49) 图5.2.1 房源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51) 图5.3 宿舍工作人员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53) 图5.3.1 宿舍工作人员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53) 图6 学生处分管理数据流图(第2层) (55) 图6.1 学生处分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55) 图7 学生资助管理数据流图(第2层) (57) 图7.1 奖学金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57) 图7.1.1 奖学金信息申报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59) 图7.1.1.1 奖学金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61) 图7.2 助学金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62) 图7.2.1 助学金信息申报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64) 图7.2.1.1 助学金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66) 图7.3 助学贷款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67) 图7.3.1 助学贷款信息申报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69) 图7.3.1.1 助学贷款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71) 图7.4 勤工助学管理数据流图(第3层) (72) 图7.4.1 勤工助学信息申报管理数据流图(第4层) (74) 图7.4.1.1 勤工助学信息录入管理数据流图(第5层) (76)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精)

2010年5月(中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 谢 珺 摘 要 在当今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就是金钱”,信息交易已经形成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个人信息的 法律保护的需求十分急迫。我国也正在进行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立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立法工作必须进行充分的考量和协商,仅仅对现实的呼声进行回应是不够的。个人信息作为信息社会产生的新鲜事物,承载着个人私权、政府管理、社会信息交流等多种利益的交织。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应当协调这些关系,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基础上,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只有进行充分的立法准备,我国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才可能取得实效。关键词 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信息产业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052-02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信息的保护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的呼声十分高涨。法律对社会的规范必须是冷静、理性和全面的,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性问题在法律上的梳理还很不够。个人信息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个人信息的保护如何协调同信息交流的关系,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如何同现有法律体系衔接这些基础性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和调整方法 个人信息,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法定的概念,在法学理论中也存在很多争议。国外的立法文件中的称谓包括“个人数据(per-sonaldata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个人隐私(priv-acy ”等。 一般来说,个人信息又称个人情报,是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总和,这些信息包括了一个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个体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等方面。 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基础有两种: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隐私权作为权利基础;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以一般人格权作为权利基础。从立法模式来讲,一种是单独立法,另一种是纳入现行立法中加以调整。 二、个人信息的法律性质和特征 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可谓众说纷纭,以“所有权客体说”、“隐私权客体说”、“人格权客体说”和“基本人权客体说”为代表。纵观这些观点,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个人信息属于何种权利客体,进而将个人信息纳入何种私权进行保护;但在个人信息属于私法上的权利客体,几种学说并无争议。笔者认为,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个人信息权益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结合我国现行法律,个人信息利益属于民事权益。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来说,无论是公法上的权利,还是私法上的权利,并没有明确个人信息利益作为一种独立权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技术 实 验 报 告 学校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库的建立 1. 建库说明 数据库的建立用企业管理器,基本表的建立用SQL语言。 数据库名称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2. 建立数据库命令如下: Create database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二、数据表的建立 1. 建表 命令: CREATE TABLE [dbo].[学生档案信息] ( [Sno] [varchar] (50) NOT NULL , [Sname] [char] (10) NOT NULL , [Ssex] [char] (10) NOT NULL , [Sclass] [char] (10) NOT NULL , [Birth] [int] (4) NOT NULL , [Saddress] [char] (10) NOT NULL , [Sdept] [varchar] (50) NOT NULL , [Stime] [int] (4) NOT NULL ,

) ON [PRIMARY] GO (2)班级设置信息表: 命令: CREATE TABLE [dbo].[班级设置信息] ( [Sgrade] [char] (10) NOT NULL , [Szclass] [int] (4) NOT NULL , [Syear] [char] (5) NOT NULL , [Scroom] [char] (5) NOT NULL , [Steacher] [char] (10) NOT NULL , [Stotal] [int] (4) NOT NULL , [Ssub] [varchar] (8000) NOT NULL , ) ON [PRIMARY] GO (3)院系信息表: 命令: CREATE TABLE [dbo].[院系信息] ( [Syname] [varchar] (50) NOT NULL , [Spro] [varchar] (1000) NOT NULL ,

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及启示(一)

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及启示(一) 【内容提要】信息化时代导致的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的事件频发。2005年4月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经过两年的预备缓冲期后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该法以OECD的8项原则为基础,借鉴了欧盟的立法模式,在实质上又采纳了美国立法的诸多规定,不论从体例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一部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法律,值得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中予以借鉴和吸收。 【关键词】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隐私权个人征信日本是一个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近年来滥用甚至盗用个人信息给消费者造成财产或个人隐私损失的恶性案件时常见诸报端。这促使政府在推进信息化社会建设中加快立法保护个人信息。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外形上类似欧盟立法模式,但在实质上更多地采纳了美国立法的许多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时予以借鉴。一、日本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化过程最初的个人信息保护是与实行电子化政府的活动相联系的。电子化政府是指运用电子化手段所实施的国家行政管理工作,包括政府内部核心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在建立信息公开体制的同时,必然会涉及到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和交换,也必然会潜在侵害个人信息的风险。因此,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识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1996年6月,日本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推进战略本部正式提出了隐私保护以后,在1998年11月制定的“向高度信息化通信社会推进的基本方针”中,又具体规定了保护个人隐私的条款。同年12月政府制定了《有关行政机关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个人信息保护法》(次年10月开始实施),1999年4月又制定了含23个都道府县和12个政府指定城市、全国1529个团体的《个人信息条例》。其实在此之前,部分民间团体也曾制定了一些涉及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自主规制的规定,如1987年3月,日本信息处理系统中心制定了《关于金融机构等保护个人数据的指针》(1999年4月进行了修改);1988年3月,日本信息处理开发协会制定了《关于民间部门个人信息保护指导方针》,在此基础上除了有通产省、邮政省的制定方针及JIS(日本工业规格)以外,1989年经济产业省制定了《关于民间部门电子计算机处理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指导方针》,1991年总务省制定了《关于电气通信事业保护个人信息的指导方针》。之后根据1995年10月的欧盟指令,日本政府又分别于1997年3月和1998年12月修改了上述两个指导方针,完善了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法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政府在推行电子化政府的时候,尚未顾及电子商务经营者在个人信息保护中应承担的义务,即尚未考虑到民间企业在利用个人信息时对个人信息的侵害。但是随着近年来民间企业对个人信息的不适当应用造成的个人信息的外泄事件频发,已经引起了日本消费者对现行个人信息制度体系产生了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在此背景下,将民间企业纳入到个人信息保护的调整范围内,并对相对类型化的个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和信息交换、共享等加以规制开始纳入政府的视野,1999年8月13日政府在《居民基本注册改正法》中,特别针对民间企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加强了认识,并在附件中加入了“为了万无一失地保护个人信息,尽快完善所需相关措施”的条款。1999年11月,高度信息化通信社会推进战略本部属下设立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部”提出了一份题为《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存在方式》的中间报告,详细建议了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保护个人信息的措施。即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调整对象达成了共识:采取欧盟的立法模式,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调整范围适用于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的基本原则,同时借鉴美国的做法,就特别需要保护的领域制定个别法,并鼓励非公共部门进行自律。2000年9月战略本部设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化专门委员会”提出了《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基本法大纲草案》,2001年3月《个人信息保护法》被提交国会审议,由于2001年5月12日日本全国律师协会(简称“日辩连”,就该法案提出法律意见书,致使2002年末该法成为废案。2003年联合执政三党作成修正案,同年3月7日,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联的5法案在议会获得通过。至此,日本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化的框架基本完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模板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目录 一、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组合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概念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逻辑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物理设计阶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系统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主要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课程设计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分析 总体任务的实现是建立在对系统正确的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需求分析分是数据库系统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很广,信息量相对于以前增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但仅与寝室和同班同系的同学联系有时候还要与自己所学学科的任课老师交流联系,还要与本系的辅导员以及自己所在寝室的宿舍管理员等进行联系,这些信息分布比较散乱,难于集合起来。因此创立该数据库尽可能的将与学生相关的信息集合起来,将一些数据结构化,方便用户查询。 学生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 由于整个系统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因此各个信息如下: (1)学生信息:记录在学校中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学号,出生年月,所属院系,所在班级,联系电话等等; (2)教师信息:记录与学生相关的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姓名,联系电话,教授课程等等; (3)导师信息:记录学生所在院系的导师的相关信息,包括导师姓名,联系电话,领导院系等等;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宏观解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宏观解读 作者:齐爱民, QI Ai-min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45 刊名: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OF CHANGCHUN MUNICIPAL COMMITTEE 年,卷(期):2007(4) 被引用次数: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齐爱民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行政法属性[期刊论文]-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2) 2.李红星论期刊社对作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期刊论文]-科技与出版2009(7) 3.周德堂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公开[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4.齐爱民.QI Ai-min信息社会中个人信息的滥用与人格权侵害[期刊论文]-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4) 5.谢特兰浅议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完善[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8(36) 6.齐爱民.QI Ai-min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经济功能与人权意义分析[期刊论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齐爱民.QI Ai-min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统一立法模式[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 8.祝蓓蓓.ZHU Bei-bei论个人信息的保护[期刊论文]-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9.齐爱民德国个人资料保护法简论[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4) 10.齐爱民美德个人资料保护立法之比较--兼论我国个人资料保护立法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立场[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2004(3) 引证文献(1条) 1.卢艳宁网络中个人信息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期刊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610021326.html,/Periodical_ccswdxxb200704023.aspx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总结报告

HEFEI UNIVERSITY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信息类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第1章设计目的与要求 (2) 1.1设计目的 (2) 1.2设计环境 (2) 1.3主要参考资料 (3) 1.4设计内容及要求 (3) 第2章设计内容 (3) 2.1数据库设计 (3) 2.1.1需求分析 (3) 2.1.2概念设计 (7) 2.1.3逻辑设计 (8) 2.1.4物理设计 (9) 2.1.5数据库实现 (10) 2.2程序设计 (14) 2.2.1概要设计 (14) 2.2.2程序实现 (16) 第3章设计总结 (18) 第1章设计目的与要求 1.1设计目的 本实践课的主要目的是:(1)、掌握运用管理系统及数据库原理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2)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3)掌握SQL Server 2000技术应用;(4)掌握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编写方法;(5)理解C/S模式结构。 1.2设计环境 硬件:一台Pentium 4 cpu 以上的微机及兼容 VGA 彩显一台

软件: Windows XP Visual Basic 6.0和SQL Sever 2000 1.3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 3.《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朱如龙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实验指导》朱如龙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4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1.要求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设计原理,按照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和规范,完成各阶段的设计内容。 2.需求分析具体实际,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关系模型要正确规范 3.在SQL Sever2000 上实现设计的数据库模型。 4.对应用程序进行概要设计。 5.用VB实现简单的应用程序编写。 二、要求 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听从指导教师的指导。正确地完成上述内容,规范完整地撰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第2章设计内容 2.1数据库设计 2.1.1需求分析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十个模块:用户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学籍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奖惩信息管理,个人收费信息管理,消息信息管理。这十个模块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1)在系统管理模块中,当点击“退出”时,系统能够正常的关闭;(2)在学生管理模块:添加学生。当生刚进校时要进行添加信息的添加;删除学生。当学生毕业后,学生信息转移备份数据库中,系统的基本数据库中需要删除学生信息。该功能主要进行删除学生信

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研究

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研究 一、个人信息的界定 对于个人信息的界定有大致三种表述,第一种是关联,针对个人信息,包括人的地位、身份等关于个人的所有信息。个人的信息不仅仅在于个人的隐私,还包括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相互关联的相关信息。另一种表述是个人的隐私,这种表述任务个人信息是关于自然人的隐私加以保护,如美国颁布的《隐私权法》。个人的信息隐私在美国收到侵权行为法和宪法的保护。第三种表述是识别说,个人信息为可以识别的自然人,通过识别号码或者其他的特定的身份等多个因素被识别。包括姓名、身份证明、财务状况、社会活动等等。 二、个人信息保护现状 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逐步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重视以及对个人信息的处理成本逐渐降低,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约束机制,一些政府服务机构出现利用职权之便任意收集、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想象,没有按规定对收集到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也不可能把个人信息还给本人,这就出现了信息主任无法掌控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很多情况下都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怎么被传递出去了,甚至连政府机关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过程都不清楚。还有就是一些社会人员为了利益可图,通过非法途径收集个人信息,再进行篡改甚至转卖,这种现象是越演越烈。比如,我们手机上经常手机到的垃圾短息、彩信等现象,都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如此混乱的现状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一些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缺乏法律依据对此行为的约束和管制。他们有时在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时根本不说明理由,或者说没得理由,同时对收集到的个人信息不按规定整理、利用,甚至出现对个人信息任意传达、滥用,对无用的个人信息也不按程序消费,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利用都不规范。然后是对政府机关、公共服务机构收集、整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当前,一些公共服务机构为了谋取私利,滥用公民的个人信息。政府要完善制度,保存在公共机构的个人信息就必须得到有效保护。 三、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措施 3.1明确宪法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自动化设备在政府行政机关里得到充分应用,这对个信息和隐私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威胁,由此,很多西方国家专门为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提供宪法基础。比如,德国是将个人的人格权延伸出信息自决权为宪法基础,美国是从隐私权需要保护延伸到个人信息需要保护。不断加强保护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文明达到一定高度的表现,也是社会法制得到健全完善的体现。 目前,我国的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保护个人信息的条文,也没专门针对个人信息权保护进行立法。只是在少数分散的法律文件中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有所体现,还是针对消极防御公权力方面而进行的片面立法。由于我国宪政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宪法,这需要一个长期实践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上升到宪法的高度,也不是说西方发达国家把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写进宪法了,我们马上也要照搬执行,这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果频繁的修改宪法就会严重影响宪法的权威性,在严格遵守宪法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完善行政法来促进宪法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遵守宪法保障人格尊严的原则下,为分布立法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让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3.2建立保护制度 建立完善信息保护制度,要将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充分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和公民法制意识的提高,信息公开对提升现代公众的信任度极为重要,相当于水和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建设现代民主法制的

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

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 第一章个人信息保护概述 一.个人信息的界定 1.定义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法律概念是法的要素之一,是指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抽象,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①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首先明确“个人信息”的概念以及它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才能进而分析与之相关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各国立法文件的表述以及学者的研究,就法律名称使用的概念表述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隐私、个人数据、个人资料与个人信息。上述术语的不同主要是源于不同的法律传统、保护制度和使用习惯,但其保护的实质内容大体上是趋于同质化的。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将交叉使用这些术语。但这些术语在意思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别,下面就隐私、个人数据、个人信息三个概念加以比较分析,说明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对于古人来说,隐私是一个必然同自由的领域,即政治或公共领域相对立的领域。②隐私,英文是“Privacy”,即独处而不受干扰。相对于公开而言就是秘密。梅绍祖教授认为,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方面的事宜。它由涉及有关个人的数据资料、个人行为以及附属于个人的空间领域等三个方面所组成。笔者认为,隐私是指当事人个人生活中不愿公开或不便为他人知晓,干涉或侵犯的事实。 英文中“Data”表示为数据、资料或者说是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或符号。因此也有学者将“个人数据”称之为“个人资料”,是指涉及个人已识别或可识别的任何资料,也包括家庭的一些相关情况等。它不仅包括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的数据,也包括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处理的数据。如个人的身高、体重、出生年月、住址、性别、种族、身份证号码、医疗记录、财务信息、人事档案、照片等自然情况;而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婚姻状况、配偶、父母及子女的情况等。 ①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4页 ②[英]史蒂文·卢克斯着,阎克文译《个人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全)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需求分析 学生成绩管理是学生信息管理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能大大减轻教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能使学生及时了解选修课程成绩。该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管理等,具体功能如下:(1)完成数据的录入和修改,并提交数据库保存。其中的数据包括班级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学生成绩等。 班级信息包括班级编号、班级名称、学生所在的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入学年份等。学生信息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的学分、课程学时等。各课程成绩包括各门课程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等。 (2)实现基本信息的查询。包括班级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查询、课程信息的查询和成绩的查询等。 (3)实现信息的查询统计。主要包括各班学生信息的统计、学生选修课程情况的统计、开设课程的统计、各课程成绩的统计、学生成绩的统计等。 2.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概要设计 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详细设计 (1)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 班级(班级编号,班级名称,所在学院,所属专业,入学年份)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级编号)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学时) 成绩(学号,课程编号,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2)根据命名规范确定表名和属性名 Class(ClassNo,ClassName,College,Specialty,EnterYear) Student(Sno,Sname,Sex,Birth,ClassNo)

Course(Cno,Cname,Credit,ClassHour)Score(Sno,Cno,Uscore,EndScore) (3)关系模式详细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