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烟台祥和中学 王海荣

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烟台祥和中学 王海荣

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烟台祥和中学  王海荣
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烟台祥和中学  王海荣

中文摘要

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很快成为许多国家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个人都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交流—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者智力。并指出这八种智力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文化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多元智力理论和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成为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实验中,作者主要采用实验法、调查法、对比法、统计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作者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智力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多元智力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实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研究与分析,作者发现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绩,而且能够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智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克服传统教学中“单一化”和“精英化”的弊端,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表明,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多元智力理论为素质教育真正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供了一条可借鉴之路。

关键词:多元智力、生物课堂、教学方法、评价

分类号:G633.91

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将远高于以往任何时代,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创新的水平。我国要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已成为能否获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的关键问题。课堂教学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1]由于受传统智力观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强调全班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师按同一进度教学,并尽可能以相同的方式将学科知识传授给所有的学生,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对学生的评价几乎全都是通过纸笔的测试来进行的,即使有少量的实验考试,也往往流于形式。[2]这种以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为主的评价方式导致了教学评价的单一化和精英化,即:为成绩而评,为升学而评,为知识而评,围绕少数人而评,压抑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才能的发展。[3]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观点。它打破了仅以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为依据的传统智力理论对智力的认识,为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的借鉴。作者尝试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探索一条生物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概述

(一)多元智力理论产生的背景

1、时代背景

1957年11月,当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美国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并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又受到日益崛起的西欧和日本的挑战,使美国又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意识到提高教育质量迫在眉睫。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1983年美国发表了题为《国家处于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1990年1月提出了2000年美国教育应达到的六项目标;1994年,美国政府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不仅确立了教育的高标准,并对如何帮助儿童达到高标准作了进一步探讨。不难看出美国对教育质量的重视已经形成席卷全国的运动,其主导精神是: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学习并且应该达到学业上的高标准,而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潜力,这种对儿童的信任与标准化运动的初衷是一致的:对儿童期望越多,儿童就会越努力的发展自己。[4]其次,多元智力理论所隐含的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也为教育实践者提供了借鉴。

美国的教育改革的另一个中心就是追求教育机会均等,对面临学习失败儿童的关注成了美国教育界对多元智力理论关注的又一原因。而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以更宽泛的眼光看待儿童,以多种方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正好符合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

随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移民数量的增加以及移民来源的多样化,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追求的是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特质与价值,促进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促进全人类的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这就要求教育培养儿童具有开放的心灵,去倾听不同的意见与观点,容纳不同的立场,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系统,这与多元智力理论体现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总之,由于多元智力理论顺应了美国当代社会对优质教育和平等教育的追求,顺应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发展。所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理论背景

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等人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以来,当今的学校教育一直受到传统智力的影响。传统的智力观认为智力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5 ]这种观点在教学活动中造成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首先是智力内涵的局限性,传统智力观局限于学业智力,认为智力是由言语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等因素组成,以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为核心。而研究表明,这些仅仅是智力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并非全部。因此以这种智力观为基础的教育必然将学生智力的发展仅局限于课业学习智力的范畴,从而导

致其内涵的和结构的偏狭性。[6].其次是智力与现实世界的割裂性。传统智力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的学业成就,却难以预测个人在生活及事业上的成功。加德纳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即有些所谓高智商的人出了学校以后就一事无成,而有些在学校成绩普通甚至中下的人,在走向社会以后却成为有成就的人。[7]有关专家的研究也表明智力测量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平均效度系数只有0.2。[8]再者是忽视了情感、态度的培养。传统智力理论虽然不否认情绪、动机、人格等因素对智力活动的作用,但它突出强调的仍是课业学习的智力。因此,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总之,传统智力理论将智力局限于课业学习智力的范畴,将评价标准局限于学业成绩,将发展学生智力局限于传授学业知识。这样不但对学生智力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而且最终导致了学校教育以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倾向。[9]

针对传统智力观的弊端,一些专家提出了多元的智力理论。如: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智力三维论”,高尔曼的“情绪智力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说”,其中挑战传统智力理论方面最彻底,在世界教育领域中产生影响最深远的还属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二)多元的智力观

1、新的智力定义

与传统的智力理论不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指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有获取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10]很明显,加德纳的智力理论超越了传统的智力理论,更加强调智力的文化属性、实践性、可见性、可发展性以及对于创造能力的重视。

2、智力的基本结构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经过“智力选择依据”的严格筛选,加德纳把构成多元智力理论基本结构的八种智力分别确定为:

(1)言语—语言智力

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新闻播音员都表现出高度的言语—语言智力。

(2)逻辑—数理智力

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较突出的表现。

(3)视觉—空间智力

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较突出的表现。

(4)身体—动觉智力

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较突出的表现。

(5)自知—自省智力

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较突出的表现。

(6)交流—交往智力

指个体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社会工作者、演员、政治家、管理者等人身上有较突出的表现。

(7)音乐—节奏智力

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体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思想或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等人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8)自然观察者智力

指人们辨别生物以及敏锐感知自然界其他特征(云朵、石头等形状)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认识到其他物种或类似物种的存在,能够把几种物种间的关系罗列出来等。在植物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庭院设计师等人身上有重要的体现。[11][12] 1999年,在《智力重建:21世纪的多元智力》一书中,加德纳提出可能还有新的智力(如:存在智力、灵性智力、道德智力等)存在,其中的存在智力几乎满足了指标体系,因此被戏称为“第八种半智力”。

3、多元智力理论的含义

(1)智力具有相对独立性

加德纳的研究表明这八种智力是彼此相对独立存在的。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相应地掌管某一领域智力的发展,相应皮层区受损会影响相关智力地发挥,但对其他智力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身体残疾或是语言发展不好,但是在其他领域他们却可以有明显的优势。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国青年指挥家舟舟按照传统的智商测试只有30多,生活能力只相当于3岁的孩子,但他却在指挥方面毫不逊色,也曾经指挥过国内外多次大型演出,而且都获得了成功。[13]加德纳同时还指出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而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由于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有多种表现形式,我们很难用一种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由此可见,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提供了看待“智力”问题的全新视角:我们不能说哪一种智力重要,哪一种不重要。而只能说各种智力在个体的智力结构中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各具特点并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只能说哪些人在哪方面聪明,哪方面成功以及怎样聪明,怎样成功。[14]

(2)智力具有情景性或是社会文化性

加德纳指出智力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力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5]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普遍认为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是最重要的智力内容。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智力的多样性

多元智力理论的本质就在于承认智力是由平等的多种能力组成,并且各种能力是多纬度、相对独立的表现出来。在已经证实的8种智力之外,加德纳又提出了存在智力,他认为在个体身上可能还有其他智力的存在,智力的种数将随着科学研究成果的出现而发生变化。由此可见,重要的不是智力种数的多少,而是一种多维地分析智力问题的视角。

(4)智力具有创造性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极其强调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而创造性就是指在新的情景下,解决新的问题,制造新的产品。[16]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和发展

1、在国外的影响和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该理论的诞生地美国。据了解,在美国就有上百所学校自称是多元智力实验学校,还有上千所学校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较突出的有美国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多彩光谱项目”(Project Spectrum)、小学阶段的“多元智力重点实验学校”(Key School)、初中阶段的“学校实用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s for School) 、高中阶段的“艺术推进”(Arts Propel)等。[17]哈佛大学研究员米蒂·考恩哈柏及其同事曾对美国国内41所应用多元智力理论至少三年

以上的学校进行了调查,其中78%的学校宣称他们在标准化测验分数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63%的学校把他们的进步归因于多元智力理论中所建议的教学方式,78%的学校也提出“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进步,80%的学校提出学生家长对学校活动有了更多的参与,而其中75%的学校把这些家长的积极参与归因于多元智力理论。另外,有81%的学校认为学生的纪律有了明显的改变,而其中67%认为这些进步是来自于多元智力理论。[18]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少有15个国家包括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研究或借鉴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论的应用正方兴未艾。

2、在国内的影响和发展

1998至2000年间,我国的台湾地区针对七所到九所中小学(包括一所幼儿园)实施了“国中小补救教学示范学校实施计划——多元智力项目研究”三期课题,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对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补救教学。目前一些学校如新竹的私立上智小学和雅各小学也在应用该理论进行教育改革。在大陆,多元智力理论最近几年也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热点,用google搜索引擎为例,在其中输入“多元智力or 多元智能”就有33200条。2000年,我国以“借鉴多元智力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为课题,在一些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验活动。中国教育学会已将该课题列入“十五”规划课题,并在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浙江等地建立了实验基地。.[19]如:北京18中的“高中生内省智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方法研究”;山东诸成吕林一中的“多元评价”;浙江绍兴的齐贤中学的“教育新范式”;上海部分小学的“开发学生智力,塑造健全人格”的多元智力教学实验基地等。我国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如:陶西平、吴志宏、谈松平、梅汝莉、夏惠贤等都对该理论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并组织和指导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成果。多元智力理论虽然已经应用于学科教学中,但都主要集中在少数几门学科,目前还很少实践于生物课堂教学中。(四)、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意义

为了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我国于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掀起了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本次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0 ]无论从多元智力的成份构成还是从其特定的含义来看,多元智力理论和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如:多元智力理论极其强调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提倡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等,多元智力理论已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教学理念和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多元智力理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研究多元智力理论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验

(一)实验研究的对象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烟台市芝罘区祥和中学2001级的学生。该校已根据学生初二时全区的统考成绩平行分班。任意选取(8)班为实验班,(5)班为对照班。(8)班实验对象为5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6人。(5)班为52人,男生为25人,女生为27人。这两个班男女比例接近1:1,生物学习水平与其他平行班没有显著差异。

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名教师任教。

(二)实验研究的内容

1、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第三册的第五章和第六章作为研

究素材,课堂教学时间为10课时,共一个月。之所以选择这部分内容,是因为这部分内容不仅在本学期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2、利用调查问卷初步了解学生的智力分布情况。该问卷是根据郑博真教授设

计的《多元智力评估表》稍加改动而成(附录一)。问卷列举了七种智力领域中学生可能拥有的多方面智力特征,喜欢做的事情的心理倾向性。每一种智力都列出了五种特征。通过对学生心理倾向性行为方式的使用频率来了解学生的智力分布。每种特征

后都赋予不同的值:5=非常同意;4=比较同意;3=说不清;2=较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

3、实验前后对两个班进行生物学习兴趣的多级估量法调查,即要求学生在“A 非常感兴趣B较感兴趣E无所谓C较不感兴趣D非常不感兴趣”的选项中做出选择,并对各选项依次分别赋值为5、

4、3、2、1,再按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实验前后两个班的知识掌握情况

前测试卷采用全区期中统考试题

后测试卷采用全区单元达标的统考试题

(三)实验研究的方法

实验班实施多元智力教学设计下的课堂教学,对照班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在实验的过程中,还采用了观察、调查等辅助方法。实验中应控制好以下因素:

1、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同一教师任教,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2、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统一教材。

3、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保持稳定,不轻易插班和转出。

4、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进度相同,活动总量相同,不额外增加实验班学生的负担。

5、不让学生知道是在搞实验,对学生乃至校长都不动员,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心

理稳定。

6、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除了教学方法不同以外,媒体和实验材料都一样。(四)实验的实施策略

1、了解学生的智力特征,建立生物学习个人档案袋

了解学生智力特征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智力强项和弱项,设计和组织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活动。

(1)调查分析学生的智力分布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智力分布情况及其智力的强项或优势。问卷并不能对学生的多元智力因素提供全面、详细的检测,只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智力情况,还需要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

(2)观察学生

要更好的了解学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规范行为,譬如:言语—语言智力强的学生上课爱抢话题,爱插嘴,有时会针对一个主题滔滔不绝;视觉—空间智力占优势的学生喜欢乱涂乱画或做白日梦;具有良好交流—交往智力的学生爱交际,朋友多,热衷于组织各种小团体;身体—动觉智力占优势的学生总是坐立不安;自然观察者智力占优势的学生可能会不经过允许把小动物带进课堂等。[21]另一个观察学生的好方法是利用课余时间跟学生在一起,在没人指导他们的时候观察他们在做些什么,如:言语—语言智力强的学生往往倾向于阅读、讲故事;交流—交往智力强的学生倾向于集体游戏、与他人闲聊;视觉—空间智力强的学生倾向于绘画;身体—动觉智力强的学生倾向于动手操作等。学生所从事的这些活动中蕴含着学生独特的智力倾向,暗含着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3)查阅学校记录

查看学生近几年的各科成绩单也是鉴定学生多元智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若学生在某门学科中经常得高分或是经常高出其他学科的得分,就表明这个学生拥有这个学科领域所需的典型智力。

(4)搜集学生各种表现的资料,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袋

为了完整的记录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随手准备一架照相机或一个录音机,以便随时拍下或录下学生多元智力表现的资料。如:拍下或录下学生课堂三分钟演讲的情景;保留学生最好的作品,如制作的生物标本、生物模型、获奖的小论文等,这些作品可以以照片或幻灯片的形式进行保存;如果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如生物探究实验中有上好的表现,则可以把他们的表现记录在录像带上等等。这些收集到的资料(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学习作品)等可以做成一个“档案袋”,教师通过不断增加新的信息,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记录成长和进步轨迹的“档案袋”。有了档案袋,学生就可以自我反思生物学习中自身的智力优势或不足,从而积极探索并展示自己潜在的天资,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教师通过档案袋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趋势,根据学生的智力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5)访谈

与任课老师、学生、家长交谈,访谈时间可以为课余时间或家长会。目的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了解该生在各项智力领域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同时补充学生个人档案袋。访谈内容为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表现、与同学的关系、其他科目的表现情况、业余爱好和特殊兴趣等。

2、教学设计

(1)根据学生的智力特征的差异,设计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智力强项得以充分展示,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进入学习。

言语—语言智力的教学方法:讲述,全班或分组讨论、阅读、小论文的撰写、演讲、实验报告、有关生物的文字游戏、个人或全班朗读、讲故事、给自己的话录音、鼓励投稿、设立生物周报、访问、制作有声图书,使用电脑图书处理文字。

逻辑—数理智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有关的数字运算、进行生物分类、设计并实施一个实验、苏格拉底式问答、归纳法、演绎法、比较、逻辑性问题解决练习、有关的应用问题、计算、测量、曲线图形、概率、启发、呈现逻辑序列、拼图游戏(如结构图)。

视觉—空间智力的教学方法:挂图、图表、画重点、创造模型、教材视觉化、视觉化笔记、摄影、录像带、幻灯片、电影、图书、视觉思维练习、思维速写、图解符号、绘制结构图、漫画对白、运用心智图和群聚法、用颜色标志作记号、视觉难题、讲有想象力的故事、启发想象力的幻想、生物剪贴图、制作视觉化报告。

音乐—节奏智力的教学方法:倾听音乐讨论问题、用音乐激发创作想象、心情音乐、歌唱、绕吟、吟唱、诗朗诵、超记忆音乐、使用背景音乐、创作歌曲、把歌曲和某个概念结合,为某一概念设计一段新旋律。

身体—动觉智力的教学方法:生物实验操作、制作生物模型、角色扮演、野外实地考察(如采集标本,参观农博院,动物园等)、肢体图解、概念动作化、想象身体动作、生物实验田的劳作、触觉材料和经历、将有创意的动作应用到基本技能、放松身体的练习。

交流—交往智力的教学方法:合作小组、人际互动、团体探究、同学间相互帮教、

同理心理训练、与他人分享活动、模拟、培养多元观点、给予别人建议并接受别人建议。

自知—自省智力的教学方法:描述自己能帮助自己成功的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素质、设计并实现一个目标、解释自己的哲学观或世界观、描述自己的感受、写日志、独立研究与计划、自我调整训练、一分钟反省、培养自尊、不同的作业选择、思考技巧教学、自我指导学习、自我评价。

自然观察者智力的教学方法:分辨生物的形态结构、解释植物或动物的相似或差异、野外考察、搜集贝壳等自然界物品、饲养小动物、观察动植物生长过程、观察自然录像带,田野调查。

(2)作业布置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八种智力的不同特征设计相应的家庭作业。如第一周的家庭作业,教师要求学生运用交流—交往智力,以小组的形式在一周内合作完成;第二周的家庭作业,则要求学生运用身体—动觉智力来完成。如上所述,在八个周的课程中,学生可以轮流使用这八种智力。经过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学生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并最终可以有效的以自己喜欢的智力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借此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堂教学。

3、多元化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展现所学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几方面的指导是关键,其基本步骤如下:

(1)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活动先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掌握评价的某些形式和方法。

(2)学生评价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先让学生选出学生评价团代表。在活动结束后,由代表依次发言进行评价。凡是参与评价的同学一律记红旗一面,以此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学生评价时,教师要示范性的引导学生明确项目,提出并选择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与公正性。对学生的评价不采用传统的等级和分数,而是采用描述和体察他人“作品”的办法,淡化学生间的相互比较,

强调关注他人的优点和强项。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流启发,加上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学习评估能力。

(3)自我评价:学生通过一些评价活动的实践,可以掌握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获得了一些评价活动的经验之后,就可以独立的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矫正,逐步使自我评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价。如:获取资料的能力、生物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实验操作水平、实验设计的能力、平时的作业质量、书面考试成绩、科技小论文的撰写、采集和制作标本的能力等。利用每个月的“生物档案袋日”,教师协助学生把新的评价材料放进个人档案袋中,并根据需要做一些改动。

(五)实验的具体实施

1、多方面、多角度充分了解学生的智力特征。

共分发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并对问卷作了数据统计。

2、建立生物学习个人档案袋(附录二)。

3、具体的教学设计:

案例(一)

案例课题:呼吸运动

学时安排:1课时

知识目标:

1、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含义,说出呼吸频率的概念含义。

2、学会肺活量、胸围差的测定方法。

3、举例说明呼吸肌、胸廓和肺内压间的关系。

4、依据课本图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身体—动觉智力

2、培养学生的自知—自省智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智力

4、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

5、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智力

6、培养学生的交流—交往智力

7、培养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

8、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力

重点与难点:

1、使每一位学生的各项智力都得到发展。

2、从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领域尤其是智力弱项的

发展。

教学用具:

膈肌运动模型、软尺、医用肺活量计、70%酒精、卫生棉、气球、注射器、计算器、有关呼吸肌的多媒体课件。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这八种智力充分融合展现也可局部体现。案例(二)

案例课题泌尿(复习课)

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点间的联系,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

2、培养学生的身体—动觉智力

3、培养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智力

5、培养学生的自知—自省智力

6、培养学生的交流—交往智力

重点与难点:

1、促进学生各种智力的发展

2、运用各种智力分析解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实验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智力分布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图一

从图表一可以看到:

(1)学生的自知—自省智力所占的比例最少。反映出初中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自知—自省智力较差。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准确监控和反思,很难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主动求学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学中,这种智力的培养常常被忽视,最近几年才被提到教学的日程上来。因此,自知—自省智力的培养需要更加努力。

(2)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的表现并不突出。这说明生物虽然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否定以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为核心的传统智力观,但这两种智力的培养仍然不容忽视。

(3)学生的交往—交流智力、音乐—节奏智力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表明学生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较高。同时也告诉我们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借助学生的音乐—节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优势智力,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调查研究,从而促进其他智力的发展。

图二

从图二可以看到:学生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智力的分布也是多元的,学生

的兴趣极其广泛。因此,在我们的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

各有其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

应该正视和善待学生的差异,改变过去以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为中

心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创设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

价方式,实行个别化教学,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

(二)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一实验前两个班生物学习兴趣水平比较

从表一可看出,对照班的得分要高于实验班,但经过统计分析,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表二实验前后两个班生物学习兴趣水平各自比较

由表二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水平在α=0.05水平上达到显著差异,对照班的差异则不显著。说明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表三实验后两个班生物学习兴趣水平比较

通过表三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远高于对照班,且在α=0.05

水平上差异显著。这说明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智力强项的

展示,让每一位学生生活在教师和同学们的欣赏和尊重之中,他们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就会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强。

(三)学习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由于统考题由芝罘区教育局统一命题和组织实施,因而对于学生的考察比较公正和客观。

表四实验前两个班的生物成绩比较

从表四可看出,实验前两个班的生物成绩无显著差异。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供参考)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作为一名中学的生物教师,在自己多年的工作中,自己尝试着融入教育工作当中的同时,也在尝试着对以上问题进行着解答。 我的观点是做一名有智慧的生物教师。智慧的教师是每个人都尝试着去模仿去追寻的,然而我想谈的智慧,是从生物学科入手,借用生物学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智慧的教育。 案例:课堂喝水、吃零食事件 在本学期第一节生物实验课后,我就听到生物实验员老师对我的“抱怨”,学生做完实验后,实验员要花很大功夫去收拾教室中的垃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食品的包装袋、饮料瓶子。不用说,一定是学生在上课时又吃东西了。消了实验员老师的“火”,我的“火”反而上来了,跑到刚做过实验的班级里,对学生进行一顿“训斥”,“都上初中了,连上课不能随便吃东西的规矩都没有?!如果这样,以后不要来实验室上课了”!说完这些,心脏通通地乱蹦,一个原因是第一次和孩子们这么生气,另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提了一个问题,这么说就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了? 果不其然,孩子就是孩子,起初他们见我生气的样子,知道了上课喝水、吃东西是不对的,一段时间内果然不带来零食了,可是过了不久,这阵风气又开始了。

“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别的班同学请你去做一个小的汇报,在你正起劲的时候,看到台下每位同学桌子上都摆着一个大水杯,不停的咕嘟咕嘟地有人再喝水,你们会怎样想?你还有心思讲下去吗?”,我吸取了上次教训,跟学生商量着来,不急躁,引导他们去思考,可哪儿想,孩子们根本没有上台汇报甚至跨班汇报的经历,五六个孩子在台下起哄“我们愿意讲,他们喝的时候,我正好停下来,也歇歇,喝些水,润喉龙”。当时我并没有爆发我的怒火,因为看到了早在手心上写的两个字“火灾”。担心又对学生生气,我特意在手心上写上了这两个大字,提醒自己。看着这群男孩子们没有用心的回答,我只是一笑,不再对此话题谈论下去。然而一次实验课上,我却“意外”地找到了方法,而且很有用,直到现在在我的生物课上,尤其是在生物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上,很少有同学带零食、喝饮料,而且现在去问他们印象较深的一堂生物课是什么,他们也会回答这次实验课。 这是一堂“探究孢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课,本节课将组织学生进行对黑根霉或青霉的接种,在进行实验前,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能够发现霉菌,学生回答“变质的面包,长毛的馒头,剩饭上面……”,我问:“霉菌的产生的孢子有着哪些作用?”起初是想引导学生说出孢子能够协助霉菌 的繁殖,但是一位同学却提出了如下的问题,“老师,灵芝的孢子能治病,您说有没有孢子能够使人发病呢?” 因为我自身是过敏体质,平时对过敏源的类型很关注,当学生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恰巧手臂上早已经因为过敏长出了很多突起红肿的包,虽然这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今年是我对初中生物教材的第二轮教学。在前面几年的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弱视”。虽然现在初中生物需要统考,也不断有消息称统考将会计入中考,但是不论怎么强调,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门学科不重视。学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摆在“副科”的位置,要求他们课后再花时间去复习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尽可能地记住重要知识点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下是我这一年来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课前 1、优化教材组织,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先根据课标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要的内容要讲细讲透,相对简单或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这样避免一节课下来内容过多,给学生造成负担。 另外,教材内容主要以文字媒体表现的,虽然涵义明确,但有的内容教学特性不强,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不一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顺序”及表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结构。例如,七上生物教材学习了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后,可以接着学习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把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掌握好了,再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 2、把零散的知识网络化 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了,学习起来很费

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有点连成线,有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例如:七下的生物课本中介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可以与前面的两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结合在一起,分析人体内运输的物质是有呼吸和饮食中吸收而来的,最后运输到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样就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把学过的知识点复习巩固。 二、课堂 1、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去学,那么自然就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能提高。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外,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也可以利用投影、视频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他们处于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脉络清晰的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我在前面两年的教学中忽视了板书的作用。而这一年来,由于对教材比较熟悉了,我尝试把知识点重新归纳精简,用板书呈现出来,发现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很多。例如:七下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探析-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摘要】“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下所有教师的最高追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赋予知识以生命,让学生思想活起来,让教学设计好起来,让学习方法优起来,让生物知识用起来。因此如何组织一节仅有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生物;生物教学 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之前生物一直跟音、体、美属于同一层次——不是重要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大家对生物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入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笔者结合几年以来对生物教学的经验大胆提出几条能够构建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想法。 一、课前充分准备,课堂先习旧再授新 要想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准备。因此要针对接受教育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课前准备,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对课堂将会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讲解透彻。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有序安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准备必要的教具进行教学辅助,使学生对抽象的事物与概念形象化。 在教学新内容时,课堂中可先用一定的时间,如五分钟,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巩固。针对学生对所学知识容易忘记、混淆的情况,在讲授新课程内容时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思考,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促

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制记忆,加深理解。此法在课堂上用时少,但效率高,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从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它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教材或教案为依托,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因此,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 如在讲“遗传病”时,教师可以引入“月亮女儿”(白化病)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一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居民,他们的皮肤雪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他们害怕阳光,喜欢夜晚,每逢月光皎洁的夜晚,就在海滩上欢呼跳舞。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从表现上判断,岛上居民患的是什么遗传病?它的遗传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岛上居民的表现型都一样?通过趣味的故事、科学的提问,学生兴趣盎然、学习主动、积极思维,从而学有所获。又如,在学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课:①出示制作好的酸奶、泡菜、米酒等发酵食品,让学生品尝并思考问题:这些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和需要的微生物是什么?②出示“痢疾病症”与微生物有关的病例图片,提出问题——致病原因是什么?③课前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向医生咨询有关问题,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按计划所作的调查内容,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 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古代西亚广泛使用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拉丁文 2.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目的是为了 A.反对奴隶制度B.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C.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D.主张消灭剥削、压迫现象 3. “梭伦和伯里克利所进行的改革,不仅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导致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文中“新的统治形式”指: A.君主制 B.中央集权制 C.民主制 D.联邦制 4. 公元前4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A.古代埃及B.亚历山大帝国C.西罗马帝国D.阿拉伯帝国 5. 中古时期西欧分封制与中国西周时期分封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A.分封的对象不同B.相差的时间很长 C.维护的制度不同D.分封的方式不同 6.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是 ①封建庄园制度盛行②城市复兴③民主制度盛行 ④大学产生⑤基督教主主宰精神世界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7. 《查士丁尼法典》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8. 在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是 A.阿拉伯商人B.中国航海家C.意大利传教士D.波斯人 9.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10. 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11. “这一场的崛起分享着县花一现的荣耀,里斯本取代了威尼斯成为香料交易的贸易中心,哈布斯堡王朝在美洲源游不断的金银资助下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君主。”这则材料描绘的景象大致出现于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12. 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文萌芽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13.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王利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生物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迁安二镇中林桂霞 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讲多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太小 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教学观念陈旧老套,“一言堂”、“满堂灌”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有的教师课堂上自己讲课时间将近30分钟,留给学生自由可支配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这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格格不入的,课改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也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归纳少 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多、规律多和需要记忆和总结的也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都是把概念图、规律和方法总结好,然后交给学生记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任务布置较少,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与新课改是不协调的。 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没有良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我听了一节《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叫遗传病?2、遗传病有哪些常见类型?3、怎样才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然后让学生开始自学,最后教师就这三个问题简单做以讲解。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问题认识不清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3.1.2消化和吸收-- (2)

3单元第 1章第2节第 1 课时总计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2分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的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于 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能溶于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其余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那么营养物质为什么需要加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又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些结构来完成这一过程呢?对,营养物质的加工、吸收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 用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启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点评】从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引入,目的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连贯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要求同学们先自主预习课本内容,然后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导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课本中勾画出主要知识点,并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1.消化系统的组成 (结合课本,参照右图,记忆消化道有哪些器官组成?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分别有哪些?) 2.食物的消化:比较消化、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3.消化道哪些部位具有吸收功能? 各部位分别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4.分析总结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分别有哪些? 【点评】讲课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本节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三、合作探究(8分钟) 要求:1、各小组同学预习、自学中不理解的知识,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尽可能使每个同学把所要学习的知识都搞明白,并构建知识网络。(先对桌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小组讨论,统一答案。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问,展示到黑板上,由全体师生共同解决。) 2、要注意讨论的有效性,珍惜时间,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谈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观察图3.1-4消化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 (通过一粒西瓜籽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的过程来分析) ②尝试指出自己的胃、小肠和肝脏等消化器官的位置。 (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完成) ③在各种消化器官中,最膨大的是哪一部分?最长的是哪一部分? (结合图3.1-4完成,并分析最长的是什么结构?最膨大的是什么结构?) ④消化腺分为哪两类?主要区别是什么?分别位于哪个部位? (引导合作完成消化腺的学习) 【点评】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生活常识、小组成员间谈论,能逐步的解决问题。 (二)食物的消化 1.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观看微课) (1)提出问题(看课本) (2)作出假设:; (3)材料用具:(看课本) (4)操作方案:(阅读课本,描述步骤,分析问题) ①课本中设计的是对照实验吗?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思考完成课本第10页“表达交流”中的2个问题 (5)实验现象:

2018年山东烟台中考分数线(已更新)

2018年山东烟台中考分数线(已更新) 2018年山东烟台六区普通高中统招生录取工作已经完成。各校统招生录取分数线分别为: 芝罘区:烟台一中682.7分,烟台二中649分,青华中学645.65分,烟台三中607分,烟台四中567.1分,烟台十四中506.35分。 福山区:烟台二中493.85分,福山一中486.05分,格迈纳尔中学486.05分。 莱山区:烟台二中719.85分,莱山一中571.65分;烟台二中在二中东校区663分。 牟平区:烟台二中655.45分,牟平一中640.95分,牟平育英艺术中学578.7分。 开发区:烟台二中615.9分,开发区高级中学553.55分。 高新区:烟台二中577.2分。学校的自主特长招生工作已于7月3-8日完成。 截至目前,烟台六区已完成全部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录取通知书随后发放。 2018年烟台市初中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志愿填报及录取控制分数线 类别 控制分数线 “3+4”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本科 520.15 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 350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含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 185 “3+4”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本科、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含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体育、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和生物实验操作14科总成绩录取。 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全市不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依据学校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录取后的最低分数即为该校录取分数线。 编辑推荐: 2018年全国各省市中考分数线汇总 2018年山东省各市中考分数线汇总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王世兴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的意义 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导课技能,可以达到如下的教学功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惊奇疑惑,造成“概念冲突”或悬念,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由此引导学生思维“上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新课引入的好,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刚上课时,学生学习成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在学生动脑过程中往往有好多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学习效果。运用恰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知识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3、承上启下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复习旧知识,为理解新知识作了铺垫,可自然顺畅地把新知识“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课的知识内容,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使新知识更易被理解。 4、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论文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蒸馒头和面时,为什么加入酵母粉蒸出的馒头总是喧软多孔?天冷和面时,为什么就不容易发开?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的类型 (一)、置疑导入法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设出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 如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设疑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么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呢?”“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细菌》教学设计 作者:陈维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是“认识生物女样性”这一主题的一部分。作为生物界中的一个独特的生物类群. 细菌的主要特征颇具特色,不仅反映出生物界的女姿女彩,也是揭示生物起源和进化秘密的一个重要证据。通过将细菌的主要特征和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來,更锻炼了学生比较、归纳等学习科学和科学研尤的能力,提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m?元第四草第二节的内容.是第四草《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讲述细菌的主耍特征时.改变了以往单纯介绍细菌知识内容的做法,而是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尤,通过对比來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归纳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徳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这一段科学史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是一段绝对不应省略的内容。通过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细菌结构的特征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泡等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人教版教材中“细菌”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后进行的。而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及细菌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等知识较为陌生,所以要求教师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爭例來了解细菌。 “细菌”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因此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只能利用图來完成。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读图是关键C木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上來进行,通过已有知识的回忆,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來学习细菌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女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題的能力。另外课前布迓学生査阅资料.进行预习。 三、设计思想: 木节知识是从微观的角度來介绍细菌.知识虽然较抽象,但学生已具备了利用显微镜等于?段來认识微观生物世界的基础:木节教材内容的设星也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很大空间.如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异同等。因此.教师应把课堂的空间尽量让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用?侶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观察、思考.讨论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木课的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课改理念。而教师则从旁以问題或其他形式进行适度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首先以一系列生活实例出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平台和主阵地,也是学生“想学”、“会学”的练兵场。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好学生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把教学推向纵深的基本动力。教学的本质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调查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目的是提高老师的思想认识,把握教学主动权,为下一步纠正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做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教与学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热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这是生物课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中,揭示生物现象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

法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生产有机物质的,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地位体现出来。“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都是他们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所以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牢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与方向。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30*2=60分) 1.恩格斯说:“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 ①氏族制度不能过渡到阶级社会 ②氏族内部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 ③氏族制度的伟大表现是氏族成员高尚道德的自觉选择 ④氏族制度的伟大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美国一位考古学家在考察印第安原始部落时,送给当地部落首领一件皮大衣。某校高一(1) 根据你的理解和所学知识,请从上表已列项中推断皮大衣命运的最大可能和出现这种可能的根本原因() A.②b B.③d C.④a D. ④c 3.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说明() ①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 ②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是不可避免的 ③原始社会始终存在着贫富分化、私有观念和剥削 ④私有观念是从来就有的,而且将永远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奴隶主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宣称:“奴隶是一种最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这表明()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但并不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主对待奴隶就像对待牛马一样,任意支配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成了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④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最本质的区别是() A.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同 B.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劳动所得不同 C.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 D.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不同 6.在《末代皇帝》这部电视连续剧中,年幼的皇子在师傅教导下念诵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情节,真实地反映了封建制国家() ①一般采取君主专制的形式 ②所有土地和百姓都属于皇帝 ③封建国王居于封建等级“金字塔”的顶端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列说法符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A.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和劳动工具 B.地主可以随意买卖、杀害农民 C.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农民可以支配部分劳动成果 8.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对母亲说:“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母亲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儿子又问:“父亲为什么失业呢?”母亲说:“因为煤太多了”。下列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②具有周期性爆发的特点 ③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避免④是可以进行调和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马克思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因物质待遇改善而缓和 B.雇佣工人物质生活条件不可能得到改善 C.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减轻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工人阶级不因物质生活条件改善而摆脱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是() ①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②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循环中逐渐恢复,并走向繁荣 ③促使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逐步趋向协调 ④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工人运动的兴起④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1-10T16:26:38.4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作者:崔晓晓 [导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山东省昌邑市外国语学校261300 摘要: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钻研和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自信中学,在快乐中学。这样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一、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例如; 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鳞片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地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对于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例如:绘图要保证图形的真实性,在一张纸上图形要位于左上角,阴暗部分只能用铅笔尖来点而不能涂等。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二、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 教师或学生在课前收集的各种材料和信息是很多的、杂乱的,需要整理和筛选出对相关探究内容有丰富内在联系的材料,即有结构的材料。 例如选择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生熟悉的或易接受的、在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材料,通过这些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结构性材料,采取实验演示、多媒体技术、趣味实例、知识复习等手段以及采用猜想、类比、矛盾、故事、游戏等方法,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教师除了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技巧,并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重视及激励,促使学生“可问—敢问—会问—善问—常问”,逐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设计一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探究问题,激起学生对探究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让学生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去进行探究并在最后体会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 三、做好探究过程的调控和管理,确保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 1.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做好教学目标的控制。 一节课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着探究活动的目标来进行,无关的枝节不做无谓的纠缠,注意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观察植物细胞”一课中,在学生做好了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并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时,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很多学生只停留在“我看到细胞了”的兴奋状态下,不作深入的观察;二是学生在刚观察到细胞后,又匆忙换了另一种观察材料如黄瓜、西红柿等。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就要让学生冷静下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观察——“观察到的细胞是什么形状的?细胞有什么结构?细胞各结构的颜色深浅相同吗?”以达成“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教学目标。 2.灵活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促进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之前,教师要对探究活动的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但是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采取灵活的小组组建方式。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注重学生思维的冲突和融合、个人观点的表达和小组意见的整合,可以选择“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组建小组,小组在成员的搭配上主要应依据学生知识结构基础、表达交流能力等因素将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编成合作小组,实现“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促进发展”的理念,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胡秀芝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生物课堂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合作为形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交融,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初步探索了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范式”,即: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信息阅读、反馈评价。 下面以五个环节中的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问题呈现:问题呈现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和情景引出文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问题提出应重点呈现学生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案例1 七年级《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生物课上,我首先出示了这样一份问题表格: 生物体的结构由什么构成的 1 如何使用显微镜? 2 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什么差异? 4 细胞中指导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中心在哪儿 5 什么是dna? 这些问题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欲望设计的,符合学生生物课上探究规律。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问题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以让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问题1让学生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问题2让学生画出了细胞结构图;问题3 让学生明白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与不同;问题4 让学生知道了细胞核的作用;问题5 让学生初步明白了dna的主要作用。 通过问题呈现,学生找到了学习生物的路径,把握了生物的知识,激活了课堂的活力。 2、对话交流: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课堂上,应让教师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对话,使问题解决逐步引向深入。“对话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教师要从合理营造对话环境,有效构建对话关系,有序组织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归纳整合,让问题进一步凸现和明了,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对话效益最优化。 案例2 七年级《植物体的组成》 生物课本p25页有一个讨论题:通过观察,你发现叶片是由哪几种组织构成的?每种组织的功能一样吗?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接着我们师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如果一棵树的树皮被剥了,这棵树能活吗? 生:不能活了。 师:你有什么依据吗? 生:树皮是植物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停止了这种保护和物质交换,树的生命就会衰竭,最后死亡。 师:真聪明。 这种对话,跳跃了书本情景,又切合了书本原理,在更高层次上显现了学生的理解,在实际情景里,体现了学生生物基本知识的运用。这种对话视角独特,让学生品尝了生物学习的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