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指南》 笔记

学习《指南》 笔记

学习《指南》 笔记
学习《指南》 笔记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笔记

近阶段,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和孩子在一起做、一起学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认真的来完成,才能使得教育孩子的效果更好。《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它充分的体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直接通过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被禁锢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

作为一名家长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用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的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

首先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健康领域目标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习2014年度细分行业报告汇集制造行业报告互联网行业报告农林牧渔行业报告能力较强、性格开朗、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常常能做到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但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更需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因为,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的长处,要给他展现机会,让他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增强自信。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家长要使孩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地发展,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发挥他应有的才能。二是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交流。在语言领域目标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发现孩子不够认真时,要将说话相应放轻,语

速放慢,让孩子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灵活的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孩子的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能给孩子做个榜样,让他也能爱说、会说。在此基础上,家长也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多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尽可能多地创造孩子交流表达的机会。如来园、回家路上,和他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晚饭后活动时,和他交流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跟家人交流一下。在玩看图说话时,要让孩子看着图先说一句话,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他开动脑筋,说得更好。当然,在孩子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总是要给予肯定。三是要注重身边的教育。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领域的社会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说教得多,孩子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社会活动“买水果”的过程中,孩子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卖水果的人交流沟通的。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现鲜活的教育。我们在教育儿童时,要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感兴趣,喜欢读书,热爱劳动,喜爱艺术,有教养,有能力,有品位,拥有幸福的人生。作为家长,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学习,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授之以渔”,努力使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或他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所以在以后对子女的教育中,我将继续学习《指南》,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指南》社会领域要点解读

《指南》社会领域要点解读有感 《指南》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分为“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个领域。其中,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对社会情感的判断能力,对自己在群体、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认识能力,对群体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以及融入新的人际关系时所需要的交往能力等等。而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的归属感是儿童的精神需要。 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个群体例如家庭、班级、学校、家乡祖国等的归属感会影响他对这个群体的交流度和对群体规则的接受度。一般而言,归属感强的人往往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能自觉接受和遵守群体规则,会自动将个人与群体联系在一起,为自己身为群体的一员感到自豪并愿意与之共荣共辱。一个人如果对于群体没有归属感,就会产生孤独感,缺乏心理安全。所以,《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在这里,让我解读到了儿童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所经历的不仅是生活空间的转换,更是生活方式、角色身份、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在此的每个阶段,传授知识给孩子固然重要,但培养相应的良好品质更为迫切。幼儿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基层的品德教育阶段,加强幼儿素质教育,打造中国梦,是历史的重托,也是每个幼儿教师的应有的责任。 在如何进行幼儿的品德教育上,我认为首先,应教育幼儿学会感恩。感恩是一切美好情怀的起源,是孩子从他人的行为中感受幸福的根源。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抓住时机进行感恩教育。在日常小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从教育幼儿要尊重他人的劳动,爱惜粮食,不乱丢垃圾等日常行为做起,同时选择利用情景环境,如“参与节日劳动”来强化教育,进一步加深对感恩的认识。 其次,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今天的孩子明天必将面对祖国、面对世界。孩子从小接受爱国教育,长大以后会带着赤诚的爱建设祖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进行爱国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利用历史人物、组织参观学习、影片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领域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一)科学探究 1 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2 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1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 2 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3 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4 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目标三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 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2 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 3 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 (二)数学认知 目标一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 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

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 2 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3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4 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目标二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1 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 2 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 3 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4 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目标三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 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 2 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 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一)科学探究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教育建议: 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 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ν 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ν 2.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 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ν 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ν 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ν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指南中的科学领域目标

博乐幼教月工作重点 附件一:《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目标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在《指南》中,科学领域一共包括两个方面: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而科学探究又包括三个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数学认知也包括三个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老师们要认真学习指南,把握指南精神,在教育建议的指导下,开创性的完成我们每一次的教学任务。 (一)科学探究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二)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博乐幼教总教研部

纲要》和《指南》社会领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 (一)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社会领域 4——5岁 领域目标: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教育内容与要求: 1、通过谈话、对比等方法,使幼儿感受自己在长大,能做许多事情,体验 自我价值感。 2、允许幼儿自己选择活动主题,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支持幼儿努力解决活 动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自己的计划,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自尊自信。领域目标: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教育内容与要求:

《指南》科学领域解读

指南》中的“科学探究” 让幼儿园科学教育生动、有趣、严谨、有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 主要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变革历程 《指南》中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科学探究”的途径与方式 一、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改革进程 (20 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 [20世纪80 年代末] 常识——通过有趣的方式教知识 [20世纪90 年初、中期] 常识/科学——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展认知能力。关注科学与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 世纪90年后期] 科学——主动探究、发现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发现 知识。从小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强调探究即是目标,也是方法。“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 [21 世纪最初5 年:2001-2005] 科学——幼儿的探究活动需要精心设计,强调让幼儿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观测、记录获得的信息、得出结论和解释”的探究过程。 [2005 年以后:2005-2010] 科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强调精心设计科学教育活动,使科学活动蕴涵科学概念,是有探究价值、幼儿能够探究的主题和问题;提供有适宜结构的材料,让儿童简约地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把获得的科学经验、概念和能力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011 年以来] 科学教育要关注一系列核心概念,通过学习这些核心概念,使儿童能够理解自然、赞赏自然、有好奇心。(科学教育的10 原则和科学中的14 个大概念)| 二、《指南》中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探究、解决问题、尝试发现

幼儿科学学习的价值追求: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学与教的方式: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做中学、生活 中学、游戏中学 《纲要》与《指南》:基本精神一致,相互补充,也有细化,还有深化。三个目标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探究过程的不同方面。不能分别学习或单独训练。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强调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一定是在有意义的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的。 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一一首要/前提性目标

2018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除此之外,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教学,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部分解读大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部分解读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张俊 从《纲要》到《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儿童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的具体要求 两个文件的区别: 针对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幼儿园的教育;后者针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过程,强调怎样做;后者侧重于结果,强调会做什么 操作性不同:前者只提出各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教育要求;后者提出了各年龄段的具体指标 两个文件的联系: 最终指向一致: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需参照儿童发展的目标 教育理念完全一致:应以《纲要》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实现《指南》对教育结果的期待 内容范围一致:幼儿园教育的内容领域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领域相一致,《指南》的具体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和《纲要》具互补性。 《指南》有什么用 为幼儿园课程设计和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为家长和老师对儿童应当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有利于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观念。 为幼小衔接和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了标准,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指南》的结构 领域(分五大领域) 部分(每个领域分若干部分) 目标(跨越年龄界限,体现每个领域的基本内容) 分年龄指标(目标在特定年龄的具体要求) 教育建议(建议家长和教师开展的活动,以帮助儿童达到该年龄的指标) 《指南》的领域划分依据 体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方面 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的期望 考虑到和《纲要》的一致性 科学领域的组成 科学部分的目标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解读: 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全面的科学观 体现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科学观的转变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 探究不仅是方法,也是内容。 儿童不仅学习科学知识,也要学习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进阶(Tytler,2005) 三个维度 探索方式(随机探索-搜索推论-假设检验) 加工深度(现象描述-关系识别-解释) 变量处理(不能分离干扰变量-能认识到干扰变量-能控制干扰变量) 不同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班:感知观察,尝试错误的操作 中班:参与探究,开始解释和概括 大班:计划并实施探究(提出问题,收集信息,作出解释) 科学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科学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科学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指南与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科学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 科学教育要关注“大概念”(big idea)和组块化的知识。 儿童对概念的理解是渐进的、分阶段的。学前阶段是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的起步阶段。需关注早期阶段的学习进阶:如何给幼儿循序渐进的科学学习经验 数学部分的目标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重要观点解读: 数学是幼儿学习的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内容,是入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

《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 儿童科学不同于成人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WTT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反思:

我发现在《指南》中,“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多次出现,与《纲要》十分贴近。我认为: 一、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科学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材料,能让幼儿人人动手进行操作试验,观察试验结果,记录、表达、交流试验的过程,让幼儿体验试验的乐趣。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科学活动。 小班、中班、大班年龄阶段的目标各不相同。小班最简单,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中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大班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目标层次逐渐递进,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突出各年龄班的培养重点,使我们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目的更明确,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总之,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根据科学活动与科学区域游戏的的内容及指导原则,用主观上的行动,努力改善客观环境,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科学活动。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

四、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一)科学探究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教育建议】

1. 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 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 性感染和带动幼儿。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 找问题的答案。 通过拍照和画图的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 2. 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 鼓励并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 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 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可引导 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 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 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拆装装或动手自制玩 具。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4岁4~5岁5~6岁 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 仔细观察,发现其 明显特征。 2.能用多种感官或动 作去探索物体,关 注动作所产生的结 果。1.能对事物或现象进 行观察比较,发现其 相同与不同。 2.能根据观察结果提 出问题,并大胆猜测 答案。 3.能通过简单的调查 收集信息。 4.能用图画或其他符 号进行记录。 1.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 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 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 前后的变化。 2. 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 己的猜测。 3.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 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4.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 或其他符号记录。 5. 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 交流。 【教育建议】

指南社会领域解读

《指南》社会领域得解读 神木一幼马美霞主要内容: 一、社会领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得价值 二、社会领域得结构、目标、内容 三、幼儿社会领域学习得特点与指导要点 四、社会领域教育要特别注意得事项 一、社会领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得价值 ?每个儿童从出生得那一时刻起就处于一定得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就是儿童身心发展得基本条件,也构成了其身心发展得重要内容。因为人无论如何“天生就是社会动物”,社会就是个体发展得不尽源泉与广阔舞台;人每天都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充当着各种角色,表现着自己得社会性,社会性领域得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并在社会化得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得社会性与个性。 社会化就是个体学习与发展得基本过程。社会化得过程其实也就是个性化得过程 ?社会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得社会化——指得就是儿童从生物人(自然人)向社会人得转化;即获得人类所具有得基本特征(直立行走、言语交流等) ?狭义得社会化——指儿童成长为一个合格得社会成员得过程。 社会化得过程同时也就是个性化得过程。 社会化就是儿童学习与发展得中心任务之一,因为只有习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得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才能成为合格得社会成员。 ?幼儿期就是人得社会性发展得重要时期 1、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瞧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渐认识周围得社会环境; 2、逐渐内化社会行为规范; 3、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得认同感与归属感; 4、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得能力 ?幼儿期也就是人得个性初具雏形得时期 这一时期形成得对人对事对己得态度、个性品质与行为风格, 不仅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得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与智慧得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得学习、工作与生活。人得一生中,儿童时期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就是一个迅速发展时期。例如仅就脑得重量言,新生儿平均约390克,9个月得婴儿脑重560克,2、5岁到3岁得儿童脑重增至900—1011克,7岁儿童

社会领域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解析 一、社会领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 (一)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过程 ?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 ?什么是社会性? 社会性是指人由于社会生活而获得的特征和品性,是人的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化指的是儿童从生物人(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即获得人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言语交流、抽象思维等等); ?狭义的社会化则是指儿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融入所在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接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 ?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个性化的过程。 ?社会化----成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品质。 (二)为什么把社会领域作为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领域?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渐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逐渐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公民素质。 ?幼儿期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案例1 你画的这是什么啊! ?今天,大三班的美术活动是观察画“柳树”,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走廊上、院子里摆上一些桌子,几个人一组,面向幼儿园那两棵大柳树,开始一边观察一边作画。 ?婷婷画得非常认真,甚至专门跑到树下捡回一片柳叶,仔细看它的叶脉,然后一片叶子一片叶子、一条一条叶脉地画着。画好后,她很得意地想想身边的昊昊炫耀,可一转身,看见昊昊的图画纸上好像只有用水彩笔涂抹出来的一片绿色,婷婷忍不住笑起来:“你这画得什么呀!乱七八糟的!”昊昊看了看她,没说什么。突然一阵风吹了过来,昊昊马上抓住婷婷的胳膊说:“你看!婷婷一抬头,看见柳树随风摇摆起来,像一面绿色的旗子在飘扬。婷婷看看昊昊的画,又看看自己的画,说:“你画的是刮风时候的树,我画的是不刮风时候的树!” ?昊昊笑了,婷婷也笑了! 案例2 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呀! ?在家人眼里,小雅虽然只有3岁半,但已经像个小淑女一样了,文文雅雅的。?开学了,小雅上了一所条件不错的幼儿园,不到两个月,小雅做了一件让妈妈大吃一惊的事。 ?星期六下午,妈妈正在把一些用过的塑料袋折成小三角,准备收好再用。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心得

——健康领域心得体会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幼儿园健康教育作为课程领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的。 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幼儿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还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树立乐观自信坚强的品格,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幼儿园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全面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将为幼儿的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自由阅读和小组研讨学习等方式,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进行了解读,并进一步结合我们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深刻地理解了“健康”的涵义,并且将本学期健康领域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人际交往和身体素质和活动技能上面,同时也点燃了我工作的导航灯。 本园孩子个性强、活泼好动、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平衡能力发展较好,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走、跑、跳等动作技能,能听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但是由于年龄上存在差异,以及在认知、家庭、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仍有孩子存在自制能力差,在游戏时存在争执、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必须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 我个人理解,首先健康教育应贯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要集体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心理健康方面,要为幼儿园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

《指南》健康领域解读教学设计

《指南》健康领域解读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健康领域的内容。本课简述了健康领域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具体阐述了《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内涵。同时,围绕《指南》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从实践层面上概括了实现幼儿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要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阶段的首要任务,因此本课的学习特别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指南》概述后,学生对《指南》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三年级幼师班的学生在幼儿园实习了一学期,与幼儿接触较多,一定程度上接触到健康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施,在学习本内容会相对容易。绝大部分同学第一次认识《指南》,我将采用案例分析法、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指南》中健康领域的重要价值,掌握《指南》健康领域中所包含的子领域与子领域的目标。理解健康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要点。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掌握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指南》健康领域解读的学习,能够认识到幼儿健康领域的重要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 教学重点:健康领域中所包含的子领域与子领域的目标 健康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谈话法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法导入新课: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和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是第一位的。早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那么,新颁布的《指南》与《纲要》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南》从幼儿学习与发展角度提出了幼儿在健康领域应该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与健康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要点。 二、学习新知 (一)健康领域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健康的含义 [问题]有人认为能吃能睡没有病就是健康,同学们,你们认为这种观点对吗?(学生讨论回答) 究竟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1947):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指南》: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健康领域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指南—社会领域

《指南》社会领域要点解读 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因为个体只有习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 本文以问题解答的形式来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社会领域的要点。 1.《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的社会领域目标是一种什么关系 虽然《指南》和《纲要》中的社会领域目标在表述上不完全一样,但对其内涵进行细致的比较就会发现两者的一致性程度很高。《纲要》社会领域除了在“目标”部分提出了五个目标之外,还在“内容与要求”部分通过指出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最终希望达到什么结果”的方式将一些比较具体的目标表述出来。最终希望达到的结果就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换句话说,也就是“目标”。而《指南》对目标进行了更高层次的分类概括,它将社会领域的所有目标归纳为“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部分,提纲挈领,条理更加清楚,重点更加突出,更好地反映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即在交往中学交往,在适应中学适应。 2.《指南》为什么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予领域子领域为什么提那些目标

《指南》社会领域一开始就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3.《指南》健康领域中有关于“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科学领域中有关于“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等看似社会领城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那么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什么关系 4.自我系统的发展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什么它没有在《指南》中单列这部分内客可以“教”吗 《指南》没有把自我的问题作为一个子领域单列出来,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如果把“自我”单列,那么与“自我”同等重要的对他人的态度、行为必然也要单列。否则,只突出“自我”,不突出“他人”,不仅与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一致,而且是不科学的,因为“自我”是相对他人而存在的,正如心理学家米德所指出的那样,“自我只存在于一定的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自尊、自爱与尊重、关爱他人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5.幼儿的社会学习的方式、特点和基本途径是什么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不同的内容往往又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例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尽管有一定关系,但各自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与规律还是不太相同的。教师需要较系统地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方能较全面地把握。 一般而言,如《指南》所指出的,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主要是

《指南》科学领域解读

《指南》中的“科学探究” ——让幼儿园科学教育生动、有趣、严谨、有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 主要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变革历程 ●《指南》中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科学探究”的途径与方式 一、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改革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 [20世纪80年代末]常识——通过有趣的方式教知识 [20世纪90年初、中期]常识/科学——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展认知能力。关注科学与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世纪90年后期] 科学——主动探究、发现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发现知识。从小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强调探究即是目标,也是方法。“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 [21世纪最初5年:2001-2005] 科学——幼儿的探究活动需要精心设计,强调让幼儿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观测、记录获得的信息、得出结论和解释”的探究过程。 [2005年以后:2005-2010] 科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强调精心设计科学教育活动,使科学活动蕴涵科学概念,是有探究价值、幼儿能够探究的主题和问题;提供有适宜结构的材料,让儿童简约地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把获得的科学经验、概念和能力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011年以来] 科学教育要关注一系列核心概念,通过学习这些核心概念,使儿童能够理解自然、赞赏自然、有好奇心。(科学教育的10原则和科学中的14个大概念)| 二、《指南》中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探究、解决问题、尝试发现 幼儿科学学习的价值追求: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学与教的方式: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做中学、生活中学、游戏中学 《纲要》与《指南》:基本精神一致,相互补充,也有细化,还有深化。三个目标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探究过程的不同方面。不能分别学习或单独训练。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强调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一定是在有意义的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的。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首要/前提性目标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重要/关键性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子领域、与目标分别是什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子领域、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健康领域 1、《指南》中健康的定义是什么?(P55) 答: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什么?(P56) 答: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3、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对幼儿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P56) 答:(1)对于个体而言,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身体和心理发育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能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于社会来说,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环节,也体现出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4、健康领域中所包含的子领域?(P57) 答:健康领域中包含身体状况、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子领域。 5、健康领域中各子领域的发展目标?(P57) 答:(一)身心状况:(1)具有健康的体态 (2)情绪安定愉快 (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二)动作发展:(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成人应为幼儿提供怎样的生活环境?(P67) 答:(1)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物质环境,照顾好幼儿的日常生活,这直接关系到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2)为幼儿提供一个温暖、轻松、支持的心理社会环境,使幼儿感受到成人给予的尊重、理解、关爱和接纳,使幼儿愉快地生活和活动,并形成安全感和对成人的信赖,这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7、幼儿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哪两方面入手?(P70) 答: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 (1)以幼儿身体素质为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 (2)有目的地将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8、围绕幼儿运动中的安全,我们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P73) 答:(1)幼儿运动的场地要开阔、平坦,并要有一定的弹性。 (2)幼儿的运动器材要牢固、安全、并适合于幼儿。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一)对《指南》健康领域的整体认识 1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 什么是健康?怎样理解幼儿的健康?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幼儿在健康领域需要学习和发展哪些内容和能力?上述问题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和家长一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时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而这些又与我们具有怎样的健康观念直接关联。 《纲要》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概要阐述了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指南》则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围绕这样的健康观念展开的。 2.健康领域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为幼儿园开展健康领域的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 “身心状况”包括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正确健康观念的重要体现。其中,根据幼儿体态发育、情绪表现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 “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目标。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是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阶段正式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为今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重要能力。 《指南》健康领域所包含的这三方面内容为我们开展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保育与教育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3.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与其他领域密切关联 《指南》指出,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例如,幼儿发育良好的身体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幼儿只有体质强健、情绪愉快,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之中,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科学领域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领域理解与实施交流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科学领域的话题,希望我能从理论知识的理解加上现实工作中的实际相结合出发,让大家对幼儿科学探究的理解与实施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各位对我今天的交流提出建议和意见,大家共同深层次的探讨《指南》的精髓。接下来,然给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互动话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大家知道,从2012年《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颁发并实施至今,我们老师们对《指南》的解读应该都有很多次,那么在《指南》中的五大领悟中为什么只有科学领域中会区分为“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子领域?其他领域的子领域都是相辅相成,而只有科学领域的两个子领域是相对独立而却又相对助益的?我们首先从概念确定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包括什么内容?(动植物生长、自然灾害的发生带给我们人类的影响、有轮胎的物体移动快一点,等等一切有关于生活或自然界中的问题)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什么?幼儿或教师提出或发现问题(,这个问题一定是自然事物现象中的)——然后引导幼儿大胆进行预测推断(也就是教师要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就发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引导帮助幼儿进行调查验证(教师或幼儿可以通

过观察、分类、实验、测量等方法对推测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幼儿对自然界事物现象进行探究并形成解释的过程可以成为幼儿的“科学探究”。那么数学认识是什么?或是说有哪些内容?(数、量、以及数量关系、形状、空间)那么儿童基于对自然环境中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形成的对其逻辑关系的理解,可以称为数学认知。从概念意义上我们可以确定科学探究是幼儿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的,而数学认知则是幼儿发现客观世界规律和有序性的。这就是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的不同和相互助益的地方。(动植物生长不同进行分类,是科学,知道植物所需水分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植物,但是要是对有多少种相同植物进行数数和配对,就属于数学认知。还比如:我们让孩子感知为什么有轮子的移动就较快?是不是所有的轮子都能移动?这属于科学探究。而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不能很好的移动,我们重点让幼儿认识了形状,属于数学认知。)在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础上,我们一起看看,科学探究目标及其表现目标1,这个如果我们从三维目标制定说,这属于什么的目标?(喜欢探究是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 2.具有探究能力是方法技能的。目标3.认识事物现象是知识经验的。在明确了科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后,我们在组织活动中对目标的把握和制定是不是就更明确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科学探究的核心理念是什么?1.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探究—解决问题—尝试发现。2.幼儿科学学习的价值取向。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