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
小学苏教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案

第四册美术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安排:

苏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既有生动有趣的活动,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全册共有十六课,其采用的形式有想象画、小制作、等等,他们与其他年段的相应内容贯通衔接,形成纵向的联系。教材采用了

大量的名家名作和学生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现代感,充满童趣,构图饱满,用线粗犷流畅,用色大胆明亮,每一课所配文字生动、切题,无论是给教师还是给学生,都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参考范例。

二、教材重点难点:

本册学习重点以“感受”为主,在各课时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引导其多看、多想、多说,培养对美术的感受力、创造性力,提高思维的想象能力和作品的审美创作能力。

在本册内容中,《画感觉》是小学生不易掌握的,预计在该学期的学习中,运用抽象的色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会增加一些课时,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三、年段特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既具备幼儿的童趣,又兼顾成长的幻想,以及一年级奠定的美术基础。这使其拥有自由的想象空间,简单的表现能力,综合以上因素,培养美术兴趣,加强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大胆的进行创作是这年级的重点。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1课——各民族朋友(2课时)

第2课——各种族朋友(2课时)

第3课——画感觉(1课时)

第4课——动物朋友(2课时)

第5课——青花盘(1课时)

第6课——花儿朵朵(2课时)

第7课——我爱树木(2课时)

第8课——树上树下(2课时)

第9课——水墨画树(1课时)

第10课——点线面(1课时)

第11课——会变的花、树、叶(2课时)

第12课——来画虫(2课时)

第13课——我做的虫(2课时)

第14课——你会设计邮票吗(2课时)

第15课——想想、写写、画画(2课时)

第16课——各式各样的椅子(3课时)

教学设想策略

结合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本学期教学拟从以下方面做有效尝试:

1、为方便学生携带工具,将绘画内容与手工内容拆分,课目相对集中,。

2、学期中安排一定量的绘画创作活动,利用大量的儿童画作品为校园和班级创设艺术的环境,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开展校园美术学科活动。

3、继续进行学科的综合化教改实验。

分课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与欣赏美术画册,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对新学期美术学习任务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激发学习的欲望,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

2、说说自己对美术学习的希望和打算,交流心得。

3、明确本学期的美术学习要求以及具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注意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观看、欣赏新教材,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新学期书本、同学以往的作业和作品。

·学生准备——彩色水笔。

学习过程:

·回顾与总

结:

1、在组长的组织下对上学期的美术学习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讨论,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

2、发表自己对本学期学习的想法,说说具体的打算。

·欣赏与了

解:

1、学生采用摸、看、比、说的形式观看新书,初步的了解新学课本,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1)这本新的美术书与原来的有什么不同?

(2)你更喜欢那一本?为什么?

(3)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课?为什么?

(4)你希望老师用怎样的方法来教?

(5)你认为学好美术课要作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2、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在老师的组织下,将练习画本上的画纸一一上缴,集中摆放,看哪一组收缴得又快又齐。

3、听老师提出的新学期学习要求。

(1)每次课前准备好美术用品和工具。

(2)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3)保持作业时的教室整洁。

(4)针对各班特点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后札记:

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最好的表现迎接新学期的学习,带领学生了解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为本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课各民族朋友(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欣赏各民族服装,学会观察、描绘少数民族服饰,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操作领域:能基本画出少数民族朋友的服饰特点,训练造型能力。

3、情感领域: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体验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绘画(手工)表现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与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人物的结构,善舞民族的动态描绘,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的描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我爱中华》,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种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表现不同民族人物的作品。

2、学生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物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可用于表现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教师先播放歌曲《我爱中华》,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总结:这首歌曲叫《我爱中华》,中华就是指我们整个中国。

2、出示中国地图,上面标注了不同的民族。

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在中国这么辽阔的土地上分布这许多民族,你们知道有多少民族吗?

总结:没错,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各个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有各

具特色的服饰、语言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各民族,去看看我们的好朋友们。书写板书

(二)、新授

1、小组讨论,你所知道的少数民族,比比哪组说得多,说得好。说出一个加颗星。

2、每组选出一个最不熟悉的民族,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文字、歌曲等,一一进行

介绍。

介绍的方面:A、服饰特点、色彩搭配(从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讨论)

B、风土人情(蒙古族:赛马,朝鲜族:腰鼓舞,傣族:泼水节等等)

C、生活习惯

(三)、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事先准备几套少数民族服装,或者材料,请学生选一名模特,用所准备的材料对模特进行装扮,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特征把握的最准确。

2、教师示范作画过程,并讲解作画步骤。

(1)、画出人物简单的躯干。

(2)、在身上画出一种少数民族服装,注意要简洁概括。

(3)、添加漂亮的图案,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加上具有特色的饰品或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

3、欣赏画家表现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学生作品。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注意:人物的动态,色彩的搭配,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四)、小结,拓展

1、作业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2、听歌曲,猜民族。

教师播放少数民族歌曲,请学生根据各个民族的特点,猜猜各是什么民族。

第2课各种族朋友 (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世界各民族相貌特征、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服装打扮等。

2、操作领域:观察不同种族人的外貌特征,用线条和颜色把他们画出来或进行形象装扮与表演。

3、情感领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继承与交流,从中认识美术、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族的外貌特征和种族文化、种族习惯。

教学难点:用适合的方式表现各种族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各种族人物图片

学生准备:了解不同人种的风俗习惯,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华各民族朋友,今天老师又带来了几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2、提问:你认识他们吗?

总结:看来,同学们对世界各种族朋友的了解真不少呢!那你能找出这些外国朋友和我们中国人有什么不同吗?(从皮肤、发色、眼睛、脸形、五官上进行引导观察)

3、体问:你知道各种族的差异是怎么产生的吗?

总结:由于地面上各处自然环境不同,在温度、雨量、阳光等存在差异,又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体形的发展,就分化出了现在世界上不同的人种。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保护皮下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免受紫外线的袭击。所以长期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种变成了黑种人,他们的头发卷曲、覆盖头部,有隔热作用。而长期居住在高纬寒冷地区的人群,鼻子狭窄,使冷空气较慢进入气管和肺部。他们体形比热带地区要粗壮,肤色也较浅。这些特征代代相传,以至人类在地面上分衍成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

4、揭示课题,书写板书

师:你还想了解更多不同种族朋友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各种族朋友》。(二)、讲授新课

1、游戏:你知道吗?

(1)、师来表演不同的“问好”形式?请学生有肢体语言来表示不同人种的风俗,其它同学猜一猜。

(2)、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你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4)、介绍我了解的种族。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相貌特征、服装打扮、风俗习惯。

2、创作与表

(1)、师生共同欣赏各族人的图片,认一认是哪个种族,哪个国家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2)、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A、抓住特征

B、概括特征

C、夸张特征(注重细节)

(3)、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

(4)、老师提示:

A、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

B、表现时抓住人物的外形及服饰特点。

3、反思与评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如果……,那

就更好了。”

(2)、课后学生可以举办一个各种族的服装秀。

第3课画感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各种感官,了解自己的感知能力。

2、学会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画出冷、热、湿、凉爽、安静、痛、痒等感觉。培养

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大胆做画的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

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感知觉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箱子和各种杂物、课件、绘画工具、一些食物,欣赏课件、范画、图案参考。

学生准备:彩色水笔,调配颜色用的笔、盘、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

1、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闻到很香的味道。(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嗅觉)

2、师: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二)、感知与体验、

1、品尝水果: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尝一尝,尝出这个水果是什么?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品尝(苹果、甜味)

(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味觉)

2、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

(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再次补充课题:画)

师: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

勇士。

生:创作

师: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

师: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课件显示另外四张甜味作品)师:你喜欢哪一张?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

3、引出酸味:

师: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师: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

4、品尝食物

师:老师今天要让同学们过把瘾,吃一吃食物,看看你还吃到了什么味道的食物?通

过你的表情告诉大家,并且说一说给你带来了什么色彩感觉。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食物中还有这么多的颜色呢!而且不同的味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感觉。

(电脑岩演示体现其它味道的色彩)

5、闻一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样东西,想请你们上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

(大蒜、洋葱、生姜)

生:我闻出了……

师: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

多的呢!

6、找一找

师:(教师出示一多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

(电脑演示自然风光图片。如:大海、沙漠、花草、春雨、草原等)

生:指名回答

7、再次引申

师:原来自然界中也有这么多的味道,正是因为自然界如此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显得

更加的幸福和快乐。你们瞧!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是多么的快乐呀;过生日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祝福,亲朋好友的祝福,还有小伙伴的祝福,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电脑演示一组幸福生活的图片)

师:可是,在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没有宽敞的教

室、没有象样的桌椅,有些孩子甚至由于家境的贫穷而被迫辍学!

(电脑演示一组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情景)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两段片子心里肯定充满了不同的感受。老师今天准备了

四种不同味道的饮料,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选出最能表达你感受的饮料。(三)、创作与表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四)、展示与评

价:

师: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

辣等多种味道。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第4课动物朋友(一)(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以动物教学为切入口,通过电影片段的欣赏自然过渡到人物教学,即“我和动

物朋友”这一主题。通过“以人物为主体”和“以动物为主体”这两种构图形式展开教学,使宽泛的主题得以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都想画、敢画、会画、能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对人类与动物的亲近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绘画表达自己与动物之间有趣的经历或想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表现人与动物相处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1、人与动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及如何在简单的构图中体现两者和谐亲密的关系。

2、能通过对动物神态的描绘提高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图片、资料、电影《宠物侦探》片段、CAI·我和动物朋友、剪纸小红马。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手工工具、各类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之“我”的学习

1、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指的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我”的个性中有那些动物的特点?

2、教师介绍人物的绘画方法:用圆形画人的头部,用半圆形画人的身体,两种形状

组合后,再任意添加发型、表情、四肢,可以画出各种形态各异的人。

3、练习、学生在作业纸背面练习画人物,可以是画自己,也可以画自己的同学、朋

友、家人。拉近我与动物的距离,回归爱心和童心世界。用最简单的几何形讲解人物的各种造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画、会画。充分开阔思路,画出“我”或“我”

身边的其他人。

(二)、教学内容之“动物”的学习

1、师生按照一定的节奏拍掌,共同完成“对口令”游戏。教师问前半部分,同学迅

速接后半部分,如:(师)呱呱呱呱——(生)青蛙叫——

2、师生共同完成“模仿秀”游戏。选出表演的同学上台,根据教师逐一出示的挂图,

模仿图中的动物,全班同学根据表演者的动作猜测是哪种动物。

3、4~6人分组讨论,向同伴介绍与动物有关的人、事、物。

4、教师点击课件中的“动物”字样,学生观看由基本形演化而出的各种动物造型。

用音乐课上的节奏练习做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肢体模仿动物的典型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上两环节从形声两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用最简单的方法演绎动物的各种姿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想画、要画。

(三)、教学内容之“朋友”的学习

1、教师点击课件中“朋友”字样,全班同学欣赏一组表现人与动物在一起活动的摄

影作品及名家名画。

2、利用前面环节在黑板上画好的人物与动物,教师向学生介绍并演示人与动物在一

起的两种构图方式:

方式一:画面以人物为主,四周添加动物。

方式二:画面以动物为主,背景添画人物。观赏名家名作,提高审美能力。由大师

作品顺利过渡到此知识点的讲解与演示,主要介绍最基本的两种构图方式。(四)、“我和动物朋友”的创作

在作业纸正反两面作业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面,并用其中一种方式构图,将画面画完整,画出人与动物在一起友好共处的场面。此环节是本课的第三次练习。有前两次基础,作业更有把握,且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五)、展示与评

价:

1、用文件夹将学生完成的作业装订成册,即成一本本画册,将画册内的作业在投影

台上展示,同学一边欣赏,一边发表看法。学生有成就感,并在展示过程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

2、欣赏剪纸小红马和唐三彩立马等作品,让学生知道,动物是在我们的艺术与生活

中是永恒的主题。除了画以外,还有各种艺术形式,日常生活用品也离不开它们。玩具、学具、服饰、箱包等都有动物的形象。大家要与动物做朋友,共同生活在地球妈妈的怀抱中。看赏各种以动物为主题的艺术品及日用品,让动物和人类更亲近。

第5课青花盘(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青花盘和青花瓷作品,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

2、尝试用单色彩笔设计新颖、别致的青花盘。

3、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圆盘内设计画面。

教学难点:画面的安排要适合圆形,画面要简洁、生动、线条流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青花瓷,纸盘、颜料等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青花瓷和青花盘的图片或实物资料,纸盘和颜料。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

1、画圆比赛

教师徒手在黑板上画个又大又圆的圆,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试试;

通过对比讨论,选择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再来画个圆。

2、点题

教师出示用布盖住的瓷盘,请学生猜:“老师这有个圆东西,你能摸一摸,猜出它是什么吗?

你们家中有这样的盘子吗?说说它们的用处。

小结,这种质地的盘子我们称它为瓷盘,盘中绘有青色图案的瓷盘我们又称它为青花盘,板书——青花盘。

(二)、学习与创

1、简介青花瓷:青花瓷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珍品,洁白的瓷和深沉的青蓝色,对比

鲜明而又色调单纯,显得朴素雅致、清新自然。

瓷器的英文与中国的英文同为:‘CHINA’,可见,瓷器是一种代表中国的艺术,外国友人认识中国从认识瓷器开始。

2、初次尝试:

用蓝笔在刚才画的圆上进行添加,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装饰;

将画好的圆盘沿边剪下

同座位互相欣赏,介绍自己的青花盘

3、选择两种不同的学生作业进行比较

(1)配有环形花边纹样,适合盘子外形

(2)直接绘以图形适合盘子的圆形

4、你知道盘子还有哪些形状?

5、学生练习:以单一蓝色设计一任意款式的青花盘

(三)、展示与评价:

开个青花盘的展览,选出你最喜欢的青花盘

第6课花儿朵朵(一)(二)(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

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2、情感目标: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

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3、操作目标: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

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

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花的图片,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水彩笔、橡皮泥、彩纸、

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知与体验

1、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校园里的鲜花都开了……

师:你知道有哪些花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儿朵朵》

2、欣赏花(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3、提问:

(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

师:你知道花的结构吗?

4、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花的名字接龙。

(2)它的名字是什么?

(3)它长得什么样子?

(二)、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1、花不仅好看还会说话,表达感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花的语言吧!你还知道其它的吗?

2、你能试一试画一朵自己喜欢的花吗?请几个同学上黑板演示。

3、欣赏各种不同的描绘花的艺术表现形式。

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想一想:你准备怎样画更好看?

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

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三)、创作与表现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四)、展示与评价: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

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校园里有这么多美丽的花,

你能想一句宣传语来提醒大家吗?

第7课我爱树木(一)(二)(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观察中学会欣赏美的事物,美的树林。在欣赏中尝试理解美。

2、操作目标:

运用基本图形进行创造性树林图画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及动手能力。从撕、拼、贴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养成认真作业,细心工作的作风。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美丽的树林,激发学生热爱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各种基本图形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注意画面整体效果。如构图的美观,色彩的和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动物头饰数个、剪刀、胶水、挂历纸、彩纸。

学生准备:旧挂历纸、彩纸、胶水、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打开录音机)。

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小鸟的叫声)同学们想象一下小鸟在什么地方鸣叫?(树林里),现在,让我们一起到树林里看一看。

2、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

在美丽的树林里,到处可以见到高大挺拔的树干,郁郁葱葱的树冠,漂亮极了。林中小鸟欢叫,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在快乐地生活,花儿也张开了笑脸,引来了美丽的蝴蝶。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剪贴制作这些美丽的小树。

(1)、学生听音乐。

(2)、学生回答,激发兴趣。

3、拼贴练习:

(1)、谈话: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基本图形,现在请看(出示图形)。

问:A、这是什么图形?

B、它们像什么?

(2)、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选图形,拼贴一棵漂亮的小树。

(提醒同学想一想,哪个图形适合做树冠适合做树干)

(3)、问:同学们想一想,树林里还有什么?

(4)、出示动物头饰,请几位同学扮演小动物。

(5)、多美的小树,现在老师就教你们做一棵美丽的小树。

A、学生观察回答:椭圆形、半圆形、梯形、长方形、三角形、树干和树冠。

B、学生拼贴小树.其余学生观察。

C、小动物在树林里蹦来蹦去。

4、示范制作过程

(1)构思:老师先想一想做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选材:(出示挂历纸)根据挂历纸上的图案的颜色勾画出需要的图形。(3)剪或用手撕。

(4)拼贴:(出示白纸)在作业纸上拼贴一棵美丽的小树。

(二)、创作与表

1、出示范例。谈话:老师这里有很多小树,都是用挂历纸和彩纸做出来的,你们觉

得漂亮吗?

2、作业要求:同学们,你们做的时候也要这样构图大方,色彩鲜艳。

3、欣赏同龄人作品,打开课本16页。

谈话:瞧,他们做的小树多漂亮,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出比他们做的还要美的小树来。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谈话: 老师把这些小树放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茂密的树林,成为小鸟快乐的家园。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小鸟建造更多美丽的家?成为小鸟的好朋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小鸟最喜欢做的又快又好的同学,现在请同学们手中的挂历纸或彩纸剪或撕出基本图形,制作出一棵美丽的小树,做完后放在小树林里做小鸟的家。

(2)、要求:贴出一幅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3)、巡视时及时鼓励能巧用纸的花纹和颜色的作品,并向学生展示。(4)、提醒学生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三)、展示与评

价:

1、学生将作业放到小树林里,请同学们评议自己喜欢的作品。

2、教师从设计、色彩等方面进行全班性讲评。

3、将小动物头饰送给优秀小设计师。

第8课树上树下(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编或想象一个有趣的发生在树上树下的故事,故事中的形象有动物和人物。

2、启发学生使用各种材料,用不同的表现方法独立或合作表现树上和树下发生的有

趣的故事。

3、为学生们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体会创编故事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想象,创编有关树上树下的有趣故事。

教学难点:学生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表现。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道具等

·学生准备:多种材料

四、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一、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欣赏《树上树下》的作品,并请他们说说表现的内容。

2、教师根据作品创编故事,你想不想也编一个故事并把它们表现出来呢?

3、揭示课题,进行板书:《树上树下》。

二、新授

1、观看录象,感受树林中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的童话情节改编《树上树下》的故事。

3、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模仿故事,评选最佳表演组合。

4、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这个故事呢?

5、欣赏、讨论本课中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表现的方法

6、讨论我们将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个有趣的故事。

7、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分工?如何制作、如何谐调?

·创作与表现

1、教师简单的示范创作过程。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现《树上树下》。

3、教师巡回辅导。

·展示与评价:

1、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2、互相评价,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3、谈谈合作的感受。

第9课水墨画——树(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国画,感受其变化丰富的墨色效果,增强对国画的兴趣。

2、通过谈话了解更多有关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3、学习树的绘画技法,尝试、体验毛笔的用墨效果;大胆用笔,学会在不同的地方

用不同的笔法,对国画中写意画的概括性有所感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毛笔画树的基本画法,重点的对树的结构形态的掌握。

教学难点:画树叶、树枝时,要注意用墨用水的要求。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的范图数张、国画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大、小毛笔两——三支、墨汁、废旧报纸等。

四、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教师展示学生上一节课的绘画成果,师生共同赏析。

2、学生说说自己知道最有特点的树。同学可分成4人小组展开讨论与交流。教师用

实物投影打出照片,知道的同学就图片中的树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3、师生共同观看、欣赏中国画中的山水画,教师向学生作介绍:

山、水,“江山”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祖国的象征。中国的山水画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基本独立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是讲究意境,画家描绘的景色,总有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寄托。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用国画表现的山、水、树,水墨在宣纸上皴檫,晕染的效果正

好用来表现树的裂纹。

4、学生作观察、讨论活动。

(1)观察树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结构、造型等。

(2)对山水画仔细观察,重点学习山水画中树各部分的表现笔法,如树干、树枝、

树叶等。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山水画中的树和照片上的树有什么不同,这样画有什么

好处等等,自己也可以在纸上试试笔并概括出一~三种方法。

·创作与表现:

1、教师演示树的画法(先从主干或大枝条画起,再添加小枝和树叶):(1)用大笔横扫或重按,可以画出粗大的树身。

(2)笔锋画出的细线,变成细枝纵横。

(3)干笔的檫痕,恰好画成树皮的裂纹。

2、同学对老师的绘画步骤进行回顾,对范作发表看法。

3、老师出示各种形态树的参考图例,供学生参考。

4、请个别学生展示绘画过程。

5、有条件的同学进行水墨绘画练习,其余同学可以其它绘画形式进行练习。·评价与反思:

1、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的成功之处或感觉比满意的地方,请同学在帮

忙看一看,画面上还可以添加什么东西。

2、为自己的画题字,注意题跋、落款,尽量模仿大师的样子。即有:名、号、时等。

第10课点线面(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点、线、面三元素的含义,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及存在意义。

2、明确点、线、面的构成方法,体会点、线、面的艺术魅力。

3、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和设计、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艺术品的欣赏,了解点、线、面的抽象表现形式与具象表达方式,感受其存在意义和重要地位,体会其在我们的生活中呈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教学难点:通过对点、线、面的形态组合,创作抽象或具象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绘画作品等。

学生准备:常用作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知与体验:

1、感受线的魅力

(1)欣赏吴冠中的《流光》、《狮子林》、《紫藤》等作品,

看了这些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些什么?

(2)解读线的丰富变化——粗细、曲直、长短

你还知道线有哪些变化——单线、双线、实线、虚线

(教师黑板演示)

2、解读线的语言

(1)线:相对细而长的形态,千变万化、富于表现力。

(2)不同的线条表达不同的含义,传递不同的信息(以图说明)圆滑、流动的线条

传达了和谐与轻柔;尖锐、粗糙的线条传达的则是冲突与力量。

·学习与创

作:

1、认识面

(1)再看我们的作业纸上,除多了几根线以外,你还能发现什么?

(2)在我们画线的同时,无形中已构成了面。

(3)面:占据大空间,宽窄比利适当的形。

(4)找一找:教师示范画上的线与面、同学作业纸上的线与面、大师作品中的线与面。

2、认识点、理解点:

(1)大师们的作品中,除了线与面,还比我们多了一样东西,知道是什么吗?(2)点:点是相对集中、面积相对小的部分。

(3)请你画画点:学生在黑板上画各种点,

3、“点、线、面”的情感:

(1)点:有小巧简洁、活泼灵动之感。

(2)线:适于表现运动感和速度感。

(3)面:适于表现平静感和扩张感,给人以沉稳而概括之感。

4、学学大师:在欣赏过程中体验“点、线、面”的艺术魅力。

(1)欣赏抽象作品——米罗、克利、康定斯基,以接纳的心态感受其美,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2)小结:点、线、面是不可分割的一家子,有了它们三个成员的参与,画面会变得丰富多彩。无论构成形态无论如何复杂,都离不开“点线面”几种基本形态(点题:板书——点、线、面)

(3)学着大师的样——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画一幅抽象的画。

·评价与反思:

1、作品完成后,先请同学猜测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再请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和方法,让大家共同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作品,看画面上“点、线、面”的搭配组合是否和谐,

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感知与体

验:

1、回顾同学们上一课时的作品

2、欣赏与体会

(1)欣赏具象作品——《高空谱曲》、《秋瑾故居》等。

(2)分析作品中的点、线、面基本元素,体会其传递的艺术魅力。

(3)小结: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点题:板书——点、线、面)今天,我们在生活中,找一找随处可见的点、线、面。·学习与创

作:

1、寻找生活中的点、线、面

(1)师生共同观看书中“点、线、面”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点、线、面。(2)同座位互相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点、线、面”。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有关“点线面”的话题。

(1)“点线面”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在人们生活中所占位置重要,必不可少;

其次,从生活用品、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具体地分析。

(2)“点、线、面”的构成方式:

点:点是相对细小的形象。所谓细小是相对与周围的环境而言。分为有序和无序两种组合。

线:有粗细。当其宽度与长度差异悬殊时方能成为线。线分为直线、曲线等。面:占据大空间,宽窄比利适当的形。。

3、作业要求:

(1)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画一幅具象作品

(2)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可用“点”、“线”、“面”分别造型,也可以综合起来。

·评价与反

思:

1、看赏同学们的作品,体会作品中“点、线、面” 传递的情感。

2、自我表达对“点、线、面”的理解与认识。

第11课会变的花(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花卉的大致生长情况以及它们的基本外形特征。

2、尝试比较花卉原始形状与花卉变化形状之间的不同,体会对称式花卉图案和均衡式花卉图案的装饰性形式美。

3、能够运用点、线、面三元素、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设计花卉图案,采用、简化和

添加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设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先简化花卉的外形,再在外形轮廓的基础上适当添画、完成创作。教学难点:图案变形的创作过程中注意保持花卉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花卉实物、花卉图片、花卉图案图片等。

学生准备:日常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

验:

1、闻——感受其香

(1)独用嗅觉感受花卉的芳香

(2)猜一猜:是花(板书——花)

2、看——感受其美

教师展示一组世界各国国花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指认图中各种花卉的名称及国籍;

3、说——展现其多姿多彩

同桌同学再彼此说说自己知道的花卉常识,如:花的气味、外形、颜色、作用怎样,花的生长、栽培、种植、养护如何等。

·学习与创

作:

1、观察与写生:以线描的方法写生花卉

(1)教师示范,并以语言表述写生的点滴感受,给学生明了的学习方法。(2)以小组为单位线描1-2朵花

(示条件而论,可室内写生、也可室外写生)

3、概括花卉的特征:

(1)每朵画都有花瓣、花心组成

(2)不同品种的画,其花瓣、花心、颜色也有所不同

4、花儿变戏法——看看、说说、想想

(1)教师出示写生花卉与花卉图案(点题:板书——花儿变戏法)

(2)寻找异同之处——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可围绕以下话题展开:

(花卉图案保留了花卉原形的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如此保留?)

5、教师根据学生概括的方法,尝试设计花卉图案。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发表自己的意

见,教师按大家的建议及自己的经验完成花卉图案的设计。

6、师生互动学习,探究创作表现的方法。

(1)教师按这一花卉的原形设计一个与刚才所画花卉图案不同的图案,如果刚才画的是对称式,则再画一个均衡式。或反之。

(2)师生共同观看、交流两种形式的图案,比较它们不同态势的形式美。(3)请同学画花,教师将他们的花心、花瓣进行从新组合,在以点、线、面三元素进行装饰。

7、大胆尝试: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表现形式进行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作为创作的原形。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目录 第1课聚聚散散 (2) 第2课点的魅力 (4) 第3课“五谷”作画 (6) 第4课主体与背景 (9) 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 (11) 第6课色彩的渐变 (14) 第7课色彩的情感 (16) 第8课我画的动漫形象 (20) 第9课对称的美 (23) 第10课那一刻的我 (26) 第11课走进春天 (30) 第12课平凡的美 (32) 第13课吹塑纸版画 (34) 第14课藏书票 (36) 第15课设计文化衫 (38) 第16课千姿百态的帽子 (42) 第17课会游的玩具 (45) 第18课电脑美术---笔刷画画 (47) 第19课光的魅力 (49)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51)

第1课聚聚散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小学美术苏教版第一册完整教案设计

教学工作计划 本《标准》的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现领域要求学生尝试用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饿乐趣。 设计应用领域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领域要求学生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领域要求学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教学进度表 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完成周次周次 1 准备课走进大自然 2 七彩生活 3 新花布新衣服 4 圆圆的世界 5 方方的物 6 找找三角形 7 形的组合 8 拼拼插插 9 太阳和月亮 10 秋天来了 11 水墨游戏(一) 12 玩泥巴 13 难忘幼儿园 14 像什么呢 15 站起来站起来 16 画声音 17 卡通卡通 18 土与火的艺术 19

苏教版第 1 册美术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走进大自然》教时 1 日期月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2、熟悉作画工具,学习使用方法,训练调色能力。 3、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是美丽的,用这些色彩来画成的图画也美丽的重点 与 难点 1、认识色彩,学会调 色、涂抹。 2、能感受到大自然的 色彩美感,激发情感 共鸣,并把这种情感 一直延续到作画过程 中去。 教学过程 时间活动板块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交流方式 2-4' 课堂常规教 育 材料准备、课前准备等记忆 3’ 核 心 过 程谈话导入 1.(看相关录像)九月的校园是 最美丽的,老师一路走来,看到 许多美丽的景色,你们想不想也 出去走走?看看? 2.看的时候,要求大家完成一个 小任务,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大 自然中找出各种颜色,看哪个小 组找得多,找得快,并且能说出 它们的名字。 学生活动,找色 彩 在大自然里边看 边交流,学生独立 思考,并互相比赛 5’户外欣 赏,亲近 自然 1.(看相关录像)或者带领学生 快乐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指导 他们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脚边 的花草树木,房屋,近处的物体 和远处的景物,他们都是什么颜 色?有你说不出名字的颜色 吗?,同时教师还要提醒组长安 全带领组员开展活动。 小组活动,并由 小组长汇报给老 师活动情况 学生回答 互相寻找颜色后 交流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年年有余》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鱼文化源远流长,“年年有余”是其主要的精神寓意之一。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各种器物,留下了大量鱼形纹样作品。这些作品主要通过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设计,更是人们在劳动中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喜悦和愿望。 本课源自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教学时,先让学生欣赏鱼文化历史长卷中鱼纹的变化,唤醒学生对鱼的基本特征变化的把握,对鱼的某些部位进行概括、夸张、象征,从而设计出富有创意的鱼形纹样;同时,本课自然融入生活中的美术学习,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圆形器物,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年级学生在装饰纹样的设计技能上已基本具有了概括能力,但夸张的方法不足,象征的方法只从生活中了解一点点,需要多花时间理解。而对于鱼的认识,又要考虑地域性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及变化,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象征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学生能初步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圆形鱼纹装饰。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创作,表达心中“年年有余”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对圆形鱼纹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难点:突出圆形鱼纹设计在传统与时尚节点上的新颖性及美感。 四、设计理念与教学亮点 1、给孩子好玩的美术——追求童真。关注学情现状,给孩子真切的表达空间,留下一段师生间生命共同成长的深刻印痕。 亮点一:学生作业的梯度设计,二度创作,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亮点和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变化,不断完善;尊重学生的多元感受和儿童作业的不同美感,对学生的作业,围绕“谁的鱼纹作品最美?”从设计方法、形式美感、心愿寄托上评议、争论,激发学生思维深处的火花。 2、给孩子经典的美术——探究典型。关注学科本位,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底线,突出师生的互动示范。 亮点二:美术课堂上带领学生与经典作品对话:(1)带领学生探究课本中经典的作品年画《连(莲)年有余(鱼)》和彩陶盆上的鱼纹,初步领会象征、概括、夸张的设计方法,这是大多数美术教师的自觉行为。(2)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走进生活,一句话,让学生情不自禁走进韩美林艺术馆,一句话,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美术的方法。(3)在学生的课堂典型作品上评析,学生的典型作品是美术课堂上始终推着往前走的主题,体现美术教师的引领,一是在构图、线条、形态(样式)上;二是在主题、文化、背景(功能、祝福)上;三是在独特个性变化上。这是美术课堂上教给孩子一生的三个领域。 3、给孩子网状的美术——体现关联。关注跨学科的文化链接,从生活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生活,文化与美术技能巧妙融合。 亮点三:以一个长卷的形式,突出文化关联,把本课的学习融入鱼文化历史长河里,在“年年有余”的历史长卷中,从古代民间艺人的鱼纹,到现代美术大师的鱼纹,到课堂上师生现场生成的鱼纹,到等待未来“年年有余”鱼纹创作的留白,到课堂创作,课外美化生活的延伸,使美术课堂深入浅出,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宽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粗的水彩笔(六支与中国红、青瓷蓝、琉璃黄、水墨黑、长城灰、国槐绿色彩

苏教版美术教案

苏教版美术教案 标题:第十一册第一 我栽种的植物() 教学目标 本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前准备 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等。 学具:学生自己喜欢用的画具。 设计方案 方案1 时:l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植物栽入盆中。 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

请学生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请学生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材料。 布置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 作业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对画面进行评价。 对作业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第二:向动物朋友学习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让学生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观察、认识和利用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及习性进行联想、模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 在具体教学中,注意串通学生的各种知识,开拓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勇敢表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全册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小学四年级人美版美术下册教案全集及教学设计 第八册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本册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同时,每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学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三、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作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最新2018年浙美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完整版)

浙美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三、教学重难点: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1、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2、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3、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1、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年年有余》教案浙美版(全汇总版)

第二课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鱼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创造出天真、富有童趣的鱼纹。而鱼纹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能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身边多种造型的物品,有圆形、方形、扇形、菱形等。教科书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赏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纹的设计与运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

初中苏教版美术教案

初中苏教版美术教案《你、我、他》教学设计 上传: 朱斌更新时间:2013-12-25 17:10:31 初中苏教版美术教案《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 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等。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作品欣赏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特点,学习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小学美术 上海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一、课题:古塔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古塔的造型特点,体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表达能力。 2、通过对祖国各地名胜古塔图片的欣赏,初涉建筑艺术领域,了解古塔的基本造型特征;收集有关古塔的资料,掌握建筑领域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三、学情分析: 通过欣赏、了解有关图片和资料,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建筑领域的一些常识性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一般常识,感受古塔的造型特点及其美感。提高学生观察欣赏、自由表述的能力。 难点:勾画出塔的形状及塔上的装饰。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通过范画的展示,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古塔的印象。 六、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 通过观察法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古塔的基本形状和造型特点,经过学生的谈论、交流加深了对古塔的印象。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设计 1、提问导入:你见过什么塔?登上去过吗?登上去有什么感受? 2、抽生回答,并小结。 3、引出课题《古塔》 (二)新课教学设计 1、欣赏、述评,感受古塔的独特美感。 ①打开课本欣赏各地方的塔 ②通过观察,说说你最喜欢哪座古塔?这些古塔有什么异同? ③抽生回答。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塔作个介绍。 塔是宗教建筑之一,最早的古塔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专门用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经……等,教师出示范画,学生观察、比较。 3、介绍塔的形状及造型特点 塔的基本外形如:三角形、层层叠叠、 木塔古朴、庄严, 铁塔雄伟、壮观, 白塔圣洁、美丽。 (三)师生互动设计 抽生到黑板上勾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古塔,教师点评并做适当的修改和添加。 (四)学生活动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第二册美术教案(国标本) 第1课雪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册的第1课,旨在放松学生心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魁力。下雪是自然现象,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自然景观。这节课要求学生们回忆下雪的情景,表述感受,用绘画材料描绘雪景。 雪中场景在孩子的眼中是生动有趣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来描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作画。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雪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多元的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表述和绘制,自由地表现雪。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表现雪。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油画棒、颜料、毛笔等绘画工具,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大量雪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打一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研究表述。 雪是由于地面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大气层,遇冷凝成结晶状,结晶体多了变重,然后下落,地面温度较低,结晶体戊六边形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3·观看资料,结合回旧想像。 (1)雪的外形; (2)雪的特点; (3)雪中情景。 4·欣赏范画。

(1)创意是否新颖; (2)构图是否具有形式美熙; (3)色彩是否漂亮。 5·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利用油画棒的不溶性画雪地。 6·作品展示。 学生自我表述,同学相互提建议。 7·课后拓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六、教后记: 第2课水墨游戏 一、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学生较早地接触了水墨,对于培养学生的笔墨感受能力、激发学生水墨兴趣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水墨手段,认识线,用线去自由涂抹,尝试造型,感受笔墨,在水墨空间里游戏和活动,是富有生命力的课程。树立起学生的表现和尝试意识,让学生在水墨的线条、块面中自由地散步,感悟水墨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抒发自己快乐和愉悦的心情。水墨课程的安排在美术学科中连续性强,因此,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

人美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四季的色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色彩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二. 新授: 1、欣赏:(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季的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知识导入. 二.新课: 欣赏教材中的四幅画: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最新2018年浙美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2018年浙美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小学美术 四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完整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浙美版)小学美术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思维更活跃、更宽广。从学生固有的天性来说单纯、好动的性格,促成学生天真、可爱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不足之处: 1.造型能力上参差不齐,出现美术能力出众学生与美术能力较弱学生悬殊越来越大,导致较弱的学生缺乏自信,从而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2.部分学生还是缺乏对事物的感受力和观察能力,颜色配制不够合理,不能敏锐的捕捉事物的特点,以及准确的表现自我。 3.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工艺制作上不够仔细,草草了事,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和立体造型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简析 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重视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 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全册教材共有18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4个学习领域。 3.本册教材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占较大比重。欣赏评述为随堂教学,分布在课题之中。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

苏教版第1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第1册美术教案 本册教学要求: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本册重难点: .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 3.能否对媒体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能选择媒材进行造型制作。

4.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6.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 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的喜爱。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的要求: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

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四、教学专题 开发和利用学生程资源,提高程实施水平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精心准备,做好前工作。 2、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看,我们的画 第2周 走进大自 第3周 七彩生活 第4周 新花布,新衣服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美术教案 四年级美术第七册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在《会走的玩具》一课学习完毕后,自己设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间会走的玩具并进行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各民族朋友(二课时)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更多地接触人类文化传承。 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观察我国不同民族的特征。 学习用各种方法去表现。 重点难点: 对各民族人物相貌特征、服饰装扮、风俗习惯的把握。并通过自己的概括加以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种的图片、 1、师生一起用收集来的少数民族图片装饰教室。 2、教师引导语:通过我们的美化,我们的教室成了一个少数民族大家园。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他们的装扮都很特别,服饰都特别美丽,你们想不想来看一看啊? 欣赏与探 索 展示图片或播放多媒体演示素材让学生欣赏各民族人物的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介绍我了解的民族 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 相貌特征 服装打扮 风俗习惯 赏析与讨 论

引导语:这些精美的服饰不知吸引了多少画家深情的画笔。观看不同的表现各种族人物的美术作品。 创作与表 现

分析各类作品的表现方法,讨论自己想用什么方法去表现。 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抓住特征 概括特征 夸张特征(注重细节)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 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为作品附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如对所画的人物种族及习俗的介绍等 3、互相观摩作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各种族朋友 (二课 时)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知无论哪个种族的人都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 了解不同种族人的相貌特征,服装打扮及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图片和大家讨论,了解不同人种的特征 抓住外形特征,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人种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各种族人物图片 学生准备:了解不同人种的风俗习惯,彩笔。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 验

7浙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

《彩旗飘飘》是浙美版教材第 2 册第15 节。本节课属于应用设计领域,通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在节日演出集会会上都会见到,学生大多对彩旗的形状都有大致的了解,这就为设计旗子做了铺垫。 这课的编排主要侧重学生对形的认识,通过制作彩旗了解彩旗的作用和形式。在制作中进行形的变化从而锻炼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作业主要采取剪贴的形式,重点是对形的选择以及装饰。 通过以上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认识形的变化 2、通过绘画或剪贴的形式做一面彩旗,并能用其美化环境。 3、在了解彩旗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对形的联想能力和基本设计制作 能力。 教学重点;彩旗形状的变化,美化及设计制作 难点:各种形的认识组合以及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课题 1、这节课的导入我主要是结合嵊泗当地的地域文化,嵊泗黄龙每年9月都会举行开捕节,现场鼓乐阵阵、彩旗飘飘.黄龙渔民开捕节也成为了渔民兄弟祈盼丰景、平安幸福的美好传统节日。成为了他们中平安祈福的精神寄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龙样本”群众文化品牌,还展示了黄龙良好面貌与形象,更促进了当地文化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2、在彩旗飘飘这节课的导入中我着重截取开捕节彩旗飘飘,热闹非凡的景象。而引出本课题彩旗飘飘。通过对开捕节彩旗飘飘图片的欣赏,引出彩旗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二、看一看 通过学生平常对彩旗的观察以及课堂图片的欣赏, 学习过程中能保持学生40分钟的注意力集中,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的。但是学习中如果能在环节过渡中设疑提问、制造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有碰撞、有触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松怠。例如:在学生分组剪完各种自己喜欢的旗子后,我埋下伏笔,设疑提问孩子们:这样的旗子好看吗?在逐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上,我引导学生明白应该在单调的旗面上增添各种配饰将更美。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个人制作一面彩旗,有可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是一个小组或多人合作完成一面彩旗的制作,那时间是绰绰有余的。还有一句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合作,能集中大众智慧,为个性作品提供了有利时机。但

苏教版 美术 第11册 教案 六年级 下册

课题:标志 教学目法: 1、培养创造能力 2、学习标志的一般知识 3、掌握标志的设计知识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标志的意义和用途,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2、怎样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标志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案范画数幅,简单归纳图案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图案设计方法的印象。 二、观察比较 出示三幅范画:静物素描、色彩风景、标志,比较三幅图后,小结:标志和图案一样是平面的,它不但有优美的艺术形象,完整的构图,还能起到传递信息和识别形象的作用。 三、观察、欣赏解释 (1)出示投影片,观察、欣赏标志范画。 (2)通过观察和欣赏后归纳总结 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 用途:识别示意、传递信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事物。 种类:交通标志、生活标志、体育标志、商业标志。 要求:设计意念新颖,主题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性。 四、教师演示设计和绘制过程 1、构思 2、起稿 3、着色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评价 教后札记: 由于事先的搜集、准备,讨论十分激烈。 学生的设计、观察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课题:风景写生(一) 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一) 二、讲授新课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近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2、欣赏范画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 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体会怎么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1)用钢笔、铅笔或色彩画一幅风景写生 (2)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临摹 (3)可用多种方法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教后札记: 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处理得不好。 课题:风景写生(二)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能力 2、进一步学习风景的有关知识 3、掌握色彩画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构图 2、取景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生(二) 二、讲授新课 1、取景 风景写生,首先要取景,取景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 怎样取景:可以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来选择景物的一部分,对于自然景物,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以有取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