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妙歧义句

绝妙歧义句

绝妙歧义句
绝妙歧义句

绝妙歧义句

中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语言丰富,精美。有些歧义句可谓精妙至极,令人叫绝。

歧义句的出现,首先与古代文章没有标点有关。传说,古时候,有一吝啬财主,想请一位私塾先生,又不愿花太多的钱,所以,没人愿意去。这天有一位先生递上一份自荐书,讲明了聘用条件“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青菜一碟足以”财主一看::“哦: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青菜一碟足以。太好了!就是他了”于是签了三年的协议。谁知,当第一天把一盘青菜放在先生面前时,先生不干了。拿出协议说“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青菜,一碟足以”财主才知道吃了哑巴亏。

比较经典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说的是雨天留客的故事,一种理解“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第二种解释“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是“酿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是“人多病少富贵”。这是一个秀才写给财主的,财主一读,连连夸好,人们一读,阵阵嘲笑,为什么?他们分别是怎样读出来的?你就细细品味吧。

类似的还有:

1、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2、此屋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

真可谓一正一反两重天。

媒人介绍“乌黑头发没有麻子”。以为是“乌黑的头发,光滑的脸(没有麻子)”的美女。谁知一见面才知是“皮肤乌黑,秃子(头发没有),(一脸)麻子”的丑妇。

“打死了敌人的哨兵”,,“孩子没有了父母真悲伤”是敌人被我们的哨兵打死了,还是把敌人的哨兵打死了;是孩子没有了,还是父母没了?有关个人生死,实不敢妄判。

“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可以理解为他做不让爱人知道的事;也可能他的媳妇是残疾人。

“咬死了猎人的狗”中的猎人和狗谁死谁活竟然难以分清。

“开刀的是他父亲。”这句话打算让谁上手术台还很值得研究。

“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这对于鸡先生或是鸡小姐来说可是生死攸关。

一老农见指标语问“咋?还党员先进,性教育”。

一学生问“小便真值得研究:就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小便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便学习独立自主的能力。她还是女生,咋学立着小便?”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绪论 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关于歧义句

关于歧义句 08对外黄小明一.(是什么?)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先跟大家分享几个歧义句: 第一,简单: 例1 我想起来了。 1)我想(站、爬)起来了;2)我想起(甚么东西)来了。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 例2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1)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 2)如果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 例3 我叫他去。 1)“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 2)“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第二,复杂: .有这么一个句子:“一对夫妇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来到捐助中心,一人捐献了1000元钱。”设计这道题的人说,这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应该将“一人”改为“每人”。可见,命题人认为:这个句子既可以理解为“夫妻二人其中一个人捐款1000元”,也可以理解为“夫妇二人每人各捐了1000元”。这个句子真的有歧义吗?我以为这是脱离语言环境后对词语的孤立的理解。这样理解句子,后患无穷。 第三,还有许多很幽默! 1、“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的“背”就有不解之缘,不过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他做事不让爱人知道。 下面是几个人命关天的句子。 “咬死了猎人的狗”中的猎人和狗谁死谁活竟然难以分清。 “开刀的是他父亲。”这句话打算让谁上手术台还很值得研究。 “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这对于鸡先生抑或是鸡小姐来说可是生死攸关的。 “鸟不打了”,是鸟不打架了还是人不打鸟了。鸟打架十分有趣,人打鸟那真要令好人心酸了。 二.(为什么)造成歧义的原因: 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病句歧义句辨析

病句歧义句辨析 一、病句辨析 1.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谓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2.句子成分残缺 (1)句子成分残缺—缺主语

(2)句子成分残缺—缺谓语 (3)句子成分残缺—缺宾语 3.句子成分多余 4.逻辑矛盾 (1)时态矛盾 (2)肯否矛盾

(3)因果倒置 (4)主客倒置 二、歧义辨析 1.定语修饰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 3.语义含糊歧义

4.指代不明歧义 【例1】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面前。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虑不当。 C.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D. 既然你来了,我就该走了。 【例2】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美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B.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C.入世后,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 D.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例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例4】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C.通过参观访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D.作为党的负责人之一的方志敏,从他身上,竞搜不出一个铜板来。这就是一个共产党的“清贫”。

歧义句训练题

歧义句训练题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3)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4)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5)他借我一本书。 (6)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7)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8)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9)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10)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1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1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3)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15)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6)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7)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8)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9)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20)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21)房门没有锁。 (22)孩子脾气不好。 (23)战士们在楼上发现了敌人。 (2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5)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26)这种东西不大好吃。 (27)他在岸边钓鱼,一边坐着一个小孩儿。 (28)躺在床上没多久,我就想起来了。 (29)获劳模称号的李厂长的爱人来了。 (30)这次考试,他平均每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 (3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32)徐经理一走进老李的办公室,马上给他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 (33)指导该作业区第二期工程安装的是上海两个研究所的工程师。 (34)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把他们拉到车间里去了。 (35)小刚和小明的爸爸一起来了。 (36)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37)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的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38)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39)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40)我和他讲过这些话。

病句中的歧义句(整理)

病句中的歧义句(整理) 病句中的歧义句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读q l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n 时,表示“看守”;读kn 时,表示“阅览”。) 4、不同停顿造成歧义,一句话,说或读停顿位置不同,语意和结构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5、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 6、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7、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 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8、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这辆车没有锁。(A.名词,没有“配锁”,B.作动词。没有“上锁”。) 9、多义词产生歧义。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10、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1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1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 例如: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13、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例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看法是对老师的) 14、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例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主要的领导和记者;B.主要的领导和记者) 15、动词与名词搭配,可构成动宾结构,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产生歧义。 例如: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 16、“动词+名词(的)+名词”造成歧义。(动词支配范围不确定产生歧义) 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即发现了哨兵) 17、“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 例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 18、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A.***同学;B.王玲的同学)

辨析歧义句

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 歧义句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句子。自2004年起,歧义句的理解与辨析便成为高考的热点。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方法。 一、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音。例如: ⑴这里房间本来就多,空房间做什么用? 【解析】一个句子中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句中“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例如: ⑵她看不上这种级别的明星演唱会。 【解析】一个句子中如果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那么,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例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 三、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兼类。例如: ⑶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解析】句子中有些词语由于兼有两种词性,在使用时可能引起歧义。例句中“锁”可以是名词,表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是动词,表示自行车装了锁,但没有锁上。 四、分析句子重音是否可以落在多处。例如: ⑷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解析】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句中重音如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少;重音如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多。 五、分析句子是否能在不同位置停顿。例如: ⑸我看病一定能很快治好。 【解析】一句话停顿的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有时就会不同。例句如果在“看”后停顿,则表示“我对病情的一种估计”;如果在“病”后停顿,则表示“我医术高明”。 六、分析修饰词语能否修饰不同成分。例如: ⑹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刘伟的表哥。 【解析】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如果能够同时修饰后面的成分,则有可能产生歧义。例句中“前几天才认识的”既可作“刘伟”的修饰语,也可以作“刘伟的表哥”的修饰语。 七、分析句中代词指代成分是否明确。例如: ⑺我看见刘小明扶着王大伯过马路,他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解析】在某一个句子中,如果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句子往往会产生歧义。例句中“手

病句歧义句相关知识(公务员考试)

病句辨析题 【提问方式】 病句辨析题的提问方式常见的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解题原则】 病句辨析题常见类型有五类: 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①他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该句中“考试”与“录取”搭配不当,属于主谓搭配有误,应该将“录取”改为“通过”。 ②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该句中“月光”与“发出沙沙的声响”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2、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该句中谓语“提高”和宾语“专业技术人才”谓宾搭配不当,“提高”应和“水平”搭配。 ②大会期间,代表们认真学习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该句中第一个谓语动词“学习”与宾语“精神实质”搭配不当,应改成“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江西的瓷器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该句中主语“江西”和宾语“省份之一”搭配不当。 ②童年的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 该句中主语“记忆”和宾语“真情”搭配不当,可把“真情”改为“回忆”。 4、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 ①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优越的贡献。

该句中修饰语“优越”和中心语“贡献”搭配不当,应改为“卓越的贡献”或者是“优越的条件”。 ②这家兵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造成了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①研究者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前一个分句是一种肯定语气,后一分句的能否则包涵有两面的意思,造成了一面对两面的搭配不当。 ②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好坏”、“优劣”、“高低”均包涵有两面的含义,后一个分句则为一种肯定语气。 ③你能否成就一番事业,不在于你分数的高低,而要看你较强的能力。 该句中的“能否要求”所谈到的研究者应该包含成败正反两方面,而不仅是成功这一个方面,所以可将“能否”删去。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 1、句子成分残缺 (1)、缺主语 ①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主语残缺,可以删去“使”字。 ②他查获各类走私案三十多起,()价值人民币80000多元 主语残缺,在价值人民币之前填上一个主语。 ③通过这次谈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主语残缺,可以删去“使”字。 (2)、缺谓语 这个问题解决的很好,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需要我们努力”缺少谓语,可以在后面加上改正。 (3)、缺宾语 ①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们还是要抓紧()来研究问题。 该句缺少宾语,应在“抓紧”后加上宾语“时间”。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doc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①停顿不明。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C。天色渐暗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愉快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D [解析]A项第二句提出了“只是嘴上说说”和“采取果断措施”两个方面,没有说清“否定”的是哪一点。B项可以理解为孩子们有说有笑,也可以理解为李大伯有说有笑,缺少明确的主语。C项“修车的”可以指修车的顾客,也可以指修车的师傅,都解释得通。这三句都存在着有双重解释的问题,句意不明确。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结构关系不同。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6.语义指向不同。7.施受关系不同。8.词语辖域不同。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蕴含不同。12.预设不同。13.隐含共联项。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另外, 从交际效应的角度来划分, 歧义可以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 歧义可分为暂时性歧义和永久性歧义。关于歧义的类型虽然研究的比较多, 但是并不等于已经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事实上, 目前各种划分的方法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从书面语和口语的角度来划分歧义的类型, 首先会遇到书面语和口语的本身的界限不好分清的问题。其次, 许多口语歧义到了书面语里仍有歧义, 反之亦然。比如: 他借我一本书, 借有“借入/ 借出”不同的意思。无论是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有歧义的。而像吴英才的分类体系, 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他用来划分歧义的标准是多种多样,词、词组、句子歧义是从语法的角度而言的, 修辞性歧义则是从语用的角度而言的, 标点歧义却是从语义的角度而言的。虽然不同的学者给歧义划出的类别往往差别很大,但从他们各类歧义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各家的内容又相差无几。类型划分的多样化主要因为现代汉语的歧义的确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不仅涉及语言内部的原因, 也涉及语言外部的原因, 包括语音、语汇、句法、语用各种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 彼此之间的交叉纠结广泛存在。

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

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 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 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 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 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 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A 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 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 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故选D。 例题2.(2003年山东省第22题) 下面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 A.捉住老鼠的花猫 B.袒护孩子的妈妈 C.残害百姓的匪徒 D.审判罪犯的法官 【解析】语句停顿在“袒护”后面和“的”的后面产生不同的意思,前者是个动宾短语,表示对“孩子的妈妈”有“袒护”,而后者则表示“妈妈”在“袒护孩子”。故选B。 二、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歧义句训练题

歧狡句训练题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若一个孩子。 (3)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4)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5)他借我一本书。 (6)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4 (7)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8)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9)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10)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1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釆访。 (1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3)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 (15)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6)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7)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8)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9)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20)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21)房门没有锁。 (22)孩子脾气不好。 ? (23)战士们在楼上发现了敌人。 (2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5)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26)这种东西不大好吃。 (27)他在岸边钓鱼,一边坐着一个小孩儿。 (28)躺在床上没多久,我就想起来了。 (29)获劳模称号的李厂长的爱人来了。 (30)这次考试.他平均每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 > (3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32)徐经理一走进老李的办公室,马上给他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 (33)指导该作业区第二期工程安装的是上海两个研究所的工程师。 (34)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离兴,把他们拉到车间里去了。 (35)小刚和小明的爸爸一起来了。

4.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d59659575.html,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汉语歧义句

汉语歧义句 1、多音产生歧义 2007年,他还欠款1500元。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2、多义词和多义短语产生歧义 这批书送北大图书馆。(赠送、运送) 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离开、行走) 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自行车主、师傅)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章太炎写的、章太炎收藏的) 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核销、报废)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比赛。(看不到、瞧不起) 他的故事讲不完。(关于他的故事、他讲的故事) 他想不起来了。(忘了、不起床) 3、兼类词产生歧义 我要热饭。(形、动) 这辆车没锁。(动、名)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连、介) 他爬过山没有?(助、动) 4、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我去上课。 鸡吃过了。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5、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学生家长都来齐了。(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 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6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 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妈妈、王玲) 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他、美兵)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两边、一边) 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我、妈妈)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我、小明、我和小明) 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火车里、火车外) 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酒、喝酒) 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进门就问、进门) 7、省略不当产生歧义 我看到你那年才6岁。(你、我)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李大伯、孩子们)

歧义句辨析

歧义句辨析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先说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有两种以上的理解,用在句子中就可能造成歧义。比如:1、我叫他去。“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2、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3、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从以上三个例子来看,由于一词多义,造成了歧义句。因此阅读时,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在写作和说话时,也要谨慎地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要在上下文中使此词在这儿的意义固定,明确起来。其次说说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看下面例子:1、消灭了敌人的士兵。在“的”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消灭了敌人”;在“了”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被消灭了”。这的关键是“敌人的”这个词语是随下与“士兵”组成偏正短语,还随上与“消灭了”组成动宾短语。2、东风牌汽车、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在“的”后面停顿,让“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构成并列短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两种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好评。若在“东风牌汽车”后停顿,就成了“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了好评。3、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若在“的”后停顿,就是三个学校的众多学生参加了活动,若在“三个”后停顿,这样“三个”与“学校的”共同做“学生”的定语,此句就成了“三个来自学校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对于这种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在说话作文时恰当安排句子结构,避免歧义句产生。

从幽默到歧义句 一点语言学分析

从幽默到歧义句——一点语言学分析 https://www.doczj.com/doc/d59659575.html,/s/blog_496719bd0100benj.html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笑话,问:“南京市长叫什么名字?”答案虽然令人忍俊不禁,但却合情合理——“江大桥”。解释很简单,在小学课本里已经见到过了,“南京市长江大桥”。确实佩服此笑话创作者看问题的独到角度,能把这么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辟出新解。 以上便是一个歧义句的例子,通过多音字使句子产生了不同的意思,属于语音层面上的歧义。其实,很多幽默中都运用并反映了歧义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如果从语言学的专业角度来思考,也许会发现,供人消遣甚至恶俗的幽默中竟蕴含着各类语言学的问题;同时,这也让人感慨语言学的无处不在。 当然,不仅是汉语,英语中的歧义句也不胜枚举(真不明白为什么国际上的合同及法规仍以英语为准)。以下就有一个与多音字有关的英文幽默: Mother: “Tom, today is a fine day. Go out and do some exercise. You need sun and air.” Tom: “What? I have not even got married! How do the son and heir come?” 除了多音字,断句和停顿也是笑话中惯用的技法之一,“南京市长江大桥”也运用了这种手段,即断成“南京市长”“江大桥”。而这就成了句法层面上的歧义了。通过标点的使用,一个句子可以有若干种解释,甚至表达相反的含义。如那个经典的“粮食不卖给八路军”的例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英语中此类也不乏此类幽默: “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 通过标点或断句,可变成:“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 从语言学的语音、词法、句法、语用这四大部分分析,歧义句也可相应地被划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四类,其均在中英文幽默中有所体现。 “你要哪本小说?”“黄色的那本”——词汇歧义,“黄色”可理解为“黄颜色”,也可理解为“淫秽”; “When was Rome built?” “At night. Because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词汇歧义,“day”既可理解为“天”,又可理解为“白天”。 “When a lawyer is dead, he lies still.” “lie still”既可解作“静静地躺着”,又可解作“继续说谎”。

歧义句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例如:他爬过山没有? (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3)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 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例如,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4)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例如: 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五、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例如: 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的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歧义句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分类: 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2、多音字、多义词(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 3、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 4、停顿引起的歧义句 5、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1)代词表意不明 例如: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持手术刀为别人开刀),又可以是受事者(被人开刀),因而造成歧义。 消除办法:明确代词为施事或受事。 A 我父亲正在为病人开刀。(施事) B 医生正在为我父亲开刀。(受事) 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2)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 例如:两个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两个学校,又可理解为学校的两个教师。消除办法:选择语义明确,修辞正确的量词。 A 两所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B 学校的两位教师都来了。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例3: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解析:“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3)兼类词造成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